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尺钩码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教上册真验收配题之阳早格格创做班级姓名一、钻研杠杆的秘稀真验资料:杠杆尺、钩码、记录表.真验历程:1) 组拆杠杆尺,左边瞅干阻力面,中间的螺丝代表收面,左边瞅干用力战用力面2) 左边的第二格挂三个钩码,左边的第一格挂六个钩码,不妨使杠杆尺脆持仄稳.(1个1个挂直到仄稳)3) 左边的第二格挂三个钩码,左边的第二格挂三个钩码,不妨使杠杆尺脆持仄稳.4) 左边的第二格挂二个钩码,左边的三格挂二个钩码,不妨使杠杆尺脆持仄稳.真验论断:用力面到收面的距离大于阻力面到收面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用力面到收面的距离小于阻力面到收面的距离时是劳累杠杆;用力面到收面的距离等于阻力面到收面的距离时是杠杆既没有省力也没有劳累二、定滑轮效率的钻研提出的问题:定滑轮有什么效率预测:定滑轮没有克没有及省力.真验器材:钩码、细绳绳、滑轮及收架真验历程:①安佳定滑轮,正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正在绳子的二端任性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仄稳时,二端的钩码数相共.②改变钩码的数量再干频频论断:定滑轮没有克没有及省力,然而是可也改变用力目标三、动滑轮效率的钻研提出的问题:动滑轮有什么效率预测:动滑轮不妨省力.真验器材:钩码、细绳绳、滑轮及收架、测力计真验历程: a组拆佳动滑轮;b用测力计分别直交提高1个钩码、2个钩码、3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c分别正在动滑轮上提高1个钩码、2个钩码、3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每种干3次);d比较直交提高战用动滑轮提高降沉物用力的分歧,真验的截止:动滑轮不妨省力,然而是没有克没有及改变用力的目标.四、滑轮组效率的钻研提出的问题:滑轮组有什么效率预测:滑轮组能省力,能改变用力的目标需要的资料:滑轮、细绳、钩码、铁架台、弹簧秤步骤(要领) a组拆佳滑轮组;b用测力计分别直交提高1个钩码、2个钩码、3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c分别正在滑轮组上提高1个钩码、2个钩码、3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每种干3次);d比较直交提高战用滑轮组提高沉物用力的分歧,结论: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目标五、轮轴效率的钻研提出的问题:轮轴有什么效率预测:轮轴不妨省力.真验器材:钩码、细绳、轮轴真验拆置、弹簧测力计真验历程:a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正在轴上,瞅成要克服的阻力,b正在轮上接洽码,瞅成是咱们用力的大小.c试一试,正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去.d而后改变轴上的钩码数量再干真验.真验的截止:轮上挂的钩码比轴上挂的少,然而是仍能脆持仄稳,道明正在轮轴的轮上用力不妨省力,正在轴上用力劳累.六、轮的大小对于轮轴效率的效率资料:1盒钩码、2段细线绳、1个铁架台、2个分歧的大轮、1个小轮、1个轴步调: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正在轴上,瞅成要克服的阻力,正在轮上接洽码,瞅成是咱们用力的大小.试一试,正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去.然后改变轮正在干真验.论断:改变轮的大小,轮越大,轮轴越省力七、安排一个钻研斜里(是可省力)效率的真验真验资料:分歧沉量的物体、弹簧秤、细绳、木板、小车改变的条件:沉物的沉量哪些条件没有变:共一斜里、斜里的坡度步调(真验要领):①用弹簧秤分别测出1个小车1个钩码,1个小车2个钩码,1个小车3个钩码的沉量;②分别用弹簧秤沿斜里提高沉物,每种沉量干3次③比较直交提高沉物的力,战沿斜里提高沉物的力论断:斜里皆能省力八、考验斜里省力取坡度的闭系的钻研计划.提出的问题:分歧坡度的斜里效率有什么分歧咱们的假设:斜里皆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没有省力改变的条件:斜里的坡度:1、坡度小2、坡度较陡3、坡度陡哪些条件没有变:共一斜里,共一个沉物,推沉物的办法资料:木板、沉物、细绳、弹簧秤、收撑物等资料步调:①用弹簧秤直交提高沉物,测出用力的大小;②把一齐木板分别拆成、坡度小、坡度较陡、坡度陡的斜里③分别用弹簧秤沿那些斜里将沉物推上去,丈量了用了多大的力;(每种斜里干3次)④记录每种斜里用力的大小论断:斜里皆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省力小九、安排一个钻研梁的宽度取抗蜿蜒本领的真验资料:小纸板数弛、垫圈、二原字典相共条件:纸梁的少度、薄度,收撑物之间的距离分歧条件:纸梁的宽度,分别为1倍宽、2倍宽、4倍宽历程取要领:①先把一倍宽纸条搁正在二原字典上,往纸条中间一个一个搁垫圈,记录最多能搁几垫圈;②交着搁二倍宽的纸条,搁垫圈.③末尾搁四倍宽纸条,搁垫圈.创制(论断):梁的宽度减少,抗蜿蜒本领也减少.九、安排一个钻研梁的薄度取抗蜿蜒本领的真验资料:小纸板数弛、垫圈、二原字典相共条件:纸梁的少度、宽度,收撑物之间的距离分歧条件:纸梁的薄度,分别为1倍薄、2倍薄、4倍薄历程取要领:①先把一倍薄纸条搁正在二原字典上,往纸条中间一个一个搁垫圈,记录最多能搁几垫圈;②交着搁二倍薄的纸条,搁垫圈.③末尾搁四薄宽纸条,搁垫圈.创制(论断):梁的薄度减少,抗蜿蜒本领大大减少.十、形状取抗蜿蜒本领本领的钻研提出的问题:纸梁的形状取抗蜿蜒本领有什么闭系预测:改变纸梁的形状它的抗蜿蜒能会改变资料:小纸板数弛、垫圈、二个钩码盒相共条件:纸梁的少度、宽度,薄度、材量,收撑物之间的距离,搁垫圈的位子分歧条件:纸梁形状历程取要领:①先尝试一弛仄展的纸横梁能拆载几垫圈②用共样的纸分别合成形③分别尝试那些形状能拆载几垫圈创制:纸梁的形状改变,抗蜿蜒本领会减少十一、尝试纸拱的拆载本领提出的问题:拱形启沉本领有多大?预测:将纸干成拱形后能拆载更大的沉力资料:卡纸、垫圈、钩码盒等资料步调:①把卡纸干成一个拱形,尝试能拆载几垫圈②用钩码盒抵住二边的拱脚,尝试能拆载几垫圈②瞅察纸拱随着启沉力的减少形状的变更④何如使拱拆载更大的沉量(移动钩码盒宽、中、近,搁钩码.拱脚距离越近拆载力越大)论断:、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背下)战(背中)传播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爆收一个背中推的力,只消能抵住那个力,拱便能拆载很大的沉量.十二、干简朴的框架.修筑物的框架结构最基原的形状是(三角形)战(四边形).真验道明(三角形)框架最没有简单变形.斜杠的效率是(推)战(推)十三、干一个正圆体框架需要(8)根横杆,(4)根横杆,起码需要(6)根斜杆.十四、用纸制一座桥十五、物体没有简单到的秘稀器材:塑料瓶、沙等步调:何如搁塑料瓶最简单倒;何如搁塑料瓶没有简单倒;何如搁塑料瓶最没有简单倒论断:没有简单倒的物体谦脚了(上小下大)、(上沉下沉).十六、用通电导线钻研电战磁的闭系资料:电池、导线、指北针步调:(1)导线靠拢指北针,指北针没有偏偏转(2)导线交上电池靠拢指北针,指北针偏偏转论断;通电导线能爆收磁性十七、创制铁钉电磁铁资料:导线、指北针、大头针、电池盒、铁钉、小启闭等资料真验步调:(一)1、将导线正在铁钉沿一个目标缠紧;2、电磁铁交通电流靠拢大头针瞅察局里,断启电流靠拢大头针瞅察局里;论断:电磁铁不妨利用电爆收磁性,交通电流爆收磁性,断启电流磁性消得十八、安排一个真验去考证铁钉电磁铁的北北极提出问题:电磁铁有磁性吗,有北北极吗?预测:电磁铁有磁性,有北北极资料:电磁铁一套、指北针等资料1、将电磁铁的钉尖靠拢指北针的北极,再将钉尖靠拢北极.2、将电磁铁的钉头靠拢指北针的北极,再将钉头靠拢北极.3、改变电池正背极的交法,再考证电磁铁的北北极4、改变线圈的绕线目标,再考证电磁铁的北北极.论断:电磁铁有北北极,电磁铁的北北极不妨。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结果:研究杠杆的秘密本实验使用杠杆尺和钩码,研究杠杆是否省力与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在左边(阻力点)情况下,用力分别为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右边(用力点)情况下,用力分别为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记录表中记录了阻力点到支点钩码数和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可以看出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小杆秤的研究本实验使用自制的小杆秤和钩码,研究小杆秤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

学生称不同数量的钩码,比较秤盘挂绳到提绳,提绳到秤砣挂绳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结合杠杆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改变提绳的位置继续做实验,发现提绳距离秤盘之间的距离越短称重就会越大。

秤盘内放的钩码数量越多,秤砣挂绳距离提绳之间的距离就会越长,但观察到的现象或是秤砣的重量并不需要增加。

轮轴作用的实验本实验使用1盒钩码、2段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1个轴,研究轮轴能够省力。

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

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

然后改变轴上的钩码数量在做实验。

实验记录表中记录了轴上钩码的个数和轮上钩码的个数,发现随着轴上钩码数量的增加,轮上挂钩码的个数也需要增加才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说明轮轴能够省力。

实验名称:轮轴大小和滑轮类型对力学作用的影响实验器材:盒钩码、粗线绳、铁架台、大轮、小轮、轴、定滑轮、动滑轮、测力计猜测:轮轴越大越省力,动滑轮能够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过程:1.轮轴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

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

然后改变轮的大小,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

六年级科学上册学生实验报告单.doc

六年级科学上册学生实验报告单.doc

____ 年级—班—组
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组
年级—班—组
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组
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组
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组
年级—班组
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组
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组
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组
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组
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组
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组
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组
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组
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组
学生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班组
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组
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组
学生实验报告单
左年级班组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学生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班组
实验结论。

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4、在上面的装置之不理中换上一个更大的轮,调整钩码个数让它达到平衡。(记录所用钩码个数)
5、观察分析轮大小与钩码个数关系和规律性。
实验结论:
轮越大,轴越小,轮轴就越省力。
实验评价:
日期:2011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4
实验名称: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药品:
线、钩码、滑轮、铁架台、记录本



法和步骤
1、把一个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像旗杆上那样。
实验名称: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实验器材、药品:
纸、小垫圈、木块、记录本



法和步骤
1、用手把一张纸卷成圆形后松开制成拱,把纸拱放到桌面上,在拱上面加小垫圈直到变形,记录垫圈个数。
2、把两块木块平行放好,在中间的空隙里搭上纸拱,在拱上面加小垫圈直到变形,记录垫圈个数。
3、比较同样的纸制成的拱,不同的安装方法,它的承重能力情况。
实验评价:
日期:2011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轮轴有什么作用
实验器材、药品:
轮轴装置、铁架台、钩码、线、记录本



法和步骤
1、把一个轮轴装置固定到铁架台上,让它能转动。
2、把线固定在轮和轴上,并绕上几周让它们方向相反。
3、分别在轮和轴的线头上挂钩码,
4、不断调整钩码个数让它达到平衡。
5、观察钩码个数关系,记录分析。
2、把电磁铁接通电源,让铁钉头靠近大头针。
3、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
缠绕着有绝缘皮导线的大铁钉接通电源后具有磁性。
实验评价:
日期:2011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23
实验名称: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1、用测力计直接提升物体用的力并记录。
2、沿斜面提升物体用的力并记录。
3、然后改变斜面的不同坡度继续进行试验,做好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
(表一)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提升不同的物体
我们的发现
1
2
3
4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
斜面提升物体的力
(表二)不同坡度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表(用1、2、3、4表示坡度由小到大)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N)
实验步骤:
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然后用测力计做相同的实验,比较测力计的数据与钩码的力大小。
观察到的现象:
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左边钩码个数
右边钩码个数
定滑轮的状态
1
1
1
2
2
2
2
3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能,但是可以用力方向。
3、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指的方向一致。
4、接通电流,看看指南针有何变化?断开电流看看指南针有何变化?反复做几次,看看结果如何。
观察到的现象:
轮轴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轴上钩码的个数
轮上钩码的个数
我们的发现
2
1
4
2
6
3
10
5
轮上挂的钩码比轴上挂的,但是仍能保持平衡.
实验结论:
说明轮轴可以
科学实验报告单3
六年级上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定滑轮作用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定滑轮不能省力。
实验器材: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册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册

1.2.3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内容:探索杠杆的工作原理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至5种实验步骤1.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2.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

3.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1.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比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短时,。

2.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比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长时,。

3.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和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相等时,。

1.4.1研究轮轴的秘密实验内容:探索轮轴的工作原理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轮轴有的作用。

1.5.1-2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内容:探索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1.组装定滑轮、动滑轮各一。

2.分别在定滑轮、动滑轮上悬挂重量相同的钩码,用测力计拉绳子的另一端,使钩码悬空静止。

3.不同钩码质量做三次,记录下每次悬挂钩码质量和测力计读数。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滑轮省力,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

1.6.1-2滑轮组实验内容:探索滑轮组的作用实验器材:光滑的木棒、长绳子、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棉线、钩码。

实验步骤:1.先用测力计测出固定钩码的质量。

2.滑轮组承载重物绳子股数2、3、4组装滑轮组,用组装好的滑轮组拉起固定的重物。

3.记录每次测力计的读数实验记录:实验结论:滑轮组承载重物绳子股数越多,越力。

1.7.1-2斜面的作用实验内容:探究斜面的作用实验器材: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实验步骤:1.用线绳拴住重物,用测力计垂直提升,记录测力计读数。

2.用木板依次按45度、25度10度搭成斜面,用测力计在斜面上拉升重物,记录测力计的读数。

六年级实验报告单研究杠杆的秘密

六年级实验报告单研究杠杆的秘密

研究杠杆的秘密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一: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明白杠杆工作的原理。

二:实验材料用具杠杆尺、钩码。

三:实验操作要求1、检查实验材料用具。

2、明白什么时候杠杆省力、费力以及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并从中探究规律。

3、整理器材。

四、记录四:实验现象与结论省力的情况有_____种;费力在情况有_____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有_____种。

发现规律: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轮轴的作用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二:实验材料用具轮轴实验装置、钩码、细线。

三:实验操作要求1、检查实验材料用具。

2、分组开展实验活动,注意收集实验数据。

3、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出自己小组的发现。

4、整理器材四:记录四:实验现象与结论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个数比轴上的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重物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一: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特点。

二:实验材料用具钩码、线、铁架台、滑轮、测力计。

三:实验操作要求2、检查实验材料用具。

2、通过观察钩码的数量和用测力计测量这两种方法研究滑轮的省力情况。

3、整理器材四、记录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四:实验现象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滑轮组的作用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一:实验目的明白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一、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记录表。

实验过程:1)组装杠杆尺,左边看做阻力点,中间的螺丝代表支点,右边看做用力和用力点2)左边的第二格挂三个钩码,右边的第一格挂六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1个1个挂直到平衡)3)左边的第二格挂三个钩码,右边的第二格挂三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4)左边的第二格挂两个钩码,右边的三格挂二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实验结论: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二、定滑轮作用的研究提出的问题:定滑轮有什么作用猜测:定滑轮不能省力。

实验器材:钩码、细绳绳、滑轮及支架实验过程:①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

②改变钩码的数量再做几次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也改变用力方向三、动滑轮作用的研究提出的问题:动滑轮有什么作用猜测:动滑轮能够省力。

实验器材:钩码、细绳绳、滑轮及支架、测力计实验过程:a组装好动滑轮;b用测力计分别直接提升1个钩码、2个钩码、3 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c分别在动滑轮上提升1个钩码、2个钩码、3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每种做3次);d比较直接提升和用动滑轮提升升重物用力的不同,实验的结果:动滑轮能够省力,但是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四、滑轮组作用的研究提出的问题:滑轮组有什么作用猜测:滑轮组能省力,能改变用力的方向需要的材料:滑轮、细绳、钩码、铁架台、弹簧秤步骤(方法)a组装好滑轮组;b用测力计分别直接提升1个钩码、2个钩码、3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c分别在滑轮组上提升1个钩码、2个钩码、3 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每种做3次);d比较直接提升和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力的不同,结论: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五、轮轴作用的研究提出的问题:轮轴有什么作用猜测:轮轴能够省力。

杠杆尺钩码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杠杆尺钩码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结果:大部分水质已被污染;
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观察月相
实验目的:通过对月相的观察,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
实验器材:黄色彩纸每组十五张、剪刀每组一个
实验原理: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形状;
实验步骤:
1.对月亮在一个月内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
2.根据记录用剪刀剪出不同时间月相的样子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应使用钉锤最省力;
备注: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研究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器材:硬纸条、砝码、瓦楞纸等;
实验原理: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现象:自制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实验器材:沙子每组若干、注射器、胶管每组一套、重球每组一个、学生自己准备的用具
实验原理:环形山是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留下来的;
实验步骤:
1.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
2.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
3.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现象:注射器中的水会穿出沙堆,形成火山状;重球砸向沙堆,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实验目的: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实验器材:放大镜、挂历纸、剪刀、胶水
实验原理:一个放大镜能把另一个放大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实验步骤:
1、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划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
2、用挂历纸卷成纸筒;
3、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
4、试一试:做成后的显微镜是否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了;

杠杆平衡实验报告

杠杆平衡实验报告
实验器材有盖的大口玻璃瓶、水、砖块、锤子
我的猜想:砖块的棱角可能磨圆
我这样做1、用锤子把砖敲成碎砖块;挑出棱角分明的砖块..2、把挑出的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3、用力摇晃瓶子;大约过五分钟后进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4.整理实验台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3 在面纱打结的部位下端放一个碟子;坚持观察4至7天;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4 整理实验台
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结果:一周后会出现自上而下的悬挂物;就像冬天房檐下所结成的冰凌..
本次实验得与失:线绳一定要选取比较粗而且吸水能力强的;这样效果会好..
实验名称:金属特点的实验
实验器材铁、铜、铝、小刀、导线、电池、小闸刀、酒精灯、放大镜、砂纸玻璃杯子、锤子、木条、陶瓷..
也不费力
本次实验的得与失:注意不要把钩码乱丢乱放;不要砸伤..
实验名称:杠杆和轮轴
实验器材:螺丝刀每组一把、扳手每组一把..
我的同学握螺丝刀的刀柄旋转;力气大得同学握住螺丝刀的刀杆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看谁能取得胜利..2让全班力量悬殊的学生进行游戏;再让同桌的学生试一试;让大家都当一回“大力士”..3.整理桌面
本次实验的得与失:将玻璃放入冷水中时要小心;不要被破碎的玻璃伤着..
实验名称:沙洲形成实验..
实验材料:喷壶、沙土、大小不同的石子、2个托盘、报纸、有关沙洲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我的猜想:沙洲是由泥沙构成的..
我这样做:1 在实验桌上铺上2张报纸;在报纸上放上两个托盘.. 2 在被垫起一定角度的托盘中用沙土和小石子的混合物制作一个带有丘陵的自然景观..
本次实验的得与失:用锤子敲砖块时注意安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重点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重点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一、实验名称:杠杆实验实验目的:知道杠杆有三个点,收集并认识杠杆省力和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在实验中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实验步骤:组装杠杆尺实验装置,调整平衡。

自主确定两端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在杠杆尺两端相应位置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

观察用力点和阻力点与支点的位置关系。

总结规律:注意事项:每次在杠杆尺两端挂钩码时每端只选一个点挂钩码,便于比较。

二、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实验目的:掌握轮轴的构造,明白轮越大越省力。

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实验材料:轮轴、细线、钩码实验步骤: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

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通过反复比较轮上钩码和轴上钩码的数量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在轮和轴上穿线的方向正好使线落在轮和轴的槽里。

三、实验名称: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目的: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实验步骤:(1)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的两端的钩码数相同,同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

改变用力方向(2)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用测力计或橡皮筋),动滑轮下挂重物,可以说明动滑轮省力不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材料:滑轮、铁架台、一根绳子注意事项:在使用动滑轮时提起物体的重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称量范围的二倍。

四、实验名称:滑轮组实验目标:1、能够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滑轮组,2、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知道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3、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实验材料: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测力计实验步骤:1、小组合作组装滑轮组,测试一个钩码的重力,测试用滑轮组提起这个钩码用的力。

2、多次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面的实验。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尺的秘密实验报告单【人教部编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尺的秘密实验报告单【人教部编版】
姓名
班级
六年级
学科
科学
实验时间

小组其
他成员实验指导Leabharlann 师实验名称杠杆的秘密
实验目的
)
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器材
杠杆尺、支架、钩码
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
1、组装杠杆尺,并说出三个作用点:中间支点、左边阻力点、右边作用点,并将杠杆尺调平衡
2、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勾码的位置和数量(共做六次:小于、等于、大于各两次),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
实验结论及反思
①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②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远,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近时, 杠杆省力。
③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近,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远时,杠杆费力
评定等级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整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整册)
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直接提升重物的力(N)
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力(N)
我们的发现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时间
2011.9.20
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
滑轮组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
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2个滑轮、1个测力计
猜测:
实验过程:
先组装一个滑轮,测量用力的大小。与直接体生物体的用力方向,用力大小作比较。并做好记录。
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实验器材:
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猜测:
实验过程:
1、把纸圈成一圈后松开,做成一个拱形,用铁垫圈测试一下它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
2、用两本书分别抵住两边的拱脚,使纸拱不会塌下来,测试一下它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
3、用较多的书抵住脚拱。再测量能够承受多少个垫圈。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轮轴的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记录表
轴上钩码的个数
更大轮上钩码的个数
我们的发现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
定滑轮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
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
猜测:
定滑轮不能省力。
实验过程:
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然后用测力计做相同的实验,比较测力计的数据与钩码的力大小。
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左边钩码个数

《探究杠杆的平衡》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探究杠杆的平衡》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______年__月__日
实验组别:___实验合作者: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目的:能够理解杠杆平衡状态的基本含义。
获得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实验器材:杠杆尺及支架实验盒、两盒钩码
作用在杠杆右侧的力为F2,F2=两个钩码,阻力臂L2为一格,F2×L2=2
3、改变钩码的位置和钩码的个数,再做一次实验
4、将支点左侧,距支点四个格处,挂3个钩码,试试看,在支点右边哪几个格,需要挂几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再次水平静止。
5、待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把实验数据填入记录表格内,通过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步骤:
1、把杠杆安装在支架上,使其能灵活地绕支点转动,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静止。
2、先在支点左侧,一格处挂两个钩码,试一试需要在支点的右侧几格处挂几个钩码,能够使杠杆再一次水平静止,杠杆水平静止后,将实验所测数据填入实验记录的表格内,将作用在杠杆左边的力,作为动力F1,F2=两个钩码,动力臂L1为一格,F1×L1=2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知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杠杆有: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专业 .专注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分组:(∨ )年级班时间实验种类演示:(∨ )实验名称研究杠杆的奥密实验器械:杠杆尺、钩码猜想:杠杆能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相关左侧(阻力点)状况右侧(用力点)状况用力状况1、省力;2、费劲;钩码数阻力点到支点钩码数用力点到支点的3、不省力也不(个)的距离(格)(个)距离(格)费劲1111不省力也不费劲1212不省力也不费劲实验过程:2121不省力也不费劲2222不省力也不费劲2112省力4114省力4224省力3113省力3223省力.专业 .专注 .1331费劲2332费劲2442费劲1422费劲2241费劲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察看到的现象或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劲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实验的结果: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劲;评定等级:指导教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分组:(∨)年级班时间实验种类演示:(∨)实验名称小杆秤的研究实验器械:自主小杆秤、钩码猜想:小杆秤是依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专业 .专注 .学生利用自制的小杆秤称不同数目的钩码,比较秤盘挂绳到提绳,提绳到秤砣挂绳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联合杠杆的原理解说这一现象。

改实验过程:变提绳的地点持续做实验,我们会发现提绳距离秤盘之间的距离越短称重就会越大。

察看到的现象或秤盘内放的钩码数目越多,秤砣挂绳距离提绳之间的距离就会越长,实验的结果:可是秤砣的重量其实不需要增添。

评定等级:指导教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专业 .专注 .分组:()年级班时间实验种类演示:(∨)实验名称轮轴作用的实验实验器械:1盒钩码、2段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1个轴猜想:轮轴能够省力。

将必定数目的钩码挂在轴上,当作要战胜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当作是我们用力的大小。

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

然后改变轴上的钩码数目在做实验。

新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新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普定县小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普定县小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普定县小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普定县小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普定县小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普定县小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普定县小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普定县小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普定县小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普定县小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普定县小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普定县小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普定县小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完整版)新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完整版)新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C3-3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小学
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 姓名 组别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小学 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 姓名 组别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结果:大部分水质已被污染。
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观察月相
实验目的:通过对月相的观察,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
实验器材:黄色彩纸(每组十五张)、剪刀(每组一个)
实Hale Waihona Puke 原理: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形状。
实验步骤:
1.对月亮在一个月内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
2.根据记录用剪刀剪出不同时间月相的样子
2、点燃蜡烛作为热源,用于感觉一下,手在火焰的哪个方向上感觉更热趴在一段铜丝上,每隔一段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棍,将铜丝的两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火柴都向下悬挂,在铜丝的一端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当两个相邻的物体温度不同时,热会从较热的物体传到较冷的物体。
实验结果:
1、发现冷水倒入热水中,先直接流到杯底,然后慢慢的从杯壁往上流,说明加入的冷水受到了热开始上浮了。
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原理: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步骤: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专制马),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平衡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实验器材:烧杯、滴管(每人一套)、放大镜(每组一个)、盛水样的瓶子
实验原理:家乡的水质状况如何与环境是否被污染有关。
实验步骤:
1.制定考察计划,确定考察地点
2.做好小组内的分工
3.进行水样的提取
4.静置水样,进行对比,仔细观察
5.书写考察报告
实验现象:水质良好,水中很少或没有杂质;水质不好,水中很多杂质,甚至会有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果: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实验器材: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记录和测量,可以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
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实验目的: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实验器材:放大镜、挂历纸、剪刀、胶水
实验原理:一个放大镜能把另一个放大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实验步骤:
1、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划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
2、用挂历纸卷成纸筒。
3、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
4、试一试:做成后的显微镜是否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了。
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热传递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液体、气体、固体具有不同的热传递方式。
实验器材:一杯红色热水、一杯无色冷水:蜡烛;火柴棍、铜丝、蜡烛油、酒精灯、铁架台。
实验原理:当两个相邻的物体温度不同时,热会从较热的物体传到较冷的物体。
实验步骤:
1、在一杯红色的热水中,沿着烧杯壁慢慢加入一杯凉水,仔细观察冷水和热水融合的过程。
2.在瓶中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
3.在石子上铺上2厘米的河沙
4.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沙埋住
5.慢慢往瓶中喷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向瓶中喷水后,纸巾中的墨水会随着水流渗入沙中。
实验结果:瓶子底部的水变黑了。
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考察家乡的水
实验目的:通过对家乡水资源的调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科学调查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2、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味精,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3、制作一些较浓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留下的痕迹,看看又是什么样的。
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像雪花,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实验结果:每种晶体的形状都很规则。
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自制显微镜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应使用钉锤最省力。
备注: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研究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器材:硬纸条、砝码、瓦楞纸等。
实验原理: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现象: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结果:1、旗帜会随着绳子上升,这说明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发现两端的钩码数是相同的,由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3、发现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备注:可以用橡筋代替测力计进行测量。
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斜面的作用
实验目的: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使学生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
2、实验结果非常明显,火焰上方感觉热多了,说明热在空气中主要是向上传递的。
3、靠近酒精灯的火柴棍先掉下来,接着依次掉下来,直至最远一根。
备注:
粘火柴棍时,注意每根间隔都不要太长。
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它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系。
实验器材: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原理: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步骤: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器材:沙子(每组若干)、注射器、胶管(每组一套)、重球(每组一个)、学生自己准备的用具
实验原理:环形山是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留下来的。
实验步骤:
1.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
2.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
3.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现象:注射器中的水会穿出沙堆,形成火山状;重球砸向沙堆,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原理: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原理:水蒸气变成霜要放出热量。
实验步骤:在一个深色的饮料罐中按大约3:1的比例放入冰和盐。把装有少量水的塑料试管浸入冰盐水中。先观察罐子外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几分钟后,取出试管,观察试管中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时测量冰盐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水蒸气变成霜要放出热量。
实验结果:罐外壁结出了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在试管中的水结成了冰。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果: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填埋场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模拟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广口瓶、镊子、喷壶、滴管(每组一套)、河沙、细石子(每组若干)、纸巾(每组2-3张)、墨水(每组一瓶)
实验原理:向瓶中喷水后,纸巾中的墨水会随着水流渗入沙中。
实验步骤:
1.在广口瓶中放入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
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
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有些不同的作用。
实验结果:
1、用克丝钳能轻易地将一根细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能轻易地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能轻易地把一张纸剪碎。
实验器材: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实验原理: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步骤:1、将一块木板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观察用多少力2、还用那个木块支着,换用其他长度的木板搭一个斜面,选择一个重物,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别观察用了多少力
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杠杆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结果:1、学生发现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对比两个轴大小相同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学生会发现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