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加强专业动态调整与专业建设
加强专业动态调整与专业建设
1. 加强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动态衔接
- 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 建立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动态反馈机制,定期开展专业设置论证 -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 优化专业内涵,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 全面梳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知识模块设置
- 引入行业前沿理论和实践案例,更新教学内容
-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 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3. 完善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
- 制定专业建设标准,明确建设目标和要求
- 建立专业建设过程监控和绩效考核机制
- 定期开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持续改进
- 加强专业建设经费投入,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4. 加强专业建设的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
- 建立专业建设决策咨询委员会,广纳社会意见
- 发挥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 鼓励学生参与专业建设,反映学习需求
- 加强专业建设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通过加强专业动态调整与专业建设,使专业设置更加契合社会需求,专业内涵更加丰富实用,培养质量得到持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
关于建立专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的思考
44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0·07B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指职业类院校要建立专业增设、淘汰、优化的动态调整机制,以优化各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使人才培养能切实符合社会需要。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从2008年开始作为省级示范专业进行建设,依据该专业的建设经验,本文浅析了如何建立专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
1 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立宗旨是博采行业精英之专长,集中专家的智慧和经验,为专业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是协助学校和专业部确定专业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方向、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组织,也是审定专业教学计划,做好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智囊和指导机构。
1.1 制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制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的目的在于明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的权力和义务,保障委员会的工作定期有序、有效地开展。
章程应包含:组织机构、委员职责、委员权力、委员义务、活动组织、委员遴选、指导机制等内容。
1.2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的委任(1)委员任职资格。
在相关行业领域内享有较高的威望,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或具有专业建设经验,热心和关注职业教育事业,能参与指导专业建设、出席有关会议和活动,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可担任委员。
(2)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和任期。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大约有15人~20人,由行业专家、企业家、行业协会负责人、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代表组成。
顾问有5人~8人,由学校领导和有丰富经验的教育教学专家等组成,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组成如图1所示。
2 开展专业调研摸清“三对接”专业调研是整个专业建设的起点,是专业建设的逻辑主线,为专业的定位提供依据。
通过专业调研充分掌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掌握市场动态。
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岗位能力、职业资格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是课程开发的主要纲领。
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2023
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2023【实用版】目录1.2023 年高校本科专业调整概述2.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作用3.2023 年新增备案专业及其特点4.高校本科专业调整的新趋势、新亮点5.各高校如何推动新增专业更好建设和发展6.总结正文2023 年高校本科专业调整概述近日,教育部公布了 2022 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
本次调整中新增了地球系统科学、生物统计学、未来机器人等 21 种新专业,并正式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各高校新增本科备案专业 1641 个、审批专业 176 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62 个。
这一调整旨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作用高校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
这一机制有利于促进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专业结构。
2023 年新增备案专业及其特点本次新增的专业中,地球系统科学、生物统计学、未来机器人等专业具有很强的前沿性和跨学科特点。
这些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发展需求。
高校本科专业调整的新趋势、新亮点本次高校本科专业调整折射出以下新趋势和新亮点:1.面向未来,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新增专业中,许多都具有前沿性和跨学科特点,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
2.适应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大局。
新增专业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各高校通过调整专业设置,使专业结构更加合理,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各高校如何推动新增专业更好建设和发展各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新增专业更好建设和发展: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3.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持续改进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XXX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为了建立健全学校专业增设、淘汰、改造的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各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使专业培养人才能够切实符合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全面提升我校的人才培养水平,特建立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实施方案。
1、专业调整原则1)专业的调整需要符合学校的整体专业布局;2)专业调整需要符合本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可持续需求;3)专业调整需要考虑本地其他同类学校专业设置的影响;4)专业调整必须考虑专业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的配套;2、专业调整步骤1)申请。
根据专业调整计划,由系部提出专业调整申请,报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确认。
2)调研。
申请经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同意后,系部组织开展拟调整专业的调研活动。
调研内容包括地区产业政策,如产业发展的规模、趋势、技术动态、岗位设置、知识与能力结构、企业文化和人才需求状况等等。
3)论证。
经过调研形成专业调整可行性报告,经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及相关专家的论证,确定可以实施调整的,进入下一阶段的操作;没有通过论证的,暂时不予调整。
4)调整专业造就目标。
专业调整可行性报告经论证通过后,立即开展专业造就目标调整工作。
这里的造就目标特指专业的具体业务目标,非指人才素质的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周全发展的总目标。
5)确定人才造就方案。
在调整后的专业造就目标基础上,调整确定新的人才造就方案。
6)确定课程体系。
根据调整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包括各专业的教学科目、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的系统组合和科学安排。
3、专业动态调整实施指导意见1)注重对各专业举行系统的升级改造,突出优秀教师团队的造就。
通过加大对教师的造就,进步各专业的整体师资力量,保障专业建设的可持续举行。
2)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推进各专业的升级与转轨,培养计算机专业高技能人才。
定期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紧密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设置结构、研制专业技能标准与考核方案。
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摘要:产业的转型升级对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既要服务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
因此,本研究探索建立以专业调整调研指导机制、专业调整评价预警机制、专业调整决策监督机制为内容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提高专业与产业的适配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的出台,职业教育进入新阶段。
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健康中国2035”战略的背景下,产业的转型升级、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使人力资源成为了发展的关键。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教育类型,需要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
高职院校如何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产业服务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的重要意义1.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从专业和产业的良性互动循环来看,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供给、提供发展服务、提供智力支持等功能,发挥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而产业的发展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高职院校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仅能保障教育专业与产业的完全对接,又能提升高职院校的产业服务能力,更好地助力产业发展。
(二)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成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专业是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基石,专业强则学校强。
高职院校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追求数量规模扩张转向追求内涵建设的新阶段,专业结构已从“多而全”向求“特而优”转变,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实现专业结构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向高水平类型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
(三)组建高水平专业群的重要保证高水平专业群是按照一定的组群逻辑,以核心专业为龙头,由相关包含专业组成的专业集群,专业群建设可能跨教学组织、跨行业、跨产业。
高等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国外高校专业设置相对灵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同时强 调通识教育与博雅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此外, 国外高校还注重跨学科的科研与教学,以适应科技发展的需 要。
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0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2
03
专业设置同质化
由于高校间竞争激烈,一 些高校在设置专业时缺乏 特色和优势,导致专业同 质化现象严重。
专业调整滞后
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 在调整滞后的问题,不能 及时跟上社会需求的变化 和科技发展的步伐。
师资力量不足
一些高校在某些专业领域 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难 以满足高质量的教学和科 研需求。
案例分析:某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历程
某高校作为一所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高校,其专业设置与调整历程反映了国内高校普遍面 临的问题与挑战。在过去的十年中,某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进行了多次调整和优化,取得了 一定的成效。
03
高等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内涵与外延
内涵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指高等学校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市场变化、科学技术发展等因素, 对现有专业进行优化和调整的制度安排。
外延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包括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培养方案、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调整和优化。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原则与方法
保障措施
制定政策措施,加强对专业动态调整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同时建立监督机制,对专业动态调整工作的 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04
高等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实践探索
某高校专业动态调整的实践案例
案例背景
某高校在进行专业建设过程中, 发现存在部分专业招生困难、就 业率低等问题,决定进行专业动 态调整。
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青,以服务徐州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社会职业人才需求和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合理配置我校教育资源,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匹配程度高、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新格局,使专业培养人才能够切实符合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促进专业建设规范化和信息化,全面提升我校的人才培养水平。
二、调整思路1.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设置和调整专业要根据省市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和块状经济的需要,依据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调整专业设置,根据区域产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太力扶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配套的装各制造、电子电器、机械等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建设:积极拓展与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为社会经济提供技能人才和智力支撑。
2.依托行业和企业优势设置和调整专业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利用行业和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信息、实习场所、人力、企业文化等资惊举办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需求旺盛的专业,努力办成行业特色鲜明、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3.立足学校现有特色,做强主体专业优先着眼于从学校现有的优势特色品牌专业出发衍生和拓展新专业,通过专业结构调整,集聚优质办学资源,做强主体专业,集中力量打造优势专业群,形成整体合力,实现规模效益。
4.限制和掏汰社会需求不足、办学条件不足的专业按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严格审核专业设置。
对发展前景不足、实训设施缺乏、教育软硬件条件不具备、与产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专业要及时予以调整。
三、调整原则1、前瞻性与现实性。
学校及专业部要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前瞻性的了解,依据人才培养的滞后性等特点开设专业,兼顾学校招生的现实要求,以保持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专业(群)动态调整管理制度
专业(群)动态调整管理制度为建立学校招生、培养、升学、就业联动机制,真正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主动促进学校专业(群)与地方重点发展产业的精准对接,切实提高各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水平,积极打造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和校级高水平专业群,特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机构学校设立专业(群)动态调整管理机构组长:副组长:成员:教务科长、教研室主任和各系部专业带头人主要职责:1 .学校委托第三方每年对所有开设专业及在建专业(群)进行年度评价;2 .组织成员对招生、培养、升学、就业过程中出现预警的专业及专业(群)进行原因分析,形成分析报告,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整改。
二、专业(群)动态调整管理制度1 .学校所有专业(群)均纳入此评价范围,依据学校委托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得分,并按照分数由高到低排名,评价结果及时在学校OA平台上进行发布。
2 .专业处于当年学校所有专业排名后3名范围,则对该专业给予预警提醒;4 .被给予预警的专业,若次年处于当年所有专业排名后3名范围,则对该专业提出警告;5 .被给予警告的专业,若次年处于排名最后1名,则对该专业是否继续招生进行论证;6 .新增专业在具有两届毕业生数据后才纳入评价范围;7 .连续停止2年招生的专业,如果恢复招生,需参照新增专业申报程序报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评审;8 .在建专业群通过评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专业群动态调整预警分析报告》。
三、奖惩措施1 .优势专业(群)。
根据该专业(群)实际办学条件和建设规划,由所在系部提出申请,经过学校研究同意后,可适当增加当年的招生计划。
学校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应给予优势专业倾斜。
2 .预警专业(群)。
由学校对设置相关专业(群)的系部进行提醒,相关系部应对该专业(群)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加强招生宣传、专业(群)建设、就业指导等相关工作力度。
预警专业(群)应向学校提交整改报告。
3 .警告专业(群)。
对于给予警告的专业,以前一年该专业招生计划数为基准,当年招生计划削减一个教学班,对于前一年招生计划仅有一个教学班的专业,当年该专业招生计划相应削减25%。
学校专业动态调整制度
一、制度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为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制定本制度,以规范和指导学校专业动态调整工作。
二、制度目标1. 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2.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3. 强化专业特色,培育学校品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4. 保障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动态性。
三、制度内容1. 专业设置原则(1)服务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3)遵循教育规律,注重人才培养质量。
(4)突出学校特色,发挥学校优势。
2. 专业设置程序(1)学校根据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定位,提出专业设置建议。
(2)相关学院进行论证,形成专业设置方案。
(3)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对专业设置方案进行评审。
(4)学校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3. 专业调整机制(1)定期评估,动态调整。
学校每三年对专业设置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专业进行调整。
(2)根据社会需求变化,适时增设或撤销专业。
(3)强化专业特色,培育优势专业。
4. 专业设置保障措施(1)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专业质量。
(2)完善专业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3)加大投入,改善专业教学条件。
(4)加强校企合作,拓展实习实训基地。
四、制度实施与监督1. 学校成立专业设置与调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专业设置与调整工作的组织实施。
2. 学校设立专业设置与调整专家委员会,负责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评审工作。
3. 学校建立健全专业设置与调整监督机制,确保制度有效实施。
4. 学校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五、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学校负责解释。
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
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
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是指在建设专业群的过程中,要根据产业需求动态调整群组的发展方向和组织结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机制和管理体系,以适应产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
具体来说,健全对接产业的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产业需求调研:定期进行产业需求调研,了解产业的发展趋势、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为专业群的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2. 产业对接平台建设:搭建专业群与产业之间的对接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推动技术转移和人才流动。
可以通过组织产业对接会议、建立产业对接数据库等方式来实现。
3. 专业群组织调整:根据产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灵活调整专业群的组织结构和成员配置,确保群组的专业能力与产业需求相匹配。
自我完善的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包括培训、交流、评价等环节,不断提升专业群成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2. 技术创新机制: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专业群成员进行创新研究,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3. 经验分享机制:建立专业群成员之间的经验分享机制,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团队合作,提升整体水平。
4. 绩效评估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对专业群成员进行绩效评估,激励积极参与建设和发展的成员,同时对不符合要求的成员进行引导和培训。
总之,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可以使专业群能够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提高整体效能和竞争力。
关于高职类专业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的思考
关于高职类专业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的思考①常乐(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山西太原030006)[摘要]产业转型升级要求高校对专业要定期评估,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使专业建设对接行业产业链,核心技能培养对接岗位需求变化,才能保持专业与时俱进,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关键词]专业发展;行业对接;动态调整机制[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9-0020-02高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在国家的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教育结构布局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更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路径。
目前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产业升级优化也在不断调整布局,各行业对实践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巨大。
纵观近几年的招生就业状况,有些学校个别专业招生逐年萎缩,而社会出现了企业“招工难”和学生“就业难”的矛盾局面,究其原因是人力资源结构、教育学科结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这一现状在倒逼高职教育要思考、要弱化学历教育,要不断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加快展开真正高质量的校企合作,注重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市场、岗位和学习者个体需求作为专业设置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不断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切实做到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地解决就业问题。
然而,高职教育目前仍存在专业布局不够科学合理;职业技能实训建设功能单一;培养标准没有与时俱进;企业合作办学动力不足;教师成长通道不畅,办学和人才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不能动态调整等问题。
综上,对专业课程,核心能力要保持定期评估,建立能够动态调整的机制,紧跟时代和市场的需求。
一、专业发展保持持续性、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原则专业要想持续性发展必须关注专业与行业、产业发展相对接,关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要求、职业标准相对接。
专业培养最终目的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服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的培养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具有专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说具备企业的“实用性”。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一、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学校经过3年来的省级精品专业建设,基本形成了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并建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调整与工作机制,2008年成立的第四届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了中联重科结构二厂厂长李青林、湖南工业职院副院长董建国、张家界航空职院晏初宏、湖南省教科院刘显泽、陈拥贤等企业、行业专家。
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会议,根据市场需求对学校的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方向、专业调整等重大问题集中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
如2008年,将模具设计与制造定位于制造为主,并确立为注塑模方向;2010年,根据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议对本专业开始数控装调与维修课程的教学。
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与数控装调与维修进行整合,开设新专业等。
2011年5月我校选手参加省技能大赛取得了数控装调与维修一等奖。
专业指导委员会对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动态化的专业调整机制使本专业毕业生更贴近市场需求,对口就业率达80%以上。
二、校企合作机制重点建设基础:一、进一步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目标:以调整专业指导委员会为契机,完善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机制;根据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议,定期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从而形成相对完善规范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建设思路:确立“招生跟着就业走,办学跟着市场走”和“办学围绕社会需求转,教师围绕学生成才转”的思路,保证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一致,学生所学与岗位要求一致,人才培养与未来发展一致。
建设内容:1、调整专业指导委员会人员结构。
聘请更多常德市、湖南省知名企业(如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中联重科等)、高等院校(如省工业职院、张家界航空职院等)、科研机构(湖南省教科院、常德市教科院)等资深专家为我校加工制造类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
2、密切学校与知名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校的联系。
每学期邀请行业专家来校考察指导,开展工作。
派遣校内专家、教师到企业实践、调研,加强行业专家对学校专业建设的指导,促进学校对行业与市场需求的了解。
专业动态调整实施办法
专业动态调整实施办法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与管理,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和《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专业动态调整目标:加强专业设置引导和调控,建立健全专业准入、预警和退出机制,合理控制专业数量,形成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行业需求相匹配,并且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结构体系,推进学校专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条专业动态调整基本原则:1.主动适应原则。
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产业发展的需要,立足学校实际,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
2.特色发展原则。
以学校自身优势和办学传统为基础,依托行业背景,突出专业特色;坚持调整与改造、淘汰与增设相结合,促使品牌、特色和一般专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办学特色为主线的专业群,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规模稳定原则。
根据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坚持专业建设与学校总体发展相结合、需求预测与办学实际相结合,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规模,促进规模与效益相协调。
4.持续建设原则。
以促进专业长效发展为目的建立相关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自我评价机制,保障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二章新专业申报及设置第三条新设专业应符合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要求,对学院自愿撤销传统专业,申报符合学校专业发展规划的新增专业,按“撤一增一”原则予以优先考虑;鼓励跨专业申报和建设符合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重点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相关的专业。
第四条学院每年新设专业数,一般不超过1个,学校每年新设专业数一般不超过2个。
第五条新设专业设置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符合学校和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有明确的专业发展思路、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发展规划;2.有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论证报告;3.有相关专业为依托,具备专业发展优势和特色;4.有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5.具备完成人才培养方案所需基本师资队伍及实训条件。
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情况
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职业需求的不断变化,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变得尤为重要。
这种机制的完善可以帮助职业教育专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符合社会实际的人才。
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
通过对市场需求、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变革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及时、全面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职业教育专业的发展方向,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确保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
建立灵活的课程更新机制也是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重要一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行业变化日新月异,传统的教育模式可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因此,职业教育机构应该定期评估课程设置,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引入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增强就业竞争力。
建立健全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也是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关键。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础,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因此,职业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也是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与企业合作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企业还可以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促进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实现教育与就业的无缝衔接。
总的来说,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关键。
只有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才能使职业教育专业更加符合社会实际,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各级教育部门和职业教育机构能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调整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专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专业群建设动态调整方案
专业群建设动态调整方案专业群建设是学校的灵魂、学校的根本,专业群建设水平是学校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本领。
加强专业群建设,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增强办学能力、壮大核心竞争力、创新办学特色的最基本路径。
通过迎评促建工作,进一步对我校专业群建设进行认真的总结,查找不足,理清思路。
目前,我校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是:科学规划,准确定位,走新时代发展的专业群建设之路,构建特色明显、结构合理、效益明显的中职教育专业群结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计算机类专业链建设需要进一步梳理和明确。
因此,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在继续完成学校专业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职校专业群建设水平评估的整改工作,针对期初两年的专业群建设再作进一步的部署。
一、专业群建设动态调整的指导思想市、区二级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南京商业学校的创建工作,省、市领导亲自来我校视察,把我校新校区建设列为重大工程加以推进,市区政府的大手笔投入,开创了鼓楼职业教育优质发展的新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将进一步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群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进行专业群动态调整,主动适应南京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重点建设面向本地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品牌、特色专业群。
着眼于建立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形成我校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进一步提升我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示范性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体系。
二、专业群建设动态调整目标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引领专业群全面发展,走新时代发展的专业群建设之路,提升专业群核心竞争力,构建特色明显、结构合理、效益明显的中职教育专业群结构体系。
三、专业群建设动态调整的主要任务(一)以“立足南京,面向全省,扩展省外,扩大影响,工学结合,服务经济,强化品牌,形成窗口”的专业群建设思路,加快计算机专业建设步伐。
继续精心打造计算机专业品牌。
按照“做优”的原则,提高门槛,提升就业质量,优先建设、优先发展,尽快形成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专业群建设成果,体现辐射作用。
2024-2026年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
2024-2026年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xx等文件精神,根据《“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对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学校专业结构和布局,健全学校专业设置、改造、退出动态调整及考核机制,提高专业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
现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遵循《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
紧密对接xx“三个高地”及郴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切实增强学科专业体系与地区产业体系、技术体系的匹配度。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调整和优化学校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控制专业规模,优化专业资源配置,加快专业升级转型,加强“四新”建设,进一步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功能。
二、工作目标根据学校“师范提质、医学提标、工科提速”的要求,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总的工作目标是“规模控制、优化结构,注重交叉、培育新兴,强化特色、打造一流”。
进一步完善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形成招生计划、人才培养和毕业就业联动机制,进一步健全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控制在50个以内,到2025年学科专业优化调整20%以上,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验收合格,使学校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办学特色更加彰显、优化调整机制更加完善,形成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三、基本原则(一)需求导向原则主动适应国家、省、市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宗旨,以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办学基础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需求预测为基础,科学论证和规划,对具备条件的专业合理增设,鼓励跨学科设置交叉专业,优先发展面向市场、面向一线的技术领域和行业发展急需的专业,调整优化部分实力弱、发展乏力且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严控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的专业、投入产出效益低的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宫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为了建立健全学校专业增设、淘汰、改造的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各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使专业培养人才能够切实符合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全面提升我校的人才培养水平,特建立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实施方案。
1、专业调整原则
1)专业的调整需要符合学校的整体专业布局;
2)专业调整需要符合本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可持续需求;
3)专业调整需要考虑本地其他同类学校专业设置的影响;
4)专业调整必须考虑专业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的配套;
2、专业调整步骤
1)申请。
根据专业调整计划,由系部提出专业调整申请,报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确认。
2)调研。
申请经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同意后,系部组织开展拟调整专业的调研活动。
调研内容包括地区产业政策,如产业发展的规模、趋势、技术动态、岗位设置、知识与能力结构、企业文化和人才需求状况等等。
3)论证。
经过调研形成专业调整可行性报告,经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及相关专家的论证,确定可以实施调整的,进入下一阶段的操作;没有通过论证的,暂时不予调整。
4)调整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调整可行性报告经论证通过后,立即开展专业培养目标调整工作。
这里的培养目标特指专业的具体业务目标,非指人才素质的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总目标。
5)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调整后的专业培养目标基础上,调整确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6)确定课程体系。
根据调整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包括各专业的教学科目、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的系统组合和科学安排。
3、专业动态调整实施指导意见
1)注重对各专业进行系统的升级改造,突出优秀教师团队的培养。
通过加大对教师的培养,提高各专业的整体师资力量,保障专业建设的可持续进行。
2)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推进各专业的升级与转轨,培养计算机专业高技能人才。
定期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紧密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设
置结构、研制专业技能标准与考核方案。
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在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同时,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3)根据专业设置规律和错位发展的原则,科学、严格地设置新专业,规划新专业建设。
定期开展人才需求的调研活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以发展目标和办学特色、办学基础为依据,对拟增设专业进行科学论证,认真规划,在具备基本的办学条件并充分考虑学生就业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增设,控制重复专业设置,限制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增设。
4)根据专业建设要素,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评估标准,对新专业与老专业定期开展专业评估,公布各专业年度建设相关数据。
以专业评估结果为依据,适当淘汰建设办学条件不足、发展前景不理想、招生与就业形势不乐观的专业。
5)将专业建设质量与专业招生情况相挂钩。
以专业评估结果为依据,建立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的预警机制。
对因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专业评估连续两年靠后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或隔年招生直至停止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