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型血管瘤细胞学研究进展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用药剂量及副反应的研究进展

e 8 1 74.
teid cino olg nltc o t cin 【] M C Ce o, h n ut fcl e at ecnr t o a i a o J. B lBil l
血管瘤患儿的体表外观得到改善 ,同时也包括不影响患儿的
心 理 发育 ;② 使伴 有 各 种 不 同 并发 症 的 血管 瘤 患 儿症 状 得 到
缓解或根治。关于血管瘤 的药物治疗有多种, 传统 治疗药物包
括 皮 质类 固 醇类 、 扰 素 、 春 新 碱等 , 这 些 治 疗 药 物 的 适 干 长 但 应 证 都有 一 定 的局 限性 , 时它 们 的 副作 用 较 大 , 响其 临床 同 影 应 用 嘲。 2 0 自 0 8年 L u 6 一 e r e等 首次 报道 普 萘洛 6at Lbb z
中国美容医学 2 1 年 7 02 月第2 卷第 7 上)C i sJu a o垒 ! !! ! : : :! :! 1 期( h e r lf !! ! ! ! : n e on : !
f c o e aha e d si c o e e u a i g f r b a t elmo i t n a t rb t v it t l sr g l t b o l s c l n r n i tl y a d i
疼 痛 、 疡等 。 疗 目标 一般 涉 及 两 个 方 面 : 使 无 并 发 症 的 溃 治 ①
例患儿 (4 5 ) 1 .% 的血 管瘤 出现完全 消退 , 并且无 肉眼可见 的
残 留变 化 ;6 患 儿 (3 6 ) 血 管 瘤 出 现 局 部 消 退 ; 4例 4 .% 的 只有 1 例 患 儿 的 病灶 未 有 任 何 消退 的迹 象 , 患 儿 已有 l 该 8月龄 大 , 在 接 受 普 萘 洛 尔 治 疗 前 血 管 瘤 已 明显 呈 现 消 退 期 的 表 现 , 病 灶 中只 残 留小 部 分 血管 瘤 组 织 。T l a a a t等 观 察 了 5 婴 O例
药物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进展

药物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进展李尹燊,梁 杰*(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整形外科,广东 湛江,524000)【摘 要】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的良性肿瘤,且好发于颜面部,给患儿家属带来明显的心理负担。
虽部分血管瘤有自行消退的可能,但部分位于颜面部或重要器官处的血管瘤常因不治疗或治疗不当,以致遗留有色素沉着、溃疡、瘢痕形成甚至因瘢痕牵扯致器官功能受限等。
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激光及手术治疗等。
目前,按婴幼儿血管瘤的生长部位、大小、肿瘤厚薄及是否影响外观、功能等,分等级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
本文复习了国内外关于药物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相关文献,综述婴幼儿血管瘤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药物治疗DOI:10.19593/j.issn.2095-0721.2020.04.027Progress of drug treatment for infantile hemangioma LI Yin-shen, LIANG Jie (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4000, China)[ABSTRACT] Infantile hemangioma (IH) is a benign tumor that occurs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nd tends to occur in the face, bringing obvious psychological burden to the family members of the children.Although some hemangiomas may subside by themselves, some hemangiomas located on the face or important organs are left with pigmentation, ulcer, scar formation or even organ function limitation due to scar involvement due to no treatment or improper treatment.The treatment methods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include drug treatment, laser and operation treatment.At present, according to the growth site, size, tumor thickness and whether it affects the appearance and function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measures are take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rades.This paper review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on drug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drug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mangioma.[KEY WORDS] infantile hemangioma;drug treatment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血管性肿瘤,发病率约为4%-5%,多见于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婴幼儿,发病率女婴更为多见[1]。
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挑战与机遇

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挑战与机遇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在皮肤表面,少数发生在内脏和深层组织。
这种疾病虽然不会对孩子的生命造成威胁,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孩子的外观、心理和生理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挑战与机遇。
一、挑战1.诊断困难婴幼儿血管瘤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家长忽视。
有些家长可能会将血管瘤误认为是蚊虫叮咬、胎记等,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由于婴幼儿血管瘤的多样性,医生在诊断时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2.治疗方法局限目前,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等。
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药物治疗可能存在副作用,手术治疗可能留下疤痕,激光治疗则可能对婴幼儿的皮肤造成损伤。
3.治疗费用高昂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费用相对较高,对于一些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而且,治疗周期较长,需要家长耐心配合,这对家庭经济和心理都是一个考验。
4.治疗效果不确切虽然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多样,但治疗效果并不总是确切。
有些血管瘤在治疗后可能会复发,甚至加重。
这让家长和医生都面临一定的压力。
二、机遇1.早期干预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婴幼儿血管瘤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成为可能。
通过早期干预,可以降低血管瘤对孩子的影响,提高治疗效果。
2.新技术不断涌现近年来,新技术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光动力疗法、冷冻治疗、高频电凝等,这些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治疗风险。
3.跨学科合作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涉及多个学科,如儿科、皮肤科、肿瘤科等。
跨学科合作有助于整合各方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社会关注度高随着婴幼儿血管瘤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和社会人士开始关注这一疾病。
这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血管瘤的认识,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血管瘤的认识,早发现、早治疗。
2.提高医生诊断水平,避免误诊、漏诊。
婴幼儿眼部血管瘤治疗进展

t h r e a t e n i n g p o t e n t i a 1 .T h e 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o f p e r i o c u l a r h e ma n g i o ma s a n d t h e r a p e u t i c mo d a l i t i e s a r e r e v i e w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
v a s cu l ar t u mo r s . Ac c u r a t e e v a l ua t i o n a n d e me r g e nc y t r e a t me n t a r e n e c e s s a r y d ue t o i t s s e ve r e v i s i o n —
时近 5 0 % 的眼 部 I H可完全消退 , 9岁 时 则 9 0 %完 全 消 退 。据
( 3 . 5 6 %) 、眼球 移 位 ( 0 . 8 9 %) 、屈 光 参 差 ( 0 . 4 4 %) 、突 眼
( 0 . 4 4 %) 、 上睑下垂 ( 0 . 4 4 %) 、 肿 块 生 长 致 睑 缘 不 规 则 而 产 生
H o s p i t a l A f i f l i a t e d S h ng a h i a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c h o o l o f Me d i c i n e ,S h ng a h a i 2 0 0 0 1 1 ,C h i n a
XU S h i — q i o n g ,J I A R e n — b i n g ,F A N Xi a n — q u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D p h t h lm a o l o g y ,S h a n g h a i N i n t h P e o p l e S
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通过临床 对婴 幼儿血 管瘤 的疗效观察 , 价在 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方法 评
儿的治疗方法和结果进行分析 , 治疗 结果进行 对比。结果 对
【 关键词】 婴幼儿
血管瘤 现 状 进展
B b n imat amet rsn ta o n rges Z n hrn .Dp r e tfP dar ,TePol ̄H si l X ntn a ya go et n ee t i t n a dp ors. egZ i g eat n ei i h e e o t i ga r p sui o m o tc p s pa o a f
~
血管瘤类型
n
治愈例数
治愈率 ( ) %
1 0岁 , 平均 1 月 , 6个 病程 1个月 ~ 3年 。瘤体部 位 : 面部 2 头 2
例, 躯干部 4 , 5例 四肢 2 8例 , 其它部位 2 2例 , 同时有 2个 以上 1 3
例 。血管瘤类 型 : 毛细血管瘤 6 例 , 3 海绵状 血管 瘤 2 例 , 0 混合性
表 3 术 后 并 发 症
×17 m, .c 诊断均符合 文献标准 。
12 治疗方法 .
12 1 同位素治疗 . .
林等 。 12 3 手术治疗 .. 13 疗效标准 .
采用 3 2磷局部敷贴或瘤体 内注射 。
常用药物有平 阳霉素 、 甲氨蝶 呤、 沙培
3 讨 论
12 2 抗肿瘤药物治疗 ..
c u y,Hun n,411 0 on t a 1 0
【 bt c】 bet e h uhcn atbb lo a uav e s vtn ap i lr etiao n r r s h hta A s atO j i s r g iclo ay li r e fco e ao, pr s e n sutnad o e i et r cv T o li ag m c t e t b r i i a ap s t i p g sw c r s
儿童血管瘤治疗进展

[ 收稿日期]2 0 1 3 —0 9—1 i [ 作者简介]王攀 ( 1 9 8 3一 ) ,男 ,硕士生 ,主要从 事皮肤科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 :曾同祥 ,E - ma i l :z e n g t x i a n g @y a h o o . c o n. r c n 。
儿 童 血 管瘤 治 疗 进 展
王 攀 ( 长江大学医学院, 湖北 荆州4 3 4 0 2 3 )
曾 同祥 (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 湖北 荆州 4 3 4 0 2 0 )
[ 摘 要 ] 血 管 性疾 病 为 最 常 见 的 婴 幼 儿 期 良性 肿 瘤 之 一 。 近 些 年 来 , 随 着 对 血 管 性 疾 病 的发 病 机 制 不 断 研 究 ,治 疗 方 法 也 在 不 断完 善 ,并 出现 了一 些 新 的 治 疗 手 段 ,如 普 奈 洛 尔 口服 治 疗 等 。本 文 就 国 内 儿 童 血
着 或瘢 痕 。 由于面部 ( 如 眼 睑、鼻 尖 、面 颊 等 部位 ) 的血 管 瘤 可能 不 能 完 全 消 退 或者 消 退 后 有 皮 肤 萎 缩 、瘢 痕及 毛 细血管 扩张 等一 系列后 遗症 _ 3 ] ,故 血 管瘤处 于增 殖期 时 ,应 当提倡 早期 治疗 。 目前 ,治疗 血管 瘤 的方法非 常 多 ,主要有 皮质 内 固醇 激 素 治疗 、7 一 干 扰 素治 疗 、手术 治 疗 、冷 冻 、 介 入栓 塞 、核素 ( 3 2 P、9 0 s e )微 波热 凝 、硬化 剂 注射 ( 临床 主要 用 聚桂 醇 、平 阳霉素 等 ) 。近2 0年来 , 由于激 光 的发展 ,在 临床 上取得 较满 意 的效果 ,其 中包括 红 外激 光技 术 ( Nd :激 光 、半 导体 激 光 ) 、脉 冲染料 激光 ( P D L )治疗 ,还 有光 动力 治疗 ( P DT) 。2 0 0 8年普 奈洛 尔被 发 现 治疗 血 管瘤 具 有 显著 疗 效 后 ,也 被做 为一 种治疗 手段 ,在 临床 上广 泛应 用 。本文 就近 年来 我 国血管瘤 的 治括 口服 皮质 内固醇激 素治疗 和病 灶局 部 注射皮 质 内 固醇 激素 两类 _ 4 ] 。 目前在 大 面积 或增殖 期 血管 瘤 口服 皮质 内 固醇激 素治疗 是最 主要 的方 法 ,我 国 比较认 同的治疗 方 案是 口服 泼尼松 治疗 。其主要 的并 发症 包 括库欣 综合 征 、高血 压 、血糖 升高 、骨质 疏 松 、诱 发 或加重 感染 、诱 发 消化道 溃疡 ,甚 至 消化道 出血或 穿孔 ;长期 使用 还可 导致 生长 缓慢 及免疫 系统 异常 。所 以要 注 意 它 的 副作 用 ,治 疗 时 可 补 充钾 、 钙 剂 以及 护 胃治疗 等 。P a n d e y等 认 为 口服激 素治疗 的有 效率 可 达 8 O % ,对 于 1岁 以内 的患 儿 有 效率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研究进展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研究进展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IH)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性肿瘤[1]。
目前治疗血管瘤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冷冻治疗、激光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但传统上首选全身性药物治疗。
皮质类固醇激素、干扰素、长春新碱等都曾用于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但这些药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并发症,限制了其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上的临床推广使用[2-3]。
2008年,普萘洛尔被发现对婴幼儿血管瘤有效[4],近年来,迅速发展成为治疗血管瘤的一线药物。
但β受体阻滞剂诱导婴幼儿血管瘤消退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总结婴幼儿血管瘤发生、发展及消退的特点,并对β受体阻滞剂诱导血管瘤消退的机制综述如下。
1 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特点婴幼儿血管瘤好发于早产儿、女婴,在我国新生儿的发病率为l%~2% [5],出生后1年,发病率增加到12%[6]。
IH 大多于出生后1周发病,男女比例约为1:3。
低出生体重是血管瘤发病的危险因素,体重低于1 000g 的早产儿,IH 发病率是正常婴儿的2倍,上升到22.9%[6],婴儿体重每减少500g,患血管瘤的风险可增加40%[2]。
婴幼儿血管瘤其自然病程可包括增殖期、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7]。
其区别于脉管畸形等其他血管病变的主要特征可总结为:出生时没有或很小,出生后2~4周被患儿家长发现,4周~1年内快速生长,1年后开始消退,80%的患者在7~12岁就基本或完全消退[8]。
婴幼儿血管瘤有两个典型的快速增殖期,第一个在出生后4~6周,第二个在4~5个月[9]。
快速增殖期瘤体常表现为鲜红色,出现触痛、溃疡、出血等临床症状,该期血管瘤镜下常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密集呈团状,细胞圆而大,细胞团内见微血管增生,管腔内无血细胞[10]。
电镜下见内皮细胞有丝分裂活跃。
消退期常于出生1年后出现,该期瘤体色泽渐转为灰暗,体积逐渐缩小,镜下可见大量肥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呈扁平状,逐渐失去增殖能力,大部分微血管闭塞消失,以纤维脂肪组织增多。
婴幼儿血管瘤药物治疗进展

f b F G F ) ,以加速 血管瘤 的凋亡 【 1 ;也有 学者认 为可能作 用 于对 生成和释放血管生成 因子起决定作用 的 M M P 一 9 和H B M E C 【 l 。
S a n s 等[ 1 5 - 1 6 ] 在 临床治疗观察研 究认为普奈 洛尔对大多数婴 幼儿血管瘤 有明显疗效 ,国内金 英姬等 ㈣ 也有相关报道 ,有效 率达 9 8 %;相对于激素治疗 ,虽然应用 时间短 ,机制 尚不明确 , 但 普奈 洛尔拓展 了治疗血管瘤 的新篇章 , 因其耐受性高 、 起效快 、 疗 效显 著 、副反应 少、反 弹性生长小 等优点 ,已被 国内外 很多
病机制研究 、 新 药物的开发 ,近年来 药物治疗更是层 出不穷 ,为 明确 药物治疗机制 ,提高 临床工 作质量 ,本文就婴幼儿血管瘤药物 治疗研 究进展情
况综述如下 。
【 关键词 】 婴幼J L ; 血管瘤 ; 药物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 7 2 5 .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3 ) 6 — 0 1 4 1 — 0 3
mg ,持续 1 2 ~ 1 8 个月 ;我 国秦 中平等 建议每天分 2 ~ 3次 增殖 ,使 之成 为治疗 婴幼儿血 管瘤 的主要方法 ,特别是 增殖期 2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第1 1 卷 第6 期( 总 第1 9 4 期) g s h u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因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
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肿瘤,具有快速生长、易溃破等特点,严重危害患儿的生命健康。
本文旨在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一、β受体阻滞剂简介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可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
在心脏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β受体阻滞剂不仅可以调节正常生理过程,还可抑制婴幼儿血管瘤的生长。
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发挥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作用:一是抑制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减缓血管瘤生长速度;二是促进血管瘤的自发性衰退,增强血管瘤自身的细胞凋亡能力;三是减少血管瘤内腔压力,避免血管瘤的溃破和出血等不良后果。
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种有效手段。
研究发现,对于未经治疗的婴幼儿血管瘤,每日口服4mg/(kg•d)的普萘洛尔可使血管瘤直径减小或停止生长的概率提高至50%以上,治疗后约70%的血管瘤会缩小或完全消失。
对于已经接受其它治疗的血管瘤患儿,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有70%以上的患儿血管瘤大小得到了显著减少。
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中的安全性较高。
在易发生心律失常、低血压、血糖控制不良等情况下,可以减少口服量或者暂停治疗。
要注意的是,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密切的观察和监测,以及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总之,β受体阻滞剂在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但要注意个体化治疗和观察监测,以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婴幼儿血管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 - j x 述 J ≤ 。 .
.
.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3 - 0 3 6 4 . 2 0 1 3 . 0 6 . 0 1 3
婴幼儿血管瘤标 志物 的研 究进展
马刚 综述 林 晓 H) 是最常见的儿童期 良性肿瘤 , 具有独特 的增生和 自发消退 的 自然病程 , 但 发病机制仍未 阐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v e S u r g e r y ,S h a n g h a i N i n t h P e o p l e Ho s p i t a l ,S h ng a h i a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c h o o l o f Me d i c i n e ,S h ng a h i a 2 0 0 0 1 1 , C h i n c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L I N Xi a o x i ( E - m il a : l i n x i a o x i @1 2 6 . c o m ) .
s p e c i f i c b i o ma r k e r s . I n t h i s p a p e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t h i s a s p e c t wa s r e v i e w e d .Hi s t o l o g i c b i o ma r k e r s we r e c o n s i s t o f
・
3 4 4・
J o u r n a l o f Ti s s u e E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Re c o n s t r u c t i v e S u r g e r y , De c e mb e r 2 01 3 ,Vo 1 . 9 No 6
婴幼儿血管瘤病理演变机制研究进展

断雌激 素与 E R结 合和结 合 后 E—E 复合 物 向胞 桉 内转 R 移; ②抑制肾上腺皮质分 泌雌激 素, 血清雌 激素水平 下 降 使
从 而控 制 血 管 瘤 的 发展 也 从 侧 面 反 映 了 雌 激 素 及 其 受 体 这
物质. 主要 有 : 皮质 激 素 、 扰 素 、 瘤坏 死 因 子 等 。 以上 糖 干 肿 因 子 来 源 于 内皮 细胞 、 大 细胞 、 细 胞 和 纤 维 母 细 胞 等 。 肥 周 Be neg等” 研 究 发 现 , 殖 期 血 管 瘤 组 织 表 达 高 水 iebr ] 增
均呈 成 熟 的生 物 氨 表 型 ; sn 】 现 应 用激 素 治 疗 血 管 瘤 Ha } 发 a
瘤局部及周 围微环境中存在 血管形成 因子与 血管形成 抑制
因 子 表达 的 失 衡 。
后其中肥大细胞含量上升, 这一现象也表 明肥 大细胞 更可能 与 血管瘤消退有关。肥大细胞 的作 用方式. 般认为 它是通 一 过与 内皮 细胞、 成纤维细胞等相互作用和对其 他免疫 细胞的 趋化来影 响血管瘤的发 展。肥大 细胞产物 可刺激 成纤维 细 胞增殖, 如用肝素酶预处理 则刺激作 用减小, 因此 推测 肥大
却无作用, 如面先用 特异性 S F抗 体处理条 件 培养 液也 可 C
使 它 失 击 刺 激 增殖 能 力 ; 常血 管 内 皮细 胞 条 件 培 养 液 没有 正 刺激 肥 太 细 胞 增 殖 的 能 力 因 此 推 测 增 殖 内 皮 细 胞 释 放 S F增 多 是局 部 肥 大 细 胞 数量 增 多 的原 因 C
婴幼儿血管瘤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

婴 幼 儿 血 管瘤 是一 种 内皮 细 胞 异 常 增 殖 的 良 性 肿瘤 , 其 上 具有 胎 盘绒 毛 内皮 细 胞特 异 性表 达 的 表 面 标 记 : 葡 萄 糖 转 运 蛋 白 一 1
( g l u c o s e t r a n s p o r t e r 一 1 , G L U T 一 1 ) 、 L e w i s Y 抗 原
婴幼儿血管瘤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
R ec en t pr ogr es s i n s t u di e s o f pat h o gen e s i s o f i n f an t i l e h em an gi o ma
艾 君 综述 , 黎 昌强 许飚 审校
1 胎盘“ 栓塞”
E P C s 起着病因的作用 I H中循环的内皮祖细胞增多 内皮祖细胞在血管瘤增殖期出现增生, 而在消退期无增生 人类血管瘤 内皮祖细胞注射到免疫缺 陷小 鼠后再次
阐述 了 I H生 命 周 期 及其 表 达 G L U T 一 1 血管肽介导 I H的增 长 血管 中 V E G F R 一 2的信 号 上 调 I H中胰 岛素 样 生长 因子 一 2上调 缺 氧 刺 激 释 放 内皮祖 细胞 ; 内皮祖 细 胞 然 后 刺激 缺氧 位 点
组 化 可 以通 过 这 些 血 管 形 成 标记 将 血 管 瘤 从 其 他
肿 瘤 中 区分 出来 。病 因假说 ( 即血 管瘤 源 于 脱落 后 的胎盘 细胞 ) 推测, 细胞 源于 胎盘 的“ 栓塞 ” _ 5 ] 。胎 盘 理 论 可 以解释 I H的程序 性 生命 周 期 。北 美 地 区发 现 血 管 瘤 的 组 织 化 学 与 胎 盘 具 有 相 似 性 后 ,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
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
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药物,通过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
腺素对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从而达到降低心率、降低血压和减少心肌耗氧量的目的。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还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对于血管瘤的治疗具有潜在的效果。
β受体阻滞剂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目前关于β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研究发现,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减少血管瘤的血管生成和生长。
β受体阻滞剂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减少肿瘤的体积和转移。
在临床实践中,一些病例报告显示,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有病例报道指出,一名8个月大的婴儿患有头颈部巨大混合型血管瘤,在接受了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这些观察提示,β受体阻滞剂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药物。
未来展望
尽管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潜在作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目前关于其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的研究还不够充分。
未来的研究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β受体阻滞剂在不同类型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2. β受体阻滞剂对婴幼儿血管瘤的长期疗效和预后影响。
3. β受体阻滞剂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最佳剂量和疗程。
4. β受体阻滞剂在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和化疗中的作用。
婴幼儿血管瘤的诊治现状

・ 综 述・
皮肤病与性病 21 年 4 02 月第 3 卷第 2 』 4 塑
f n o l d
!
:
:
:
婴幼 儿 血 管瘤 的诊 治 现 状
赵
昆明
红 王 远松 郭秋 岑 , ,
昭通 6 70 2昭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5 00; 云南 昭通 670 3 5 00;.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 云南
特 征 是病Biblioteka 灶 及周 围 区域 内可 见念 珠 状或 索 状 弯 曲迂
回的粗 大 而带搏 动 的血 管 , 面温 度 高 于正 常 皮 肤 , 表 可扪及 持续 的震 颤 , 部 可 听及 连 续性 吹风 样 杂 音 , 局
间隔 ( 3 周 , 疗 前 应 予 患 者 家 属 交 代 可 能 的不 2~ ) 治
婴 幼儿 血 管瘤 (na teh m n i ,H) 是 婴 i ni e a g ma I , f l o
细胞 增殖 为 特 征 的血 管 源肿 瘤 ; 血 管 瘤 以外 的其 除 他 类型属 于 血 管 畸形 , 内皮 细 胞 基 本 属 于 正 常 内 其
幼 儿最 常见 的 良性 肿 瘤 , 真性 血管 肿 瘤 , 系 由中胚 叶 的正 常血管 组织 过 度增 殖所 致 。其 好 发 于头 、 、 面 颈 部 . 次 为 四肢 和躯 干 , 幼 儿发 病 率 为 8 ~1 % 其 婴 % 2
大类 。在该 分 类 体 系 中 , 管 瘤 的概 念 限 指 以 内皮 血
【 收稿 日期】 0 1 1 — 5 2 1 — 2 1
2 14 蔓 状血 管瘤 (ae ou e ni a 又称 .. rcm sm hmago ) m
血管瘤治疗(综述)探讨

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赵卓,张艳,张园程,崔林,刘静,马秋月,元红,张士发[摘要]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血管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生命周期,在出生后快速生长,部分皮损缓慢消退。
目前尽管对血管瘤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但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采取单一治疗方法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应适时考虑采取综合治疗方法。
[关键词]:瘤, 血管, 婴幼儿;治疗[中图分类号] R73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1293(2012)The present modalities for infant hemangioma and research frontierZHAO Zhuo,ZHANG Yan,ZHANG Yuan-cheng,et al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General Hospital of Shenyang Military Command,Shenyang 110015,China [Abstract] Infantile hemangiom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vascular tumors occurring in infants with high incidence.Its unique life cycle includes the postnatal dramatic growth and subsequently a slow spontaneous involution.To date, its pathogenesis is still not entirely clear, though a variety of treatment methods exist. Any single treatment could not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independently. Thus a combination therapy should be considered.[Key words] Hemangioma, infantile; Therapy皮肤血管瘤起源于中胚叶,是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的皮肤良性肿瘤,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出生后3 d的发病率为1.1%~2.6%;1个月~1年为8.7%~12.7%,女性多见,男女患病比例为1:3~1:5。
婴幼儿血管性疾病的治疗进展

关键 词 :婴 幼儿 ;血 管畸形 ;血 管瘤 ;治疗
中 图分 类 号 :R 2 . 62 9 文献 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6 4— 44(0 1 叭 一 0 4— 4 17 0 2 2 1 ) 08 0
Pr g e s o nf n ie Va c a s a e Tr a m e o r s fI a tl s ul r Die s e t nt CUI C a h o,ZHANG n mi g Ro g n
摘要 :婴 幼儿血管性疾病为最常见的婴幼儿期 常见疾病之 一 ,它分为真 性血管 瘤和血 管畸形 。 目前,血管 性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 多包括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 等 ,对治疗体表 血 管性疾病 均有效 。本 文就近年 来 国 内外在
婴 幼 儿 血 管 性 疾 病 的 治 疗 进 展 方 面做 一 综 述 。
( eat n o Pat ugr, i nn e i l nvrt, izo 20 1C ia D pr met f l i Srey La i M dc i sy J hu1 10 hn ) sc o g aU ei n
Abs r t t ac :To e auae t r am e fif n ie v s ulrdie s th me a b o d. M a y e s s o r am e tt e v l t he te t nto n a tl a c a s a e a o nd a r a n a e fte t n o h — ma ima a d v s u a lo mai n o n a t s a r v e we e c le td a d a pe ngo n a c l rmaf r to f if n s a e iw r ol ce n do td. M o e i fr ain c n e n n h r no m to o c r i g t e te t e to na tl a c l rd s a e wa an d t o h o a io r am n fi fn ie v s u a ie s s g ie hrug c mp rs n,a ay i n e s nng Th e utof r o o n lss a d ra o i . e r s l fe sUSa lt
婴幼儿血管瘤的诊治进展

婴幼儿血管瘤的诊治进展一、血管瘤与脉管畸形血管瘤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疾病,分类标准由原始的形态学分类到现在的生物学特性分类已历经数百年的历史。
血管瘤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的生物学特性,传统分类中草莓状血管瘤和部分海绵状血管瘤属于此类;脉管畸形则具有正常的内皮细胞,属于脉管结构发育异常,表现为脉管的异常扩张、增多、迂曲及互通。
2016年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学组撰写《血管瘤和脉管畸形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版)》[1],并于2019年更新发布《血管瘤和脉管畸形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版)》[2],为中国血管瘤的分类提供诊治参考标准。
二、婴儿血管瘤的特点及临床表现血管瘤是真性肿瘤,婴儿血管瘤及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是可以自发消退的肿瘤,婴儿毛细血管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发病率大约4-5%,其中仅10%-15%需要治疗。
常于出生后1-2周出现,前12个月为增生期,通常称为婴儿型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好发于头面部,亦可见于身体的任何部位。
常常认为的高危因素包括早产儿、女性患儿(高2.3-2.9倍)、低出生体重患儿及多胎儿,此外,婴幼儿血管瘤家族史、宫内并发症如子痫、胎盘异常亦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婴幼儿血管瘤表现为特征性的生长模式,历经潜伏期、增殖期、消退期、消退完全期。
刚出生的新生儿表现为局部血管收缩的苍白区或毛细血管扩张的红斑,经过1-3周的潜伏期,血管瘤组织开始增殖,浅表的婴儿血管瘤位于真皮层,典型的表现为隆起的红斑、结节或斑块;深层的婴儿血管瘤位于脂肪层,表现为浅蓝色的肿块,边界模糊。
婴儿血管瘤的自然病程类似与所有足月和早产新生儿,非线性生长,通常开始3月迅速生长,特别是生后5-8周,80%的病例在生后3个月停止生长,部分婴儿血管瘤及深层血管瘤可持续生长至生后9-12个月,少部分病例持续至24个月。
通常会观察到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随后历经几个月或数年逐渐消退。
血管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血管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麦 华 明 郑 家 伟
【 中图分类号 】 R 3 . 【 7 22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7 — 3 4 2 1 )20 1— 4 6 3 0 6 (0 0 0 — 14 0
血 管 瘤 是婴 幼 儿 最 常 见 的 良性 肿 瘤 , 型 特 点 是 其 生 命 典 周 期 分 为 3 阶段 : 殖 阶 段 发 生 在 l 左 右 , 内皮 细 胞 个 增 岁 以
增 殖 为 特 点 , 有 明 确 血管 结 构 , 腔 内红 细 胞 不 明显 ; 退 没 管 消
期 发 生 在 1岁时 , 可持 续 到 3 5岁 , 阶段 增 殖 减 慢 或 停 止 , ~ 该 血 管 结 构 变 得 明显 , 腔增 大 ; 管 消退 完 成 期 在 5 8岁 , 时血 这 管 被 纤 维脂 肪残 余 和 毛 细 管 大 小 的管 腔 所 替 代 … 。通 常情 况 下 , 管 瘤 的 预 后 良好 , 部 分 儿 童 的 肿瘤 会 影 响 组 织 和 器 血 但
A: 耳 ; 皮 肤 ; 胃黏 膜 ; 舌 下 外 B: C: D:
图 1 应 用 DN 显微 注 射 法 。 P MT 基 因导 入 小 鼠 受 精 A 将 y 卵 . 而 将 P MT 基 因 整合 到 小 鼠 D A 正 常 序 列 中 , 到 了 从 y N 得 全 身 多发 性 血 管 瘤 的小 鼠动 物 模型
人 小 鼠受 精 卵 , 植 入母 鼠输 卵 管 , 而 将 P M 基 因 整 合 并 从 yT
到 小 鼠 D A 正常 序 列 中 ,得 到 了 主要 分 布 于皮 肤 和黏 膜 表 N 面 的 全 身 多 发 性 血 管 瘤 的 小 鼠动 物 模 型 , 产 仔 率 低 . 活 但 存 时 间不 长 ( 1 。王 延 安 等 1 过 P R方 法 . 图 ) 通 C 从鸡 的基 因组 序列 中克 隆绝 缘子 元件 , 建 四环 素诱 导调 控 的条 件 化转 基 因 构 质 粒 , 将 其 调 控 元件 和受 控元 件 串联 成 一个 载 体 . MT基 并 将 因亚 克 隆 至此 载 体 , 小 鼠受精 卯原 核 注 射 , 行 获得 转 染 MT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型血管瘤细胞学研究进展张家红;张新月;叶晓星;肖海;徐仙赟;刘潜【摘要】婴幼儿型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探讨IH的组织形态特点对阐明其增生和消退的机制有重要作用.肿瘤的组织学成分包括肿瘤细胞和间质成分,目前研究显示血管瘤干细胞、血管瘤内皮细胞、周细胞、脂肪细胞及肥大细胞是构成IH的主要细胞成分.本文将总结这些细胞在IH中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IH中可能的变化和作用,为深入研究IH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7)006【总页数】5页(P974-978)【关键词】婴幼儿型血管瘤;血管瘤干细胞;血管瘤内皮细胞;周细胞;脂肪细胞【作者】张家红;张新月;叶晓星;肖海;徐仙赟;刘潜【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2014级临床本科11班,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2014级临床本科11班,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江西省儿童脉管异常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江西省儿童脉管异常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31婴幼儿型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多在出生后1~4周被发现,好发于头面部。
IH在增生时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如溃疡、出血,甚至毁容[1]。
IH具有先迅速增生后自发性缓慢消退的独特生物学特性,临床上表现为3个发展阶段:增生期、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2]。
IH在组织学上为以血管瘤干细胞(hemangioma stem cells,HemSCs)、血管瘤内皮细胞(hemangioma endothelial cells,HemECs)、周细胞(Hemangioma pericytes)、肥大细胞(Mast cells,MC)等多种细胞组成的血管源性肿瘤。
大多学者认为:HemSCs先分化为血管瘤内皮祖细胞(hemangioma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HemEPCs)和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hemangioma mesenchymal stem cells,Hem-MSCs), HemEPCs再分化为HemECs;Hem-MSCs进一步分化为周细胞等。
目前对IH瘤体细胞的主要功能作用缺乏统一认识。
本文将对HemSCs、HemECs、周细胞、MC在IH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细胞间的联系做一综述。
1.1 血管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Khan[3]从增生期婴幼儿型血管瘤组织中筛选出CD133(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阳性细胞,命名为HemSCs。
HemSCs来源于中胚层,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向多种细胞分化的潜能及强促血管生成能力。
王蕤等[4]筛选CD133阳性的HemSCs在体外培养,检测CD31呈强阳性表达,这与内皮细胞由未成熟至成熟的过程相吻合。
研究证明仅有HemSCs才有血管生成潜力,HemEPCs、HemECs等在体内不会生成血管[5]。
这些结果都支持IH的HemSCs 来源学说。
1.2 血管瘤干细胞在IH中的特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胶原酶-1(MMP-1)可由HemSCs分泌。
VEGF-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R-2)结合促进HemSCs向HemECs分化。
在增生期发现VEGFR-2与VEGFR-3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血管生成的异常调节[6]。
Greenberger发现NF-κB在增生期高于消退期,用地塞米松阻断后发现HemSCs分泌VEGF减少。
故推测NF-κB可能会调节HemSCs内VEGF活性。
HemSCs还表达整合素-α 6[7],若使其表达沉默可削弱HemSCs对层黏连蛋白的黏附和减少IH动物模型中血管形成,故知整合素-α6对IH有促进作用。
Oh等[8]证明E-selectin可增加黏附分子-1,提高HemSCs的迁移和黏附;增生期可检测到E-选择素(E-selectin)而消退期难以检测到。
故 E-selectin很可能是HemSCs趋化的关键。
Boscolo等[9]发现HemSCs中神经纤毛蛋白-1含量明显高于HemECs,且在其分化为HemECs时起协同作用。
Notch3在HemSCs中高表达,在HemECs中低表达[10]。
Jagged-1是前血管生成调节因子且拮抗三角洲样配体4(Delta-like ligand4,Dll4)[11],HemSCs与HemECs中Jagged-1高表达与IH前血管生成环境相一致。
故Jagged-1 与Dll4的不平衡有利于异常血管生成。
HemSCs既可分化为HemECs又可分化为脂肪细胞。
增生期占优势的HemECs消退期逐渐减少,而脂肪细胞逐渐增加并占优势。
利用cDNA技术发现脂肪连接蛋白基因、脂蛋白脂肪酶基因等涉及脂质代谢[12]。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可抑制HemSCs分化成脂肪细胞,而其配体PDGF-BB的增加显著抑制脂肪形成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活性[13]。
增生期高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能在HemSCs中阻止脂肪分化[14]。
TBX2在HemSCs中活跃并可维持其脂肪分化[15]。
RAS系统在IH发生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增生期可刺激HemMSCs分泌VEGF使HemECs增殖分化,抑制脂肪细胞分化[16-18]。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在增生期低表达而消退期高表达,其可水解AngⅡ而促进瘤体消退。
2.1 IH中内皮细胞的分子标记在HemSCs中VEGF-A、VEGF-B可诱导由VEGFR-1介导的ERK1/2磷酸化,促进He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证实HemECs是由HemSCs分化而来[19]。
增生期,大量内皮细胞团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有微血管生成。
消退期,HemECs增生不变,而增加凋亡的5倍以上细胞中1/3为内皮细胞[20],内皮细胞团界线模糊,疏松无序,与脂肪组织无明显边界。
消退完成期无内皮细胞团,只有小叶状分布的脂肪组织。
部分IH残留真皮内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或瘢痕[21]。
HemECs特异性表达GLUT-1,且该表达随着IH的发展逐渐减弱[22]。
因此,GLUT-1常作为HemECs的标志物,并可能通过调节葡萄糖进入细胞起能量补给作用[23]。
HemECs的标志物常为CD31,CD34,vWF。
2.2 血管瘤内皮细胞在IH中的特性在肿瘤坏死因子-a和VEGF-A作用下,增生期HemECs大量表达E-selectin[24]、Tie2和Ang1,Ang2低表达,提示 Ang/Tie 通路可调节IH增生。
刘丽青[25]发现ER、VEGF和bFGF间表达率成正相关,可知雌激素促进瘤体生长。
Ji[26]发现去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调节细胞周期蛋白D1、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4和CDK-6及其受体间关系,促进HemECs增殖。
Herbert等[27]提出缺氧可致GLUT-1表达增加而促进HemECs增殖。
增生期VEGFR-1表达低,VEFGR-2表达高,VEGFR-2磷酸化有助于促进HemECs增殖,其原因可能为COSMC对VEGFR-2进行O-糖基化及降解[28-29]。
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促凋亡调节蛋白BNIP3可使HemECs增殖,而AMPK依赖的mTOR可实现低氧诱导的抑制细胞存活[30]。
严重低氧刺激下,BAX/BCL-2及PARP清除显著增加,使得AMPK/mTOR/S6表达增加,促进了细胞凋亡[31]。
增生期Notch1、Notch4 和Jagged-1 表达增加,其家族中的Dll4可下调VEGF抑制血管形成[32]。
肿瘤抑素可激活AMPK通路而抑制mTOR,促进HemECs凋亡[33]。
此外HemECs分泌产生VEGF-A165b可抑制HemSCs、HemECs的增生。
而与VEGF-A165b作用相反的VEGF-A165a会诱导正常的内皮细胞和HemECs表达Dll4[34]。
3.1 周细胞的来源和分化周细胞又称Rouget细胞或壁细胞。
体外培养的周细胞和MSCs在形态和表面抗原上有相似性,诱导周细胞可将其分化间充质细胞,表明周细胞具有类似MSCs的特征。
Volken等[35]发现一种过渡细胞类型存在于成纤维细胞与周细胞之间,说明成纤维细胞可分化为周细胞。
Boscolo等[36]研究Jagged-1通路参与了干细胞到周细胞的分化。
周细胞的来源至今存在许多争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它是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间充质细胞。
3.2 周细胞在IH中的特性周细胞位于内皮细胞出芽再生的前端,能够桥接内皮细胞芽尖端之间的空隙,支持周细胞有助于引导内皮细胞围成管腔结构的作用这一观点。
Ang-2、Jagged-1和Notch-4等信号通路可调控周细胞与HemECs,这提示周细胞参与IH的发展。
周细胞/MSCs不断分化为脂肪前体细胞,再分化为脂肪细胞形成围绕管腔的脂肪组织[37]。
周细胞可分泌bFGF,通过HemECs来促进血管发生。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能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仅在IH消退期周细胞胞浆内呈阳性。
3.3 血管瘤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的联系内皮细胞、周细胞及基膜是构成肿瘤间质新生血管的主要成分。
周细胞与HemECs相互作用,在血管的形成、稳定、重塑等过程扮演重要角色[38]。
缝隙连接、黏着斑及钉-铆样连接是内皮细胞与周细胞在空间位置上的三种连接方式。
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更大作用:①VEGF-VEGFR通路:周细胞分泌VEGF促进内皮细胞增生,是肿瘤血管生成的主要动力。
②PDGF-B通路:内皮细胞分泌的PDGF-B与周细胞表面的PDGFR-β结合能促进周细胞增生与迁移,有助于血管增生[39]。
③Ang-1通路:Ang-1主要由血管周围细胞分泌,Tie2为其受体,主要由内皮细胞及某些造血祖细胞特异性地表达。
内皮细胞膜表面Tie2受体接受到周细胞来源的Ang-1信号后发生磷酸化反应,使内皮细胞处于静息状态。
内皮细胞中肝素结合EGF样生长因子的表达在Ang-1-Tie2结合后增多,使两种细胞膜表面EGF结合更稳固,可维持内环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