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步步高学案导学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导学案:专题3 第一单元 第3课时石油炼制乙烯导学案 Word版含答案
新步步高学案导学苏教版化学必修二课件:专题3 第一单元 第4课时煤的综合利用 苯课件(48张)
二、苯的分子结构
1.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子式为C6H6。根据苯的分子组成, 推测其可能的分子结构,写出结构简式。
答案 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③CH≡C—CH==CH—CH==CH2、④CH2==C==C==CH—CH==CH2、 等。
答案
2.根据下列实验,总结苯的某些性质。 (1)向试管中加入0.5 mL苯,再加入1 mL溴水,振荡后静置。观察到的现 象是 液体分层,上层为红棕色,下层无色 。 (2)向试管中加入0.5 mL苯,再加入1 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静置。 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 。 液体分层,上层无色,下层为紫红色 。 (3)实验结论是 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与它们不能
FeBr3 +Br2 ― ― ― ― → 溴原子取代,生成 溴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HBr
。
(1)怎样证明苯与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
答案 测量反应前后pH值,反应后明显减小。
(2)反应催化剂为FeBr3,若实验中不加FeBr3而加Fe粉,实验同样能够
答案
4.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苯分子结构的确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分析了大
量实验事实之后,提出了苯的分子结构为 ,我们称其为凯库勒
式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1)你认为这种结构符合实验事实吗?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 不符合实验事实,因为苯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说明它没有典型的碳碳双键。
答案
(2)查阅资料,写出苯分子结构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并用文字归纳苯分
活学活用 5.下列有关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苯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B.在一定条件下,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在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并静置后下层液体为紫红色
2018新步步高学案导学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导学案: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 第一单元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及变化规律1.以11~18号元素为例填写下表:2.观察分析上表,思考讨论同一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呈现由1到8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是最高正价呈现由+1到+7,负价呈现由-4到-1的周期性变化;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1.已知下列原子的半径:根据以上数据,P原子的半径可能是()A.1.10×10-10 m B.0.80×10-10 mC.1.20×10-10 m D.0.70×10-10 m2.下列各组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Na、K、Rb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二、元素周期律1.钠、镁、铝金属性强弱的比较(1)按表中实验操作要求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2)由上述实验可知①钠、镁、铝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时,由易到难的顺序为Na>Mg>Al;②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OH>Mg(OH)2>Al(OH)3;③钠、镁、铝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Mg>Al。
2.硅、磷、硫、氯非金属性强弱比较①硅、磷、硫、氯单质与氢气化合时条件由易到难的顺序为Cl>S>P>Si ;②硅、磷、硫、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O 4>H 2SO 4>H 3PO 4>H 2SiO 3; ③硅、磷、硫、氯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S>P>Si 。
3.结论: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最终导致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2018新步步高学案导学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导学案:专题3 第二单元 第1课时乙 醇导学案 Wor
一、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1.经测定,乙醇的分子式为C 2H 6O ,根据所学化学键知识讨论,符合该分子式的有机物有几种可能的结构式? 2. (1)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主要成分是烃)中,而金属钠与乙醇反应会放出气体,据此分析判断你写出的哪种结构式是乙醇的结构?(2)乙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3.若将新切的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盛有无水乙醇的小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钠粒沉于无水乙醇底部、不熔化成闪亮的小球、无响声、反应缓慢,由此可知反应剧烈程度不如钠与水的反应剧烈。
说明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乙醇的分子组成与结构1.下列关于乙醇结构与性质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醇结构中有—OH ,所以乙醇溶解于水,可以电离出OH -B .乙醇能电离出H +,所以是电解质C .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D .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2.某种烃的衍生物分子式为C 2H 6O ,下面是探讨其分子结构的过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按价键理论,写出C 2H 6O可能有的结构式(用A 、B 、C ……标明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一定量的C 2H 6O 与足量的金属钾反应,收集产生的气体,当完全反应时,C 2H 6O 与产生的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2∶1。
①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产物通入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色;通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则C 2H 6O 与钾反应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②据实验数据,可确定C 2H 6O的结构式为(写自编号)________,推断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新步步高学案导学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导学案:专题4 本专题重难点突破 Word版含答案
本专题重难点突破一、金属的冶炼方法1.金属冶炼方法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AlZn Fe Sn Pb(H)CuHg Ag Pt Au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金属离子得电子能力弱→强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化合态多数是化合态、极少数是游离态游离态主要冶炼方法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物理方法由于金属的活动性不同,金属离子得到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的能力不同,因而不同的金属就有不同的冶炼方法。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位置越靠后,越易被还原,用一般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还原。
金属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最活泼的金属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来还原。
总的说来,金属的性质越稳定,越容易将其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金属应用的早晚就是由金属的活动性决定的,金属越活泼,冶炼越难,其使用时间就越晚。
铝的应用比铁晚,就是因为铝难冶炼,只有发现用电解法冶炼后,才能大量冶炼铝。
【例1】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以及生产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下列关于金属的一些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合金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性质不完全相同B.工业上金属Mg、Al都是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得的C.金属冶炼的本质是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D.越活泼的金属越难冶炼解析合金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性质不完全相同,如硬度、强度更大,熔点更低等,A正确;因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时不导电,冶炼铝时应采用冰晶石(Na3AlF6)作熔剂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B错误;金属冶炼就是把金属阳离子还原为金属原子,C正确;越活泼的金属,其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越难被还原,D正确。
答案B2.几种常用金属冶炼方法的比较方法名称举例主要特点特别提示炼铁时,CO来源于焦炭与空气中O2的反应,会在金属中含有碳元素,形成含碳的合金。
【例2】金属锂是密度最小的金属,等质量的不同金属,锂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电子,故常用来制造高性能电池。
已知锂的金属性介于钠和镁之间,则冶炼金属锂应采用的方法是()A.电解法B.热还原法C.热分解法D.铝热法解析Na、Mg都很活泼,常用电解法冶炼,而Li活动性介于Na与Mg之间,故Li也应采用电解法冶炼。
【新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 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2课时乙酸酯油脂一、乙酸12.3.化学性质(1)弱酸性乙酸是一元弱酸,在水中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其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具有酸的通性。
下列几个问题均能体现乙酸的酸性,请按要求完成问题: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________色;②乙酸与M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乙酸与Na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乙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石灰石与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酯化反应①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
②特点:a.反应速率很慢,一般加入________________作催化剂并加热。
b________与醇分子中的________结合成水,其余部分结合成酯。
形成C—O键,在乙醇中可用18O原子作示踪原子,证明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
④酯化反应又属于________反应。
二、酯油脂1.酯(1)概念酯是羧酸中的________被—OR′(R′表示烃基)取代后的产物,可简写成________,官能团为________或________。
(2)性质①物理性质酯在水中的溶解性:一般________,密度:比水________,气味:具有________。
②化学性质:能发生________反应。
a.酸性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碱性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油脂(1)组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
2018新步步高学案导学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导学案: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 专题检测(一) Wo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氧气和臭氧互为同素异形体B .CH 3CH 2OH 和CH 3OCH 3互为同分异构体C.32He 和42He 互为同位素D.42He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42He 具有较强的金属性2.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与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 ) A .一定是离子键 B .一定是共价键 C .可能是离子键也可能是共价键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对于A Z X 和A +1 Z X +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B .化学性质几乎相同C .一定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D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4. 短周期元素X 、Y 、Z 、W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如右图所示,若W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 只有一种氧化物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C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排列顺序Z>Y>XD .元素X 是自然界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5.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一类型化合物,往往其结构和性质相似。
PH 4I 是一种白色晶体,下列对PH 4I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B .它受热时,可能会分解产生有色气体C .它不可能与NaOH 溶液反应D .它只含离子键6.W 、X 、Y 、Z 均为短周期元素,W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 与W 同主族;Y 的原子序数是W 和X 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 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金属性:Y>Z B .氢化物的沸点:X>W C .离子的还原性:X>WD .原子及离子半径:Z>Y>X7.根据表中八种短周期元素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C .元素⑤对应的离子半径大于元素⑦对应的离子半径D .元素④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比元素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 8.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 .锂(Li)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B .砹(At)为有色固体,AgAt 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C .在氧气中,铷(Rb)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D .HBrO 4的酸性比HIO 4的酸性强9.对于XOH型化合物而言,X是除H、O以外的其他元素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OH的水溶液不能导电B.当X是金属性很强的元素时,XOH一定是强碱C.XOH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XOH一定是共价化合物10.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Y>X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C.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11.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K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相等B.L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C.L层电子数为偶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D.M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相等12.下表给出几种物质的熔、沸点:A.SiCl4是分子晶体B.单质B可能是原子晶体C.AlCl3加热能升华D.NaCl中离子键的强度比MgCl2中的小13.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
2018新步步高学案导学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导学案:专题3 第二单元 第2课时乙 酸导学案 Word
1.乙酸分子结构分子式:C2H4O2;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OOH;官能团:羧基(—COOH)。
2.乙酸又叫醋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是常用的酸味剂,具有酸的通性。
现通过以下两个实验来认识乙酸的酸性:①向试管中加入约2 mL稀醋酸溶液,加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现象;②向试管中加入约2 mL稀醋酸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讨论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2)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比较乙酸、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画出装置图并说出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装置:归纳总结羧基、醇羟基及水中氢原子活泼性比较1.可以说明CH3COOH是弱酸的事实是()A.CH3COOH与水能以任何比互溶B.CH3COOH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CO2C.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c(H+)=0.001 mol·L-1 D.1 mol·L-1的CH3COOH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2.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消耗金属钠的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与足量的NaHCO3浓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CH3CH(OH)COOH ②HOOC—COOH ③CH3CH2COOH ④HOOC—CH2—CH2—CH2—COOH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无水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冰醋酸,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观察右边试管中的现象并闻气味。
1.右边试管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并闻到什么气味?答案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油状液体,且能闻到香味。
【新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 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专题复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烷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烷烃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为单键B.所有的烷烃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l2发生取代反应C.烷烃的分子通式为C n H2n+2,符合该通式的烃不一定是烷烃D.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熔、沸点逐渐升高2.下列各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哪一种更能反映其真实存在状况( )A.ⅠB.ⅡC.ⅢD.Ⅳ3.某高分子化合物的部分结构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聚合物的链节是B.聚合物的分子式为(C3H3Cl3)nC.聚合物的单体是CHCl===CHClD.若n为聚合度,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94n4.由乙烯推测丙烯与溴水反应时,对反应产物的书写正确的是( )A.CH2Br—CH2—CH2BrB.CH3—CBr2—CH3C.CH3—CH2—CHBr2D.CH3—CHBr—CH2Br5.下列关于苯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苯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B.常温下苯是一种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液体C.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D.苯不具有典型的双键所具有的加成反应的性质,故不可能发生加成反应6.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的Cr3+。
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①乙醇沸点低②乙醇密度比水小③乙醇有还原性④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7.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二者在浓H2SO4作用下发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含有18O的物质有( )A8.牛奶放置时间长了会变酸,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不少乳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乳糖分解而变成乳酸。
乳酸最初就是从酸牛奶中得到并由此而得名的。
乳酸的结构简式为。
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乳酸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
(2)写出乳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新步步高学案导学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导学案:专题1 微 第三单元 第2课时不同类型的晶体导学案
一、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1.晶体(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构成晶体的微粒有离子、分子、原子。
(2)常见的晶体类型有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3)晶体有固定的熔、沸点。
2.下图为氯化钠晶体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构成氯化钠晶体的微粒是Na+和Cl-,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离子键,晶体类型是离子晶体。
(2)氯化钠晶体中不存在氯化钠分子,所以NaCl不表示氯化钠的分子式,仅表示在NaCl晶体中钠离子与氯离子的个数比是1∶1。
3.下图为干冰晶体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CO2分子,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晶体类型是分子晶体。
(2)干冰汽化时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对其分子内的共价键无影响。
4.下图为石英晶体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构成石英晶体的微粒是Si原子和O原子。
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共价键,晶体类型是原子晶体。
(2)在石英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结合,每个氧原子形成2个Si—O键。
(3)石英晶体的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型的空间网状结构。
(4)SiO2分子,SiO2表示的意义是晶体中硅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
1.根据晶体结构判断晶体类型(1)先看晶体结构微粒种类:离子、分子、原子。
(2)再看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离子键、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
2.物质类别与晶体类型(1)离子化合物(强碱和大多数盐)都是离子晶体;(2)共价分子(单质或化合物)是分子晶体;(3)常见的原子晶体,如二氧化硅、碳化硅、金刚石、晶体硅等。
1.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离子晶体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原子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C.构成分子晶体的物质中不存在共价键D.稀有气体的原子易形成分子晶体2.下列各晶体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且晶体类型也相同的一组是()A.SiO2和SO2B.SiO2和NaClC.NaCl和HCl D.CCl4和CH4二、不同类型晶体的特征1.请分析下表中所列的几种晶体的熔点、硬度,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类晶体,并归纳出各类晶体性质的特点。
【新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 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3-1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实验探究[2.(1)概念: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2)工作原理:锌失去电子,作____极,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电子通过导线流向 铜片,溶液中的________在Cu 片上得电子生成________,铜片作________,发生的反 应为________。
(3)反应本质: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
(4)原电池的构成条件①具有____________的两个电极;②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③电极间________________。
(5)电极材料及电极反应(铜锌原电池)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电化学腐蚀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2.钢铁腐蚀(1)环境:在潮湿的空气里钢铁表面吸附一层水膜,水膜里含有少量________________, 还溶解了________________,形成电解质溶液。
(2)电极反应:负极(F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1 原电池的构成1.下列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2.某原电池工作时总的反应为Zn +Cu 2+===Zn 2++Cu ,该原电池的组成可能是( ) A .Zn 为正极,Cu 为负极,CuCl 2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B .Cu 为正极,Zn 为负极,稀H 2SO 4作电解质溶液 C .Cu 为正极,Zn 为负极,CuSO 4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D .Fe 为正极,Zn 为负极,ZnSO 4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知识点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3.下面是四个化学反应,你认为理论上不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 A .Zn +Ag 2O +H 2O===Zn(OH)2+2Ag B .Pb +PbO 2+2H 2SO 4===2PbSO 4+2H 2O C .Zn +CuSO 4===Cu +ZnSO 4D .C +CO 2=====高温2CO4.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②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③两烧杯中溶液的c(H +)均减小④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⑤甲中SO2-4向Zn片移动,H+向Cu片移动⑥乙中电流从Cu片流向Zn片⑦甲乙两烧杯中Cu片的质量均不变A.①②③B.③⑤⑦C.④⑤⑥D.②③④⑤⑦知识点3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5.一学生欲通过实验判断X、Y、Z、W四块金属的活泼性,做了如下实验并得结论:当X、Y组成原电池时,Y为负极;当Z、W组成原电池时,W为正极;W能从含Y离子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据此可知它们的活泼性顺序是( )A.Z>W>X>YB.X>Y>Z>WC.X>Y>W>ZD.Z>W>Y>X6.某金属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作为负极,则该金属可能为( )A.铝B.铜C.锡D.硅练基础落实1.对于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氧化反应的为负极B.正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C.比较不活泼的金属为负极D.电流的方向由正极到负极2.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
2018新步步高学案导学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导学案:专题3 第二单元 第3课时酯和油脂导学案 Wor
一、酯的水解反应1.按表中实验操作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与碱性条件下水解程度有何不同?为何不同?1.酯的结构简式为,其中两个烃基R和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左边的烃基还可以是H。
酯的官能团为,它的右边连接烃基时被称为酯基。
2.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都是可逆反应,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不完全,所以化学方程式中用“”;在碱性条件下,由于生成的酸与碱反应,促使酯完全水解,所以化学方程式中用“―→”。
3.酯的水解反应中,乙酸乙酯分子中断裂的键是中的C—O键。
而在酯化反应中,乙酸乙酯分子中新形成的化学键也是中的C—O键。
也就是说“酯化反应时形成的是哪个键,则水解时断开的就是哪个键。
”1.下列性质不属于酯的性质的是()A.易溶于有机溶剂B.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密度比水小D.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2.某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关于A的叙述正确的是()A.1 mol A可以与3 mol NaOH反应B.与NaOH反应时断键仅有⑤C.属于芳香烃D.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酯化反应二、油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1.油脂的分子结构(1)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跟甘油生成的酯,其结构如下图所示:结构式里,R1、R2、R3为同一种烃基的油脂称为简单甘油酯;R1、R2、R3为不同种烃基的油脂称为混合甘油酯。
天然油脂大都是混合甘油酯。
(2)油和脂肪统称为油脂。
油和脂肪的状态不同,油脂中的碳链含碳碳双键较多时,主要是低沸点的植物油;油脂中的碳链含碳碳单键较多时,主要是高沸点的动物脂肪。
2.油脂的化学性质(1)油脂的水解反应②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在此条件下油脂水解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
2018新步步高学案导学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导学案:专题4 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一、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1.化学科学理论建立与发展(1)19世纪:①化学科学建立了以道尔顿原子论、分子结构和原子价键理论为中心内容的经典原子分子论。
②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③质量作用定律的提出,奠定了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基础。
④尿素的人工合成,彻底动摇了“生命力论”,使有机化学得到迅猛发展。
(2)20世纪:①化学家鲍林提出了氢键理论和蛋白质分子的螺旋结构模型,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②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实现了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
2.人类对酸碱认识的发展(1)认识发展过程无定义阶段―→波义耳酸碱理论―→拉瓦锡酸碱理论―→酸碱,电离理论―→酸碱质子理论 (2)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①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
②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
(3)酸碱质子理论:①凡能给出质子(H +)的物质都是酸。
②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
③若某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可称为酸碱两性物质。
(4)NaHCO 3===Na ++HCO -3,HCO -3+H +===H 2O +CO 2↑,HCO -3+OH -===H 2O +CO 2-3,故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可知HCO -3可以被称为酸碱两性物质。
3.常见金属的冶炼(1)常见金属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金属利用时间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金属活动性越强,人类开发、利用该金属的时间就越晚;金属活动性越弱,人类开发、利用该金属的时间就越早。
(2)金属冶炼的原理和实质①金属冶炼的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或者加热、电解方法把金属化合物还原为金属单质。
②金属冶炼的实质:金属离子――→得到电子金属单质,即M n ++n e -===M 。
(3)金属的冶炼方法答案 2HgO=====△2Hg +O 2↑ 2Ag 2O=====△4Ag +O 2↑ 2NaCl(熔融)=====通电2Na +Cl 2↑ MgCl 2(熔融)=====通电Mg +Cl 2↑ 2Al 2O 3(熔融)=====通电冰晶石4Al +3O 2↑ 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 Fe 2O 3+2Al=====高温2Fe +Al 2O 3Fe +CuSO 4===FeSO 4+Cu Cu 2S +O 2=====高温2Cu +SO 2 (4)金属冶炼的一般步骤—除去杂质,提高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把矿石中的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单质 ↓—采用一定的方法,提纯金属 答案 富集 冶炼 精炼1.冶炼方法的总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还原,用一般的热分解法就能使金属还原;活动性居中或不太活泼的用热还原法;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往往采用电解法使金属从矿石中还原出来。
新步步高学案导学苏教版化学必修二课件:专题3 第一单元 第1课时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课件(34张)
所替代 的反应。
③CH4和Cl2反应的四种取代产物都 不 溶于水,除 一氯甲烷 常 温 下 是 气体外,其他三种都是 油状液体 。
④问题讨论
火焰 _____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涂 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点燃 ― ― ― → CO 2+2H2O ①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 。
甲烷是优良的气体燃料,通常状况下,1 mol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 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890 kJ热量。因此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沼 气是理想的清洁能源。 特别提醒 点燃甲烷前必须检验纯度。空气中的甲烷含量在5%~15.4%(体 积)范围内时,遇火花将发生爆炸;煤矿中的瓦斯爆炸多数是甲烷气体爆 炸引发的。
②试管内壁有 油状液滴 出现, 实验现象
③试管中有 少量白雾 生成,
④试管内液面 上升 ,
⑤水槽中有 固体析出 ;
无明显现象 B装置: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CH4与Cl2在 光照 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相关视频
①上述实验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光 CH4+Cl2― ― →CH3Cl+HCl ; 光 CH3Cl+Cl2― ― →CH2Cl2+HCl ; 光 CH2Cl2+Cl2― ― →CHCl3+HCl ; 光 CHCl3+Cl2― ― →CCl4+HCl 。
专题3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第1课时 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
知识条目 甲烷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性质(取代、 氧化反应)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b
2018新步步高学案导学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导学案: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 第二单元 第1课时离子键导
一、离子键及离子化合物1.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以NaCl为例)Na原子和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和7,均不稳定。
即它们通过得失电子后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分别形成Na+和Cl-,两种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物质NaCl。
2.离子键(1)离子键的概念是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构成离子键的粒子是阳离子和阴离子。
(2)离子键的实质是静电作用。
这种静电作用不只是静电引力,而是指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与电子之间、原子核之间斥力处于平衡时的总效应。
(3)成键条件(4)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5)离子键成键的原因是原子间相互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体系的总能量降低。
3.离子化合物(1)离子化合物的概念是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请举例说明常见的离子化合物的类型: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2O、MgO等);绝大多数盐(如NaCl、K2SO4、CaCO3等);强碱[如NaOH、Ba(OH)2等]。
离子键的三个“一定”和两个“不一定”(1)三个“一定”①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②含有离子键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③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阴离子和阳离子。
(2)两个“不一定”①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NH4Cl、NH4NO3等;②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B.所有金属与所有非金属原子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C.在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2.下列哪一组元素的原子间反应容易形成离子键()元素 a b c d e f gM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A.a和c B.a和f C.d和g D.c和g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1.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为了方便,我们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叉号)表示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
2018新步步高学案导学苏教版化学必修一导学案:专题1 第二单元 第4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一、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计算1.根据定义式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1)已知溶质的质量(2)已知溶液中某种粒子的数目例1 游泳池里的水一般常加适量的硫酸铜,用以杀灭其中的细菌,而对游泳者的身体无害。
现取一水样300 mL ,经分析其中含有0.019 2 g Cu 2+,则水样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1。
例2 已知V L 硫酸铁溶液中含Fe 3+ m g ,则该溶液中Fe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mol·L -1,SO 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 -1,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1。
根据概念表达式c B =n B V,欲求c B ,先求n B 和V 。
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关键是从已知条件中找出溶质的物质的量(mol)和溶液的体积(L),据此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B 。
2.标况下气体溶于水,其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1)若已知溶液的体积(2)标准状况下,V L 气体溶于V (H 2O)L 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ρ g·mL -1,则 ①气体的物质的量:n =V L 22.4 L·mol-1=V 22.4 mol ;②溶液体积:V (溶液)=m (溶液) g ρ g·mL-1×10-3 L·mL -1= n mol ×M g·mol -1+1 g·mL -1×V (H 2O )L ×1 000 mL·L -1ρ g·mL -1×10-3 L·mL -1; ③再根据c =n V (溶液)知, c = 1 000 mL·L -1×ρ g·mL -1×V L M g·mol -1×V L +22 400 g·mol -1×V (H 2O )L 。
2018新步步高学案导学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导学案:专题1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力
一、共价键与共价化合物1.共价键(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2)形成过程:两种非金属元素相互化合时,原子间共用最外层上的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以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共用电子对同时受到两个原子核的吸引。
如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如下:2.共价化合物分子中直接相邻的原子间均以共价键相结合所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如HCl、H2O、CH4、CO2等。
微点拨: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一定不含离子键。
3.结构式用原子间的一条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来表示共价分子的式子。
4.常见共价分子的表示方法5.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1.分子间作用力(1)概念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
(2)特点①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
②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熔沸点和溶解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2.氢键(1)像H2O、NH3、HF这样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叫氢键。
(2)氢键不是化学键,通常把氢键看作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比化学键弱,比分子间作用力强。
(3)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对物质的溶解度有影响,如NH3极易溶于水,主要是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
[基础自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HCl分子中有一对共用电子对。
()(2)共价键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3)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4)CO2的电子式为。
()2.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A.NaCl、HCl、H2O、NaOH B.Cl2、Na2S、HCl、SO2C.HBr、CO2、H2O、CS2 D.Na2O2、H2O2、H2O、O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熔化干冰和熔化NaCl晶体所克服的作用力相同B.氢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所以它属于化学键C.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D.冰的密度比水小,这是由于冰中存在氢键所致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活泼金属氧化物、强3.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方法 (1)由化学键类型判断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只含离子键或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2018新步步高学案导学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导学案: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 第一单元 第3课时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诞生⇒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依据⇒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纵行。
↓意义⇒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发展⇒随着科学的发展,元素周期表中为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
↓成熟⇒当原子的组成及结构的奥秘被发现后,编排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形成现行的元素周期表。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1.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2.族现在常用的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它们被划分为16个族,包括7个主族,7个副族,1个第Ⅷ族(其中第8、9、10这3个纵行称为第Ⅷ族),1个0族。
(第13~18纵行不包括第7周期的元素)注族的别称:第ⅠA族元素(除氢)称为碱金属元素;第ⅣA族元素称为碳族元素;第ⅤA族元素称为氮族元素;第ⅥA族元素称为氧族元素;第ⅦA族元素称为卤族元素;0族元素称为稀有气体元素。
3.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60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4.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相关信息1.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1)分界线的划分:沿着周期表中B、Si、As、Te、At跟Al、Ge、Sb、Po之间画一条斜线,斜线的左面是金属元素,右面是非金属元素。
(2)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故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
(3)周期表的左下方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铯元素(放射性元素除外);右上方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元素;最后一个纵行是0族元素。
2. 确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①依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如已知某元素原子序数为7,则确定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方法是先画出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其电子层数为2,确定其处于第2周期,由其最外层有5个电子确定其处在第ⅤA族;②推断原子序数为53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5周期ⅦA族。
2018新步步高学案导学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导学案:专题1 第一单元 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
(3)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的能量较低,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的能量较高。
2.电子层(1)概念:在多电子原子里,把电子运动的能量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2)不同电子层的表示及能量关系3.电子层的表示方法(1)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请注明其意义:(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则不相等。
如:Na+;Cl-。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小于核电荷数。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大于核电荷数。
1.下面关于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②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 ③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 ④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D .②④2.排布在下列各电子层上的一个电子,所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 A .K 层B .L 层C .M 层D .N 层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完成下列表格:2.观察分析上表,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特点:(1)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2)K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
(3)L 层最多排8个电子。
(4)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等。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能量规律:根据电子能量由低到高,依次在由内向外的电子层上排布。
(2)数量规律: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
特别提醒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如钙原子由于受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的限制。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而不是。
3.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C.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个D.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4.在第n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与(n-1)层相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1)层最多能多10个,则此电子层是()A.K层B.L层C.M层D.N层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子的能量越低,运动区域离核越远B.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即是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排有8个电子D.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布18个电子2.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7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A.7 B.8 C.17 D.183.已知A的原子序数是x,B2-与A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x+5 B.x-5C.x+1 D.x-14.根据下列叙述,写出元素名称并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2018新步步高学案导学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导学案:专题4 专项训练 Word版含答案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专项训练题组一 金属的冶炼及其应用1.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 )A .2NaCl(熔融)=====通电2Na +Cl 2↑B .MgO +H 2=====△Mg +H 2OC .Fe 3O 4+4CO=====高温3Fe +4CO 2D .2HgO=====△2Hg +O 2↑答案 B解析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 排在Mg 的后面,所以H 2不能把MgO 中的Mg 置换出来。
2.铝用来焊接钢轨是利用( )A .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保护层B .铝是热的良导体C .铝是强还原剂,铝热反应放热D .铝合金强度大答案 C解析 铝是强还原剂,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达到很高的温度,生成Al 2O 3和液态铁,从而将钢轨焊接在一起。
3.铁是地壳中含量很丰富的元素,金属铁是在高炉中冶炼的,在冶金工业中,常用焦炭来冶炼铁。
(1)写出焦炭在高炉中所参与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赤铁矿被CO 还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中可用CO 还原Fe 2O 3,在加热Fe 2O 3前应________,直到无________现象时才能点燃酒精灯加热,否则可能发生________现象,未反应完全的CO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应做__________处理。
答案 (1)C +O 2=====点燃CO 2、C +CO 2=====高温2CO(2)3CO +Fe 2O 3=====高温2Fe +3CO 2(3)验纯 爆鸣 爆炸 不能 点燃解析 (1)在冶炼铁的过程中,为提高C 的利用率,先发生反应:C +O 2=====点燃CO 2,再发生反应:CO 2+C=====高温2CO ,用CO 还原Fe 2O 3,接触更充分,效果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石油炼制乙烯
一、石油的炼制
1.阅读教材内容,填写下表:
2.分析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蒸馏石油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蒸馏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用温度计?
答案 由蒸馏实验获取几种沸点不同的馏分时,用温度计控制收集沸点不同的馏分。
②温度计的位置在哪儿?
答案 温度计的液泡(又称水银球)上缘要恰好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的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不能浸入液体中。
③冷凝管的作用是什么?水流方向是什么?
答案 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蒸气;冷凝水的流向要从低处流向高处,即下口进水,上口出水。
④加入碎瓷片(或沸石)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是为了防止蒸馏烧瓶内液体暴沸。
(2)石油分馏得到的馏分是纯净物吗?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答案 不是纯净物是混合物,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
(3)石油的催化裂化与裂解有哪些不同?
答案 催化裂化与裂解的主要不同:①反应条件不同,催化裂化是加热、使用催化剂,而裂解加热的温度更高;②目的不同,催化裂化是提高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裂解是制得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
(4)裂化汽油和直馏汽油有何主要不同?
答案 裂化汽油是由重油催化裂化而得到,其中含有液态不饱和烃。
如C 16H 34――→催化剂
加热、加压C 8H 18+C 8H 16。
直馏汽油是由石油分馏直接得到,一般不含不饱和烃。
1.石油的分馏是物理过程,而催化裂化和裂解属于化学过程。
2.石油裂解是生产乙烯的主要方法。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油是混合物,汽油是纯净物 B .沸点:汽油<柴油<煤油 C .石油的裂化与裂解都属于化学变化
D .石油的分馏是化学变化
答案 C
解析石油的分馏产品都是由不同沸点的组分组成的混合物,分馏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各馏分按照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重油>柴油>煤油>汽油>石油气。
把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分解为相对分子质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叫石油的裂化,石油裂解属于深度裂化,采用的温度比裂化高,长链烃分子断裂程度大,它们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
2.石油炼制过程中,既能提高汽油产量又能提高汽油质量的方法是()
A.常压分馏B.减压分馏
C.裂解D.催化裂化
答案 D
解析催化裂化将长链烃断裂为短链烃,从而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二、乙烯、乙炔的分子结构与性质
1.以下是三种有机物的球棍模型,代表H原子,代表C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Ⅱ)、(Ⅲ)的分子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Ⅰ)、(Ⅱ)、(Ⅲ)的结构简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Ⅰ)、(Ⅱ)、(Ⅲ)的结构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Ⅰ)、(Ⅱ)、(Ⅲ)结构上的两点差异: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2H6C2H4C2H2CH3—CH3CH2===CH2CH≡CH
H—C≡C—H
(2)①(Ⅰ)中含有碳碳单键,(Ⅱ)中含有碳碳双键,(Ⅲ)中含碳碳叁键
②(Ⅰ)是空间立体结构,(Ⅱ)是平面结构,(Ⅲ)是直线结构
2.乙烯、乙炔的氧化反应
(1)观察实验,记录现象:
(2)写出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什么甲烷燃烧没有黑烟,而乙烯燃烧有较浓的黑烟? 答案 C 2H 4+3O 2――→点燃
2CO 2+2H 2O 。
乙烯燃烧时有较浓的黑烟是因为乙烯分子里含碳量(85.7%)比较大,未完全燃烧,产生碳的小颗粒造成的。
(3)乙烯可以作为水果的催熟剂,可以使生果实尽快成熟,但是用浸泡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与果实或花朵放在一起,可以延长果实或花朵的成熟期,达到保鲜的目的。
请你解释其中的奥秘。
答案 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4)①乙炔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2C 2H 2+5O 2――→点燃4CO 2+2H 2O 。
②依据乙炔结构特点,推测乙炔能否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 乙炔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从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乙烯的加成反应
(1)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溴的红棕色褪去。
(2)乙烯分子中不饱和的碳碳双键发生断裂,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类化学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3)乙烯除了与溴加成外,一定条件下还能与H 2、HCl 、Cl 2、H 2O 等发生加成反应,请你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CH 2===CH 2+H 2――→催化剂
△CH 3—CH 3 CH 2===CH 2+HCl ――→催化剂
△
CH 3CH 2Cl
CH 2===CH 2+H 2O ――→催化剂
CH 3CH 2OH
(4)乙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H≡CH+Br2(不足)―→CHBr===CHBr;
②CH≡CH+2Br2(过量)―→CHBr2—CHBr2。
4.如何区分甲烷和乙烯?甲烷中有乙烯如何除去?
答案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褪色,由此可区别甲烷(烷烃)和乙烯(烯烃)。
乙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的产物是CO2,因此CH4中混有乙烯时,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引入新的杂质),应用溴水洗气除去。
1.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它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从石油中可以获得大量乙烯,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工水平的标志;它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2.乙烯的分子结构
(1)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2)乙烯分子中含有一个键(碳碳双键)。
3.乙烯的氧化反应
4.乙烯的加成反应
3.关于乙烯分子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B.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C.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D.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一条直线上
答案 D
思维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