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快速评估患者饮食、呼吸、大动脉搏动。
2、观察患者有无安全短暂性抽搐、面色苍白或发绀、瞳孔扩大、大小便失禁。
二、护理措施
(一)急救护理
1、判断患者意识:观察患者有无反应。
2、启动应急反应系统:确定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启动急救反应系统。使患者仰卧,身体无扭曲,注意保护颈椎、腰椎。松开紧身衣裤,暴露胸壁。
3、判断大动脉搏动:成人检查颈动脉,儿童可检查股动脉,婴儿可检查肱动脉或股动脉;同时判断患者呼吸状态。如动脉搏动消失,应立即行胸外按压。
4、胸外按压(cieculation,C):按压部位胸骨体中下 1/3 交界处,按压频率至少 100 次/分,成人按压深度至少 5cm,婴儿和儿童按压深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 1/3(婴儿约为 4cm,儿童约为
5cm)。按压通气比例为 30:2(≤12 岁患者的比例为 15:2)。
5、开放气道(airway ,A):(1)仰头抬颏法:适用于没有头、颈部创伤的患者(2)托下颌法:疑似头、颈部创伤者,此法开放气道较为安全。
6、人工呼吸(breathing,B):将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
8-10L/min,一手以“EC”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呼吸器,每次送气 400-600mL,频率 10-12 次/分(小儿每次送气量 10-15mL/kg,频率 10-20 次/分)。
7、早期除颤(defibrillation,D):一旦发生室颤立即行电除颤。
8、心电图监测:判断心搏骤停的类型。
9、尽早行气管插管,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连接简易呼吸气囊或呼吸机行人工呼吸。
10、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合理使用药物。以上腔静脉给药为首选,如肘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或颈内静脉,以便药物尽快起效。
11、脑复苏:头部置冰帽,体表大血管处置冰袋,同时应用脑复苏药物,以降低脑耗氧量,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组织。
(二)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的通气效果: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供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 94%左右,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定时行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调节呼吸机参数。
2、观察循环复苏效果:(1)观察有无自主心律、节律、心律失常的类型;
(2)观察血压的变化,随时调整升压药,使血压维持在正常高水平,以保证心脑肾组织的血供;(3)密切观察皮肤的色泽、温度变化。
3、观察重要脏器的功能:(1)留置导尿,观察尿量、颜色、性状,定时监测血尿素氮、肌酐等,保护肾功能;(2)密切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及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和肢体活动等。
4、复苏有效指征:面色口唇由发绀转为红润,自主呼吸恢复,能触及大动脉搏动,肱动脉收缩压≥60mmHg,瞳孔由大变小,有眼球活动或睫毛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出现。
(三)一般护理
1、做好口腔、眼、皮肤护理。
2、准确记录 24 小时体液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防止并发症发生。
3、备好各种抢救仪器及药品,防止再次发生心搏骤停。
三、健康指导要点
患者意识恢复后加强心理护理,提供情感支持,稳定患者情绪。
四、注意事项
1、多人实行心肺复苏时,每 2 分钟改变按压和通气的角色,避免按压者疲劳和胸部按压质量降低,换人操作时间应在 5 秒钟内完成,以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时间。
2、所有的抢救操作,包括建立人工气道、评估复苏效果等,应该以尽量减少中断胸外按压的方式进行。
3、心肺复苏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肋骨骨折、损伤性血气胸、肝脾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