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初三化学归纳第六章知识点总结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
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软的沉积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凸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凸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更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肥厚感)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高分子石墨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渗透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所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会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煤焦里能够不断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4、C60: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化学成分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异!1、常温下的水溶性保持稳定比较稳定。
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C+O2点燃CO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3、还原性:C+2CuO2Cu+CO2↑(置换反应)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高温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具有氧化性。
小结:还原剂: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具有还原性氧化剂: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具有氧化性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高温高温4Fe+3CO2↑C+CO22CO课题2一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投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氮气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与乳化》知识梳理(含答案)
第六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时1 溶解与乳化知识点1 溶解和溶液1.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A.无色B.透明C.能导电D.均一、稳定2. 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酸奶B.玉米糊C.冰水D.可乐3. 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D.从100 ml溶液中取出10 ml后,剩余溶液浓度变小4. 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放入水中,过一会儿就消失了,其原因是( )A.彻底消失了不见了B.生成了新的物质C.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了水中D.被水分子遮挡住了5. 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A.无色透明的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C.混合物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和水不会分离知识点2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6. 在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能..加快硝酸钾溶解速率的是( )A.将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60℃B.将硝酸钾固体研磨成粉末C在加入硝酸钾的同时不断搅拌D.加入更多的硝酸钾固体7.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几个实验。
(1)实验一探究的是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
(2)实验二中观察到丁中的食盐比丙中溶解得快,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三中观察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固体的颗粒越小,溶解得越快。
知识点3 乳化8. 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水清洗沾在手上的蔗糖B.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水果渣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D.用稀盐酸清洗长期盛放石灰水的烧杯9. 下列应用与乳化现象无关..的是( )A.用汽油洗去金属表面的油污B.化妆品及乳制饮品的配制C.用洗发水清洗头发上的油脂D.用乳化剂稀释难溶于水的液态农药10. 下列关于溶解和乳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乳化作用将油污溶解而除去B.向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乳化剂,可得到溶液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利用了乳化原理D.用肥皂洗衣服利用了乳化原理11. 小刚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在冷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④在热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
化学九年级六单元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六单元知识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九年级化学的第六单元主要包括溶液与常见物质的酸碱性、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特性以及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等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阐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溶液与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酸碱溶液的酸碱性是通过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的。
常见的酸性物质有盐酸、硫酸等,而碱性物质则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反应得到中性溶液的化学反应,其中产生的盐与水是中和反应的产物。
其次,我们来探究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特性。
金属元素是指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延展性和可塑性、金属光泽等特点的元素。
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铜、铝等。
非金属元素则不具备金属的特性,例如碳、氧、氮等。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不同的化合物。
最后,我们来研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化学变化的程度。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
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的状态,即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浓度和压强等条件来控制。
通过对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的梳理和阐述,我们了解了溶液与常见物质的酸碱性、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特性以及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这些知识点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溶液与常见物质的酸碱性来判断食品是否变质,或者可以通过了解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研究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例如氧化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等。
全文分别从溶液与常见物质的酸碱性、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特性以及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角度进行了阐述,通过系统整理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化学九年级的第六单元。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本文档总结了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的知识点,以人教版教材为基础。
以下是重要概念和内容的简要总结:1.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子数。
原子的质量通常以原子质量单位(amu)表示,其中1 amu约等于质子或中子的质量。
2.周期表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包含了元素的原子序数、符号和原子量等信息。
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具有周期性和周期律的特点。
元素的周期和原子结构的变化有关,周期表上的每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个竖列称为一个族。
3.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根据性质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等。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多数位于周期表的左侧。
非金属元素导电性较差,多数位于周期表的右侧。
类金属元素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性质,常位于周期表中间。
4.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由非金属原子共享电子而形成的,稳定性较高。
离子键是由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和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而形成的。
金属键是由金属元素之间的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共享形成的。
5.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质量不会增加或减少。
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生成的数量,受到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对研究有所帮助!。
(完整word)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文档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一节金刚石、石墨和 C60一、“碳〞和“炭〞的差异:“碳〞指碳元素,不是详尽指某种物质;而“炭〞指详尽的、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二、金刚石、石墨、 C 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相同的单质。
所以,在必然条件下,将石墨转变成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三、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化学式颜色形状硬度导电性导热性润滑性熔点用途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最硬无无无划玻璃、切割金属、探机钻头、制装饰品C高深灰色、有金属最软石墨细鳞片状优异优异优异电极、铅笔芯、润滑剂光彩、不透明之一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渺小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没有固定形状。
常有的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颜色、状态制法用途木炭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木材间隔空气加强热燃料、黑火药、制活性炭、冶炼金属活性炭灰黑色多孔颗粒状固体木炭在高温下用水蒸气办理净化多种气体和液体、作防毒面具焦炭浅灰色多孔性固体烟煤间隔空气加强热冶炼金属炭黑极细的黑色粉末含碳物质不完满燃烧墨、油墨、油漆、鞋油、燃料等,作橡胶制品的填料木炭、活性炭拥有吸附性〔物理性质〕。
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
四、 C60分子是一种由 60 个碳原子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五、金刚石、石墨、 C 60性质不相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
六、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满相同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爽朗。
碳拥有可燃性: C+O 222C+O 22CO〔不充分燃烧〕CO 〔充分燃烧〕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激烈,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拥有复原性:木炭 +氧化铜C+2CuO2Cu+CO 2↑2Fe2O3+3C4Fe+3CO 2↑澄清的石单质碳的复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七、木炭复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右图〕【实验操作】①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杂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②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法。
2. 方程式中的基本要素: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反应条件。
3. 平衡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 方程式的平衡: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反应速度相等,但物质的转化并没有停止。
二、物质的自由度和转化率1. 物质的自由度:物质状态的改变有三个自由度-温度、压强和物质的组分。
2. 物质的转化率:物质转化的程度,即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比例。
三、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形成的量。
2. 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
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
四、化学平衡1. 动态平衡: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反应速率相等。
2. 平衡常数:用于衡量化学反应平衡程度的量。
3. 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温度、压强/浓度。
五、浓度计算和化学反应的计算1. 浓度的计算:可通过溶液的质量、体积以及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例来计算。
2. 化学反应的计算:可通过已知的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计算反应物消耗和生成物生成的量。
六、溶液和分离纯物质1. 溶液:溶质溶于溶剂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2. 溶液的组成方式:可分为固体溶解、液体溶解和气体溶解。
3. 溶解度:饱和溶解度,即溶解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溶解于溶剂中的最大量。
4. 分离纯物质的方法:如过滤、蒸发、结晶等。
七、物质的导电性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可导电的物质为电解质,不可导电的物质为非电解质。
2. 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 电解质的导电性: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导电性取决于离子的浓度和移动能力。
八、酸碱溶液1. 酸的性质:酸性物质具有酸味、蓝红指示剂变红、金属的腐蚀性等特征。
化学第六章知识点九年级
化学第六章知识点九年级在九年级的化学课程中,第六章是一个关键的章节,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这些知识点,探讨它们的重要性,并且给出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表达方式。
它用化学式和符号来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变化。
方程式中包含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条件等信息。
通过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了解反应物消耗的比例关系、反应物转化的程度以及新物质的生成情况。
例如,当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时,生成水:2H2 + O2 -> 2H2O这个方程式中,2个氢气分子(H2)与1个氧气分子(O2)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H2O)。
2.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用来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可以表示它们的摩尔比。
利用化学计量的原理,可以计算出反应物的摩尔质量、反应物消耗的比例以及生成物的量。
举个例子,考虑以下方程式:4NH3 + 5O2 -> 4NO + 6H2O根据方程式的系数,可以得知氨气(NH3)与氧气(O2)的摩尔比为4:5,产生的一氧化氮(NO)和水(H2O)的摩尔比为4:6。
3. 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反应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为了方便计算,化学家引入了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相对分子质量(或分子量)是一个分子中各个原子质量的总和。
例如,水(H2O)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计算为氢原子(H)的相对原子质量(1.00784 g/mol)乘以2(因为有2个氢原子),再加上氧原子(O)的相对原子质量(15.999 g/mol),得到的结果为18.01528 g/mol。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单个原子的质量。
例如,氧原子(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999 g/mol。
利用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我们可以在化学计算中方便地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和摩尔数。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ppt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ppt 第一部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在化学领域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这些现象,化学家们逐渐建立起了一系列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1. 原子与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粒子。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可以用化学式表示。
3. 反应类型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化学方程式则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参与物质和产物。
4. 实验室常用的玻璃仪器实验室中常用的玻璃仪器有容量瓶、烧杯、试管、滴定管等,它们分别用于溶液制备、反应观察、试剂滴加等实验操作。
第二部分:物质的性质和反应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对于化学研究和实验非常重要。
1. 物质的三态和性质物质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不同状态下物质的性质也不同。
2. 燃烧与非燃烧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它需要燃料、氧气和点燃源。
非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接触但不产生火焰的反应。
3.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被称为氧化,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被称为还原。
第三部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分类元素周期表是化学领域中重要的工具,它将所有已知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一起。
1. 元素的周期与族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并且按照一定规律划分为不同的周期和族。
2. 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主族元素是指周期表中IA、IIA和IIIA~VIIIA族的元素。
过渡元素则包括了周期表中IB~VIIIB族的元素。
3.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延展性等性质,而非金属则常常是脆硬的、不导电的。
第四部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是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Chemistry Unit 6 at the ninth grade level covers a variety of important concepts related to chemical reactions, including the different types of reactions, stoichiometry, and balancing chemical equations. These topics are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how substances interact and change in chemical reactions. 第六单元主要涵盖了与化学反应相关的各种重要概念,包括不同类型的反应、化学计量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这些主题对于理解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如何相互作用和改变是至关重要的。
One of the key points in Unit 6 is learning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hemical reactions, such as synthesis, decomposition, single replacement, double replacement, and combustion reactions. By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type of reaction, students can predict the products formed and balance the chemical equations accordingly. 单元六的一个关键点是学习识别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如合成、分解、单替换、双替换和燃烧反应。
通过了解每种类型反应的特点,学生可以预测生成的产物,并相应地平衡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核心知识总结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核心知识总结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核心知识总结(沪教版)- 原子与分子- 原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具有质量和电荷。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是化合物的最小粒子。
-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由只含有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 化合物:由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
- 原子核和云层模型- 原子核:原子的中心部分,包含质子和中子,具有正电荷。
- 云层模型:描述电子在原子周围呈现云状分布的模型,用于表示电子的位置和能量。
-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和排列的表格。
- 周期表的特点: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和族的划分。
- 化学键- 化学键:将原子连接在一起的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 共价键: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键。
- 离子键:通过正负离子间的电荷吸引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共享形成的键。
- 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的左侧,生成物在右侧,用化学式表示。
- 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快慢程度。
-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核心知识的总结。
本章主要涉及原子、分子、元素、化合物、化学键、化学方程式和反应速率等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了解这些知识也为我们今后学习更深入的化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一、单元概述第六单元通常涉及化学反应的基础知识,包括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等。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知识。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1.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表达式:A + B → AB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表达式:AB → A + B3.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表达式:A + BC → AC + B4.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表达式:AB + CD → AD + CB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 确保方程式两边的原子数相等,即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 标明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3. 使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和计量数。
4. 标明气体或沉淀产物,通常在化学式旁用“↑”表示气体,用“↓”表示沉淀。
四、质量守恒定律1. 定义: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无论发生何种化学反应,系统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2. 应用: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确保方程式两边的总质量相等。
五、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1. 摩尔比: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比。
2. 质量比:根据摩尔比和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得出的质量比。
六、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前准备: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中操作: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使用防护装备,注意化学品的危险性。
3. 实验后处理:正确处理废弃物,清洗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室安全。
七、习题与应用1. 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标注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2. 通过计算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 利用摩尔比和质量比解决实际问题。
八、总结与展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并运用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在实验中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学生还应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安全意识,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的性质与分类1.金属的性质:良导电、良导热、延展性、韧性、金属光泽;2.金属的分类:活泼金属、稀有金属、过渡金属、亚稳金属。
二、金属的氧化与腐蚀1.金属的氧化:活泼金属容易受氧化,形成金属氧化物;2.金属的腐蚀:金属在氧气、水或酸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其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导致金属的腐蚀。
三、金属的防护与处理1.电镀:利用电解原理,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防护层;2.镀锌:将铁制品浸入熔融的锌中,形成一层锌的保护层;3.钝化:利用化学方法,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起到防护作用;4.阳极保护:利用金属间的电位差,以较活泼的金属来保护较不活泼的金属。
四、电解与电池1.电解现象:利用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的离子移动产生的现象;2.电解液:能导电的液体或熔化的物质;3.电解方程式:描述电解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4.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5.电池的组成:电解质、正极、负极。
五、原理与应用1.阳、阴极:正极为电解质中电离度较高的溶质,负极为电解质中电离度较低的溶质;2.氯碱工业:通过电解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等。
六、非金属元素1.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不良导电、不良导热、脆性、不良延展性;2.非金属元素的两种状态:单质、化合物;3.非金属元素的应用:氧气、氯气、氨气等。
七、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1.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化合的方式: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2.同质与异质: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物的名称。
总结:第六章主要讲述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氧化与腐蚀、防护与处理、电解与电池、非金属元素以及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章知识,我们了解了金属的特性和分类,以及金属的氧化和腐蚀现象,并学习了金属的防护与处理方法。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电解和电池的原理与应用,并学习了一些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为以后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基础。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碳和碳的氧化物是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碳的单质1、金刚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它是无色透明、具有正八面体结构的晶体,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可用来切割玻璃,它不导电。
2.石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很软,有滑腻感,有良好的导电性。
3、由于石墨很软,所以常用石墨作铅笔芯,但由于太软,光用石墨作笔芯,既易断又易磨损,因此生产上常在石墨粉末中掺进一些粘土粉以增加硬度。
最软的铅笔是6B,最硬的铅笔是6H,HB铅笔则软硬适中。
4、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这些都是由石墨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
5、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而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
6、活性炭还可用作: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冰箱的除味剂,制糖工业的脱色剂。
7、炭黑是一种黑色的极细粉末,由含碳的有机化合物不完全燃烧或强热分解制得。
蜡烛就是一种含碳元素的有机物。
8、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上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9、C60由60个碳原子构成,分子结构形似足球,又名足球烯。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制取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判断)(水煤气:H2与CO 的混合气体 C + H2O=高温 H2 + CO)2)还原性:CO+CuO =加热 Cu+CO2 (非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重要概念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重要概念总结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重要概念总结(人教版)1.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由于化学反应无法再分解成其他物质的物质,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等。
- 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2.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两个或更多的物质结合形成一个新的物质,如2H₂ + O₂ → 2H₂O。
-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物质,如CaCO₃→ CaO + CO₂。
- 双替换反应:两个反应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位置形成两个新的化合物,如AgNO₃ + NaCl → AgCl + NaNO₃。
- 单替换反应:一个化合物中的离子与单质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如Zn + 2HCl → ZnCl₂ + H₂。
3. 化学键- 离子键:由正负电荷相吸引的吸引力所形成的键,如NaCl。
- 共价键:两个非金属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形成的键,如H₂O。
-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共享多个电子的键,如铜、铝等金属物质。
4.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如酸、碱等。
- 非电解质:在溶液中无法导电的物质,如糖、酒精等。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反应,如燃烧反应。
- 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中释放热量的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
6.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个数、原子种类和总电荷需要相等,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 平衡状态下,反应物的浓度比例保持不变。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重要概念的总结,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下册第六章知识点
初三化学下册第六章知识点初三化学下册第六章知识点一、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大多数金属具有光泽、易导电和导热、有延展性、熔点高、密度大、硬度大等。
由于合金的各项性能一般较优于纯金属,如合金的硬度比相应的金属要大,而熔点比相应的要低等,因此在工业上合金的应用比纯金属广泛。
确定金属的用途时,不仅要考虑其性质,还应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便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1)钾钙钠镁铝锌等金属在常温下都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其中铝锌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氧化反应的继续进行。
(2)铁、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常温下能够发生缓慢氧化——生锈。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空气中的氧气共同作用;铜比铁难生锈,生锈的条件是:铜与水、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共同作用。
三、金属矿物与冶炼煤、石油、天然气的组成和综合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均为不可再生的资源。
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生成的一种可燃气体。
人畜粪便、秸秆、污水等各种有机物在密闭的沼气池内,在厌氧(没有氧气)条件下发酵,即被种类繁多的沼气发酵微生物分解转化,从而产生沼气。
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以燃烧。
沼气是可再生资源。
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石油是由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天然气的化学组成主要是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按体积分数约占80%—90%)。
天然气是高效的清洁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现阶段人类已经进入到多能源结构时期,除了三大化石燃料外,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将成为新能源的主力军。
太阳能、氢能、核能、生物能、地热能、潮汐等、风能等都将是这个能源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新型能源中,除了氢能、核能之外,大多数能源其本质都是由于太阳能而引发的。
四、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1、每年会有很多金属被腐蚀而浪费掉,所以要防止金属腐蚀。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通常涉及的是化学中的一些基础概念和原理,包括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以下是针对这一单元可能出现的知识点的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分解成更简单物质的物质,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具有新的性质。
3. 酸、碱与盐- 酸:在水溶液中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
- 碱:在水溶液中能够接受氢离子或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1. 合成反应- 描述: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 表达式:A + B → AB2. 分解反应- 描述:一种物质分解成多种物质的反应。
- 表达式:AB → A + B3. 置换反应- 描述: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取代该化合物中的部分元素,形成新的化合物和元素。
- 表达式:A + BC → AC + B4. 复分解反应- 描述:两种化合物相互作用,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 表达式:AB + CD → AD + CB#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 书写原则- 必须基于客观事实,不能凭空臆造。
- 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 步骤-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 平衡化学方程式,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相等。
- 标注必要的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 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如(s)表示固体,(l)表示液体,(g)表示气体,(aq)表示溶于水。
# 四、化学计量1. 摩尔概念- 定义:一摩尔物质含有与12克纯碳-12中原子数相同的原子数,即6.022×10^23个粒子。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化学是⼀门⾃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门必修课。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1、物理性质:⽆⾊,⽆味的⽓体,密度⽐空⽓⼤,能溶于⽔,⾼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冰 2、化学性质: 1)⼀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反应⽣成碳酸: CO2+H2O==H2CO3 ⽣成的碳酸能使紫⾊的⽯蕊试液变 红,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灰⽔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可⽤于检验⼆氧化 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途:灭⽕(灭⽕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其物理性质,⼜利⽤其化学性质 ⼲冰⽤于⼈⼯降⾬、制冷剂 温室肥料 4、⼆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1、⾦刚⽯(C 2、⽯墨(C电极、电车的滑块等⾦刚⽯和⽯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差异的原因是:碳原⼦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差异的原因是:分⼦的构成不同。
3、⽆定形碳:由⽯墨的微⼩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炭,活性炭,炭⿊等. 活性炭、⽊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于冶铁,炭⿊加到橡胶⾥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充⾜),⽣成CO2 : C+O2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不完全燃烧(氧⽓不充⾜),⽣成CO:2C+O⾼温 3、还原性:C+2CuO2↑ (置换反应) 应⽤:冶⾦⼯业 现象:⿊⾊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灰⽔变浑浊。
2Fe2O3+3C注意事项: 2↑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三) 1、实验室制取⽓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的发⽣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一节金刚石、石墨和C60、“碳”和“炭”的区别:“碳”指碳元素,不是具体指某种物质;而“炭”指具体的、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金刚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的单质。
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没有固定形状。
常见的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物理性质)。
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
四、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五、金刚石、石墨、C60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六、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碳具有可燃性:C+O2皇冬CO2 (充分燃烧)2C+O岁^=2CO (不充分燃烧)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剧烈,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具有还原件:C+2CuO ------- 2Cu+CO22Fe2O3+3C——4Fe+3CO2 f单质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七、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右图)【实验操作】① 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③集中加热;④过几分钟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
观察现象并分析。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化学方程式】C+2CuO 2Cu+CO 2 f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八、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木炭在反应C+2CuO^皿2Cu+CO 2 f中作还原剂。
第二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不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不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
不用纯碳酸钙或碳酸钠等代替大理石、石灰石的原因:它们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容易控制和收集,且成本较高。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 2+H2O+CO2 f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原因:固体和液体混合,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气体)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原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长颈漏斗插入液面内的气体发生装置,紧闭导气管出口,从漏斗中加水。
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下降,则表明漏气;若水面不下降,则表明不漏气。
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入瓶内),如果火焰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
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净化:如果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时,可先将气体通过盛有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氯化氢),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并进行干燥)。
注意事项见第二单元。
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工业制法: CaCO^ 111 CaO+CO2 f第三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对应的探究实验:无色无味,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实验操作】如右图(1),将CO2气体慢慢倒入杯中。
【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流下,先聚集在底部,然后逐渐上升,把杯内的空气自下而上排出。
[实验结论]①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操作】如右上图(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注意: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实验操作】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
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
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第一朵小花变红;②第二朵小花不变色;③第三朵小花不变色;④ 第四朵小花变红;⑤ 第四朵小花被烘烤后由红色变成紫色。
【实验分析】① 醋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②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⑤说明碳酸被分解了。
【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 和H2CO3=H2O+CO2f【注意事项】①第二朵、第三朵纸花可以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纸花必须是干燥的。
如果纸花不是干燥的,那么在把第三朵纸花放入水中时,CO2会与纸花里的水分反应生成碳酸使纸花变红,这样就起不到对照的作用。
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 $ +H2O 一八m八一…,,m —工r卜一八小高温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2+C= 2CO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该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 是还原剂)。
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变为一氧化碳的一种方法。
氧化碳的用途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原因: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灭火器原理: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T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制冷 剂。
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四、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造成温室效应【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臭氧(。
3)、甲烷(CH 4)、氟氯代烷等。
五、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六、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一,一…, I 点蜷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2CO+O 2^=2CO 2【燃烧的现象】① 发出蓝色火焰; ② 放热;③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 体。
煤炉从上至下,常发生的三个反应:2CO+O 2”噌2CO 2、CO 2+C2CO 、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原因: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正常的血液呈深红色,当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浅红色。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七、 一氧化碳的用途:可燃性:作气体燃料(2CO+O 建枝2CO 2 )。
还原性:冶炼金属(3CO+Fe 2O3^^ 2Fe+3CO 2、CO+CuO^= CU+CO 2)。
八、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装置】见下图(这是整套装置,但只需掌握虚线框中内容,并且下文的操作、 现象、结论仅针对虚线框内的实验装置)。
1-稀盐酸 2-大理石 3-碳酸氢钠溶液 4-浓硫酸 5-木炭 6-氧化铜 7-氢氧化钙溶液 【实验操作】① 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热前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C+O 2点燃CO 2②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管内的物质加热;③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④再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O+CuO座=Cu+CO 2【注意事项】①检验一氧化碳纯度的目的: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②一氧化碳“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
③一氧化碳“早来”,酒精灯“迟到”的目的: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④一氧化碳“晚走”,酒精灯“早退”的目的: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2Cu+O2^=2CuO)。
⑤因为一氧化碳有剧毒,随意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必须进行尾气处理。
⑥7溶液的目的:① 证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② 除去装置内的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与上面的实验类似(⑥下的酒精灯要换成酒精喷灯)[实现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黑,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3CO+Fe2O3—■-2Fe+3CO 2【注意事项】铁块是银白色的,但铁粉是黑色的。
苛曰. F1 : 1111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C+H2O CO+H2在我们学过的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只有两个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其他的都是“高温”:H2+CuO Cu+H 2O 和CO+CuO^= Cu+CO 2十、三大还原剂:H2、C、CO 共同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H—、三大可燃性气体及燃烧时的火焰颜色:H2 (淡蓝色)、CO (蓝色)、CH4 (明亮的蓝)十二、当碳与氧化齐U不充分反应时,会生成一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