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领导人思想

合集下载

盘点新中国60年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典话语

盘点新中国60年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典话语

盘点新中国60年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典话语金秋十月,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

60年光荣岁月,60年沧桑巨变。

60年转瞬即逝,但是在这岁月中哪些瞬间让你记忆犹新?哪些瞬间又让你充满感动?是充满自豪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同志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已于今日成立了”?还是改革开放中邓小平铿锵有力地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是江泽民提出那“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一声呐喊?还是胡锦涛那饱含深情的“光荣属于祖国,成就归功于人民”?■特别关注:历届党和国家经典话语知多少?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今天成立了!毛泽东: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们!江泽民: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胡锦涛:光荣属于祖国,成就归功于人民!胡锦涛: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毛泽东经典话语回顾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发表的讲演。

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毛泽东:好好学习,天天向上1951年9月底,毛泽东接见安徽省参加国庆的代表团,代表团成员中有渡江小英雄马三姐。

毛泽东关切地问她念书情况,还送她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并在扉页上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八个字的题词,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

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为沈阳部队某部因公牺牲的英雄战士雷锋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

此后,全国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3月5日也成为“学习雷锋日”。

毛泽东: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1964年2月13日,毛泽东发出号召:“要学习解放军、学习石油部大庆油田的经验。

”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介绍了他们的先进事迹。

■邓小平经典话语回顾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提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命题。

十二大以来历届党代会反腐倡廉思想文献解读

十二大以来历届党代会反腐倡廉思想文献解读

十二大以来历届党代会反腐倡廉思想文献解读摘要: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的思想必须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十二大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对反腐倡廉思想的阐述表明,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发展和创新反腐倡廉理论的过程,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创造性发展,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党的反腐倡廉理论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条战略地位不断加强、主要内容不断充实、中国特色反腐倡廉思想不断深化的发展之路。

因此深入学习历届党代会中关于我党对反腐倡廉思想的认识,对于当前正确认识和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反腐倡廉思想;解读从十二大到十七大的历届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引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面面旗帜,为中国人民一步步构建、形成、发展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指明了方向。

本文拟围绕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反腐倡廉思想的内容进行研究,不断深化对反腐倡廉建设的认识。

一、从十二大到十七大反腐倡廉思想的战略地位不断强化提升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反腐倡廉思想, 是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

从十二大到十七大的历届党的代表大会对反腐倡廉思想的论述,都将其提升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党的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召开的。

大会的政治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把“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单独作为一部分进行系统阐述,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

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涵括了邓小平的“反腐败要靠法制、法制靠得住些”的制度反腐思想。

在这次党代会上突显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党的十三大报告在继承了十二大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任务,“以党内民主来逐步推动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切实可行、易于见效的途径”的观点。

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解放思想的论述

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解放思想的论述

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解放思想的论述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解放思想的论述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

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间,解放思想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

不少同志的思想还很不解放,脑筋还没有开动起来,也可以说,还处在僵化或半僵化的状态。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是好同志。

这种状态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一是因为十多年来,林彪、“四人帮”大搞禁区、禁令,制造迷信,把人们的思想封闭在他们假马克思主义的禁锢圈内,不准越雷池一步。

否则,就要追查,就要扣帽子、打棍子。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就只好不去开动脑筋,不去想问题了。

二是因为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党内确实存在权力过分集中的官僚主义。

这种官僚主义常常以“党的领导”、“党的指示”、“党的利益”、“党的纪律”的面貌出现,这是真正的管、卡、压。

许多重大问题往往是一两个人说了算,别人只能奉命行事。

这样,大家就什么问题都用不着思考了。

三是因为是非功过不清,赏罚不明,干和不干一个样,甚至干得好的反而受打击,什么事不干的,四平八稳的,却成了“不倒翁”。

在这种不成文法底下,人们就不愿意去动脑筋了。

四是因为小生产的习惯势力还在影响着人们。

这种习惯势力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求进步,不愿接受新事物。

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很多的怪现象就产生了。

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

比如说,加强党的领导,变成了党去包办一切、干预一切;实行一元化领导,变成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坚持中央的统一领导,变成了“一切统一口径”。

违反中央政策根本原则的“土政策”要反对,但是也有的“土政策”确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得到群众拥护的。

30年历届党的三中全会决策大思路

30年历届党的三中全会决策大思路

30年历届党的三中全会决策大思路作者:袁元董瑞丰来源:《决策与信息》2008年第12期纵观党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的三中全会都承担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使命,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决策,多是在三中全会上作出的,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特点。

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每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中心工作。

而从30年中7个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与关键词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党对于中国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发展方式的认识在不断发展、不断深入、不断成熟,进行着逐步演进与探索,勾勒出中共治国理政决策的思路图。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1978年12月18日~22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会议。

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在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重新评价了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全会还增选了中央领导机构的成员;决定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这次全会为标志掀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新纪元。

在此后的六年间,即从1978年12月到1984年10月,中国的改革进入了启动阶段。

这一阶段,改革的主战场是在农村。

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为发端,在整个农村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农村体制改革的浪潮,也就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开放三代领导人

改革开放三代领导人

改革开放三代领导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转眼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前,一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讨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吹响了解放思想的号角。

从此,改革开放的大幕在解放思想中被浑然拉开,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十几亿人口的文明古国,开始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30年来,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始终在解放思想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推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文革”被果断结束后,举国欢腾,百业待举。

但是许多人还不能正确区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历史功绩和晚年错误,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的局面。

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这为我们党实现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指明了方向。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经胡耀邦同志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

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这篇文章。

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同时转载。

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我们党冲破“两个凡是”束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充分肯定真理标准讨论的重大意义,积极支持推动这场大讨论,为全党摆脱“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殚精竭虑,披荆斩棘。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

”他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是马克思主义的。

争论不可避免,争得好。

引起争论的根源是‘两个凡是’”。

“怎么样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是个大问题。

‘两个凡是’不是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
一大七大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的科学体系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科学发展观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及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1、我们党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A、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B 、中国共产党能够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先锋队性质,决定了他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益 ②、中国共产党必须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 落脚点 ③、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执政权力来自人民,代表人 民行使国家权力。
来自生活的报告
他是华中农业大学 的在读研究生,保留 学籍2年,自愿到贵 州贫困山区去支教。
徐本禹
在乌蒙山区腹地的 农村小学,他忍受着 孤独和寂寞,用爱心 精心栽培和呵护贫瘠 土地上的花朵,用真 诚和行动实践着一名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 任及一名共产党员的 神圣使命。
坚守信念 “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说过 的话就要兑现,我要回大亮山 种树去!” 深情为民 “我们是党的干部,如果老百 姓饿肚子,我们就失职了!” 公仆如牛 “我就要俯首甘为孺子牛!” 无愧于心 “这笔财富从一开始就是国家 和群众的,我只是代表他们在 植树造林。” 有关部门算了一笔账:整个林场约有1120万棵树,按每株30元的最低价算,总 价值也有3亿多元!林子每年成长,又是一笔可观的绿色存款,至于生态效益和 社会效益,更无法估量。 2009年4月,82岁的杨善洲作出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把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 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 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指导思想

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等。

区分消除的时候;(2)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4)联合第三国际。

(1)途是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2)三大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

陈独秀主持了大会,会议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分析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把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改论。

张国焘、蔡和森等人反对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尤其反对工人加入国民党,认为那样将混乱无产阶级的思想。

马林、陈独秀等人认为全体党员、产业工人都应参加国民党,全力进“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3)四大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

陈独秀主持了大会,会议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分析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把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改论。

张国焘、蔡和森等人反对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尤其反对工人加入国民党,认为那样将混乱无产阶级的思想。

马林、陈独秀等人认为全体党员、产业工人都应参加国民党,全力进”。

大(5)六大命性质,制定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统一全党思想,发展革命力量。

指出中国的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

中国历届领导人执政思想

中国历届领导人执政思想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是实事求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结合到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中。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内容是党始终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方向,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胡锦涛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和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
中国梦,从人民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深化改革,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真正现代化,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全成功。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与他们的思想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与他们的思想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与他们的思想中国历史悠久而辉煌,孕育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他们以卓越的智慧和领导力塑造了中国的命运。

他们的思想和政策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介绍几位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及其思想,展现他们的智慧和影响力。

1. 孔子与儒家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提倡“仁爱”、“礼治”和“中庸”,强调人伦关系、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

他主张君子治国,通过道德和教育来建立和谐的社会。

儒家思想强调孝道、忠诚和尊重传统,对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第一代领导人,他的思想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毛泽东思想强调农村革命和群众运动,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并推动了土地改革和农业集体化。

他的思想还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和阶级斗争,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邓小平与邓小平理论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领导者,他的思想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邓小平理论强调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口号。

他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邓小平的思想为中国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4. 胡耀邦与“胡耀邦精神”胡耀邦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的思想和精神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胡耀邦精神强调民主、法治和人权,提倡政治改革和反腐败。

他倡导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举措,为中国的政治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5. 赵紫阳与“赵紫阳精神”赵紫阳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和改革派领导人,他的思想和精神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赵紫阳精神强调民主、自由和人权,提倡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改革。

他主张政府应当依法行政,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为中国的政治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是中国历史上几位重要政治家及其思想的简要介绍。

历次党代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

历次党代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

历次党代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这一理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作为阶段总结和战略规划的中国共产党的历次党代会,反映了这一理论生动的成长轨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酝酿:中共八大--十一届六中全会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到1978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之前,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这一时期,成就与挫折并存,正误思想交织。

中国共产党人在追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走了弯路,甚至出现中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经历了从良好的探索开端、遭受挫折再到重新酝酿的曲折历程。

(一)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讲话,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中共八大于9月召开。

虽然这次大会有局限性,但总的说来是成功的。

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正确分析和正确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初的探索。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当前的主要任务。

大会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第二,关于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方案。

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速度,大会强调必须是“积极的、同时又是稳妥可靠的”,要避免陷入保守主义和冒险主义的错误。

在工业方面,强调要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在工业布局的问题上,强调“注意沿海和内地配合,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配合,中央国营企业和地方国营企业的配合”;“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但要表现在我们经济成就的数量和进度上面,还必须表现在它的质量上面”;“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职工生活,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在企业中,应当建立以党为核心的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领导制度”等。

中国历代领导人的生态理念

中国历代领导人的生态理念

中国历代领导人的生态理念1.引言1.1 概述中国历代领导人的生态理念概述中国历代领导人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和理念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发展轨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的领导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生态环境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并相继提出了一系列的生态理念和政策。

本文将从第一代领导人到第二代领导人,对他们的生态理念进行概述和探讨。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第一代领导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意识还相对薄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领导人们开始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代领导人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提出了一系列的生态理念和政策,并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

然而,尽管第二代领导人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

现如今,中国正面临着空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等严重的环境挑战。

因此,对于未来领导人而言,生态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和升级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通过对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人的生态理念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未来领导人的生态管理提供借鉴和启示。

同时,本文也将对未来领导人生态理念的展望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中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加积极和有效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明确文章的研究范围和主题,即中国历代领导人的生态理念。

2. 文章的组织结构: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即根据目录所示,本文共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3. 引言部分的内容:指出引言部分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导读者了解文章的背景和动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该主题进行概述,并明确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4. 正文部分的内容:介绍正文部分的内容安排。

根据目录所示,我们将按照中国历代领导人的不同代数来阐述他们的生态理念。

对于每一代领导人,我们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党的历代领导人的政治生活观

党的历代领导人的政治生活观

党的历代领导人的政治生活观作者:曾亚波来源:《法治与社会》 2017年第2期“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为全党制定了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党的政治规矩,筑牢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根基。

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先后作出许多著名的论断,对于保障党的事业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毛泽东:党内政治生活的创造者【主要观念】——首倡党内生活。

1929年,在古田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党内生活概念,规定积极参加党内生活和革命运动是党员的义务。

明确提出“非组织观点”这一概念,强调“党的纪律之一是少数服从多数。

——严肃组织纪律。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归纳出著名的“四个服从”的组织纪律。

——提出三大作风。

毛泽东在1945年4月24日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批评与自我批评。

【列举倾向】在《古田会议决议》第一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毛泽东系统列举了红四军党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和盲动主义残余等错误倾向和具体表现。

【工作方法】——纠正不良思想。

古田会议时,在关于主观主义的纠正方法中,明确提出“主要是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揭开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大幕。

——加强调查研究。

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

——开展整风运动。

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中央党校开学典礼大会上作《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明确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党的三代领导人论为人民服务

党的三代领导人论为人民服务

党的三代领导人论为人民服务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受到人民群众拥护、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奥秘所在。

为了坚持党的宗旨,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旗帜,党的三代领导人一以贯之地作了不懈努力。

一、毛泽东创立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1]同时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2]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同志创立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理论,并使之成为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根本宗旨。

毛泽东同志比较集中地论述这一理论是在延安时期,其中最重要的有这样几次。

一是论述了共产党员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中提出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指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3]共产党员应该做这样的人,这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前提。

二是阐述了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

1942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他说:“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4]。

“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

”强调我们必须“完全地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6]。

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

三是系统地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理论。

1944年,在悼念张思德同志的会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他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所以,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要搞五湖四海,和全国大多数人民一起奋斗;要死得其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不管是谁,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不要忘记。

江泽民现代领导思想体系论要

江泽民现代领导思想体系论要

江泽民现代领导思想体系论要周殿富江泽民同志成为党和国家第三代领导核心以来,十分重视如何科学地实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问题,在他所有的重要讲话中,几乎很少有不提到这个问题的,已经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领导思想体系。

政党和人民群众相统一的领导主体论思想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

江泽民同志在成为第三代领导核心后,在1989年建国40周年庆祝大会上郑重地申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力量,必须加强工人阶级的领导,因为他们在实践中充分表现出“不愧为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1995年上半年,在谈到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时候,他又一次强调“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领导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水平。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才会实现我们的目标。

主义譬如一面旗帜。

江泽民同志在刚刚走上了第三代领导核心岗位的时候就坚定不移地举起了坚持党的领导、依靠工人阶级、人民是领导活动主体力量的旗帜,其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进一步明确了我党的宗旨,也在于向世人宣布了第三代领导人举起的仍然是社会主义的旗帜,这在当时国内外波诡云谲的政治气候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依靠人民的力量,加强党的领导。

江泽民同志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的著名论断和方针原则,诸如:建立全体劳动者、爱国者“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一切事情都要顺应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去做,这个“历史的真理”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和胜利之本”,“这是我党的根本力量和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取胜之道”;我们衷心希望“以人民群众为本”,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方面取得新的成就;“越是改革开放越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在党”;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等等。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及主题内容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及主题内容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及主题内容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现行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

自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历届人民代表大会都关注于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等重大问题,各届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主题内容丰富多彩,一同来看看吧。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于1954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包括选举政府领导人、审议宪法草案和政府工作报告。

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发表了《实现新民主主义的历史任务》的报告,并提出了“打扫干部队伍中的浮财、怠工和贪污现象”等重要指示。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于1959年4月16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包括选举政府领导人、听取中央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审议五年计划和国家预算等。

此次会议讨论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重大问题。

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于1964年6月18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包括选举政府领导人、听取中央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国家预算等。

此次会议讨论了“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重大问题。

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于1975年1月16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包括选举政府领导人、听取中央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审议五年计划和国家预算等。

此次会议重点讨论了四项基本原则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政治理论问题。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于1978年12月25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包括选举政府领导人、听取中央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审议五年计划和国家预算等。

此次会议提出了“改革开放”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行”的思想,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于1983年6月15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包括选举政府领导人、听取中央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审议五年计划和国家预算等。

此次会议强调了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即先进行现代化建设再实现小康社会,最终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对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对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对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摘要:人民是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人民主体的思想,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的力量,提出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的果实。

而在新时代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对于丰富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内涵,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中国思路和中国方案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毛泽东新民主主义人民主体思想;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继承和发展1引言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将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毛泽东开始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逐渐用唯物史观来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从当时所处的动荡情况出发,将中国的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人民主体思想,用于指导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实践。

研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对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于丰富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时代背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一直遭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毛泽东正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失败教训和看到人民群众深受压迫之后,意识到中国急需一个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而这时正值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时期,于是,毛泽东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学习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观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道路。

1925年12月,毛泽东发表了国共合作以来的第一篇重要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其中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初步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人民主体思想的萌芽。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

思想汇报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敬爱的党组织: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日新月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体现了革命先辈的正确思想和正确的引导,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

我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毛主席的生平事迹和毛泽东思想有利于我们思想的飞跃和进步,有利于我们将来为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时间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但绝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

在老师的讲授和自学下,我对毛泽东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体会和总结。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近代以来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对中华民族的理论贡献是巨大的。

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把我国民族的思想水平提到了从来未有的合理的高度”。

可以说,有了毛泽东领导全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才有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和国家的强大辉煌。

为了革命成功,他苦苦探索,呕心沥血,坚持真理,不畏强权。

他为国家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为创造祖国的美好前程而奋斗。

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高超领导艺术,永远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楷模。

二、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毛泽东经过深刻的思考,认为我们党错误的根源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脱离开来,说白了就是思想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他认为应该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

于是就有了延安整风,就有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党的七大在全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从此,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被全党广泛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国革命节节胜利,勇往直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其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和统一战线的政策;关于中国
武装斗争的特点和作用;关于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建设;
关于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第二,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这方面的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创造性地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丰富了无产
阶级专政的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创造
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
论。

第三,第三,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这一领域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内容:系统地解决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
问题;系统地提出了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提出了人民
战争的思想;制定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提出
了建设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思想。

第四,第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主要围绕着两大方面展开: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在统一战线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

第五,第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这方面的论述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
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知识分子应当与工农相结合;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艰苦奋斗,不怕牺牲。

第六,第六,党的建设理论。

在这方面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从思想上建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创造了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进
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要继续保持谦
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邓小平理论
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推进经济体制
改革,就是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

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8.关于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

9.关于祖国和平统一。

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邓小平理论的上述九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这九个方面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其中第一方面,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思想基
础,贯穿于始终。

第二方面,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国情依据。

第三至第八方面,具体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着重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主题。

第九方面,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这些都是邓小平理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个代表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
1.全面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范畴的认识,就是要在经济发
典作家认为,经济是一个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

同时,他们也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协调发展观。

力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精神文明所体现的是科学、文化、宗
教、艺术、道德、伦理、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等思想理论和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时效的认识,就是要在开发利
在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温总理要求: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4.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5.坚持可持续发展。

6.坚持改革开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4、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严格要求自己,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与进步。

第一代领导集体是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是实事求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结合到中
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中,
第二代领导集体是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代领导集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内容是党始终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方向,党
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代领导集体是科学发展观.
第五代领导集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四代领导人:
一:毛泽东主要成绩:
1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发展;
2领导党和人民找到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道路;
3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中共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理论贡献)4领导党和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5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6领导党和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7为探索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邓小平主要成绩:
1“取消了国家领导人终身制”。

2对毛泽东等建立的基本制度进行了发展、完善和创新,使其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解除了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利国素,为建设繁荣强国开足了马力。

三:江泽民主要成绩
1“确立了中央国家领导人任期制度”。

2确立了中央国家领导人最多只能任职两届这一科学制度。

3根据社会发展情况,提出并实施了民营企业领导人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等政策措施,保证了国民经济快速稳定持续发展。

四:胡锦涛主要成绩
1“巩固和完善了中央国家领导人任期制度”。

2两届任满后,把包括军委主席在内的所有权力顺利移交下届领导人,使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交接制度走向了科学化、正规化。

3在其执政十年中,保证了国民经济快速平稳发展,高科技方面亮点频现。

4实施了减免农业税、义务教育学杂费和新农合等政策措施。

条条大道通罗马”是著名的英语谚语,比喻为:达到同一目的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

与汉语成语“殊途同归”,或俗话“水流千里归大海”相似。

这句谚语出自罗马典故。

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

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

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

据史料记载,罗马人共筑硬面公路8万公里。

这些大道促进了帝国内部和对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公元8世纪起,罗马成为西欧天主教的中心,各地教徒前往朝圣者络绎不绝。

据说,当时从意大利半岛乃至欧洲的任何一条大道开始旅行,只要不停地走,最终都能抵达罗马,因此有了“条条大道通罗马”这样一句谚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