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Z变换、零极点分析
实验-Z变换、零极点分析
![实验-Z变换、零极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cd9fa8ba0d4a7302763a84.png)
(一)离散时间信号的Z 变换1.利用MATLAB 实现z 域的部分分式展开式MATLAB 的信号处理工具箱提供了一个对F(Z)进行部分分式展开的函数residuez(),其调用形式为:[r,p,k]=residuez(num,den)式中,num 和den 分别为F(Z)的分子多项式和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向量,r 为部分分式的系数向量,p 为极点向量,k 为多项式的系数向量。
【实例1】 利用MATLAB 计算321431818)(-----+zz z z F 的部分分式展开式。
解:利用MATLAB 计算部分分式展开式程序为% 部分分式展开式的实现程序num=[18];den=[18 3 -4 -1];[r,p,k]=residuez(num,den)2.Z 变换和Z 反变换MATLAB 的符号数学工具箱提供了计算Z 变换的函数ztrans()和Z 反变换的函数iztrans (),其调用形式为)()(F iztrans f f ztrans F ==上面两式中,右端的f 和F 分别为时域表示式和z 域表示式的符号表示,可应用函数sym 来实现,其调用格式为()A sym S =式中,A 为待分析的表示式的字符串,S 为符号化的数字或变量。
【实例2】求(1)指数序列()n u a n 的Z 变换;(2)()()2a z az z F -=的Z 反变换。
解 (1)Z 变换的MATLAB 程序% Z 变换的程序实现f=sym('a^n');F=ztrans(f)程序运行结果为:z/a/(z/a-1)可以用simplify( )化简得到 :-z/(-z+a)(2)Z 反变换的MATLAB 程序% Z 反变换实现程序F=sym('a*z/(z-a)^2');f=iztrans(F)程序运行结果为f =a^n*n(二)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析1. 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定义为系统零状态响应的z 变换与激励的z 变换之比,即)()()(z X z Y z H = (3-1)如果系统函数)(z H 的有理函数表示式为:11211121)(+-+-++++++++=n n n n m m m m a z a z a z a b z b z b z b z H (3-2) 那么,在MATLAB 中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就可通过函数roots 得到,也可借助函数tf2zp 得到,tf2zp 的语句格式为:[Z,P,K]=tf2zp(B,A)其中,B 与A 分别表示)(z H 的分子与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向量。
z变换实验报告
![z变换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c634e19fc4ffe473368ab0a.png)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信号与系统)学生姓名:肖江学号:6100210030 专业班级:电子103班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2/6/1 实验成绩:Z变换、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matlab求解z变换与逆z变换。
2、学会离散系统零极点分布图的绘制,理解离散系统零极点分布图的含义。
3、求解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二、实验说明1、一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y(n)-by(n-1)=x(n),若激励为x(n)=a n u(n),起始值y(-1)=0,求响应y(n)。
2、当H(s)极点位于z平面中各方框附近的位置,画出对应的h(n)波形填入方框中。
3、求系统差分方程为y(n)-1.1y(n-1)+0.7y(n-2)=x(n-1),的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三、实验内容1、syms n a b z%定义符号n a b zx=a^n; %定义激励信号X=ztrans(x); %计算激励信号的变换H=1/(1-b*z^(-1)); %写出系统z变换式Y=H*X; %计算输出的变换式y1=iztrans(Y); %计算输出时域表达式y=simplify(y1) %化简表达式2、pos=[26,19,18,17,24,27,13,11,9,23,28,7,4,1,22];figure,id=1; %生成新图框,子图id初始化为1for r=0.8:0.2:1.2 %极点的幅度依次为0.8,1.0,1.2for theta=0:pi/4:pi %极点的弧度依次为0,Π/4,Π/2,3Π/4,Πp=r*exp(j*theta);if theta~=0&theta~=pip=[p;p']; %如果极点不在实轴上添加一个共轭极点end[b a]=zp2tf([],p,1); %由零极点得到传递函数subplot(4,7,pos(id));[h,t]=impz(b,a,20); %计算20个点的单位样值响应stem(t,h,'k-','MarkerSize',5);%绘制单位样值响应id=id+1; %子图序号加1end%退出弧角循环end%退出幅度循环3、a=[1,-1.1,0.7];b=[0,1];subplot(2,1,1),zplane(b,a); %绘制零极点分布图subplot(2,1,2),impz(b,a); %绘制单位样值响应figure,freqz(b,a) %绘制频率特性4、a=[1,-1.1,0.6];b=[0.6,-1.1,1];subplot(2,1,1),zplane(b,a); %绘制零极点分布图subplot(2,1,2),impz(b,a); %绘制单位样值响应figure,freqz(b,a); %绘制频率响应n=[0:40]'; %生成时间点x1=sin(0.1*pi*n); %生成单频信号x2=0*n; %准备方波信号x2(mod(n,10)<5)=1; %生成周期为10的方波信号y1=filter(b,a,x1); %分别对两个信号滤波y2=filter(b,a,x2);figuresubplot(2,1,1),stem(n,x1); %绘制单频信号及其输出波形subplot(2,1,2),stem(n,y1);figuresubplot(2,1,1),stem(n,x2); %绘制方波信号及其输出波形subplot(2,1,2),stem(n,y2);四、实验结果1、y =(a^(1+n)-b^(1+n))/(a-b)2、输出波形如下3、输出波形如下:4、输出波形如下: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的学习,对离散系统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用matlab画出离散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使我对离散系统的零极点分布与其对用的频响特性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对全通网络的相频失真有了进一步了解,幅度没有失真,但对不同的频率信号的相移不同,因此单频信号输入时,其输出信号的波形没有失真,只是整个波形发生了移位,但对于方波信号,由于其中包含了各种频率的信号,因此不同频率的信号相频失真不同,因此输出波形不再是方波。
基于Matlab语言的线性离散系统的Z变换分析法
![基于Matlab语言的线性离散系统的Z变换分析法](https://img.taocdn.com/s3/m/74d821a24693daef5ef73dc1.png)
基于Matlab语言的线性离散系统的Z变换分析法实验一基于Matlab语言的线性离散系统的Z变换分析法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Matlab语言离散时间系统模型建立方法;2.学习离散传递函数的留数分析与编程实现的方法;3.学习并掌握脉冲与阶跃的编程方法;4.理解与分析离散传递函数不同极点的时间响应特点。
二、实验工具:1MATLAB软件(6、5以上版本);2每人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内容:1在Matlab语言平台上,通过给定的离散时间系统差分方程,理解课程中Z变换定义,掌握信号与线性系统模型之间Z传递函数的几种形式表示方法;2学习语言编程中的Z变换传递函数如何计算与显示相应的离散点序列的操作与实现的方法,深刻理解课程中Z变换的逆变换;3通过编程,掌握传递函数的极点与留数的计算方法,加深理解G(z)/z的分式方法实现过程;4通过系统的脉冲响应编程实现,理解输出响应的离散点序列的本质,即逆变换的实现过程;5通过编程分析,理解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Z变换就是系统的传递函数与单位阶跃函数Z变换,并完成响应的脉冲离散序列点的计算;6通过程序设计,理解课程中的不同的传递函数极点对系统动态行为的影响,如单独极点、复极点对响应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一)传递函数的零极点程序: 结果:numg=[0、1 0、03 -0、07];deng=[1 -2、7 2、42 -0、72];g=tf(numg,deng,-1)get(g);[nn dd]=tfdata(g,'v')[zz,pp,kk]=zpkdata(g,'v')hold onpzmap(g), hold offaxis equal(二)留数法程序:numg=[2 -2、2 0、65];deng=[1 -0、6728 0、0463 0、4860];[rGoz, pGoz,other]=residue(numg,[deng 0])G=tf(numg,deng,-1)impulse(G)[y,k]=impulse(G);stem(k,y,'filled');impulse(G)结果:rGoz = 0、4905 + 0、0122i0、4905 - 0、0122i-2、31851、3374pGoz = 0、6364 + 0、6364i0、6364 - 0、6364i-0、6000other = []Transfer function:2 z^2 - 2、2 z + 0、65-----------------------------------z^3 - 0、6728 z^2 + 0、0463 z + 0、486Sampling time: unspecified(三)不同位置的根对系统的影响1)2个共轭极点(左圆内)+1实极点(圆内)P1 =0、6364 + 0、6364iP2=0、6364 - 0、6364iP3=-0、6000程序: 结果:zz3=[-0、2 0、4];pp3=[-0、6 0、6364+0、6364i 0、6364-0、6364i];kk3=2;tts3=-1;eg3zpk=zpk(zz3,pp3,kk3,tts3);eg3=tf(eg3zpk);[y,k]=impulse(eg3,50);stem(k,y,'filled'),grid2)2个共轭极点(右圆内)+1实极点(圆内)P1= -0、8592 P2= -0、0932 + 0、4558i P3= -0、0932 - 0、4558i 程序: 结果:zz3=[-0、2 0、4];pp3=[-0、8592 -0、0932+0、4558i -0、0932-0、4558i]; kk3=2;tts3=-1;eg3zpk=zpk(zz3,pp3,kk3,tts3);eg3=tf(eg3zpk);[y,k]=impulse(eg3,50);stem(k,y,'filled'),grid3)2个共轭极点(圆上)+1实极点(圆内)p1=0、6+0、8i p2=0、6-0、8i p3=-0、6程序: 结果:zz3=[-0、2 0、4];pp3=[-0、8592 -0、6+0、8i -0、6-0、8i];kk3=2;tts3=-1;eg3zpk=zpk(zz3,pp3,kk3,tts3);eg3=tf(eg3zpk);[y,k]=impulse(eg3,100);stem(k,y,'filled'),grid4、2个共轭极点(虚轴上)+1实极点(圆内)p1=i p2= -i p3= -0、6程序: 结果:zz3=[-0、2 0、4];pp3=[-0、6 i -i];kk3=2;tts3=-1;eg3zpk=zpk(zz3,pp3,kk3,tts3);eg3=tf(eg3zpk);[y,k]=impulse(eg3,100);stem(k,y,'filled'),grid5、2个实极点(圆内)+1个实极点(圆外)p1=2 p2=0、8 p3=-0、6程序: 结果:zz3=[-0、2 0、4];pp3=[2 0、8 -0、6];kk3=2;tts3=-1;eg3zpk=zpk(zz3,pp3,kk3,tts3);eg3=tf(eg3zpk);[y,k]=impulse(eg3,100);stem(k,y,'filled'),grid6、2个实极点(圆内)+1个实极点(圆上)p1=1 p2=0、8 p3=-0、6程序: 结果:zz3=[-0、2 0、4];pp3=[1 0、8 -0、6];kk3=2;tts3=-1;eg3zpk=zpk(zz3,pp3,kk3,tts3);eg3=tf(eg3zpk);[y,k]=impulse(eg3,100);stem(k,y,'filled'),gridp1=1 p2=-0、8 p3=-0、6程序: 结果:zz3=[-0、2 0、4];pp3=[1 0、8 -0、6];kk3=2;tts3=-1;eg3zpk=zpk(zz3,pp3,kk3,tts3);eg3=tf(eg3zpk);[y,k]=impulse(eg3,100);stem(k,y,'filled'),grid五、实验报告要求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离散传递函数不同极点的时间响应特点2、通过程序设计,分析不同的传递函数极点如:单极点、复极点、重根极点对系统动态行为的影响3、分析留数法的意义,根据系统的阶跃响应判别系统的稳定性4、对Z变换的进一步思考六、实验结果: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离散传递函数不同极点的时间响应特点。
北京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6-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
![北京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6-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d5c0e3336c1eb91b375d42.png)
实验6 离散时间系统的z 域分析(综合型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z 变换及其反变换的定义,并掌握MATLAB 实现方法。
2) 学习和掌握离散时间系统系统函数的定义及z 域分析方法。
3) 掌握系统零极点的定义,加深理解系统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特性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 1. z 变换序列(n)x 的z 变换定义为(z)(n)znn X x +∞-=-∞=∑ (1)Z 反变换定义为11(n)(z)z 2n rx X dz jπ-=⎰(2)MATLAB 中可采用符号数学工具箱ztrans 函数和iztrans 函数计算z 变换和z 反变换: Z=ztrans(F)求符号表达式F 的z 变换。
F=iztrans(Z)求符号表达式Z 的z 反变换 2. 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H(z)定义为单位抽样响应h(n)的z 变换(z)(n)znn H h +∞-=-∞=∑ (3)此外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还可由系统输入与输出信号z 变换之比得到(z)(z)/X(z)H Y = (4)由(4)式描述的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时间函数可以表示为101101...(z)...MM NN b b z b z H a a z a z----+++=+++ (5) 3. 离散时间系统的零极点分析MATLAB 中可采用roots 来求系统函数分子多项式和分母多项式的根,从而得到系统的零极点。
此外还可采用MATLAB 中zplane 函数来求解和绘制离散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zplane 函数的调用格式为:zplane(b,a) b 、a 为系统函数分子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向量(行向量) zplane(z,p) z 、p 为零极点序列(列向量) 系统函数是描述系统的重要物理量,研究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不仅可以了解系统单位抽样响应的变化,还可以了解系统频率特性响应以及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函数的极点位置决定了系统的单位抽样响应的波形,系统函数零点位置只影响冲激响应的幅度和相位,不影响波形。
实验三零极点分布对系统频率响应地影响(数字信号实验)
![实验三零极点分布对系统频率响应地影响(数字信号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71d91a171711cc7930b71638.png)
备注:(1)、按照要求独立完成实验内容。
(2)、实验结束后,把电子版实验报告按要求格式改名(例:09号_张三_实验七.doc)后,实验室统一刻盘留档。
实验三零极点分布对系统频率响应的影响一、实验目的学习用分析零极点分布的几何方法分析研究信号和系统频率响应。
二、实验原理如果知道信号的Z变换以及系统的系统函数H(z),可以得到它们的零极点分布,由零极点分布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的频率响应进行定性分析。
信号的幅度特性由零点矢量长度之积除以极点矢量的长度之积,当频率ω从0变化到2π时,观察零点矢量长度和极点矢量长度的变化,重点观察那些矢量长度较短的情况。
另外, 由分析知道, 极点主要影响频率响应的峰值,极点愈靠近单位圆,峰值愈尖锐;零点主要影响频率特性的谷值,零点愈靠近单位圆,谷值愈深,如果零点在单位圆上,那么频率特性为零。
根据这些规律可以定性画出频率响应的幅度特性。
峰值频率和谷值频率可以近似用响应的极点和零点的相角表示,例如极点z1=0.9ejπ/4,峰值频率近似为π/4,极点愈靠近单位圆,估计法结果愈准确。
本实验借助计算机分析信号和系统的频率响应,目的是掌握用极、零点分布的几何分析法分析频率响应,实验时需要将z=ejω代入信号的Z变换和系统函数中,再在0~2π之间,等间隔选择若干点,并计算它的频率响应。
三、实验内容(包括代码与产生的图形)要求:不仅打印幅度特性曲线,而且要有系统频率特性的文字分析。
1. 假设系统用下面差分方程描述:y(n)=x(n)+ay(n-1)假设a=0.7, 0.8, 0.9 ,分别在三种情况下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并打印幅度特性曲线。
a=0.7代码:B=1;a=0.7A=[1,-a];subplot(3,1,3);zplane(B,A);xlabel('ʵ²¿Re');ylabel('Ð鲿Im');title('y(n)=x(n)-ay(n-1)´«Ê亯ÊýÁã¡¢¼«µã·Ö²¼');grid on[H,w]=freqz(B,A,'whole');subplot(3,1,2);plot(w/pi,abs(H),'linewidth',2);grid on;xlabel('\omega/\pi');ylabel('|H(e^j^\omega)|');title('·ùƵÏìÓ¦ÌØÐÔ');axis([0,2,0,6]);subplot(3,1,1);plot(w/pi,angle(H),'linewidth',2);grid on;axis([-0.1,2.1,-3,3]);xlabel('\omega/\pi');ylabel('\phi(\omega)');title('ÏàƵÏìÓ¦ÌØÐÔ');图像:-505-101实部Re虚部I my(n)=x(n)-ay(n-1)传输函数零、极点分布00.20.40.60.81 1.2 1.4 1.6 1.825ω/π|H (e j ω)|幅频响应特性0.20.40.60.81 1.2 1.41.61.82-22ω/πφ(ω)相频响应特性a=0.8代码:B=1;a=0.8A=[1,-a];subplot(3,1,3);zplane(B,A); xlabel('ʵ²¿Re'); ylabel('Ð鲿Im');title('y(n)=x(n)-ay(n-1)´«Ê亯ÊýÁã¡¢¼«µã·Ö²¼'); grid on[H,w]=freqz(B,A,'whole'); subplot(3,1,2);plot(w/pi,abs(H),'linewidth',2); grid on ;xlabel('\omega/\pi'); ylabel('|H(e^j^\omega)|'); title('·ùƵÏìÓ¦ÌØÐÔ'); axis([0,2,0,6]);subplot(3,1,1);plot(w/pi,angle(H),'linewidth',2); grid on ;axis([-0.1,2.1,-3,3]); xlabel('\omega/\pi');ylabel('\phi(\omega)'); title('ÏàƵÏìÓ¦ÌØÐÔ');图像:-6-4-20246实部Re虚部I my(n)=x(n)-ay(n-1)传输函数零、极点分布00.20.40.60.81 1.2 1.4 1.61.825ω/π|H (e j ω)|幅频响应特性0.20.40.60.81 1.2 1.41.61.82-202ω/πφ(ω)相频响应特性a=0.9代码:B=1;a=0.9A=[1,-a];subplot(3,1,3);zplane(B,A); xlabel('ʵ²¿Re'); ylabel('Ð鲿Im');title('y(n)=x(n)-ay(n-1)´«Ê亯ÊýÁã¡¢¼«µã·Ö²¼'); grid on[H,w]=freqz(B,A,'whole'); subplot(3,1,2);plot(w/pi,abs(H),'linewidth',2); grid on ;xlabel('\omega/\pi'); ylabel('|H(e^j^\omega)|'); title('·ùƵÏìÓ¦ÌØÐÔ'); axis([0,2,0,6]);subplot(3,1,1);plot(w/pi,angle(H),'linewidth',2); grid on ;axis([-0.1,2.1,-3,3]); xlabel('\omega/\pi'); ylabel('\phi(\omega)'); title('ÏàƵÏìÓ¦ÌØÐÔ');图像:-505-101实部Re虚部I my(n)=x(n)-ay(n-1)传输函数零、极点分布00.20.40.60.81 1.2 1.4 1.6 1.825ω/π|H (e j ω)|幅频响应特性0.20.40.60.81 1.2 1.41.61.82-22ω/πφ(ω)相频响应特性分析:由y (n )=x (n )+ay (n -1)可知:H[z]=B[z]/A[z]=1/(1-az^(-1))系统极点z=a ,零点z=0,当B 点从w=0逆时针旋转时,在w=0点,由于极点向量长度最短,形成波峰,并且当a 越大,极点越接近单位圆,峰值愈高愈尖锐;在w=pi 点形成波谷;z=0处零点不影响幅频响应。
实验一 基于matlab语言的线性离散系统的z变换分析法1(1)
![实验一 基于matlab语言的线性离散系统的z变换分析法1(1)](https://img.taocdn.com/s3/m/a04f62c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70.png)
实验一基于MATLAB语言的线性离散系统的Z变换分析法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 Matlab 语言离散时间系统模型建立方法;2.学习离散传递函数的留数分析与编程实现的方法;3.学习并掌握脉冲和阶跃响应的编程方法;4.理解与分析离散传递函数不同极点的时间响应特点。
二、实验工具1. MATLAB 软件(6.5 以上版本);2. 每人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内容1. 在Matlab语言平台上,通过给定的离散时间系统差分方程,理解课程中Z变换定义,掌握信号与线性系统模型之间Z传递函数的几种形式表示方法;2. 学习语言编程中的Z变换传递函数如何计算与显示相应的离散点序列的操作与实现的方法,深刻理解课程中Z变换的逆变换;3. 通过编程,掌握传递函数的极点与留数的计算方法,加深理解G(z)/z 的分式方法实现过程;4. 通过系统的脉冲响应编程实现,理解输出响应的离散点序列的本质,即逆变换的实现过程;5. 通过编程分析,理解系统的Z传递函数等于单位脉冲响应的Z变换,并完成响应的脉冲离散序列点的计算;6. 通过程序设计,理解课程中脉冲传递函数极点对系统动态行为的影响,如单独极点、复极点对响应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1.创建系统How to create digital system g Four examples are as follows:numg=[0.1 0.03 -0.07];deng=[1 -2.7 2.42 -0.72];g=tf(numg,deng,-1)get(g);[nn dd]=tfdata(g,'v')[zz,pp,kk]=zpkdata(g,'v')Unite circle region with distrbuting zeros points and poles points hold onpzmap(g), hold offaxis equal运行结果:2.转换为零极点标准形式Convert from tf(z-function) to zpk(z-function) Part C exercise form gg=zpk(g)[zz,pp,kk tts]=zpkdata(gg,'v')[z,p k,ts]=zpkdata(g,'v')运行结果:3.四个例子Four examples are as follows:Part A exerciseeg1mun=[1.25 -1.25,0.30];eg1den=[1 -1.05 0.80 -0.10];eg1=tf(eg1mun,eg1den,-1);eg1zpk=zpk(eg1);[zz1,pp1,kk1,tts1]=zpkdata(eg1zpk,'v');Part B exerciseeg2mun=[0.84 -0.062 -0.156 0.058];eg2den=[1 -1.03 0.22 0.094 0.05];eg2=tf(eg2mun,eg2den,-1);eg2zpk=zpk(eg2);[zz2,pp2,kk2,tts2]=zpkdata(eg2zpk,'v');Part C exercisezz3=[-0.2 0.4];pp3=[0.6 0.5+0.75i 0.5-0.75i 0.3];kk3=150;tts3=-1;eg3zpk=zpk(zz3,pp3,kk3,tts3);eg3=tf(eg3zpk);Part D exercisezz4=[-0.3 0.4+0.2i 0.4-0.2i];pp4=[-0.6 -0.3,0.5 0.6];kk4=5;tts4=-1;eg4zpk=zpk(zz4,pp4,kk4,tts4);eg4=tf(eg4zpk);4.留数法Residue method and impluse response numg=[2 -2.2 0.65];deng=[1 -0.6728 0.0463 0.4860]; [rGoz, pGoz,other]=residue(numg,[deng 0]) [mag_pGoz,theta_pGoz] =xy2p(pGoz)[mag-rGoz,theta-rGoz]=xy2p(rGoz)G=tf(numg,deng,-1)impulse(G)[y,k]=impulse(G);stem(k,y,'filled');impulse(G)运行结果:5.复杂极点响应When transfer function is G(Z) with complex ,t=t*ts;pole of z=e^(+-j*30*pi/3) and z=-0.5,as well as its gain value is unit step signal,its collecting cycle is 0.5 second,how to analyze its response.gcfts=0.3;num=[1 0.5];den=conv([1 -exp(i*pi/3)],[1 -exp(-i*pi/3)]);g1=tf(num,den,ts)[y,k]=impulse(g1,20);stem(k,y,'filled'),grid运行结果:6.重极点响应How to analyze response with repeating poles dtime=[0:90];y(k+2)-1.8y(k+1)+0.81y(k)=3u(k+1)-1.2u(k) yi=impulse(gstep,dtime)gcfnum=[3 -1.2];den=[1 -1.8 0.81];[rGoz, pGoz,other]=residue(num,[den 0])t=0:60;y=rGoz(2,1).*(t.*(pGoz(2,1).^(t-1)))+rGoz(1,1).*(pGoz(1,1).^(t)) y1=zeros(1,61);y1(1,1)=rGoz(3,1);y=y+y1;t=ts*t;stem(t,y,'filled'),gridSpecial example about difference real pole tosystem response[rGoz,pGoz,other]=residue(num,[den,0])num1=[rGoz(1) 0];den1=[1 -pGoz(1)]gg1=tf(num1,den1,ts)[y,t]=impulse(gg1,50)stem(t,y,'filled'),grid运行结果:7.阶跃响应numg=[2 -2.2 0.56];deng=[1 -0.6728 0.0463 0.4860];g=tf(numg,deng,1);numgstep=[numg 0];dengstep=conv(deng,[1 -1]);gstep=tf(numgstep,dengstep,1)dtime=[0:90];yi=impulse(gstep,dtime)subplot(2,1,1)stem(dtime,yi,'filled')ys=step(g,dtime);subplot(2,1,2)stem(dtime,ys,'filled')dcgain(g)ys_ss=ys(end)ys_ss=ys(max(dtime))运行结果:Example 1: Analysis of subsection input function subplot(1,1,1)num=[2 -2.2 0.56];den=[1 -0.6728 0.0463 0.4860];ts=0.2;g=tf(num,den,ts);dtime=[0:ts:8]';u=2.0*ones(size(dtime));ii=find(dtime>=2.0); u(ii)=0.5;y=lsim(g,u,dtime);stem(dtime,y,'filled'),gridhold onplot(dtime,u,'o')hold offtext(2.3,-1.8,'output')text(1.6,2.3,'input')运行结果:五、实验思考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离散传递函数不同极点的时间响应特点。
实验Z变换、零极点分析
![实验Z变换、零极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8c4a9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c.png)
实验Z变换、零极点分析1. 学会运⽤MATLAB 求离散时间信号的z 变换和z 反变换;⼀、实验原理及实例分析(⼀)离散时间信号的Z 变换1.利⽤MATLAB 实现z 域的部分分式展开式MATLAB 的信号处理⼯具箱提供了⼀个对F(Z)进⾏部分分式展开的函数residuez(),其调⽤形式为:[r,p,k]=residuez(num,den)式中,num 和den 分别为F(Z)的分⼦多项式和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向量,r 为部分分式的系数向量,p 为极点向量,k 为多项式的系数向量。
【实例1】利⽤MATLAB 计算321431818)(-----+zz z z F 的部分分式展开式。
解:利⽤MATLAB 计算部分分式展开式程序为% 部分分式展开式的实现程序num=[18];den=[18 3 -4 -1];[r,p,k]=residuez(num,den)2.Z 变换和Z 反变换MATLAB 的符号数学⼯具箱提供了计算Z 变换的函数ztrans()和Z 反变换的函数iztrans (),其调⽤形式为)()(F iztrans f f ztrans F ==上⾯两式中,右端的f 和F 分别为时域表⽰式和z 域表⽰式的符号表⽰,可应⽤函数sym 来实现,其调⽤格式为()A sym S =的Z 反变换。
解(1)Z 变换的MATLAB 程序% Z 变换的程序实现f=sym('a^n');F=ztrans(f)程序运⾏结果为:z/a/(z/a-1)可以⽤simplify( )化简得到 :-z/(-z+a)(2)Z 反变换的MATLAB 程序% Z 反变换实现程序F=sym('a*z/(z-a)^2');f=iztrans(F)程序运⾏结果为f =a^n*n(⼆)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析1. 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定义为系统零状态响应的z 变换与激励的z 变换之⽐,即)()()(z X z Y z H = (3-1)如果系统函数)(z H 的有理函数表⽰式为:11211121)(+-+-++++++++=n n n n m m m m a z a z a z a b z b z b z b z H (3-2)那么,在MATLAB 中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就可通过函数roots 得到,也可借助函数tf2zp 得到,tf2zp 的语句格式为:[Z,P,K]=tf2zp(B,A)其中,B 与A 分别表⽰)(z H 的分⼦与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向量。
实数序列z变换零极点共轭对称
![实数序列z变换零极点共轭对称](https://img.taocdn.com/s3/m/e9a01fc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e.png)
实数序列z变换零极点共轭对称实数序列是一种很重要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中。
它的基本定义是:一个序列如果能够以恒定的步长按顺序递增或递减,则它就是一个实数序列。
实数序列的特点是它的值是无限的,而且可以无穷尽地递增或递减,如正整数序列1,2,3,4,5,6,7,…,正分数序列1/2,1/3,1/4,1/5,…,负整数序列-1,-2,-3,-4,-5,…以及正分数序列1/3,1/4,1/5,1/6,1/7,…都是实数序列。
对于实数序列,学者们提出了一种叫做Z变换(Z-Transform)的数学工具,用于求解实数序列的性质。
Z变换是一种线性转换,可以将一个时域序列(比如实数序列)转换到复频域,研究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求解序列的特性,如其频域分析、积分、小波变换等。
而对于实数序列的Z变换,其特殊极点可以表述为共轭对称(conjugate symmetry)。
换句话说,实数序列的Z变换实际上是一种带零点共轭对称性质的函数。
这种零点共轭对称性质表明,Z变换可以将实数序列变换到复数序列中,从而能够以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实数序列的研究。
首先,对于Z变换而言,零点共轭对称性质意味着Z变换可以将实数序列转换成一组复数序列。
转换过程中,实数序列中的所有实数都将变换成一组复数,而所有的复数都将变换为一组相反的复数,也就是说,复数序列中的复数共轭对称于实数序列中的实数。
其次,此外,零点共轭对称性质对于求解实数序列的特性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由于实数序列转换为复数序列,可以更加方便地计算出复数序列的特性,从而也就把实数序列的特性用到了复数序列中,因此可以更好地研究实数序列的特性,比如求解它的频率响应、滤波器、分析谐波等。
最后,零点共轭对称性质还可以帮助我们把实数序列的研究与其他相关方面连接起来。
由于实数序列被转换成复数序列,我们可以把它们连接到其他学科中,如信号处理、计算机图像处理、调制解调等,这些学科本身也是复数形式的所用。
z变换和系统频域特性
![z变换和系统频域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e07c50292af90242a895e572.png)
实验名称:z变换和系统频域特性一、实验任务:已知离散系统函数H1(z)有一个零点在z=-2,两个极点在z=0.5e^(2pi/3)及其共轭位置.若其直流增益为1,求(1)H(z)的系数,单位冲激响应,并画出系统零极点图和频率响应曲线.(2)将零点移至镜像位置,重复(1)并与之比较,看看有哪些区别.二、实验原理:由Z变换的第一可知,x(n)的z变换是对x(n)·Z(-n)求和;本题给出了零极点,我们使用matlab 中的函数poly将其零极点分别代入,求出系统函数的分子和分母。
再根据向量求和的性质求得系统函数,本根据plot函数画出系统零极点图和频率响应曲线。
三、实验源代码:b=poly([-2]);a=poly([0.5*exp(j*pi/3) 0.5*exp(-j*pi/3)]);b=[0 b];b=b/4;%直流增益为1subplot(2,2,1);zplane(b,a);xlabel('Real part');ylabel('Imaginary part');grid on;%根据系统函数返回零极点图N=20;x=[1 zeros(1,N-1)];n=0:N-1;subplot(2,2,2);stem(n,filter(b,a,x));xlabel('n');ylabel('h1(n)');grid on;%根据系统函数返回单位冲激响应(离散的)[H,w]=freqz(b,a,N);%根据系统函数返回0~2pi间等间隔的N个频率w相应的频率响应H subplot(2,2,3);plot(w,abs(H));xlabel('w');ylabel('|H1(exp(jw))|');grid on;subplot(2,2,4);plot(w,angle(H));xlabel('w');ylabel('arg(H1(exp(jw)))');grid on;figure;b=poly([-0.5]);a=poly([0.5*exp(j*pi/3) 0.5*exp(-j*pi/3)]);b=[0 b];b=b/2;%直流增益为1subplot(2,2,1);zplane(b,a);xlabel('Real part');ylabel('Imaginary part');grid on;%根据系统函数返回零极点图N=20;x=[1 zeros(1,N-1)];n=0:N-1;subplot(2,2,2);stem(n,filter(b,a,x));xlabel('n');ylabel('h1(n)');grid on;%根据系统函数返回单位冲激响应(离散的)[H,w]=freqz(b,a,N);%根据系统函数返回0~2pi间等间隔的N个频率w相应的频率响应H subplot(2,2,3);plot(w,abs(H));xlabel('w');ylabel('|H1(exp(jw))|');grid on;subplot(2,2,4);plot(w,angle(H));xlabel('w');ylabel('arg(H1(exp(jw)))');grid on;四、实验运行结果:。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939a916cfc789eb172dc870.png)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实验一:Z 变换及离散时间系统分析给定系统)8.0/(2.0)(2+-=z z H ,编程并绘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y(n),频率响应)e (jw H 。
给出实验报告。
实验代码clear;x=ones(100); t=1:100;b=[0 0 -0.2 ]; a=[1 0 0.8]; y=filter(b,a,x); (t,x,'r.',t,y,'k-'); grid on ;ylabel('x(n) and y(n)') xlabel('n')单位阶跃响应单位抽样:b=[0 0 -0.2 ]; a=[1 0 0.8];[h,t]=impz(b,a,70);stem(t,h, '.')幅頻,相频b=[0 0 -0.2 ];a=[1 0 0.8];[H,w]=freqz(b,a,256,1);Hr=abs(H);Hphase=angle(H);Hphase=unwrap(Hphase); subplot(211)plot(w,Hr);grid on;ylabel(' 幅频.')subplot(212)plot(w,Hphase);grid on; ylabel(' 相频')零极点图:b=[0 0 -0.2 ];a=[1 0 0.8];subplot(221);zplane(b,a);实验二:快速傅里叶变换设x(n)由三个实正弦组成,频率分别是8Hz,9Hz,10Hz,抽样频率为60 Hz,时域取256点,作FFT变换,观察波形,给出实验报告。
实验代码:clear all;N=256;f1=8;f2=9;f3=10;fs=60;w=2*pi/fs;x=sin(w*f1*(0:N-1))+sin(w*f2*(0:N-1))+sin(w*f3*(0:N-1)); subplot(3,1,1);plot(x(1:N/4));f=-0.5:1/N:0.5-1/N;X=fft(x);=ifft(X);(3,1,2);plot(f,fftshift(abs(X)));subplot(3,1,3);plot(real(y(1:N/4)));实验三:无限冲击响应数字滤波器设计设计一个数字带通滤波器,参数自定。
实验四_Z变换
![实验四_Z变换](https://img.taocdn.com/s3/m/b564ad9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7.png)
实验四 Z 变换【实验目的】 通过MATLAB 仿真离散时间系统,研究其时频域特性,加深对离散系统的冲激响应,频率响应分析和零极点分布概念和理解。
【实验原理】1.Z 变换原理(1).Z 变换 在数字信号处理的分析方法中,除时域分析方法外,还有变换域分析方法。
后者通常指Z 变换和傅里叶变换法。
变换域分析的最大优点是将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转化为简单的代数方程,使其求解大大简化,也使得对系统的特性分析更为方便。
对于离散时间信号,设序列为x (n ),则其Z 变换定义为: ,其中z 为复变量,是一个以时部为横坐标,虚部为纵坐∑+∞-∞=-=n n z n x z X )()(标构成的平面上的变量。
Z 变换记作,X (z )存在的z 的集合称为收敛域])([ )(n x z X Z =(ROC ),一般为+-<<x x R z R 由于ROC 是由定义的,因此一般为环形区域。
根据ROC 的特点,可以判定序列是右边序z 列、左边序列、双边序列等。
Z 变换具有一些重要的特性,是傅里叶变换的推广,包括线性、时移特性、频移特性、尺度变换、共轭、翻褶、Z 域微分、序列相乘、序列卷积等一系列性质。
(2).系统函数离散线性时不变(LTI )系统的系统函数H (z )定义为:H (z ) = Z[h (n )] = (4.4)∑+∞-∞=-n n z n h )(若用差分方程表示系统,则有 )k -n (b )k -n (a M 0k k N0k x y k ∑∑===如果系统起始状态为零,直接对上式的两边Z 变换,并利用移位特性,有 ∑∑=-=-==N 0M 0)()()(k k k k k k z a z b Z X z Y z H 因此,系统函数H (z )的分子和分母的系数正好等于差分方程的系数。
归一化,即使得0a y (n )前的参数为1,此时可以对上式的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可得∏∏=-=-=N k k M m z z z H 1111m )p -(1)c -(1K )(得到系统的增益函数K 、零点、极点。
实验三 Z变换零极点分布及部分分式展开的MATLAB实现
![实验三 Z变换零极点分布及部分分式展开的MATLAB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a1e88fd0195f312b3169a5fe.png)
实验三 Z 变换零极点分布及部分分式展开的MATLAB 实现一、仿真实验目的1、学会运用MATLAB 分析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与时频特性分析;2、熟悉通过调用residuez()函数用部分展开法将有理分式H(z)展开;3、熟悉通过调用tf2zp()函数计算H(z)的零极点 。
二、实验分析和计算1) 利用residuez 函数计算H(z)分子多项式和分母多项式[r,p,k]=residuez(num,den) num,den 分别为H(z)分子多项式和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向量。
r 为部分分式的系数,p 为极点,k 为多项式的系数。
若为真分式,则k 为零。
2) 利用tf2zp 函数计算H(z)的零极点,调用形式为[z,p,k]=tf2zp(b,a)b 和a 分别为H(z)分子多项式和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向量。
返回值z 为零点、p 为极点、 k 为增益常数。
H(z)零极点分布图可用zplane 函数画出,调用形式为:zplane(b,a)[例1] 将F (z )用部分分式展开。
210()32z F z z z -+= 解:由于 21010()32(1)(2)z z F z z z z z =-+--=即 ()10(1)(2)F z zz z --= 为有理真分式,有两个一阶极点121,2z z ==,可展开成12()(1)(2)F z zz z A A +--= 其中111()10[(1)][]102z z F z z z z ==A =-==-- 222()10[(2)][]101z z F z z z z ==A =-==- 所以1010()(1)(2)z z F z z z -+--= 三、应用MATLAB 仿真[例1] 将F (z )用部分分式展开210()32zF z z z -+=。
输入以下MATLAB 命令:num = [0 10];den = [1 -3 2];[r,p,k] = residuez(num,den)运行结果为:r =10,-10p = 2,1k =[]故F (z )可展开为 1010()(1)(2)z z F z z z -+--=。
实验Z变换、零极点分析
![实验Z变换、零极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b3cb8710a6f524ccbf85fc.png)
1. 学会运用MATLAB 求离散时间信号的z 变换和z 反变换;一、 实验原理及实例分析(一)离散时间信号的Z 变换1.利用MATLAB 实现z 域的部分分式展开式MATLAB 的信号处理工具箱提供了一个对F(Z)进行部分分式展开的函数residuez(),其调用形式为:[r,p,k]=residuez(num,den)式中,num 和den 分别为F(Z)的分子多项式和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向量,r 为部分分式的系数向量,p 为极点向量,k 为多项式的系数向量。
【实例1】 利用MATLAB 计算321431818)(-----+zz z z F 的部分分式展开式。
解:利用MATLAB 计算部分分式展开式程序为% 部分分式展开式的实现程序num=[18];den=[18 3 -4 -1];[r,p,k]=residuez(num,den)2.Z 变换和Z 反变换MATLAB 的符号数学工具箱提供了计算Z 变换的函数ztrans()和Z 反变换的函数iztrans (),其调用形式为)()(F iztrans f f ztrans F ==上面两式中,右端的f 和F 分别为时域表示式和z 域表示式的符号表示,可应用函数sym 来实现,其调用格式为()A sym S =式中,A 为待分析的表示式的字符串,S 为符号化的数字或变量。
【实例2】求(1)指数序列()n u a n 的Z 变换;(2)()()2a z az z F -=的Z 反变换。
解 (1)Z 变换的MATLAB 程序% Z 变换的程序实现f=sym('a^n');F=ztrans(f)程序运行结果为:z/a/(z/a-1)可以用simplify( )化简得到 :-z/(-z+a)(2)Z 反变换的MATLAB 程序% Z 反变换实现程序F=sym('a*z/(z-a)^2');f=iztrans(F)程序运行结果为f =a^n*n(二)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析1. 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定义为系统零状态响应的z 变换与激励的z 变换之比,即)()()(z X z Y z H = (3-1) 如果系统函数)(z H 的有理函数表示式为:11211121)(+-+-++++++++=n n n n m m m m a z a z a z a b z b z b z b z H (3-2) 那么,在MATLAB 中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就可通过函数roots 得到,也可借助函数tf2zp 得到,tf2zp 的语句格式为:[Z,P,K]=tf2zp(B,A)其中,B 与A 分别表示)(z H 的分子与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向量。
实验4Z变换和系统频域特性的MATLAB实现
![实验4Z变换和系统频域特性的MATLAB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0f3893c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a.png)
实验4Z变换和系统频域特性的MATLAB实现⼩实验4 Z 变换和系统频域特性的MATLAB 实现1. 实验⽬的学习通过Z 变换来分析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并⽤MATLAB 实现。
加深对系统的零、极点分布概念的理解。
2. 实例分析2.1通过Z 变换分析求解系统的冲激响应()h n已知⽤线性常系数差分⽅程:1()()()NMk r k r y n a y n k b x n r ===-+-∑∑表⽰的线性时不变系统其系统函数为:01()()()1Mrr r N kk k b zY z H z X z a z-=-===-∑∑ (3-1)上式为两个关于1z -的多项式之⽐,即()H z 为有理分式。
同时,式可以表⽰成部分分式的形式:110()1NM Nkk k k k k R H z C z p z ---===+-∑∑ 则可以通过所熟悉的常见序列的Z 变换形式求得()H z 的Z 反变换,从⽽求得系统的冲激响应函数()h n 。
MATLAB 提供了⼀个内部函数residuez( ),来计算有理多项式的留数和直接项,residuez( )函数有⼏种调⽤⽅式:(1)[R,p,C] = residuez(b,a),在已知以分⼦⾏向量b 和分母⾏向量a 下,得到列向量R 含有留数,列向量p 是极点位置,⾏向量C 包含直接项;(2)[b,a] = residuez(R,p,C),将部分分式展开式转换到分⼦⾏向量b 和分母⾏向量a.MATLAB 还提供了⼀个内部函数impz(b,a,N),在已知分⼦⾏向量b 和分母⾏向量a 下,计算N 点的单位冲激响应()h n 。
例3.1 求系统:123412340.0018360.0073440.0110160.0073740.001836()1 3.0544 3.8291 2.29250.55075z z z z H z z z z z --------++++=-+-+的单位冲激响应()h 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离散时间信号的Z 变换1.利用MATLAB 实现z 域的部分分式展开式MATLAB 的信号处理工具箱提供了一个对F(Z)进行部分分式展开的函数residuez(),其调用形式为:[r,p,k]=residuez(num,den)式中,num 和den 分别为F(Z)的分子多项式和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向量,r 为部分分式的系数向量,p 为极点向量,k 为多项式的系数向量。
【实例1】 利用MATLAB 计算321431818)(-----+zz z z F 的部分分式展开式。
解:利用MATLAB 计算部分分式展开式程序为% 部分分式展开式的实现程序num=[18];den=[18 3 -4 -1];[r,p,k]=residuez(num,den)2.Z 变换和Z 反变换MATLAB 的符号数学工具箱提供了计算Z 变换的函数ztrans()和Z 反变换的函数iztrans (),其调用形式为)()(F iztrans f f ztrans F ==上面两式中,右端的f 和F 分别为时域表示式和z 域表示式的符号表示,可应用函数sym 来实现,其调用格式为()A sym S =式中,A 为待分析的表示式的字符串,S 为符号化的数字或变量。
【实例2】求(1)指数序列()n u a n 的Z 变换;(2)()()2a z az z F -=的Z 反变换。
解 (1)Z 变换的MATLAB 程序% Z 变换的程序实现f=sym('a^n');F=ztrans(f)程序运行结果为:z/a/(z/a-1)可以用simplify( )化简得到 :-z/(-z+a)(2)Z 反变换的MATLAB 程序% Z 反变换实现程序F=sym('a*z/(z-a)^2');f=iztrans(F)程序运行结果为f =a^n*n(二)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析1. 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定义为系统零状态响应的z 变换与激励的z 变换之比,即)()()(z X z Y z H = (3-1)如果系统函数)(z H 的有理函数表示式为:11211121)(+-+-++++++++=n n n n m m m m a z a z a z a b z b z b z b z H (3-2) 那么,在MATLAB 中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就可通过函数roots 得到,也可借助函数tf2zp 得到,tf2zp 的语句格式为:[Z,P,K]=tf2zp(B,A)其中,B 与A 分别表示)(z H 的分子与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向量。
它的作用是将)(z H 的有理分式表示式转换为零极点增益形式,即:)())(()())(()(2121n m p z p z p z z z z z z z k z H ------= (3-3) 【实例3】 已知一离散因果LTI 系统的系统函数为16.032.0)(2+++=z z z z H 试用MATLAB 命令求该系统的零极点。
解:用tf2zp 函数求系统的零极点,MATLAB 源程序为B=[1,0.32];A=[1,1,0.16];[R,P,K]=tf2zp(B,A)R=-0.3200P=-0.8000-0.2000K=1因此,零点为32.0=z ,极点为8.01=p 与2.02=p 。
若要获得系统函数)(z H 的零极点分布图,可直接应用zplane 函数,其语句格式为:zplane(B,A)其中,B 与A 分别表示)(z H 的分子和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向量。
它的作用是在Z 平面上画出单位圆、零点与极点。
【实例4】 已知一离散因果LTI 系统的系统函数为68.052.136.0)(22+--=z z z z H ,试用MATLAB 命令绘出该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
解:用zplane 函数求系统的零极点,MATLAB 源程序为B=[1,0,-0.36];A=[1,-1.52,0.68];zplane(B,A),grid onlegend('零点','极点')title('零极点分布图')程序运行结果如图3-1所示。
可见,该因果系统的极点全部在单位圆内,故系统是稳定的。
2、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与其时域特性的关系与拉氏变换在连续系统中的作用类似,在离散系统中,z 变换建立了时域函数)(n h 与z 域函数)(z H 之间的对应关系。
因此,z 变换的函数)(z H 从形式可以反映)(n h 的部分内在性质。
我们仍旧通过讨论)(z H 的一阶极点情况,来说明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与系统时域特性的关系。
【实例5】 试用MATLAB 命令画出现下列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以及对应的时域单位取样响应)(n h 的波形,并分析系统函数的极点对时域波形的影响。
图3-1 零极点分布图(1)72.02.1)(23+-=z z z z H 解:MATLAB 源程序为b3=[1,0];a3=[1,-1.2,0.72];subplot(1,2,1)zplane(b3,a3)title('极点在单位圆内的共轭复数')subplot(1,2,2)impz(b3,a3,30);grid on;figure程序运行结果分别如图3-2的(a )所示。
(a)当极点位于单位圆内时,)(n h 为衰减序列;当极点位于单位圆上时,)(n h 为等幅序列;当极点位于单位圆外时,)(n h 为增幅序列。
若)(n h 有一阶实数极点,则)(n h 为指数序列;若)(n h 有一阶共轭极点,则)(n h 为指数振荡序列;若)(n h 的极点位于虚轴左边,则)(n h 序列按一正一负的规律交替变化。
(三)离散时间LTI 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图3-2 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与其时域特性的关系对于因果稳定的离散时间系统,如果激励序列为正弦序列)()sin()(n u n A n x ω=,则系统的稳态响应为)()](sin[|)(|)(n u n e H A n y j ss ωϕωω+=。
其中,()j H e ω通常是复数。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定义为)(|)(|)(ωϕωωj j j e e H e H = (3-4)其中,|)(|ωj e H 称为离散时间系统的幅频特性;)(ωϕ称为离散时间系统的相频特性;)(ωj e H 是以s ω(Ts πω2=,若零1=T ,πω2=s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因此,只要分析)(ωj e H 在πω≤||范围内的情况,便可分析出系统的整个频率特性。
MATLAB 提供了求离散时间系统频响特性的函数freqz ,调用freqz 的格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形式为[H,w]=freqz(B,A,N)其中,B 与A 分别表示)(z H 的分子和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向量;N 为正整数,默认值为512;返回值w 包含],0[π范围内的N 个频率等分点;返回值H 则是离散时间系统频率响应)(ωj e H 在π~0范围内N 个频率处的值。
另一种形式为[H,w]=freqz(B,A,N,’whole’)与第一种方式不同之处在于角频率的范围由],0[π扩展到]2,0[π。
【实例6】 用MATLAB 命令绘制系统8109.056.19028.096.0)(22+-+-=z z z z z H 的频率响应曲线。
解:利用函数freqz 计算出)(ωj e H ,然后利用函数abs 和angle 分别求出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最后利用plot 命令绘出曲线。
MATLAB 源程序为b=[1 -0.96 0.9028];a=[1 -1.56 0.8109];[H,w]=freqz(b,a,400,'whole');Hm=abs(H);Hp=angle(H);subplot(211)plot(w,Hm),grid onxlabel('\omega(rad/s)'),ylabel('Magnitude')title('离散系统幅频特性曲线')subplot(212)plot(w,Hp),grid onxlabel('\omega(rad/s)'),ylabel('Phase')title('离散系统相频特性曲线')程序运行结果如图3-3所示。
1、计算9.0||,))9.01()9.01()(121>+-=--z z z z X 的Z 反变换。
提示:b=1;a=poly([0.9 0.9 -0.9]);[r,p,k]=residuez(b,a)因此得到9.0||9.0125.0)9.01(5.09.0125.0)(1211>++-+-=---z z z z z X相应的 )()9.0(25.0)1()9.0)(1(95)()9.0(25.0)(1n u n u n n u n x n n n -++++=+ 2、已知某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为3.0005.05.012)(232+--++=z z z z z z H 试用MATLAB 求出该系统的零极点,并画出零极点分布图,求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和幅频响应,并判断系统的是否稳定。
1、讨论极点与系统稳定性的关系?根据程序运行结果判断该系统的稳定性。
2、根据实验程序的运行结果写出z 反变换x(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