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含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40f08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6.png)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桃花源记》是东晋宏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下面我整理了《桃花源记》阅读相关的练习及参考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遗忘了路程的远近。
突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漂亮,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风光)感到非常惊讶,接着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终点。
桃林的终点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光明了。
(呈此时此刻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漂亮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织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15篇
![《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d7896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8.png)
《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15篇《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15篇《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1(14分)(20xx,河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阃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①人。
少负②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③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昊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④。
学射于周同⑤。
同射三矢⑥,皆中的⑦,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菩⑧;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①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
②负:具有。
③强:擅长于。
④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
⑤周同:人名,擅长射箭。
⑥矢:箭。
⑦的:箭靶的中心。
⑨管(ku6):箭的尾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2分)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 ___②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未冠:____(2)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R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鱼我所欲也》)C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题)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51994fdda5e9856a571260a5.png)
(二)文言文阅读Ⅰ(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选自《桃花源记》,陶渊明)1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出师表》)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D.不足为外人道也酿泉为酒(《醉翁亭记》)14.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5.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①自然段写田园风光、百姓的日常生活及精神状态,表现桃源环境优美、社会安宁。
B.“皆叹惋”写渔人及桃源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桃源外百姓遭遇的惋惜,言简意丰。
C.选文叙写善用照应,如“得其船”照应“便舍船”、“寻向所志”照应“处处志之”等。
D.选文描绘的世外桃源寄托着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追求,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
答案:13B14.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5B。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2846a443323968001c9271.png)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10-12题。
(共7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甲】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乙】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丙】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便舍船舍生取义四舍五入锲而不舍B.才通人指通豫南通情达理融会贯通C.具答之百废具兴别具匠心交通工具D.扶向路寻向所志所向披靡欣欣向荣11.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黄发的老人和垂下头发的小孩,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理解:住在桃花源里,人们因为环境优美、生活富足而心情舒畅,这也是陶渊明所向往的田园生活。
【乙】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于是桃花源中的人们就同外界的人断绝了来往。
理解:桃花源之所以与世隔绝,是因为桃花源人的祖先为躲避战乱来到这里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过。
【丙】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翻译:到了郡城,渔人去拜见了太守,报告了自己的这番经历。
理解:渔人希望太守能派人探个究竟,所以向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以及村中的生活情状。
12.上文描绘的世外桃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社会。
阅读下面三则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不同材料中的理想社会各有怎样的特点。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十二篇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十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e4032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0b.png)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十二篇篇1:《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桃花源记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泰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乃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在文中横线上补写原句。
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童思。
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3.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4.用原文语句作答。
①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29318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7.png)
《桃花源记》文言文练习附答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桃花源记》文言文练习附答案《桃花源记》文言文练习附答案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0a51b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8.png)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习题及答案桃花源记课后练习习题及答案「篇一」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人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2)咸来问讯。
咸: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为”字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为: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为:为:3.联系上文推想,渔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白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便要还家要:(2)率妻子邑子来此绝境绝境: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⑴①乃不知有汉乃:②陈胜、吴广乃谋曰乃:⑵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余: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余: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余:3.请写出“不足为外人道”中“道”字意义相同的成语_________;意义不同的成语__________。
4.请找出一个体现桃花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句子。
㈢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精段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精段阅读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7b54d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9.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
精段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1、本文虚构了
的故事,表达了作者。
2、请归纳本文的叙事线索:
3、从桃源人田园牧歌似的生活图景,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他们的生活状态?
4、翻译下列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案:
1、武陵渔夫偶然间发现了一个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含蓄地表达了对黑暗、动乱社会的厌恶和对和平恬静生活的向往
2、发现桃花林---走进桃花林—-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3、和睦相处、老少怡然、康乐幸福、祥和宁静、安居乐业、土地肥沃、民风淳朴。
4、(1)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2)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0f8a4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e.png)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富弼,字彦国,河南人。
初,母韩有娠,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弼。
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
”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
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
”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
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
康定元年,日食正旦,弼请罢宴彻乐,就馆赐北使酒食。
执政不可,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朝廷羞。
”后闻契丹果罢宴,帝深悔之。
时禁臣僚越职言事,弼因论日食,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遂除其禁。
庆历二年,为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
会契丹屯兵境上,遣其臣萧英、刘六符来求关南地。
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①因是荐弼。
欧阳修引颜真卿使李希烈事,请留之,不报。
弼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
”帝为动色,先以为接伴。
英等入境,中使迎劳之,英托疾不拜。
弼曰:“昔使北,病卧车中,闻命辄起。
今中使至而君不拜,何也?”英矍然起拜。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
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
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
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
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
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
帝闻之,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
弼曰:“此守臣职也。
”辞不受。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
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
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
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
六年三月,以母忧去位,诏为罢春宴。
故事,执政遭丧皆起复。
帝虚位五起之,弼谓此金革变礼,不可施于平世,卒不从命。
英宗立,召为枢密使。
后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006e3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c.png)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释词。
①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②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2.解释划线词的古今义。
①阡陌交通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3.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其林欲与天公试比高B.初极狭,才通人阡陌交通C.便舍船屋舍俨然D.渔人甚异之水陆草木之花4.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写出其中的两个。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5.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整齐的样子。
②通“邀”,邀请。
2.①古义:指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②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3.A4.世外桃源、豁然开朗、与世隔绝、无人问津、怡然自乐、鸡犬相闻、落英缤纷等等。
5.①老人和小孩,都显得安闲快乐(心满意足)。
②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所魏朝和晋朝了。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2b8aafbceb19e8b9f6ba22.png)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⑴屋舍俨然..交通()..()⑵阡陌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含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b3aed7a5e9856a57126078.png)
眉内容《桃花源记》比较阅读一、 2006 包市(改卷)(甲)土地平,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犬相。
此中来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垂髫,并怡然自。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公,与能,。
故人不独其,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壮有所用,幼有所,矜、寡、孤、独、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不用藏于己;力其不出于身也,不用己。
是故而不,盗窃乱而不作,故外而不,是大同。
6.在原文划横的空缺填写原句。
7.解文中加点的。
交通::8.甲、乙两文都反响了祖先人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样的是,甲文理想社会行了,乙文是。
9.乙文中与甲文“黄垂髫,并怡然自”相的句子是。
10.概括甲文的马虎。
(一) 6.信修睦其弃于地也7.交相通8.描述述9.老有所幼有所10.描写了桃花源美的境和幸福的生活二、 2008 南充市:(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溪行,忘路之近。
忽逢桃花林,岸数百步,中无,芳草美,落英;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忧如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犬相。
此中来往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垂髫,并怡然自。
(乙)陶潜,字元亮,少崇敬,博学善属文,脱不,任真自得,之所。
著《五柳先生》曰:“ 堵然,不蔽日,短褐穿,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这样,人之。
甚朋好事,或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大适①融然②。
或无酒,亦雅咏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而和之,曰:“但琴中趣,何弦上声 !” ( 自《晋》 )[ 注 ]①适:足。
②融然:和悦快的子。
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志。
24.解以下句子加点的( 2 分)⑴ 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 脱不()⑷ 或无酒,亦雅咏不()25.从 [乙 ]文中摘出与“土地平,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的理想生活形成烈反差的句子。
(完整word版)《桃花源记》练习及答案
![(完整word版)《桃花源记》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2814d158fb770bf68a555e.png)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下列问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原是《桃花源诗》中的序。
作者是_ ;晋朝的陶渊明。
是著名的文学家本文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的。
其内容可归纳为渔人发现进入作客辞别复寻桃花源,2. 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作者写这一景物描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能准确说明桃花源的山洞口位置的语句是: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人。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3. “忽逢”一词的意思是什么?“欲穷其林”的原因是什么?“忽逢"一词指出渔人是迷路时碰巧遇到一片桃花林。
预示下文发现桃花源完全是偶然的。
“甚异之"(想看到桃花源的尽头)4。
《桃花源记》阅读题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03d3b7195f312b3169a585.png)
• 译文:房玄龄上奏说:“我看过朝廷 府库的兵械,远远超过隋朝。”太宗 说:“铠甲兵械等武器装备,诚然不 可缺少;然而隋炀帝兵械难道不够吗? 最后还是丢掉了江山。如果你们尽心 竭力,使百姓人心思定,这就是朕最 好的兵械。”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陈涉世 家》等文章内容。
• 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 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 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 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 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 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 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 正造福于百姓。
同“邀”,邀请 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 确实 终于
•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 和晋朝了。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 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 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 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 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 C、杨氏谢而从之 水落而石出者 D、不可取食于 人也 生于忧患
•C
• 3、翻译下面句子。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源中人看见了渔人,竟然大吃一惊,就问他从哪里来。
• (2)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 (在这儿)能享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些
一点也不缺少。
• 4、阅读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
1.本文的行文线索是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2.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是: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文中描写桃源人精神状态的语句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语句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描写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5.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说明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的句子是:。
6.文中写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7.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8分别概括文章二,三段的段意,并给第二段分层。
9.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表达了桃园人怎样的意愿?
10、作者描绘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美好的社会,意图是什么?
11、联系全文思考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12文章结尾写“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后来却又为何“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
13、文章既然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最后又交待了“南阳刘子骥”,是否多于?为什么?
阅读练习答案
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与外人间隔。
6.为了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之久远
7.为陶渊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
为桃源外的人痛苦生活而叹惋。
8 (二)渔人进入桃花源及见到的景象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1)继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
2)继续桃源人的幸福美好生活
(三)渔人在桃花源的生活经历
9不希望受到外人的骚扰或侵袭,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10、一是表达自己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二世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生活在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乐富足、宁静纯朴的理想社会,三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11、生活在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乐富足、宁静纯朴的理想社会
12、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
13、不多余,这样写是为桃花源的令人向往和不可寻觅作渲染,增强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