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思想品德课程目标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及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终极目标,是思想品德课的最高境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第一教学目标,这与传统教学把知识目标放在第一位有了很大不同。体现了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要突出对学生情操和品德的培养,也就是注重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权利与责任意识,关注社会公正与世界和平。也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有在社会生活的实际中体验,在实践中探究,领悟人生的意义,明辨是非,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受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思品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引导和教育。因此,在思品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确立,以及有效实施途径的探索,就成为摆在每位思品教师面前重要的课题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目标,成为教师的教学难题,也是制约教师成熟发展的瓶颈。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思想品德课堂上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策略、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及意义作了一些探索,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策略
1.思想上重视。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系统而完整地把握《课程标准》,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将大大提高我们的水平和能力。
2.教学上与时俱进。网络时代的初中学生,他们的知识、能力与情感已经比上一代中学生丰富得多,成熟得多,再用老一套的方法已经不适用了,甚至可能遭到反感和嘲笑。因此教师更要与时俱进,电脑、网络、音像制品、FLASH动画、网页、博客等等,成为今天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必需熟练地运用。
3.加强经验积累。教学是一门讲究经验的艺术。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利用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教学,不生搬硬套;有经验的老师,善于学习其他教师的好作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品位;有经验的老师,善于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及国内外新闻大事中寻找到教学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有经验的老师,还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及时改正不足,发扬长处。因此,有经验的老师,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循循善诱,潜移默化,会越教越新鲜,越教越有活力,越教越受到学生欢迎。 4、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而目前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上,这一目标是最容易被淡化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事情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我们为什么不用课外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寓情于理呢?笔者认为评价思想品德课教学成功与否,除了看师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整合外,更重要的是要看师生是否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最终落实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上。
有这样一个例子。我在初四年级组织学生学习“我国的人口问题”的课堂上,分小组讨论时,有位学生小声地说:“中国人太多,升学就业太难了,出生在中国挺不幸的。”其他同学听了都在笑,我也跟着笑了笑,没表态。而另外一位学生问:“我国人口这么多,经济这么落后,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赶上发达国家啊?”学生们有不少唉声叹气。我深情地说:“一方面,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看到我们伟大的祖国用占世界不到22%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目前国民经济保持了高速度增长,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赶超发达国家!最近,当我们听到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并且神州八号实现成功对接的喜讯后,你们都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学生们议论道:“中国人真了不起!”“再过二十年,我们中国肯定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引领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应在努力实现三维目标整合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的主导地位。热爱人民、热爱生命、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公民、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方法
1.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规范道德行为。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信念的过程中,必须指导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知道怎样按道德规范去行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运用情境导行,可以指导和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情境,使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创设教学情境可以采用多种手段: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课本和生活中事例进行描绘、渲染,使其富有情趣,用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以情激情,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如讲故事、朗诵诗歌、引用格言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用录音、音响、幻灯、录像等多媒体教学,对道德要求进行渲染,再现于摹拟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道德规范和要求的认识;运用学生自身的表演进入情境,学生道德情感的建立,往往与年龄的差异,
理解能力的强弱有关,这就使学生道德认识形成具有一定的难度。要突破这一难关,可以采取让学生自身表演,通过做一做、想一想,慢慢体会,从中悟出道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表演形式主要有小品、哑剧、相声、角色扮演等。通过学生的自身表演进入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情境中升华思想,净化灵魂,规范道德行为。
例如,在讲解《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时,一上课就说老师中奖了,其QQ信息提示他中了二等奖,奖品是50000元现金和一台笔记本电脑,条件是要先寄1000元的费用。师问学生要不要寄出这笔钱?这时学生很兴奋,七嘴八舌地说起来“不能寄!”,“骗人的!”师问:“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生1:“收到短信:爸妈,我生病了,请寄3000元到××(帐号)。”
生2:“收到20多封信,说我中了一台电脑,但要先寄100元过去。但我都没理他。”
生3……
师:“我们身边存在有许多诱惑,金钱就是其中之一,钱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是生活的必需。但要获得金钱,要取之有道,即应该通过正当途径和合法经营取得”。
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目的。
2.感悟生活,激发学生情感,陶冶情操。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内容要生活化,即教学内容要接近学生生活,接近学生经验。教师要下深功夫去研究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从而能够借助于鲜活的生活案例,用最浅显的语言,最巧妙的办法帮助学生对书本知识认知。首先要关心国内外大事,如2011年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并且神州八号实现成功对接、中国入世10周年以及本地大事,上课时能够顺手拈来,适时引用,增强学生的同情、爱国、创新等情感。其次,在讲解经济知识时,结合到今年影响世界及中国的金融危机及经济危机,让学生能够更加认同和信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会更加的成功。生活有多广阔,教学就有多广阔,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再次,初中学生对对生活有很深的感知,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基于这一点,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把实际生活与课文内容相联系,要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除了课本列举的实例外,还要延伸和挖掘课本以外的内容。补充一些他们身边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清道理,让他们感悟生活,激发学生情感,比如:讲解《孝敬父母》那一节时,除了课本内的例子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