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中点子图的妙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小学数学中点子图的妙用

作者:郑庆锋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7年第12期

摘要:点子图是小学数学中经常能运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是通过点子图的直观载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有关知识点和计算。利用点子图则可以使知识点更加直观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点子图;思维

教学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适当运用“点子图”,使得数学课本中的知识能够灵活、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算理,也能够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能够运用多元化的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一、运用点子图,拓展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也比较喜欢联想,但小学数学也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的开始阶段,很多课本上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可以运用点子图,拓展学生的思维。

1.帮助学生学会对称图形的画法

对称图像的特点是一般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像能够完全重合,也是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定点旋转一个角度360°/n(n为大于1的正整数)后,与初始的图形重合。小学生只是看着轴对称图形比较好看,但是很少学生会画这些图形,一般学生在作图的时候,会出现移偏、少移的现象。如果运用点子图,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分隔,进一步数清楚点和间隔,让学生更好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般的题目是让学生在方格中画出要求的图形,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理解两个点之间的间隔,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找出间隔数相等的关键点,再进行连线。这样的教学过程比较简单,也符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慢慢融入课堂中,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此外,教师也可以运用点子图教给学生画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这些看似比较简单的点子图,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路,让学生有新的收获。

2.帮助学生构建问题解决的模型

在小学数学中要解决问题的很多,有的可以用加减法解决问题,有的是乘除法解决问题,还有的是运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那么在这些计算中,可以运用点子图构建合理的模型,帮助学生建立起运算的“桥”,简化学生的运算。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加减乘除一般在四则运算中得到实际运用,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来巩固,加深对四则运算的理解,所以,解决四则运算问题就是四则运算的应用意义。学生在开始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也能够更好地运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但是,到了五年级之后,数据变大,有的学生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数据再变小,很多学生也不知道该用加减法,还是运用乘除法。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比较差,不会正确分析问题和所给问题之间的关系。如果教师将这个过程运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则会比较容易理解。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支撑起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如果这些问题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运用点子图,用“分割”的方法,帮助学生明白四则运算中是先用乘法的分配法,再用加法的有关定律;其次用“割补法”,让学生明白简便算法。例如,在新人教版的教科书中四则运算的题5+19×12=(),教师则可以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成绩,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把点子图当做直角坐标系,在点子图上进行接点的思考,并在点子图上进行划分,在横轴和纵轴上标上1到12,接着思考该如何计算点数,让每组的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和划分的过程。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进行适当点拨。学生划分完毕之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划分的理由。学生一般是用分割法将点子图分割成5+

(19×6+19×2),可以得到乘法分配律的推断。有的学生在点子图上先补了一个1×12,再把它割去,也就是5+19×12=5+(20×12-12×1)这种算法也是比较简便的,也是乘法分配率的灵活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有效掌握计算的方法,对点子图的分析,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探究,在问题的诱导下,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步形成学习能力,深刻理解四则运算的内涵,真正学会四则运算。

二、正确理解点子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也是不断吸取知识,不断发现问题,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其中涉及能力也包括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中最基本的素养,运用点子图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计算过程,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为学生之后的灵活运用奠定了基础。

例如,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本“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一般是通过举一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例题,引导学生进行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很多学生则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也能理解这个过程,可以掌握两位数的乘法。但是有的学生不能理解老师讲解的过程,这样就使得教学效率低下。点子图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过程,第一种方法,让学生在点子图中圈出有关的点,然后让学生数,让学生直截了当明白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第二种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在点子图中,乘数分解为两个数分别与被乘数相乘,在点子图中找到相应的点子数,再合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两位数乘积的答案。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分配律,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两种算法都可以让学生明白,在点子图中,只要有两位数乘以两位数都可以用点进行相应的计算,并且计算过程可以根据数的特点进行灵活分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简算的能力

简算在小学阶段也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逐渐增加了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鼓励学生进行算法的多样性,避免复杂的计算,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将题目进行简化,提高其运算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简算中,涉及最多的是乘法分配律,很多学生则感觉这一部分是很难掌握的。教师可以运用点子图进行形象展示,让学生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定律。

在新人教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上涉及乘法分配律,如12×(8+5)的计算,教师可以运用点子图,让学生先在点子图上分开看,前8行是12个8,也就是12×8,后5行为12个5,也就是12×5,那么这道题也就是12×(8+5)=12×8+12×5。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则一列总共是12个点,12×(8+5)是12个8和12个5相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也就比较明确了。学生只有对定律深刻理解,才能够在之后的做题中灵活运用,并且避免一些不必要错误的发生。

此外,除了乘法分配律,乘法的结合律或者是加法的有关定律也可以在点子图上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刻理解简算,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定律,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