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寓言的教学方法
中小学语文基础童话、寓言的阅读方法
中小学语文基础童话、寓言的阅读方法一、如何阅读童话(一)了解童话的特点和类型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起到教育、歌颂或讽刺的作用。
童话和寓言相比,不同的是在故事情节上更富于幻想,人物活动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篇幅较长。
阅读童话除了要依据这些特点外,还要分清它是属于下面几种类型中的哪一种:1.拟人化童话,即将动物、植物或者世界上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人的生命,模拟人的言行,成为童话的“人物”。
2.人物童话,即以普通人作为主人公的童话。
3.超人化童话。
即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属于一些超自然的、幻想的、想象中的形象。
4.知识童话(也称科学童话)。
即把神奇的科学世界或者其未来远景用童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少年儿童的浓厚兴趣,阅读童话,首先就要搞清楚是属于哪种童话,再根据各类童话的不同特点去理解。
(二)领悟童话的生活道理童话总是通过有趣、离奇的故事反映生活,揭示某种道理,对儿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
在阅读时,外貌要通过对童话中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去领悟做人或生活的道理。
《小青石》一文,揭示把小青石当作人来写,让它会说、会想、有感情,通过小青石的变化,思想的转变,说明了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为大众服务的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
(三)正确理解童话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和生活真谛。
用阅读记人、记事文章的方法来阅读童话同样是切实可行的,而且童话更浅显易懂,更能轻松地领悟其内容.只要我们去分析领会童话里的人物的语言或行动,我们就能自然而然地领悟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和做人或生活的道理。
二、如何阅读寓言寓言,就是“寓义于言”,在具体的故事里面寄托阅读时,我们要根据其特点去理解思想内容。
(一)把握寓言中的“故事”寓言从结构上看,大多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
所以,首先要把寓言当作故事去读,弄清楚寓言中的主要人物(有时采用拟人手法写的动物、植物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寓言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寓言教学童话寓言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童话寓言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童话寓言教学的重要性童话寓言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传达深刻的道理和价值观。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童话寓言教学具有以下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童话寓言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情节,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学生在阅读童话寓言的过程中,可以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童话寓言的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讲述童话寓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童话寓言所传达的道理和价值观,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促进学生的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童话寓言通常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如爱、友谊、勇敢、善良等。
学生在阅读和讲述这些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受到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情感素养。
二、童话寓言教学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开展童话寓言教学,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故事情节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故事世界,感受故事的情感氛围。
例如,在讲述《小红帽》这个故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与故事相关的图片和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2.角色扮演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展示故事情节。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3.主题讨论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故事的主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4.续写和改写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续写或改写,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寓言阅读教学策略设计
童话寓言阅读教学策略设计一、引言童话寓言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阅读内容之一。
通过阅读童话寓言,孩子们可以获得生活智慧和道德观念的培养。
然而,如何设计有效的童话寓言阅读教学策略,使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中的道德寓意,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二、目标设定在设计童话寓言阅读教学策略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寓言故事的阅读,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1. 理解故事中的道德寓意。
2. 将故事中的道德寓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策略设计1. 故事选择在进行童话寓言阅读教学时,我们需要选择适合孩子们年龄和发展阶段的故事。
通过选择引人入胜的、情节简单明了的寓言故事,能够更好地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道德寓意。
2. 故事解读在进行故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先进行故事解读。
通过简单地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3. 语言表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故事中的寓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语言表达:- 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隐喻。
-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寓意。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故事中的道德问题。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故事中的道德寓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故事情境的表演,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角度下的道德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5. 创作童话故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童话故事创作。
通过自己创作童话故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道德寓意,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四、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灵活运用以上教学策略。
可以根据不同的故事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将童话寓言故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道德寓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寓言童话朗读的方法和技巧解析
寓言童话朗读的方法和技巧解析寓言童话是许多孩子童年时光中最喜欢的故事类型之一。
它们不仅富含教育意义,还具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生动形象的角色。
如何将寓言童话进行朗读,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并从中获得乐趣和教育,是每个家长和老师都需要了解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寓言童话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和老师们更好地为孩子们讲述这些经典的故事。
一、选择适合年龄的寓言童话在进行寓言童话朗读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寓言童话故事。
针对3-6岁的孩子,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寓言故事,如《三只小猪》、《乌龟和兔子》等;而针对7-10岁的孩子,可以选择一些寓言故事情节更加复杂,含义更加深刻的故事,如《灰姑娘》、《小红帽》等。
选择适合年龄的故事,可以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故事情节,并从中获取到对应年龄段的教育意义。
二、注重语音语调的变化寓言童话朗读需要注重语音语调的变化,根据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的不同来调整语音语调。
对于善良的角色,可以用柔和温暖的语调来朗读,而对于凶恶的角色,则可以用粗犷有力的语调来表达。
在朗读中加入一些变化丰富的语音语调,能够更好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专注地聆听故事。
三、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除了语音语调的变化,朗读寓言童话时,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适当的手势和面部表情,可以更生动地呈现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并对其产生共鸣。
在朗读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将故事中的情节和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孩子们眼前。
四、营造氛围和场景在朗读寓言童话时,可以通过营造氛围和场景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在讲述《小红帽》时,可以在故事中提到的“森林”、“小屋”等场景元素上进行想象和扩展,让孩子们更加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
可以运用一些音效或道具,如模拟狼的嗥叫声、小红帽的哭喊声等,来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和趣味性,让孩子们更加投入到故事情节之中。
五、引导孩子思考和讨论在朗读结束后,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童话寓言教学设计
童话寓言教学设计童话寓言教学设计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是针对学生认知心理特点设计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聆听或阅读童话寓言,从中获取某些道德或知识的启示,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接下来,本文将分步骤阐述童话寓言教学设计的过程。
第一步:选择适宜的童话寓言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宜的童话寓言非常重要。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寓言,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
同时,自己要认真把握其教学方法和课程要求。
第二步:对童话寓言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对童话寓言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其寓意。
教师可以根据童话的情节和人物,探讨其所表达的主题和人物性格,以及这些性格如何影响故事的发展。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童话中隐含的道德意义和知识点。
第三步:组织课堂活动课堂活动对于童话寓言教学设计也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展示等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及时对学生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四步:综合评价和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做好综合评价和反思的工作。
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反馈。
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并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
综上所述,童话寓言教学设计需要设计一个适宜的童话,对其进行适当的分析,组织课堂活动,并进行综合评价和反思。
仁者爱人,爱人者智慧;爱生育人,育人者赡养。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做到仁,爱,智和生了才能育,育了才能赡养,我们的教学促成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展,是表现出我们高度的认可和尊重。
幼儿园童话乐园:寓言故事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童话乐园:寓言故事教学案例分析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故事的重要场所,而寓言故事作为一种有教育意义的文学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
本文将分析幼儿园寓言故事教学案例,探讨其对幼儿成长和教育的影响。
二、案例分析 1. 选择适合幼儿的寓言故事在幼儿园教学中,老师需要选择适合幼儿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寓言故事。
可以选择《乌鸦和狐狸》、《乌龟和兔子》等寓言故事,这些故事情节简单生动,富有启发性,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
2.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在讲解寓言故事时,老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幼儿的思考和讨论。
在讲述《乌鸦和狐狸》时,可以问幼儿:“你们觉得狐狸是怎么骗乌鸦的?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培养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培养品德和价值观寓言故事往往包含一定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引导。
讲述《乌龟和兔子》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到“稳扎稳打”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这种培养是在娱乐中进行的,有助于幼儿的品德和价值观的形成。
4.推动语言发展通过讲述寓言故事,可以拓展幼儿的词汇量,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故事中的动植物形象、情节描述等,都可以拓展幼儿的词汇,丰富他们的语言世界。
三、总结与展望寓言故事教学可以为幼儿提供一种生动的教育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精心选择故事、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幼儿思考,并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语言能力。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寓言故事与幼儿成长的关系,提出更多创新教学方法,为幼儿园教育注入更多生机和活力。
四、个人观点我认为寓言故事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寓言故事,幼儿可以在娱乐中学习,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在学习这些故事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培养品德,提升语言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的价值不言而喻。
在教学实践中,我会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和幼儿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达到教育和启发的目的。
寓言教学策略
寓言教学策略
寓言教学策略是一种通过寓意故事和比喻来传授知识、价值观和道德原则的教学方法。
它利用寓言作为教学工具,将抽象的概念和理念以生动的故事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理解和学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寓言教学策略:
1. 寓言故事:使用具有明确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的故事,例如阿斯伯格的《格林童话》或伊索寓言等,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冲突和价值观。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寓言故事中的角色,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来理解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内容,并提供机会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不同角色的行为和后果。
3. 分析比喻:通过分析和解读比喻,引导学生从中获取隐含的知识和价值观。
比喻可以是书面文本、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形式的材料。
4. 创作寓言: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寓言故事,让他们运用自己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传递特定的知识和价值观。
5. 探究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寓言教学材料中的情节和人物来思考、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寓言教学策略可以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中应用,包括文学、道德教育、社会科学等。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和道德原则,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童话故事的教案:小学四年级寓言教学案例分享
童话故事的教案:小学四年级寓言教学案例分享。
一、教学背景本文的案例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师的课堂案例。
他教授的学科是语文,主要内容是童话故事和寓言的阅读,采用讲授和讨论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认识寓言故事的特点。
2.理解寓言故事的道德教育意义。
3.分析和解读寓言故事。
4.学会运用寓言故事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寓言故事介绍引入本节课主题,让学生们了解并认识寓言故事,并且了解其特点。
特别是要让学生们知道,在寓言故事中,有很多人物不是真正的人,而是一些动物或者其他生物,他们具有人类的思想和情感,但是有时候他们的言行却缺少人类的常识。
这些故事通常以幽默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些重要的道德信息。
2.寓言故事讲解让学生们阅读和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寓言故事,例如《乌鸦和狐狸》和《老鼠嫁女》。
先给他们读故事,然后请他们回答几个问题,例如,主人公,在这个故事中想要表达什么?你认为这个故事可以教给我们什么道德准则?通过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们认识到寓言故事的道德教育意义和其中蕴含的道德准则。
3.寓言故事阅读学生们要跟着课堂教师,阅读指定的寓言故事。
每个学生都需要阅读一些故事,并在班级中分享故事中同心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
例如,如果故事中的人物说了一个谎言,学生们应该明白为什么说谎不对,为什么诚实是一种正向的品质。
让每个学生在分享故事时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让班级形成一个有益的互动和意见交流。
4.诠释和解读学生们需要分析寓言故事中表达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
让他们将课堂讨论的结果写成短文或简要的陈述,以便于下次课的回顾和温习。
通过分析和诠释,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的道德教育意义。
5.应用和实践课堂结束时,学生需要使用他们学到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解决一些真实的案例,例如班级中的欺凌或者选择当地爱心义工的活动。
通过实践和应用,他们可以理解并掌握寓言故事中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并且将这些准则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寓言故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道德品质。
以下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教学策略:
1.深入理解寓言故事:教师可以先通过简单的语言解释寓言的定义,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寓
言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寓意等方面深入理解寓言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故事情节、
分析寓言内涵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讲解寓言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
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练习写作寓言故事:通过学习寓言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寓言故事的创作,让学
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具有寓言特点的故事,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5.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寓言故事通常都包含了一定的道德寓意,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寓言
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道德教育的营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6.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寓言故事的情节和主题,设计一些情境教学活动,让
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寓言故事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寓言故事的教育意义。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接受寓言故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幼儿园童话寓言教案解析与分享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童话寓言教案解析与分享一、童话寓言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性1.1 童话寓言是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和智慧。
1.2 童话寓言能够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3 童话寓言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情感和语言能力。
1.4 童话寓言也是幼儿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寓言教学,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其中的道理,学习到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二、童话寓言教学的目标2.1培养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能力。
通过寓言教学,使幼儿在情感体验中,领悟道德规范和情感认知。
2.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能力。
寓言教学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训练幼儿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2.3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解读寓言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4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
通过寓言教学,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社会规则和人际关系,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
三、童话寓言的教学方法及具体操作3.1及时、合理、创新的利用寓言故事进行教学。
教师可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和环境,选择适当的寓言故事,使之成为教学资源,并及时进行教学开展。
3.2情境创设方法。
利用角色扮演、情境游戏等形式,创设与寓言故事相适应的情境,使幼儿能全情投入,增强体验感。
3.3启发提问方法。
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激发幼儿的思考,促进语言表达以及语言交流,激发幼儿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3.4观察记录方法。
教师可通过观察记录,了解幼儿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表达情况,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四、童话寓言教学的具体实施4.1选择适宜的寓言故事。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及学习需要,选择简短、生动、富有启发性的寓言故事进行教学。
4.2创设情境,引发情感体验。
教师可利用声音、小道具、表情等,把故事中的人物、事件等栩栩如生地呈现给幼儿,以引发幼儿的情感体验。
4.3运用引导性问题,引发思考。
教师要善于提出引导性问题,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涵,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寓言童话朗读的方法和技巧解析
寓言童话朗读的方法和技巧解析
寓言童话是让孩子们掌握世界,认知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朗读是一种有效的帮助孩子理解和接受故事的方法。
下面介绍一些寓言童话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一、正确的语调
朗读的语调是非常关键的,更换语调可以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
要注意使用适当的语调,来模仿不同的角色和情感表达。
二、声音和节奏
朗读需要注意声音和节奏的掌控,不要让孩子产生乏味和疲劳的情绪。
适当的休息和变化可以使孩子更愿意聆听。
三、感性理解
寓言童话是通过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来传递教育意义的。
通过情感的体验,让孩子们深刻理解故事中的含义。
四、用声音来创造氛围
在朗读中,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表达来创造氛围,营造出一个真实感受的场景。
五、多元解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解释方式。
在朗读中,可以通过多元解读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和阅读背后的教义。
六、适时的停顿和速度
适时的停顿和速度可以使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中的内容。
七、声音音量的变化
在朗读过程中,通过声音的音量变化来传递出故事中的不同情感状态。
八、巧妙地简化语言
对于一些较长或复杂的内容,可以适当地简化语言,使孩子更容易理解。
在适当的环境下,朗读可以有益于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寓言童话,同时也可以掌握一些有效的策略。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一、利用多媒体教学,让童话教学更具趣味性童话本身具有奇特的幻想性,它超越了现实,熔铸了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并编制故事。
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运用多媒体将童话教学中具有幻想性的故事情节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翱翔,进而拓展学生思维。
多媒体在声音、动画及色彩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将多媒体引入童话教学中能够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让童话教学更具趣味性。
如《三袋麦子》这篇童话故事情节简单,但是小猪、土地爷爷及小猴这些角色的个性特点表现得十分明显,不同的人物会有不同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形象生动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诱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习的情趣。
除此之外,运用多媒体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创设童话情境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二、通过角色表演,加深学生对童话的理解童话教学具有较强的表演性,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表演来加深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
如《狼和小羊》这篇童话故事中的狼和小羊的语言、神态及动作各不相同,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
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领会狼和小羊的不同特点。
同时教师要在活动中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新改编和创造表演,教师也可参与到其中来扮演学生喜爱的角色与学生一同表演,让学生体会到童话教学的趣味性。
这样寓教于乐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童话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积极采用其他方式如语言描绘、环境布置及动手制作等方式来为学生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有趣,让课堂学习更加生动活泼。
三、深入剖析主题思想,发挥童话教学的教育意义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比较有限,所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的大多数童话都是具有简单道理的,并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趣味性和教育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童话时要通过深入剖析主题思想来发挥童话教学的教育意义。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并分析人物的特点,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体会其中的道理。
童话寓言的教学方法
一、怎样更有效地进行童话教学?(一)突出“幻想和想象”特点。
童话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幻想,童话故事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创造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的思维带进童话的幻想世界里去,启发学生想象。
想象力是小学生思维世界里最鲜活的能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
在丰富的想象力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创造力。
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模式是:兴趣引路、导入故事——学生朗读、感知故事——根据情节、讲述故事——幻想想象、充实故事——换个结尾、新编故事。
整个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反复体会、反复揣摩,把思维置于幻想想象的境界,充分理解童话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和生活真谛。
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幻想和想象”特点:1、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童话故事本身浓烈的幻想氛围和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犹真的境界;2、多方位激发学生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有效的感知故事,理解童话内容;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想象力,重构故事结尾或者改编某个情节。
(二)抓住故事结构的完整性特点。
童话在表述上的突出特点就是故事结构完整,而且大都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情节又离奇曲折,所以它既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又便于学生记住故事的情节,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能力。
教学中,指导学生弄清童话故事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或者用拟人手法写的植物、动物等,主要的人或者物是谁,他们(它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指导学生抓住童话故事的完整结构、发展顺序、离奇情节,给学生一个完整故事的认知过程,以便通过复述这一重点训练来发展学生的说话能力,启迪思考与想象,加深对童话内容的理解。
(三)抓住词语的反复重现,准确把握故事的意蕴。
童话中类似的情节,往往用反复或者调换少数词语的方法来描述,作者就是利用这种反复重现中的微妙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的。
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则童话看似很长,但是几处情节的结构基本相似,很多词语只有细微的变化,作者就是通过这些词语的细微变化来推动情节发展,把老太婆贪婪、残忍的丑恶形象再现出来。
童话寓言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童话寓言作为一种富有想象力和教育意义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童话寓言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将从童话寓言教学的意义、实践策略和案例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童话寓言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童话寓言故事往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表现手法,通过阅读和创作童话寓言,学生可以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个奇幻的世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童话寓言故事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学生在阅读和创作过程中,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童话寓言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通过讲述和创作童话寓言,学生可以了解和领悟这些道德观念,从而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4.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童话寓言故事往往具有曲折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局,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童话寓言实践教学的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与童话寓言故事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讲述《灰姑娘》时,可以让学生扮演灰姑娘、王子等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2.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在讲述童话寓言故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讲述《狼和小羊》时,可以让学生讨论狼为什么要欺负小羊,以及小羊是如何应对的。
3.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童话寓言故事进行创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讲述《白雪公主》后,可以让学生创作一个以白雪公主为主角的新故事。
4.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童话寓言教学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分享和成长。
例如,在讲述《小红帽》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小红帽、狼、奶奶等角色,共同完成故事情节的讲述。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童话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童话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童话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等,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因此,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童话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包括童话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等;能力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材是童话教学的基础,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作为教学内容。
同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在童话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如森林、城堡、魔法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童话的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童话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童话故事、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童话故事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故事情节进行改编、续编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故事续编比赛、童话改编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在童话教学中还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加强师生互动和评价在童话教学中,要加强师生互动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寓言童话阅读指导教学文案
教学目标:1、掌握寓言童话的阅读方法2、培养鉴赏阅读寓言童话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寓言童话的阅读方法教学难点:培养鉴赏阅读寓言童话的能力本章知识网络:知识点:寓言故事阅读寓言,就是“寓意于言”,在具体的故事里寄托一些话,这些话是在讲某些兜里或教训的。
一般说来,寓言的内容都是虚拟的,篇幅比较短小。
阅读寓言,就是要准确地理解语意。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寻求突破!1、把握故事寓言从结构上看,大多分为故事和道理两部分。
所以,首先要把寓言当做故事去读,弄清寓言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有时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它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只有弄清了故事的情节,你才可以从故事中读出道理来。
比如《揠苗助长》,故事的起因是“一个人一心盼着子自己的禾苗快快长高”,“经过是“他走下田去,把地里的禾苗拔高了一些”,结果是他儿子跑到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很显然,这个人是好心办坏事,由此我们可以明确寓言所要表达的道理。
再如《蚊子和狮子》,它的故事情节应该有两个部分:蚊子打败了狮子,蚊子被蜘蛛网粘住。
究其原因,原来是蚊子打败了狮子后太高兴了以致得意忘形。
这样,故事的寓意就显而易见了。
2、体悟情感寓言的创作宗旨无非是要歌颂真善美,批评和揭露假恶丑。
所以在寓言故事中,作者所造的一些形象都要善恶分明,非常鲜明地表达着作者的爱憎感情。
而且形象中的正义与邪恶、好与坏常常对照地出现。
我们在阅读时就可以从主要人物的品行入手,来领悟其思想内涵,了解作者的情感取向。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描写了赫尔墨斯与雕像者的对话,着意刻画赫尔墨斯的三次问话的不同语气、不同神态。
很显然,对这样的爱慕虚荣的人,作者是持讽刺态度的。
体悟了这一天,再概括寓意就不是难事了。
3、领会寓意语言这种文体是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来表现深刻的道理,以达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的。
我们再阅读时要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含义。
童话寓言阅读教学设计
童话寓言阅读教学设计在教育领域中,童话寓言被广泛应用于儿童阅读教学,因为它们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情感认知以及道德价值观。
本文将为您设计一份童话寓言阅读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故事。
第一部分:导入在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对寓言的兴趣,并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
以下是一些导入的方式:1. 回顾和讨论:教师可以回顾前几节课所学过的寓言,并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观察插图: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童话寓言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的可能情节。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预测即将阅读的故事。
第二部分:阅读活动在本节课中,学生将亲自阅读一些经典的寓言,并进行一些相关的活动,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1. 小组阅读: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份寓言故事。
学生在小组内阅读并理解故事的情节、主题以及故事背后的寓意。
2. 故事填空:教师提供一系列与寓言故事相关的句子,每个句子中缺少一个关键词。
学生通过阅读故事来填写这些空白,并确保他们对故事的理解正确无误。
3. 口头复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以口头形式向同伴简要复述故事,并分享自己对故事的启发和感悟。
第三部分:思考与讨论在这一部分,教师将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情感认知方面的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1. 道德价值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道德教育方面的问题,如寓言中的主人公是否表现出正确的道德行为,该如何解决故事中出现的道德困境等。
鼓励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2. 情感认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和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
学生可以就故事中的人物感受到的喜怒哀乐进行讨论,并分析这些情感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第四部分:创作与表达在这一部分,学生将有机会运用他们对童话寓言的理解和创造力,进行故事创作和角色扮演活动。
1. 自己的寓言故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编写一篇自己的寓言故事。
童话寓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童话寓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童话和寓言是孩子们接触文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们能够带给孩子们有趣的故事情节,同时也通过寓意和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思考和学习。
本篇文章将对童话寓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进行讨论,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1. 教学目标理解童话和寓言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和解读童话和寓言中的寓意和隐喻;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思考的能力;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 教学内容童话和寓言的区别与共同点;经典童话和寓言故事的介绍;童话和寓言中的寓意分析;童话和寓言的教育意义。
3. 教学步骤此次教学设计将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共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童话和寓言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童话和寓言的兴趣,并简要介绍童话和寓言的区别。
步骤二: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则经典童话或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并挑选出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和寓意。
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分析故事中的寓意和隐喻,思考故事背后的道德教育含义。
步骤三:展示和展示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选取的故事和寓意,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和讨论。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寓意。
步骤四:知识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童话和寓言的特点,以及故事中蕴含的道德教育意义,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隐喻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步骤五:拓展阅读教师推荐一些优秀的童话和寓言作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和交流,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
4. 教学评价此次教学评价包括两个方面:学生主动参与的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的表现评价,以及个人书面作业的评价。
针对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评定合作意识、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得分;针对个人书面作业,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对故事寓意分析的准确性和深度,以及对道德教育的思考和理解。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培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对童话和寓言的理解和认识。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童话具有神奇的魅力,它能够吸引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童话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狼嚎和小羊的叫声,让学生感受狼凶狠和小羊柔弱的形象,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狼和小羊的角色进行对话,通过角色表演的方式将课文内容呈现出来。
这样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阅读欣赏,感受童话阅读童话故事是感受童话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欣赏童话故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童话的魅力。
例如,《七颗钻石》是一篇充满神奇色彩的童话故事,通过讲述水罐一连串神奇变化的过程,告诉学生爱心的力量是无尽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并适时播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童话故事的神奇魅力。
三、质疑探究,体验情感探究是体验情感的过程。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体验。
例如,在《小松鼠找花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以下问题:小松鼠为什么找不到花生?花生为什么在土里?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能够从中体验到小松鼠对花生的喜爱之情以及花生生长的特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童话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四、表演展示,拓展延伸表演是展示自我、拓展延伸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演和展示自己,让他们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自信。
例如,在《丑小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让学生在表演中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转化成自己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表现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
通过表演展示的方式,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童话故事的趣味性,并拓展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去。
总之,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怎样更有效地进行童话教学?
(一)突出“幻想和想象”特点。
童话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幻想,童话故事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创造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的思维带进童话的幻想世界里去,启发学生想象。
想象力是小学生思维世界里最鲜活的能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
在丰富的想象力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创造力。
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模式是:兴趣引路、导入故事——学生朗读、感知故事——根据情节、讲述故事——幻想想象、充实故事——换个结尾、新编故事。
整个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反复体会、反复揣摩,把思维置于幻想想象的境界,充分理解童话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和生活真谛。
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幻想和想象”特点:1、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童话故事本身浓烈的幻想氛围和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犹真的境界;2、多方位激发学生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有效的感知故事,理解童话内容;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想象力,重构故事结尾或者改编某个情节。
(二)抓住故事结构的完整性特点。
童话在表述上的突出特点就是故事结构完整,而且大都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情节又离奇曲折,所以它既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又便于学生记住故事的情节,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能力。
教学中,指导学生弄清童话故事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或者用拟人手法写的植物、动物等,主要的人或者物是谁,他们(它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指导学生抓住童话故事的完整结构、发展顺序、离奇情节,给学生一个完整故事的认知过程,以便通过复述这一重点训练来发展学生的说话能力,启迪思考与想象,加深对童话内容的理解。
(三)抓住词语的反复重现,准确把握故事的意蕴。
童话中类似的情节,往往用反复或者调换少数词语的方法来描述,作者就是利用这种反复重现中的微妙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的。
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则童话看似很长,但是几处情节的结构基本相似,很多词语只有细微的变化,作者就是通过这些词语的细微变化来推动情节发展,把老太婆贪婪、残忍的丑恶形象再现出来。
教学时
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抓住情节发展的线索,从词语反复重现的细微变化中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求同求异思考,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使童话真正发挥启迪教育作用。
除此之外,在童话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运用直观手段烘托情境,以帮助学生发展想象,深化理解和记忆;注意学习童话中形象的比拟、恰当的比喻以及精炼的语句和丰富的词汇,来提高自己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二、新课标寓言故事的教学
1、品味语言、感知形象
寓言的语言与其它文学样式有明显的区别,寓言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其语言通常具有简洁性和概括性。
寓言的表现手法也具有多样性,或是比喻,或是象征,或是拟人,形象地告诉人们深刻的哲理。
寓言作家总是借助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如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耳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角色,作家对这些角色不做形象的描绘,主要是通过角色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用可笑而可悲的结局构成一个完整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
在寓言教学中要使学生能概括出寓意,理解题意,必须充分地感受寓体形象,在充分感受寓体形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利用寓言运用的讽刺夸张的表现手法,再现寓体生动的情境,要让学生看到寓言中的角色。
教师可以运用图画表现的手段,可以是简笔画或是剪贴画,与绘声绘色的语言描绘相结合来创设寓言情境。
寓言的教学应以文本为依托,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感悟,利用寓言人物鲜明、适合朗读的特点让学生感知形象。
寓言最大的特色在于它不是《一千零一夜》的长篇故事,而是集精华于最少文字的极短篇,精炼的叙述加上生动的对话,使我们用最少的时间即可领悟人生的道理。
而这生动的对话最能彰显人物个性,揭示寓意。
因为在寓言中,寓体的语言大多是夸张的,其思想和话语表现出其无知和可笑。
例如:《自相矛盾》一文中,寓体前后的语言为“我的矛十分锐利,不论什么盾都能戳得穿!”“我的盾非常坚固,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这种带有强调意识的重复句式,让我们一眼就感觉到主人公前后的矛盾,直接揭示了寓言的中心思想,因而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从而揭示文章的寓意。
2、揭示寓意,启发学生明理
揭示寓意的过程就是把寓言中的形象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去的过程,就是把故事中描写的动植物转移到社会或把此人此事转移到彼人彼事中去的过程。
1).从分析故事情节中揭示寓意
《小鹿遇虎》这篇寓言则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情节让我们对老虎与小鹿这两种动物身体的特点与它们因此而所遭受的险遇。
让学生明白实用的东西不一定漂亮,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实用的深刻含义。
2).从分析关键性的句子中揭示寓意
教学寓言应特别重视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句子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分析。
这些关键词句一般都直接揭示了寓言的中心思想(寓意)。
如《叶公好龙》这篇文章中通过对叶公的衣服、帽子、墙柱等地方都有龙的描写,及其后来见到真龙来后
的神态、动作的描写,得出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由此可见做人处事要表里一致,不能虚伪的道理。
3).从分析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中揭示寓意
在教学《守株待兔》这类寓言故事时要让学生懂得野兔撞树这一现象的偶然性,如果没有认清这只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把它看成一种期望值很高的必然现象,那么只会自食其果。
4).从分析现实去揭示寓意
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了语言的艺术形象之后,就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较,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事情。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
例如,在教学《南辕北辙》时,让学生认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方向错了,会适得其反。
3、利用寓言,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其一,让学生领略寓言故事简洁、朴实却能表达深刻道理的语言魅力,提高了他们的文字表述能力。
其二,通过大量的扩展阅读,丰富了学生的文学底蕴,对今后的语文学习(作文、阅读)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三,寓言教学所具有的特殊教育功能启发、激励学生要豁达大度、要有乐观向上的积极人生态度。
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都有着很大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