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本概念2(化学用语)
高中化学用语
![高中化学用语](https://img.taocdn.com/s3/m/b0420da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3.png)
高中化学用语高中化学用语主要指在化学学科中常用的专业术语和概念表达,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必须掌握并理解的重要内容。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正确的化学用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以下将对高中化学用语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本概念1.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是化学中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
2.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结构和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3. 分子:是由一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的稳定结构单位。
4.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分子,可以是正离子(阴离子)或负离子(阳离子)。
5. 反应:化学变化的过程,包括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的过程。
6. 溶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二、常见化学用语1. 氧化还原反应: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为氧化,而获得电子的过程为还原。
2. 酸碱中和反应:发生在酸和碱反应时,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3. 相对原子质量:某种元素相对于碳-12的相对比重,是化学元素的质量单位。
4. 质子数:元素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的表示,也即是元素的序数。
三、实验室常用化学用语1. 毒性:对健康有危害的化学物质,需要谨慎处理和使用。
2. pH值:反映溶液酸碱程度的指标,pH值越低溶液越酸,pH值越高溶液越碱。
3. 离子反应:发生在两个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4. 溶解度:溶质在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数量。
5. 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结合而成的键。
四、学习方法1. 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用语的定义和意义,建立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
2. 多进行实验练习,加深对各种化学用语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实验技能。
3. 注重化学用语的记忆和运用,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参加化学实验、讨论和竞赛等活动,拓展化学知识面和实践经验。
总结:高中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掌握好化学用语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化学用语知识点总结高考
![化学用语知识点总结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6b0aa7b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5.png)
化学用语知识点总结高考在高考化学考试中,掌握化学用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化学思维和理解的基础。
本文总结了一些常见的化学用语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化学式和化合价1. 化学式指的是用符号表达化学物质的组成,分为分子式和离子式两种。
分子式表示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如H2O表示水分子;离子式表示化学物质中正负离子的个数和电荷,如Na+Cl-表示氯化钠。
2. 化合价指的是一个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与其他元素结合的价态,用于确定化学式中元素的原子个数。
一般情况下,元素的化合价等于它的电子价层上未成对电子的个数。
例如,氧的化合价为2,在H2O中氧化合价为-2,氢的化合价为1,在H2O中氢的化合价为+1。
二、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1. 原子半径指的是原子核到最外层电子轨道外边缘的距离。
原子半径随着元素周期表周期增加而递增,因为原子核的电荷数逐渐增加,吸引外层电子增强,电子轨道半径缩小。
2. 离子半径指的是形成离子后,离子的外层电子轨道外边缘距离离子核心的距离。
阳离子相对于中性原子来说,电子数目减少,外层电子轨道半径缩小,离子半径变小;阴离子相对于中性原子来说,电子数目增加,外层电子轨道半径增大,离子半径变大。
三、化学键和离解能1. 化学键指的是用于连接原子的力。
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和离子键。
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而形成的,通常是非金属原子之间的键;离子键是电荷相反的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2. 离解能指的是将一个化合物分解为离子所需要的能量。
离解能越大,化合物的键越强,化合物越不容易被分解。
离解能的计算方法是化合物分解后的各离子的形成能之和减去化合物的形成能。
四、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浓度1. 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溶剂中最多可以溶解的溶质的量。
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一般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2. 溶液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与溶液总体积或溶剂质量之比。
常见的浓度单位有质量分数、摩尔浓度、体积分数等。
化学用语知识点总结教案
![化学用语知识点总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b95b17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6e.png)
化学用语知识点总结教案一、化学用语的基本概念1.1 化学用语的定义化学用语是指在化学领域中所使用的专门术语和名词,是用来描述化学现象、过程和物质性质的一种特殊语言。
1.2 化学用语的特点化学用语具有精确性、简洁性和普适性等特点。
1.3 化学用语的分类化学用语主要分为一般化学用语和有机化学用语两大类,其中一般化学用语包括了无机化学用语、物理化学用语和分析化学用语等。
二、化学用语的基本术语2.1 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是构成万物的根本要素,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类。
2.2 元素的基本概念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组成部分。
2.3 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具有特定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2.4 混合物的基本概念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其组成和性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
三、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3.1 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和数字组成的表示化合物组成的表示方法。
3.2 结构式的表示方法结构式是用化学键的形式来表示化合物分子内原子间排列和连接方式的表示方法。
3.3 反应式的表示方法反应式是用化学符号和箭头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表示方法。
四、化学用语的性质描述4.1 物质的物理性质4.1.1 物质的颜色物质的颜色是其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和吸收所呈现出的视觉感受。
4.1.2 物质的味道物质的味道是其分子结构对人类味觉感受所产生的感觉特性。
4.1.3 物质的气味物质的气味是其分子结构对人类嗅觉感受所产生的感觉特性。
4.1.4 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物质的熔点是指在大气压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温度,沸点是指在大气压下,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温度。
4.1.5 物质的密度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有的质量,是衡量其紧密程度的物理性质。
4.1.6 物质的导电性物质的导电性是指物质在电场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导电特性,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种。
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
![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7a8fc6e0a8956bec0875e31c.png)
第一部分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专题二化学用语一、元素及元素符号1.概念: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意义:①表示某种元素。
②表示一个某原子。
③还可能表示某种物质。
例如:“Cl”表示氯元素;表示一个氯原子。
“Cu”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表示单质铜。
3.注意:元素只说种类,不说数量。
如:“2Fe”只能说两个铁原子,不能说两个铁元素。
4.常见的元素符号:名称: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符号:名称:金银铜鉄汞锰锌碘符号:二、离子符号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①阳离子:带正电,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总数。
②阴离子:带负电,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总数。
3.意义:只表示微观意义。
如:K+表示1个钾离子。
3K+表示3个钾离子。
4.常见的离子符号: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铵根离子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氧离子氯离子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亚铁离子铁离子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
三、化学式1.概念: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书写要求:正前负后氧最后,一般之中有特殊,氨气(NH3)醋酸(CH3COOH)要记清;价态总和零规则,十字交叉写数字。
3.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③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④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构成。
4.记住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四.化学符号中数字的意义:1、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
例如:3H2O前面的“3”表示________________。
2、化学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该原子个数。
例如:H2O中的“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每个离子中所带的正(负)电荷数。
例如:CO32-中的“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02 化学用语-高考化学基础1000题(全国通用)(解析版)
![考点02 化学用语-高考化学基础1000题(全国通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bb05a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7.png)
专题01 化学基本概念考点02 化学用语高考基础题1.(2022·浙江卷)下列表示正确的是CH COH B.2 丁烯的键线式:A.乙醛的结构简式:3C.2-S的结构示意图:D.过氧化钠的电子式:【答案】D【解析】A.乙醛含醛基,其结构简式为:CH3CHO,A错误;B.2-丁烯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3,键线式为:,B错误;C.硫的原子序数为16,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得2个电子形成硫离子,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D.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含离子键和氧氧非极性共价键,其电子式为:,D正确;答案选D。
2.(2021·北京卷)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A.N2的结构式:N≡N B.Na+的结构示意图:C.溴乙烷的分子模型:D.CO2的电子式:【答案】D【解析】A.N2分子中N原子间是三键,结构式:N≡N,正确;B.Na+的结构示意图:,正确;C .溴乙烷的分子模型: ,正确;D .CO 2的电子式:,错误;故选D 。
3.(2021·浙江卷)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甲醛的电子式B .乙烯的球棍模型C .2-甲基戊烷的键线式D .甲酸乙酯的结构简式CH 3COOCH 3【答案】B【解析】A .O 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故甲醛的电子式为,A 错误;B .乙烯中碳原子之间以双键形式存在,乙烯的球棍模型为,B 正确;C .2-甲基戊烷的键线式为,C 错误;D .甲酸乙酯甲酸和乙醇酯化得到,故甲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HCOOCH 2CH 3,D 错误; 故答案选B 。
4.(2020·江苏卷)反应32428NH 3Cl 6NH Cl N =++可用于氯气管道的检漏。
下列表示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中子数为9的氮原子:97N B .N 2分子的电子式:N N C .Cl 2分子的结构式:Cl —Cl D .Cl -的结构示意图:【答案】C【解析】A .N 原子的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9的氮原子的质量数为7+9=16,该氮原子表示为167N ,A 错误;B.N2分子中两个N原子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N2分子的电子式为,B错误;C.Cl2分子中两个Cl原子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Cl2分子的结构式为Cl—Cl,C正确;D.Cl-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有18个电子,Cl-的结构示意图为,D错误;答案选C。
化学基本概念之化学用语100题(有答案)2
![化学基本概念之化学用语100题(有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59716413b7360b4c2e3f6495.png)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BCD2.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甲烷的标准燃烧热△H=-890.3 kJ·mol -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 4(g)+2O 2(g)=CO 2(g)+2H 2O(l) △H=-890.3 kJ·mol -1BC .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 2(g)和1 mol O 2(g),达到平衡后,放出QkJ 热量,则该条件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 2(g)+O 23(g ) △H= -Q kJ·mol -1D .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 2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108O B .亚硫酸铵的化学式:(NH 3) 2SO 3C .碳酸钾的电离方程式:K 2CO 3=2K +1 + CO 3-2D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的含义不相同的是( ) A .CH 3CH 2CH 3,C 3H 8 B .—NO 2,NO 2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 )A .碳酸钠的水解反应:CO 32-+H 2O HCO 3-+OH -B .FeCl 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Fe 3++3H 2O Fe (OH)3+3H +C .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的中和热:H +(aq)+OH -(aq)=H 2O(l)ΔH =-57.3 kJ· mol -1D .C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1/2O 2(g)=CO(g) △H = 110.5kJ·mol -1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BC D .中子数为18Cl 3517 7.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 .Mg 2+B .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6的UC .NH 4ClD .四氯化碳分子球棍模型: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煤的液化B .原子核裂变C .石油裂化D .木材的干馏 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A .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6的UB .CCl 4C .甲醛与醋酸的最简式相同D .210.下列化学用语的理解正确的是A :可以表示35Cl -,也可以表示37Cl -B :可以表示羟基,也可以表示氢氧根离子CD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11.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 )A .F -B .CO 2C .NaClD.N212.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达正确的是A.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BC.Fe3+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3d5D1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CO2BC.CH4D.Cl-14.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化学用语(2)
![化学用语(2)](https://img.taocdn.com/s3/m/39ef10482b160b4e767fcfb3.png)
一、复习策略(一)化学式1、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1)单质的读法:若为气体,读作“某气”,如N2(氮气);若不为气体,读元素名称,如Fe(铁)。
(2)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①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读作:“某化某”,从后向前读。
如NaCl(氯化钠)。
②有时要读出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但“1”一般不读出,如Fe3O4(四氧化三铁);若两种元素组成不同的物质,某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同,且其中一化学式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为1,此时“1”要读出,如CO2(二氧化碳),CO(一氧化碳)。
③某些具有可变化合价的元素,在显高价时读作“某化某”,在显低价时读作“某化亚某”,如FeCl3与FeCl2分别读作氯化铁与氯化亚铁。
2、化学式的写法(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①单原子构成的单质(稀有气体、金属及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构成分子的原子的数目。
如氧气:O2。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①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氨(NH3)除外],每种元素的原子数目写在符号右下角;②当某组成元素原子个数是1时,1省略。
如:CO。
③化学式中原子团的数目≥2时,原子团必须加“()”,表示原子团数目的数字标在“()”的右下方,数目为l时,不写“()”和数字。
如Al2(SO4)3、NaOH等(二)化合价1、化合价的表示方法通常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用+n或-n表示,如等。
2、化合价规律(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①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显-2价。
②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
③非金属与金属或氢化合时,非金属显负价;非金属与氧元素化合时,非金属显正价。
④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如:Fe有+2、+3价。
(2)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 元素的化合价是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3、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三)常见物质的用途(根据用途写化学式)可做冰箱除臭剂的是活性炭;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干冰;能用来蒸馒头的盐是纯碱;瓦斯的主要成份是甲烷;可用于制作电极和铅笔芯的是石墨;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生石灰;可用作调味和防腐剂的是食盐;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金刚石;常用于抢救病人的气体是氧气;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稀盐酸或稀硫酸;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的是氮气等;农业上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硫酸铜;用来冶炼金属的气体氧化物是一氧化碳;理想的高能燃料是氢气;可用于灭火的是二氧化碳;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石灰石厨房调味品中pH<7的是食醋;含氮量最高的化肥是尿素;用于农作物气肥的是二氧化碳。
高中化学概念大全
![高中化学概念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aaee27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0.png)
圆梦教育高中化学基本概念(一)掌握基本概念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Na+、H+、NH4+…阴离子:Cl–、O2–、OH–、SO42–…(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化学变化本质: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9.液化:指气态物质在降低温度或加大压强的条件下转变成液体的现象.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贮存、运输某些气体物质,常将气体物质液化.液化操作是在降温的同时加压,液化使用的设备及容器必须能耐高压,以确保安全.常用的几种气体液化后用途见下表.10.溶解性: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例如氯化钠易溶于水,却难溶于无水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单质碘在水中溶解性较差,却易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苯酚在室温时仅微溶于水,当温度大于70℃时,却能以任意比与水互溶(苯酚熔点为43℃,70℃时苯酚为液态).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或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或进行物质的提纯.在上述物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化学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利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可以把溶质与溶剂分离开.还有一种完全不同意义的溶解.例如,石灰石溶于盐酸,铁溶于稀硫酸,氢氧化银溶于氨水等.这样的溶解中,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了变化,用简单的物理方法不能把溶解的物质提纯出来.11.金属性:元素的金属性通常指元素的原子失去价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越易失去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成为氢气,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亦越强.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价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在各种稳定的同位素中,铯元素的金属性最强,氢氧化铯的碱性也最强.除了金属元素表现出不同强弱的金属性,某些非金属元素也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如硼、硅、砷、碲等.12.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得到(吸收)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越容易得到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该元素的单质越容易与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氧元素、氟元素除外).已知氟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它与氢气在黑暗中就能发生剧烈的爆炸反应,氟化氢是最稳定的氢化物.氧元素的非金属性仅次于氟元素,除氟、氧元素外,氯元素的非金属性也很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Cl2O7)的水化物—高氯酸(HClO4)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一种酸.13.氧化性:物质(单质或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得到(吸引)电子的能力称为物质的氧化性.非金属单质、金属元素高价态的化合物、某些含氧酸及其盐一般有较强的氧化性.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强弱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十分相似,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也越强.氟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氧化性规律有:①活泼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弱于不活泼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如Na+<Ag+;②变价金属中,高价态的氧化性强于低价态的氧化性,如Fe3+>Fe2+,MnO4>MnO42>MnO2;③同种元素含氧酸的氧化性往往是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如HNO3>HNO2,浓度越大,氧化性也越强,如浓HNO3>稀HNO3,浓H2SO4>稀H2SO4.然而,也有例外,如氯元素的含氧酸,它们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是HClO>HClO2>HClO3>HClO4.14.还原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能力称为该物质的还原性.金属单质、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和含有元素低价态的化合物都有较强的还原性.物质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该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能力的大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金属单质的还原性也越强,金属单质还原性顺序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基本一致.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非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元素若有多种价态的物质,一般说来,价态降低,还原性越强.如含硫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的还原性:H2S>S>SO2;含磷元素物质的还原性PH3>P4>PO33;铁及其盐的还原性:Fe>Fe2+等.15.挥发性:液态物质在低于沸点的温度条件下转变成气态的能力,以及一些气体溶质从溶液中逸出的能力.具有较强挥发性的物质大多是一些低沸点的液体物质,如乙醇、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等.另外氨水、浓盐酸、浓硝酸等都具有很强的挥发性.这些物质贮存时,应密闭保存并远离热源,防止受热加快挥发.16.升华:在加热的条件下,固态物质不经过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变化.常见能升华的物质有I2、干冰(固态CO2)、升华硫、红磷、灰砷等.17.稳定性:是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它反映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难易程度.稳定性可分为热稳定性、光化学稳定性和氧化还原稳定性.越不活泼的物质,其化学稳定性越好.例如:苯在一般情况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常用苯作萃取剂和有机反应的介质.很多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和水作溶剂,都是利用了水的化学稳定性.18.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1)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2)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盐酸、浓硫酸、福尔马林、水玻璃;爆鸣气、水煤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空气;合金;过磷酸钙、漂白粉、黑火药、铝热剂、水泥、铁触媒、玻璃;煤、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注意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由同位素原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2O与D2O混合为纯净物.19.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O2、Cl2、N2、Ar、金刚石、铁(Fe)等.HD、16O、18O也属于单质,单质分为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两种.20.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化合物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酸、碱、盐和氧化物等.21.酸:电离理论认为:电解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常见强酸:HClO4、H2SO4、HCl、HBr、 HI、HNO3…常见弱酸:H2SO3、H3PO4、HF、HClO、H2CO3、H2SO3、CH3COOH…22.碱: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ˉ的化合物叫碱.常见强碱:NaOH、KOH、Ba(OH)2、Ca(OH)2…常见弱碱:NH3·H2O、Al(OH)3、Fe(OH)3…2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盐的分类:①正盐:如:(NH4)2SO4、Na2SO4… ②酸式盐:如NaHCO3、NaH2PO4、Na2HPO4…③碱式盐:Cu2(OH)2CO3… ④复盐:KAl(SO4)2·12H2O…24.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1)氧化物的分类方法按组成分:金属氧化物:Na2O、Al2O3、Fe3O4…非金属氧化物:NO2、CO、SO2、CO2…(2)按性质分:不成盐氧化物:CO、NO成盐氧化物:CO2、SO2、SO3酸性氧化物:CO2、SO2…碱性氧化物:Na2O、CuO…两性氧化物:Al2O3、ZnO过氧化物:Na2O2超氧化物:KO225.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的单质为同素异形体.(1)常见同素异形体:红磷与白磷;O2与O3;金刚石与石墨.(2)同素异形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二)正确使用化学用语1.四种符号(1)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宏观上).②表示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上).③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电荷数及电性符号(正负号),“l”省略不写如:Ca2+、SO42ˉ、C1ˉ、Na+ …(3)价标符号:是在元素正上方标正负化合价、正负写在价数前.“l”不能省略.如:1+H、1-Cl、1+ Na、6+S、2-O…(4)核素符号:如2713Al、3216S、168O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2.化合价:化合价是指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①在离子化合物中,失去电子的为正价,失去n个电子即为正n价;得到电子为负价,得到n个电子为负n价.②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跟其他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正负则由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来决定,电子对偏向哪种原子,哪种原子就显负价;偏离哪种原子、哪种原子就显正价.③单质分子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单质或化合物的组成的式子成为化学式.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结构特点,化学式可以是分子式、实验式、结构简式等.不同的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有区别.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其元素组成,还表示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最简单的整数比,同时也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量.例如,氢氧化钡这种物质及其组成元素是钡、氢、氧3种元素,化学式还表示了Ba2+与OH的个数比是1:2,它的化学式量为171.过氧化钠的化学式是Na2O2,但不能写成NaO,在过氧化钠中实际存在的离子是O22 离子,且Na+:O22 为2:1,所以,过氧化钠的化学式只能用Na2O2表示.某些固体非金属单质及所有的金属单质因组成、结构比较复杂,它们的化学式只用元素符号表示.比如红磷的化学式是P.4.分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的分子组成的式子.一般分子式是最简式的整数倍,多数无机物二者是一致的.但也有例外,如最简式为NO2的分子可能是NO2,也可能是N2O4.有些单质、原子晶体和离子晶体通常情况下不存在简单分子,它的化学式则表示这种晶体中各元素的原子或离子数目的最简整数比,如C、SiO2、CsCl、Na2CO3、2CaSO4·H2O等.分子式的意义:(1)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2)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3)表示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4)表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例如,硫酸的分子式是H2SO4,它表示硫酸这种物质,也表示了硫酸的一个分子及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4个氧原子组成.H2SO4同时也表示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985.原子结构示意图:用以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在各层上排布的简图,如钠原子结构简图为:表示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弧线表示电子层(3个电子层),弧线上数字表示该层电子数(K 层2个电子,M层1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也叫原子结构简图,它比较直观,易被初学者接受,但不能把弧线看作核外电子运行的固定轨道..6.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过程的式子.①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链接.②弱酸的酸式酸根的电离用“”.HCO3-CO3-+ H+③强酸的酸式酸根的电离用“=”.HSO4-= SO42-+ H+④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进行.H3PO4 H2PO4-+ H+H2PO4- HPO42-+ H+HPO42- PO43-+ H+⑤多元弱碱的电离认为一步完成.Fe(OH)3Fe3+ + 3OH-7.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原则如下:①只能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式;如NaCI、Na2SO4、NaNO3、CuSO4…②将难溶的(如BaSO4、BaCO3、AgCl…),难电离的(如HClO、HF、CH3COOH、NH3·H2O、H2O),易挥发的气体(如SO2、CO2、H2S…)用化学式表示.③微溶物:若处于混浊态要写成分子式,澄清态改写成离子式.④弱酸的酸式盐酸根不可拆开.如HCO3ˉ、HSO3ˉ、HSˉ.⑤碱性氧化物亦要保留分子式.⑥离子方程式除了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外,离子方程式两边的离子电荷总数一定相等(离子电荷守恒).(三)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1.基本概念:①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②被氧化: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还原:物质得到电子被还原.(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③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④氧化性:物质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物质失电子的能力.⑤氧化产物:氧化反应得到的产物.还原产物:还原反应得到的产物.⑥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反应,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特征是化合价的升降.2.概念间的关系:3.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①表现性质规律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②性质强弱规律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氧化剂得电子→ 还原产物还原剂失电子→ 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③反应先后规律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例如,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④价态归中规律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⑤电子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4.氧化性、还原性大小的比较(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a、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b、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2KMnO4+ 16HCl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常温)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2H2O (加热)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KMnO4>MnO2.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如:2Fe + 3Cl22FeCl3,S + Fe FeS ,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Fe3+、Fe2+),可判断氧化性:Cl2>S.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简记:左>右(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酸碱性:如中性环境中NO3-不显氧化性,酸性环境中NO3-显氧化性;又如KMnO4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三.化学中常用计量1.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以12C的一个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原子的质量和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为该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一般不写.2.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即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同位素的存在,同一种元素有若干种原子,所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即按各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各天然同位素原子百分比乘积和计算平均相对原子质量.3.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的总和称为相对分子质量.4.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符号是n.用来计量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多少.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用mol表示①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原子、分子、离子、电子或其他微观粒子.②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 A,通常用×1023molˉ1这个近似值.③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粒子数(N)有如下关系:n=N·N A5.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ˉ1或kg·molˉ1.①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以g·molˉ1为单位时,其数值上与该物质的式量相等.②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如下:M=m · n6.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用V m表示,V m=V÷n.常用单位L·molˉ1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L·molˉ1.7.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会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PV=nRT(R为常数)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下列结论:①同温同压下,V1:V2=n1:n2②同温同压下,P1:P2=M l:M2③同温同体积时,n l:n2=P l:P2注意(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 2O 、SO 3、已烷、辛烷、CHCl 3、乙醇等.(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 、Ne 等单原子分子,Cl 2、N 2、O 2、H 2双原子分子.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 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4)要用到·mol -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 (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 2中存在着NO 2与N 2O 4的平衡;(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 2O 2+H 2O ;Cl 2+NaOH ;电解AgNO 3溶液等. 8.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 B .C B =n B (mol)/V(L) (n B 是溶质B 的物质的量,V 是溶液体积),单位是mol·Lˉ1.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公式:Mc %1000ωρ⋅=一)原子结构1.原子(AZ X )中有质子(带正电):Z 个,中子(不显电性):(A —Z )个,电子(带负电):Z 个. 2.原子中各微粒间的关系:①A=N+Z(A :质量数,N :中子数,Z :质量数) ②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③M Z ≈ M N ≈1836 M eˉ(质量关系) 3.原子中各微粒的作用(1)原子核:几乎集中源自的全部质量,但其体积却占整个体积的千亿分之一.其中质子、中子通过强烈的相互作用集合在一起,使原子核十分“坚固”,在化学反应时不会发生变化.另外原子核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原子能(即核能).(2)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量为×10-27kg,相对质量.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中子:不带电荷.质量为×10-27kg,相对质量.中子数决定同位素的种类.(4)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质量很小,约为11836××10-27kg.与原子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及排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即依次: K→L→M→N→O →P →Q 顺序排列.(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 2个,即K 层2个,L 层8个,M 层18个,N 层32个等.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注意以上三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理解其中某条溶液(一)分散系1.分散系:化学上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成很小的微粒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所组成的体系.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剂均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 2.四种分散系比较(二)溶液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特征是均一、稳定、透明.2.饱和溶液、溶解度(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不饱和溶液.(2)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在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常用s表示.质量分数ω=S(100+s)×100%(3)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食盐溶解度变化不大;Ca(OH)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气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4)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某溶质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可以画出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称之为溶解度曲线.3.了解几个概念: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1)结晶: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2)结晶水:以分子形式结合在晶体中的水,叫结晶水,它较容易分解出来,如:Na2CO3·10H2O=Na2CO3+10H2O,CuSO4·5H2O=CuSO4+5H2O(3)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叫结晶水合物.结晶水合物容易失去结晶水.常见的结晶水合物有:Na2CO3·10H2O(纯碱),CuSO4·5H2O(胆矾、蓝矾),FeSO4·7H2O(绿矾),ZnSO4·7H2O(皓矾),MgCl2·KCl·6H2O(光卤石),KAl(SO4)2·12H2O或K2SO4·Al2(SO4)3·24H2O(明矾),CaSO4·2H2O(石灰膏),H2C2O4·H2O(草酸).(4)风化:结晶水在常温和较干燥的空气里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叫风干.(5)风化本质:结晶水合物分解Na2CO3·10H2O(无色晶体)=Na2CO3·H2O(白色粉末)+9H2O(6)风化现象:由晶体状逐渐变成粉末.因此凡具有此现象的自然过程过程都可称为风化,如岩石的风化,它显然不属于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过程.(7)潮解:某些易溶于水的物质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在晶体表面逐渐形成溶液或全部溶解的现象叫潮解.(8)易潮解的物质有:CaCl2、MgCl2、NaOH等.(9)粗盐易潮解,而精盐不易潮解.这是因为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杂质的缘故.4.胶体(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在1nm~100nm之间分散系,叫作胶体.(2)分类:按分散剂的状态分为液溶胶:Fe(OH)3胶体、淀粉溶液、固溶胶、有色玻璃、气溶胶:烟、云、雾.(3)性质:①丁达尔现象(可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②布朗运动③电泳现象④胶体聚沉(加入电解质、加入带异种电荷的胶体、加热,均可使胶体聚沉).5.胶体的应用(解释问题)①沙洲的形成②卤水点豆腐③明矾(或FeCl3)净水④工业制皂的盐析⑤冶金工业电泳除尘电解质溶液(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基本概念2化学用语物质结构
![基本概念2化学用语物质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ed195345be23482fb4da4ce5.png)
晶体类型 微粒 作用力
离子晶体 阴、阳离子 离子键 较大 较高
分子晶体 分子 范德华力 较小 低
原子晶体 原子 共价键 很大 很高 不导电
硬度
熔沸点 导电性 典型实例
溶于水或熔融 熔融态不导电 态下均导电
NaOH、AgCl、 HCl、Cl2、CO2、 金刚石、碳化硅、 刚玉、晶体硅等 He、P4、S等 Na2O等
一、化学用语
元素符号 分子式 化学式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表示物质组成 原子 离子 化 学 用 语 表 示 物 质 结 构
表示物质变化
实验式 化学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 电极反应式 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过程
常用化学用语: 元素符号:H N O
五种 符号
离子符号:H
+
价标符号:H
5、结构简式:结构式化简,突出官能团 CH3CH3 CH2=CH2
高考回睦
1.下列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C ) A.羟基电子式
28 B.中子数为14的硅原子 14
Si
C.镁离子结构示意图 D.甲烷的分子模型
高考回睦
2、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乙烯的最简式C2H4
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
有无金属离子?(有:则多数为离子晶体) 是否属于“四种原子晶体”? 以上皆否定,则多数是分子晶体。
从性质上判断:
熔沸点和硬度;(高:原子晶体;较高:离子
晶体;低:分子晶体)
熔融状态的导电性。(导电:离子晶体)
3.两种分子(极性、非极性分子)
平面正三角 BF3 SO3 ( P4,C2H2)
正四面体 CH4 CCl4
4、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比较: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5bcdbaacc175527072208f7.png)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一、基本概念1、物质得变化及性质ﻫ(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得变化。
ﻫ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得变化、形状得改变、位置得移动等。
ﻫ例如:水得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得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ﻫ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得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就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就是什么物质。
ﻫ(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得性质.①物理性质也并不就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得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得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ﻫ②由感官感知得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ﻫ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得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ﻫ(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得性质。
ﻫ例如:物质得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ﻫ2、物质得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得原子集团。
ﻫ离子:带电荷得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得一类原子得总称.3、物质得分类ﻫ(1)混合物与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得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ﻫ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瞧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瞧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得组成与特有得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ﻫ③纯净物可以就是一种元素组成得(单质),也可以就是多种元素组成得(化合物)。
(2)单质与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得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得元素组成得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与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得,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得化合物。
高考化学重点知识点
![高考化学重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a6a3cb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c.png)
《高考化学重点知识点全解析》高考,是无数学子人生中的重要关卡。
化学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其知识点繁多且复杂。
掌握重点知识点,对于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考化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全面解析。
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2. 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化学符号。
(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3)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3.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mol)。
二、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此时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2. 电解质溶液(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
(3)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达到平衡状态。
3. 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失去电子的物质称为还原剂。
(3)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三、元素及其化合物1.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钠及其化合物: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其化合物有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2022高中化学二诊知识考点
![2022高中化学二诊知识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67846e1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c.png)
2022高中化学二诊知识考点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啦,像氧气就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元素又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哦,像铁是金属元素,碳是非金属元素。
物质的分类可就多啦,有纯净物和混合物呢。
纯净物里又分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就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像氢气。
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水就是氢和氧组成的化合物。
2. 化学用语化学用语超级重要哦。
首先是元素符号,这可是化学的基础字母呢,像H 代表氢元素。
化学式也很关键,它能表示物质的组成,比如H₂O就表示水。
化学方程式那就更厉害啦,它能表示化学反应,像2H₂ + O₂ = 2H₂O 这个化学方程式就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过程呢。
3. 化学计量这里面有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啦,像H₂O的相对分子质量就是1×2 + 16 = 18。
还有物质的量这个概念,单位是摩尔,1摩尔任何粒子的粒子数都约为6.02×10²³个呢。
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就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像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物质的变化呢,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像水的三态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铁生锈。
2.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有离子参加或者生成的反应。
在溶液中,有些物质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
像氯化钠在水中就会解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离子方程式可以更准确地表示离子反应,写离子方程式的时候要注意把可溶的强电解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物、气体、弱电解质等写成化学式哦。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可有意思啦。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4a7cd0902020740be1e9b8b.png)
单位
克
是比值,无单位
计算公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水、二氧化碳
三、化学用语
1、化合价和离子符号
项目
价标符号
离子符号
意义
表示某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表示某种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写法
化合价的正、负在前,数字在后:
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
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方
举例
+2 –1 +1-2
MgCl2H2O
Mg2+Cl-H+O2-
四、溶液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1、分子和原子
项目
分子
原子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质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
相似点
1、质量、体积都很小
2、都是在不断运动的
3、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各异:
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原子性质各异
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联系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二、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项目
混合物
纯净物
概念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原有的性质
由一种物质组成
区别
1、多种物质
2、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1、一种物质
2、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由一种分子构成
3、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化学必背知识点
![化学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49c599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5.png)
化学必背知识点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物质由元素组成。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溶液(溶质和溶剂组成)等。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铁()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水()等。
化合物可进一步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氧化铜()、氧化镁()等。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盐酸()、硫酸()等。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等。
2. 化学用语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如表示氢元素,表示氧元素等。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水的化学式为,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它表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并且体现了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分子个数比和质量比等关系。
二、化学基本实验1. 常见仪器的使用试管:可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但加热时要先预热,防止试管炸裂。
烧杯: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使受热均匀。
酒精灯:用于加热,使用时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托盘天平:用于称量物质的质量,左盘放被称量物,右盘放砝码,使用前要调节天平平衡。
2. 基本实验操作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24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24](https://img.taocdn.com/s3/m/8058d11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b.png)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24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2024)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碳元素包含^12C、^13C、^14C等不同的原子。
- 混合物与纯净物: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空气(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蒸馏水。
- 单质与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_2;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_2。
- 酸、碱、盐、氧化物:-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如HCl、H_2SO_4。
-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如NaOH、Ca(OH)_2。
-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Na_2CO_3。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MgO。
2.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H_2O表示水的组成。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如2H_2 +O_2{点燃}{===}2H_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的符号,如Na^+表示钠离子,Cl^-表示氯离子。
3. 化学中的计量关系。
- 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为摩尔(mol)。
- 阿伏伽德罗常数(N_A):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mol^-1。
- 摩尔质量(M):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为g/mol。
例如,H_2O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 气体摩尔体积(V_m):在标准状况(0^∘C,101kPa)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即V_m = 22.4L/mol。
化学用语专题复习课件
![化学用语专题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cc132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f.png)
高分子材料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础的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磨损、耐腐蚀等优 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等。
04 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注意 事项
实验室安全守则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实验室安全守则
进入实验室前必须了解并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包括穿戴 适当的防护装备、不在实验室内吃喝、不私自使用未经授 权的设备等。
环保标志识别以及垃圾分类处理指南
环保标志识别
认识可回收、有害垃圾等环保标 志,了解其对应的处理方式。
垃圾分类处理
遵循当地垃圾分类规定,正确投放 各类垃圾。
资源回收利用
积极参与资源回收活动,促进资源 循环利用。
其他生活场景中化学用语应用举例
化妆品成分解读
了解化妆品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功 效,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化学用语专题复习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化学用语基本概念与分类 • 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 •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回顾 • 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注意事项 • 化学用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化学用语基本概念与分类
元素符号与化学式
元素符号
表示元素的化学符号,如H表示氢元 素,O表示氧元素。
加成反应涉及不饱和键的加成,如烯烃、炔烃的氢化、卤 化等。加成反应可使不饱和有机物变得饱和。
消除反应
消除反应是从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的 反应。如卤代烃的消去、醇的脱水等。消除反应通常生成 不饱和键。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如醇的氧化、烯烃的还原 等。氧化还原反应在有机化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可实现有 机物的合成和转化。
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03
化学用语及化学基本概念
![化学用语及化学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812388f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d.png)
例:NH4H2O==NH3·H2O+H+。
置换型离子反应
例:Zn+2H+=Zn2H2↑。
复杂的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
例:MnO4-+5Fe28H+=5Fe3Mn24H2O。
化学反应中的基本概念解析
化学反应方程式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 条件。
化学反应速率
离子符号与电离方程式的应用示例
离子符号的应用示例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或原子团带上电荷。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 形成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电离方程式的应用示例
在化学方程式中,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出离子的电解 质叫做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类。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强酸、强碱、 大部分盐类以及活泼金属的氧化物都是强电解质。
03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步骤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正确书写各物质的化学式,注意原子个数和元素 符号的书写。
配平化学方程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通过调整化学式前面的化学 计量数,使得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注明反应条件
如果反应需要特定的条件(如加热、点燃、催化 剂等),应在等号上方或下方注明。
06
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知识
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注意事项
试管
烧杯
用于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使 用时要注意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加热时要预热,避免试管炸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基本概念2(化学用语)刘蓉璞设计
一、符号与图式
1.元素符号
意义
2.核组成符号;离子符号
标价符号
3.电子式
举例:原子离子
化合物
4.结构示意图
Na Na+
Cl Cl -
二、化学式
化学式的含义
1.分子式
含义
2.实验式
3.结构式
4.示性式
三、化合价
1.定义
2.实质
3.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四、物质变化的表达式
1.化学方程式
含义
2.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注意事项
举例
3.离子方程式
书写原则
4.电离方程式
举例
5.电极反应式
举例:原电池
电解池
(以阳极材料为惰性电极和较活泼金属为电极各举一例)
电镀池
(以铁片镀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