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概论知识点

合集下载

民族音乐概论

民族音乐概论

民族音乐概论一、民间音乐艺术总论1、中国民族音乐:凡是具有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是中国民族音乐2、传统音乐:指具有一定流传世间,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包括:人文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大类3、民间音乐: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类音乐体裁。

如民歌、戏曲、说唱、歌舞4、民间音乐的6个特点(要结合例子)A .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民间音乐是老百姓自发口头创作的,并且口耳相传,在传播过程中又经历了历代人的改编加工,大多数作品是集体创作的结果。

B .乡土性:也成地域性、地方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到不同的地理、人文化境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表现为:语言特征(方言)、性格特征(粗犷、细腻)、音乐特征(北方七声音阶+大跳音程+热情奔放,南方五声音阶+级进音程+风格细腻)、体裁特征(渔歌、牧歌、山歌等)。

C . 即兴性:原因在于口传心授,没有乐谱的限制D .流传变异性:如《茉莉花》,由于口传心授的传播方式+地域性和即兴性,音乐在流传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变异。

E .民众性:民间音乐来自大众,真实反映大众的思想意志,不受政治意识形态的限制,真实质朴健康。

F .多功能性:他娱、自娱。

情感沟通、传播知识、历史、生产技术、治病。

5、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各自特点A .中国乐系:音乐带腔性(如琵琶演奏中的吟、揉、拉、推,演唱中的摇声)、音调的五声性、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和大量使用均分律动(散节拍、散板)、织体的单声性。

B .欧洲乐系:俄罗斯族、哈萨克族等,完整的七声音阶,使用规整节拍,没有散节拍。

C .波斯—阿拉伯乐系:塔吉克族和维吾尔族。

音乐有条件地带腔,调式以四音音列为基础,旋律没有功能和声的表层意义,节拍上有均分、非均分律动,织体有单生性、多声性。

二、民歌艺术1、民歌就是人们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源于民间、流行于民间。

传统民歌的创作者和创作年月是不确定的,它主要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

民族音乐概论温习资料

民族音乐概论温习资料

1)中国独奏音乐的主要类别有(演奏乐类)(擦弦乐类)和(弹弦乐类)。

2)我国传统乐种划分为五个类别,那个五个类别是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锣鼓乐。

3)中国笙的种类有圆笙、方笙、丝竹笙、排笙、键盘笙等。

4)在中国的胡琴类型中,皮膜的胡琴有:二胡、京胡、高胡、二弦、四胡、提胡等。

5)《碣石调幽兰》是中国最先唯一一份古琴文字谱。

6)中国古筝流派有: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等。

7)著名古琴琴人郭楚望创作的琴曲有《潇湘水云》《泛沧浪》《秋游》。

8)在中国的胡琴类型中,板面的胡琴有:板胡、椰胡、大椰胡等。

9)隋末唐初赵耶利辑录《抚琴右手法》《抚琴手势图》。

10)京剧音乐共由三个部份组成:冲击音乐、曲牌音乐、唱腔音乐。

11)民间舞蹈的文体形式,可按照音乐与舞蹈二者结合的方式,划分为歌舞、乐舞和歌舞小戏三种类型。

判断题(正确√,错的×)1)晚唐曹柔创造古琴的减字谱(√)2)著名古琴琴人郭楚望创作的古琴曲有《潇湘水云》《泛沧浪》《秋游》(√)3)筝曲《寒鸦戏水》在乐曲结构上属于60板体。

(×)4)《敦煌琵琶谱》(933年),是原藏语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琵琶曲20首(×)5)秦琴原是潮州音乐乐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常常利用于广东音乐的合奏,以六片琴框合上俩面琴板形成梅花状的琴身。

音色圆润、柔和,为老少皆宜,可爱中和的乐器。

(√)6)盔头是传统戏曲剧中人所戴各类冠帽的统称。

大体分冠、盔、巾、帽四类。

(√)7)藏族囊玛、象脚鼓舞、维吾尔族木卡姆歌舞均属于器乐类舞蹈音乐。

(×)名词解释潮州笛答:潮州笛,也叫“28节横吹笛”,长约80cm外径3cm筒音为A它是潮阳笛套乐,潮州大锣鼓主奏乐器。

高胡答:吕文成先生把二胡的丝弦外弦改成钢弦,定弦高四或五度,故名高胡。

演奏时俩腿夹持琴筒;音色甜、亮。

《十面埋伏》答:《十面埋伏》是传统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阴平楚》,本曲现存乐谱最先见于1818年秋萍编的《琵琶行》。

大学民族音乐概论考点

大学民族音乐概论考点

一、民歌的概念:民间歌曲简称民歌。

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与表达情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

二、汉族民族的发展过程:在有文字和乐谱之前,人民创造了民歌。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民的口头歌曲创作虽无谱可寻,但却从诗歌的形式保存了古代民歌的精华。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歌:北方的《诗经》和南方的《楚辞》记录了这个时期民歌的发展。

四、汉代的民歌:出现了乐府民歌,“相和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间歌曲;湖北的西曲,江苏的吴歌。

五、西曲和吴歌的异同点:共同点:1.两者都属于徒歌形式(无伴奏)。

2.两者都表达男女之间的感情。

不同点:1.西曲:水边,船上的离别之情。

2.吴歌:家庭儿女间的意趣。

六、民歌的艺术特点:1.诗与乐得高度结合。

2.常用于抒发人的内心情感。

3.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七、汉族民歌的划分依据:产生该类民歌的地方的社会生活条件,歌唱场合,民歌的社会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民歌的基本音乐表现方法和音乐特征。

八、汉族民歌:1.劳动号子。

2.山歌。

3.小调。

九、号子的概念:号子又称劳动号子,它产生并应用于劳动中,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十、号子的民间称谓:北方——吆号子。

南方——喊号子。

四川——哨子。

十一、劳动号子的歌唱方式:一领众和。

十二、劳动号子的分类方法:劳动方式的不同。

十三、劳动号子的分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十四、山歌的概念:山歌在户外演唱,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以抒发情感的民歌。

十五、山歌的演唱内容及特点:最常见的内容是对爱情的抒发和现实生活的反应,歌词多是即兴创作,形象鲜明,感情真挚。

十六、山歌的分类:1.根据演唱场合: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

2.根据歌曲: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

十七、一般山歌的民间称谓:陕北——信天游。

甘肃、青海、宁夏——花儿。

山西——山曲。

内蒙古——爬山调。

民族音乐概论知识点

民族音乐概论知识点

学,音乐本体研究,音乐科学,人文哲学,音乐史学,音乐形态学)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的形式,创造的只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音乐,其中包括在历史上产生,世代相 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只有本 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作品。

(牧童短笛——是钢琴演奏的,不属于传统音乐)…词曲)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 1,2,汉代“诗经”(孔子编)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多为四言体。

战国后期:《楚辞》楚国屈原汉武帝《乐府》、《相和歌》加伴奏、代表作《孔雀东南飞》220-589)湖北“西曲”、江苏“吴歌”、“徒歌”(无伴奏) 618-907)曲子,渐脱民歌雏形,是音乐与文学高度结合的艺术。

宋(960-1279).“宋词” 1、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

2、 直接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是人民的镜子。

3、 民歌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按体裁和样式:(1)劳动号子 (2)山歌 (3)小调 (4)唱歌以及多声部歌曲界定:人们在体力劳动过程中编唱并用于劳动的歌曲分类:搬运号子 工程号子 农事号子 船工号子 捕鱼号子特征:(1)音乐节奏源于劳动节奏(2)基本节奏型贯穿全曲(3)音乐表现受劳动强度限制 一领众合 表演形式:多无伴奏 一领众合 曲式结构:(1)趋势短小,在劳动中反复歌唱。

(2)曲调起伏较大,节奏自由,音域宽,拖腔长。

(3)曲调起伏较大,复调性质 界定:泛指“劳动号子”之外的一切田野民间歌曲 分类:(1)高原山歌——高亢、嘹亮、粗犷、有力。

(2)平原山歌——明快、流畅。

(3)草原山歌——开阔、热情、奔放。

一般特征:直接反映劳动人民情感,节奏较自由,演唱伸缩性较大,抒情性强。

形式:(1)高腔山歌:流行于高原区,曲调高亢,嘹亮,音域宽,多跳进,拖长腔,节奏富有变化。

如:青海“花儿” 苗族“山歌” (2)平腔山歌(3)矮腔山歌(4)多声部山歌 畲族:双音 侗族:双音 壮族:山歌结构曲式(1)二句体、四句体,是山歌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曲式。

民族音乐概论

民族音乐概论

戏曲音乐重点:掌握戏曲音乐的定义和戏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难点:把握和戏曲的历史发展脉络西皮腔与二簧腔各自的音乐特点。

一、戏曲音乐的定义:戏曲是我国传统的舞台戏剧艺术,是以剧本为主体以表演为中心,融歌舞剧为一炉,包括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艺术。

以演故事为主体,以代言为主要文学结构。

戏曲音乐由歌唱和器乐伴奏两部分组成。

二、戏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全国戏曲计有十二大声腔系统,三百个以上的剧种。

明代有弋阳、昆山腔、海盐腔、余姚腔等四大声腔,清代则正式形成了我国戏曲艺术如下十二大声腔系统:1、高腔(弋阳腔)系统2、昆曲系统3、梆子腔系统4、皮黄腔系统5、打锣腔系统6、梁山调系统7、调子腔系统8、滩簧调系统9、鼓腔系统10、弦索腔系统11、歌舞腔系统12、古南曲系统。

三、戏曲的历史发展脉络:原始社会(歌舞)→先秦(乐舞)→汉魏(百戏)→隋唐(参军戏)→宋金(说唱)→元明(杂剧)→清(戏曲)简要讲述戏曲音乐的定义及其历史发展脉络?曲牌体戏曲声腔重点:掌握高腔的特点。

难点:把握昆曲的特点。

板腔体戏曲声腔重点:掌握梆子腔的定义。

难点:把握梆子腔的代表性剧种了解戏曲声腔中梆子腔的定义、音乐特点与代表性剧种。

一、梆子腔概述:1、联曲体:它是把许多首乐曲按照一定的宫调类别和排列次序组织起来,变成整套的乐曲,通过曲牌的更迭来实现旋律的变化,属于多曲体结构形式。

2、板腔体:它是以一首乐曲为基础,运用各种节拍形式(即板式),将这首乐曲作种种不同的变奏发展,属于单曲体结构形式。

一、梆子腔1、概述梆子腔是是陕西、甘肃一带的民歌和民间小戏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形成最早、最典型的板腔体结构形式。

因伴奏打击乐器是梆子而得名。

梆子腔起源于陕西,陕西古属秦地,因此,梆子腔也称为“秦腔”。

二、皮簧腔重点:掌握皮黄腔的定义。

难点:把握皮黄腔的代表性剧种。

了解皮黄腔的定义、音乐特点和代表性剧种。

简要讲述皮黄腔的定义、音乐特点及其代表性剧种?一、概述“皮簧腔”就是“西皮”和“二簧”两种腔调的合称,兴起于湖北、安徽一带。

民族音乐概论笔记整理

民族音乐概论笔记整理

什么叫说唱?有什么形式?说唱亦称“曲艺”,曲艺形式分为:a:只说不唱(相声);b:又说又唱(说唱);c只唱不说(京韵大鼓)双头人:一人持八角鼓击节拍自唱,另一人用三弦伴奏岔唱:一个人唱群唱:多人演唱拆唱:有三五个演员分角色表演苏州弹词主要乐器——三弦京韵大鼓:原来叫木板大鼓,来自沧州河南,但不是普通话,后刘宝全把河南口音改成了北京话,所以叫京韵大鼓。

什么叫曲牌体?什么叫板腔体?两者有何共性?曲牌体叫做联曲体,按照剧情需要和一定的格式,把已有的曲牌联接成一套音乐结构。

板腔体以突出各种节拍、结构、节奏、速度的变奏。

两者的共性:a:都是戏曲。

b:大多情况下都是“散慢中快散”这样的布局。

二人转表演“四功一绝”——说唱做舞技说唱艺术特点?叙事性强四川清音与单弦的相似之处?a:都是上下句 b:在中间插入若干曲牌c:在六句的唱腔里,在第三、四间插入若干个曲牌的结构在二者中出现。

苏州弹词:理(情节合理)味(回味无穷)趣(妙趣横生)细(细节生动)奇(结构奇巧)每个声腔包括哪几个剧种为什么京剧流传至今?影响最大?a:京剧把来自南方的妩媚,北方的高亢活泼结合起来,同时还吸收了其他的声腔和民间音乐,使其表现力大大提高b:受皇室的喜爱c:传到民间受老百姓的欢迎所以说明了开放的重要性昆山腔,在明朝,经过魏良辅改造,加工成为了昆腔(也有人叫做水磨腔),分为散曲:没有说白、清唱集曲:同一宫调或笛色的曲牌套曲:同一宫调或笛色的曲牌整个按照——引子、正曲、尾声的布局连接起来北昆大多使用其声音接,南昆大多使用五声音阶京剧:唱念做打(念——念白、韵白)高腔的特点:a:不用管弦乐,只用锣鼓伴奏b:人声帮腔c:大多使用五声音阶,d:滚唱(在一个比较规定的词格新增的文词,梆子腔的叫做滚板)梆子腔特点:a:起源于我国西北b:属于板腔体c:闪板加有板无眼(叫滚板,一般带哭,现叫哭板、哭唱)d:使用七声音阶e:主奏乐器通常是板胡f:花腔(嗨嗨~~)g:紧打慢唱h:风格高亢激越皮簧腔:由二簧(东南)西皮(西北)组成的,由京剧完成二簧:婉转平稳,端庄凝重。

《民族音乐概论》考点

《民族音乐概论》考点

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凡是具有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是中国民族音乐。

传统音乐:指具有一定的流传时间、不是当代创造的音乐。

在我国一般把清代以前的即已形成的音乐划入此范围。

学术界把它分为: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四大类。

民族音乐: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

一、民间音乐: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类音乐体裁。

☆在我国音乐中的地位:历史悠久~ ①首先,与我国其他音乐门类相比,民间音乐在品种上最为丰富多样,曲目数量浩如烟海;②其次,我国传统音乐中的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以及近代作曲家写作的专业艺术音乐都与民间音乐有着密切关系,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曲调来源和艺术手法;③民间音乐比其他传统音乐的旋律更动听,风格丰富多彩,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分五类:①民间歌曲②民间舞蹈音乐③说唱音乐④戏曲音乐⑤民间器乐特点:①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

(百姓自发的口头创作,并主要借助口头传播。

)②乡土性③即兴性④流传变异性⑤民众性⑥多功能性我国民间音乐体系:1中国乐系(中国、亚洲周边国)2欧洲乐系3波斯—阿拉伯乐系☆民歌与人们的生活:1 是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2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人生礼仪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3礼仪方面有重要作用;4具有祭祀与驱邪功能;5在促进人们生产活动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民歌起源生活反映生活,丰富精神生活,维持社会发展民歌的艺术特点:1)民歌的歌词大多通俗易懂,并带有各地民间语言独特的气质魅力。

2)民歌的曲调大多比较短小,材料经济、集中,结构精炼,旋律清晰流畅,易于记忆。

3)民歌的表现手法简洁、朴素,音乐形象真切,生动,令人过耳不忘。

☆民歌与专业创作歌曲的差别:民歌是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类音乐体裁(结合上面材料写)。

专业创作歌曲是指受过正规且完整的学校教育和学术训练,在学术研究上有师承的人创作的歌曲。

二、号子:也叫劳动号子,是产生并运用于劳动中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是民歌中最早产生的体裁。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其次学期复习提纲范围1、琴书:是以主要伴奏乐器扬琴而得名的曲种,也称“扬琴”。

2、走唱:走唱类曲种是说唱音乐曲种中最独具颜色的一类艺术形态,表演者边唱边舞,具有独特的表演技巧。

如东北的“二人转” ,湖北的“三棒鼓”等。

3、京韵大鼓:以前也称为“京音大鼓” ,是用北京语言声调演唱的一种北方鼓曲。

形成于天津、北京两地,广泛流传于河北省和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

4、京韵大鼓《丑末寅初》为刘宝全的代表唱段;京韵大鼓《剑阁闻铃》为骆玉笙的代表唱段。

5、北京单弦为“牌子曲”类代表说唱曲种。

6、苏州弹词:为弹词类代表曲种。

7、以第三人称讲唱故事称为“说唱” ;以第一人称表演故事称为“戏曲”。

8、戏曲音乐: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它与希腊的悲剧、喜剧和印度的梵剧并列,被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艺术。

它是在中国民间音乐和其它传统文化的根底上形成的音乐戏剧,是一种综合有文学、音乐、武术、杂技、表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9、戏曲的艺术角色行当: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小生〔名词解释〕:是戏曲的艺术角色当中生行的分支之一,主要扮演青年男性,不戴胡须。

演唱时多用真假嗓音结合。

青衣〔名解〕:“正旦”,是戏曲的艺术角色行当中旦行的分支之一。

泛指旦行中的主角,主要扮演先娴静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

留意唱功、多用韵白。

因常穿青素褶子,又称“青衣”。

10、戏曲音乐的两种唱腔构造形式是什么?〔填空〕:曲牌体、板腔体。

11、戏曲传统的四大声腔是:昆山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

近代戏曲四大声腔是: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

12、越剧为浙江省代表剧种。

13、秦腔为梆子腔代表剧种,亦称“陕西梆子” ;京剧为皮黄腔代表剧种,而且是多声腔剧种。

14、昆曲是承受“昆腔”为单一声腔的剧种,音乐构造为曲牌联缀。

15、黄梅戏: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

16、川剧:为高腔的代表性剧种。

17、豫剧:又称河南梆子。

18、京剧四大名旦是: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考试资料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考试资料

名族民间音乐概论考试资料一.名词1.2.劳动号子:产生并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

山歌:产生于劳动生活当中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具有直畅而自由的抒发感情特点的民间歌曲。

3.小调:又叫“小曲”“小令”,唱用于民间群众生活当中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一般流传较广,形式比较规整,表现手法多样,具有细致曲折的表现特点。

4.联八句:流行于陕北四川一带,它是在两个反复或变化反复的上下句之间,插入一个四句数板性质的乐段,全曲共8句,构成3带。

5.上五音:豫东调为sol 昼干音为sol la si re mi 音域较高发声多用假嗓,曲调高亢活泼俗称“上五音“。

6.7.二人台:流行于西北一带是一种兼具民间歌舞戏曲特征的地方民民间艺术。

风点头:又叫:“凤凰三点头”,段式架构不以上下面句体为单位,以三个乐句一个单位音上两下一上,唱词上两下,唱词后两句都押韵。

8.9.长调:曲调悠长,节奏自由,曲式篇幅长大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

木卡姆:意为“大曲“,体裁是一种包括歌曲歌舞器乐的综合大型套曲,由民间音乐家在庆祝和娱乐晚会中表演。

10.冬不拉:又称“阿肯弹唱“,是新疆哈萨克族的曲种,以哈萨克族的弹拨乐器冬不拉伴奏而得名,一般自弹自唱为主。

11.戏曲程序:指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反复运用而形成的一套规范化的规律,即运用歌舞手段表现生活的一种独特的技术格式。

包括行当的程式性,动作的程式性,音乐唱腔锣鼓的程式性。

12.农乐舞:是朝鲜农耕生活的反映,源于古代祭祀和狩猎活动,后来发展为农事劳动的自娱自乐性集体舞蹈。

13.板腔体:扳指节拍,腔即曲调,板腔体系音乐以上下句结构为基础,用节拍变化的手段组织唱腔结构同时曲调也有变化。

14.曲牌体:音乐由多种唱段组成,在说唱音乐中往往有一种或多种的主导曲调,用在唱段的头尾中间联缀若干其他曲牌。

15.十三辙滚唱:“辙“是说唱,戏曲唱词的韵脚,是”韵“的通俗称谓,十三辙即十三个韵部,汉字中韵母的主要成分相同或相近的字并在一起---辙。

世界民族音乐概论复习资料

世界民族音乐概论复习资料

世界民族音乐概论复习资料世界民族音乐概论复习资料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传统和风格。

这些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进行概述,以帮助读者复习世界民族音乐概论。

一、亚洲地区1. 中国音乐:中国音乐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

中国音乐以古琴、二胡、古筝等乐器为主要表演工具,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2. 印度音乐:印度音乐以印度古典音乐为代表,注重旋律的演绎和情感的表达。

它以坚持音乐的内涵和精神为特点,常常通过演唱和舞蹈来传达故事和情感。

3. 日本音乐:日本音乐以传统的和声和节奏为特点,乐器包括三味线、筝、鼓等。

日本音乐注重平衡和谐的美感,常常与传统的舞蹈形式相结合。

二、非洲地区1. 非洲音乐:非洲音乐多样而丰富,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例如,西非的节奏鼓和口琴,东非的马林巴和木琴,南非的口技和合唱等。

非洲音乐强调节奏和律动感,常常与舞蹈和口头传统相结合。

三、欧洲地区1. 西方古典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以交响乐、室内乐和歌剧为代表,源自欧洲的文化传统。

它注重和声和音乐结构,以复杂的旋律和情感表达为特点。

2. 民间音乐:欧洲各地的民间音乐风格各异,如爱尔兰的民谣、希腊的民间舞曲等。

这些音乐通常通过吉他、提琴等乐器演奏,传递着当地的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

四、美洲地区1. 拉丁音乐:拉丁音乐是美洲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之一,包括了萨尔萨、探戈、桑巴等风格。

这些音乐以热情、节奏和舞蹈为特点,常常伴随着拉丁舞蹈的表演。

2. 美国音乐:美国音乐融合了多种文化和风格,如爵士乐、蓝调、摇滚乐等。

这些音乐反映了美国的多元文化和社会变革,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大洋洲地区1. 夏威夷音乐:夏威夷音乐以钢琴、吉他和乌克丽丽为主要乐器,融合了夏威夷原住民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元素。

它以轻快、愉悦的旋律为特点,常常伴随着舞蹈和歌唱。

民族音乐概论复习资料

民族音乐概论复习资料

民族音乐概论复习资料民族音乐是指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所创造和演奏的音乐形式。

它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信仰和历史。

作为一门学科,民族音乐概论涉及到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分类等内容。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民族音乐概论的复习资料,帮助您对这一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民族音乐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民族音乐起源于人类的生活和劳动活动。

最早的民族音乐可以追溯到古代部落社会,人们通过声音、节奏和乐器表达情感、沟通信仰,并且进行社会活动的协调。

2. 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音乐也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理环境下,各个民族的音乐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中国的古琴音乐、印度的卡纳克音乐、非洲的鼓乐等都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

二、民族音乐的特点1. 地域性: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曲调。

这与民族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特殊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2. 符号性:民族音乐是一种语言形式,通过声音、节奏和旋律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

它可以用来描述人类的经历、感受和思想,并起到凝聚民族认同感的作用。

3. 多样性:由于地理、历史和文化上的差异,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形式各异。

音乐的节奏、旋律、乐器和演奏方式都有所不同。

因此,民族音乐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民族音乐的分类1. 民族乐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器乐传统。

中国的古琴、二胡;印度的坎巴音乐中的萨拉曼吉、泰国的长颈竹胡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

2. 民歌:民歌是民族音乐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

它源于大众,并且经过口头传承,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情感。

民歌通常以简单的旋律和朴实的歌词为特点。

3. 宗教音乐:宗教音乐在许多民族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它既是信仰和宗教仪式的一部分,也是一种特殊的音乐风格。

例如,西方教堂音乐、印度的印度教音乐等都是宗教音乐的典型代表。

四、民族音乐的影响和意义1. 文化传承: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递了民族的价值观、信仰和历史。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复习重点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复习重点

中传概论笔试复习资料一、中国传统音乐按照流行的场所和流行的人群阶层的分类。

宫廷音乐、文人音乐、XX音乐、民间音乐二、中国民族音乐五大类的分类。

民歌、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三、民歌的艺术特点。

(1)、诗与乐的高度结合(2)、用短小的结构、凝练的音乐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3)、创作过程的集体性、传播方式的口头性、表演过程的即兴性、曲调传统的变异性四、汉族民歌的分类角度常见的有两种分别是按民歌体裁和按民歌产生所在地的色彩区分类。

按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按色彩1北方色彩东北、华北、西北2 南方色彩江南、闽粤、湘鄂、西南五、劳动号子定义及劳动号子的功能劳动号子的分类及音乐特征定义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功能(1)实用功能:在劳动中具有发出号令、组织劳动、指挥劳动、调节精力、鼓舞劳动情绪等功能2表现功能:能抒发劳动者的感情、表现了人的喜怒哀乐、给人以精神上愉悦的感受分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和船渔号子特征1坚实有力、粗犷豪迈的音乐风格2歌词创作的即兴性3节奏的律动性音乐材料的重复性4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段接、句接、密接、重叠5曲式结构乐句反复段落回返式六、山歌的在全国各地的不同的叫法。

山歌按照两种不同角度的分类。

北方陕北的《信天游》XX的《山曲》内蒙的《爬山调》XX的、XX、XX一带的《花儿》XX的《神歌》等南方客家山歌弥渡山歌兴国山歌XX山歌分类1. 按歌唱场合的分类: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一般山歌。

2. 按歌唱方法的分类: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

七、陕北信天游的流行区域歌词特点以及音乐特点。

流行地区:XX北部和XX、XX的东部歌词特点:喜用比兴、叠字音乐特点:曲调多为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上句呈开放型下句呈收拢型。

曲调类型a、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较宽音调高亢开阔具有较强的山歌性格b节奏较匀称固定旋律较平和抒婉比较接近小调的性格八、XX花儿的分布地区唱法以及曲调和歌词特点。

中国名族音乐概论考点总结

中国名族音乐概论考点总结

中国名族音乐概论(考点)1.音乐概念: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名间音乐。

2.民族音乐:包括汉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

包括现代音乐,也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3.传统音乐:是一个小于民族音乐的概念。

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在我国,常常把清代以前既已形成的音乐划归为传统音乐的范畴。

4.传统音乐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几个类别。

5.宫廷音乐包括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

宫廷雅乐是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用于祭祀及朝会典礼等场合的音乐。

6.宫廷燕乐是宫廷中饮宴时供统治者娱乐欣赏的音乐。

7.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8.民间音乐: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名剑的各种音乐体裁。

例如我国的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民间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9.传统音乐是我国其他各类传统音乐的基础,同时又在我国传统音乐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和比重和地位。

表现方面:(1)我国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民间音乐品种和曲目浩如烟海。

拥有345个说唱曲种,317个戏曲剧种。

17636种民间舞蹈,以及不计其数的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

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歌舞音乐的曲目,剧目(2)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都与民间音乐有着密切关系,是其他几类传统音乐创作的基础(3)传统音乐比起其他传统音乐来具有更加优美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风格,鲜明浓郁的特点,感人肺腑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勃发旺盛的生机我国民间音乐的类别五大类: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特点:1创作口头性和集体性2.乡土性又叫做地方性或者地域性。

主要表现为:1.语言特征 2.性格特征。

3。

音乐特征。

4.体裁特征3.即兴性4.流传变异性。

5.人民性(民众性)6.多功能性。

专业音乐的功能是他娱,在舞台上为听众演出。

民间音乐则具有多功能性。

可以使自娱,也可以是他娱。

可以作为男女间感情交流的媒介民间音乐的体系三大体系:1.中国体系1)乐音的带腔性。

(在单个乐音进行过程中,有意识的运用于特殊音乐表现意图相联系的音成分(音高,音色,力度)的某种变化2)具有五声性3)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4)织体的单声性2.欧洲乐系3.波斯阿拉伯乐系民间歌曲概述1.民间歌曲的定义: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民族音乐理论》大纲知识要点

《民族音乐理论》大纲知识要点

民歌(一)总论1、民歌的定义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是经过长期而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民歌的创作具有群众性的特点,是广大群众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民歌的创作过程和它的演唱、流传过程是分不开的。

一首民歌的产生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渐变的积累过程。

民歌的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民歌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而日趋完美。

2、民歌与生活的关系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1)教育与传承功能;(2)人生礼仪功用;(3)祭祀与驱邪功用;(4)交际功用。

3、民歌与传统音乐其它种类的关系民歌是最早产生的音乐体裁之一,它是其他民间音乐以及专业音乐的基础。

民间歌舞中所使用的许多曲调,直接取自于民歌;说唱音乐中的曲牌和常用腔调,也带有源于民歌的明显痕迹;民间器乐曲中的许多曲调,或直接来自民歌,或根据民歌加以变化而成;我国众多的地方戏曲音乐,也是在各地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发展而形成的,在吸收的同时,民歌音乐中已经形成的一些基本手法,例如乐段结构手法(对应式或上下句式二句体结构起承转合结构、乐段结构的变化方法、扩充乐段的垛句手法等),体现音乐地方风格的手法(音乐、润腔、歌唱方法等)也同时成为其他民间音乐的主要手法,并在更加大型的音乐体裁,例如说唱、戏曲和器乐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升华。

另一方面,在民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其他各类民间音乐形成,经发展成熟手,其中的一些手法又被民歌借鉴、吸收,促进了民歌的进一步发展。

4、民歌的历史发展简单脉络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编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

汉代的“相和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湖北一带的西曲,江苏一带的吴歌二者为徒歌形式。

唐代“曲子”宋代“词牌创作”明代中期以后民歌广泛传播开始有著录民歌小曲的刊本出现。

5、影响民歌流传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地理环境、方言、风俗习惯、经济条件等。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考试考点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考试考点

一、填空1.中国民间音乐五大类: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民间说唱、民间戏曲、民间器乐。

2.劳动号子的种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作坊号子。

3.山歌的种类: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

4.挣〔震〕颈红是我国安徽省区的一种民歌种类5.湖南山歌:高腔、平腔和低腔三种6.小调的分类:吟唱调、谣曲、时调7.时调的种类: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银纽丝调8.汉族民歌色彩区划分:西北色彩区、华北色彩区、东北色彩区、西南色彩区、浙江色彩区、闽粤台色彩区、湘鄂色彩区和江淮色彩区八个色彩区。

9.汉族民间歌舞,北方:秧歌、二人转、二人台。

南方:采茶、花鼓、花灯10.囊玛,是藏族传统歌舞11.呼麦,蒙古族歌舞12.秧歌的表演形式可分为地秧歌与高跷两种。

13.木卡姆分有喀什木卡姆〔南疆〕、伊犁木卡姆〔北疆〕、哈密木卡姆〔东疆〕、多郎木卡姆〔塔里木盆地〕和十二木卡姆二、名词解释1.船渔号子:是唱用于水上航运并伴随着船务劳动而唱歌的号子,是劳动号子中最具特色的一种。

这类号子的音乐丰富而富于变化,这是由于船务劳动的内容多样,江面的水路和气候情况复杂多变而决定的。

例如“行船号子〞〔主要有江川船夫号子、嘉陵江船夫号子、灃水船夫号子、黄河船夫号子等〕、“捕鱼号子〞〔主要有舟山渔民号子、胶东渔民号子、河北渔民号子等〕2.信天游:亦称“顺天游〞。

主要流行在陕西的北部和与其接壤的宁夏、甘肃东部、山西的西部以及内蒙古的西南地区。

信天游的音乐由上下两乐段构成,唱词并无严格的规定,但往往比拟对称。

其主要内容为爱情和诉苦两个方面。

传统信天游的曲调大约有一百多种。

3.联八句:是一种流行于陕南、四川、云南一带的山歌。

即在两个反复或变化反复的上下句乐段之间,插入速度较快,数板性质的四个乐句乐段,总共有八句,故名“联八句〞。

4.小调:小调又叫“小曲〞或“小令〞等,是流传在城镇的一种小型民歌,亦称“里巷之曲〞。

小调的形式规整匀称,旋律性强,其音乐细致曲折,表现手法比号子和山歌更为多样化,曲调也更为优美动听,是民歌中更为“艺术化〞的一种形式。

民族音乐概论复习资料

民族音乐概论复习资料

民族音乐概论复习资料引言:民族音乐是世界各地的人们创造与表达自身文化和身份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不仅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具有独特性,而且能够反映出某一特定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传承。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民族音乐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一、民族音乐的定义民族音乐是指特定民族所创造、表达和传承的音乐形式。

它往往以特定民族的音乐风格、旋律、节奏和乐器为特征,并与该民族的语言、信仰、习俗等文化元素相结合。

因此,民族音乐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文化特色,可以作为了解和传播某一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民族音乐的特点1. 地域性:每个民族的音乐都受到其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这使得不同民族的音乐具有独特的地域特点和表现方式。

2. 语言表达:民族音乐常常使用特定民族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通过歌词、歌曲的主题、以及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该民族的文化内涵。

3. 乐器和演奏技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以及传统的演奏技巧。

这些乐器和技巧的使用使得民族音乐具有浓厚的特色和风格,并能够通过音乐声音传递出民族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4. 社会功能:民族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承担着社会功能。

它可以用于庆祝特定民族的节日和仪式,以及传递社会中的价值观念、历史故事和人们心灵的寄托。

三、民族音乐在社会中的作用1. 促进文化传承:民族音乐是特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的表达和传递,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使其得以永续发展。

2. 塑造民族认同:民族音乐能够激发人们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助于塑造和巩固民族认同,在社会中起到团结和凝聚民族的作用。

3.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不同民族的音乐在交流与融合中相互影响,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和相互理解。

音乐作为一种语言的媒介,有助于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4. 传递情感与激励人心:民族音乐能够通过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和激情四溢的演奏,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激励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复习资料基本脉络:传统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 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 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 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1. 民间音乐,定义〜分类〜特点,民间音乐板块中的民间歌曲,汉族民间歌曲和少数民族民间歌曲,我国现代音乐学家王光祈将世界音乐分为三大体系: 欧洲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中国乐系。

2. 民间器乐的定义〜作用地位〜产生与发展〜分类方法〜民间器乐曲的标题〜结构各独奏乐的结构体系和代表曲目民间音乐:1. 定义: 民间音乐一般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

2(分类: 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

3、特点:,1, 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2, 乡土性,3, 即兴性,4, 流传变异性,5, 人民性, 民众性,(6) 多功能性。

4、民间音乐的地域性特征主要表现在:,1, 语言特征, 语言的构成有四个要素: 音高、音色、音长和音强,,2, 性格特征,3, 音乐特征(4) 题材特征第一板块民间歌曲一(民间歌曲:民间歌曲就是民歌〜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民歌的历史发展脉络:我国民歌有悠久的历史,1,据文献资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

内容涉及到劳动〜生活〜阶级压迫〜爱国及乐观精神等方面。

,2,汉代的“相和歌”〜包括了北方各地流传的原始民歌〜也有根据民歌加工改编的艺术歌曲〜还有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大型舞曲《大曲》。

,3, 三国两晋南北朝〜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出现了西曲和吴歌。

二者无伴奏形式〜内容多表现男女之间的感情。

人们已经注意到南方民歌柔婉清秀〜北方民歌勇武刚健〜慷慨激昂的风格特点。

,4, 唐代〜随着民歌的广泛流传和应用〜经过挑选比较喜爱的曲调进行加工和改编〜填词〜演唱的精心处理〜出现了唐代“曲子”。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复习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复习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复习第一章1传统音乐是什么:是指具有一定的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出来的(清代以前的即可称为传统)。

2民族音乐: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就是民族音乐。

3.传统音乐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

4.以1840年,分为古代音乐和近现代音乐:以音乐形式分为;传统音乐和新音乐。

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为:形式及风格不同,而不是创作时间的先后。

5.我国民间音乐的类别: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

6.民间音乐的特点:一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二乡土性:三即兴性:四流传变异性:五人民性:六多功能性7.我国民间音乐的体系分类:欧洲体系:有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和俄罗斯族。

特点:1音的固定性2调式以四音音列为基础,旋律具有功能和声的意义。

3节拍上均分律动的功能性。

波斯--阿拉伯乐系:有维吾尔族,塔吉克族。

特点:1乐音有条件的地带腔2调式以四音音列为基础,没有功能和声的意义。

中国乐系:包括汉族和我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还包括朝鲜,日本,蒙古)特点:1乐音的带腔性2音调具有五声性3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和大量应用非均分律动4织体的单声性。

第二章1.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2.民歌的功能:1教育与传承动能2人生礼仪功能3祭祀与祛邪功能4交际功能3.民歌特点:结构短小,善于运用精炼创作出生动的形象4.汉族民歌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号子是产生并应用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的民间歌曲。

号子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

山歌是劳动人民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分为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

山歌的艺术特征:1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2自由悠长的节拍,节奏。

3高亢的音高4曲式结构最常见二句体和四句体乐段结构。

小调又称小曲,俗曲。

分为吟唱调,谣曲和时调。

小调艺术特征:1叙事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致的音乐风格2规整、均衡的节奏、节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音乐本体研究,音乐科学,人文哲学,音乐史学,音乐形态学)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的形式,创造的只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音乐,其中包括在历史上产生,世代相 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只有本 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作品。

(牧童短笛——是钢琴演奏的,不属于传统音乐)…词曲)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12,汉代“诗经”(孔子编)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多为四言体。

战国后期:《楚辞》楚国屈原汉武帝《乐府》、《相和歌》加伴奏、代表作《孔雀东南飞》220-589)湖北“西曲”、江苏“吴歌”、“徒歌”(无伴奏)618-907)曲子,渐脱民歌雏形,是音乐与文学高度结合的艺术。

宋(960-1279).“宋词” 1368-1911)1、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

2、 直接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是人民的镜子。

3、 民歌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按体裁和样式:(1)劳动号子 (2)山歌 (3)小调 (4)唱歌以及多声部歌曲界定:人们在体力劳动过程中编唱并用于劳动的歌曲分类:搬运号子 工程号子 农事号子 船工号子 捕鱼号子特征:(1)音乐节奏源于劳动节奏(2)基本节奏型贯穿全曲(3)音乐表现受劳动强度限制 一领众合 表演形式:多无伴奏 一领众合曲式结构:(1)趋势短小,在劳动中反复歌唱。

(2)曲调起伏较大,节奏自由,音域宽,拖腔长。

(3)曲调起伏较大,复调性质 界定:泛指“劳动号子”之外的一切田野民间歌曲 分类:(1)高原山歌——高亢、嘹亮、粗犷、有力。

(2)平原山歌——明快、流畅。

(3)草原山歌——开阔、热情、奔放。

一般特征:直接反映劳动人民情感,节奏较自由,演唱伸缩性较大,抒情性强。

形式:(1)高腔山歌:流行于高原区,曲调高亢,嘹亮,音域宽,多跳进,拖长腔,节奏富有变化。

如:青海“花儿” 苗族“山歌” (2)平腔山歌(3)矮腔山歌(4)多声部山歌 畲族:双音 侗族:双音 壮族:山歌结构曲式(1)二句体、四句体,是山歌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曲式。

陕北: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内蒙:爬山调 “太阳出来喜洋洋 (2)扩充乐句:两句半、五句半等 五句体(1~2)+扩充句+(3~4)四川:唱得心里多开怀(3)加“赶句” 内蒙:想亲亲 (4)加“衬句” 扩充乐段界定:里巷之曲(区别于农村田野),流行于城市,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更为艺术化。

特点:曲调流畅,节奏规整,唱词较固定(非即兴),句式多样,曲式结构丰富,曲折的艺术表现,音乐表现较细腻,如《无锡景》,要一个景致,一个景致的进行编排,“细细倒到唱给诸公听”。

题材广泛,涉及社会各方面,包罗万象《长工歌》、《绣荷包》、《茉莉花》。

分类:抒情性,诙谐性,儿歌,风俗歌。

界定:泛指结构比较庞大的民歌。

分类:(1)长篇史诗性:阿诗玛,梅葛,十二木卡姆,开天辟地歌(哈尼族),盘王歌(瑶族)。

(2)风俗性长歌:鲁国五大调,伴嫁歌等。

包括:琴曲,词曲,散曲,套曲,牌子曲以及兄弟民族的史诗歌曲等多种载体和形式的歌曲作品。

代表作品:阳关三叠,念奴娇,满江红。

发展的必要性:时代,审美,自身的发展要求 方法:(1)旧民歌填新词 (刘志丹、绣金匾)。

(2)改变旧形式为内容服务(如东方红原名移民歌,天心顺——陕北道情——翻身道情) (3)创新民歌 1.民歌是音乐创作基础民歌是历史镜子,集中反映了人民情感,具有深刻的地域性、民族性、民歌与有审美性的延续性。

2.民歌形式与时代生活的矛盾与解决3.民歌的音乐语言(作曲技法)为创作吸收借鉴 一.界定器乐:是借助器乐性能特征,结合演奏技巧的运用,表现一定意境的音乐作品乐种:历史传承于某一地域内的,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典型的音乐形态构架,规范化的序列形式,并以音乐为其文体的各种综合艺术音乐形式。

金:钟。

铎。

颂钟 石:玉磬。

离磬 土:埙。

缶 革:土鼓。

足鼓等 丝:琴。

瑟。

筝。

筑 木:(木兄) 匏:笙。

竽。

和 竹:箫。

管。

言。

箎。

仲1. 新石器时代:陶埙——能吹奏出简单音列。

大小三,纯五。

2. 原始社会。

夏(前2033—前1562) 乐舞《大夏》,用籥作为主要乐器。

3. 殷代:出土——钟、磬、鼓、埙等其中,钟、磬有固有音高,并按一定音列形成编钟和编磬。

诗经中记载有琴、瑟、箫、管、铃等4. 周代:有记载的乐器达70余种。

5. 春秋时期:古琴成为独奏乐器,以金类乐器突出。

6. 秦汉时:鼓吹乐——汉魏以后,用于宫廷、官府的依仗等。

以打击乐和吹乐器为主,以鼓、排箫、笳为主乐器。

《相和歌》用管弦乐器伴奏。

7. 魏晋:嵇康《广陵散》 (汉末)蔡琰《胡笳十八拍》 阮籍《酒狂》8. 隋唐:琵琶成为歌舞大曲乐队的主要乐器《霓裳羽衣舞歌》 9. 宋以后:纯粹器乐演奏,拉弦乐器发展 江南一带“十番锣鼓”、北方民间合奏乐《弦索十三套》10.元明:元代出现胡琴 琵琶独奏曲《海青拏天鹅》 《十面埋伏》11.明:徐上瀛《溪山琴况》五四以后,刘天华,任光(渔光曲,彩云追月)聂耳等创新发展丰富的节奏与力度的变化,表现丰富多样的生活情绪。

曲目:《螺狮结顶》,不仅仅采用速度与力度渐快渐强的办法赵成音乐的高潮,而是主要运用节奏变化,先是“七”,再是“三”,最后为“一”,通过这样步步加紧的节奏达到高潮。

《金橄榄》基本上就是在“七五三一“的前面加上一个“一三五七”的节奏变化,“七内同王”的音色变化相结合。

唢呐曲——之一唢呐为主的合奏形式。

常用的有笙,管,鼓,钹等乐器,有事也用个别弦乐器(如二胡)这种形式所演奏的乐曲,普通称作“唢呐牌子”。

笙管乐——指不以唢呐为主奏的管乐合奏形式,基本乐器是笙、管、笛和鼓、钹,也常有其他乐器如海笛、二胡、云锣等。

《弦索十三套》(弹弦乐器为主):琵琶、三弦、筝,胡琴(“湖南板头曲”是这四件加一个击节的拍板)。

拉弦乐器主要起着协调与贯穿的作用。

“汉乐”(潮州)(拉弦乐器为主):小二弦、提胡、椰弦、月琴、三弦、扬琴、哲鼓、过山板、(解放后又增加)低音的大胡弦、大三弦。

近代广东音乐:二胡、扬琴、秦琴、椰胡、三弦、琵琶、洞箫横箫、板。

“江南丝竹”:笛、箫、笙、扬琴、琵琶、小三弦、二胡、板、鼓 特点——擅长演奏柔婉秀丽的抒情乐曲,以及一些活泼轻快的乐曲。

共同特征:1、打击乐器占有重要地位 2、 所演奏的大套乐曲具有必要严谨的形式 (1) 鼓乐: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形式。

“陕西鼓乐”用笛、管、笙、双云锣、座鼓、战鼓、乐鼓、独鼓、大锣、马锣、钹、铰、釵、开口子、大梆子、小梆子等、“法鼓段”全套 (2) 吹打:“苏南吹打”。

板、点鼓、同鼓、板鼓、云锣、笛、箫、笙、小唢呐、胡琴、板胡、琵琶、三弦(十三种)特点:管弦乐比“鼓乐”丰富,打击乐比“鼓乐”简单。

(3)锣鼓 特点:管弦乐器并用,打击乐器都很丰富。

1、 无簧哨:笛——曲:梆:潮州:闷笛,改良新笛,箫——2、 带哨:管、唢呐、马布(凉山彝族)、苇笛(新疆)3、 簧管:圆笙(北方)、方笙(河南)、小笙(江南)、改良加键笙、芦笙、葫芦笙、巴乌(哈尼族)四胡、轧筝、马头琴(蒙古族)、根卡(藏族)、萨它尔(新疆)、艾捷克、格以(牛腿)琴(侗族)1. 抱弹:琵琶、金刚腿、柳叶琴、弹拨儿(新疆)、都它尔、冬不拉、热瓦甫、扎木聂(藏族)、阮、月琴、秦琴、三弦、侗族琵琶、大三弦(彝族)2. 平置弹奏:古琴、筝、伽倻琴(朝鲜)、卡龙(新疆)、古代乐器卧箜篌。

3. 打击乐器:古代的筑。

扬琴、牛筋琴。

1. 鼓类:堂鼓、战鼓、腰鼓、书鼓、点鼓、缸鼓、铁鼓(维吾尔族)、手鼓(达布)、太平鼓、八角鼓、渔鼓、象脚鼓(傣族)、蜂鼓(壮族)、长鼓(瑶族、朝鲜族)、铜鼓(苗族) 2. 锣类:大锣、小锣、汤锣、云锣、八音大锣、乳锣。

3. 钹类:大钹、小钹、水钗、大小铙。

4. 板梆类:拍板、竹板、梆子、木鱼、手梆、 5. 新疆的萨巴依。

古琴 有七根弦,按五声音阶定音,最常用的是“正调“,其空弦散音为C 、D 、F 、G 、A 、c 、d 、最高d3(小3字组)。

中国的古琴具备修身养性,教化天下,通神明之德,和天地之合的意义。

古琴蕴含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生命关与道德观,随着时空的转移,“琴道”与“琴德”依旧是弹琴的人必须放在心中作为自我要求的标准。

筝 又名“琴筝”。

有十三弦、十四弦数种。

低音从G 、C 开始,音域有三个八度。

作品:(流传)《渔樵问答》、《渔舟唱晚》、《天下大同》(现创)《庆丰年》、《幸福渠》、《战台风》、《清江放排》、《春到拉萨》琵琶、二胡、笛1.利用传统曲调作加花变奏。

2.运用多种变化手法扩大乐段结构。

3.及多种曲调构成一曲。

单曲:单独的,不是由多个各自具有一定独立性曲调连缀而成。

套曲:由多个曲牌或段子连缀而成的乐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