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阶段 详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是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并取得优势地位的过程。它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生产日益社会化,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城市迅速发展。有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工业化,它们的目的、道路和方法各不相同。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在工业化进程中,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量的快速增长,新兴部门大量出现,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国民消费层次全面提升。
国际上衡量工业化程度,主要经济指标有四项:
一是人均生产总值,人均 GDP 达到 1000 美元为初期阶段,人均 3000 美元为中期,人均 5000 美元为后期;
二是工业化率,即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工业化率达到
20%-40%,为正在工业化初期,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
三是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一般工业化初期,三次产业结构为
12.7:37.8:49.5;就业结构为 15.9: 36.8:47.3;
四是城市化率,即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般工业化初期为37%以上,工业化国家则达到 65%以上。
工业化的第一阶段往往是轻纺工业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到第二阶段进入重化工业化,重工业和石化化学工业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反映重化工业化过程的指标是霍夫曼系数。工业化和外向型经济也有密切关系。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往往经历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两个阶段,但忽视出口替代的单纯追求进口替代大多会失败,而先实行出口替代,完成资本积累后再进行进口替代则大多会成功,其中亚洲四小龙是典型代表。从产业组织形式看,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深入,产业链、产业集群等新生事物也创造出来,不断提高了工业产业的组织程度和运行效率。现在我国还提出新型工业化的概念。
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与传统的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注重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质优价廉的商品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第二,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要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从而大大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后劲。
第三,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工业化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
工业化最初只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现象,始于 18 世纪 60 年代的英国。这种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生产活动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狭小的地方市场提出挑战,老的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容量的需求。同时,资本积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工业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工业化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其初期,一些先行的工业化国家为实现人口自由流动和提供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迫切要求打破原有的社会劳动组织系统。为此花费约100年时间。20世纪以来,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工业生产的空间活动范围在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较明显的趋向性。初期时,工业生产活动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点状分布),随交通条件的改善而呈线或带状向外扩散。最终达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相对的均衡分布状态。工业化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伴随大规模工业化而产生的日益严重的大气、海洋和陆地水体等环境污染,大量土地被占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剧等,对社会、自然、生态造成巨大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生存,迫使各国对工业化的发展进行某种限制和改造。工业化不仅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工业化带来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文明程度的提高,政治组织的民主,工人阶级的纪律,工会的强大政治影响力;同时,工业化不断提高的社会生产率为大批就业人口转向第三产业奠定了基础,使得工业社会逐步向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迈进。
关于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评估
□ 作者: 王树华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先驱论坛 2008 年第29 期字号:【大中小】
◆ 中图分类号:F224.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有关理论,运用统计数据,对我国所处的工业发展阶段进行评估与分析。从总体上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工业主导型”和“工业重型化”是这一阶段的突出特征。
关键词:工业化发展阶段评估
当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科学把握我国产业结构所处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是正确选择切合我国实际的产业结构政策,推动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出发点和前提。
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反映工业化阶段演进的指标主要有三大类: 一是人均收入水平 ( GDP 或GNP) 的变动;二是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三是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动。本文以上述三类指标为依据,对当前我国所处的工业化发展阶段进行评估。人均收入水平变动所反映的工业化阶段钱纳里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中,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互关系的统计分析,将一国经济发展按人均 GDP 的变化分为准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实现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三大阶段。其中,工业化实现阶段按人均GDP 的变动又可以细分为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化中级阶段、工业化高级阶段3 个分阶段。以1964 年美元计,人均GDP介于200 -400美元为工业化初级阶段,400 -800美元为工业化中级阶段,800-1500美元为工业化高级阶段。由于钱纳里研究的是20 世纪60-70年代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阶段,考虑到数据的可比性,本文需借助GDP平减指数将1964年美元换算成 2007 年的美元水平。换言之,须将美国经济增长的物价波动因素予以扣除,以此来准确反映钱纳里时期的人均收入水平。根据《美国统计概要(2008)》(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8)公布的CPI 指数变动情况,可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