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合集下载

拉丁美洲音乐技术方案

拉丁美洲音乐技术方案

歌曲
西波涅
歌曲采用了欧洲音乐的结构形式, 旋律具有印 地安特色, 节奏则采用了古巴伦巴(Rumba)强烈多 变的节奏, 体现出了拉丁美洲音乐的突出特点。
《西波涅》是一首几乎传遍全世界的爱情经典 歌曲, 它以悠扬的旋律、亮丽的音调抒发了对一位 名叫西波涅的姑娘的赞美。
拉丁美洲最有特点的歌舞音乐, 除探戈、伦 巴之外, 还有流行于巴西的桑巴(Samba), 流行于古巴的曼波(Mambo)、萨尔萨
(Salsa)等。
桑巴
桑巴舞被巴西称为“国舞”。 在巴西, 每年二 的中旬或下旬会举行为期三天的世界是最大的 狂欢节, 被称为“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
16世纪起, 起源于非洲西海岸的桑巴舞传 到巴西, 在吸收了葡萄牙和印第安人的舞 蹈、音乐风格后演变成今天巴西的桑巴舞。
SAMBA
旋律上:
印第安人提供基本的五声音阶模式 欧洲人的影响表现为扩展音阶、增加和弦黑人增加 了变化音的修饰
节拍和节奏上: 印第安人坚持短句长休止,用单调的击鼓声作伴奏 欧洲人带来了更多的节拍形式。 黑人影响是巧妙地加入切分节奏。
歌舞音乐是拉美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形式。 拉美歌舞在国标舞中被分为摩登舞和拉丁舞两 大类。
小伙伴
探戈——舞中之王
旋律: 七度、八度大跳 伴有半音级进
节奏
你怎样理解 “既有平稳持重的情调
又有紧张激越的 情绪”
探 戈(TANGO)
典型节奏:
拉美风格 X· X X X ︱
XX X X X
>
>
欧洲风格 X X X XX︱ X X X XX
典型动作及其由来舞Fra bibliotek特点:运步的方向象蟹行、脚法似猫步, 行步刚 健顿挫, 流动中伴以短暂的停顿, (故又被称 作“瞬间停顿的舞蹈”)头部摆动、 顿足, 机警活泼, 舞步变幻莫测难以捉摸。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1、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范围2、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概述2.1 定义和分类2.2 区域特征2.3 历史发展3、主要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类型3.1 地方民间音乐3.1.1 墨西哥民间音乐3.1.2 巴西民间音乐3.1.3 阿根廷民间音乐3.1.4 古巴民间音乐3.2 民族民间音乐3.2.1 安第斯山脉地区民间音乐 3.2.2 加勒比海民间音乐3.2.3 亚马逊地区民间音乐4、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演奏形式4.1 乐器4.1.1 打击乐器4.1.2 弦乐器4.1.3 管乐器4.2 独奏与合奏5、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舞蹈形式5.1 萨尔萨舞5.2 探戈舞5.3 喇叭舞5.4 邦恩舞6、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对当代音乐的影响 6.1 融合风格的出现6.2 流行音乐中的拉丁元素6.3 国际舞曲的流行7、法律名词及注释7.1 版权法7.1.1 作曲和演奏权7.1.2 音乐制作权7.2 文化保护法7.2.1 民俗文化保护措施7.2.2 文化多样性保护措施附件:1、拉丁美洲民间音乐音频文件2、拉丁美洲民间音乐舞蹈视频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 版权法:指保护创作作品的著作权法律法规。

- 作曲和演奏权:音乐创作和演奏的独立权利,包括改编和演奏他人作品的权利。

- 音乐制作权:包括音乐录制及发行的权利。

- 文化保护法:旨在保护和促进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遗产和传统的法律法规。

- 民俗文化保护措施:为了保护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而采取的法律措施,如设立专项基金和推动相关教育项目等。

- 文化多样性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各种文化表达形式和表演艺术,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的法律措施。

拉丁美洲的音乐

拉丁美洲的音乐

拉丁美洲的音乐第八章拉丁美洲的音乐1、流传较为广泛的是古巴的“松”和墨西哥的“松,“松”作为舞蹈的伴奏音乐,通常由马利亚齐乐队演奏2、阿根廷《小小的礼品》3、桑巴舞是一种集体性的舞蹈,动作幅度较大,节奏强烈,给人以激情似火的感觉,经常在广场和大街上集合表演。

参加者人数不限,少则几十人,多则上万人,场面甚为壮观。

舞蹈者围成圆圈或排成队列,边唱编舞。

还可以男女结对原地或绕场而舞。

男舞者两脚舞步动作很快且极其灵巧;女舞者的动作上半身抖动和臀部灵巧的扭动,男女舞者艳丽的服装和夸张的头饰,更为桑巴增加了无限的激情。

4、巴西《在路旁》5、梅斯蒂索音乐文化的特征??在拉丁美洲,除安第斯高原的秘鲁、波利维亚、厄瓜多尔,中美洲的危地马拉,印第安人居多、加勒比海沿岸国家黑人占多数,和阿根廷、乌拉圭、哥斯达黎的白人居多外,其他各国主要居民都是土生白人和大量的印欧混血人。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文化主要就是指这些人的音乐文化。

其音乐是由欧洲音乐(如西班牙、葡萄牙音乐)、印第安音乐和美洲黑人音乐经过五百年漫长的岁月的融合发展而成。

这是一种新大陆的音乐语言,人们往往以“梅斯蒂索”音乐文化相称。

它那欢快豪迈、豁达开阔的性格,热情奔放的气氛、以及淡淡的忧郁情绪以及那充满活力的节奏等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其音乐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1)旋律方面:其旋律多建立在传统的大小调式基础之上,大调式多于小调式,偶见下行多利亚调式。

常用平行大小调的转调,伴奏中主要运用主、属或下属和弦的功能和声。

三、六度的平行二声部十分多见。

旋律以拱形走向(级进的上下行)为重要特征。

(这里主要体现出欧洲的因素)(2)节奏方面:切分节奏较为常见(连续切分或弱起等);节拍交替频繁,如3/4、6/8、5/8 拍的交替;节奏的纵向交错较多(旋律与伴奏的节奏不同或重拍错位等)。

(这里主要体现出非洲的因素)(3)音乐形式:歌舞音乐是拉美各国最主要的音乐体裁形式。

如墨西哥的《松》(西班牙因素比例较重)、瓦班戈(印地安因素比例较重);秘鲁的瓦依诺(印地安和西班牙因素比例较重)、马里诺拉(黑人音乐因素比例较重);智力的库艾卡(综合因素比例较重)和阿根廷的探戈(西班牙因素比例较重)等。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指的是土生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的音乐。

这些音乐受到欧洲音乐的强烈影响,甚至直接来源于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葡萄牙音乐。

但是它也并不等于欧洲音乐的简单摹本或翻版。

在五百年的漫长岁月中,伊比利亚半岛的音乐逐渐适应了拉丁美洲瑰丽多姿的风土人情,发生了很多变化,吸收了印第安音乐和美洲黑人音乐中的某些因素。

在土生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拉美民间音乐,在拉丁美洲,白人最多的国家有三个,即阿根廷、乌拉圭、哥斯达黎加。

它们的音乐自然带有较多的土生白人色彩。

实际上整个拉丁美洲除了安第斯高原的秘鲁、波利维亚、厄瓜多尔,中美洲的危地马拉,印第安人居多数,加勒比海岛国海地黑人占多数外,其他各国都有相当数量的土生白人和大量的印欧混血人。

可以说拉美民间音乐是这一地区的主流音乐,滔滔奔腾,贯串了整个拉丁美洲,只是由于地区的差别,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而已。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与欧洲民间音乐很大的不同点在于它那热情洋溢的风格,激荡人心的气氛和充满动力的节奏。

但它同时又带有淡淡的忧郁、哀愁,然而并不悲痛,这是从祖先遗留下来的怀乡、思念祖国之情。

它大多采用七声音阶,并常用变化音和转调,歌曲中的歌词为西班牙葡萄牙语。

旋律的进行比较平稳、圆滑,声乐唱法较松弛,音色柔和抒情,重唱形式多,和声中喜用平行三度、六度。

节奏以3/4、6/8拍居多,强调切分节奏。

旋律与伴奏常为两种节奏。

节拍的交错、交替很多。

乐段结构对称方整,大量采用欧洲乐器,吉他、竖琴、手风琴、曼德林、萨克斯、小提琴、长笛用得很多。

其中吉他是最重要的乐器,并在拉丁美洲各地形成了一个吉他家族,其中包括蒂波里(三弦)、瓜德罗(四弦)、恰朗戈(五对双弦)等小吉他和具有凸起背板的吉他(一种低音大吉他)。

它们是声乐和器乐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来自西班牙的竖琴在拉美也流传很广,墨西哥、秘鲁、委内瑞拉、巴拉圭、……到处都有它的踪迹,而且已经成为一种真正的民间乐器。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与体验拉丁美洲的音乐,感受其丰盛多彩的艺术魅力及风格特点。

2能记住那些极有特色的乐器音色;感受拉丁美洲绚丽多姿的歌舞特3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了解尊崇世界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能基本说出拉丁美洲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①播放拉美出名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②播放拉美出名歌手詹妮弗﹒洛配兹演唱的《Let’s get loud》③观看拉美短片④听赏乐曲《激情桑巴》片段。

(以上四种种方案可任选其一)思考:1歌曲的曲名和演唱者?2歌曲属于哪个地区的音乐风格?(节奏剧烈、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

具有浓重的拉美音乐风格)3根据片中出现的国家及民俗风情等说出该大洲的名字及所在的地理位置。

教学意图: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拉美音乐的情景中初步体验拉美音乐的风格特点。

二、拉美音乐成因讨论交流1课代表主持,请同学们按小组简介展示课前搜集准备的有关拉丁美洲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2课代表及小组代表归纳评价作业情况。

3教师小结:拉丁美洲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

16世纪以前拉丁美洲大陆生活着印第安部族。

古印第安人曾创造了璀璨的玛雅、阿兹台克、印加三大文化。

音乐在当时也得到了较高的发展。

16世纪后,经过300多年的殖民统治,拉美音乐发生了强大的变化。

大量欧洲音乐传入拉丁美洲,再就是很早开始就作为欧洲人的农奴而被送到新大陆的非洲黑人也带来了非洲音乐文化,因此,长期以来印第安本土音乐、欧洲音乐、非洲黑人音乐的不断融合混血,便形成了如今拉丁美洲音乐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的新格局。

教学意图:此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并增进同学之间学习情况的相互了解和合作意识。

三、器乐赏析乐器特点:印第安乐器以吹管和打击乐器较为发达,几乎没有弦乐器。

拉丁美洲音乐

拉丁美洲音乐
拉丁美洲音乐
• 、《告别》印第安民间乐曲。用秘鲁排箫、 告别》
盖那笛、恰朗戈等民族乐器演奏。乐曲旋 律优美、雄浑,又略带悲伤,形象表现了 印第安人集会后别离前依依不舍的复杂情 感。
• 、《美丽的小天使》是一首有着浓郁的拉 美丽的小天使》
丁美洲音乐风格的歌曲,是一首极具墨西 哥民族个性,被称为“ 哥民族个性,被称为“松”的歌舞曲,歌 曲表达了男女青年间的爱情,旋律缠绵、 优美、动人。歌曲为A大调,3/4拍子,采 优美、动人。歌曲为A大调,3/4拍子,采 用七声音阶。
• 探戈音乐特点: 探戈音乐特点: • 探戈为阿根廷代表性舞蹈,音 探戈为阿根廷代表性舞蹈,
• •
乐以2/4拍为主, 乐以2/4拍为主,切分节奏突 拍为主 出且样式多样。旋律徐缓、 出且样式多样。旋律徐缓、深 沉,节奏强烈,既有平稳的情 节奏强烈, 又有紧张、激越的情绪, 调,又有紧张、激越的情绪, 七、八度大跳和半音级进有其 明显的特点; 明显的特点;主要乐器有小提 低音提琴、 琴、低音提琴、钢琴和六角手 风琴等, 风琴等,现代探戈乐队的乐器 更为丰富, 更为丰富,但以上四种乐器仍 必不可少。 必不可少。 探戈舞蹈特点: 探戈舞蹈特点: 运步的方向象蟹行、 运步的方向象蟹行、脚法似猫 行步刚健顿挫, 步,行步刚健顿挫,流动中伴 以短暂的停顿( 以短暂的停顿(因此被称为 “瞬间停顿的舞蹈”),舞步 瞬间停顿的舞蹈”),舞步 变幻莫测难以捉摸, 变幻莫测难以捉摸,动作干脆 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头部摆动、 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头部摆动、 顿足机警活泼。 顿足机警活泼。
• 、《小伙伴》是一首阿根廷探戈舞曲。乐 小伙伴》
曲既有平稳持重的情调,又有紧张、激越 的情绪,节奏强烈,乐曲为g小调,2/4拍 的情绪,节奏强烈,乐曲为g小调,2/4拍 子。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艺术分析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艺术分析

SONG OF YELLOW RIVER 572020/ 10情洋溢的音乐风格和激励人心的氛围已然不同于伊比利亚半岛民族音乐,显现出了新的民族音乐特色。

三、拉丁美洲民间音乐艺术音乐混合情况的历史成因(一)殖民期以前的纯印第安人音乐约在2万年之前,印第安人就已经在拉丁美洲上生活。

针对印第安人来源众说纷纭,不过更多的观点是认为印第安人是远古时期从亚洲通过完全封冻白令海峡迁徙到拉丁美洲的。

通过对考古学的相关发现进行总结,对几代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现如今能够确认在美洲不同地点先后出现过几种印第安文明。

中美洲最重要的是阿兹特克文明和玛雅文明;南美洲最具代表性和发展水平较高的是印加文明。

这个帝国崇拜太阳神,在建筑领域拥有高超技艺,而且擅长结绳记事以及计算。

这些古代文化遗产已经留存在了印第安人的风俗和艺术发展当中,当然也留存在了音乐艺术领域。

哥伦布尚未到达美洲前,此处原住居民音乐艺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当时印第安人的乐器主要是体鸣、膜鸣和气鸣这几类。

(二)殖民地时期的音乐融合在16世纪的初期,第一批非洲黑人被贩卖运送到了美洲地区,伴随着殖民地的扩张,白人庄园的黑奴需求持续增加。

在这之后的三个世纪当中,有数百万的黑人被相继贩卖到美洲地区,其中最多的是巴西、秘鲁、古巴等国家。

这些黑人奴隶的到来,给拉丁美洲混合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新鲜血液,主要表现为:节拍频繁交替、多线条节奏重叠、大量切分音使用、以敲击乐器为主要伴奏乐器。

这些非洲的音乐要素自然融入到了不同类型的美洲音乐当中。

从整体上看,殖民地时期的音乐呈现出多种音乐要素彼此融合的特点。

(三)独立后的音乐混合从19世纪的初期一直到拉丁美洲的多个地方相继爆发独立战争。

在数十年的时间当中,拉丁美洲之内建立了大量独立共和国。

独立之后的音乐呈现出混合发展的特征。

越来越多的音乐作曲家自觉投入到民族音乐艺术的创作当中,也由此诞生了大量的民族音乐作品。

民族音乐当中来自西班牙的音乐体裁,由于融入了其他成分,而逐步丧失了原来的风格和原本的纯正味道,不过大量带有全新内涵和音乐韵味的作品脱颖而出,得到了各个不同民族人们的高度认可。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教案设计彭正楠景泰二中教材分析《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三部分“走本节课选自“湘艺版”素材多,由于这个部分涉及非洲、北美、拉丁美洲的民间音乐,进非洲与美洲”。

音乐鉴赏的量大。

结合教学设计,本部分安排了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非洲和美洲的民间音乐,第二课时介绍拉丁美洲的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的混合体。

但由于混合的多样性,形成了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音乐风格。

所以,有人说拉丁美洲的民间音乐如同是一个,各种各样的都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因此,拉丁美洲音乐以其“马赛克”丰富的色彩、鲜明的节奏、美妙的旋律、浓郁的和声,吸引着广大的音乐爱好。

者学情分析我所执教的对象,是我校高一年级学生。

他们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有自我展现的欲望,以及良好的小组合作意识。

虽然他们平时接触拉美音乐较少,但只要抓住拉美音乐与流行音乐这两者的渊源关系,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乐于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

因此,我想通过四种方法进行教学,视听结合激发兴趣,创设情景主动参与,注重实践积累经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课《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教学设能认真聆听、体验拉丁美洲音乐,教受其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及风格特学点,了解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文化具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三标种音乐文化相融的特点。

.通过音乐鉴赏,能记住那些极有特色的乐器音色(如排箫、钢鼓等),了解知识与技能绚丽多姿的歌舞音乐是拉丁美洲音乐的灵魂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小组讨论,归纳和总结拉丁美洲的乐特点,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面,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珍过程与方人类文化遗产,共享人类文明的优文化成果并使优秀音乐文化得到承能基本说出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重结合历史、地理背景理解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是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三种音乐文化教学难融合对比式聆听、哼唱旋律、讨论教学方一课教学课【教学过程】【时间分配】【设计意图】【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课前播放音画在优美的播放拉美著资料旋律中调名歌手索莱《拉美之最》整心情,准达·布拉沃的歌曲配备上提问、屏幕上是拉美部分个洲的地图家的人文名胜古迹、是否有你悉的画面、让学生搜记忆中对8迹美音乐的、你所了解滴印象一、导拉美文化有视听欣赏课10些阅读材设问你自由回答教师引导生探讨拉美洲的地理答回考思置位理地体具它吗?位置及历史包问题。

湘教版高中音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优秀教案设计附反思教学资料

湘教版高中音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优秀教案设计附反思教学资料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意图1、指导思想学习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学习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三部分中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内容时,我们需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通过器乐、声乐、歌舞音乐三方面让学生感受体验拉美音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了解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文化具有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三种音乐文化相融的的特点。

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使优秀音乐文化得到传承。

2、教学内容选择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的混合体。

但由于混合的类型、层次、成份、程度各不相同,就形成了十分丰富、多姿多彩的音乐风格。

所以,有人说拉丁美洲的音乐如同是一个“马赛克”,各种各样的都有,千姿百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因此,拉丁美洲音乐以其色彩的丰富,节奏的独特,旋律的美妙,和声的浓郁,吸引着广大的音乐爱好者。

本课除选听教材所提供的多巴哥钢鼓合奏等声乐、器乐作品外,还补充欣赏了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秘鲁乐曲《飞驰的鹰》,墨西哥民歌《美丽的小天使》等音乐作品。

同时,为了能够引导学生较全面的了解拉美音乐风貌,本课还补充了充满热情、活力动感的“桑巴”和“探戈”等拉丁舞的表演录像。

3、学情分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现象。

它以其多姿多彩,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而受到年轻人喜爱,因此,有人说拉丁美洲音乐像流行音乐,其实是,很多流行音乐的创作都受到拉丁美洲音乐元素的启发和影响。

因此,虽然学生平时接触拉美音乐较少,但只要教师抓住拉美音乐与流行音乐这两者的渊源关系,引导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自学、互学、导学、评价等手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促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到乐于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并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

拉丁美洲的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的民间音乐
过程与方法
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归纳和总结拉丁美洲的音乐特点,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文化成果并使优秀音乐文化得到传承。
教学重点
能基本说出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地理背景理解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三种音乐文化的融合。
高声部:3515︱6545︱
低声部:13-︱22-︱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及相互了解,提高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
通过互动表演,激发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题参与性,活跃课堂气氛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初略感受拉丁舞的风貌特征。
该环节意在充分体现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增进问:(1)你知道这首乐曲属于哪类乐器演奏的吗?
(2)音乐有何特点?
(3)简介该乐器及相关资料
2、播放器乐曲《拉丁美洲排箫三重奏》
设问:(1)你知道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乐器的音色具有什么特点?
(2)你能听出乐曲采用的演奏形式吗?
(3)出示乐器图片,简介乐器特点
学跳集合探戈基本舞步,随着音乐,师生一起实践律动。
幽默风趣、情绪热烈的牙买加民谣是西印度群岛地区的民歌代表,而“松”则是墨西哥最具特色的音乐歌舞体裁形式,选择欣赏两首歌曲意在让学生了解这些地区的民歌风貌。
该环节意在让学生了解拉丁美洲最具特色的乐器,了解钢鼓乐队的风格特点以及对世界民族音乐所做出的贡献。
听辨乐器音色及类别,了解乐器制作材料。体验乐曲风格特点。
通过听辨及教师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拉美音乐中的几件主要民族乐器如排萧、盖那笛、恰朗戈、钢鼓等。
学生展示成果
学生自由回答,班上有同学学过拉丁舞的现场表演。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_黄俊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_黄俊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_黄俊第一篇:拉丁美洲民间音乐_黄俊《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中2、学科:音乐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泛读课文,了解课文。

(2)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查阅书籍和上网查询,了解拉丁美洲的相关地理、历史和文化资料。

(3)准备自己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5、教师课前准备:(1)准备拉丁美洲的相关图片。

(2)准备拉丁美洲的音乐和视频资料。

(3)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体验拉丁美洲音乐,感受其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及风格特点,了解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文化具有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三种音乐文化相融的特点。

(2)通过音乐鉴赏,能记住那些极有特色的乐器音色(如排箫、钢鼓等),了解绚丽多彩的拉丁美洲歌舞音乐。

(3)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归纳和总结拉丁美洲的音乐特点,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文化成果并使优秀音乐文化得到传承。

2、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基本说出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2)教学难点:结合历史、地理背景理解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三种音乐文化的融合。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湘艺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三部分“走进非洲与美洲”。

由于这个部分涉及非洲、北美、拉丁美洲的民间音乐,素材多,音乐鉴赏的量大。

结合教学设计,本部分安排了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非洲和美洲的民间音乐,第二课时介绍拉丁美洲的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的混合体。

但由于混合的多样性,形成了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音乐风格。

所以,有人说拉丁美洲的民间音乐如同是一个“马赛克”,各种各样的都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因此,拉丁美洲音乐以其丰富的色彩、鲜明的节奏、美妙的旋律、浓郁的和声,吸引着广大的音乐爱好者。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探戈舞曲 探戈是阿根廷的一种城市舞蹈,它是集音乐、歌唱和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 术。 早期探戈的音乐大多数比较徐缓、深沉,带有哀伤、惆怅的情调,均为二 拍或四拍子,速度中庸。 现代探戈的旋律风格则较为多样,既有平稳持重的,也有紧张激越的,还 有在同一乐曲中表现矛盾心情的。多种多样切分节奏的运用是探戈的一个 重要特征。多种切分节奏与舞者身体夸张的动作和有力的顿步相结合,是 表演更加跌宕起伏。
节奏练习:
拉丁美洲音乐大的非洲——美洲音乐三 个类型。
拉丁美洲音乐
拉丁美洲音乐以旋律的美妙、节奏的独特、和声的浓郁 、色彩的丰富,呈现于世界乐坛。
小伙伴
探戈舞曲 探戈是阿根廷的一种城市舞蹈, 它是集音乐、歌唱和舞蹈于一体 的综合艺术。 早期探戈的音乐大多数比较徐缓 、深沉,带有哀伤、惆怅的情调 ,均为二拍或四拍子,速度中庸 。现代探戈的旋律风格则较为多 样,既有平稳持重的,也有紧张 激越的,还有在同一乐曲中表现 矛盾心情的。多种多样切分节奏 的运用是探戈的一个重要特征。 多种切分节奏与舞者身体夸张的 动作和有力的顿步相结合,是表 演更加跌宕起伏。
恰朗戈
亦称“五弦琴”,是一种高音弹拨乐器。其演奏方法与 曼陀林接近。
音色
盖那笛
恰朗 戈
排箫
伴奏乐器
《美丽的小天使》
《美丽的小天使》
《美丽的小天使》
歌曲的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
歌曲为A大调,
“松”与马里阿契乐队
墨西哥民族歌舞曲被称为“松”。为“松”伴奏的乐队 叫做马里阿契乐队。
欣赏舞蹈视频,对比:
六角手风琴
欣赏视频
F:\阿根廷的探戈诱惑..flv 现代探戈的舞蹈风格具有深 沉、含蓄、洒脱的特点,具 体表现为:自始至终,男女 交臂而舞,双方感情持重, 动作不紧不慢;舞蹈中男子 为主导,用右手搂住女伴的 腰,引导她的舞步;随着音 乐的切分节奏,女子的身体 常有段战的后倾以突出顿步 ;可以即兴改变舞姿,具有 很强的表演性。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排箫在世界各地民间都有。但这种合 奏形式只有在拉丁美洲有。
情氛 音 们 不 这 豪, 响 的 锈 种 放是 所 不 钢 打 性多 造 同 打 击 格巴 成 音 制 乐 的哥 的 色 而 器 再人 热 、 成 全 现民 烈 不 , 部 。热 气 同 它 由
守上月假 护假,面 神面多舞 。 具格是 ,达尼 和地加 着区拉 伴的瓜 奏人西 载民部 歌都的 载要节 舞穿日 ,上歌 以节舞 赞日。 美盛每 城装年 市,十 的戴一
十六世纪前古代印第安人曾在这里创造了灿烂 辉煌的玛雅文化、阿兹克台文化和印加文化。 这三大文化区域的音乐各具特点:玛雅人的 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常使用敲击乐器;木鼓、 竹笛和海螺与葫芦制成的摇铃,是阿兹克台人的 创造;印加人则以善于演奏排箫和竖笛著称。 十六世纪后,由于欧洲的侵入,同时也带来 了欧洲文化的渗入及黑人的非洲文化。 因此,采用拉丁语作为国语的这片陆地就被 称为“拉丁美洲”。
拉丁舞欣赏
• 1阿根廷
• 2巴西 • 3古巴
探戈
桑巴舞 伦巴舞
滑音、装饰音、演唱自然放松
呼喊声、淡淡的乡愁 粗犷、热情
欧洲
非洲 印安
乐器
排箫
盖那笛 恰朗戈
排箫:
一种吹管乐器,也是欧洲最古老的乐 器之一。由长短不等的管子,按音高 顺序排列,固定在一起。每管只能发 出一个音,下端有封闭和不封闭两种。 古老的欧洲民间乐器希腊神话传说为 牧神“潘”(pan)所创,潘神下半身 为羊身,上半身为头上长一对羊角的 人身。他遇到山林水泽女神绪任克斯 便爱上了她。女神见他就逃跑,被保 护神把她隐入水中变成芦苇。潘神无 奈,便用芦苇做成排箫吹奏自慰。古 罗马人把排箫传往各地。排箫在欧洲 各地普遍为放牧人所用。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丰富多彩的拉丁美洲音乐

丰富多彩的拉丁美洲音乐

丰富多彩的拉丁美洲音乐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国以南直到南美洲最南端的广大地区。

面积相当于两个欧洲,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南美洲四个部分,古代印第安人曾在这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玛雅、阿兹台克、印加三大文化。

音乐在当时也得到了较高的发展。

玛雅人的器乐与歌唱、舞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们用敲击乐器较多,如用半个葫芦制成放在水盆中敲击的水鼓和用坚硬的长豆荚相互敲击的乐器,还有能吹出鸟鸣声的管乐器等。

阿兹台克人则经常使用木鼓、竹笛、海螺和葫芦制成的摇铃。

在印加人的音乐中,以排箫和竖笛著称,据说当时曾有多达百人的竖笛乐队为舞蹈伴奏。

在印加贵族子弟的教育中,音乐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无半音的五声音阶是印第安人普遍采用的音阶。

经过300多年的殖民统治后,拉丁美洲的音乐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于大量欧洲(尤其是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葡萄牙)的音乐文化传播到了整个拉丁美洲。

同时,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也带来了非洲的音乐艺术。

长时期种族间的混血,也形成了各种新的混合民族。

拉丁美洲的文化正是欧洲文化、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经过长期的碰撞、冲突、渗透、吸收后融合而成的一种统一而又多元的文化。

它源于这三种文化而又不同于原有的文化,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上。

从宏观的角度看,拉丁美洲音乐也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的混合体。

但由于混合的类型、层次、成份、程度各不相同,就形成了十分丰富、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

如今,拉丁美洲音乐正以其色彩的丰富。

节奏的独特,旋律的美妙,和声的浓郁,吸引着广大的音乐爱好者。

它那无比的热情,充沛的活力,神奇的风貌,使世人为之瞩目。

正如拉丁美洲伟大的革命家古巴诗人何塞·马蒂所说的:“这是一片用音乐和大自然秀丽景色装点的和谐和富有艺术的国土”。

QUOTE:拉丁美洲的音乐文化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印第安人音乐;以黑人音乐为中心的非洲--美洲音乐;以土生白人、混血人音乐为代表的拉美民间乐。

QUOTE:印第安人音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处于孤立偏僻地区印第安人的音乐,如亚马逊热带丛林区的印第安人。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这片充满热情与神秘色彩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民间音乐。

它如同一个绚烂多彩的音乐宝库,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风格。

拉丁美洲地域辽阔,涵盖了众多国家和地区,每个地方的民间音乐都有其独特之处。

从墨西哥的热情奔放,到巴西的桑巴激情,再到阿根廷的探戈深情,无不展现出这片土地上音乐的多样性。

墨西哥民间音乐是拉丁美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音乐风格常常充满活力,节奏明快。

墨西哥流浪乐队的音乐更是广为人知,他们使用小号、吉他、小提琴等乐器,演奏出欢快而富有节奏感的旋律,让人不禁随之起舞。

在墨西哥的民间音乐中,常常能听到对爱情、生活和大自然的歌颂。

巴西的桑巴音乐无疑是拉丁美洲音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桑巴起源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最初是非洲黑奴在劳动中创造的一种舞蹈和音乐形式。

桑巴的节奏强烈而富有动感,通常伴随着快速的鼓点和摇曳的舞姿。

每年的巴西狂欢节,桑巴音乐响彻街头巷尾,人们身着盛装,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桑巴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巴西人民表达自我、释放情感的重要途径。

阿根廷的探戈则展现了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另一种风情。

探戈起源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初是在社会底层人群中流行的一种舞蹈和音乐。

探戈的音乐节奏复杂,旋律优美,充满了深情和忧郁。

舞者们在紧密的拥抱中,随着音乐的节奏移步、旋转,用身体语言诉说着故事。

探戈音乐不仅在阿根廷广受欢迎,也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众多爱好者。

除了上述几个国家,拉丁美洲的其他地区也有着各具特色的民间音乐。

比如古巴的伦巴,其节奏热情奔放,充满了热带风情;哥伦比亚的瓦伽娜多,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浪漫的歌词而闻名。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特点之一是其丰富多样的节奏。

这些节奏常常融合了非洲、欧洲和本土印第安音乐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韵律。

例如,非洲音乐中的强烈节奏和复杂鼓点,欧洲音乐中的和声与旋律,以及印第安音乐中的自然元素和独特音阶,都在拉丁美洲民间音乐中得到了巧妙的融合。

拉丁美洲音乐

拉丁美洲音乐

秘鲁你知道吗?
美丽的小天使
独唱 墨西哥 《美丽的小天使》是一首有着浓郁的拉丁美洲音乐风格的歌 曲,是一首极具墨西哥民族个性,被称为“松”的歌舞曲,歌曲表 达 了男女青年间的爱情,旋律缠绵、优美、动人。 这首歌曲前部分是领唱,,后部分为合唱,歌词用西班牙语, 被称为“松”的歌舞曲。墨西哥民族歌曲被称为“松”,与西班牙 民间 音乐有着不要可分的关系,“松”通常是大调式,节奏明快,旋律 动 听,气氛欢乐。西班牙对墨西哥进行了统治,因此,墨西哥的文 化,社会和政治关系深深地带有西班牙文化的影响,而墨西哥是古 代印第安文化重要发原地之一,又是西班牙殖民统治后的中心之 一,这包括音乐在内的各种文化是具有十分典型的相互交融的特
神奇古老的墨西哥
趣闻——你相信吗?
干尸新娘
新年来临前不许笑
墨西哥的新年习俗有点怪,人们在元旦到来的时候是禁止笑 的。墨西哥人把一年分为18个月,每月有20天左右,按传统习 惯,如果想获得好运气,一年最后五天内是不能笑的。
食虫国墨西哥
在世界上许多地方,人们一直保持着食昆虫的传统。 在墨西哥,这个习俗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了,因为 墨西哥昆虫的数量和种类世界闻名。据可食用昆 虫问题专家拉莫斯估计,达到450多
秘鲁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和告别时, 都惯以握手为礼。 秘鲁人具有拉丁民族的特征,热情、好 客。 秘鲁居民中绝大多数人信奉天主教。 秘鲁人特别忌讳“死亡”这个字眼,若 以“死亡”来诅咒他人,必定会引起一 场大欧斗。 秘鲁人在每年9月举行定期驱魔节日。 因9月是雨季。瘟疫易于流行。为了驱除病 魔,秋分后月圆的第一天,所有的人要禁食。 秘鲁人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这 都是 不吉利的数字和日期。他们认为乌鸦是一种不 祥之鸟,给人以厄运和灾难的印象。他们忌讳 以刀剑为礼品。认为送这些东西意味着割断友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教案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教案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教案【篇一:拉丁美洲音乐教案】拉丁美洲民间音乐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三部分中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与亚洲民间音乐一样,都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节的学习内容依然是要引导学生尊重多元文化,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感受了解拉丁美洲歌舞音乐文化和民族风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舞等音乐的基本特征。

(知识与技能)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一些有代表性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3、(情感目标)了解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相融合的的特点以及多姿多彩的音乐风格。

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共享不同民族的民间音乐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课时: 1课时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了解拉丁美洲歌舞音乐文化和民族风情。

2、难点:(1)、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中音乐要素的特点;(2)、结合地理、历史背景等对“拉丁美洲音乐三种音乐的融合”加以理解。

五、说教法:根据学生情况和本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音乐本身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所以要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开发创新思维。

2、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音乐,促进对音乐的理解。

3、情景式教学;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一些符合本课意境的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一、(设问与回答方式导入):1、播放拉丁舞蹈视频,看完后同学们请讨论回答:这种舞蹈叫什么舞蹈?这种舞蹈起源于什么地方?节奏有何特点?(学生根据录象舞蹈动作归纳:这是拉丁舞;选择亚洲、欧洲、拉丁美洲;采用连续的切分音节奏。

链接:拉丁舞以其节奏鲜明,个性奔放的风格征服了全世界,它是拉丁美洲的艺术奇葩,但拉美土地上除了这动感十足的舞蹈外,更有许多风格独特的音乐作品。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盖那笛又称“盖那”,是一种竖笛, 古代采用动物的腿骨制成, 现代多采用竹、木制作。 音色: 明亮粗狂
• • • •
恰朗戈又称“五弦琴”, 是一种高音弹拨乐器。 采用10根琴弦、2根琴弦为一组。 音色: 嘹亮清新,悦耳动听
秘鲁《告别》
排 箫: 举起右手 盖那笛: 举起左手 恰朗戈: 左手左右摇摆 盖那笛和恰朗戈同时:左手上下摇摆 排箫和恰朗戈同时:右手上下摇摆 三个乐器同时:左右手上下摇摆
拉丁美洲音乐
பைடு நூலகம்
• 印第安音乐
多元混合型音乐
•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 以黑人为中心的非洲、美洲音乐
排箫
盖那笛
恰朗戈
• • • • •
排箫又称“安塔拉”, 安第斯高原最古老乐器之一, 古代印第安人曾用木、石、陶土及金属制作排箫, 现代多采用竹子、芦苇、甘蔗等植物制作。 音色: 沙哑粗狂浑厚
• • • •
拉 丁 美 洲 音 乐特点
从旋律上
以欧洲近代大小调七声音阶为基础所构成, 这是拉丁美洲不同于亚洲和非洲传统音乐 而在音乐语言上接近欧洲的根本原因。 旋律与和声特点来源于欧洲民间音乐。近似欧洲民间音乐。 较多含有非洲音乐的痕迹,如切分节奏的连续使用等。
从节奏上
从形式上
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是拉丁美洲民族民间音乐的灵魂。
从风格上
热情奔放、粗狂豪迈。
遥 远 因 不 的 遥为拉 远音丁 乐 美 洲
旋律平稳浪漫,缠绵美妙, 优美动人,略带淡淡的乡愁。
• 墨西哥是古代印第安文化重要发原地之一, 又是西班牙殖民统治后的中心之一,
• 因此,不管是“松”还是马里阿契乐队音 乐具有典型的相互交融的特征。
• (1)歌曲情绪怎么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教学设计意图指导思想学习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学习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三部分中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内容时,我们需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通过器乐、声乐、歌舞音乐三方面让学生感受体验拉美音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了解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文化具有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三种音乐文化相融的的特点。

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使优秀音乐文化得到传承。

教学内容选择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的混合体。

但由于混合的类型、层次、成份、程度各不相同,就形成了十分丰富、多姿多彩的音乐风格。

所以,有人说拉丁美洲的音乐如同是一个“马赛克”,各种各样的都有,千姿百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因此,拉丁美洲音乐以其色彩的丰富,节奏的独特,旋律的美妙,和声的浓郁,吸引着广大的音乐爱好者。

本课除选听教材所提供的多巴哥钢鼓合奏等声乐、器乐作品外,还补充欣赏了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秘鲁乐曲《飞驰的鹰》,墨西哥民歌《美丽的小天使》等音乐作品。

同时,为了能够引导学生较全面的了解拉美音乐风貌,本课还补充了充满热情、活力动感的“桑巴”和“探戈”等拉丁舞的表演录像。

学情分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现象。

它以其多姿多彩,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而受到年轻人喜爱,因此,有人说拉丁美洲音乐像流行音乐,其实是,很多流行音乐的创作都受到拉丁美洲音乐元素的启发和影响。

因此,虽然学生平时接触拉美音乐较少,但只要教师抓住拉美音乐与流行音乐这两者的渊源关系,引导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自学、互学、导学、评价等手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促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到乐于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并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

4、资源开发与运用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内容极为丰富并且种类繁多。

要想让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拉丁美洲音乐风貌特征,仅以教材所提供的相关资源是不够的,须对教学资源进行再次开发。

首先要充分利用教师的资源,我们可以多渠道地收集相关文字、图片、音响、音像、地理、历史等相关资料,用其加强提高教师对本课内容的感受与认识,根据教学时间精择并整合相关资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其次通过布置作业形式引导学生自己在课前查找并整理有关拉丁美洲的图片资料和相关文字资料,初步了解其地理概况与音乐文化背景,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收集整理的资料分别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5、教学评价说明(1)通过参与性的活动设计,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对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形成及其音乐特征的理解及准确的把握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欣赏感受、演唱、讨论等过程性环节观察学生的学习实效,并通过反馈检测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乐于聆听、体验拉丁美洲的音乐,感受其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及风格特点。

2、通过音乐鉴赏,能记住那些极有特色的乐器音色(如排箫、钢鼓等);了解绚丽多姿的歌舞音乐是拉丁美洲音乐的灵魂。

3、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了解并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能基本说出拉丁美洲的音乐风格特点。

2、难点:用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分析拉丁美洲各国的音乐特点。

四、教学过程过程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约3分钟)课间播放探戈舞曲《小伙伴》一、播放拉美著名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提问:1、歌曲的曲名和演唱者?2、歌曲属于哪个地区的音乐风格?二、播放舞蹈视频:《激情桑巴》片段。

提问:1、说出舞蹈类型及所属地区?2、有何特点?出示课题《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在起伏动感的节奏旋律中进入教室准备上课聆听音乐思考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

播放这首节奏强烈、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的乐曲意在让学生回忆搜索记忆中对拉美音乐的点滴印象。

从学生熟悉的歌曲、舞蹈入手,意在激发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与音乐作品间的距离,使学生迅速进入拉美音乐的情境中初步体验拉美音乐的风格特点。

拉美音乐成因讨论交流(约5分钟)教师引导、组织学生活动,并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并结合PPT呈现的地图,阐述拉美音乐的含义:(见相关资料VII)1、课代表主持,学生按小组简介展示课前搜集准备的有关拉丁美洲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制做成幻灯片播放)2、课代表及小组代表归纳评价作业情况。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成因复杂,要想用一节课的时间做较为全面的概述难度较大,因此,让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筛选、整合有关内容既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及相互了解,提高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

器乐曲及民歌赏析(约22分钟)一、器乐曲赏析1、分别播放《拉丁美洲排萧三重奏》印第安民间乐曲《告别》的音响片段(注:执教者可机动选用该两段音响)2、出示乐器图片简介乐器特点印第安乐器以吹管和打击乐器较为发达,几乎没有弦乐器。

16世纪后从欧洲先后传入了提琴、竖琴和各种吉他拨弦类乐器。

这些外来乐器对拉美民间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欣赏秘鲁乐曲《飞驰的鹰》(排萧)①播放乐曲主题片段②简介乐曲(见相关资料I)③观看乐曲演奏录像④引导学生分析乐曲:(见相关资料I)思考:乐曲着重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4、欣赏多巴哥钢鼓合奏①欣赏全曲,提问音乐特点②简介该乐器及有关资料:(见相关资料Ⅱ)③欣赏用钢鼓演奏的《多巴哥国歌》(注:执教者可以机动选用欣赏材料)二、民歌赏析1、《牙买加民谣》①播放《牙买加民谣》②简介歌曲并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特点(见相关资III)2、《美丽的小天使》(墨西哥民歌)①播放《美丽的小天使》(男声四重唱演唱录像)②简介墨西哥音乐歌舞体裁“松”(见背景资料IV)③播放《帽子舞》片段(机动欣赏)④播放帕瓦罗蒂和他的朋友西藏之行演唱实况或三大男高音演唱的录像(注:不同版本的演唱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执教者也可将该部分内容直接放在①来播放欣赏。

)辨听乐器音色说出乐器类别。

了解印第安代表乐器的外貌、制作材料、音色等特点以及一些外来乐器对本民族音乐的影响。

聆听乐曲主题,想象音乐形象。

哼唱乐曲主题,感受音乐形象。

了解音乐要素在塑造形象表达情感中所起的作用。

辨别乐器音色及类别、了解乐器制作材料,体验乐曲风格特点。

聆听歌曲体验感受歌曲情绪及音乐特点,模唱曲中反复出现的节奏音型或部分旋律。

体验感受歌曲说出其演唱形式?(吉他弹唱)跟音乐哼唱旋律、讨论发表自己对该曲音乐特点的看法。

欣赏不同版本的演唱,对比评价,发表自己观点与看法。

印第安乐器中,吹管和打击乐器较为发达,几乎没有弦乐器。

16世纪后从欧洲先后传入了提琴、竖琴和各种吉他拨弦乐器。

这些外来乐器对拉美民间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听辨及教师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拉美音乐中的几件主要民族乐器如排萧、盖那笛、恰朗戈、钢鼓等。

让学生通过聆听、哼唱、观看、分析等活动意在让其了解拉美音乐语言是如何为塑造音乐形象服务,从而达到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

该环节意在让学生了解钢鼓是拉丁美洲东部特立尼达多巴哥地区最具特色的乐器之一,了解钢鼓乐队的风格特点以及对世界民族音乐所做出的贡献。

幽默风趣、情绪热烈的牙买加民谣是西印度群岛地区的民歌代表,而“松”则是墨西哥最具特色的音乐歌舞体裁形式,选择欣赏这两首歌曲意在让学生了解这些地区的民歌风貌。

通过让学生进行对比评价从而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理解,提高鉴赏能力。

拉丁舞及音乐赏析(约10分钟)三、拉丁舞赏析(一)桑巴、伦巴1、播放桑巴、伦巴片段2、引导比较桑巴、伦巴的音乐及舞态特点。

(见相关资料V)①桑巴:(巴西代表性舞蹈)舞蹈特点:热烈、活泼而富有动感,以臀部扭、抖动为特征,舞步摇曳多变。

音乐特点:由数人至十几人组成的打击乐演奏,鼓是必不可少的。

旋律结构奇特,以大调为主,二拍子,速度轻快,节奏感十分强烈。

②伦巴:(古巴代表性舞蹈)舞蹈特点:婀娜摇摆,以扭动胯部为特征,舞步柔美迷人。

音乐特点:4/4或2/4拍,速度中等,旋律缠绵。

(注:以上比较分析内容执教者可根据时间许可或学生情况机动选择安排。

)(二)探戈(阿根廷代表性舞蹈)1、播放探戈舞曲《小伙伴》音响2、欣赏探戈舞表演视频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探戈的音乐及舞蹈特点。

(见相关资料Ⅵ)音乐特点:音乐以2/4拍为主,切分节奏突出且样式多样。

旋律徐缓、深沉,节奏强烈,既有平稳的情调,又有紧张、激越的情绪,七、八度大跳和半音级进有其明显的特点;主要乐器有小提琴、低音提琴、钢琴和六角手风琴等,现代探戈乐队的乐器更为丰富,但以上四种乐器仍必不可少。

舞蹈特点:运步的方向象蟹行、脚法似猫步,行步刚健顿挫,流动中伴以短暂的停顿(因此被称为“瞬间停顿的舞蹈”),舞步变幻莫测难以捉摸,动作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头部摆动、顿足机警活泼。

4、指导学生学跳探戈基本舞步。

观看舞蹈并说出各自的名称感受其不同的舞蹈动作及音乐特点。

说说还有哪些拉丁舞的种类。

节奏练习,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桑巴、伦巴的音乐特点加深记忆理解。

分析讨论比较桑巴、伦巴音乐及舞蹈特点。

随音乐及探戈节奏音型拍手或踏脚,感受探戈节奏的律动。

(出示探戈基本节奏音型)欣赏探戈舞表演(视频),进一步体验感受。

讨论归纳探戈舞的音乐及舞蹈特点。

学跳几个探戈基本舞步,随着音乐,师生一起实践律动。

拉丁舞是国际标准舞当中的一个舞系,更是拉美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拉丁舞热烈奔放,充满激情,风格各异,动感十足。

舞者忘情投入,如音乐中不断跳跃的音符,令观者如痴如醉,心情激荡。

因此,拉丁舞风靡世界,散发恒久魅力!其中热情似火的桑巴舞、曼妙婀娜的古巴伦巴、紧张、激越的探戈都是拉丁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初略感受拉丁舞的风貌特征。

运用对比、分析的手法,意在让学生了解两种舞蹈在音乐及动作上的基本特点并学会区别。

该环节意在充分体现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增进师生的交流互动。

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体验感受音乐,也要创造表现音乐,因此该学跳环节即体现了这一精神。

此外,通过模仿学跳还可以体现学生的主题参与性,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友谊。

反馈与总结(约5分钟)1、反馈检测(通过8题综合反馈题进行课堂检测)2、小结(见相关资料Ⅶ)古典音乐以其高度的艺术性号召乐坛,流行音乐也以其猛烈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