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条田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代码实现田口设计中的交互作用和交互作用表

代码实现田口设计中的交互作用和交互作用表

代码实现田口设计中的交互作用和交互作用表1. 介绍田口设计田口设计是一种用于实验设计的方法,由日本学者田口玄一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

它主要用于工程和科学领域,帮助研究人员系统地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以寻找影响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关键因素。

田口设计包括3个重要概念:因素、水平和交互作用。

因素是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或性能的变量,如温度、压力、时间等;水平是每个因素的不同取值,例如温度可以设置为低、中、高三个水平;交互作用指的是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它对产品质量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2. 交互作用的重要性交互作用是田口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表示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在实际的工程和科学研究中,很多时候各因素不是独立影响产品质量或性能的,而是存在相互作用的影响。

如果不考虑交互作用,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导致产品质量和性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准确地识别和理解交互作用对于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非常重要。

而代码实现交互作用的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方便地进行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3. 代码实现田口设计中的交互作用在实际的工程和科学研究中,可以使用多种编程语言来实现田口设计中的交互作用分析。

比较常见的包括Python、R、MATLAB等。

这些编程语言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分析库,能够方便地进行交互作用分析。

下面以Python为例,简要介绍如何使用Python来实现田口设计中的交互作用分析。

需要安装相应的数据分析库,如numpy、pandas和scipy等。

这些库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接下来,我们需要准备实验设计数据,包括因素、水平和实验结果。

使用Python的数据分析库加载数据,并进行交互作用的分析。

可以使用ANOVA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来检验各因素和交互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还可以使用Python来绘制交互作用图,直观地展现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这有助于研究人员更直观地理解交互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日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与案例解析(下)

日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与案例解析(下)

日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与案例解析(下)
戴菲;陈福妹
【期刊名称】《中国园林》
【年(卷),期】2010(026)009
【摘要】日本是亚洲较早开展绿地系统规划的发达国家.通过研究日本绿地系统的规划特点和优秀案例,期望能够为我国的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借鉴与参考.着重探讨目标设置、规划布局、实施策略3个方面.目标设置既包括制定量化指标,也包括将抽象宏观的大目标,逐步分解细化为可操作的实施策略.规划布局从环境保护、游憩、防灾、景观等系统出发,在形成各自布局方针的基础上,进而构筑综合的绿地网络系统.实施策略通过方针图与体系图,将绿地建设与保护、推进绿化的各项措施,落实到空间与管理等各层面上.
【总页数】7页(P25-31)
【作者】戴菲;陈福妹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以莆田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J], 詹瑞堂
2.日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与案例解析(上) [J], 戴菲;艾玉红
3.日本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公众参与 [J], 雷芸
4.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 [J], 王惠芳;高立平
5.日本的特殊法人改革--日本道路公团的案例解析 [J], 林家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工程应用分析之田口式实验计划法

工程应用分析之田口式实验计划法

工程应用分析之田口式实验计划法田口式实验计划法(Taguchi Method)是由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田口玄一郎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工程应用分析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设计和执行一系列实验来优化产品、系统或过程的设计参数,以实现最佳性能和品质控制。

田口式实验计划法以其简洁、高效和准确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

田口式实验计划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考虑设计参数对结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参数组合来优化产品或系统的性能。

与传统的试验方法相比,田口式实验计划法减少了实验次数,但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田口式实验计划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参数选择、水平选择和实验设计。

首先,确定影响结果的关键参数。

然后,为每个参数选择适当的水平。

最后,设计实验矩阵并执行实验,以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

在参数选择阶段,田口式实验计划法强调选择对结果影响最大的参数。

通过使用正交实验矩阵,可以确定最少的实验次数来获得最大的信息量。

正交实验矩阵是一种特殊的矩阵,具有平衡各种因素的能力,并且可以减少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正交实验矩阵能够在最少的实验次数下提供有效的数据。

在水平选择阶段,田口式实验计划法要求选择适当的水平来代表参数的范围。

通常,参数的水平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高水平、低水平和中心水平。

高水平和低水平用于极端测试,而中心水平用于检测参数的相互作用。

通过选择不同水平的参数组合,可以确定最佳的参数组合来实现最佳性能。

在实验设计阶段,根据正交实验矩阵的设计,执行一系列实验并收集数据。

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确定影响结果的关键参数和最佳参数组合。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减少试验次数和时间,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田口式实验计划法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工程问题。

例如,在产品设计中,田口式实验计划法可以优化产品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

在生产过程中,田口式实验计划法可以优化工艺参数,减少产品的变异性和缺陷率。

此外,田口式实验计划法还可以用于系统设计、质量改进和环境优化等领域。

日本建筑的共生思想及启示

日本建筑的共生思想及启示

中图分类号 TU-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3)06-0006-05 收稿日期 2022-06-17摘 要 日本建筑师常把建筑和城市比作生物体,探索人、建筑以及自然三者的关系,其中“共生”是日本现代建筑不断传承的核心观点之一。

该文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同年代相关日本建筑师的作品及思想,将“共生”分为新陈代谢、共生和新时代的共生三个演变阶段。

通过总结每个阶段作品和思想的特点,发现演变过程中表皮逐渐透明,空间逐渐灵活,界限逐渐模糊,建筑逐渐消隐,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紧密。

我国建筑可以此为鉴,深度地挖掘、思考和表达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自然观和哲学观,探索适合我国的生态、可持续建筑发展之路。

关键词 日本建筑 共生 新陈代谢 生态建筑 可持续建筑Abstract Japanese architects often compare architecture and cities to living organisms,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ople, architecture, and nature, among them "symbiosis" is one of the core ideas that modern Japanese architecture has continuously inherited.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works and ideas of Japanese architects in different eras since the 1950s and divide "symbiosis" into three evolutionary stages: metabolism, symbiosis, and symbiosis in the new era. By summari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s and ideas in and sustainable architectural development suitable for China.Keywords Japanese architecture, Symbiosis, Metabolism,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architecture卢昭展 | Lu Zhaozhan 刘晓昀 | Liu Xiaoyun 李 翔 | Li Xiang1 共生——日本建筑的内核1.1 共生的定义共生(Sy m biosis)源于希腊词语“一起生活”(Livingtogether)(σύν–to-gether;βίωσις–living)。

东京近代城市规划

东京近代城市规划

东京近代城市规划:从明治维新到大正民主曹康陶娅摘要:本文研完东京近代城市规划从明治到大正时期的一段发展历程在概述了自1868 至1931 年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后,本文依据规划主体的不同、分三个方面付该时期东京的城市规划思想及实践进行论述、即西方思想的影响、企业家的自发实践和本国之路的探索。

最后,总结了明治时期和大正时期日本城市规划的持征及不足。

日本的城市规划历史可大致分为五个时期古代.中世、近世、近代和现代。

1868 年后的近现代又可细分为四个阶段:明治(1868 一1912 ) ;大正至昭和早期(1912 一1931 卜战时(1931 一1945 )战后(1945 一至今)。

日本封建时代结束以来的三个天皇政权各因其鲜明的特征而被当世称为”国家主义的明治‘’、”民主主义的大正’‘和”军国主义的昭和”。

从年号上看.大正时期是从1912 年到1926 年但日本史学家公认的”大正民主”时期是从日俄战争结束开始到1931 年满洲事变为止(Sorensen , 2002 : 86 )。

本文选取了日本近代城市规划草创时期的典型城市―明治维新到大正民主时期(1868 一1931 )的东京―作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城市规划;东京:明治;大正l 政治、经济、社会背景l . 1 社会变迁―从明治到大正日本明治时期(1868 一1912 )是日本近代历史的开始也是日本脱离封建社会,步入发达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明治政府成立后即开始推行富国强兵、脱亚入欧的国策,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思想风尚和生活方式等领域进行近代化、西方化的普及(万峰,1981 )。

新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包括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地税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措施(依田惠家,2004 ; 213 一223 ) .为日本成为现代强国奠定了基础。

大正年间<1912 一1926 )爆发了各种社会运动及普选运动.不少政治立场各异的社会政治团体成立推动了1925 年普选法的颁布。

国际经验丨日本的城市色彩规划方法规划头条

国际经验丨日本的城市色彩规划方法规划头条

国际经验丨日本的城市色彩规划方法规划头条是清华同衡科技情报室的一支国际情报研究小分队,旨在通过国际城市最前沿、跨领域和持续化的经验研究,为各级政府和各类机构提供个性化信息定制和咨询服务。

日本的城市色彩规划21 世纪后,日本强调对都市景观的整体保护,2004年通过了《景观法》。

根据《景观法》各地出台了都市景观计划,城市色彩规划便是都市景观计划的一部分。

《景观法》中关于城市色彩的强制性条款,则为城市色彩的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

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色彩规划是在东京市政府的委托下,由日本色彩研究中心邀请菲利普·让·朗克洛教授主持的东京城市色彩规划。

在之后的近半个世纪,日本色彩研究中心基于朗克洛的方法,开展了日本全国范围内的色彩规划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色彩调查研究规划方法,并将色彩作为景观视觉要素纳入传统建造物保护的领域,成为为现代城市色彩规划领域的排头兵。

日本色彩研究方法于朗克洛方法的对比来源:柯珂. 北京旧城城市色彩规划研究[D].清华大学,201501奈良的城市色彩景观控制1、奈良市景观计划奈良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及与其一体的自然环境和都市景观。

以奈良市景观计划为例,强调对都市、文化、历史、自然四个层面的景观进行保护,以建设丰富绿色环境中历史与生活交错的奈良为最终目标。

该计划根据不同地区的景观特点将奈良分为 4个地域、9个区域和2条景观轴,并划定了详细的景观形成重点地区。

奈良市的景观构成模式图来源:奈良市厅.奈良市景観計画[EB/OL]奈良市的景观构造来源:奈良市厅.奈良市景観計画[EB/OL]在控制方法和策略上强调通过行为限定、影响评价、设计导则、审批流程等方式对大规模建设行为进行引导和景观形成重点地区的建设行为进行控制,同时通过设计导则对广告牌加以规范引导。

而奈良市色彩导则便是这些设计导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广告牌的色彩导则和9个不同区域建筑物的色彩导则。

导则主要从色相、明度、纯度三个方面对建筑物外立面和屋顶的色彩范围进行了规定。

建筑节能技术第2章

建筑节能技术第2章

2.2.2 自然通风技术
建筑自然通风设计是建筑节能、室内舒适环境创造的有效手段。通 过流体力学原理分析,建筑通风的直接原因是室内外温差造成的热压差 (△P),该热压差形成气流流动的动力,并通过建筑洞口有效的高差设 计△H,强化气流动力,用于建筑通风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建筑剖面设计的通风调整
在剖面设计中控制洞口高差,以尽量多的△H来加强温差所产生的通 风反应,使出风口高度大于进风口高度,使室内气流呈上升趋势,这是 符合室内外温差所造成热压之通风规律的,将有效强化通风质量。
3)交通
建筑布局中,交通的便捷度非常重要,应考虑公共站点位置和距离,因为 绿色建筑倡导公共交通以减少环境污染和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4)布局有利于改善小气候
在清华大学中意环境楼的设计中,利用U型的平面组合环抱着一个绿色生态 中庭,是整个建筑的核心,即“气候缓冲区”。中庭的树木和其他植物不仅会给 朝南的房间遮阳,同时可过滤尘埃,清新空气,且中庭与建筑物内部其他区域的 温差还可以让空气流动,净化空气,对改善小气候非常有益(图2-9所示)。
2.1.2 建筑布局
1)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日本“真理工业技术中心”建筑设计充分 利用基地陡峭的地形地貌自然地跌落,将 建筑按照功能分为两部分,地形高处为公 共展览部分,而沿山体跌落部分则为私密 性较强的工业技术研究室部分。曲线型的 外观、分散的体量与自然环境很好地融合 在一起,并且争取到了良好的景观和自然 的通风、采光。
图2-23水平可通风遮阳百叶剖面示意图
5)屋顶通风罩
英国零能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ZED Architects)利用铝材制作的屋 顶通风罩具有良好的通风、导风作用。通风罩是根据气体流场压力基本 原理设计,在全尺寸风道内进行完善,并经过专家测试以使风罩满足空 气流动和压力特性的要求,使得风罩可以保证通风和热回收性能。

田口设计、筛选设计原理及优缺点

田口设计、筛选设计原理及优缺点

田口设计、筛选设计原理及优缺点1. 概述田口设计(Taguchi Method),又称鹫尾法,是一种常用的质量设计方法,其主要任务是设计出一种稳定、优质且经济的产品。

该方法于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被发明,并被广泛应用于日本制造业中。

田口设计侧重于提高产品的质量,避免缺陷和浪费,同时也帮助企业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2. 田口设计原理田口设计的核心原理是采用系统化的方法来处理不确定性,以尽可能降低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风险。

具体来说,田口设计在设计产品时采用了三个基本原则:2.1 优化设计田口设计关注的是整体质量,而不是从零件的角度考虑。

它通过合理地调整设计变量来优化产品,同时减少资源浪费。

这种方法旨在最小化质量变异度,从而使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并达到稳定的状态。

2.2 统计技术田口设计避免了人工试错,取而代之的是使用统计技术来分析数据。

通过收集数据并使用正交试验等方法分析数据,可以确定哪些设计变量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有重要影响,并且可以找到最优的设计方案。

2.3 鸭子理论鸭子理论是田口设计的核心理论,它认为生产流程中会存在各种干扰性因素(如原材料、操作、环境等),这些因素会对产品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鸭子理论就是要尽可能将这些因素的影响降至最小。

3. 筛选设计原理筛选设计是指在实验中排除一些无关因素,只考虑目标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找到最优的设计方案。

田口设计中也包含了筛选设计这一环节,其主要原理包括:3.1 对设计变量进行分类田口设计首先将设计变量进行分类,分为控制因素和干扰因素。

控制因素是和产品性能和质量有关的关键因素,干扰因素则是一些不关心的、与产品性能和质量无关的因素。

通过对设计变量进行分类,可以有效地减少实验结果的变异度,提高研究的精度。

3.2 选择正交实验正交实验是筛选设计中常用的实验方法。

与传统实验方法不同,正交实验可以同时考虑多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找到最优的设计方案。

正交实验是一种高效、经济、可靠的设计方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实验,同时提高实验的精度。

田口设计、筛选设计原理及优缺点

田口设计、筛选设计原理及优缺点

田口设计、筛选设计原理及优缺点田口设计,又称为田口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设计原理和筛选设计的方法,旨在通过系统地分析和优化设计参数,提高产品或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田口设计原理和筛选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缺点,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探讨。

田口设计原理是由日本质量专家田口玄一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系统化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并对其进行优化。

田口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三个要素:设计参数、因素水平和响应表。

设计参数是指影响产品性能的各个因素,如材料、工艺参数等;因素水平是指设计参数的取值范围;响应表是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到的各个因素水平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程度。

田口设计通过合理地选择设计参数和因素水平,以及合理地设计实验方案,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出最优的设计方案。

田口设计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田口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试验成本和时间。

通过系统化的实验设计,可以在较少的实验次数中得到准确的结果,从而节省了试验的成本和时间。

其次,田口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准确地确定各个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再次,田口设计可以提高设计的可靠性。

通过系统化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可以准确地找出最优的设计方案,从而提高设计的可靠性。

最后,田口设计可以提高团队的合作效率。

通过参与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过程,可以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从而提高团队的合作效率。

然而,田口设计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田口设计依赖于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实验数据存在误差或者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就会导致结果的不准确,从而影响设计的有效性。

其次,田口设计需要设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要进行有效的田口设计,需要设计人员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这对于一些缺乏相关经验的设计人员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再次,田口设计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

在实际应用中,产品的性能往往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而田口设计只能针对有限的因素进行优化,因此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实际需求。

日本设计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日本设计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日本设计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佚名
【期刊名称】《世界建筑导报》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 在人们普遍的意识中,日本设计是一家可以充分发挥综合能力、尤其擅长高层办公楼和酒店设计监理业务的组织型事务所.
日本设计在创设之初,就开设了城市规划部门,将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作为一部推车的两个轮子,相互协调、发展,从宏观和具体的层面开展设计活动,并且一直保持至今.【总页数】2页(P98-9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
【相关文献】
1.景观塑造要求主导下的城市规划编制——兼论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互动融合路径 [J], 王登嵘;张铭浩;施为学
2.运用城市设计辅助城市规划管理的探索——以泰安天庭园地段城市设计为例 [J], 牛泽文
3.城市设计:欧洲80年代城市规划转型期的新兴价值观——米歇尔·特瑞普教授《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 [J], 张亚津;王骞;
4.城市设计:欧洲80年代城市规划转型期的新兴价值观--米歇尔·特瑞普教授《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 [J], 张亚津;王骞
5.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讨 [J], 何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交导向型开发推动大型居住社区更新——以东京二子玉川为例

公交导向型开发推动大型居住社区更新——以东京二子玉川为例

Urban Regeneration of Large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Driven by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he Revelation of Futako Tamagawa公交导向型开发推动大型居住社区更新*——以东京二子玉川为例姚 栋 杨 挺 YAO Dong, YANG Ting由于城市蔓延、功能缺失和人口老化,我国自1950年代建设在中心城边缘的大型居住社区正面临发展停滞的困境,亟需城市更新的模式创新。

二子玉川地区位于日本东京都边缘,其发展历程显示,基于公交导向型开发的城市设计有助于复兴该类老旧社区。

二子玉川的经验证明优化站点周边人行与公共交通换乘体系,有利于实现站点价值辐射扩散;围绕站点并沿公共空间廊道有序布置多种功能,以便实现纵深开发;通过良好界面的步行廊道串联站点与自然资源,能够提升空间品质与特色并增强社区活力。

Built on the edge of the central city in the 1950s, large-scale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development stagnates gradually dueto urban sprawl, insufficient functions and population aging.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a new regeneration mode. Futako Tamagawa is on the fringe of Tokyo, Japan, whose redevelopment history shows that urban design based on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contributes to the revival of the old community. The case study on Futako Tamagawa has proved that optimizing the pedestrian and public transport transfer system between communities and the station benefits a wider area, arranging various functions in order around the station and along the public corridor can be more efficiently for development, and connecting stations with natural resources by a delicate walkway help improve spatial quality and community vitality.公交导向型开发;大型居住社区;城市更新;城市设计;二子玉川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large-scale residential community; urban regeneration; urban design; Futako Tamagawa文章编号 1673-8985(2022)04-0149-06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1982/j.supr.20220423摘 要Abstract 关 键 词Key words 作者简介姚 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cn 杨 挺中海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师,硕士1 居住社区更新概述为解决城市居住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很多大城市边缘建设了大型居住社区,如上海曹杨新村、鞍山新村,北京百万庄小区,沈阳铁西工人新村等(见图1)。

日本乡村规划建设治理研究

日本乡村规划建设治理研究

DOI 10.15302/J-SSCAE-2019.02.016日本乡村规划建设治理研究冯旭,王凯,马克尼(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7)摘要:本文对日本新版国土形成规划中的乡村定位,以及典型地区的乡村规划思路、建设内容、基层治理等进行了深入研宄。

日本乡村地区的规划与治理是在地方政府及村民自治会共同引导下,通过挖掘、发扬地域特色,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特色产业的振兴、乡村规划的编制、建设行为的管治。

在未来乡村发展战略及建设重点、乡村规划编制目标与具体内容、乡村基层治理分工三个方面,对我国乡村规划建设与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乡村发展战略;乡村规划;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日本乡村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n Japanese Rural Planning,Go门struction, and GovernanceFeng Xu, Wang Kai, Ma Keni(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Beijing 100037,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delves into the rural orientation depicted in the 7th-edition Japanese spatial planning, rural planning guidelines and contents of typical regions, and rural governance in Japan. Under the guidance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 village selfgovemment committees and by exploring and promoting regional features,Japanese rural planning,construction,and governance focus on traditional culture protection,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planning formulation, and construction behavior governance. Japan*s experiences hav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China in the aspects of future rural orientation, rural planning target and content, as well as division of rural grassroots governance.Keywords: rural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rural planning; rural construction; rural governance; Japanese rural一、研究背景与目的美国城市地理学家Ray Northam将发达国家城 镇化过程概括为起步、加速、稳定三个阶段,其中,稳定阶段指“现代农业化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 力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时期。

日本小面积住宅规划设计

日本小面积住宅规划设计

日本小面积住宅规划设计
周静敏
【期刊名称】《建设科技》
【年(卷),期】2006(000)018
【摘要】户型面积大小会影响设计师的“表达”,中小户型设计相对大户型来说
更考验建筑师的功力。

在有限的户型面积里,如何满足实用性和实现空间的多样化,以及保证居住舒适度和品质,对设计师而言是一个有力的挑战。

住宅设计不单单反映出建筑空间上的把握,它更多地体现着社会、历史、人文和生活方式的综合诠释。

下面就以日本的住宅设计为例,谈谈小面积住宅设计的舒适度和品质。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周静敏
【作者单位】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1
【相关文献】
1.小户型如何体现舒适度——日本小面积住宅设计解析 [J], 周静敏
2.一种可行的“小面积多床位住宅”方案介绍——“复式住宅”再探讨 [J], 姚砥

3.日本住宅建设发展与住宅规划设计 [J], 赵冠谦;林建平
4.日本集合式住宅是小面积的典范 [J], 开彦
5.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探析--阳煤集团馨安家园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体会 [J], 张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小城镇的社区营造活动对我国村镇规划建设的启示

日本小城镇的社区营造活动对我国村镇规划建设的启示

日本小城镇的社区营造活动对我国村镇规划建设的启示
王羽;李成章;王曼;殷晓博
【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日本小城镇社区营造案例,对比目前我国村镇建设中显露出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根源。

强调了重视地区自身优势,进行科学有效的区域定位对村镇规划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总页数】4页(P91-94)
【作者】王羽;李成章;王曼;殷晓博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天时瑞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第六大洲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2.28
【相关文献】
1.日本社区营造经验及对我国历史街区保护的启示r——以日本古川町为例
2.日本社区参与式治理的经验及启示——基于诹访市\"社区营造\"活动的考察
3.韩国的小城镇政策、规划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
4.日本住区防灾控制方法及公共空间防灾规划设计对我国小城镇防灾规划的启示——以日本东京足立区鹿浜地域为例
5.国外小城镇建设经验、教训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村镇建设的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工业开发与城市规划

日本工业开发与城市规划

日本工业开发与城市规划
中野茂夫;邓奕(译)
【期刊名称】《北京规划建设》
【年(卷),期】2007()2
【摘要】工业开发与城市计划近代城市化的尺度与规模是前所未有的,这其中有各种原因,最大的影响因素应该说是工业区开发。

大规模的厂房建设用地开发,工厂职工居住区建设。

【总页数】2页(P84-85)
【关键词】工业开发;城市规划;日本;居住区建设;城市计划;影响因素;建设用地;城市化
【作者】中野茂夫;邓奕(译)
【作者单位】筑波大学研究生院环境科学研究科博士研究员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德开发新的干法瓷粉加工机,日发明生产微米级粒子的新式喷雾干燥器,由植物油副产物生产低成本发胶,垃圾焚烧炉灰的完全回收利用,超声加速纺织酶法加工,瑞士ABB开发新型交流电动机,生产高纯均匀纳米粒子的高速反应混合机,光控制化学品贮存和释放的新硅胶,日开发氢储存输送供应新系统,有机氢化物作氢源的PEM燃料电池,甲醇生产聚烯烃将首次在尼日利亚工业化,美国寻求延长溴甲烷的使用期,布
什大力推进H2燃料电池的研发,日本发明乙醇细菌催化快速生产法,臭氧耗减和温室气体的最近研究动态,由食品加工废水生产H2和甲烷,世界市场增 [J], 陶圣如2.浅谈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日本财阀直接控制伪满重工业的代表机构 [J], 李力
3.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与日本社团法人再开发协调协会在京会谈 [J], ;
4.后工业化时期的城市规划一瞥——以日本名古屋为例 [J], 尹德森;段瑜
5.日本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开发日本首个920MHz频段智能社区无线多跳通信系统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条田规划设计田间斗渠、农渠、斗排沟、农排沟、机井建设、土地平整、农田林网、道路修建等田间基本建设工程都是以条田规划布置为基础来进行的。

条田的规划布置直接与农田土壤改良和土地利用成效有关。

规划时,不但要考虑灌溉、排水的效果,而且要考虑机耕、防风对条田大小的要求,及当地的地形、土壤、水文地质条件和气象条件。

1.1 条田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条田是由斗、农渠、防风林带围成的田块,它是进行耕作、灌水、改良土壤的土地利用基本单元。

条田规划的内容包括,条田的大小、形状和方向的确定、确定这些参数要使灌溉、排水、防风效果好,机耕效率高;同时还应使田间工程量小,土地利用率高。

条田规划布置应遵循如下的要求:1.灌溉对条田的要求。

灌溉对条田的大小和方向有一定的要求。

在地面纵坡大于0.01~0.02时,采用一般的沟、畦灌水方法,沿地面主坡向灌水,会产生田面冲刷和水土流失,宜调整条田方向,与等高线成一定角度布置,取得0.006~0.002的田面水流坡度。

如果采用细流沟灌,地面坡度等于0.01~0.02也可以采用条田方向沿地面主坡向,即条田长边与地面主坡向一致。

当地面坡度小于0.01时,条田方向一般宜与地面主坡向一致。

灌溉对条田大小的要求是,为了配合灌水后及时耕作,一个条田一般宜在两昼夜以内灌完。

以农渠流量为0.1m3/s计,净灌水定额为45~50m3/亩,两昼夜可灌溉347~312亩,条田最大面积一般不宜超过300亩~350亩。

2.排水对条田的要求。

排水对条田的要求主要是条田的宽度,即农排沟的间距。

根据土壤和水文地质条件,控制地下水位的农排沟间距一般为150~200m为宜。

排水对条田方向的要求是,当坡度较大时,农排沟与等高线小角度相交,沿条田长边布置,以发挥排水沟的截流作用。

地面坡度较小时,农排沟及条田长边宜于沿地面主坡向布置。

3.防风林带对条田的要求。

林带防风效果决定于主林带与风向的交角、林带的间距、密度、高度等因素。

主林带宜与主害风向垂直相交或大角度相交。

林带后树高15倍的范围内能使风速减小25~30%,如设计树高12~15m,则主林带的间距为180~225m,此即条田的宽度。

4.机耕对条田的要求。

机耕要求条田要有一定的长度,减少转弯的时间和无效耗油,以提高机耕效率。

当条田长度为200m时,农机时间利用率为87.5~91.4%,再增加条田长度,则时间利用率增长较慢。

条田宽度不小于200m,对横向耕作也基本上能满足要求。

机耕要求条田的形状最好为两边平行的长方形或内角不小于60°的平行四边形,使农机耕作时耕不到的死角减少。

综上所述,条田的长度一般取600~800m,宽度取200~250m,面积约为180~300亩。

长度必须在200m以上,最长可达1000m左右,宽度最小不小于150m,最大不大于400m。

条田的方向,应根据灌溉、排水、防风的不同要求,针对当地的主要矛盾,综合分析确定。

条田大了机耕效率高,斗、农渠(沟)相对占地少,土地利用率高;但条田太大,往往达不到灌溉、排水、防风效果的要求,而且平整土地的工程量也会增大。

规划条田应当分区进行,在一个轮作区内的条田大小尽量相等,土质应当接近。

1.2斗、农渠及排水沟布置1.斗、农渠布置当条田的大小、方向确定后,斗、农渠的一般布置方法是,农渠沿条田长边高位侧,一条农渠灌溉一块条田。

斗渠沿条田短边高位侧,一条斗渠灌溉多块条田。

2.排水沟布置通常农排沟沿条田长边低位侧,斗排沟沿条田短边低位侧,按照农渠和农排沟的位置关系,该种布置为相邻布置。

农渠和农排沟的另一种布置形式为相间布置。

其特点是,一条农渠控制两块条田,农渠布置在局部高地上向两侧分水。

农排沟布置局部低槽内,承纳两个条田的排水。

相邻布置与相间布置的比较:对控制地下水位的排水沟,相邻布置的条田宽度等于农排沟间距,在相同水文地质条件下,要求的农排沟间距相同时,相间布置的条田宽度只有相邻布置条田宽度的1/2。

从渗流条件看,相邻布置,农渠与农排沟距离很近,两者水位相差甚大,农渠有一部分水渗入农排沟排走了,造成水量浪费。

相间布置时,农渠的水沿条田宽度方向渗入农排沟,有以淡挤浓,淡化潜水表层的作用。

1.3条田内部的灌溉设施布置条田内部的灌溉设施有毛渠、输水沟、垄沟、灌水沟、畦或淹灌格田。

根据地形条件,田间灌水设施采用两种布置形式:1.纵向布置毛渠与灌水沟、畦水流方向平行,与作物种植方向一致,沿地面主坡向布置。

灌溉水从毛渠进入输水沟,经输水沟进入灌水沟、畦田。

输水沟一般垂直于毛渠布置。

但田面坡度大于0.01时,为避免毛渠冲刷、田面冲刷,毛渠也可沿较小坡度,即与等高线斜交方向布置。

这种布置的优点是,毛渠可根据地形一侧或两侧控制,减少土地平整量;灌溉水沿地面主坡向,灌水效率高;中耕时机车不跨过毛渠。

缺点是,播种、中耕或收割沿条田短边进行,机耕效率低。

当地面坡度大于0.01时,毛渠容易冲刷。

2.横向布置毛渠布置与灌水沟、畦方向垂直,灌溉水直接从毛渠进入灌水沟、畦。

毛渠沿较小坡度方向,灌水沟、畦可沿最大坡度方向。

这种布置的优点是,不会产生毛渠冲刷,播种、中耕沿条田的长边进行,机耕效率高;缺点是,中耕时,机车跨过毛渠较多,效率低,灌水沟、畦容易冲刷。

条田的内部灌水设施的布置形式,在条田布置时就要考虑内部的灌水要求。

1.4地面灌溉的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灌溉方法是指向田间供水的方式及湿润土壤的方式。

灌水技术是指各种灌溉方法为达到适时适量,均匀的湿润土壤所采取一系列技术要求及相应的田间工程措施。

目前采用的灌溉方法有地面灌溉、喷灌、微灌、地下灌溉四种类型,本章节主要介绍地面灌溉。

随着生产发展,地面灌溉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但目前主要的地面灌溉方法有畦灌、沟灌和淹灌。

1. 畦灌(1)畦灌水的流动与入渗畦灌是用田埂将灌溉土地分隔成狭长的地块,即畦田。

灌水时,水从毛渠或输水沟直接进入畦田,在田面上形成簿膜水层,沿畦田纵坡方向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逐渐湿润土壤。

(2)畦灌的优缺点各种密植作物,如小麦、牧草、蔬菜等多采用畦灌。

畦灌的优点是技术简单,田间工程投资小。

缺点是由于灌溉水靠重力作用沿畦田流动和入渗,土壤结构易于受破坏,表层板结,通气状况恶化;灌水初期,土壤表层蒸发强烈;刚灌水后表土过湿,土壤中部分微生物活动受抑制;在坡度较大的地面采用畦灌易引起冲刷。

(3)畦灌的技术参数选择①畦田规格:畦田长度L应根据土壤的透水性,地面坡度、水流条件、地面平整情况确定。

畦田的宽度决定于地面的横向坡度、土壤性质及农机具幅宽。

具体数值详见《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表8.2.3灌水畦要素。

②畦田的单宽流量q:通常土壤的透水性强,单宽流量q应大;地面纵坡大,单宽流量应小;畦长大,单宽流量应大。

详见表3.23。

③畦田灌水时间t:在灌水定额一定的情况下,土壤透水性愈大,引水时间愈短。

引水时间还取决于畦田的规格和单宽流量。

在实践中,为了使畦田首尾土壤湿润均匀,必须使水层在畦田中各点停留时间相同,一般采用及时封口的办法,即当水流到达畦尾还有一定距离,就封闭引水口,使畦内剩余水流向前继续流动,至畦尾全部渗入土壤。

视土壤透水性、田面坡度、单宽流量不同,通常采用七成封口、八成封口、九成封,个别情况也有满流封口。

2. 沟灌(1)沟灌水的流动与入渗沟灌是在作物行间开灌水沟,水从毛渠或输水沟进入垄沟,由垄沟进入灌水沟。

在流水过程中主要借毛细管的作用湿润土壤。

沟灌除沟底的土壤湿润是靠重力下渗的作用外,沟的两侧及沟顶部分基本上是通过毛细管作用湿润。

(2)沟灌的优缺点沟灌与畦灌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沟灌主要依靠毛细管作用湿润土壤,因而,调节土壤中的水分,空气和养分状况好。

沟灌后,未饱和的土壤表面仍保持疏松状态,地表蒸发比畦灌减少,所以沟灌可以节省水量,水的利用率高。

(3)沟灌的技术参数选择①沟的规格:灌水沟的间距取决于土壤的透水性和作物行距,透水强的间距小;透水性弱的间距大。

灌水沟的长度因根据地形坡度大小、土壤透水性强弱及土地平整状况而定。

详见《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表8.2.3。

②沟的入渗流量:当地面坡度小,土壤透水性强,土地平整较差,入沟流量应大一些。

反之,入沟流量应小一些。

详见表8.2.2。

③沟的坡度沟灌适宜坡度为0.003~0.008。

(4)细流沟灌技术参数选择有一些地面坡度大,土壤透水性小,实践中多采用细流沟灌。

细流沟灌入沟流量控制在0.1~0.5L/s,沟中水深为沟深1/5~2/5左右,沟深15~20cm,沟宽30~40cm。

细流沟灌具有一系列优点:由于沟中水流很浅,受重力作用湿润的土壤范围仅限于沟底、沟上部分2/3土壤受毛细管作用,所以土壤结构破坏很少,沟的两侧和顶部保持疏松状态。

因此,沟灌后蒸发很少。

由于细流沟灌的流量小,速度慢,土壤渗吸时间长,所以水渗得深,保墒时间长。

由于水层浅,细流沟灌能使表层土壤温度比大水漫灌提高2℃左右,有利于作物发育。

1.5农田防护林布置农田防护林的布置,应与灌、排渠系和道路的布置统一安排。

主、付林带沿道路或渠道设置,围绕条田形成林网。

1.林带方向按照林带对条田的作用,可分成主林带和付林带。

主林带与主害风向垂直,起主要的防护作用;付林带垂直于主林带,在风向改变时辅助主林带起作用。

在风害较小,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林带生物排水作用显得更重要,若垂直地下水位方向设置林带,排水效果更好。

2.林带的结构林带结构是林带外形及林带内部结构的总称,与林带密度、断面形式、树种组成和栽植密度有关。

按风力通透情况可将林带分为三种类型结构。

(1)紧密结构林带由乔灌木组成的多层林冠的宽林带,构成枝叶茂密无透光孔隙林墙。

中等速度(3~4m/s),弱风几乎不能透过,透风系数在0.1以下,气流被抬高从树冠顶上翻越而过。

这种林带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可大幅度降低风速(约48%左右),但防风距离短,一般只有树高15倍左右,大风时林带背后可出现强烈漩涡,晴朗无风时林缘还出现增温。

所以一般不宜作护田林带。

(2)稀疏结构林带稀疏结构林带是一种2~3层树冠所组成林带,从上到下孔隙分布比较均匀,中等风速,可以部分通过林带而不改变方向。

透风系数为0.3左右,有效防风距离为树高23~31倍,降低风速较大(40~47%),林缘不发生风蚀,适用于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和绿洲前沿。

(3)通风结构林带通风结构林带是一种上层树冠紧密,下部(距地面2m左右)有很大通风孔隙且宽度不大的林带。

按通风程度又可将其分为高度透风和低度透风两种。

高度透风林带是二行乔木构成的窄林带,透风系数0.75以上,有效防风距离17倍树高,平均降低风速约20%,不宜作护田林带。

只宜在风沙危害较轻地区配合其他结构林带采用。

低度透风林带是4~6行数目构成两层树冠的林带,透风系数0.5左右,有效防风距离为树高24~38倍,平均降低风速34~41%,但大风时,林缘易出现风蚀,故不宜于配置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和绿洲前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