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师德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最后改名行知,安徽歙县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为民族、为人民的解放而奋斗的精神,为人、治学、处事的崇高品德都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去研究陶行知的师德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认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只有把自己的整个爱心无私地奉献给孩子,才能完成教育的使命。他是一个不计个人得失、富于献身精神的人,他为了改造中国的乡村教育,辞掉了大学教授的职位,把多年积蓄的一千银元拿出来试办晓庄师范学校,现在陶行知的出生地歙县黄潭源村,除了故居屋基前后的流水和翠竹外,没有任何产业。他完全实践了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誓言。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操,闪烁着伟大中华民族的光辉,它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学习、继承和发扬,是后代人永远学习的榜样。

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突出地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特点,也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陶行知认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师之乐无教学之苦”,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他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我们只要认真学习陶行知先生的这种高尚的师德修养和献身精神,努力去开发和利用他的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精神财富,就一定会有力地促进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三、热爱人民

陶行知一生“爱满天下”。他爱祖国、爱人民、爱儿童、爱青年、爱朋友、爱科学、爱民主、爱人民的教育事业,是一位浑身充满爱的教育家。他爱的是什么呢?是“爱人类中最多数的而最不幸的中华民族”、“爱中华民族中最多数而最不幸的农人”。陶行知出身贫苦家庭,自幼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资本主义和剥削和压迫之苦,

从他切身的感受中,对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有着深刻地了解和同情,这是他热爱人民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

陶行知的这种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必将鼓舞着我们每一位教师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忠实履行“对每一个家庭负责”的承诺。

四、以教人者教己

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也是教师必备的品质。陶行知积极提倡“以教人者教己”,他说:“最重要的学理,就是‘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地格外明白了”。陶行知以其“欲正人先正身,欲责人先责己”的对事业极端负责的高尚品质终其一生,堪称万世师表。

他对教师的要求十分严格,他认为,要人敬你,必先自重。师表首先自重,“各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示范作用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出来同自己比较的人物。因此,陶行知要求教师严以律己,与学生同甘共苦。他提出,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他认为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师生有了共甘苦的生活,就会逐渐地融洽感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的根本出发点和方向,就是为了使教育成为争取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人民的民主和幸福的工具。

他最终目的是创造出理想的新人,去“创造新的天地。”他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种高尚、宽广的胸怀和他的精神及他一生创造的业绩,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这样的一位从海外留学回来的学者,他全身心都在教育事业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为人民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从事乡村教育时期书赠乡村教师的诗句,也是他一生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写照。

他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先后创办了南京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他不顾生活的艰难困苦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迫害,把自己的教育活动同中国人民的抗日、民族、民主运动连结起来,顽强地奋斗不息,直至1946年猝然长逝。周恩来同志评价他是“一个无保留地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2.浑身充满爱的教育家。

陶行知一生“爱满天下”。他爱祖国、爱人民、爱儿童、爱青年、爱朋友、爱科学、爱民主、爱人民的教育事业,是一位浑身充满爱的教育家。他爱的是什么呢?是“爱人类中最多数的而最不幸的中华民族”、“爱中华民族中最多数而最不幸的农人”。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重庆创办的育才学校的学生,都是从难民中选出来的“人才幼苗”。他经受着政治上接连不断的迫害和经济上的严重困难,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惊人的毅力,硬是坚持把育才办下来。曾有人劝他放弃育才学校,他坦然地回答说:“不!我是抱着爱人游泳呢!而且一定要游到对岸!”陶行知确实把人民的教育事业,当成最心爱的事业。3.可贵的实践和创造精神。

他留学归国后,深感我国的贫困落后,决心从改造旧教育入手去改变这种状况。于是他以实践—创造的精神,从事了新教育、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的开拓工作,不仅对大、中、小学都做过大胆的改革,对幼儿教育、农民工人教育、师范教育、早期人才教育及社会教育、终身教育都做过大胆的试验,对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许多方面也进行了独创性的探索,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

他的实践—创造精神的根本出发点和方向,就是为了使教育成为争取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人民的民主和幸福的工具。他实践—创造的最终目的是创造出理想的新人,去“创造新的天地。”他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种高尚、宽广的胸怀和他的实践—创造精神及他一生创造的业绩,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