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单调性》的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函数单调性》教学案例
1.【案例背景】
“函数的单调性”是新课标人教版《数学·1》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课标”
规定两个课时,所选案例为第一课时。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一条基本性质,从知识结构上看,函数的单调性既是函数概念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续研究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等内容的基础。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学习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函数单调性是学生研究函数整体性质的开始,之后还有奇偶性周期性等,所以本节内容承前启后,不仅要用到以前学过的函数知识,还要由这些知识出发获得函数自身的更深人的认识,并由这些认识解决有关的函数问题,这一节学好了,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对后面几节的知识产生正迁移作用。
2.【教学内容分析】
首先,从单调性知识本身来讲.学生对于函数单调性的学习共分为三个阶段,第
一阶段是在初中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基础上对增减性有
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是在高一进一步学习函数单调性的严格定义,从数
和形两个方面理解单调性的概念;第三阶段则是在高三利用导数为工具研究函数的
单调性.高一单调性的学习,既是初中学习的延续和深化,又为高三的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从函数角度来讲. 函数的单调性是学生学习函数概念后学习的第一个函
数性质,也是第一个用数学符号语言来刻画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与函数的奇偶性、
周期性一样,都是研究自变量变化时,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学生对于这些概念的认
识,都经历了直观感受、文字描述和严格定义三个阶段,即都从图象观察,以函数
解析式为依据,经历用符号语言刻画图形语言,用定量分析解释定性结果的过程.
因此,函数单调性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函数的其它性质提供了方法依据.
最后,从学科角度来讲.函数的单调性是学习不等式、极限、导数等其它数学知
识的重要基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工具,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渗透数
形结合思想的重要素材.
3.【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正处于经验逻辑思维发展阶段,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但要想
使学生“以一系列的行动队一系列的条件作出反应”却需要很大的努力的。函数单调性的本质是利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函数图象的性质,如何将图形特征用严谨的数学语言来刻画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另一难点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代数证明,如何进行严格的推理论证并完成规范的书面表达.
因此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将新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建立了联系.如:学生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认识。运用新知识尝试解决新
问题.其次重视学生发现的过程.充分展现学生将函数图象(形)的特征转化为函数值(数)的特征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在正、反两个方面探讨活动中,学生认知结构升华、发现的过程. 最后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通过对定义的解读、巩固,让学生动手去实践运用定义.
4.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前布置任务:
(1) 由于某种原因,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间由原定的7月25日推迟到8月8日,请查阅资料说明做出这个决定的主要原因.
(2)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研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天气温变化情况.
课上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到开幕式推迟主要是天气的原因,北京的天气到8月中旬,平均气温、平均降雨量和平均降雨天数等均开始下降,比较适宜大型国际体育赛事.
下图是北京市今年8月8日一天24小时内气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引导学生识图,捕捉信息,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1:请同学们观察图,指出该天的气温在如何变化?(学生独立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对图象的上升和下降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受到函数的单调性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好奇心。
生1(主动回答):0~4时,温度下降,4~14时温度上升,14~24时温度下降。
问题2:还能举出生活中其他的数据变化情况吗? 预案:水位高低、燃油价格、股票价格等.
归纳:用函数观点看,其实就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函数值是变大还是变小. 〖设计意图〗由生活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借助图象,直观感知
问题3:观画出y=x 和2y x 的函数图象,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⑴分别指出上面两个函数的图象在哪个区间是上升的,在哪个区间是下降的? 【设计意图】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组合作探求)
生1:一次函数y=x 其定义域上是上升的,二次函数2y x =是先下降后上
升。
师:这样回答准确吗? 生2:一次函数y=x 在区间(-∞,+∞)
上是“上升”的;二次函数y=x2在区间(-∞,0)上是“下降”的,(0,-∞)上是“上升”的。
⑵同学们能用数学语言把这两个函数图象“上升”或“下降”的特征描述出来吗? 【设计意图】有感性上升到理性。(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
这时学生们思维较为混乱,无从下手。教师及时通过"几何画板"展示y=x 图象上A 点的运动情况,让学生观察x ,y 值的变化。
师(及时提问):同学们能用数学语言把y=x 图象"上升"的特征描述出来吗? 生3:该函数随着x 的值增大,y 的值相应的增大。 师(面向全体学生):大家同意生4的回答吗?
生4:老师,我有补充,应该说:该函数在区间(-∞,+∞)上随着x 的值增大,y 的值相应的增大。
师:生5补充的很好,明确提出了函数变量在对应区间上的变化情况,那么函数2y x =呢?
生5:函数2y x =在区间(-∞,0)上随着x 的值增大,y 的值相应的减小;在区间(0,+∞)上是随着x 的值增大,y 的值相应的增大。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称为增函数;把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称为减函数。
三.探究规律,理性认识
问题4:如何从解析式的角度说明2)(x x f =在),0[+∞为增函数? 生6:因为1<2, (1)(2)f f <,所以2)(x x f =在),0[+∞为增函数.
生7:因为12345<<<<,(1)(2)(3)(4)(5)f f f f f <<<<所以2)(x x f =在
),0[+∞为增函数.
生8:不对,以上只在两个或有限个特殊值之间进行比较,不能代替所有值。 师:很好,所有的都拿出来比较,能做到吗?一一列举行吗?(意图:通过这
一问题,让学生联想到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任意的数值) 生:拿两个就行了。
师:原来不都是每次拿两个来进行比较的吗?为什么不行? 生(终于明白):任意两个。
师:找任意两个?怎样能做到这一点。 生:用字母表示数字。 师:更清晰一点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