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观(经典整理,备战高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讲新史观
一:概念:
历史观也简称为史观,指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即从什么宏观角度、视角看待历史)
二:分类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
(二)传统史观和新史观
传统史观: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欧洲为中心史观等
新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生态史观、社会史观。
三:新史观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高考命题,主要体现了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的特色。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的高考命题,主要体现了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践是检验历史、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特色。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则体现了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和社会史观。
(一)全球史观:
1、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发展线索:
(1)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4)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3、“全球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
(一)树立一种全球意识。面对共同的全球性问题,有着共同的利益。
(二)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
(三)要有各方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友好气氛。
(四)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
4、几种不正确观点:
欧洲为中心史观;天朝上国,中国是世界中心;
(二)文明史观
1、概念: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2、内涵:
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3、正确认识和态度:
①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②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③理解文明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动力,是人类变革和社会进步的标尺。
(三)近现代化史观
1、概念:
通常情况下,现代化有时候也称近代化。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即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
2、具体内涵:
政治上: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
经济上:工业化、市场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
思想文化上:科学化、大众化,即从迷信、愚昧到理性、科学和大众等;
社会生活:城市化和文明化。
总之,近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3、现代化模式的类型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
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从社会制度来说,有多种模式,主要有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国情决定。
4、准确理解现代化
①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是既要保留民族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②现代化是一种历史进程,是动态的。只要在工业经济时代,现代化就在进行、就在变化。
③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现代化并不等同于社会进步。作为一种历史进程,它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
⑤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现代化的前提,民族独立是现代化的产物。
(四)、社会史观
社会史观也叫社会史范式。社会史范式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
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社会问题的核心就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
它认为历史应该是“所有人的历史”或称“社会习俗的历史”,强调历史研究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其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
(五)、生态史观
生态史观是一种主张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放大来研究与解释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观点,是近年来重视度逐渐上升的一种新史观。
文明靠环境来养育和支撑,当支撑某一文明的环境发生变迁,人类必须通过文化的进步和更新来适应新的环境。主要是利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来适应新的环境,这样,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反之,当原有的文化已经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变化了的环境已经支撑不了这一地区的文明的时候,文明便衰亡了。例如以文明的生态史观看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孕育着深刻的危机: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耗损、酸雨现象、森林资源大量毁灭、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资源危机、垃圾成灾和环境污染
(六)、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
1、概念:
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这是近年来不断弱化的一种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