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上.doc

合集下载

科学六年级《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及反思

科学六年级《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及反思

科学六年级《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科学六年级《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及反思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启示》教学案例长清区乐天小学孙延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研究仿生的一般过程,认识什么是仿生。

2、能力目标:注重事实与生活,通过合作与交流锻炼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鸟窝和蜂窝的图片。

画面展示的是什么?看到这两幅照片你能想到我们国家哪两座非常著名的建筑?(鸟巢和水立方)师出示对比图。

讲述:中央电视台在采访鸟巢和水立方的中方设计师时,他们表示,设计的灵感均来自大自然中的生物—鸟和蜜蜂的窝。

看来,生物的本领真不小,它们在很多方面给人类一些启示,人们根据这些启示可以做许多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物的启示。

(板书课题:生物的启示)二、新授1、辨认麦冬叶及韭菜叶出示麦冬叶及韭菜叶,学生辨认。

介绍麦冬(课件展示),讲述:这种植物是禾本科植物,因为冬天时也像绿油油的麦子一样,所以人们给它取了这个名字。

就是这两种植物中的一种,使老师付出了血的代价,在采集时把我的手弄破了,谁会是凶手呢?请同学们仔细地摸一摸、看一看,抓出凶手?2、学生观察抓“凶手”(说生物特点)你认为谁是“凶手”?你的证据是什么?请你把证据写到黑板上。

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麦冬所具有的什么呢?(特点、特性等)(板书:生物特性)3、讨论如何验证想法(1)讲述:也就是说,你们认为带有锯齿结构的植物比没有锯齿结构的植物的破坏力要大,所以老师的手就被划破了是吗?真的是这样吗?我们需要怎样才能确定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呢?(做实验)我们可以通过做模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板书:做模型)。

(2)认识做模型的工具及材料,并进行讨论如何做模型。

学生讨论并汇报。

4、做实验,验证想法。

教师巡视指导。

5、实验汇报(小比赛)(实验汇报的形式一改常用的学生汇报,教师补充的形式,而是采用的“小比赛”的形式,旨在完成汇报的同时,激励学生乐于参与)(板书:测试模型)讲述:通过“小比赛”我们得知,带有锯齿结构的材料确实比没有锯齿结构的材料破坏性要大。

小学科学5《生物的启示》(教案)

小学科学5《生物的启示》(教案)

小学科学5《生物的启示》(教案)生物的启示生物是我们身边的奇妙生命,他们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

通过生物,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学习到许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本教案将围绕小学科学第五册的《生物的启示》这个主题展开,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感受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一、知识概述:生物是指有生命的所有事物,包括植物和动物。

生物通过一系列独特的生理和生态系统发挥作用,并对整个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生物的特点有:生命、遗传、适应、演化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包括生命、遗传、适应和演化。

- 掌握生物的重要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 培养学生实践探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保护生物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生物的定义和特点(30分钟)- 导入:师生互动,观察身边的生物,引发学生对生物的思考。

- 概念讲解:生物的定义和特点。

- 实践活动:观察小动物,了解生物的生命特征。

第二课时:生物的遗传(40分钟)- 复习:回顾前一堂课的学习内容。

- 概念讲解:生物的遗传方式和基因传递。

- 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生物遗传的原理。

第三课时:生物的适应(40分钟)- 复习:回顾前两堂课的学习内容。

- 概念讲解:生物的适应性和生物的生存方式。

- 实践活动:设计实验,观察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情况。

第四课时:生物的演化(40分钟)- 复习:回顾前三堂课的学习内容。

- 概念讲解:生物的演化和进化理论。

- 实践活动:通过走访博物馆或图书馆,了解不同时期的生物演化过程。

第五课时:生物的重要性及保护(30分钟)- 复习:回顾前四堂课的学习内容。

- 概念讲解:介绍生物对人类和整个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调查报告:让学生调查并了解当地动植物的现状及保护情况。

四、教学方法和学情分析:1. 教学方法:- 导入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生物的启示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生物的启示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生物的启示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生物的启示的教学设计1目的要求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人们在生物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像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明的思路。

3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挂图或投影片——船与鱼、锯与丝茅草、飞机与鸟、薄壳建筑与蛋壳、筒形叶桥与植物的卷叶、多镜头摄影机与昆虫复眼、雷达与蝙蝠、机器人、变色龙、壁虎。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讲述:我们知道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的许多本领令人惊叹羡慕。

例如,鱼能在水中自由游泳,鸟能在天空自由翱翔,绿叶靠阳光、水、空气就能制造食物……在生物的'启示(板书课题)下,人们发明了许多新技术、新工具。

2 、谈话:你们对这方面的问题感兴趣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人花生物的启示下发明了哪些东西,以及怎样发明的。

学习新课1 、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完成的发明( 1 )了解几件学生比较熟悉的发明创造①谈话:你们知道什么东西是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的吗?它们分别是在哪种生物启示下发明的?②讲述: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几种大家比较熟悉的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

③阅读:课本第 37 页。

④谈话:课文介绍了几种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分别是什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船与鱼。

)船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发明的?(鱼)为什么说船是在色的启示下发明的?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锯与丝茅草。

)锯是谁发明的?他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发明的?(丝茅草叶)说一说鲁班发明锯的过程。

请你推测一下,鲁班在被丝茅草叶划破手时有什么想法?他怎么会想到要发明锯呢?(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飞机与鸟。

)飞机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发明的?(鸟)为什么说飞机是在鸟的启示下发明的,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①讨论:船、锯、飞机的发明过程有什么共同点?②教师小结:通过船、锯、飞机的发明过程。

我们可以知道:当人看到某种生物的特殊本领时,常常会联想到人在生产或生活中的需要,然后就模仿这种生物的形态、构造、功能,设计制造出所需要的东西。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doc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doc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25课【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是力量,当今科技正在快速刷新世界,未来科技无止境的发展,将为未来世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为巨大的贡献”,达到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索科学,勇于揭开科学之谜,具有综合科学素养”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强烈。

”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和实验相结合,让学生亲身经历仿生的科学过程,理解仿生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仿生学的广泛应用并进行相关的仿生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制作简单科学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愿意交流合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新科技、新产品;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通过对仿生学的认识, 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推动作用。

科学知识:了解仿生过程:知道什么是仿生,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仿生的过程,尝试仿生设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分组实验材料(每组新鲜的葱叶各两个,A4 纸两张,重物若干个。

)。

学具准备:查阅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小游戏,名字叫“看到了就想到了---联想接龙”看谁的脑子反应快。

比如:看到了荷叶,就想到了…(课件出示荷叶图片)看到蒲公英,想到------课件看到小鱼——・,看到飞翔的鸟儿一课件出示鸟的巢穴图片,看鸟的巢穴到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说你对鸟巢的了解?师概括: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称为“这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使全世界对中国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能建峰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评价尊重他人的想法的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

3.了解仿生过程,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认识什么是仿生,并且尝试仿生设计。

4、通过对仿生学的认识,意识到科学技术队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教学准备:尼龙搭扣、苍耳、带葱叶的大葱若干、勾码若干个、鸡蛋、同样的白纸2张,硬卡纸1张、双面胶,三角支架(可用其他物品代替)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直入课题。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植物界的朋友,你们认识它吗?(老师身上沾满了苍耳)苍耳。

仔细观察,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椭圆形的、有刺、刺上带钩、很容易粘在衣服上。

)2、有人受苍耳特点的启发完成一项发明——那就是瑞士的梅斯特拉尔先生发明的尼龙搭扣。

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你都在哪儿看到过它?4、出示苍耳和尼龙搭扣进行对比。

搭扣上的小弯钩与苍耳的刺是多么相似呀!想不到吧,一个小生物竟然能引起一个发明。

这就是生物带给人们的启示。

(板书课题:生物的启示)二、探究活动(一)研究葱叶的性能。

1.玩大葱,找发现。

(1)寻找大葱叶子的特点。

这个大家都认识吧!(大葱)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呢?你发现了吗?学生自由交流。

(叶子是圆筒形、是直的、里面是空的)(2)圆筒形的叶子有什么好处呢?(叶子向上生长、更加牢固)你说的真有道理。

是呀,它直直的长在地里,风都不能把它吹弯,你能把它吹弯吗?想不想试一试?(3)吹葱叶。

咱们动动嘴巴吹一吹,看看谁的力气最大。

(学生吹葱叶)我看到有的同学的脸都涨红了,腮帮都鼓得圆圆的,可是葱叶却丝毫没有被吹倒的迹象。

能说一说你吹葱叶的感觉吗?(头晕、很累)这说明了什么呢?(圆筒形能使葱叶牢固)(4)捋平葱叶。

小学科学25《生物的启示》教案

小学科学25《生物的启示》教案

小学科学25《生物的启示》教案生物的启示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习生物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体会生物所带来的种种启示。

通过生物的启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的重要性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一、了解生命的多样性生物的启示之一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

生物界的多样性非常丰富,包括了动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

这些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通过学习生物的多样性,学生可以认识到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地位,从而培养出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人与生物的依赖关系生物的启示之二是人与生物的依赖关系。

人类与生物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赖。

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物、材料等各种资源,维持着生态平衡,也为我们提供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纯净的空气。

学生通过学习生物的启示,能够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应该保护和珍爱生物,与之和谐相处,共同构建美好的生态环境。

三、生命的奇妙与坚韧生物的启示之三是生命的奇妙与坚韧。

生物界的生命之奇妙体现在其不断适应和改变的能力上。

生物可以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生存,适应各种极端温度、气候等条件。

例如,某些昆虫在极冷的环境中也可以存活,某些植物在干旱的环境中也能生根发芽。

这些生物的坚韧和适应能力向我们传达了生命的力量和无限可能性,激励着我们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懈,追求成功。

四、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生物的启示之四是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链和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平衡。

学生通过学习生物的启示,能够理解到我们的生存离不开生态系统的保持和稳定。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行为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

因此,学生应该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并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

五、尊重生命,反对虐待生物的启示之五是尊重生命,反对虐待。

学生通过了解生物的启示,可以认识到每一种生物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生物也有生命,它们也能够感受到痛苦和快乐。

《生物的启示》的教案范文

《生物的启示》的教案范文

《生物的启示》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生物的启示中认识自然规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3. 生物的启示:仿生学、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的启示。

2. 教学难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的理解和应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生物的启示的实践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体会生物的启示。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征和生物之间的联系。

2. 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生物的实例,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

3. 分析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生物之间的捕食、竞争、合作和寄生关系。

4. 学习生物的启示:介绍仿生学、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物的启示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生物实例,分析其生物特征和生物关系,并写出自己的启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能力。

3. 评价学生对生物启示的实践运用和创新思维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生物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导入和展示生物特征和相互关系。

2. 案例分析材料:用于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启示。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上.doc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上.doc

《生物的启示》教学案例—、教材分析:《生物的启示》一课选自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生物的启示》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让学生亲历仿生科学过程,唤起学生对身边生物性能的观察、研究和模拟。

本课教科书包括四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

其中,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剪刀、袪码、鲜葱叶、纸、胶水、不同形状的树叶等,此部分属于学生课前探究性准备材料的过程。

自由活动分两部分:一是教科书展示了一幅猫头鹰在夜间展翅欲飞的美丽图片,学生提出:“如果人的眼睛具有猫头鹰眼睛的……”给学生留有科学预测的空间,激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求生物的性能,进行大胆的设想、仿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二是让学生根据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填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两个建议性活动内容:一是继续调查身边的仿生实例,了解人们是怎样模仿生物设计产品的;二是将水滴在新鲜的荷叶正面,观察有什么现象,认真研究其中的奥秘,设计仿生物品。

把仿生探究拓展到课夕卜,使学生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勇于尝试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实物奥秘的欲望,此部分属于课下对活动过程的延续。

二、教学目标:1、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愿意交流与合作。

3、通过本课的探究,了解仿生过程,使学生认识什么是仿生,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仿生的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分组实验材料(放在支架上的蛋壳两个、新鲜的大葱三棵,铅笔二支,记录纸一张,圆筒纸一张,平板纸一张,螺母若干个)苍耳、尼龙搭扣【学具准备】查阅有矢仿生学的资料【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观察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四、设计意图:本课有三个活动:活动一是葱叶和蛋壳的启示。

生物的启示教案

生物的启示教案

生物的启示教案以下是一份关于生物的启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一些生物的独特结构和功能。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生物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几种典型生物的启示及应用。

难点:启发学生从生物中获得创新灵感。

三、教学准备相关生物图片、视频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索一些有趣的生物世界,看看能从它们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生:好呀,老师。

师:大家看这个图片,这是什么动物呀?生:是蜻蜓。

师:对啦,那你们知道蜻蜓的翅膀有什么特别之处吗?生:很薄,很轻。

师:没错,蜻蜓的翅膀不仅轻薄,而且它的结构还很稳定,那你们想想,这给了人类什么启示呢?生:是不是发明了飞机的机翼呀?师:真聪明!就是这样。

那再来看这个,这是什么植物呢?生:荷叶。

师:那荷叶有什么特点呀?生:表面很光滑,水在上面好像不会渗进去。

师:非常好,那这又给了人类什么启示呢?生:是不是和防水的材料有关呀?师:对呀,现在就有很多防水的东西借鉴了荷叶的这种特性呢。

那同学们还能想到其他的生物启示吗?生:老师,我想到了船桨好像是仿照鱼的尾巴做的。

师:太棒了,你观察得真仔细。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学生们对生物的启示有了较深的认识和理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但在引导学生思考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让学生更多地自主发现和总结。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生物的启示》的教案范文

《生物的启示》的教案范文

《生物的启示》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培养学生观察生物、思考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生物的启示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特征。

(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启示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生物的基本特征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认识的生物。

2. 讲解: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繁殖、应激性等。

3. 案例分析:分析生物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仿生学、生物制药等。

第二课时:生物的分类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不同种类的生物。

2. 讲解: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如形态学、遗传学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制作生物分类卡片,加深对生物分类的理解。

第三课时:生物的启示1. 引入:讲述生物启示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如纳米技术、生物芯片等。

2. 讲解:分析生物启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如生物降解、生态平衡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启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分享。

第四课时: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1. 引入:讲述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物、药物、环境保护等。

2. 讲解:介绍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等。

3. 案例分析:分析生物在解决人类生活中的实例,如疫苗研发、病虫害防治等。

第五课时: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1. 引入:讲述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如全球变暖、生物灭绝等。

2. 讲解:介绍生物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制定环保计划,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生物启示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525《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525《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525《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引言】生物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事物之一,而且它们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了解生物,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启示和启发。

本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引导小学生学习生物的不同方面,让他们认识到生物的重要性,并从中得到一些智慧和经验。

【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探索生物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技巧。

3. 认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并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4. 培养保护生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一、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约30分钟)1. 讲解生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生物是指具有生命体征和能够独立生长繁殖的个体。

2. 运用图片或模型,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生物,并引导他们观察并根据外貌特征进行分类。

3. 帮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生物分类表,让他们动手实践并记忆生物的分类方法。

二、生物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技巧(约40分钟)1. 通过实例和故事,向学生介绍生物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技巧。

2. 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自然环境中,观察并记录一些生物的生存技巧,如变色、伪装和互利共生等。

3.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工合作,选择一种生物并设计一幅海报展示它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技巧。

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平衡(约40分钟)1. 引导学生反思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让他们意识到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生态系统的影响。

2. 介绍一些活动或人为因素对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森林砍伐、水污染等。

鼓励学生分析和讨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3.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培养珍惜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保护生物和生态环境(约30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一些保护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常见方式,如节约用水、植树造林等。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如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生物和生态环境。

3. 带领学生制作一份简单的保护生物和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生物的启示》教案

《生物的启示》教案

《生物的启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生物的启示中认识自然规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生物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准备案例资料,用于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 准备问题讨论表格,用于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生物的基本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以及环境影响生物的实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从生物的启示中认识自然规律。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生物基本特征的填空题。

2. 举例说明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和环境影响生物的实例。

3. 谈谈你从生物的启示中学到了什么,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课后作业1. 调查身边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价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和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掌握程度。

十、教学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过程补充和说明:1. 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营养需求、呼吸、排泄、应激反应、生长繁殖等。

生物的启示科学教案

生物的启示科学教案

生物的启示科学教案标题:探索生物的启示,科学教案引言:生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生命形式之一、其古老、精密和多样化的生命机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启示。

生物学并不仅仅是研究生物体本身,更是一门强调观察、实验和推理的科学。

通过生物学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生命的起源、进化、分类和生态学等重要领域。

本篇教案将通过激发兴趣、观察实验和综合分析等活动,启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并进一步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巧。

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和实验能够形成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生物学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2.实验装置和材料。

3.影片和图片展示。

教学过程:第一课: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1.通过图片展示和简要讲解,介绍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的基本原理。

2.指导学生观察校园中不同的生物体,提出他们的分类和特征。

3.分组讨论,要求学生列举出更多生物的分类,并解释其特点。

4.学生完成个人总结和书面作业。

第二课:生命的起源与进化1.演示细菌培养实验,并引导学生讨论细菌的繁殖和进化。

2.观察蛇和其他爬行动物,探讨它们与哺乳动物的进化关系。

3.观看相关视频讲解,了解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原理。

4.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探讨进化对生物适应环境的意义。

5.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和书面作业。

第三课:生态学和环境保护1.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环境中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境。

2.演示环境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讨论其原因和解决办法。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观察实验,分析不同选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学生通过调查和综合分析,提出改善校园环境的方案。

5.学生展示成果,进行班级讨论和总结。

结语: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学生将会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

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培养起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以及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23《生物的启示》(教案)

小学科学23《生物的启示》(教案)

小学科学23《生物的启示》(教案)生物的启示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了解生物的生命规律及其对我们所在生活环境的维持和改善的作用。

3.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生物?a.定义:生物是一种有机体,具有生命活动,可以繁殖后代的特点。

b.生物的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2.生物对我们的启示a.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对我们的启示之一是生态环境保护。

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它们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各种环境条件。

通过研究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和适应性,我们可以得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例如,研究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恢复过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海洋生态的脆弱性,更好地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b.生物的适应能力生物对我们的启示之二是生物的适应能力。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种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特征和行为。

例如,鸟类的羽毛和鱼类的鳞片能够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植物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下能够调整生物体的体内温度和湿度,保持正常的生长和生命活动。

这些生物的适应能力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学习生物的智慧,努力适应和改善我们所面临的生活环境。

c.生物的合作与竞争生物对我们的启示之三是生物的合作与竞争。

生物在生存的过程中既存在合作又存在竞争。

合作使得生物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增强生存能力。

例如,蜜蜂通过互相合作采集花蜜并进行蜜蜂巢的建造,提高了蜜蜂群体的生存能力。

竞争则促使生物进化出更好的适应性特征,争夺资源和繁殖权利。

这种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让我们研究生物行为和生态关系,从中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运作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与激发学习兴趣(5分钟)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意义重大,那么你们对生物有什么了解吗?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他们谈论一下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水果的成长、氧气的产生等。

2.展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5分钟)通过展示珊瑚礁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破坏和修复过程。

小学科学《生物的启示》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生物的启示》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生物的启示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什么是仿生。

(2)了解仿生过程,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2.过程与方法:(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培养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尊重他人的想法的相互合作,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3)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什么是仿生,了解仿生过程,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2.教学难点: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制作简单科学模型。

三、教学准备1.查阅有关仿生的资料,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

2、新鲜葱叶、硬币、相同的两张硬纸。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去年“天价大葱”成为热潮话题,大葱价格的暴涨甚至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广泛关注。

全国多地大葱价格暴涨,10元仅能买2根大葱,涨价后大葱的风头甚至盖过了肉禽。

据了解,造成大葱暴涨的原因是山东、河北等主产地减产、北方市场缺货,中间环节层层加价以及天气冷等。

同学们你们知道大葱长什么样吗?它形状对我们具有什么启示呢?学习了《生物的启示》这课,你们就清楚了。

(二)葱叶的启示1.研究葱叶的性能。

师:(出示葱叶)看这里,这个,大家都认识吧。

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仔细观察,发现了吗?生:它的叶子是圆筒形的。

师:它的叶子是筒形的,有什么好处呢?生:刮风时吹不倒,不容易倒,直立的。

师:圆筒形的葱叶不容易吹弯,承受力非常强。

如果用剪刀剪开,葱叶它会弯吗?试试。

(强调注意安全。

)生动手。

师:还用再把它吹弯吧。

它自己就弯了。

这说明了什么?回顾:刚才,我们发现了葱叶是什么形状的?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又发现了筒形的葱叶比平板式的承受力要强,不容易弯曲。

那,圆筒形的比平板式的承受力大,究竟大多少呢?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模型来进行科学的检测。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
【核心概念】
12技术、工程与社会
13工程设计与物化
【学习内容与要求】
7.1生物能适应其生存环境
5〜6年级:①举例说出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的行为。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5〜6年级:①知道技术包括方法、程序和产品等;知道发明的常用方法,举例说出一些典型的发明,知道发明会用到一定的科学原理,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
界找到原型。

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
5〜6年级:利用工具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根据实际反馈结果进行改进并展示。

【学习目标】
1.科学观念: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仿生并列举2—4种仿生产品。

(2)能说出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推动仿生技术发展的动力。

(3)能说出仿生产品方便了人类的生活,提高了工作效率。

2.科学思维:
(1)能从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分析事物特点的同时将其运用于生活实际,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转化意识。

(3)能将所经历的探究过程提炼成抽象概念,树立模型意识。

3.探究实践:
(1)能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4.态度责任:
(1)能对仿生的过程和类型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2)善于运用发现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去了解身边的事物,发扬敢于尝试、勇于
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启示》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生物的启示》一课选自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生物的启示》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让学生亲历仿生科学过程,唤起学生对身边生物性能的观察、研究和模拟。

本课教科书包括四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

其中,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剪刀、袪码、鲜葱叶、纸、胶水、不同形状的树叶等,此部分属于学生课前探究性准备材料的过程。

自由活动分两部分:一是教科书展示了一幅猫头鹰在夜间展翅欲飞的美丽图片,学生提出:“如果人的眼睛具有猫头鹰眼睛的……”给学生留有科学预测的空间,激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求生物的性能,进行大胆的设想、仿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二是让学生根据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填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两个建议性活动内容:一是继续调查身边的仿生实例,了解人们是怎样模仿生物设计产品的;二是将水滴在新鲜的荷叶正面,观察有什么现象,认真研究其中的奥秘,设计仿生物品。

把仿生探究拓展到课外,使学生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勇于尝试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实物奥秘的欲望,此部分属于课下对活动过程的延续。

二、教学目标:1、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愿意交流与合作。

3、通过本课的探究,了解仿生过程,使学生认识什么是仿生,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仿生的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分组实验材料(放在支架上的蛋壳两个、新鲜的大葱三棵,铅笔二支,记录纸一张,圆筒纸一张,平板纸一张,螺母若干个)苍耳、尼龙搭扣【学具准备】查阅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观察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四、设计意图:本课有三个活动:活动一是葱叶和蛋壳的启示。

通过让学生观察葱叶、蛋壳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葱叶、蛋壳的性能。

然后通过建立圆筒和拱形模型,对圆筒纸和平板纸、拱形纸和平板纸进行对比实验,发现圆筒纸的承受压力大承重能力强、薄壳状拱形物体的承受压力大。

根据葱叶和蛋壳的性能,依据制作的模型,让学生设计产品。

最后教师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构建仿生过程,形成结论。

活动二是许多重大发明创造都受到生物的启示。

教科书展示了三种仿生产品:飞机、雷达、机器人。

给学生以提示,让学生结合搜集的信息资料,说说其它的仿生产品,了解这些仿生产品是根据生物的那些性能研制的,从而让学生充分感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也可以研究仿生。

活动三是观察不同的树叶, 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树叶,并从众多的树叶中找出共同点,例如树叶都有叶脉等,引导学生探究叶脉等的作用,并进行仿生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强烈。

”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和实验相结合,让学生亲身经历仿生的科学过程,理解仿生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仿生学的广泛应用。

本课教科书在编写中体现了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理念,因而教师比较容易把握教材。

我在设计课堂教学中基本上遵循了教材的思路,只是在实施过程中重点体现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的理念,使探究活动更具完整性、细致性、科学性。

特别注意了尊重学生观察实验的事实,使学生能将自己获得的事实证据与科学的说法相比较,从而使学生产生新问题、新思考,让学生带着探究活动中产生的新问题走出课堂,点燃课后持续探究活动的导火索。

%1.教学过程课前活动[课件播放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图片]我们先来欣赏一些生物的图片,你们能发现它们各自独特的地方吗?看谁发现的最多!我们一起来欣赏。

先欣赏到这儿,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生物的特点?一、导入新课【实物投影出示一粒苍耳】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粒植物的种子,认识它吗?师:对,是苍耳。

大家仔细来观察观察,它有什么特点?生1:它身上有刺。

生2:刺上还有小钩,很容易粘在衣服上。

师:上面有刺,刺上还有小钩,很容易粘在衣服上。

(随手往身上放几粒苍耳)我们可以用这个小刺来干什么呢?(至少3个学生回答••你认为……)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一粒小小的苍耳就引起了大家这么多的思考。

其实,还真的有人受苍耳特性的启发完成了一项发明,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瑞士的乔治•迈斯楚先生,利用它发明了尼龙搭扣。

【出示实物】师:想不到吧,一个不起眼的生物,竟引起了一项发明!这就是生物带给人们的启示!【板书课题】%1.探究活动活动一: 葱叶的启示。

(-)引导学生发现葱叶性能。

师:(出示一棵葱)同学们,这个,大家都认识吧。

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仔细观察观察,发现了吗?(仔细观察他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用手势表示)生:它的叶子是圆筒形的。

师:它的叶子是筒形的,有什么好处呢?生:刮风时吹不倒,不容易倒,直立的。

师:风都吹不倒它,那,你能把它吹弯吗?想不想试一试?好,大家都来试着吹一吹,看谁能把它吹弯。

生参与吹葱叶的活动。

(来,使劲吹,再使点劲!)师:好,停下吧。

我看有些同学的脸都涨红了,腮帮子都鼓得圆圆的了!师:吹葱叶时感觉怎样?有什么发现?生:吹不动,很费力气。

不容易倒师:这说明了什么?根据它的形状来猜测。

生:圆筒形的葱叶不容易吹弯,承受力非常强。

【板书:筒形葱叶不易弯曲】师:那,如果把这个圆筒捋平,(师把葱叶捋平),我把它的筒形结构给破坏掉。

看,还用再把它吹弯吧。

它自己就弯了。

师:这说明了什么?生:平的不如圆的承受力强。

回顾:刚才,我们发现了葱叶是什么形状的?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又发现了筒形的葱叶比平板式的承受力要大,是不是把物体做成圆筒状的承受力就变大了?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模型来进行科学的检测。

(-)建立筒形结构模型。

师:在每个组的桌子上,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同学们先利用这些材料在小组里讨论出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主要就是只用双面胶做成纸筒。

师:讨论好了吗?哪个小组先来汇报?学生汇报【根据汇报板书:圆筒纸】师:大家的主意都不错,只是怎样才能看出圆筒形的纸承受的压力更大呢?与什么相对比呢?生:与平板纸相对比。

师:这个主意不错,也就是说,利用圆筒纸和平板纸相对比,这样才能看出到底哪种形状的纸承受的压力大。

师:你们准备怎样操作?生:把纸架在两个木块之间,往上放螺母。

【板书:放螺母】师:其他小组呢?生 ..............(三)对模型进行对比检测。

师:放螺母时应该注意什么?谁来提醒提醒大家?生:要一个一个的往上放。

生:要放在中间,不能放在支撑物上。

生:两组木块之间的距离要保持不变。

师:要轻轻地一个一个地放,直到把它压弯不能承受为止,手要轻心要细, 这样做我们的实验更精确,还要做好记录。

在实验之前先来看一下老师给你的温馨小提示吧!温馨小提示:1. 两组木块之间的距离要保持不变。

2. 纸筒只卷一圈。

3. 螺母要一个一个的轻轻地往上放在中间,不能放在支撐物上。

4. 及时做好记录。

师:好,我们就按照你们的方法进行实验,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动手实验有的小组在做完实验时总是不会忘记整理材料,这种习惯非常好。

师:同学们检测出来了吗?都坐好,现在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检测结果?学生汇报检测结果(老师随机做好记录)师:仔细观察检测结果,这说明了什么?生:圆筒纸和平板纸相比,圆筒纸的承受力大。

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与平板纸相比,筒形纸承受力大。

实验结论:通过检测,我们发现:筒形结构的承受力比较强。

师:那,可以利用这种特性来干什么呢?生1:可以做圆筒形的桥墩。

师:为什么?(课件播放:烟囱.电线杆、地下水管、篮球架、旗杆. 柱子)生:因为筒形结构的承受力强。

师:还可以来做什么?生2:可以做钢管。

(三)葱叶仿生。

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都是应用了筒形的特性而设计的。

你还知道哪 址?师小结:小小的葱叶真了不起!人们受它筒形叶子的启示,竟然开发了这么师:看来,植物的特性不容忽视,而人们的慧眼和聪明的大脑更了不起。

活动二:蛋壳仿生。

(一)引导学生发现蛋壳特性。

师:【出示鸡蛋】我们再来看,这是一枚普通的鸡蛋,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 地方呢?生1:蛋壳非常的薄。

生2:蛋壳是椭圆形的。

师:是啊,蛋壳很薄,你能把它捏碎吗?生1:捏不碎。

生2:能捏碎。

师:这么薄,还捏不碎吗?我们班有大力士吗?上来试试。

咱们给他加加油。

一生捏后。

师:谁还想来试一试?师:感觉怎样?两位大力士捏的结果如何?师:这说明了什么?生:蛋壳比较结实。

师:蛋壳非常的薄,却很结实。

同样是蛋壳,这个拱形的和这个凹形的,哪 个更结实,承受力更强呢?生……师:谁有好办法来检测检测?【学生汇报:用钢笔(小木棒)来击中它,哪个先被击破就说明它不结实; 没有被击破的就说明它结实。

】师:检测时要注意下面两点,请看温馨提示:1. 蛋壳要离开桌面,可以放在支架上。

2. 每一次铅笔自由下落的高度要同样高,不能施加任何外力。

多的产品。

【板书:师随机演示师:看明白了吗?为了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我们的研究,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两组实验材料,呆会大家在小组内相互分工合作来完成;另外,为了受力均匀,老师建议大家可以站起来做。

好,马上开始吧。

(学生活动)师:通过检测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拱形的蛋壳不容易扎破,凹形的蛋壳很容易扎破。

师:这说明了什么?生:这说明拱形的承受力大。

师:蛋壳虽然很薄,但是拱形的蛋壳却很结实。

【板书:蛋壳薄拱形结实】师:它又给你什么启发?学生回答(二)建立拱形结构模型。

师:由此看来,拱形的蛋壳确实比凹形的蛋壳承受力大,又大多少呢?这也需要我们建立一个模型来进行检测。

怎样来做这个拱形模型呢?学生说方法师:同样都是这张纸:这样放就是平板式的,这样放(放在两个木块之间)就是拱形的了。

【板贴:拱形纸】(三)对模型进行对比检测。

师:现在我们就可以用拱形纸与平板纸进行比较。

师:我们仍然采用放螺母的方法来检测拱形纸与平板纸的承受力大小。

注意两块木块之间的距离仍然要保持不变。

(板书:放螺母)师:平板纸的检测结果刚才我们已经得出(指板书记录),大家只需检测拱形纸能放多少个螺母就可以了。

记住要把数据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师:谁来汇报检测结果?师:仔细观察检测结果,这说明了什么?生:拱形结构承压能力强。

师:通过刚才的检测,我们发现薄壳状、拱形物体它的承压能力比较强。

(三)蛋壳仿生。

师:可以利用这种特性来干什么呢?师:生活中哪些物品利用了这一特性?生:举例。

【课件展示各种薄壳.拱形建筑】师:它们都是利用了薄壳状拱形物体的特性而设计建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