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1)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全)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74c2e7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4.png)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全)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全)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要将该大事的时间、地点、缘由、过程及结果等几方面交代清晰,从而引起读者的普遍关怀。
因此,快速把握文章的主题、中心、大意很关键。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期望对您有所帮忙!阅读理解答题技巧1.仔细阅读文章在做阅读之前将思绪放平,认真的阅读这篇文章,尽可能的去了解文中的意思,渐渐摸清文章的主旨。
由于文中极有可能消失后面题目的答案,我们要做的就是细心,一字一句的研读,将文中关键的语句登记来,方面之后我们在回来查找。
2.答题时看准题目在回答阅读理解的题目是肯定不要跑题,在这个位置,出题的老师很简单玩文字嬉戏。
所以要仔细阅读题目,不要把中心思想写成某一个词语的意思。
还有一点重要的就是不要过分解读题目。
一般学校的阅读理解不会问很深化的问题,有些同学可能读的课外读物许多,会有一些其他的解读。
尽量不要把这些角度带到回答中,只要去回答题目表明的意思就好。
3.留意回答格式其实,这是阅读理解最有技巧的地方。
基本上每个题目都会固定的回答格式。
比如,题目是:文中提到的“__”词语可不行以更换成其他的词?一般这样的答案都是不行以,后面叙述缘由,缘由主要说明这个词在这一句中或这一段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很关键,不能随便更换。
4.紧紧抓住文章的主旨任何问题都要以文章的中心思想为基础,不要偏离了主题。
有可能在阅读理解中并没有消失让你回答文章中心思想的题目,但是你可以将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在别的题目中。
这是一个隐蔽的加分项,让阅卷老师了解到这篇文章你读懂了。
最起码不会因此而扣分,而且这也充分证明白你的理解力量。
5.带着问题读文章读文章分两边读,第一遍先看一下文章题目,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思索,然后快速读文章,进一步了解这篇文章究竟是讲什么的,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结构有一个初步的熟悉。
然后看问题,带着问题其次遍读文章,这遍读就要精读,深化文章,细细的理解每一段甚至每一句的含义。
高考生必备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归纳
![高考生必备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5a8b4d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0.png)
高考生必备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归纳对于高考每分必争的考生们来说,语文的争夺重点就是阅读理解了,怎么才可以答好语文阅读题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生必备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型答题技巧分析情节结构问题一般来说,梳理情节有三种方法:一是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一是寻找小说的线索来梳理;一是抓住场面,梳理情节。
此类题型的常见提问方式有:①小说的构思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②小说是如何讲述__故事的?③小说在情节设计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④请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这类题目常见的答题角度有四个:①线索。
这是小说情节整体分析首要的思考角度。
要看它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小说的线索安排同散文的差不多,特别要注意小说的双线特点,如有的使用明暗双线;有的使用多重线索,如时空线、感情线等。
②叙述视角和方式。
叙述视角有两种,一种是有限视角,指用第一人称叙述;一种是无限视角,指用第三人称叙述。
分析叙述视角,一般先指出小说是采用了“我”的视角,还是“我”“他”不同视角第1页共12页的交叉,然后再分析。
分析叙述方式,主要看小说采用了顺叙、倒叙、插叙及平叙中哪种(些)方式,一般先指出采用了倒叙、插叙、平叙等方式,然后再分析。
③组织材料的详与略。
这一点不太常用,也不常考。
④安排情节的技巧,如使用了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拆构法及“欧·亨利笔法”等。
分析环境描写问题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于一定的时空位置,这就是小说的环境。
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所谓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解答分析概括社会环境描写作用题,需要“三步走”:第一步,找出具体体现社会环境的语句。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表达技巧)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表达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67d145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b.png)
小说艺术特色的探究角度1.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等。
2.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手法。
3.修辞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结合小说原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简练、生动,揭示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艺术效果。
4.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照应);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
5.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是否合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6.语言运用角度看作者的语言风格,看作者在段落安排、句式选用、词语运用等方面的特点,看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
人物语言个性化、寓意深刻、批评锋芒含蓄而尖锐、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富有方言色彩等附:结构安排(材料安排+布局谋篇)材料安排——材料组织的方式。
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⑥从表现手法方面来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布局谋篇——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详略、衔接、主次、线索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一)记叙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注意】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
叙述视角(作者的叙述视角;人物的叙述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2、叙述方式顺叙:①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文章气势贯通;②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倒叙:增强文章感染力: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②强调内容,表达情感,深化主旨;增强文章生动性:③富于变化,避免平淡。
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性问题 (1)
![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性问题 (1)](https://img.taocdn.com/s3/m/d1e0f60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6a.png)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规范答题模式一、概括题:(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
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
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
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二)归纳中心意思题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⑴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
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
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
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
⑸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三)问文章结构题1、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
2、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8b0ca65d011ca300a6c39071.png)
• 2.人物描写技巧 • 人物描写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白描以及间接描写等,详细内容参见“学案四”。 • 3.环境描写技巧 • 环境描写技巧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技巧,详细内容 参见“学案三”
• 4.叙事方式技巧 • (1)叙述人称 • 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 实生动之感。 • ②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 ③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 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 (2)叙述角度 • 如从表达效果切入,则须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表达者的“表 达视角”考虑,分析其表达作用;二是从阅读者方面考虑,看作者 这样写能对读者的阅读产生怎样的积极效果。
•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 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 事情,全都忘记了。 • 我目不转睛的瞧着他。 •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 坐在船舱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 “他们呢?” •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 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桂儿,他不肯,脸上 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 的事情吗?…… •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 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 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 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高考小说语言特色分析
![高考小说语言特色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8128eddd3383c4ba4cd222.png)
③那顿饭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他路过五马路起 点附近的一幢红砖住宅,那里住有两位尊重传统 的老太太。她们派一个佣人等在侧门口,吩咐他 在正午过后把第一个饥饿的过路人请进来,让他 大吃大喝,饱餐一顿。斯塔弗·皮特去公园时,碰 巧路过那里,给管家们请了进去,成全了城堡里 的传统。
试举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表达方面的 特点。
答:
【参考答案】一是本文的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如“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 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就 是典型的天津卫口语,读起来情趣盎然。二是简 洁传神。如描述泥人张不理睬海张五,“手艺人 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 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有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长短句结合,极富表现力。三是夸张幽默。如写 手艺人地位,“‘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 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用夸张手 法写出了泥人张高超的技艺。
医生的瓦片,成了小山村的次序规则,换 到其他场合,人多了,村人也就提议,用 瓦片,那就是排队了。
这方法挺好,这些年坚持下来,没有争拗, 没有矛盾,小村人一团和气,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饿肚吃饭,病痛抓药,没有一 丝的紊乱。
时代在发展。到了近年,小山村也通了 公路,这天来了辆小轿车,贼黑贼黑的, 一直开到了卫生室门口。车里下来一个年 轻人,再转到右边的门,扶出另外一个人。 被扶的是个上了年纪的男人,看他一手支 着腰胯,一定是痛得不轻。医生正在给村 人看病。门外集着一堆手拿瓦片的村人。 来人自然没有瓦片,坐在最外边的
深析叙事技巧,赏鉴语言艺术(一)-2023年高考语文小说复习专题课件
![深析叙事技巧,赏鉴语言艺术(一)-2023年高考语文小说复习专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69f8d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9.png)
命题角度1 分析叙事技巧
小说是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十分讲究如何讲述故事。近几年小说 对叙事技巧的考查,主要涉及叙述视角、叙述人称、叙述方式、叙述 腔调和叙述节奏等,而对叙述方式(文本特征)的考查,成为命题者的 首选。
(一)常见叙述视角
1.全知视角(全知叙述者、零视角)
叙述者拥有全知全能的禀赋,不但通晓事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而且可 以来往于故事的任何空间;可以进入任何人物的内心,洞悉一切不管人物自己 已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的内心活动。同时,叙述者总是把他自己插进读者和 故事之间,把他对事件、人物、背景的感触、分析和议论自由地介入作品中。 这样,作者完全是通过叙述者的叙述把故事传达给读者。
4.穿插新闻报道、地方志、访谈
添加这些内容,可以补充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真实、人 物形象更加丰满。
5.“故事”与“新编”(19年《理水》、22年《江上》)
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或隐或现、或浓或淡地存在着“庄严” 与“荒诞”两种色彩和语调,互相补充、渗透和消解,作品具有深刻 的思想性。
6.对话体小说(19年《到梨花屯去》、21年《石门阵》)
(三)叙述人称
人称是区分叙述者在叙述时是站在局外还是局内叙述的依据,第 一人称(我)属于说话人,第二人称(你)属于听话人,第三人称(他)属 于说话人、听话人以外的人。所有的叙述一般是由第一人称和第三人 称承担。第二人称很特殊,严格说来,它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它不 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它和第三人称的情 况差不多,叙述者也在局外;但与第三人称又略有不同:它与人物有 着一种密切的对话关系。
④富有趣味,富有诗意美,富有艺术张力,让读者回味无穷。
主旨表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2018·全 国Ⅲ卷《微纪元》) ①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文情节的基本框案,即地 球灾难及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 船的星际航行、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 ②幻想是对科学的拓展。幻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在科学的 基础上合理展开。 ③科学与幻想的结合,还要将人文关怀和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本文通过 对黑白色地球的幻想,引起人们对文明的思考。
高考小说阅读——分析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学案
![高考小说阅读——分析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bf0754fe4733687e21aab9.png)
高考小说阅读——分析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写作技巧的出题方式2.掌握答题思路3学会答题技巧一、答题思路(1)表达方式①描写的角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②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③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
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人物性格、突出主题。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④不同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2)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制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3)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小说常用开头、结尾1.小说常用的开头A.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B.写景法。
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
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2.小说的结局※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埋伏。
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语言特色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语言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b63bf27289eb172ded63b7c3.png)
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 晚的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豆非常干燥, 所以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象灯花的爆 裂,自然而然的会裂开,象珍珠似的散满一 地。可是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 装进大付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这些本来 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 催,催,催,催;催,催,…… 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连头也难得一抬。 可是当她听到火车吹响汽笛的时候,她就放 下了工作,忘情地抬起头来,倾听,闭着眼 思索,有时还自言自语: “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车!”
(1)同义词语的选用
(2)句子隐含的意义
(3)句式分析
(4)修辞分析
小说的语言要求有表现力、感染力
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 、令读者仿佛亲 临其境。
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 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 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规律总结】
鉴赏小说的语言从四方面入手: 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 分析人物性格。 2.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 3.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4.人称的作用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的语言特色
设问方式
1、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简析本文的语 言特色。)
2、某某段从语言上看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 3、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文章的语言艺术 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两处分别
加以赏析
鉴赏小说的语言有两层含意: 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
原则: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2.从句式选用的角度: 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短句,或者长短句结合的情 况。 答:文中多使用短句,如╳╳,使语言简洁明快, 富于节奏感(紧张气氛、急迫感)。(长短句结合, 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答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93b896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03.png)
公式:这是描写,交代了,揭示了。 b景物描写:①交代故事产生的背景。②推动故 事情节的发展。 ③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感受。④渲染气氛。 公式:这是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心情, 为下文作铺垫。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 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 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 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著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 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離彝,一边 是玻璃醺。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 乃乌木联牌,镶着盜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 月,堂前铺蔽焕烟霞。
这个人装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光辉,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 上带着赤金盘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 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根袄,外 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裙。一双丹 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1、表现了贾府的显要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 门贵族的气派。 2、交代林玉将来生活的活动场所。 3、衬托出林玉寄人篱下的身份。 4、揭示林黛玉“细心、多虑与自尊”的性 情特点产生的根源。
《花淀》 文中月夜编席环境描写作用?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纹着柔滑修长的苇眉 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每年芦 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 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城。.…... 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 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 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 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高考小说语言特色分析
![高考小说语言特色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72ace7941ea76e58fa04af.png)
• 短句使文章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简洁明快,节奏感强,增强 语句的句势,写出安塞腰鼓的奔放、强烈,表达了作者对安塞 腰鼓的赞美无法抑制的热爱之情!
• 整句的大量运用使文章读来抑扬顿挫,气势恢宏!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以说话 似的语言表达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黄莺儿” 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 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非常自然地 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 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 样。这当儿,打外边进来三个人。中 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 挺着肚子,架式挺牛,横冲直撞往里 走。站在迎门桌子上的“撂高的”一 瞅,赶紧吆喝着:“益照临的张五爷 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 位——里边请!”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 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 的张五爷。当下,城里城外气最冲的 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 的张锦文。 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 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 又有“海张五”一称。但人家当面叫 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天津卫 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 儿也怵三分。
小说 阅读指导 之语言特色
鉴赏语言特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从修辞格角度分析。
2. 从句式的角度:长短句的交错运用; 整句散句的运用
短句----简洁凝练,增强语句气势,形成画面感。 长句----叙述清楚完整,给人以较深的印象。 长短句搭配,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 上口。
整句指整齐匀称、句子结构相类似的句式,常构成对偶、排 比;散句指字数不等,参差错落的句式。 整散句结合,使得句式富于变化,生动活泼,句式整齐中见变 化,语气气流中有舒缓,整散相间,使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 绵长。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文本阅读答题指导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文本阅读答题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23f5a62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bc.png)
高考语文小说文本阅读答题指导第一部分题目主题类【高考预测】2023年语文高考,关于小说的题目和主题的试题依然可以在客观的选择题和主观的简答题里出现,直接考查题目或者主题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客观题读懂选项,主观题读懂题干,在复习的过程中将小说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语言、形象、结构、环境、表达技巧和文本特征要有一套整体的体系。
确定答题的思路,结合文本作相应的阐释。
【应试技巧】(一)小说主题意蕴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二)挖掘小说主题意蕴,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三)小说主题意蕴阅读突破点①整体阅读,宏观感受,把握作品思想内容。
②注意标题和体裁。
标题是文章的高度概括,有时就是小说线索,必须关注。
③抓关键性语句。
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作者的评述、诠释的一些关键语句。
抓住“文眼”就把握了探究的方向,所以小说中一些内涵丰富的语句,如意蕴丰富的哲理句、意味深长的双关句、生动可感的修辞句、观点鲜明的议论抒情句以及结构上起到重要作用的语句。
④注紧扣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⑤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和作家的相关状况,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知人论世可以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⑥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尤其情节的突转,人物与人物的对比,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等手法。
(四)常见题型1.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主题。
(或)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
2.结合小说主题,谈谈你对某句话的理解或看法。
3.结合某某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4.读了全文,小说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5.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7bf1b1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9.png)
⾼考⼩说阅读鉴赏答题技巧⾼考⼩说阅读鉴赏答题技巧(⼀)⼈物形象1、常见题型①结合全⽂,简要分析⼈物形象。
②对⽂中⼈物进⾏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对⼈物的态度和读者对⼈物的评价)——XX是⼀个怎样的⼈物?③概括⼈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④分析⼩说对⼈物进⾏描写的具体⽅法及其作⽤。
⑤分析某⼀次要⼈物的作⽤2、解题思路:通过⼈物的描写(语⾔、⾏动、⼼理、肖像、细节)分析⼈物的性格特征。
⼈物(⾃⾝的性格特点,与另⼀个⼈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先总体把握⼩说⼈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分析主要⼈物的性格特征可从三个⽅⾯⼊⼿:分析⼈物外貌、动作、细节、语⾔、⼼理活动的描写,从多⽅⾯准确地把握⼈物形象的特征;着重分析⼈物与⼈物、⼈物与环境的⽭盾冲突;思考和发掘⼈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然后找出⼩说中关于这个⼈物⽣活的环境及⾔⾏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了什么描写⽅法,在此基础上进⾏归类概括。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3、答题格式:XX是⼀个……的⼈物形象。
作为什么⼈,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某⼀次要⼈物的作⽤:①这⼀⼈物的……性格烘托或者反衬主要⼈物…的性格,是⼈物性格更加鲜明。
②通过两个形象的……对⽐,表达⼩说的主题……(主题内容概述)。
③本⽂描写了……的情节,这⼀形象安排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附:⼈物形象描写的⽅法⑴正⾯描写——直接描写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描写(对话/独⽩)、⾏动描写、细节描写、⼼理描写等⑵侧⾯描写——间接描写侧⾯描写,通过其他⼈物的⾔⾏,间接写主⼈公。
如⽤有关⼈物的对话,⼼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法的运⽤与作⽤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物……的内⼼世界及……性格特征。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纲解读和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纲解读和答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80a47b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4.png)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纲解读和答题技巧总结小说阅读是高考阅读考查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可以说高考语文卷中小说阅读的成败很大程度影响着最后语文考试成绩的高低,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纲解读和答题技巧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纲解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 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 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 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小说的考点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 把握故事情节;2. 揣摩人物形象;3. 注意环境描写;4. 概括主题内容;5. 品味语言特色;6. 分析写作技巧。
三、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1. “理情节”题型:(1)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 “析人物”题型:(1)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2)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 “看环境”题型:(1)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 “谈构思”题型:(1)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2)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ca1b7f49f46527d3250ce031.png)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一字点评古诗文南宋学者李耆卿在《文章精义》里,用一字评点古人诗文,十分精妙。
你能猜出他是怎么评点的吗?请在下面横线上各填一字,然后考虑为什么要填这个字。
论语气________;孟子气________;庄子气________;楚辞气________;史记气________;汉书气________。
韩(愈)如________,柳(宗元)如________,欧(阳修)如________,苏(轼)如________。
答案“论语气平,孟子气激;庄子气乐,楚辞气悲;史记气勇,汉书气怯。
”这是很恰切的评论。
谁都知道,孔子在《论语》中主要是以一位大教育家的面目出现的,书中言论大都言简意赅,富有格言的情味,所以说“气平”。
孟子就不同了,他是—位雄辩家,言辞锋利,咄咄逼人,所以说“气激”。
庄子颇具诗人气质,他的文章富于想象力,往往表现出特殊新奇的情味,所以说“气乐”。
屈原一生饱受迫害,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凄苦沉痛,所以说“气悲”。
司马迁具有过人的胆识,所作《史记》敢于对统治者进行批评和揭露,“气勇”当之无愧。
班固的《汉书》反抗精神远不如《史记》,有的地方还持有与《史记》相反的见解,自然就显得“气怯”了。
这里评论六部作品,用的是两相比较的手法:“平”与“激”相对,“乐”与“悲”相对,“勇”与“怯”相对。
《文章精义》还有一条一字评说:“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
”这里用比喻——以四种不同的水流,来形容四种不同风格的文章:韩愈文雄健,柳宗元文深邃,欧阳修文明畅,苏轼文豪迈。
(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鸟笼做成了。
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
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
来瞧热闹的人多极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
高考小说阅读解题指导:小说语言特点与风格(考点探究+强化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小说阅读解题指导:小说语言特点与风格(考点探究+强化训练+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51d4945acfa1c7ab00cc0e.png)
高考小说阅读解题指导:小说语言特点与风格(考点探究+强化训练+答案解析)【考点探究】一、“语言特点”典型角度1.用词——叠词、文言词(文白相间)、拟声词、动词、形容词2.句式——整散结合(反复句、排比句、对偶句),长短结合,肯定与否定(不是……而是)3.标点(句类)——反问句、设问句、感叹句4.修辞手法——引用、双关、反语、比喻、拟人、夸张5.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记叙、说明6.语言风格——豪放、柔婉、质朴、华丽、诙谐、简洁、细腻7.语体角度——书面语与口语结合,褒贬色彩8.音韵角度——抑扬顿挫,节奏感,旋律美,音韵和谐,一唱三叹9.地方色彩——方言(京味京韵……)10.表现手法——想象与联想11.艺术效果——暗示性,形象性(诗化,诗情画意)……12.语气——口气,态度,节奏13.文体角度——小说(对话描写,个性化语言)14.文字排列的特殊形式二、语言与小说三要素1.以语言(对话)描写为主,叙述很少——作用:通过对话反映生括,揭示人物性格。
2.个性化语言——作用:三言两语,凸现人物个性、身份喝地位。
3.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语言与情节(场景)三、小说语言特点的高频考点1.小说既用叙述性的语言,也用描写性的语言,但以描写性的语言为主。
2.小说长短句兼有,但以长句为主;语言生动、细腻、富有感情。
影视剧本既用叙述性的语言,也用描写性的语言,但以叙述性的语言为主;长短句兼用,但短句为主。
3.小说语言简洁、朴素;语言表述能转换成动作、画面或场景。
4.小说的语言风格,诸如平实、雅丽、幽默、含蓄、活泼、冷竣等。
四、语言表达艺术(一)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基础语文手册》P409)“语言表达艺术”重在艺术性。
考试要求能够分析这类句子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的表情达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多角度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方法如下。
1.看词语的运用注意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文言词等的使用,精彩的动词、形容词,可以使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叠词、拟声词富有韵律美,起强调作用;恰当使用文言词语,使语言典雅、端庄。
2019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1语言艺术考点分析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1语言艺术考点分析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52cbeed1f34693dbef3e05.png)
专题01 语言艺术考点分析一、品味小说语言艺术的突破口1.体会、分析作品的语言是否简洁、生动、传神、得体。
语言风格是讽刺还是幽默,是诙谐还是庄重等,要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考虑。
2.注意把相关词语放入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特别注意对语句深层含意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
3.具体在鉴赏语言时,可以从遣词造句(如用词、句式,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语言风格(如典雅与朴实,简约与细腻,沉稳与奔放,轻松活泼与严肃凝重,诗意化与口语化;抒情意味很浓;善用民间俗语,生活气息浓;白描,工笔细描;等等),语体角度(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方面去鉴赏。
4.熟知各种修辞手法及其功能,在鉴赏时能灵活运用。
二、常见设问方式题干中有“语言”“特色”“表达”“手法”“技巧”等关键词。
以XXX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
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试从某一角度加以分析。
三、常用答题模板:鉴赏作者的语言=语言特点+例句分析。
四、品味小说语言知识点1.词语的锤炼。
准确,简洁,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句式的选择。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综合运用等。
3.修辞手法的运用。
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精辟有力,作者常采用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为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等。
解题的时候是将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
如果是比喻句,就要从分析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出比喻的本体; 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
4.表达方式的运用。
叙述、议论、描写(多角度描写、色彩方面、动静方面、点面结合、细描和白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节分析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一字点评古诗文南宋学者李耆卿在《文章精义》里,用一字评点古人诗文,十分精妙。
你能猜出他是怎么评点的吗?请在下面横线上各填一字,然后考虑为什么要填这个字。
论语气________;孟子气________;庄子气________;楚辞气________;史记气________;汉书气________。
韩(愈)如________,柳(宗元)如________,欧(阳修)如________,苏(轼)如________。
答案“论语气平,孟子气激;庄子气乐,楚辞气悲;史记气勇,汉书气怯。
”这是很恰切的评论。
谁都知道,孔子在《论语》中主要是以一位大教育家的面目出现的,书中言论大都言简意赅,富有格言的情味,所以说“气平”。
孟子就不同了,他是—位雄辩家,言辞锋利,咄咄逼人,所以说“气激”。
庄子颇具诗人气质,他的文章富于想象力,往往表现出特殊新奇的情味,所以说“气乐”。
屈原一生饱受迫害,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凄苦沉痛,所以说“气悲”。
司马迁具有过人的胆识,所作《史记》敢于对统治者进行批评和揭露,“气勇”当之无愧。
班固的《汉书》反抗精神远不如《史记》,有的地方还持有与《史记》相反的见解,自然就显得“气怯”了。
这里评论六部作品,用的是两相比较的手法:“平”与“激”相对,“乐”与“悲”相对,“勇”与“怯”相对。
《文章精义》还有一条一字评说:“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
”这里用比喻——以四种不同的水流,来形容四种不同风格的文章:韩愈文雄健,柳宗元文深邃,欧阳修文明畅,苏轼文豪迈。
(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鸟笼做成了。
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
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
来瞧热闹的人多极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
“你该刮刮脸啦。
”乌尔苏拉对他说。
两个星期以来,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儿就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兴,可是鸟笼一做好,她的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了。
“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
“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
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
”“你先要五十比索,”乌尔苏拉说,“这半个月来,你起早贪黑的。
再说,这鸟笼多大呀。
我这辈子见过的鸟笼,就数这个大哩。
”有关鸟笼的消息早就传开了。
老大夫希拉尔多的夫人爱养鸟,那天下午,大夫出诊归来,就去看个究竟。
饭厅里挤满了人。
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
偌大的鸟笼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下有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
空余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
整个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
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给妻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
“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
”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笼转了几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
”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
”巴尔塔萨补充道。
大夫又瞧瞧鸟笼。
“你可以再做一个嘛!”“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
“六十个比索。
”她说。
大夫又看看鸟笼。
“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极了。
”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铁尔可真有钱啊!”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
他就住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什物的房子里。
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
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禁吃了一惊。
开门一看,只见门前聚集着一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鸟笼也在那儿。
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严肃纯朴。
“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请到屋里,“我这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
”“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子上。
“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
”她答道。
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呢。
”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出身来:“那是什么呀?”“彼贝的鸟笼呗。
”巴尔塔萨说。
那女人疑惑地瞧了他一眼:“是谁的?”“彼贝的呀,”巴尔塔萨的语气十分肯定,“是彼贝让我做的呀。
”蒙铁尔穿着裤衩就从卧房走了出来。
“彼贝!”他喊了一声。
“孩子还没有回来呢。
”他妻子喃喃地说。
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
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弯弯的,沉静忧伤,活像他母亲。
“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的吧?”孩子低下脑袋。
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你说呀。
”孩子咬咬嘴唇,一声不吭。
“蒙铁尔!”妻子埋怨了。
蒙铁尔放开孩子,转身朝巴尔塔萨走来。
“抱歉得很哪,巴尔塔萨,你事先应该跟我商量一下嘛。
只有你才会跟小孩子打交道。
”他把鸟笼还给巴尔塔萨,“你赶紧拿走,能卖给谁就卖给谁。
”②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呆着,连眼皮都不眨一下。
等巴尔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一眼,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趴倒在地,号啕大哭。
蒙铁尔冷眼瞧着,无动于衷。
母亲想上去抚慰一阵。
“别管他。
”蒙铁尔毫不妥协。
巴尔塔萨瞧那孩子半死不活的,活像一头害了传染病的牲畜。
“彼贝!”巴尔塔萨笑盈盈地走到孩子跟前,把鸟笼递给他。
那孩子一跃而起,抱住跟他差不多大小的笼子,透过密集的铁丝瞧着巴尔塔萨,不知说什么好。
“巴尔塔萨,”蒙铁尔轻声说,“我不是说了吗,你把鸟笼拿走吧。
”“还给人家吧。
”母亲吩咐孩子。
“你留着吧。
”巴尔塔萨说。
“你别犯傻了,巴尔塔萨,”蒙铁尔边说边拦住他,“你把这玩意儿带回家去吧,我一个子儿也不会给你的呀。
”“没事儿,我就是特意做了送给彼贝的,没想过要什么钱嘛。
”巴尔塔萨从挤在门口瞧热闹的人群里拨开一条路,走了出去。
巴尔塔萨在台球房受到热烈欢迎。
这时候,他还在想,他做的鸟笼比别人的好,为了不让蒙铁尔的儿子哭哭啼啼,只得把鸟笼送给他,诸如此类的事情没什么新鲜的。
可是过不多久,他发现这类事情对许多人还挺重要,不禁兴奋起来。
“他们到底还是给了你五十比索才买下鸟笼的吧。
”“六十比索。
”巴尔塔萨答道。
众人给巴尔塔萨斟上一杯啤酒,他一一回敬。
天刚擦黑,他就喝得酩酊大醉,漫无边际地胡扯起来。
他说他要做一千个鸟笼,每个售价六十比索。
然后,再做它一百万个,攒满六千万比索。
电唱机由他出钱不停地唱了整整两个钟头。
大家举杯敬祝巴尔塔萨身体健康,走运,幸福。
乌尔苏拉做好一盘葱头炸肉,一直等他。
有人告诉她,她丈夫在台球房里欢喜若狂地跟大伙儿喝啤酒呢。
她不相信,因为巴尔塔萨从来没有喝过酒。
差不多半夜了,巴尔塔萨还在灯火通明的台球房里,一步也动弹不得。
他花了不少钱,只得留下手表抵押,保证次日还清欠款。
过了一会儿,他劈腿坐在街上。
清晨五点钟,赶去望弥撒的妇女们看见他还坐在那儿。
(选自高兴主编《小说中的小说》,有删改) 1.【本节专题对应题目】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7分)(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①“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
联系上下文可知,老大夫对鸟笼非常满意,故而说出了这样的赞叹之语。
②“木然不动地呆着”“眼皮都不眨一下”“迟疑地瞧了他一眼”等属神态描写,“趴倒在地,号啕大哭”属动作描写。
这一表现促使巴尔塔萨最终决定把鸟笼送给彼贝。
答案(1)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
(2)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推动情节发展,是下文巴尔塔萨送鸟笼的直接原因。
评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涉及C、D两级,难度适中。
第①处应从手法和句意两方面赏析,第②处应联系下文情节分析其作用。
注意运用规范的鉴赏术语,如“推动情节发展”等。
2.【本节专题对应题目】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题意,可从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主题中任选两个角度,结合前文内容分析和概括。
答案(示例)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
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
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时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
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
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转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评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稍有难度。
准确理解题中“角度”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需结合小说的“三要素”等常识解读。
技巧不清,特色不明(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原文见本节“真题探究”)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