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实验报告.doc
手术室实验报告doc
![手术室实验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0e6ed84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6.png)
手术室实验报告篇一:外科手术实验报告实验一外科手术器械及其利用【学习目的和要求】1.熟悉常常利用的手术器械。
2.掌握外科常常利用器械的结构特点和大体性能。
3.掌握常常利用手术器械的正确利用方式。
【器材】手术刀、手术剪、血管钳、手术镊、持针钳、拉钩、缝合针和缝合线等。
一、手术刀1.种类有固定刀柄手术刀和活动刀柄手术刀两种。
活动刀柄手术刀常常利用,由刀柄和刀片两部份组成。
2.执刀的姿势①指压式②执笔式③全握式④反挑式3.用途①锐性分离(如切割);②钝性分离(用刀柄分离组织);③代替线剪切断缝线,代替手术剪切开腹膜等。
主要用于锐性分离。
4.使历时注意事项①用刀刃的突出部份切割;②使劲要适当;③避免用刀尖插入深部看不见的组织,以避免造成副损伤;④握刀柄的位置要适当,太低妨碍视线,太高控制不稳,影响操作。
二、手术剪1.种类分为组织剪和线剪两种。
①组织剪:用于剪断组织。
其尖端较薄,剪刃锐利。
分大小、长短、弯直等种类,直剪用于浅部操作,弯剪用于深部操作,使手和剪子柄不妨碍视线。
②剪线剪:用于剪断缝线。
剪线剪前端钝而直,刃较厚,一侧刃尖部有一弧形凹陷,剪线时将缝线放于此处。
三、手术镊1.种类按照手术镊的尖端是不是有齿分为有齿镊(鼠齿镊)和无齿镊(平镊)两种。
2.用途用于夹持、稳定或提起组织以利切开和缝合等操作。
四、止血钳1.种类①分直、弯两种②分大、中、小号,③蚊式止血钳④有齿止血钳⑤“无损伤”血管钳,2.用途①夹出血点和血管止血;②钝性分离组织;③牵引缝线。
不要用它夹皮肤、脏器和脆弱组织,避免损伤组织。
五、持针钳1.种类分为握式持针器和钳式持针器两种。
2.用途用于夹持缝针缝合组织。
缝针应夹在持针器的前端,夹缝针的中后1/3交壤处,针尖向上倾斜30度左右,缝线应重叠1/3,以便于操作。
六、缝合针1.种类①有眼缝合针,无眼缝合针。
②按照缝合针的形状,缝合针又分为直针,1/2弧形,3/8弧形③按照缝合针前端的形状,缝合针分圆锥形和三角形二种。
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1](https://img.taocdn.com/s3/m/84561c7d7fd5360cbb1adb01.png)
实验名称:电源的等效变换姓名:陈庚学号:1138360117同组人:郭盛、全卓越学号:1138360110 、1138360138专业、班级:土木工程1班评分:日期:2013. 5. 6 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源外特性的测试方法。
2、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二、原理说明1.一个直流稳压电源在一定的电流范围内,具有很小的内阻。
故在实用中,常将它视为一个理想的电压源,即其输出电压不随负载电流而变。
其外特性曲线,即其伏安特性曲线U=f(I)是一条平行于I轴的直线。
一个实用中的恒流源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可视为一个理想的电流源。
2.一个实际的电压源(或电流源),其端电压(或输出电流)不可能不随负载而变,因它具有一定的内阻值。
故在实验中,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或电流源)。
3.一个实际的电源,就其外部特性而言,既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压源,又可以看成是一个电流源。
若视为电压源,则可用一个理想的电压源Us与一个电阻Ro相串联的组合来表示;若视为电流源,则可用一个理想电流源Is与一电导go相并联的组合来表示。
如果这两种电源能向同样大小的负载供出同样大小的电流和端电压,则称这两个电源是等效的,即具有相同的外特性。
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为:Is=Us/Ro,go=1/Ro 或Us=IsRo,Ro=1/go。
如图3-1所示。
三、实验设备图3-1序号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备注1 可调直流稳压电源0~30V 1 DG042 可调直流恒流源0~500mA 1 DG043 直流数字电压表0~200V 1 D314 直流数字毫安表0~200mA 1 D315 万用表 1 自备6 电阻器120Ω,200Ω,510Ω,1KΩDG097 可调电阻箱0~99999.9Ω 1 DG098 实验线路DG05 1.测定直流稳压电源与实际电压源的外特性。
(1)按图1接线。
Us为+12V直流稳压电源(将Ro短接)。
调节R2,令其阻值由大至小变化,记录数据结果在表3-1。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一图像的基本操作和基本统计指标计算实验报告.doc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一图像的基本操作和基本统计指标计算实验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636fa43da6c30c2259019eb5.png)
实验一图像的基本操作和基本统计指标计算一、实验目的熟悉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在掌握MATLAB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本课程主要依靠图像处理工具箱验证和设计图像处理算法。
对于初学者来说,勤学多练、熟悉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也是学号本课程的必经之路。
了解计算图像的统计指标的方法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意义。
了解图像的几何操作,如改变图像大小、剪切、旋转等。
二、实验主要仪器设备(1)台式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2)MATLAB(安装了图像处理工具箱,即Image Processing Toolbox(IPT))(3)典型的灰度、彩色图像文件三、实验原理(1)将一幅图像视为一个二维矩阵。
(2)利用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读、写和显示图像文件。
①调用imread函数将图像文件读入图像数组(矩阵)。
例如“I=imread(‘tire.tif’);”。
其基本格式为:“A=imread(‘filename.fmt’)”,其中,A为二维矩阵,filename.为文件名,fmt 为图像文件格式的扩展名。
②调用imwrite函数将图像矩阵写入图像文件。
例如“imwrite(A,’test_image.jpg’);”。
其基本格式为“imwrite(a,filename.fmt)”。
③调用imshow函数显示图像。
例如“imshow(‘tire.tif’);”。
其基本格式为:I为图像矩阵,N为显示的灰度级数,默认时为256。
(3)计算图像有关的统计参数。
四、实验内容(1)利用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和Photoshop读、写和显示图像文件。
(2)利用MATLAB计算图像有关的统计参数。
五、实验步骤(1)利用“读图像文件I/O”函数读入图像Italy.jpg。
(2)利用“读图像文件I/O”的iminfo函数了解图像文件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Filename(文件名)、FileModDate(文件修改时间)、Filesize(文件尺寸)、Format(文件格式)、FormatVersion (格式版本)、Width(图像宽度)、Height(图像高度)、BitDepth(每个像素的位深度)、ColorType (彩色类型)、CodingMethod(编码方法)等。
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1](https://img.taocdn.com/s3/m/62d0bc17a76e58fafab00334.png)
实验一创建链表和链表操作一、实验目的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插入、删除、查找、以及线性表合并等操作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上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1. 创建单链表2.在链表上进行插入、删除操作;3.设计一个程序,用两个单链表分别表示两个集合,并求出这两个集合的并集。
四、测试数据:∙(3,9,5,6,11,8);在5之前插入4,7,并删除11∙求集合{1,12,8,6,4,9}和{2,5,12,7,4}的并集五、概要设计:本操作应完成如下功能:(1)创建链表说明:分配一定的空间,根据给定的链表长度输入值,创建链表。
(2)合并链表说明:将两个链表合并为一个链表只需修改链表头、尾指针即可实现。
(3)在链表中插入值说明:将给定的值插入到指定位置上,只需修改插入位置的前后结点的指针即可。
(4)在链表中删除值说明:将指定位置的值删除,只需修改删除位置的前后结点的指针即可。
六、详细设计:源代码:#include<stdio.h>#include<conio.h>#include<stdlib.h>#include<iostream.h>#define OK 1#define ERROR 0#define OVERFLOW 0//线性链表的存储结构,一个结点typedef struct LNode{int data; // 数据域struct LNode *next; // 指针域}LNode,*LinkList; //结点结构类型和指向结点的指针类型int TraverseList_L(LinkList L) //遍历单链表{LinkList p;p=L->next;while(p){printf("-->%d",p->data);p=p->next;}return OK;}//尾插法创建的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void CreateList_L(LinkList &L,int &n){L=(LinkList)malloc(sizeof (LNode));//建立一个空链表L。
检测实验一实验报告
![检测实验一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081c6ce910ef12d2af9e731.png)
实验一传感器实验班号:机械91班学号:姓名:戴振亚同组同学:裴文斐、林奕峰、冯荣宇1、电阻应变片传感器一、实验目的(1)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2) 了解半桥的工作原理,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3) 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原理及优点。
(4) 了解应变直流全桥的应用及电路的标定二、实验数据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性能曲线A、单臂电桥性能实验由实验数据记录可以计算出的系统的灵敏度S=ΔU/ΔW=0.21(mV/g),所以运用直线拟合可以得到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B、半桥性能实验由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半桥系统的灵敏度为S=ΔU/ΔW=0.41(mV/g),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直线拟合实验数据得到性能曲线如下图所示。
C、全桥性能实验由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全桥系统的灵敏度为S=ΔU/ΔW=0.78(mV/g),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直线拟合实验数据得到性能曲线如下图所示。
检测实验报告戴振亚D、电子称实验由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全桥系统的灵敏度为S=ΔU/ΔW=-1(mV/g),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直线拟合实验数据得到性能曲线如下图所示。
2、分析a、从理论上分析产生非线性误差的原因由实验原理我们可以知道,运用应变片来测量,主要是通过外界条件的变化来引起应变片上的应变,从而可以引起电阻的变化,而电阻的变化则可以通过电压来测得。
而实际中,电阻的变化与应变片的应变的变化不是成正比的,而是存在着“压阻效应”,从而在实验的测量中必然会引起非线性误差。
b、分析为什么半桥的输出灵敏度比单臂时高了一倍,而且非线性误差也得到改善。
首先我们由原理分析可以知道,单臂电桥的灵敏度为e0=(ΔR/4R0)*e x,而半桥的灵敏度为e0=(ΔR/2R0)*e x,所以可以知道半桥的灵敏度是单臂时的两倍,而由实验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而由于半桥选用的是同侧的电阻,为相邻两桥臂,所以可以知道e0=(ΔR1/R0-ΔR2/R0)*e x/4,而ΔR1、ΔR2的符号是相反的,同时由于是同时作用,减号也可以将温度等其他因素引起的电阻变化的误差减去而使得非线性误差得到改善。
实验报告一
![实验报告一](https://img.taocdn.com/s3/m/f019f7b21a37f111f1855b84.png)
7)等待MinGW自动安装程序下载并全部安装完成,安装期间保持网络畅通。在Installing窗口中,等待全部安装完成后单击“Next >”按钮。等待全部组件安装完成后,在Installation complete窗口中单击“Finish”按钮即可完成安装。
2)下载完成后,得到“MinGW5.1.4.exe”吗、,即MinGW在线自动安装程序。双击该文件出现安装界面,单击“Next >”按钮进入下一步。
3)在Install or just download files窗口中可以选择下载并自动安装(Download and install)或仅仅下载(Download only),建议初次使用的用户选择下载并自动安装,然后单击“Next >”按钮。
3)在新打开的页面中,单击“jdk-6u15-windows-i586.exe”即可下载。
4)下载完愁,双击运行“jdk-6u15-windows-i586.exe”进入安装页面,在“许可证协议”页面中单击“接受”按钮进入下一步。
5)在“自定义安装”界面中,可选择安装目录及各个功能模块的安装方式,选择好目录及安装方式后,单击“下一步”按钮后等待安装。
上述步骤完成后,Eclipse CDT才能够编译并运行C/C++程序。
结论
(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Eclipse的框架结构、组成和主要用途,并且学会了Eclipse及mingw的安装与设置。
实验一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a9175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b.png)
实验一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实验室基本操作流程和实验室安全常识,并对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有初步认识和了解。
实验器材:- 试管- 显微镜- 称量器具- 实验药品实验原理: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探究实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规律。
通过加热、冷却、搅拌等操作来观察物质的相变过程,并记录相应的实验数据。
同时,我们还将借助显微镜,对微观世界的变化进行观察和研究。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2.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实验物质,并记录初始质量。
3. 借助称量器具,精确称量实验物质的质量。
4. 加热试管中的实验物质,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5. 在加热过程中,不断观察实验物质的变化,记录是否发生相变及相应的温度。
6. 冷却实验物质,继续记录温度变化和是否发生相变。
7. 利用显微镜观察实验物质微观结构的变化,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果:1. 实验物质在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发生了相变,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2. 随着继续加热,液态物质再次发生相变,由液态转变为气态。
实验数据处理:1. 统计实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质量变化情况,并作图表示。
2. 计算相变过程中的温度差异及质量差异,并绘制相应的变化曲线。
实验结论:1. 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物质可以从固态转变为液态,再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2. 通过显微镜的观察,我们还进一步认识到在微观层面上,这些相变过程是由分子或原子的运动引起的。
实验心得:本次实验中,通过亲身操作和观察,我对物态变化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过程中,我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并注意实验室安全。
通过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我对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有了初步掌握。
在以后的实验中,我将更加注重实验细节和数据的准确性,以期取得更加准确和有意义的实验结果。
实验改进方向:1. 在实验过程中,应更加细致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相变情况,以便进行更加详细的数据分析。
实验报告样板
![实验报告样板](https://img.taocdn.com/s3/m/852a2075f46527d3240ce0c2.png)
WORD实验一:编辑实验目的:1。
学会文件的新建、保存、关闭、打开、切换等操作;2.学会选择、复制、移动有剪贴板等操作;3.学会撤消、插入、删除、查找、替换等操作。
内容与步骤:一.文档操作1.新建文档:CTRL+N;“文件”→”新建”;单击常用工具栏的按钮.2.保存文档:CTRL+S;”文件”→”保存”;单击常用工具栏的按钮;(第一次保存要求给出文件名,文件类型和存储位置);按住SHIFT键可以有”文件”→”全部保存”.3.关闭文档:CTRL+F4;”文件”→”关闭”;单击文档右上角的”X”按钮;按住SHIFT键有”文件”→”全部关闭”.4.打开文档:CTRL+O;”文件”→”打开”;单击常用工具栏的按钮;单击”文件”菜单底部的文档名.5.切换文档:单击任务栏的相应按钮;单击”窗口”菜单的相应文档名.二.移动和复制1.选择文档:对选择栏(又叫选定栏)单击、双击、三击或单击加拖动,分别选择一行、一段、全文、连续多行;按住SHIFT可以选多行;按ALT可选多列;CTRL+A选全文。
(选定内容后才能复制或移动)。
2.复制:选定文档,用“编辑”→“复制”,定好位,再用“编辑”→“粘贴”;或者按住CTRL键拖动到目标位置;快捷键为CTRL+C==》CTRL+V。
3.移动:选定文档,用“编辑”→“剪切”,定好位,再用“编辑”→“粘贴”;或者直接拖动到目标位置;快捷键为CTRL+V==》CTRL+V。
4.剪贴板:有24个,可以将剪切或复制的内容放入剪贴板,然后进行粘贴;可以删除或清空剪切板内容。
三.其它编辑操作1.撤消:CTRL+Z;“编辑”→“撤消”;可以撤消到最后一次保存之后的第一个操作。
2.插入:“插入”→;可以插入字符、日期/时间、页码、文本框、文件、对象等各种内容。
3.删除:DEL;BACKSPACE;剪切。
4.查找:“编辑”→“查找”;可以带格式查找。
5.替换:“编辑”→“替换”;可以带格式替换;可以替换成空,即删除。
4位全加器实验报告doc
![4位全加器实验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f3f856bf2b160b4e777fcf9f.png)
#10 $display ("A B=%b %b,S_t=%b,C3_t=%b",A_t,B_t,S_t,C3_t); A_t = 0111;B_t = 1100;C_1_t = 0;
#10 $display ("A B=%b %b,S_t=%b,C3_t=%b",A_t,B_t,S_t,C3_t);end endmodule
表2 全加器逻辑功能真值表
图4 全加器方框图
图5 全加器原理图
多位全加器连接能够是逐位进位,也能够是超前进位。逐位进位也称串行进位,其逻辑电路简单,但速度也较低。
四位全加器
如图9所示,四位全加器是由半加器和一名全加器组建而成:
图9 四位全加器原理图
【实验步骤】
(1)成立新工程项目:
打开ISE软件,进入集成开发环境,点击File→New project成立一个工程项目adder_4bit。
input cin; initial assign {cout,sum}=a+b+cin; begin endmodule a=4'b0; b=4'b0; cin=1'b0; #210 $stop; end always #10 a=a+1; always #5 b=b+1; always #100 cin=cin+1;endmodule 四、仿真波形如下:
实验一_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_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14e313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9.png)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前言】1、实验目的①了解一些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化合物的绿色合成方法,力求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培养学生在从事科研与生产活动中绿色、环保理念。
②掌握用微型合成装置合成、提纯二茂铁的操作技术。
③学会通过熔点的测定、红外光谱等手段来分析鉴定二茂铁。
2、意义由于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具有广泛的用途,特别是在航天及军事工业上的应用,因而发达国家发展迅速。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二茂铁,但生产和衍生物的开发应用方面均较落后,年产量约2kt,而国内年需求量约为7.5kt,产不足需。
随着二茂铁在石油、石油切割气、汽油、柴油等方面的应用,二茂铁的特殊作用逐渐被国人所认识,其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
另外,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不断发展,C5来源也不断增加,以环戊二烯为原料制备二茂铁,进而开发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利用途径,对于合理利用石油化工的C5资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将推动金属有机化工产品在我国的开发和利用。
因此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生产和应用开发在国内将会有一个突破性进展,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3、文献综述与总结二茂铁(FcH)又名双环戊二烯基铁,学名二环戊二烯基铁,属于金属有机化合物,它是由两个环戊二烯基阴离子和一个二价铁阳离子组成的具有夹心形状的化合物(见图),其分子式为(C5H5)2Fe。
二茂铁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汽油、二氯甲烷、苯等常用有机溶剂,溶于浓硫酸,在沸腾的烧碱和盐酸溶液中不溶解、不分解;二茂铁具有高度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耐辐射性;二茂铁具有芳香性,100℃以上能升华,不容易发生加成反应,易发生取代反应;此外二茂铁还有低毒性,在溶液中两个环可以自由旋转等特点。
正是基于二茂铁的这种稳定性、芳香性、低毒、亲油性、富电性、氧化还原性和易取代等特点,使得自二茂铁出现以来就引起了广大科研工作者极大的兴趣,对于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和应用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所关注的热点。
实验报告模板.doc
![实验报告模板.doc](https://img.taocdn.com/s3/m/4b26fb6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70.png)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名称:
学院:光电工程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组别: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注意事项:
1. 参考实验讲义,同时结合自己的理解,完成本实验报告的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
原理、实验内容各项,体现预习情况;严禁直接将实验讲义作为实验报告上交!
2. 实验过程与结果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及思考题两项应实事求是按照实验过程的具体操
作、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以及记录的数据或图像撰写,对实验结果进行适当的分析,并回答实验讲义上的思考题和指导教师现场提出的思考题。
检测实验一实验报告
![检测实验一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fd5b8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e.png)
检测实验一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检测实验一的主要目的是对具体样品名称的具体检测指标进行测定,以评估其质量和性能,并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详细阐述实验所基于的科学原理和理论基础。
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和技术手段,对样品中的检测指标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一)实验仪器1、仪器名称 1:仪器型号 1,用于仪器的主要用途 1。
2、仪器名称 2:仪器型号 2,用于仪器的主要用途 2。
3、(二)实验试剂1、试剂名称 1:试剂规格 1,生产厂家 1。
2、试剂名称 2:试剂规格 2,生产厂家 2。
3、四、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对具体样品进行采集和预处理,如研磨、溶解、过滤等操作,以获得适合实验分析的样品形态。
2、实验操作流程按照标准操作程序,依次进行具体实验步骤 1、具体实验步骤 2等操作。
在每个步骤中,准确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实时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测量值、观察现象等。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一)实验数据记录将实验中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如下表所示:|实验编号|样品名称|检测指标|测量值 1 |测量值 2 |测量值 3 |平均值|||||||||| 1 |样品 1 名称|检测指标 1 名称|具体数值 1 |具体数值2 |具体数值 3 |平均值 1 || 2 |样品 2 名称|检测指标 1 名称|具体数值 4 |具体数值5 |具体数值 6 |平均值 2 || 3 |||||||(二)数据分析1、对平均值进行计算和分析,评估数据的离散程度和稳定性。
2、通过与标准值或参考值进行对比,判断样品的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三)结果讨论1、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如实验误差、样品不均匀性等。
2、探讨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应用前景,为后续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六、实验结论本次检测实验一的结果表明:1、具体结论 12、具体结论 23、综上所述,本次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和参考。
实验一实验报告
![实验一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99ea93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f.png)
实验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一探究某一现象的原理和规律,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实验器材和药品:1. 滴定管2. 烧杯3. 显色剂溶液4. 锂离子溶液5. 硝酸钠溶液6. 蒸馏水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请务必佩戴实验室必需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实验眼镜等,确保实验安全。
b) 检查相关实验器材的齐全性和完好性。
c) 预热实验设备,例如加热器等。
2. 实验操作:a) 将烧杯清洗干净,并使用蒸馏水冲洗至至少放下两滴水后停止。
b) 用滴定管将硝酸钠溶液逐滴加入烧杯中,同时用显色剂溶液滴入同烧杯中直至显色。
c) 记录滴定管中的硝酸钠溶液总滴数。
3. 实验数据处理:a) 将实验得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形。
b) 计算实验结果,例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随着硝酸钠溶液逐滴加入烧杯中,显色剂溶液的颜色逐渐加深。
通过统计实验数据,我们得出了硝酸钠溶液在该实验条件下的滴定滴数与显色剂溶液显色程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实验讨论:1. 实验误差: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操作的精确度和实验设备的精度限制,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误差。
我们应该通过增加实验重复次数和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来降低实验误差。
2. 实验改进建议:a) 使用更高精度的实验设备和试剂,以减少实验误差。
b) 进一步探究该实验现象的其他因素,例如温度、压力等的影响。
c) 加入对照组或进行对比实验,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结论:通过实验一我们验证了某一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实验结果表明硝酸钠溶液的滴定滴数与显色剂溶液的显色程度呈现一种线性关系。
在实验讨论中我们还提出了一些实验误差和改进建议,以期深入研究该现象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1] 作者. 文章标题. 期刊名称,年份,卷号(期号):起始页码-终止页码.[2] 作者. 书籍名称. 书籍版本.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附注:本实验报告仅为示例,具体实验内容和格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word实验报告样例(一)
![word实验报告样例(一)](https://img.taocdn.com/s3/m/fd84391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0.png)
word实验报告样例(一)
Word实验报告样例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微软Word软件,掌握其基本的操作方法和功能,能够熟练地编写、修改和排版文档。
二、实验步骤
1.新建一个Word文档,设置页边距、行距和字体样式等格式要求;
2.输入一篇文章,包括标题、正文、段落标题和编号等;
3.添加插图、表格、图表等元素,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4.进行排版调整,如调整字体大小、加粗、斜体等;
5.利用Word中的页面布局和分页功能,对文章进行分章节、分页等操作;
6.根据实际需要,对文章进行修改、拷贝和粘贴处理;
7.进行打印预览,检查文章格式和排版是否符合要求;
8.打印实验报告文档,并保存相关Word文件。
三、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已经掌握了Word软件的基础操作方法和常用功能,
能够熟练地编写、修改和排版文档,具备了一定的Word文档处理能力。
四、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让我对Word软件的操作方法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
实验中,我不断探索各种操作方式,熟练了解了Word软件的各种功能
特性;在实验过程中,我不断调整文章格式和排版,不断尝试各种方法,不断改进文档质量,加深了对Word文档处理的理解和实践。
此外,本次实验还让我加强了思维能力、逻辑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
我更好地适应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让我收获颇丰,是我个人素质和技能的重要提升。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和掌握Word软件的更多功能,
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档处理能力和质量。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一实验报告.doc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一实验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f1733c79c5da50e2524d7f89.png)
实验报告实验人员:孙芳班次:7年制2班组别:2日期:2014/9/24 指导老师:沈建新小组成员:XXX,YYY,ZZ试验号和题目:一、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目的:1、了解并熟悉计算机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的组成和基本使用方法2、制备具有生理活性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3、观察记录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对象:蛙实验药品与器材:任氏液;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蛙类手术器械,蛙捣毁针,保护电极,张力换能器,万能支架、连接导线等。
实验方法: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1)洗干净实验动物2)双毁髓::找到枕骨大孔处将刺蛙针刺入1-2mm分别捣损脑组织和脊髓。
3)剥制后肢,分离一侧后肢4)分离坐骨神经,穿线备用5)游离腓肠肌,肌腱结扎备用6)标本检验。
2、连接实验装置:将换能器的输出线接至BL-420F生理记录装置的1通道,保护电极接至电脉冲输出通道。
然后把制备好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棉线的另一端接在张力换能器上,将坐骨神经通过保护电极接至电脉冲刺激输出通道,而腓肠肌肌腱端的棉线与张力换能器簧片相连,保持适度松紧并与桌面垂直。
3、2、实验记录:开机后进入实验先用单刺激,找出阈强度、最适刺激强度;然后固定最适刺激强度,用连续单刺激,找出出现完全强直收缩时的最小刺激频率。
实验结果:1、刺激强度与肌肉的收缩关系实验图1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A.肌肉收缩强度(右侧为标尺);B.刺激标记(单位为V)图片中,在低于0.090V的电压刺激时,肌肉不发生收缩,说明在较低的电位刺激时,并不能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
而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用0.095V电压刺激的时候,蛙的腓肠肌收缩一次,表明神经接受刺激,兴奋沿神经传导至腓肠肌,引起腓肠肌肌膜电位发生变化,同时兴奋收缩,这说明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阈电位为0.090-0.095V之间接近0.095V。
随着刺激强度的不断增加,有较多的神经纤维兴奋,肌肉的收缩反应也相应逐步增大。
实验报告范例1
![实验报告范例1](https://img.taocdn.com/s3/m/45e54a5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f.png)
实验一: TTL门电路外部特性的实验研究一、实验目的(1)掌握 TTL 与非门电路主要的外部特性参数意义, 掌握其测试原理。
(2)掌握 TTL 基本门电路的使用方法。
(3)理解 V iL和 V iH的物理意义。
(4)理解 0和 1的物理意义。
二、实验原理电压传输特性电压传输特性是研究输出电压 UO对输入电压 UI变化的响应。
通过研究门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 还可以从曲线中直接读出几个门电路的重要参数:(1) 阀值电压UT: 指传输特性曲线的转折区所对应的输入电压, 也称门槛电压。
UT是决定与非门电路工作状态的关键值。
UI>UT 时, 门输出低电平UOL, UI<UT 时门输出高电平 UOH。
(2) 关门电压 UOFF: 在保证输出为额定高电平90%条件下, 允许的最大输入低电平值。
(3) 开门电压 UON: 在保证输出为额定低电平时, 所允许的最小输入高电平值。
(4) 低电平噪声容限UNL:在保证输出高电平不低于额定值的90%的前提下, 允许叠加在输入低电平的噪声。
UNL=UOFF-UIL。
(5) 高电平噪声容限 UNH:在保证输出低电平的前提下, 允许叠加在输入高电平的噪声。
UNH= UIH-UON。
噪声容限是用来说明门电路抗干扰能力的参数, 噪声容限越大, 则抗干扰能力越强。
电压传输特性曲线测试电路如图1所示。
图中输入电压UI变化范围为0V~4.6V, 输出端接直流电压表。
调节10kΩ的可变电阻Rw变输入电压 UI, 即可得到相应的UO。
测试时可用示波器 X-Y方式直接测试出特性曲线, 也可以采用逐点测试法, 在方格纸上描绘出曲线。
测得的 UO=f(UI)的曲线如图2所示。
图1 测试电路图2 电压传输特性曲线(1)从电压传输曲线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2)AB段为截止区, 输入电压 UI <0.6V, 与之相对应的输出电压 UO=3.6V, UO的逻辑表现为“1”。
(3)BC段为线性区, 输入电压在 0.6V<UI <1.3V, 对应UO的输出线性下降, UO 的逻辑不能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___ C语言程序设计_____
实验项目___顺序结构程序设计___
实验仪器______计算机___________
系别_____机电学院_______
专业____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_班级/学号___机械1601 2016010030___学生姓名______张恒铨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2016年9月25号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李文杰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中,基本的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方法。
2、掌握printf中转义字符’\t’,’\n’的用法。
3、掌握赋值语句的用法。
4、掌握算术表达式、赋值表达式的计算。
5、掌握数学函数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输入圆的半径r ,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其中π =3.1416 输入:圆的半径r
输出:圆的周长c 面积是s (均保留 2 位小数)
程序代码:
#include"stdio.h"
#define PI 3.1416
int main()
{
float r,c,s;
scanf("%f",&r);
c=PI*2*r;
s=PI*r*r;
printf("%.2f %.2f\n",c,s);
return 0;
}
2、编写程序,实现从键盘输入两个整数,输出它们的加减乘除取余五种算术运算结果的功能(结果均为整数)。
假定除数不为0。
程序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b;
scanf("%d %d",&a,&b);
printf("%d+%d=%d\n",a,b,a+b);
printf("%d-%d=%d\n",a,b,a-b);
printf("%d*%d=%d\n",a,b,a*b);
printf("%d/%d=%.2f\n",a,b,a*1.0/b);
printf("%d%%%d=%d\n",a,b,a%b);
return 0;
}
3、编写一个程序,其功能为:从键盘输入一个大写字母,将其转换为对应的小写字母,并输出。
程序代码: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
char a;
scanf("%c",&a);
printf("%c\n",a+32);
return 0;
}
4、产品的利润与产品生产成本以及销售收入有关:利润=销售收入-生产成本,
销售收入=销售数量×售价,
生产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可变成本=生产数量×单位可变成本。
假定生产的产品全部售出。
编写一个程序,其功能为:根据给定的销售数量、售价、固定成本、单位可变成本,计算利润,并输出(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使用double类型定义实型数据)。
输入
销售数量售价固定成本单位可变成本
输出
利润
程序代码: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
double a,b,c,d,k,s,x;
scanf("%lf%lf%lf%lf",&a,&b,&c,&d);
k=a*d;
s=c+k;
x=a*b-s;
printf("%.2f\n",x);
return 0;
}
5、人口增长问题:按照每年0.2%的增长速度,我国现有人口13亿,10年后将有多少人口?
编写一个程序,其功能为:根据公式计算我国10年后的人口数,并输出(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p=p0(1+rate)n
其中,p0=13亿,rate=0.2%, n=10
输入
p0,rate,n的值
输出
10年后的人口数(单位:亿)
程序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t main( )
{
float p0,p,rate,n,y;
scanf("%f%f%f",&p0,&rate,&n);
y=1+rate;
p=p0*pow(y,n);
printf("%.2f\n",p);
return 0;
}
6、输入时间的总秒数(整数),将其转换为hh:mm:ss的表示形式。
输入
只有一行,为一个整数,表示时间的总秒数。
输出
与输入的秒数对应的时间的时分秒表达形式。
程序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t main( )
{
int s1,h,m,s2;
scanf("%d",&s1);
h=s1/3600;
m=s1%3600/60;
s2=s1%3600%60;
printf("%d:%d:%d\n",h,m,s2);
return 0;
}
三、实验体会
通过这次试验让我懂得了整型到实型的强制转换,掌握了转义字符的使用方法和“scanf、printf”这种基本的函数,C程序的语句后千万不要忘记加“;”。
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我对C程序的精密和美感有了更深的体会,
希望第一章的学习能成为我C语言学习的良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