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萍共作技术的优势及效益分析
稻鸭共作,开创绿色农业发展新局面
稻鸭共作,开创绿色农业发展新局面【摘要】稻鸭共作是一种绿色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将稻田与鸭群结合自然循环,实现高效生态稻田的种植。
这种模式不仅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还能提高稻田的生产力和质量。
稻鸭共作在农业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绿色农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局面。
尽管稻鸭共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管理难度大、推广困难等,但其优势明显,前景广阔。
未来,稻鸭共作将为农业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标志着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
稻鸭共作的推广和应用将为农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助力打造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稻鸭共作、绿色农业、农业发展、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模式、农业创新、环保农业、农业技术、农业生态系统。
1. 引言1.1 稻鸭共作,开创绿色农业发展新局面是农业领域的重要课题稻鸭共作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实现农业与畜牧业的有机结合,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稻鸭共作在实践应用中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稻鸭共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管理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等问题。
2. 正文2.1 稻鸭共作的概念及意义稻鸭共作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指将稻田与鸭群结合在一起,通过稻田提供生长环境和食物,鸭群则消灭害虫、杂草,并施肥,达到共生共荣的效果。
这种模式的提出源于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思考和改进,旨在实现农田生态化、环境友好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稻鸭共作的意义在于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升农产品质量,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稻鸭共作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通过鸭类在稻田中的活动,不仅可以控制田间杂草和害虫,还能起到机械耕作和有机肥料的作用,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稻鸭共作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增加生态景观的美观性,提高乡村环境的质量,保护生态资源,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稻鸭种养是指在稻田中养殖鸭子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相比于传统的稻田种植和单一的鸭子养殖,稻鸭种养具有许多优势和综合效益。
本文将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对稻鸭种养的优势和综合效益进行分析。
稻鸭种养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稻鸭共生能够充分利用稻田中的资源,提升了土地的利用效益。
鸭子在稻田中觅食杂草、害虫和田间残留物,起到了除虫灭草的作用,减少了农民对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鸭子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料,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的质量,提升稻田的产量和品质。
稻鸭养殖与稻作种植形成了良好的循环系统,稻鸭提供氮素肥源,促进稻苗生长,增加稻米的产量和收入。
稻鸭种养能够实现稻田和鸭子的互利共赢,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稻鸭种养对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稻鸭在稻田中觅食害虫和杂草,减少了对农药的需求,降低了农田的污染风险。
稻田中的农药和化肥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损害,而稻鸭种养能够减少或替代对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稻鸭的粪便富含有机肥料,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对化肥的需求,进一步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稻田中的鸭子还能够起到疏浚土壤的作用,促进土壤呼吸,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稻鸭种养能够降低农田的化学污染和土壤侵蚀,保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对农业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
稻鸭种养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稻鸭种养能够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改善农村的经济状况。
稻鸭种养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稻鸭种养还有利于传承农耕文化和乡土特色,促进农田生态旅游的发展,推动农村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
稻鸭种养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改善农民生活,有助于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摘要】稻鸭共生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在稻田中引入鸭群,实现稻田与鸭子的共生共赢。
该模式目前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稻鸭共生不仅可以提高稻田的产量和质量,还能有效控制害虫和杂草,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生产技术方面,种植者需要合理配置鸭子数量、品种和管理方式,确保稻鸭共生模式的有效运转。
稻鸭共生对环境的影响较小,适用范围广泛,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未来,稻鸭共生有望成为一种可持续推广的农业生产方式,为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带来新的希望。
稻鸭共生的潜力和可持续性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关键词】稻鸭共生、优点、生产技术、环境影响、适用范围、未来发展、潜力、可持续性、推广前景1. 引言1.1 稻鸭共生的定义稻鸭共生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指将水稻种植与鸭的养殖相结合,通过鸭在稻田中觅食、捕食害虫,同时通过粪便和运动活动促进水稻生长,达到增产减害的效果。
稻鸭共生是一种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创新耕作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稻鸭共生模式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通过稻鸭共生,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生产力,还可以促进农业健康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农产品,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贡献力量。
稻鸭共生是一种可持续的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将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稻鸭共生的现状稻鸭共生是一种集农作物种植和家禽饲养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方式。
目前,我国稻鸭共生的现状并不是很普及,但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推广并取得一定成效。
例如在江西省、湖南省等重要水稻产区,已经有大量农户开始尝试稻鸭共生种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一些科研机构和大型农场也开始进行稻鸭共生的试验和推广,以期能够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生态效益。
虽然稻鸭共生的现状还不够普及,但随着人们对生态友好型农业模式的认可和需求增加,相信稻鸭共生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广阔。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一、稻鸭共生的优点1. 生态环境友好稻鸭共生利用了鸭子天生的觅食习性和在水中觅食行为,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起到了生物防治的效果。
通过鸭子在稻田中觅食,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的污染程度,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质量和稻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度。
2. 提高生产效益稻鸭共生不仅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鸭子在稻田中觅食的同时还可以使土壤得到松动,促进氧气的渗透和水分的保持,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据统计数据显示,与传统栽培方式相比,采用稻鸭共生方法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约10%以上。
3. 多样化农产品在稻鸭共生的生产模式中,鸭子不仅可以起到除草和防虫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供禽肉和鸭蛋,使农业生产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可以生产水稻外,还可以增加鸭肉和鸭蛋等农产品的收益,提升农村经济效益。
4. 保护生态多样性通过稻鸭共生的种植模式,能够提高田间生物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减少水田中的害虫和病虫的发生,使得生态环境更加的平衡和稳定。
二、稻鸭共生的生产技术1. 选择适合的品种在进行稻鸭共生的种植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和鸭子品种。
水稻品种应该选择适宜的耐淹、耐倒的早熟和中熟水稻品种,鸭子品种应该选择适合水田放养的鸭子。
在实际种植中选择品种时需兼顾稻鸭的相互配合。
2. 合理的放养组织在农业生产中,稻鸭共生是一种多元共生的模式。
在进行放养时,需要合理的安排鸭子的放养密度和方法,避免过多的鸭子造成水稻苗圃踩踏、损害水稻根系等问题。
应在晚稻插秧后2~3天,自然干地放入干净的水田中,环形排列等放养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水稻的损害。
3. 科学的管理技术在进行稻鸭共生的生产过程中,还需要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保障稻鸭共生模式的效果和效益。
在农田管理上,要做好水田的水肥一体化管理,以确保水稻的生长,同时合理的施用有机肥和微量元素,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稻田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有限,而稻鸭共生可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农业生产方式。
稻鸭共生是指在稻田中引入一定数量的鸭子,使其与稻田实现共生共存的一种生态农业生产方式。
稻鸭共生能够有效地提高稻米的产量、质量、稳定性及农业生产效益,并且具有环保、健康的特点。
首先,稻鸭共生能够有效地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害虫及病虫害,从而减少或不使用农药、化肥等施用。
鸭子能够吃掉稻田中的杂草、虫害,而且通过其大小尺寸和形态特点,鸭子进出稻田可以有效地踩实稻田土,使其富含氧气,促进稻田水分的循环,更有利于稻谷的根系生长,这种特点是喷洒化肥难以达到的。
其次,稻鸭共生能够有效地提高稻田的营养。
鸭子在稻田中捕食害虫和杂草,并排放大量的粪便和尿液,这是一种优质的肥料源,可以为稻谷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加稻谷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第三,稻鸭共生可以节约劳动力和资源,并且可以增加收入。
由于鸭子在稻田中具有自主性,所以不需要人为的管理,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同时,通过鸭子的肉、蛋、鸭毛等产出,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最后,稻鸭共生可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使稻田具有更多的生态价值。
鸭子在稻田中觅食时,有效控制了稻田中的害虫,避免使用农药及化肥造成的土地污染,保护了稻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及生态价值;同时,稻田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吸纳了空气中的湿气,净化了空气,增进了空气质量。
对于稻鸭共生的实现技术,农民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实现:首先,农民需要在稻田周围搭建鸭棚,为鸭子提供栖息和安全的环境,保护鸭子不被野兽或其他危险攻击;其次,农民需要根据稻田的规模及实际情况酌情投放一定数量的鸭子,然后让鸭子自由地在稻田中觅食,养成它们的食猎习性;最后,农民需要定期清理稻田中的鸭粪和鸭屎,保持稻田的干净整洁。
总之,稻鸭共生确实是一种优秀的农业生产方式,其优点集中表现在对稻田杂草、虫害和病害的防治上以及对劳动力、资源和环境的节约和保护上。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稻鸭共生是一种生态友好的稻田种植方式,它将稻田和鸭子的养殖有机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稻米的品质。
下面就来浅谈一下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相应的生产技术。
稻鸭共生具有很好的防治害虫的效果。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有害昆虫是稻米生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它们会给稻米带来很大的损害。
而鸭子尤其擅长吃昆虫,尤其是田鼠、蚯蚓等捕食这些害虫。
引入鸭子可以有效减少害虫的数量,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
稻鸭共生可以提高农田的肥力。
鸭子不仅是害虫的天敌,也是杂草的天敌。
杂草是稻田生产中的另一个大问题,它会抢夺水分、养分和阳光等资源,给水稻生长带来很大困扰。
而鸭子会吃杂草,从而减轻了杂草带来的压力,保持了稻田的良好产量。
鸭子可以帮助分解稻田中的秸秆,提供有机肥料,增加土壤养分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稻鸭共生可以节约劳动力和食品资源。
传统的稻田管理工作非常繁重,需要耕地、播种、喷药、除草等一系列操作。
而鸭子可以在稻田中自由觅食,同时也为稻田提供了有机肥料,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压力。
稻鸭共生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田的经济效益。
稻鸭共生也有助于改善稻米的品质。
鸭子在稻田中捕食昆虫和杂草的也会吃一些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食物链。
这种食物链有助于增加稻米的营养成分,提高米质的粘性和口感,让稻米更加美味可口。
在实施稻鸭共生的生产技术方面,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稻鸭组合。
一般来说,选择体型较小、捕食昆虫和杂草能力较强的鸭种品种,如澄波鸭、翠峰鸭等。
要合理控制稻田的水位和鸭子数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要合理安排稻田和鸭圈的布局。
稻田和鸭圈之间应设置适当的隔离带,以防止鸭子损害稻田和稻穗。
要保持稻田的湿润度,适时灌溉,提供充足的水源供鸭子饮用。
需要注意合理的饲养管理。
鸭子在稻田中吃食一部分是有益的,但过量进食会对稻田造成损害。
要合理安排鸭子的进食时间和区域,避免鸭子过度捕食稻田。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稻鸭种养是一种将稻田和鸭子养殖相结合的农业养殖模式,具有广泛的优势和综合效益。
以下是稻鸭种养的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
1. 生态环境优势:稻鸭种养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稻田生态环境,降低田间病虫害的发生。
鸭子在稻田中觅食时,会清除杂草、虫害等有害生物,降低对农作物的侵害;鸭子的粪便可作为有机肥料,提供养分供给,改善土壤质量。
2. 降低劳动投入:相比传统的稻田耕种方式,稻鸭种养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劳动。
鸭子可以帮助稻农除草、防治病虫害,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成本。
3. 提高产量:稻鸭种养能够有效提高稻田的产量。
鸭子在稻田中觅食,清除杂草,为农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鸭子的粪便中富含养分,能够提供农作物所需的养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从而增加产量。
4. 经济效益:稻鸭种养不仅提高了稻田的产量,还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稻鸭种养可以提供稻谷和鸭子两种农产品,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稻鸭种养还可以提供各种副业机会,如鸭蛋加工、鸭肉销售等,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5. 能源利用效益:稻鸭种养模式还能够有效利用农田的能源。
稻田的秸秆和残茬可以作为鸭子的饲料,能够充分利用农田的剩余资源,减少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6. 农田综合利用效益:稻鸭种养可以实现农田的多功能利用。
稻田不仅可以种植水稻,还可以养殖鸭子,充分利用了农田的空间资源,实现了农田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土地的效益。
稻鸭种养具有生态环境优势、降低劳动投入、提高产量、经济效益、能源利用效益和农田综合利用效益等多方面的优势和综合效益。
稻鸭种养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养殖模式,有助于提高农田产量和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稻—鸭—萍共作技术的优势及效益分析
稻—鸭—萍共作技术的优势及效益分析摘要稻—鸭—萍共作技术以生态循环生产为基础,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大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以生产绿色优质大米和无公害肉鸭为最终目的,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总结稻—鸭—萍共作技术的优势,分析其效益,旨在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稻—鸭—萍共作技术;优势;效益稻—鸭—萍共作技术是一种立体农业结构模式,稻田为鸭子提供生活场所、食物和水;鸭子为水稻除虫、施肥、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绿萍具有固氮、富钾功能,稻田放萍可解决水稻70%氮素、钾素养分需求,绿萍营养成分高是鸭子的好饲料,且繁殖速度快,可抑制水田杂草发生。
鸭子可食杂草,又能将杂草通过浑水沉淀埋入土壤深层或腐烂,具有良好的除草效果[1]。
鸭子采食绿萍,排出大量粪便,提高水田有机质含量,给绿萍和水稻生长提供更多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鸭子吞食水稻害虫,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而且增加土壤的氧气含量,促进水稻根系和群体生长。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地处长江水系秦淮河圩田地区,具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
湖熟是南京板鸭的发源地,水稻种植和肉鸭养殖加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湖熟街道土壤肥沃,水网密布,生态环境优越,现有水稻面积6 066.67 hm2,自2004年开始在省农科院、市科技局、区农业局的技术指导下进行稻—鸭—萍试验、示范极推广,面积不断扩大。
截至2010年,累计推广面积1 066.67 hm2,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局面。
1 稻—鸭—萍共作技术的优势1.1 提高稻田的生产力绿萍具有固氮功能,既是土壤的肥料,又是肉鸭的饲料;肉鸭能除草食虫、中耕浑水、施肥,刺激水稻生长;稻田为肉鸭提供生活场所,吸收肥料;稻—鸭—萍共作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升水稻和肉鸭的品质[2]。
1.2 减少农药使用稻米是我国广大市民消费量最多的主粮,因而人们十分关心稻米的食用安全,尤其是田头农药污染情况。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稻鸭种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其特点是利用水稻田作为鸭子的生产场所,通过鸭子舒适生活、封闭饲养、粪便回收、水稻生态种植等简便、环保的方式,实现了水稻种植和家畜养殖的产业化高效有机结合。
本文将主要从稻鸭种养的优势和综合效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稻鸭种养的优势1.节约生产成本稻鸭种养通过将鸭子放养在稻田中,实现了农田和家畜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了农田资源,避免了鸭子舍、墙和地面等养殖费用,从而有效减少了养殖成本。
同时,稻鸭种养还能通过鸭子免费打捞、浇灌农田、清洗农田等方式帮助村民省去以前需要花费的人工费用。
2.环保卫生稻鸭种养通过封闭式饲养、以水稻秸秆为饲料、粪便回收利用等方式,有效避免了养殖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稻鸭种养还能充分利用鸭子粪便作为农田肥料,实现了养殖和农业生产的无害化和循环利用。
3.提高养殖效益稻鸭种养通过将养殖场和农田有机结合,实现了稻田和鸭子互相提高生产力的效果。
一方面,稻田的水稻得到了充分的钾、氮等养分,提高了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鸭子可以在稻田中吃到适量的水稻、小鱼虾等天然食品,提高了鸭肉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同时,稻鸭种养还可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为产业结构升级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1.经济效益稻鸭种养可以在拥有稻田的农村地区实现零成本差额,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
同时,稻鸭种养还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来源,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稻鸭种养每亩田能增加500元的收入。
同时,稻鸭种养在农田种植的同时还能提高土地质量,增加农田产量,为农民带来更高的收益。
2.生态效益稻鸭种养通过优化农田生态环境、实现有机物料循环利用等方式,能够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减少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具体来说,稻鸭种养能够提高农田土壤的肥力,减少化肥的施用量,降低土地和水体的污染。
同时,稻鸭种养还能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
3.社会效益稻鸭种养通过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发展等方式,能够带动乡村振兴,促进社会和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旨在通过结合水稻种
植与鸭养殖的方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增加农田生产力和保护环境的目标。
本文将从该
模式的原理、优点和应用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的原理是利用鸭类的生态特性和水稻的生长习性相互促进,形
成一种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鸭类喜欢在水中觅食,并具有强烈的捕食昆虫和杂草的能力,能有效控制水稻田间的病虫害和杂草的生长。
鸭类的粪便富含有机物质和氮、磷、钾等养分,可为水稻提供养分,促进其生长。
而水稻的长势也提供了鸭类生活和觅食的所需条件,形成一个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具有多个优点。
该模式能有效控制水稻田间的病虫害和杂草,
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鸭类的活动和粪便能促进土壤的改良和肥力提高,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鸭类的生态行为也有助于
提高水稻的光合效率和产量,增加农田的经济效益。
该模式能有效利用资源,提高农田的
产出,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该模式适用于我国水稻种植广泛的地区,能为农民增加收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该模式既符合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又可以提高农田的产出和经济效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该模式具有较高
的适应性,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水肥条件和农民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推广。
该模式还能促
进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农民就业机会的增加,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农民收
入的提高。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摘要】稻鸭共生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在稻田中放养鸭子,利用鸭子吃害虫、杂草和杂菜来实现稻田的生态平衡。
稻鸭共生有多种优点,比如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稻田土壤养分,降低生产成本。
这种种养方式也能够增加稻田的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污染。
在生产技术方面,主要包括鸭子的养殖管理、喂食和饮水、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技术。
还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定稻鸭共生的管理方法,确保稻鸭共生的效益最大化。
通过稻鸭共生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可以增加稻田的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可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稻鸭共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稻鸭共生、优点、生产技术、管理方法、效益、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稻鸭共生是一种传统的农田生态系统,也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种植方式是稻田里同时种植水稻和放养鸭子,在这种生态系统中,水稻和鸭子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稻鸭共生不仅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提高农田的生态系统功能,增加农田的生产力。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手段,稻鸭共生可以有效地促进水稻的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同时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的氮、磷、钾等养分的利用率。
稻鸭共生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将对稻鸭共生的含义、优点、生产技术、管理方法和效益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农田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稻鸭共生的含义稻鸭共生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指的是在稻田中同时种植稻谷和放养水禽,如鸭子。
稻鸭共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鸭子在稻田中觅食的起到清除害虫、杂草的作用,实现农田的生态调节和有机农业生产。
稻鸭共生的核心理念是“生物多样性利用”,通过鸭子在稻田中的觅食活动,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的环境污染。
鸭子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一、稻鸭共作的概念和优势稻鸭共作是指在水稻田中适当投放鸭苗,由鸭在水稻田中自由觅食以控制虫害,同时利用鸭粪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两者相互促进,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稻鸭共作的核心思想是以生态农业理念为指导,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利用和有机农业的实践,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环保:稻鸭共作利用了鸭类的天然捕食虫害的特性,有效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2)资源循环利用:稻鸭共作利用了鸭粪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土壤的肥力,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3)增产增效:稻鸭共作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田中的害虫,减少了病虫害损失,同时鸭粪的施用也能够为水稻提供养分,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稻鸭共作的实施方法1. 鸭苗的选择和投放选择品种纯正、健壮的鸭苗,投放数量一般为每亩水稻田投放20只左右,以防止鸭群过大对水稻田产生伤害。
2. 鸭群的管理和饲养在水稻田周边设置饲养场所,定时投喂饲料和清理鸭舍,保证鸭群的健康状态。
3. 控制鸭群的活动范围设置围栏或者利用食物引导鸭群在水稻田中自由觅食,同时防止鸭群过度损害水稻。
定期清理鸭舍和收集鸭粪,进行堆肥处理,并在水稻田中适量施用,提高土壤养分。
5. 害虫监测和鸭群调控定期进行害虫的监测和鸭群数量的调控,确保害虫得到有效地控制,同时保证水稻不受过度损害。
三、稻鸭共作的效果1. 控虫效果稻鸭共作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田中的害虫,特别是对稻田中的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花纹夜蛾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 增产效果3. 资源利用效果四、稻鸭共作的发展前景1. 生态农业的推广2. 农产品的质量提升稻鸭共作可以减少病虫害损失,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3. 农民收入的增加稻鸭共作可以减少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对于扶贫攻坚、农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稻鸭共生是指在稻田中同时饲养鸭子和种植稻谷,这种种养方式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稻鸭共生能够增加农田的产量和效益。
鸭子可以食用田间杂草和害虫,减少稻田里的杂草
和害虫数量,保护作物,同时鸭粪也能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增加作物产量和品质。
其次,稻鸭共生是一种环保的种养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不需要化肥和农药,不会污染土壤和
水源,更加符合生态农业的理念,有利于保护环境。
此外,稻鸭共生也能为农户提供额外
的经济收入,不仅可以出售鸭子和鸭蛋,还可以增加地产业的利润。
稻鸭共生的生产技术也十分重要。
一方面,需要选择适合饲养的鸭子品种,一般来说
应选用能够适应稻田环境及天气的鸭种,如斑鸭、片嘴鸭等。
另一方面,应合理设计农田,将稻田分成若干个区域,留出足够的空间供鸭子活动,同时种植适合稻鸭共生的水稻品种。
为了更好地让鸭子利用田间杂草和害虫,可以采取轮作制度,在不同的作物周期里,将不
同的作物种植在一个区域里。
此外,应加强对稻鸭共生的管理,在饲养上合理控制鸭子数量,避免鸭子过多导致稻田受损;在喂养上,应根据季节及生长阶段,制定不同的饲料配方,保证鸭子的营养需要;在疾病防治上,应加强预防和治疗,减少疾病对生产造成的影响。
总之,稻鸭共生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种养方式,具有提高产量、环保、经济效益等优点,在实践中需要引入科学技术,进行合理设计和管理,才能发挥出较好的效果。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稻鸭共生是一种可以同时种植稻谷和鸭子的生产技术,它在农业方面有很大优点。
本文将会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介绍稻鸭共生的优点以及相对应的生产技术。
第一,增强农田的生态环境传统的稻田种植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在不被正确使用的情况下会污染土壤、水源以及空气等环境,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而稻鸭共生却是一个自然生态的种植方法,其本身就能够使农田的生态环境得到提升。
鸭子作为优质的肉食动物,能够在农田中帮助消除一部分的害虫,从而减少了农民使用化学农药的需求。
另外,鸭粪也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它可以帮助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耕地的产量。
同时,鸭子可以帮助土壤松土、排华以及保持水分,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增强农田的生态环境。
第二,提高农作物的质量稻鸭共生不仅仅对生态环境有好处,对于农作物的质量也会有很大提升。
鸭子在农田中帮助消灭了害虫,使得农作物不再受到威胁,从而可以得到更好的生长环境。
同时,鸭子的活动也能够使得土壤更松软、更富有机质,这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
鸭子的粪便也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它比化学肥料更加适合植物的吸收,可以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鸭子通过在农田中活动,可以深入土壤根层,促进了埋藏在土壤深处的营养物质向表层的传输,为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更多养分。
而且鸭子会在水田中活动,这可以使得水田水质得到提升,同时让水边的植物得到更好的养分和光线。
第三,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稻鸭共生不仅仅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生态环境的提升,对于农民的经济收益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在传统的稻田种植方法中,农民需要大量购买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品,而这些物品的价格一般都比较昂贵,给农民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而在稻鸭共生的种植方法中,农民不用购买这些化学品,可以节省很多开支,同时鸭子的活动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
另外,稻鸭共生可以使得农田的产量有所提高,这也可以使得农民的收益增加。
稻鸭共生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想要实现稻鸭共生,农民需要有一些技术的支持。
一稻两鸭生态模式效益分析及配套技术
“一稻两鸭”生态模式效益分析及配套技术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水稻生产的综合效益,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西安村创新示范“一稻两鸭”(即“一季中稻养两批鸭”)新的生态模式配套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稻田养鸭示范基本情况在杨桥镇西安村示范稻田养鸭6.67公顷,先后分两批次放养适龄鸭苗3000只,示范“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模式。
水稻为一季杂交稻,鸭子为本地麻鸭。
杂交稻播种时间为4月底至5月上中旬分期播种育秧,分期栽插。
雏鸭宜提前10~15天在室内饲喂以适应新环境,放养时间分别在水稻栽插和齐穗期分两批入田。
第一批1500只雏鸭于水稻栽插后15天左右放入大田,至水稻齐穗期,将鸭子离田待售;第二批1500只雏鸭在第一批鸭子离田后放入大田,直至水稻成熟收获前7天赶出稻田。
二、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1)节本增收明显。
主要体现在节省農药、化肥、人工、饲料等方面。
据田间对比,养鸭稻田与不养鸭的稻田相比,养鸭稻田基本不用除草,螟虫、稻飞虱等虫害也明显减少,尤其对稻飞虱的防治极为有效。
养鸭稻田除在穗期防治一次病害外,基本不用农药,较常规栽培节省农药成本600~750元/公顷,养鸭稻田比不养鸭的稻田节省肥料成本约525元/公顷。
因此,养鸭稻田平均节省化肥、农药费用约1200元/公顷。
此外,大田用工及鸭饲料用量相应减少,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2)丰产增收显著。
养鸭稻田与不养鸭稻田相比,养鸭稻田水稻、鸭禽双增收。
当年示范区共收稻谷总产量57.5吨,收获成品鸭近3000只。
即平均稻田单产8625公斤/公顷,较非示范区增产375公斤/公顷,增幅4.55%。
经测算,稻谷因增产增收1012.5元/公顷(当年稻谷市场收购价为2.7元/公斤)。
(3)提质增收效益高。
通过稻田养鸭,示范区所产稻谷、禽鸭出售价格也明显提高,当年其稻谷订单售价2.9元/公斤,每公斤售价高出市场价0.20元。
据此,养鸭稻田因稻谷品质提升而获得优价,共增收1725元/公顷,当年稻田成鸭售价也比单纯喂饲料的鸭子高4元/公斤以上。
“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
“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稻鸭共生”是一种绿色生态、循环共赢的综合种养模式,是将出壳十天左右的雏鸭全天候放入稻田,它与我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稻鸭共生”技术改鸭子散养为围养,改白天放鸭为昼夜放鸭,将雏鸭放入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鸭子一直生活在稻田里,这样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的复合体系。
一、“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1、除虫效果: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
这样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实现有机物污染。
2、除草效果:鸭不停地在稻田里活动采食,能非常干净地除去稻田中的杂草和绿萍,完全可以代替有机稻田人工拔草,而且还比化学除草效果好。
3、培肥效果:鸭的粪便作为肥料,在施足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水稻移栽后基本不追施无机化肥和农药。
4、松土效果:鸭在稻田里不停地活动和游泳,产生浅淘疏松土壤及浑水效果,使稻田土壤松、均、透、熟。
水的搅拌使空气中的氧更易溶解水中,促进水稻生长。
搅拌泥土产生浑水,能有效抑制杂草发芽。
5、促进稻株发育:鸭在稻株间不停活动,鸭嘴不断在水稻植株上寻找食物,这种刺激能促进植株开张和分蘖,促使水稻植株发育成矮而壮的扇形株型,茎杆粗壮、根系发达、穗形变大,增加抗风及抗病能力,提高产量。
6、稻米和鸭肉产品品质得到提升由于有机水稻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使用除草剂,鸭群在水稻田里,捕食各种昆虫,采食田间幼嫩杂草和浮萍,饮用优质无污染的水源,有利于提高鸭肉品质和口味,增加了养殖效益。
鸭子在稻田里所排的粪便作为有机稻田的有机肥料,所产稻米品质好,口感佳。
7、经济效益显著“稻鸭共生”模式减少了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提高了稻米、鸭肉质量品质提高。
“稻鸭共生”的有机稻米是普通稻米价格的3-4倍,鸭子销售价格高出市场价格1/3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二、“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技术1、稻田的选择及围挡稻鸭共作应选择僻静、无污染、人为干扰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集中连片的田块为宜。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1. 引言1.1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稻鸭种养是一种将稻田与鸭子养殖结合起来的农业种养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农户和农业科研人员的青睐。
稻鸭种养不仅可以提高稻田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有效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的生态系统健康度。
本文将对稻鸭种养的优势及综合效益进行详细分析。
稻鸭种养不仅可以提高稻田的产量,还可以有效控制害虫和杂草的数量,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鸭子在稻田中生活可以捕食害虫,同时通过鸭粪的施肥可以提供养分给水稻,促进水稻生长。
这种有机循环的种养模式不仅减少了农业生产的成本,还可以保护土壤和水资源,降低农田对环境的污染。
稻鸭种养的综合效益也体现在经济和生态方面。
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生态效益则体现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壤和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减少化肥和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通过综合效益分析,可以看出稻鸭种养不仅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种养模式,同时也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业生产方式。
2. 正文2.1 稻鸭种养模式介绍稻鸭种养模式是一种融合稻田种植与水稻鸭养殖的农业生产模式。
相较传统的稻田种植和鸭养殖分开进行,稻鸭种养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同时种植水稻和放养鸭群,实现了两者的互补共生,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稻鸭种养模式中,鸭群可以在稻田中自由觅食,吃掉害虫和杂草,起到了很好的防治病虫害和除草作用,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鸭粪还可以作为优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稻田中的稻草和残稻也成了鸭群的食物来源,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稻鸭种养模式的优势在于综合利用资源,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
稻鸭种养还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2 稻鸭种养的优势1. 生态环境友好:稻鸭种养系统能够有效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因为鸭子可以帮助清除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同时鸭粪也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施入稻田,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化肥的使用。
稻鸭共作增效益循环农业显生机
稻鸭共作增效益循环农业显生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
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逐渐被循环农业所取代,而稻鸭共作则是循环农业模式中的一种经典实践。
稻鸭共作是一种采用稻田生态系统构建农业循环体系的模式,通过种植水稻和饲养家禽和水禽相结合,使农田生态系统实现了协同增效,实现了资源和能量的有效利用,从而提高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本文将从稻鸭共作的优势、实践模式和对农业生产效益的促进等方面展开介绍。
稻鸭共作的优势稻鸭共作所带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生态环保稻鸭共作模式通过稻田生态系统的构建,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饲养水禽进入稻田后,可以清除害虫和杂草,同时产生的粪便可以为水稻提供有机肥料,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相比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稻鸭共作大大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平衡。
二、降低生产成本稻鸭共作既能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又能降低劳动成本。
在稻田中饲养水禽可以利用水稻园区间的空闲地为水禽提供生活场所,同时水禽的食物主要来源于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减少了鸭饲料的投入成本。
粪便的回收再利用也减少了农田肥料的成本。
稻鸭共作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生产成本。
三、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稻鸭共作通过优化农田生态系统,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由于水禽可以及时清除害虫,预防病虫害发生,同时大量的粪便也可以为农作物提供养分,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从而提高了水稻和其他农作物的产量。
由于减少了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并且优化了土壤生态系统,因此种植的水稻和其他农作物更加安全和健康,可以获得更好的市场价格。
稻鸭共作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稻鸭共作的实践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选择适宜品种的水禽在稻鸭共作中,选择适宜品种的水禽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种养鸭和鹅是较为适合的水禽品种。
这两种水禽都食量大,喜欢吃杂草和害虫,可有效地保护农作物。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者开始尝试各种新的种植模式,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同时保护环境。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备受关注,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农业生产模式。
本文将对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进行浅析,探讨其特点、优势及发展推动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的特点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是指在稻田中同时种植优质水稻和放养鸭群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友好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将稻田和生态环境有效结合起来,通过放养鸭群,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田里的害虫和杂草。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大大降低,从而保护了土壤和水资源,降低了农田环境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2. 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稻鸭共作模式中,鸭群可以利用稻田中的杂草和小虫子为食,同时会在稻田里排泄粪便,这样既可以减少饲料成本,又可以实现鸭粪与水稻田的资源循环利用,增加了土壤的肥力,提升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3. 丰富农产品种类通过水稻和鸭子的共作,生产者不仅可以获得丰收的水稻,还可以收获健康的有机鸭肉,双重丰收,增加了农产品的种类,满足了市场多样的需求。
4. 增加农田收益稻鸭共作模式不仅可以节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成本,还可以增加鸭肉的收入,提升了农田的经济效益。
二、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的优势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相较于传统的种植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1. 降低生产成本稻鸭共作模式通过放养鸭群控制害虫和杂草,减少了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2. 提高农产品品质在稻鸭共作模式中,水稻不受农药和化肥的影响,稻米品质更加纯正,口感更佳;而鸭肉则更加健康、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
三、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的发展推动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的广泛推广和发展需要政府、农业科研机构、生产者和消费者等多方共同推动:1. 政府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的宣传力度、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该模式的推广和发展提供支持。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健康的追求,优质水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生产出更加健康和优质的水稻,农业专家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种植方式——稻鸭共作模式。
这种模式结合了水稻种植和鸭的养殖,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减少农药使用和环境污染。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一、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的原理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是一种生态种养共生的农业模式,其原理是将水稻种植和鸭的自然生态放养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相互促进和共生,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具体而言,稻鸭共作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稻和鸭的相互促进:在水稻田中养殖一定数量的鸭,可以利用鸭的觅食习性,它们会在水稻田中觅食杂草、水稻田中的害虫和其它有害生物,这可以减少水稻田里的病虫害发生。
鸭粪中的有机物质会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有效节约农药使用量:利用鸭的觅食习性可以减少水稻田的杂草,从而减少使用化学除草剂的数量,降低对农作物的污染,提高水稻的品质。
3.生态环境友好:稻鸭共作模式不仅可以减少农药使用,还可以改善水稻田的生态环境。
鸭在水稻田中觅食会打翻土壤并促进土壤通气,有助于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二、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的优势与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相比,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有着诸多显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水稻的产量:稻鸭共作模式能够有效地减少水稻田里的杂草和病虫害,保证水稻在生长期间得到更好的生长环境。
鸭的粪便还可以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为水稻提供养分,有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
2.改善水稻的品质:通过稻鸭共作模式种植的水稻,因为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所以其品质更加纯正,对人体健康无害。
3.减少环境污染: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化学农药和化肥,并且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而稻鸭共作模式将鸭子引入水稻田中,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鸭—萍共作技术的优势及效益分析
摘要稻—鸭—萍共作技术以生态循环生产为基础,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大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以生产绿色优质大米和无公害肉鸭为最终目的,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总结稻—鸭—萍共作技术的优势,分析其效益,旨在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稻—鸭—萍共作技术;优势;效益
稻—鸭—萍共作技术是一种立体农业结构模式,稻田为鸭子提供生活场所、食物和水;鸭子为水稻除虫、施肥、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绿萍具有固氮、富钾功能,稻田放萍可解决水稻70%氮素、钾素养分需求,绿萍营养成分高是鸭子的好饲料,且繁殖速度快,可抑制水田杂草发生。
鸭子可食杂草,又能将杂草通过浑水沉淀埋入土壤深层或腐烂,具有良好的除草效果[1]。
鸭子采食绿萍,排出大量粪便,提高水田有机质含量,给绿萍和水稻生长提供更多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鸭子吞食水稻害虫,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而且增加土壤的氧气含量,促进水稻根系和群体生长。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地处长江水系秦淮河圩田地区,具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
湖熟是南京板鸭的发源地,水稻种植和肉鸭养殖加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湖熟街道土壤肥沃,水网密布,生态环境优越,现有水稻面积6 066.67 hm2,自2004年开始在省农科院、市科技局、区农业局的技术指导下进行稻—鸭—萍试验、示范极推广,面积不断扩大。
截至2010年,累计推广面积1 066.67 hm2,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局面。
1 稻—鸭—萍共作技术的优势
1.1 提高稻田的生产力
绿萍具有固氮功能,既是土壤的肥料,又是肉鸭的饲料;肉鸭能除草食虫、中耕浑水、施肥,刺激水稻生长;稻田为肉鸭提供生活场所,吸收肥料;稻—鸭—萍共作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升水稻和肉鸭的品质[2]。
1.2 减少农药使用
稻米是我国广大市民消费量最多的主粮,因而人们十分关心稻米的食用安全,尤其是田头农药污染情况。
有机磷农药是目前水稻害虫防治上使用最多的农药,用量大,频率高,农药残留问题严重。
应用稻—鸭—萍共作技术防治害虫、杂草,明显减少施药次数,一般可减少用药2~3次,有效地避免农药残留污染,确保食用安全。
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使用除草剂除草,不仅导致植物多样性的减少,还使杂草产生抗药性,因而该技术还能促进有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3]。
稻—鸭—萍共作技术既能保证水稻优质高产,又减少化学药品的投入,提高稻米食用的安全性。
1.3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化学农药、肥料对环境的污染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部分农药一旦进入田间,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降解,长期使用农药不仅污染稻米,也对大气、土壤、水域产生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危及人类健康;化学肥料是环境的最大污染源,大量施用会增加空气和水中的氮含量,造成空气和水体污染。
稻—鸭—萍共作技术初步形成水稻、家禽、绿萍等的结合,丰富水田生物物种,因而少施农药和化学肥料,有利于水田物种的恢复和保护。
1.4 有利于家禽业可持续发展
稻—鸭—萍共作技术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养殖方式,鸭在稻田自由活动,养鸭密度225~270只/hm2。
由于肉鸭食用害虫、杂草和绿萍,所以成品肉鸭的脂肪含量少,营养丰富,口味佳,促进家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4]。
1.5 显著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多年试验、示范及推广,稻—鸭—萍共作效益是水稻常规种植效益的4~5倍。
据南京市江宁区权威部门测算:2010年平均纯效益36 750元/hm2,农民增收极显著。
2 综合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稻—鸭—萍共作技术生产绿色优质稻谷9 t/hm2,按4.2元/kg计算,水稻收入37 800元/hm2;无公害肉鸭225只/hm2,每只60元,鸭收入13 500元/hm2;平均减少化肥农药投入品1 800元/hm2。
3项合计收入53 100元/hm2,除去鸭苗、稻种、饲料、机械、人工费用和投入品成本16 350元/hm2,纯效益达36 750元/hm2,是水稻常规种植效益的4~5倍。
2.2 生态效益
肉鸭喜捕食昆虫和小动物,可抑制稻飞虱、稻叶蝉、稻纵卷叶螟等的发生,同时改善水稻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农药使用;鸭粪是养分丰富的有机肥,1只肉鸭在稻田中排泄粪便约10 kg,能够有效培肥土壤,减少化肥的施用量。
另外,肉鸭活动可增加稻田的溶解氧含量,疏松表层土壤,促进水稻扎根和壮秆的形成,控制杂草危害;绿萍作为肉鸭良好的天然饲料,可节省饲料成本。
稻—鸭—萍共作生产过程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开创水稻—家禽—绿萍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3 参考文献
[1] 甄若宏,王强盛,周建涛,等.稻鸭萍共作复合生态系统的物能特征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3):574-579.
[2] 甄若宏,王强盛,邓建平,等.稻鸭萍共作复合系统的主要生态效应[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22(3):11-14.
[3] 席运官钦佩.稻鸭共作有机农业模式的能值评估[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2):237-242.
[4] 骆世明.农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