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商隐无题诗难解的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李商隐无题诗难解的原因

摘要:李商隐的无题诗让人费解,缘于诗人独特的生活背景,艰曲的人生经历,寄情隐幽的文学观,蒙眬隐晦的审美旨趣。诗歌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人们接受并传递,在接受的过程中不断地被个性心灵化,造就了不同的理解角度与多样的主旨。

关键词:无题诗文学性格文学接受原因

李商隐的诗歌充满了神奇色彩,尤其是那些如梦如幻,寄情隐幽,隐晦难懂的无题诗引起学者们近千年的纷解,部分诗歌之解直至今天都没有形成共识。所谓无题诗就是在流传中没有失去本题,而诗歌中又标明是无题的诗;选取诗歌中一、二、三、四字为题目的为无题诗;取结尾和中间数字的也应归为无题诗(杨柳《李商隐评传》)。最早对李商隐无题诗做较全面分析的是明初“吴中四子”之一的杨基,他说“尝读李义山‘无题’诗,爱其音调清婉,虽极其浓丽,然皆托于臣不忘君之意,而深惜乎才之不遇也”{1}。杨基这一说法对后代影响较大,因为他是目前所知对义山无题诗做出评价的第一个。清代学者对“无题”诸诗的阐释一直是热点,以《西昆发微》作者吴乔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是寓意令狐淘说,冯浩认为除《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闻道阊门萼绿华”定为艳情,其他“无题”之作与吴乔观点基本一致。与吴乔、冯浩托令狐说不同的朱鹤龄,虽同意男女之情通于君臣朋友,并引李商隐“楚雨含情皆有托”之句为证,但他坚持无题的意旨为“寄遥情于婉娈,结深怨于蹇修”。纪昀对李商隐无题的看法比较辩证,他说:“《无题》诸诗有确有寄托者,‘来是空言去绝踪’是也;有戏为艳体者,‘近知名阿侯’之类是也;有实属狎邪者,如‘昨夜星辰昨夜风’之类是也;有失去本题而后人题曰无题者,如‘万里风波一叶舟’之类是也;有与无题诗相连失去本题、语合为一者,如‘幽人不倦赏’是也。宜分别观之,不必概为穿凿。其摘诗中二字为题者,如《碧城》、《锦瑟》,亦无题之类,一概以美人香草解之,殊乖本旨。”{2}冯浩对此说得非常明白:“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有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全集,乃知实有寄托者多,直作艳情者少。夹杂不分,令人迷乱。”{3}前人对义山无题诗各抒己见,可见其诗意的确让人费解。是什么缘故导致义山无题诗如此让人费解?本文试图从诗人主客观及接受者三种角度阐释其原因。

一、客观上: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使其选择了蒙眬隐晦的表达方式

李商隐两岁左右失去了一个姐,十岁时失去了父亲。青年受恩于牛僧儒党人天平节度使令狐楚,并经令狐淘的推荐,于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登进士第。次年,入李德裕党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为书记,并娶王女为妻,从此被卷入牛党李党的斗争之中,成了牛李两党斗争的牺牲品,背上了“放利偷合”、“鬼薄无行”、“忘恩负义”的恶名,遭到牛党人的排斥,一生困顿失意。在中进士后,由于牛党人的干预,诗人任秘书省校书郎没几个月,就被降职调为弘农县尉,晚年辟为盐铁推官,客死荥阳。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可惜“运与愿违”,只有“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崔钰《哭李商隐》)。正是诗人这一生中充满了坎坷和不幸,才使得诗人储存了丰富多彩的诗歌素材,也正是处在这种进退维谷复杂情感的矛盾漩涡之

中,磨炼了诗人敏感的神经,获得了天赋的诗才。人生之曲折竟也使得他的作品旨趣幽深,包藏细密,于浓丽中时露沉郁,流美中不失厚重,潇洒飘逸,韵味深厚,部分作品过于蒙眬隐晦,令人难以索解。

二、主观上:诗人的文学观和性格特点使他在创作上刻意追求蒙眬的意境

刘学锴先生认为:“李贺的诗境,是隐晦而不蒙眬。他的有些诗比较难懂主要是由于思路的奇幻和修辞手法的奇特,诗的内容意蕴倒比较实在,李商隐确实把蒙眬意境作为一种美的诗歌境界来刻意追求,而且他那种缥缈蒙眬的情思也确实适宜用这种意境来表现。”{4}诗人以蒙眬美的文学观来作为创造诗歌的追求,当然会使人们觉得他的诗歌晦涩难懂,所以笔者认为,造成李诗难懂的根源在于作者的文学创作观和审美追求。因为或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不希望别人看懂,故意歧造意象,或是诗人一时灵感突发即兴创作,而没有细细考究这些诗内容和结构的合理性,诗人这时的状态只是想尽快把心中的那份情感表达出来。因此,这些诗我们仅是通过诗的内容来考究其作品的主旨,那就会走向作者故意设下的歧路,误解作者创作的本意。笔者认为要正确理解作者创作的主旨,我们得了解作者各个时期文学创作中的主张(文学观),因为诗人的创作或行动都会受到习惯意识的惯性引导,而且这种意识在一定时间内是比较稳定的。

“李诗的这种多义性和让人费解,除了诗人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他的文学观外,若往更深层次追溯,也与他的禀赋、性格、气质有一定的关系。”{5}在《有感》诗中诗人曾感叹到:“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劝君莫强安蛇足,一盏芳醪不得尝。”这是义山总结自己人生悲剧的深重感叹。造成义山终生未得尝其芳醪的“蛇足”是什么呢?就是义山之才,当然还有义山之情。但是义山只是看到才与情对于自己做官从政、仕途通达是毫无用处的“蛇足”,而没有看到才与情对于自己的政治前程更是一种无可救药的间隔。才高遭嫉,故“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竟未休”(《安定城楼》),才高难遇,故“九重黯已隔”(《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凤巢西隔九重门”(《赠刘司户》)。与才相比,情更是诗人意欲远翥高翔之翅膀的沉重负担。在某些情况下,情还是造成他进入仕宦官场的心理障碍、心理间隔。“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这是诗人因为“活狱”即减轻或免除对受冤囚犯的处罚而得罪上司后愤然辞职所作。正因为义山不是无情无义之辈,而是情深意重的眷眷诗人,所以才总是与冷酷官场无缘。一个总是怀着“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高适《封丘作》)心态的诗人又怎能不屡次阻隔于官场之外?他一生中不是没有被当作过向阳花木,也不是没遇逢过近水楼台,然而正是自困于才情,所以即使先逢令狐楚,后遇王茂元,有阶梯,也有捷径,但作者深陷党派之争的矛盾中,无论他选择那一条捷足,都会是悲剧性的结果。如果他放弃自己梦寐以求的李党人王茂元的女儿,一生只忠于牛党,这对于多情的诗人来说无疑比肝肠寸断还痛。再说谁又能保证牛党长期处于斗争的优势呢?而如果选择了李党,他将又背上古代文人所最不齿的忘恩负义的骂名。尽管诗人主观上没有加入任何党派的意愿,但客观现实已不容他分辩。一面是自己的大恩人,一面是自己的岳父,诗人不希望他们任何一方受伤害。因此,作者长期处在两种激烈的情感矛盾中,从而导致了作者阻隔的心理。这种阻隔心理造成的原因正说明了作者是一个多情、重情、深情的人,并不是像他人说的“放利偷合”、“鬼薄无行”、“忘恩负义”之辈。王蒙先生在论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