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复习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复习课教学设计

鹤峰县下坪乡民族中心学校张书军

一、课题:《牛顿第一定律》复习课

二、年级:八年级

三、教材分析:本节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七节。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运动与力学的基础知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此基础上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匀速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节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也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是否掌握关系到学生对整个物理力学部分的学习。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进一步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进一步了解科学推理的的研究方法;

2、会利用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建立科学研究意识;

2、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历程感受科学探究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知识回顾:

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惯性、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知识点。初步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情境引入:

展示“推箱子”和“敲钉子”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对于以下现象,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情况,引入:以上生活经验容易让人产生“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觉。历史上由此类问题引发了科学家对“运动和力关系”的研究,并最终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历程

发展历程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在此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微课归纳性的展示给学生。

学生评价:

亚里士多德:通过生活经验,第一个提出“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观点,并沿用2000多年。虽然观点是错误的,引起了人们对运动和力关系的研究。

伽利略:敢于向固有认知挑战。并首次采用“实验+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牛顿:继续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教师:真理的发现往往要依靠很多人不断研究才能得出来。

实验+科学推理的研究方法:

伽利略理想实验

从“运动物体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推理到“不受阻力”的情况。以实际实验为基础,加以科学推理得出结论。

对比:“声音传授需要介质实验”

引导问题:实验中,我们能使玻璃罩内达到绝对真空吗?我们是怎样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的?

学生思考:不能抽成绝对真空,但通过“空气越少,声音越小”的实际实验规律,推理出“绝对的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也是用到了“实验+科学推理”的方法。

设计实验:伽利略理论验证实验

同一小车、同一斜面、不同粗糙程度的表面形成控制变量实验。

从有摩擦的实际实验到无摩擦的理想状态。

强调,推理是从可靠的事实,经以抽象,去次求主,提示规律的过程。

3、研讨牛顿第一定律

首先逐字逐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突出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对象和条件。

其次从整体上引导学生从牛顿第一定律归纳出“运动与力的关系”

最后回应引入话题,解释“推箱子”和“敲钉子”的现象。

4、惯性

问题:1、哪些物体具有惯性?2、惯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引导学生得出: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不管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引导性问题:如何理解当物体受到外力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仍然具有惯性呢?

播放《惯性及大小》微视频,并通过想象“将乒乓球换成铁球会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得出: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系。也解释了物体在受到外力情况下惯性的体会。

问题: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吗?

学生讨论二者的区别

5、生活中的牛顿第一定律

学生活动

通过实验讨论水泡的惯性问题,激发学生研讨兴趣。并进一步体会到惯性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惯性一类问题的解释方法:()和()原来处于()状态,当()时,()运动状态突然发生改变。而()由于具有惯性而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于是()。

并让学生解释撞击斧头的例子。

拓展冲撞车,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人民利用惯性的实例。

公路限速问题:为什么同一路段小型车与中型车限速的不同

学生:质量不同,惯性大小不同,即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

6、练习题固巩本节知识点。

7、课堂小结

A、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历程

B、实验+科学推理的研究方法

C、牛顿第一定律

D、惯性

六、教学反思

1、本节通过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发现历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并通过对比突出“实验+科学推理”的重要研究方法。

2、本节将生活实例与理论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并设置情境想象,加深学生对惯性的进一步理解。

3、本节体现了“将物体教学生活化的思想”,将枯燥的理论与生

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易于理解,并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

七、指导教师点评

本节课整体而言:条理清晰,思维严谨,语言精炼,重难点突出,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用了很多实例讨论“推理”的物理研究方法,重视思维过程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充分运用了微课、微视频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突破了重难点。在教学理念上,教师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例紧密结合,不仅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于学生理解,而且突出了科学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突出学生主体,增设交流讨论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