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极化
1931年,德国化学家Fijans首先提出了离子极化作用。离子极化理论认为,当正离子和负离子相互结合形成离子晶体时,如果相互间无极化作用,则形成的化学键应是纯粹的离子键。但实际上正、负离子之间将发生程度不同的相互极化作用,这种相互极化作用将导致电子云发生变形,即负离子的电子云向正离子方向移动,同时正离子的电子云向负离子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正、负离子的电子云发生了重叠。相互极化作用越强,电子云重叠的程度也越大,则键的极性也越减弱。从而使化学键从离子键过渡到共价键。
1.离子的极化力(一般是正离子):离子使其他离子极化而发生变形的能为叫
做离子的极化力。
影响因素:
a.离子的电荷电荷数越多,极化力越强。
b.离子的半径半径越小,极化力越强。如Li+ > Na+ > K+ > Rb+ > Cs+, (另
外H+ 的体积极小, 故H+极化能力最强.)
c..对于不同电子层结构的阳离子,他们极化作用大小的顺序为:18,18+2电子
型>9-17电子型>8电子型
2.离子的变形性(一般是负离子,阳离子中只有 r 相当大的, 如等, 才考
虑其变形性.):离子可以被极化的程度。
影响因素:
a.离子的电荷随正电荷数的减少或负电荷数的增加,变形性增大。例如变
形性
Si4+<Al3+<Mg2+<Na+<F-<O2-
b.离子的半径随半径的增大,变形性增大。例如变形性
F-<Cl-<Br-<I-;O2-<S2-
c.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外层18,9~17等电子构型的离子变形性较大,具有稀有气体外层电子构型的离子变形性较小。例如变形性K+<Ag+;Ca2+<Hg2+
d.复杂阴离子变形性小,半径虽大, 但离子对称性高, 中心氧化数又高, 拉电
子能力强, 不易变形.
综上所述,常见阴离子的变形性大小顺序为
ClO4 -<F-<NO3-<OH-<CN-<Cl-<
Br-<I-
3.相互极化(附加极化):
Al2O3 中对施加电场作用, 使变形, 当然对也有极化能力, 但变形性极小, 故这部分作用不必考虑; 但若不是 8e 的, 而是
18e 或 (18+2)e 的正离子,不考虑自身的变形性是不行的. 现考虑阳离子对
阴离子的极化, 又考虑阴离子对阳离子的极化,总的结果称相互极化(有时也称
为附加极化). ZnI2 CdI2 HgI2 只考虑对 I- 的极化作用, 应得 ZnI2 的极化程度最大的结果, 因为的半径最小. 即 ZnI2 的熔点、沸点低, 而HgI2的熔点、沸点高. 但这与实验结果是不相符的. 原因在于没有考虑的变形性, 没有考虑相互极化. 的变形性最小, 的变形性最
大. 故相互极化的总结果是 HgI2 最严重.
所以, ZnI2, CdI2, HgI2 的熔点 . 和溶解度 S 依次降低. 因而, 在遇到阳离子为等时, 要注意用相互极化解释问题.
有个规律,阳离子所含d电子越多,电子层数越多,这种附加极化作用一般也
越大。
4.反极化作用
NO3-中心的 N(V), 极化作用很强, 使氧的电子变形。HNO3 分子中, 由于 H+ 的极化能力极强, 它使NO3-中邻近H+的氧原子的极化与N(V)的作用相反我们称
H+ 的极化作用为反极化作用, 意思是与 N(V) 的效果相反. 这种反极化作用
导致 O-N 键结合力减弱. 所以, 酸在较低的温度下将分解.。Li+的离子极化能力小于H+ ,但是强于Na+ ,故稳定性关系有HNO3<LiNO3<NaNO3
一般含氧酸的盐比含氧酸稳定. H2SO3, H2S2O3 等得不到纯品,但其盐Na2SO3, Na2S2O3 是比较稳定的. 以上从阳离子的反极化能力考虑问题. 若阳离子相同, 则化合物的稳定取决于中心的极化能力或说抵抗反极化的能力
例如: AgNO3 444 ℃分解AgNO2 140℃ 分解
N(V) 的极化能力比 N(III) 的极化能力强, 或者说抵抗 H+ , Na+ 等阳离子的反极化能力强. 故高价含氧酸及其盐比低价含氧酸及其盐(同一中心)稳定.
5. 离子极化对化合物的性质有很大影响
1.使化合物的熔点降低
由于离子极化,使化学键由离子键向共价键转变,化合物也相应由离子型
向共价型过渡,其熔点、沸点也随共价成分的增多而降低。如AgF <AgCl< AgBr
< AgI
2.使化合物的溶解度降低
离子晶体通常是可溶于水的。水的介电常数很大(约等于80),它会削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离子晶体进入水中后,正、负离子间的吸引力将
减到约为原来的八十分之一,这样使正、负离子很容易受热运动的作用而互相
分离。由于离子极化,离子的电子云相互重叠,正、负离子靠近,离子键向共
价键过渡的程度较大,即键的极性减小。水不能像减弱离子间的静电作用那样
减弱共价键的结合力,所以导致离子极化作用较强的晶体难溶于水。如AgF AgCl AgBr AgI,由于极性降低,溶解度依次降低。
3.使化合物的稳定性下降(分解温度降低)
随着离子极化作用的加强,负离子的电子云变形,强烈地向正离子靠近,有可能使正离子的价电子失而复得,又恢复成原子或单质,导致该化合物分解。
如碱土金属碳酸盐,从BeCO3到BaCO3,热稳定性增大。
4.使化合物的颜色加深
离子极化作用使外层电子变形,价电子活动范围加大,与核结合松弛,有可能吸收部分可见光而使化合物的颜色变深。例如,S2-变形性比O2-大,因此硫化物颜色比氧化物深。而且副族离子的硫化物一般都有颜色,而主族金属硫化物一般都无颜色,这是因为主族金属离子的极化作用都比较弱。又如AgCl AgBr AgI,颜色依次为白色,淡黄色,黄色。
离子极化理论离子极化理论是离子键理论的重要补充。离子极化理论认为:离子化合物中除了起主要作用的静电引力之外,诱导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离子本身带电荷,阴、阳离子接近时,在相反电场的影响下,电子云变形,正、负电荷重心不再重合,产生诱导偶极,导致离子极化,致
使物质在结构和性质上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离子的极化作用和变形性
离子极化作用的大小决定于离子的极化力和变形性。离子使异号离子极化而变形的作用称为该离子的“极化作用”;被异号离子极化而发生离子电子云变形的性能称为该离子的“变形性”。虽然异号离子之间都可以使对方极化,但因阳离子具有多余的正电荷,半径较小,在外壳上缺少电子,它对相邻的阴离子起诱导作用显著;而阴离子则因半径较大,在外壳上有较多的电子容易变形,容易被诱导产生诱导偶极。所以,对阳离子来说,极化作用应占主要地位,而对阴离子来说,变形性应占主要地位。
1.影响离子极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1)离子壳层的电子构型相同,半径相近,电荷高的阳离子有较强的极化作用。例如:Al3+ > Mg2+ > Na+
(2)半径相近,电荷相等,对于不同电子构型的阳离子,其极化作用大小顺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