端午节的民间故事
端午节民间小故事_端午节小故事
端午节民间小故事_端午节小故事时间匆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关于端午节的民间小故事你了解多少?今天小编和同学们分享几篇关于端午节民间小故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端午节的民间小故事:1.纪念屈原说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纪念伍子胥说有些说法则与吴国大夫伍子胥有关,而非屈原。
南朝萧梁时期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是一部中国古代荆楚地区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介绍文集。
在该书的第卅节里头记载着:“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
”认为东吴地区的端午竞渡是为了迎接已被当时人们视为河神的伍子胥,与屈原无关。
关于粽子,则有当地的记载:“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3. 纪念孝女曹娥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端午节的故事15篇
端午节的故事15篇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端午节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节日之一。
它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也吸引了许多人的兴趣。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并传承着许多不同的故事。
今天,我们将介绍15个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节日。
故事一:屈原投江屈原是中国盛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是安徽省阳羡县人,曾担任楚国的重臣。
但是由于他反对秦国的侵略,引发了骄傲的楚王的不满,于是屈原被贬到了沅江边。
在沅江边,他感到非常孤独和痛苦,于是便决定投江身亡。
为了纪念这位杰出人物,后人就将他去世的日子设置为端午节。
故事二:赵飞燕放鹰相传春秋时期,赵国的公主赵飞燕爱好猎鸟,生性豪放,不喜欢受约束。
端午节这天,赵飞燕拿着自己的最爱-大鹰来到了山林之中,不料鹰忽然飞走了。
赵飞燕很生气,就用小刀把自己的手掌挥了一刀,扔给了鹰。
鹰居然弃食,直接飞到了赵飞燕的肩上。
人们为了纪念赵飞燕这个美丽而勇敢的公主,就在端午节举行放飞鹰的活动。
故事三:五毒之恶古书记载,五毒是指蝎、蛇、蜈蚣、蛛、蟾蜍这几种“毒害严重”的动物。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挂上菖蒲叶、艾叶和穿戴五色线,以避免五毒的侵害。
相传,在江湖上长期游荡的曹操沿途路过一座炼药山,不知为错,掘开了一个大洞,十分显眼,使得一群蛇蜂出动,咬伤了不少人。
曹操知错后,在端午节各地散发样本,治疗伤口。
这样的样本叫“闻草”,此时期荆楚一带的百姓,家家户户都会传递这个东西。
故事四:粽子起源相传,粽子的起源和屈原有关。
屈原之前任职于楚国官方,后来由于楚国被入侵而辞去职务。
一天,屈原来到了一条江边,看到了一位老人在哭泣。
老人告诉他,江里的精灵每年在端午节的时候要抓走几个儿童作为祭品。
屈原非常愤怒,于是决定用一种食品来替代儿童。
他要求每个家庭在端午节来到江边,扔下一些米、肉和其他美食,抵制精灵。
为了保护食物不被江里的鱼儿吃掉,他想出了包裹食物的方法,就是现在的粽子。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民间故事50字(精选)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民间故事50字〔精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民间故事50字〔精选5篇〕端午节, 本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 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下面跟着来看看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民间故事50字〔精选5篇〕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由来民间故事篇1纪念孝女曹娥,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 父亲溺于江中, 数日不见尸体, 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 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 在五月五日也投江, 五日后抱出父尸。
端午节的由来民间故事篇2战国时, 楚国大夫屈原因苦劝楚王无果, 忧愤投江自尽。
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 于是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 希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
后世延续为传统, 慢慢演化为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民间故事篇3“端〞字有“初始〞的意思, 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 因此“端五〞也就慢慢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
《燕京岁时记》记载: “初五为五月单五, 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午节的由来民间故事篇4纪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
深感痛惜的人们纷纷包粽子、赛龙舟, 以此来纪念他, 此后逐渐演化为端午节。
这是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端午节的由来民间故事篇5每逢端午, 华东的江浙一带, 老百姓喜爱晚上划龙船,张灯结彩, 来往穿梭, 情景动人, 别具情趣;而贵州的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 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则在“泼水节〞赛龙舟, 纪念古代英雄。
牛的由来民间故事牛的由来民间故事牛的由来民间故事, 相信很多人都对牛不陌生, 牛可以帮人类犁地, 其实在很久以前世界上是没有牛的, 那牛是怎么出现的呢, 下面是关于牛的由来民间故事, 一起来看看吧, 看完你就会知道牛是怎么来的了。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民间故事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民间故事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这个节日有许多民间故事与传说,以下将会介绍其中的几个。
一、屈原投江据传说,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屈原因为忠心于君王而被宫廷干部陷害,最终在五月初五这天跳入了汨罗江自尽。
当地百姓得知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以阻止鱼虾吃掉他的尸体,还有些人在江边涂上了雄黄酒以避邪瘟。
后来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每年立夏之时,便开始举行端午节。
二、粽子起源另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祭龙神和祖先的活动。
相传在古代,人们因为怕恶神作祟而纪念老祖先,搭建竿子、吊挂彩旗、燃放炮竹、互赠礼品,以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兴旺发达。
为了让祖先的灵魂有好的安息,人们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将粘成三角形的糯米团子放入锅中煮熟,然后沿江河祭祀龙神,放入江河中。
同时,还会吃新鲜的新姜、艾草等,用以驱邪镇瘟。
三、屈原之魂还有一种说法是,端午节始于人们拜祭屈原之魂。
因为厌倦官场生活的屈原从政失败后沉入江中,江水为隐居山林的人护送遗体,人们为表达哀思,便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舟车给屈原献上祭品。
这些祭品包括糯米粽子、鸟蛋、新鲜蔬菜等,用来供奉祭祖祈祷平安,希望屈原之魂得以安息。
以上三种说法都成为了端午节的经典传说,而独具特色的端午习俗也在这些传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例如,赛龙舟、吃粽子、风筝、贴雄黄、龙舞等,都成为了中国的端午节独特风景线。
总之,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文化精华的一部分,渐渐地将人们对于传统的感情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成为繁华城市中不可忽视的文化元素。
各种庆祝活动不断推陈出新,不但令祭祖、守岁、拜年等传统文化形态常新,还拓展了人们的文化视野。
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活化,以更好地代表中国国家和民族的特色和良好传统,同时促进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故事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节有很多传说故事,大家来了解一下吧!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目录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习俗端午节各地的文化习俗端午节的传说故事1、屈原投江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始终不能实现,终于被削职流放出去。
端午节故事
端午节故事端午节故事(精选6篇)端午节(DragonBoatFestival),为农历五月初五,又名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粽子节、五黄节、躲午节、解粽节、五月节、端礼节等等,端是“开端”、“开始”的意思。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端午节故事(精选6篇),希望对你喜欢。
端午节故事篇1端午节民间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插两枝艾草,是为了驱邪避灾,这一习俗的由来,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很久以前,民间五谷丰登,家家户户大囤满小囤流。
有一天,一位天上的老神仙化妆成小老头,来到一个村子里面,他走进一户人家,见一个妇女在用白面汤喂猪,汤中还有成块的饼和馒头,老人要饭,遭到妇女的辱骂,连口水都没要到。
老人见妇女如此恶毒,便在她家墙上写了一行字“明日起瘟病,全村人死光。
”然后化为一阵青烟走了。
第二天清晨,老神仙拿着瘟瓶来到村子上空,刚要撒药,忽然看见一条小河中,一位妇女抱着一个大孩子,领着一个小孩子,慌慌张张地过河,妇女说大孩子是前妻留下的,小孩子是亲生的,要首先照顾这个大孩子。
老神仙很感动,拔了一棵艾草,告诉她插在门上便可免灾。
这位好心的妇女回到村中,在每家每户门前都插上了艾草。
瘟药无处落,全飘进海里去了,全村人都得救了,而这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
这天还有一个习俗,家家户户门前还要挂一把菖蒲,用以避邪,因为在大部分北方人眼中,农历五月是恶月,而五月初五更是恶日,菖蒲本是一种草药,人们认为他能避邪驱瘟,逢凶化吉。
伟德这一习俗,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性质却完全不同。
故事说的是古时候有一位穷秀才,娶了一位貌美能干的姑娘瑞英为妻,有一年大旱,眼看就要到端午节了,五月初四那天,瑞英心想,端午正逢自己的生日,想办的热闹一些,她见只有公公种的菖蒲青翠碧绿,便挖了几棵洗净后挂在门上,并题了一首诗在门前,自叹命苦。
秀才傍晚回家来到门口,读了诗很是羞愧,返身而去,见田中一头牛,旁边无人,便将牛牵走准备卖掉,没想到被牛的主人发现了,把秀才送到县衙。
端午节民间小故事
端午节民间小故事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有许多民间小故事与之相关。
1. 屈原投江: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因为忠于国家,被贪官污吏陷害,最终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划龙舟赛和吃粽子,以示怀念。
2. 龙湖鼓噪:相传端午节这天,龙湖里有个凶恶的蛟龙,会出来吞噬村庄的孩子。
为了驱逐这只蛟龙,村民们便集体敲锣打鼓、放鞭炮,惊动了蛟龙,最终成功将其赶跑。
3. 悬菜求安:据说古代有一个叫做温柔的官员,他因无法平息民心而被贬到一个偏远地方。
为了保佑当地百姓平安,他就在端午节这天悬挂菖蒲、艾草等祈福物品,结果奇迹般地发现,这些物品竟然可以驱走疫病和邪气,于是这种风俗就得到了广泛传播。
这些故事都反映了人们对于端午节的重视和纪念,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端午节民间故事有哪些(精选10篇)
端午节民间故事有哪些(精选10篇)1.端午节民间故事有哪些篇一很久以前,有一个神仙厌倦了神仙的生活,只身来到人间,想要看看人间的百姓们是怎样生活的。
他乔装成卖油郎,挑着担子,来到一座偏僻山村,高声叫喊卖油。
村民听到吆喝,相继提瓶前来买油。
平日里卖油郎做生意,都是按斤计价,收钱打油。
可吕洞宾与众不同,撇下油担,闪坐一旁,一边吆喝,一边打量着四周光景,既不看称,又不数钱。
全凭买油人自觉称油,随意付钱。
村里有些贪图小利之人见状,喜出望外,便都趁机多称油,而少付钱。
而后一些村民闻讯,也都纷纷效仿,不一而足。
村里有个老实本分的后生见众人都是多打油少付钱,随后扬长而去。
便也照此办理,拎着多打的油,兴致勃勃地赶回家中。
见到母亲后,将众人和自己取巧买油之事,当作笑谈,说给了母亲。
谁知母亲听罢,面带不悦,厉声训斥儿子攫取不当之利。
责令儿子立即把多打的油如数退还,并向卖油郎当面赔罪、致歉。
儿子遵嘱,退还了多打的油,补足了亏欠银两,还当面向卖油郎道了歉。
其实,神仙对此早已明察秋毫。
但见全村百姓只有后生一人前来退油致歉,便连连夸奖其厚道诚实,善良孝顺。
感慨之余,还伏身后生耳边,告知其一件秘事:“五月初一,将有大祸降临山村,在门前挂上一个葫芦,便可消灾避祸,太平无事。
”善良质朴的母亲听到儿子诉说,忙嘱其赶快把此消息告知众乡亲。
听到消息的村民,纷纷在各自家中门楣之上挂起了葫芦。
数日之后,果然乌云翻滚,大雨滂沱,山洪爆发。
湍急的洪水冲走了村里没挂葫芦人家的房屋、家具和耕牛。
而挂葫芦人家,则毫发未损,安然无恙。
此后,每年五月初一,全村人都会在此之前就早早地挂起葫芦,以祈保全家平安康泰。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黄河以北的山野乡村,商市集镇。
这里的人们一到端午节,就开始置备和悬挂各式大小葫芦。
可是在北方地区适宜种植葫芦的地方并不普遍。
于是,人们就请擅长扎纸活的画匠们用彩纸粘成葫芦状,挂在自家门上已消灾祈福,驱祸避害。
2.端午节民间故事有哪些篇二从前,在一条大河的边上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端午节的民间传说
端午节的民间传说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等。
除了这些习俗之外,端午节还有许多民间传说与故事,其中一些故事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本文将介绍端午节的几个著名民间传说。
1. 屈原投江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端午节的主角之一。
据传,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他是楚国一位忠诚的政治家和文化名流。
然而,由于与楚怀王的政策不合,他被流放到远方。
在他被流放期间,楚国被秦国侵略,楚怀王自杀,楚国陷入了困境。
屈原得知楚国的状况后感到非常伤心,他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来到汨罗江,悲痛欲绝地投江自尽,以表达对楚国的忠诚和爱国之情。
当地的渔民和百姓闻讯后纷纷划船捞救,但最终未能救回屈原的遗体。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便将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且划龙舟和投放粽子,希望能驱走江中的鱼虾,避免它们伤害屈原的遗体。
2.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
相传,在屈原投江之后,当地的渔民划船捞救时,为了吓跑水中的鱼虾,便敲击鼓乐,同时还有人划船划打水,以保护屈原的尸体。
后来,这种活动逐渐演变成了赛龙舟的盛大比赛。
现今的龙舟赛是一项集体划船的竞技运动,参赛队伍分为数人一组,配合齐心协力地划动长长的龙舟。
一般来说,龙舟由木头制成,船身彩绘充满吉祥图案和龙的形象。
赛龙舟既有观赏性,又突显了中国人注重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的特点。
3. 吃粽子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
粽子是一种用粘米制作的传统食物,通常由糯米、豆沙、红枣等各种馅料包裹在竹叶中。
吃粽子的习俗与屈原有关。
相传,当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咬食他的身体,纷纷包裹着糯米和馅料做成粽子,下河投喂,以饱鱼虾的口,使它们不再伤害屈原。
此习俗逐渐发展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
现如今,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把粽子作为一种象征美好和吉利的食物,与家人一同享受。
4. 挂艾草挂艾草也是端午节的一项传统习俗。
相传,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挂上艾草,希望以艾草的香气驱走瘟疫和邪气。
【民间故事】端午节
【民间故事】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的起源
有许多传说和故事,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一、屈原投江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楚国的大臣,他忠于国家,深受百姓的爱戴。
后来楚国逐渐
衰弱,外敌入侵,百姓苦不堪言。
屈原积极主张改革,但被奸相所陷害,被迫离开宫廷。
在放逐途中,屈原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抒发了他对国家和百姓的深情厚意。
屈原终于
承受不了国家的沉沦和痛苦,选择了投江自尽。
百姓闻讯后,纷纷划船到江中搜寻,但只找到了屈原的衣衫。
人们怀念屈原,纷纷把
粽子投入江中,以免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啃食。
端午节的习俗中有包粽子、赛龙舟和喝雄黄
酒等都与屈原有关。
二、龙舟竞渡
相传在古代某个村庄,有一条凶猛的大蛇,每到五月初五时,就要袭击村民,使他们
生活在恐惧之中。
为了解救村民,一位善堂的老人告诉村民要在此时划船击退大蛇。
于是,村民们纷纷动手制作龙舟,练习划船的技巧。
当五月初五到来时,村民们齐聚一堂,排成
几条长长的船队,在鼓声中向着大蛇的巢穴划去。
他们踩着鼓声划动着桨,龙舟纵横水面,最终成功把大蛇吓走了。
自此以后,节日里的龙舟竞渡变成了端午节的重要习俗。
三、粽子传说
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但为什么要包粽子呢?传说,屈原死后
一直受到百姓的怀念。
百姓们不忍看着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啃食,于是纷纷在江中投入粽子
以免鱼虾伤害屈原的身体。
后来,这一传统就一直延续至今,人们在端午节会包粽子食用,以纪念屈原的深情厚意。
端午节的民间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民间传说故事端午节,也称端阳节、重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据传说,这个节日起源于中国上古时期的战国时代。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举行赛龙舟、吃粽子等传统活动,以庆祝这个特别的日子。
除了这些习俗之外,还有许多民间传说故事与端午节相关。
民间传说故事一:屈原投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政治家。
据传,他曾是楚国的大臣,但遭到了宫廷上层的嫉妒和排挤,最终被流放。
在流放期间,他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但是,他最终还是忍受不了政治上的屈辱,决定跳江自尽。
这个故事与端午节有关是因为,相传屈原是在端午节这一天投江的。
为了防止鱼虾吃掉他的尸体,村民们决定在江边撞锣敲鼓,以示警告。
同时,他们还将粽子投入江中,以此引开鱼虾。
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民间传说故事二:龙舟比赛龙舟比赛也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活动。
相传,在某不知名的古时候,一位叫做屈原的诗人将自己抛入江中,以抗议贪污和腐败的统治者。
当屈原的同胞发现他的尸体被鱼咬了,他们把食品丢进江中,以防止鱼再次攻击屈原。
从那时起,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一直持续到今天。
不过还有其他的传说和习俗与粽子有关,其中最有趣的是玩龙舟比赛。
据传,这项活动的起源与屈原有关。
龙舟比赛动身的天,在端阳之日,而这天又是许多年以前屈原因与巫疑的诡计而难以建功,遂愤恨在五月五日、江水涨落之时投身于汨罗江,沉于洞庭湖而死。
百姓自为之悲恸,纷纷乘船奔赴汨罗江上寻找。
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居民们在江里扔进了食品和酒,还在江水中放下了一些叶子,以保护屈原的尸体。
据说,这些举动吸引了龙的注意,并引领他们到达了屈原被发现的地方。
这也就演变成了一项传统的庆祝活动: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一边吃粽子,一边划龙舟,以此纪念这个英勇的诗人。
民间传说故事三:悬起“五色绳”关于悬起“五色绳”的传说有很多。
有说是为了纪念一位年轻妇女而设。
这个妇女叫做陶娥,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文学形象,她极其美貌,人们对她的美丽感到羡慕。
端午节有关的民间传说故事
端午节有关的民间传说故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因为在这个日子里人们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而闻名。
同时,在这个节日里还有许多民间传说故事和各种神话故事流传至今。
下面是一些端午节有关的民间传说故事。
一、屈原放逐据《史记》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国士屈原被楚王放逐到汨罗江边后自杀身亡,而当地人们为了怀念屈原,就在每年农历五月五日赛龙舟,以示纪念。
后来,人们将屈原视为抗暴救民的英雄、文化大师,端午节成为了纪念屈原的日子。
二、求救故事相传,在三国时期,有一位叫做曹操的将军,以多年雄才伟略征战江山,却在某年的五月五日,因为外敌入侵,被困在一条江河边上。
赵云听说曹操在此波澜,便夜闯敌营,帮曹操解围。
为了感谢赵云的救命之恩,曹操特地下令在端午节做绿酒,以表达感激之情。
三、粽子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做武则天的女皇,因为生性残酷而不得人心。
有一天,她下令大赦天下要求百姓献上馈赠,而有一个叫做韩滔的大臣忧虑武则天会加害百姓,便破天荒地偷偷准备了许多粽子,让百姓用粽子献馈,以此稀释武则天的贪欲之心。
后来,为了纪念这个粽子传说,就有了人们在端午节食用粽子的习俗。
四、驱瘟散疫传说端午节这天是瘟疫盛行的时间,而这时病魔尤其嗜食小孩。
因此,古人在端午节时会在门前挂上菖蒲、艾草等草药,点燃艾草以熏驱蚊虫和病魔。
民间还有熬五黄酒、吃蒜苗饭等习俗,以防疫病侵袭。
五、龙舟竞渡神话中,龙是云雨神,可以使水的质量上升。
在端午节,百姓不但吃粽子,也要迎接龙元的到来,以保佑丰收。
再加上屈原的故事,竞渡便成为了一个纪念屈原并祈求丰收的方式。
而且,龙舟竞渡不仅能让人们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增强身体素质和互动团队意识。
综上所述,端午节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节日,其丰富的民间传说故事与各种神话故事不仅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的历史和文化,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天,端午节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仅能观赏、体验、品尝、欣赏各种文化的节日,更是一个互动、交流、传承文化的节日。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传统的节日,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端午节与龙舟赛、粽子、艾草等诸多元素密不可分,它的起源与发展也与诸多传说有关。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十个关于端午节的小故事,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
第一、屈原投江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屈原因忧国忧民、不被重用而流落江湖。
在得知楚国被外敌入侵后,他深感悲愤,最终选择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举行龙舟赛和吃粽子等活动。
第二、龙舟赛龙舟赛起源于屈原投江的传说。
据说屈原去世后,当地百姓驾船到江中打捞屈原,他们不仅在水中撒饭喂鱼,还摆放了雄黄酒等物以驱走江中的鱼虫。
后来,这种摆脱鱼虫的活动演变成了龙舟赛。
第三、习俗传承端午节作为现存的传统节日之一,已传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每个传统节日中,重要的一环都是祭祀祖先。
今天仍有许多地方会在端午节迎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吉祥平安。
第四、饮雄黄酒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喝一种叫做雄黄酒的酒,主要是为了驱走蚊虫,预防疾病。
雄黄酒是由雄黄粉、白酒和其他调料制成的。
不过在近些年,由于雄黄有毒性,因此一些地方已经不再使用。
第五、赛龙舟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元素便是赛龙舟比赛。
龙舟比赛有民间传说,是因为古代人们在楚国民族英雄屈原投江后去江中救援而演变而成的。
对于龙舟,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寓意,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和传统价值。
第六、食粽子端午节的最大特点便是食粽子,据说是为了消灾除疫。
它在中国各地的制法和口味都不完全相同,因地制宜而有所不同。
例如,四川的粽子口味较辣,而南方地区的粽子则较甜。
第七、艾草端午节时,在每个家庭中都要挂上艾草。
艾草除了有驱除蚊虫的功效外,还有消炎杀菌的作用。
对于女性来说,更具有保健作用。
第八、五仁、豆沙等口味端午节的粽子有着各种口味,例如五仁口味、豆沙口味、咸肉口味等等。
不同口味的粽子在各个地方也有不同的做法。
第九、端午习惯在过端午节的时候,人们有许多的习惯与传统,这些习惯和传统历久弥新,深入人心,如夫妻嫌隙口中互相用艾草饰物涂抹,挂在门上用于驱赶蚊蝇、其他小昆虫、或在坟前点上香烛缘黄背心,供粽更是传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民俗小故事简短
民俗小故事简短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都隐藏着许许多多的民俗小故事,这些故事或许是关于风俗习惯,或许是关于传统节日,又或许是关于神话传说。
它们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也是我们了解历史、感受民风民俗的重要窗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简短的民俗小故事吧。
故事一,端午节的由来。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屈原的伟大诗人和政治家。
他为了救国,多次劝谏吴国君主,但却屡屡受挫。
最终,吴国被侵略,屈原心怀忧国忧民之情,投汨罗江自尽了。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都会划龙舟、吃粽子,以此来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过的端午节,也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故事二,孔雀东南飞。
相传在古代,有一对美丽的孔雀,它们的羽毛绚丽多彩,引来了众多动物的羡慕和嫉妒。
一天,孔雀听说东南方有一座神奇的宝山,山上有一种可以让自己的羽毛更加美丽的宝物。
于是,孔雀决定前往东南方寻找这座宝山。
在路上,它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险阻,但最终它们克服了一切困难,找到了宝山。
然而,宝山上却没有它们所想象的宝物,而是一面明镜。
它们看到镜中的自己,才明白自己原本就是最美丽的存在。
于是,孔雀回到了家园,继续在那里炫耀它们美丽的羽毛。
从此以后,人们常用“孔雀东南飞”来形容远行求名求利的人。
故事三,姜太公钓鱼。
姜太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年轻时曾在江边钓鱼。
有一天,他在江边钓鱼时,看到了江中一条大鱼。
他想要捕捉这条大鱼,但却无计可施。
于是,他决定放下鱼竿,去找一些小鱼作为诱饵。
不一会儿,他又回到了江边,这时他看到了一位老者,老者告诉他,“你不必再费力了,这条大鱼已经被我捉住了。
”原来,这位老者就是周文王,他看中了姜太公的才华,于是就收他为徒,从此姜太公便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后来,姜太公辅佐周文王建立了西周王朝,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几个民俗小故事,它们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传说,但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有关端午节的民间小故事
有关端午节的民间小故事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龙舟竞渡和食粽子。
在粽子和龙舟比赛之外,端午节还有很多有趣的民间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一、屈原投江故事屈原是中国春秋时期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和理念被后人视为孔子之后的第二大思想家。
但是由于政治原因,屈原遭到了流放和贬低,最终跳入了江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通过龙舟竞渡和吃粽子来表达对这位爱国领袖的追思之情。
二、百兽戏龙故事在端午节时,人们会表演百兽戏龙。
据传说,在古代,千百种野兽经常袭击人类,在一次人民群众的抗击过程中,一条巨龙突然出现,它利口快舌,能够说人话,最终说服了其他的动物们不要再攻击人类。
如果说小孩子们喜欢动画片里的神兽,那么大人们的心目中,这条神龙才是最为神圣的一位。
三、穿插菖蒲故事穿插菖蒲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传说,穿插菖蒲的起源源于两个男孩在草地上悠闲的玩耍,其中一个小男孩突然被一条毒蛇咬了。
另外一个男孩绝望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
此时一位智者走了过来,看见了墨绿色的草丛周围芳香扑鼻、小竹书签般的菖蒲叶纷纷摆动,智者知道菖蒲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此便摘下了菖蒲把草叶嚼碎敷在被咬的伤口上,半个小时后,小男孩逐渐恢复到了健康。
因此,人们把穿插菖蒲的习俗传承下来,希望能够避邪、除疾、增福等意义。
四、龙舟竞渡故事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为著名的一项民间活动,传说起源于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中国各个诸侯为了争夺天下,经常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有一次,在一场激烈的战役中,一个国家的将领被俘,国王为解救将领,派了很多人驾船追赶敌人。
在逃跑过程中,国王为了保护自己的船只,下令让人在船前按鼓,船上肩扛木马、鱼雷等准备武器。
最终,在极为危险的情况下,终于夺回了俘虏。
为了纪念这次壮烈的胜利,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人们就开始举办龙舟竞渡活动,以表达他们对这位将领以及国家和国家人民的敬意。
五、吃粽子故事吃粽子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
端午节的民间故事
端午节的民间故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个与端午节相关的传统故事。
故事一:屈原投江相传,屈原是中国古代楚国的一位政治家和诗人。
在楚国春秋时期,楚怀王的暴政导致了国家的腐败和社会的动荡。
屈原担忧国家的未来,并试图劝谏君王,但未能得到重视。
最终,楚怀王迎娶了一个邪恶的妃子,国家的局势更加恶化。
对此,屈原感到绝望和无奈。
在楚国沦为了外敌的统治下,他一气之下跳入了汨罗江中,以身殉国。
当屈原投江后,人们纷纷划船捞救,但已经无济于事。
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人们将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鱼虾们能以粽子为食。
同时,人们还敲锣打鼓,以驱赶恶灵和不祥之气。
这就是人们至今仍然吃粽子、赛龙舟、以及举行屈原祭祀的原因。
故事二:曹操求草谷传说在三国时期,曹操发动了对江东地区的战争,但面临粮草供给的巨大问题。
曹操得知江东地区的柴桑县产出丰富的草谷,于是派出军队前往征集。
当地人得知曹操的意图后,十分担忧。
柴桑县的村民们随即采取了一系列的计策来保护自己的草谷。
其中一位智者提出将粽子掺杂着毒草谷供给曹军,并写信告诉曹操此草谷可以解除寿酒的毒性。
曹操信以为真,大举征收柴桑县的草谷。
然而,曹操与自己的部下正在庆祝端午节时,一位机智的军师郭嘉却提醒曹操要小心这些草谷的真实性。
曹操阅读了局势后,果断下令停止食用柴桑县的草谷,并派人进行检验。
结果,曹军成功地避开了这场危机。
故事三: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期间最重要的传统活动之一。
据传,在中国古代,也就是在屈原投江之后,人们纷纷划起船只,试图找到屈原的身体。
为了驱逐江中的恶灵,人们敲锣打鼓、划动船桨,以及挂上五颜六色的彩带。
后来,为了吸引屈原的魂灵,人们创造了龙舟,并在船上吊挂粽子,向江中投放。
他们相信,这样做可以将恶灵吸引到龙舟上,然后将它们赶走。
龙舟竞渡因此而产生。
如今,龙舟竞渡已经成为一项体育竞技活动,各地举办着各种规模的比赛。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四篇
【导语】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端午节(DragonBoatFestival),农历五⽉初五,⼜名端阳,端是“开端”、“开始”的意思。
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下⾯是⽆忧考收集整理的端午节的故事4篇,欢迎阅读参考~ 端午节的故事⼀ 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下有个⼩渔村。
村⾥有个姓曹的渔夫。
渔夫有个⼥⼉叫曹娥。
⼀年春夏之间,两岸连续⼤⾬,舜江洪⽔暴涨。
曹娥她爸怕错过渔汛,他不顾曹娥反对出江去捕鱼。
⽗亲去了,曹娥在家不放⼼。
她⼀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
后来,曹娥沿江向上、下游找寻还没见到⽗亲。
太阳快落⼭了,曹娥从她⽗亲的伙伴⼝中得知:他们⼀起在张,突然⼀个⼤浪,把她⽗亲的⼩船推进漩涡,让⽔冲⾛了。
曹娥⼀听吓出了魂灵,⼤叫⼀声“⽗亲、⽗亲”,拔脚朝下游追去。
她在江边来回哭叫。
第⼋天,曹娥望着江⽔,看见她爹在跟⽔搏击。
曹娥纵⾝向江⽔扑去。
⼜过了三天,江⾯风平浪静,⼈们却在下游⼗多⾥的江⾯上,看到⼀股江⽔在盘旋,隐隐约约好像有⼈在游动。
⼈们赶过去,发现正是曹娥和她的⽗亲。
曹娥虽然死了,但她却能找回⽗亲的⼫⾸,把他负到江堤边,⼈们都说这是她的孝⼼感动天。
据说波涛汹涌的曹娥江⽔在流经曹娥庙时总是平静的。
当地百姓认为,那是因为江⽔⾃觉愧对孝⼥曹娥。
曹娥的孝⼼感动了天,更感动了四周的乡亲,他们好⽣安葬了曹娥⽗⼥,⼜在曹娥跳⽔救爹的江边造了庙,塑了她的像,尊她为“孝⼥娘娘”,还把渔村叫做曹娥村,把这条江改名曹娥江。
每逢曹娥救⽗这⼀⽇,曹娥庙⾥都要举⾏盛⼤的庙会,各省各府都有来拜曹娥孝⼥娘娘的,许多⼈题词送匾赞扬曹娥的孝⾏。
据说,曹娥投江的那⼀天正是五⽉初五,因此,很多⼈将端午节视作怀念孝⼥曹娥的⽇⼦。
端午节的故事⼆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慈祥的奶奶,亲爱的妈妈,和蔼可亲的幼⼉园阿姨,给我们讲了⼀个⼜⼀个有趣的民间传说。
这些民间传说,就像⼀杯杯⾹⽓扑⿐的清茶,让我们回味⽆穷。
下⾯就让我说⼀个我所知道的民间传说吧!——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故事优秀9篇
端午节的故事优秀9篇关于端午节的故事篇一(1)吃粽子是因屈原投江,民众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用竹筒装好米食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用竹箨、竹叶包好投入江里喂鱼、虾。
(2)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3)喝雄黄酒因端午节后各种虫类,开始活跃起来,瘟疫渐多,雄黄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因白蛇传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黄酒之后,差点现出蛇形,所以民众则起而彷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
意义篇二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的简短民间故事
端午的简短民间故事端午节,又称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庆祝。
在中国,端午节是非常重要的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且,端午节也是一个有着丰富民间故事的节日。
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端午节的简短民间故事。
1.屈原投江有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著名诗人屈原。
传说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一位大臣,但是由于政治利益斗争,在楚国内部失势,被流放到乌江。
在流放期间,他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歌,其中包括《离骚》和《天问》等。
可是后来屈原得知楚国被秦国入侵了,情绪极度悲痛,于是在五月初五纪念他的父母和人民投江自尽了。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五就把粽子投入江中,以示悼念。
2.龙舟比赛龙舟竞赛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列图竞渡”和“划龙舟”的传统,比赛船形状如龙,并划动起来像一个龙腾跃竞赛的形态,龙舟比赛也成为端午节的重要节目之一。
据说,龙舟比赛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投江身亡后,当地百姓怕他的尸体被鱼虾啃噬,就划船在江中游荡,既表示封魔驱邪、辟水趋害之意,伸张正义,又寄托着对于屈原的思念之情。
3.吃粽子吃粽子也是传统的端午习俗。
相传在屈原投江之前,他特别喜欢吃香包,后来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就在端午节放一大束菖蒲,把糯米包裹成三角形,加入肉、豆或者其他的馅料,就有了现在我们所吃的粽子。
吃粽子的习俗在各地的传统不太一样,有的地方甚至会用粽子插在门上,或者将粽子磕碎泼在田里、瓦上或柿子树上,意在为土地神明供奉祭品,祈求丰收。
4.香囊还有一种端午的民俗是用香袋祈福。
在端午节期间,有的人会做香囊或香袋,用香草和硬纸板制成囊袋,里面装上香料和朱砂,带着这样的香包或者把它们挂在衣袋中,相信能够镇妖驱瘟、保平安、化煞避险,避邪消灾。
总之,端午节有着蓬勃的民间故事和多具传统模式的节庆习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人们传承了端午节的传统民俗,不断注入新的意义、新的概念,它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中一个节日。
端午节的民间小故事
端午节的民间小故事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
据传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过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穿五色丝线等活动来表达自己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怀念之情。
除了这些传统活动外,端午节还有许多民间小故事,以下将为大家介绍几个有趣的故事。
1.屈原投江相传,屈原是一个聪明而有才华的诗人和政治家。
他一生都致力于为国家做贡献,但最终不幸被贬谪。
在深感孤独和失落的时候,屈原决定投江自尽来表达自己的决绝。
他带着一块巨石跳入江中,以示对自己生命的结束。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诗人,便在每年的端午节时赛龙舟、吃粽子等,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2.五毒避邪在端午节期间,传统的风俗是在门前门后挂上一束艾草,这是为了避免疾病侵袭和邪恶的女妖嗜血的繁殖。
相传,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民间信仰,认为在夏天,五种毒物特别容易侵袭人类。
因此,挂艾草就能够避免瘟疫和邪恶的侵袭,保护家庭成员的安全。
3.打龙舟和救屈原另一个民间的端午节故事是有关赛龙舟的。
相传,这个传统的活动起源于屈原自杀后,当地居民深感悲痛和遗憾,于是决定划船去救屈原的遗体。
他们划着竹筏和木舟,扔入米饭和鸡蛋,试图让鱼儿留下屈原的遗体,而不是吃掉它。
后来,这个活动演变成了赛龙舟的传统。
4. 粽子起源端午粽是中国古老的食品,它的起源至今并没有确切的史料。
据说,早在古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吃粽子了。
产生粽子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在端午时节,当地一位叫做武则天的女皇帝为了解救徐州的百姓,亲自指挥称兵斗郎。
为了让士兵有足够的食物和精神支持,女皇帝亲手制作并分发了很多粽子。
从此以后,粽子便作为端午节的重要食品,流传至今。
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传奇和魅力的节日,背后有许多具有深刻意义和文化特性的民间小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内涵,也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培育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因此,我们应当继承传统文化,传承民间小故事,让每个端午节都变得更加有意义和有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的民间故事
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民间关于端午节有不同的说法和故事。
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一些端午节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
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民间故事:纪念勾践伐吴说在浙江,还有端午节来源于勾践操练水军之说。
而龙舟竞渡活动,被认为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的历史。
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投降,在吴国过了3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
卧薪尝胆,重用范蠡、文种,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开始操练。
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
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前473年迫使夫差自尽,终于一举消灭吴国。
后人为昭彰勾践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初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端午节的民间故事:纪念曹娥说《后汉书;曹娥传》记载,曹娥,虞皂湖乡曹家堡人。
父曹盱,为巫祝,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
”东汉汉安二年(143)五月五日,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为水所淹,不得其尸。
娥年十四,投瓜于江,存其父尸。
曰:父在此,瓜当沉。
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
遂自投于江而死,三日后抱父尸出。
”
译文:“曹娥之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当时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哭寻父亲。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她也投了江,三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
”
后人为纪念她,改舜江为曹娥江。
元嘉元年(151),上虞县官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命弟子邯郸淳作诔辞,刻石立碑,以彰孝烈。
后蔡邕访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为一谜面,谜底为绝妙好辞)。
在浙江的东部地区,当地居民把端午节看作是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端午节的民间故事:纪念黄巢说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
在民间传说中,端午节在门口插菖蒲艾草的习俗与他也有着莫大的渊源。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
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
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
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
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
万一情况
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
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
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