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路由器配置基础

合集下载

博达路由器配置经典教程

博达路由器配置经典教程

博达路由器配置经典教程-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博达路由器配置经典教程第一章路由器配置基础一、基本设置方式博达路由器可以用4种方式来设置:1. Console口接终端或运行终端仿真软件的微机;2. 通过网络的TFTP服务器;3. 通过网络的TELNET程序;4. 通过网络的SNMP网管工作站。

注:路由器的第一次配置必须通过方式1进行。

终端的硬件设置如下:波特率:9600 bps数据位:8停止位:1奇偶校验位:无二、命令状态1. bdcom*路由器处于用户态。

在此状态下,用户可检查路由器的连接状态,并可访问其它网络和主机,但不能看到或更改路由器的配置内容。

2. bdcom#在bdcom*提示符下键入enter,路由器进入管理态。

用户除拥有用户态的功能外,还能看到路由器的配置内容,并利用trace等工具跟踪、调试路由器及线路,但不能更改路由器的配置。

3. bdcom_config#在管理态提示符下键入config,出现提示符bdcom_config#,此时路由器进入全局配置态,在此状态下可配置路由器的全局参数、显示各项参数等。

4. bdcom_config_e0#;bdcom_config_c0#;bdcom_config_access#;…..路由器进入局部配置态,在此状态下可配置路由器该端口下的局部参数。

5. monitor>在开机或重起,路由器检测内存时,键入“aaa”,就可以进入系统监控态,这时路由器不能完成正常的功能,只能进行软件升级、检查路由器的系统内存、上下传配置及清除超级用户口令。

注:此状态只适用于consol e口。

三、符号说明1. 功能字段为了便于识别,凡是“功能”一栏标记“#”符号的命令属于管理态的命令,标记“&”符号的属于局部配置态命令,标记“&#”符号的属于“#”提示符下的命令(属于管理态、配置态和局部配置态),未加标记的属于全局配置态命令。

交换机路由器第2版习题答案

交换机路由器第2版习题答案
答:通过 Xmodem 恢复和通过网络恢复。
4.写出防止 ARP 病毒的措施。 答:⑴对于冒充网关的 ARP 病毒,可采用局域网内的每台主机静态绑定网关 MAC 地
址的措施来处理;⑵对于欺骗网关的 ARP 病毒,可在网关在将所有的主机 IP 地址对应的 MAC 地址进行静态绑定。
20.C A
23.B
24.C
25.D
28.D
29.B
30.C
33.A C 34.D G 35.C
38.D
39.C
1.A 6.B 11.AD 16.A 21.A
2.B 7.D 12.C 17.A B 22.AC
第 2 章 规划设计交换式局域网
3.D
4.A D
5.A B
8.A B
9.ABC 10.BD
13.ACA
19.D
20.C
24.B
25.B
29.B
30.C
1.B 6.B
2.D 7.B
第 5 章 配置虚拟局域网
3.A
4.C
5.C
8.C
9.B
10.D
1.B 6.C
2.BC 7.B
第 6 章 路由器配置基础
3.A
4.B
5.AD
第 7 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BC 2.AC 3.C 4.C 5.AC
位进行比较,通配符掩码为 0 的位要求 IP 地址的对应位必须匹配,通配符掩码为 1 的 位所对应的 IP 地址位不必匹配。 3.在进行访问列表配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配置访问列表语句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⑴ 注意访问列表中语句的次序,尽量把作用范围小的语句放在前面。 ⑵ 新的表项只能被添加到访问表的末尾,这意味着不可能改变已有访问表的功能。 ⑶ 标准的 IP 访问列表只匹配源地址,一般都使用扩展的 IP 访问列表以达到精确 的要求。 ⑷ 标准的访问列表尽量靠近目的。 ⑸ 在应用访问列表时,要特别注意过滤的方向。 4.编号访问列表和命名访问列表的区别是什么? 答:编号 IP 访问列表和命名 IP 访问列表的主要区别为: ⑴ 名字能更直观地反映出访问列表完成的功能 ⑵ 命名访问列表突破了 99 个标准访问列表和 100 个扩展访问列表的数目限制,能 够定义更多的访问列表。 ⑶ 命名 IP 访问列表允许删除个别语句,而编号访问列表只能删除整个访问列表。 把一个新语句加入命名的访问列表需要删除和重新加入该新语句之后的各语句。 ⑷ 单个路由器上命名访问列表的名称在所有协议和类型的命名访问列表中必须是 唯一的,而不同路由器上的命名访问列表名称可以相同。

网络设备配置指南

网络设备配置指南

网络设备配置指南第1章网络设备基础知识 (4)1.1 网络设备概述 (4)1.2 常见网络设备类型 (4)1.2.1 交换机 (4)1.2.2 路由器 (4)1.2.3 防火墙 (4)1.2.4 无线接入点 (4)1.2.5 其他设备 (4)1.3 网络设备配置准备 (5)1.3.1 确定网络设备类型 (5)1.3.2 熟悉设备说明书 (5)1.3.3 准备配置工具 (5)1.3.4 确定网络拓扑 (5)1.3.5 制定配置计划 (5)第2章交换机配置与管理 (5)2.1 交换机基本配置 (5)2.1.1 登录交换机 (5)2.1.2 配置交换机基本信息 (5)2.1.3 配置接口 (6)2.2 VLAN配置 (6)2.2.1 创建VLAN (6)2.2.2 配置VLAN接口 (6)2.2.3 配置VLAN Trunk (6)2.3 端口镜像与流量监控 (6)2.3.1 配置端口镜像 (6)2.3.2 配置流量监控 (6)第3章路由器配置与管理 (6)3.1 路由器基本配置 (7)3.1.1 登录路由器 (7)3.1.2 配置路由器基本信息 (7)3.2 静态路由配置 (7)3.3 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7)3.3.1 RIP配置 (7)3.3.2 OSPF配置 (8)3.3.3 BGP配置 (8)第4章网络设备安全配置 (8)4.1 安全策略与防火墙配置 (8)4.1.1 安全策略概述 (8)4.1.2 防火墙配置 (8)4.2 VPN配置 (8)4.2.1 VPN概述 (8)4.3 入侵检测与防护系统 (9)4.3.1 入侵检测系统(IDS)概述 (9)4.3.2 入侵防护系统(IPS)概述 (9)4.3.3 配置入侵检测与防护系统 (9)第5章无线网络设备配置 (9)5.1 无线接入点基本配置 (9)5.1.1 接入点硬件安装 (9)5.1.2 接入点基本设置 (9)5.1.3 接入点高级设置 (10)5.2 无线局域网安全配置 (10)5.2.1 更改默认密码 (10)5.2.2 无线网络安全设置 (10)5.2.3 防火墙设置 (10)5.3 无线网络优化与维护 (11)5.3.1 无线信号优化 (11)5.3.2 无线网络维护 (11)第6章网络设备远程管理 (11)6.1 SSH远程登录配置 (11)6.1.1 SSH简介 (11)6.1.2 配置SSH服务 (11)6.1.3 SSH客户端配置 (11)6.1.4 SSH安全加固 (12)6.2 SNMP配置与管理 (12)6.2.1 SNMP简介 (12)6.2.2 SNMP版本及功能 (12)6.2.3 配置SNMP (12)6.2.4 SNMP管理站配置 (12)6.3 网络设备日志管理 (12)6.3.1 日志管理的重要性 (12)6.3.2 日志管理配置 (12)6.3.3 日志分析与监控 (13)6.3.4 日志管理最佳实践 (13)第7章网络服务与应用配置 (13)7.1 DNS服务器配置 (13)7.1.1 DNS服务器概述 (13)7.1.2 安装DNS服务 (13)7.1.3 配置正向查找区域 (13)7.1.4 配置反向查找区域 (13)7.1.5 配置转发器 (13)7.1.6 配置DNS客户端 (13)7.2 DHCP服务器配置 (14)7.2.1 DHCP服务器概述 (14)7.2.2 安装DHCP服务 (14)7.2.4 配置排除地址 (14)7.2.5 配置保留地址 (14)7.2.6 配置选项类别 (14)7.2.7 配置DHCP客户端 (14)7.3 虚拟服务器与负载均衡 (14)7.3.1 虚拟服务器概述 (14)7.3.2 配置虚拟服务器 (14)7.3.3 负载均衡器配置 (14)7.3.4 配置服务器群组 (15)7.3.5 监控与维护 (15)第8章网络监控与故障排查 (15)8.1 网络监控工具与技术 (15)8.1.1 常用网络监控工具 (15)8.1.2 网络监控技术 (15)8.2 故障排查方法与流程 (16)8.2.1 故障排查方法 (16)8.2.2 故障排查流程 (16)8.3 常见网络故障案例分析 (16)8.3.1 接口故障 (17)8.3.2 IP地址冲突 (17)8.3.3 路由故障 (17)8.3.4 防火墙策略故障 (17)8.3.5 DNS故障 (17)第9章网络设备功能优化 (17)9.1 网络设备功能评估 (17)9.1.1 功能指标 (17)9.1.2 评估方法 (17)9.1.3 功能评估流程 (18)9.2 网络设备优化策略 (18)9.2.1 硬件优化 (18)9.2.2 软件优化 (18)9.2.3 网络优化 (18)9.3 高可用性网络设计与配置 (18)9.3.1 高可用性设计原则 (18)9.3.2 高可用性配置方法 (18)9.3.3 高可用性监控 (19)第10章网络设备维护与升级 (19)10.1 网络设备日常维护 (19)10.1.1 设备检查 (19)10.1.2 软件维护 (19)10.1.3 网络监控 (19)10.1.4 备份配置 (19)10.2 网络设备固件升级 (19)10.2.2 升级步骤 (19)10.2.3 升级后检查 (20)10.3 网络设备兼容性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0.3.1 兼容性问题原因 (20)10.3.2 解决方法 (20)第1章网络设备基础知识1.1 网络设备概述网络设备是构建现代通信网络的基础,其功能是连接各个网络节点,实现数据传输、交换、路由、安全等功能。

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实验教程 教学课件 作者 张世勇 01第1章 网络基础知识

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实验教程 教学课件  作者 张世勇 01第1章 网络基础知识

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第一节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或专门的外部设备(如手机)用通信线路(包括有线和无线的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

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第二节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一、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指的是:通过通讯线路使计算机之间产生的一种信息交换方式。

根据传输媒介的不同,分为有线数据通讯和无线数据通信。

优势:比传统方法更高效更节省资源。

二、资源共享共享就是大家一起享用。

资源就是我们需要共享的硬件(打印机、磁盘)或者软件(程序、电影等)。

优势:共享资源的目的是避免重复的投资和劳动,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使系统的整体性能价格比得到提高。

三、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一个系统内,单个部件和计算机的暂时失效必须通过替换资源的办法来维持系统的持续运行。

但在计算机网络中,各种资源可以分别存放在多个地点,而用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访问网络内部的每个资源。

优势:避免了单点失效对用户造成的影响。

四、分布式网络处理和负载均衡分布式指的是:在分布式计算机操作系统支持下,互连的计算机可以互相协调工作,把多个分散节点的工作站通过网络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也可以这么解释:采用分布式计算结构,可以把原来系统内中央处理器处理的任务分散给相应的处理器,实现不同功能的各个处理器相互协调,共享系统的外设与软件。

这样就加快了系统的处理速度,简化了主机的逻辑结构。

而负载均衡是说:把多台计算机连接成网络后,各个计算机之间的忙闲程度是不均匀的,在同一网络内可以通过协同操作和并行处理提高整个系统的处理能力,使网络内各个计算机实现负载均衡。

第三节 TCP/IP五层参考模型TCP/IP图 TCP/IP五层模型结构一、物理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也称为一层,这一层的处理单位是比特(bit),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相邻节点之间比特(bit)的传输。

路由器的配置及应用技术要点

路由器的配置及应用技术要点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路由器的配置及应用技术学生姓名学号院系专业指导教师二O一二年五月日路由器的配置及应用技术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IP网络的建设与应用也逐渐的多样化,路由器作为IP网络中基本而核心的网络设备,其技术,特别是高性能路由器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网络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提高它的配置要求,广泛其应用范围以及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研究下一代路由器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路由器配置应用目录第一章路由器的基础1.1路由器的基本概念1.2路由器的工作原理1.3路由器主要技术1.4 路由器的特点和功能第二章路由器的配置2.1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2.1.1基本命令模式2.1.2口令配置2.1.3接口配置2. 2 路由器(家庭)安装配置(步骤)2.3企业级路由器的配置方法第三章路由器的应用3.1路由器应用于局域网3.2路由器用于VLAN间的通信3.3路由器作为局域网出口3.4路由器的安全防御功能3. 5路由器的网络管理功能实验:两台路由器互联配置路由器NAT技术在企业网络中的应用前言通信网络是由一些系统和节点组成的集合,这些系统和节点负责传输连接在通信网络上的用户之间信息。

在一个网络中主要定义两种系统:端系统和中间系统。

端系统是支持端用户应用或者服务的设备,中间系统是连接多个网络并允许这些网络的端系统相互之间进行的通信设备。

那么路由器就扮演着把网络相互连接起来的重要角色。

第一章路由器的基础1.1路由器的基本概念:路由器(Router)是连接因特网中各种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的设备。

路由器所谓路由器,就是一个中间系统,它主要是用来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这些网路可能是同构的也可能是异构的。

路由器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在两个不同网络的网络层之间传输报文数据时,需要改变两个不同类型网络报文中的第二层地址,即决定在网络之间数据传输时的路由方向,完成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存储、分组和转发。

H3C IPv6基础配置

H3C IPv6基础配置

Next header
Hop limit
TTL
Protocol
Header checksum
操作手册ip业务分册ipv6基础ipv6基础配置116表110配置ra消息的相关参数操作命令说明进入系统视图systemview配置跳数限制ipv6ndhoplimitvalue可选缺省情况下路由器发布的跳数限制为64进入接口视图interfaceinterfacetypeinterfacenumber取消对ra消息发布的抑制undoipv6ndrahalt必选缺省情况下抑制发布ra消息配置ra消息发布的最大时间间隔和最小时间间隔ipv6ndraintervalmaxintervalvalueminintervalvalue可选缺省情况下ra消息发布的最大间隔时间为600秒最小时间间隔为200ra消息周期性发布时相邻两次的时间间隔是在最大时间间隔与最小时间间隔之间随机选取一个值作为周期性发布ra息的时间间隔配置的最小时间间隔应该小于等于最大时间间隔的075配置ra消息中的前缀信息ipv6ndraprefixipv6addressprefixlengthvalidlifetimepreferredlifetime可选缺省情况下没有配置ra消息中的前缀信息此时将使用发送ra消息的接口ipv6地址作为ra消息中的前缀信息设置被管理地址配置标志位为1ipv6ndautoconfigmanagedaddressflag可选缺省情况下被管理地址标志位为0即主机通过无状态自动配置获取ipv6地址设置其他配置标志ipv6ndautoconfigotherflag可选缺省情况下其他配置标志位为0即主机通过无状态自动配置获取其他信息配置ra消息中路由器的生存时间ipv6ndrarouterlifetimevalue可选缺省情况下ra消息中路由器的生存时间为1800配置邻居请求消息重传时间间隔ipv6ndnsretranstimervalue可选缺省情况下接口发送ns消息的时间间隔为1000毫秒接口发布的ra消息中retranstimer字段的值为0操作手册ip业务分册ipv6基础ipv6基础配置117操作命令说明配置保持邻居可达状态的时间ipv6ndnudreachabletimevalue可选缺省情况下接口保持邻居可达状态的时间为30000毫秒接口发布的ra消息中reachabletimer字段的值为0注意

路由器配置全攻略

路由器配置全攻略

路由器配置全攻略第一章路由器配置基础一、基本设置方式二、命令状态三、设置对话过程四、常用命令五、配置IP寻址六、配置静态路由第二章广域网协议设置一、HDLC二、PPP三、X.25四、Frame Relay五、ISDN六、PSTN第三章路由协议设置一、RIP协议二、IGRP协议三、OSPF协议四、重新分配路由五、IPX协议设置第四章服务质量及访问控制一、协议优先级设置二、队列定制三、访问控制第五章虚拟局域网(VLAN)路由一、虚拟局域网(VLAN)二、交换机间链路(ISL)协议三、虚拟局域网(VLAN)路由实例附录一:Cisco路由器口令恢复附录二:IP地址分配附录三:Cisco 路由配置语句汇总附录四:Cisco VPN连接配置实例第一章:路由器配置基础一、基本设置方式一般来说,可以用5种方式来设置路由器:1.Console口接终端或运行终端仿真软件的微机;2.AUX口接MODEM,通过电话线与远方的终端或运行终端仿真软件的微机相连;3.通过Ethernet上的TFTP服务器;4.通过Ethernet上的TELNET程序;5.通过Ethernet上的SNMP网管工作站。

但路由器的第一次设置必须通过第一种方式进行,此时终端的硬件设置如下:波特率:9600数据位:8停止位:1奇偶校验: 无二、命令状态1. router>路由器处于用户命令状态,这时用户可以看路由器的连接状态,访问其它网络和主机,但不能看到和更改路由器的设置内容。

2. router#在router>提示符下键入enable,路由器进入特权命令状态router#,这时不但可以执行所有的用户命令,还可以看到和更改路由器的设置内容。

3. router(config)#在router#提示符下键入configure terminal,出现提示符router(config)#,此时路由器处于全局设置状态,这时可以设置路由器的全局参数。

华为AR系列路由器 01-01 接口基础配置

华为AR系列路由器 01-01 接口基础配置

1接口基础配置关于本章通过了解常见接口类型、接口编号规则以及各种可配置的接口参数等内容,方便用户对接口进行管理。

1.1 接口基础简介通过本小节,您可以了解到设备的接口分类和接口编号规则。

1.2 接口配置注意事项介绍接口的配置注意事项。

1.3 配置接口基本参数配置接口基本参数,包括接口描述信息、接口流量统计时间间隔功能以及开启或关闭接口。

1.4 清除接口统计信息1.1 接口基础简介通过本小节,您可以了解到设备的接口分类和接口编号规则。

1.1.1 接口分类接口是设备与网络中的其它设备交换数据并相互作用的部件,分为物理接口和逻辑接口两类,其中:●物理接口物理接口是真实存在、有器件支持的接口。

物理接口分为管理接口、业务接口和GPIO接口三种:–管理接口管理接口主要为用户提供配置管理支持,也就是用户通过此类接口可以登录到设备,并进行配置和管理操作。

管理接口不承担业务传输。

说明本章仅具体介绍业务接口、GPIO接口和逻辑接口,关于管理接口的详细配置,请参见《Huawei AR系列物联网关配置指南-基础配置》。

设备支持的管理接口如表1-1所示:表1-1各管理接口介绍说明Console接口和MiniUSB接口互斥,同一时刻只能使用其中的1个接口。

默认情况下,串口使用Console接口。

–业务接口业务接口需要承担业务传输,分为两种:▪LAN侧接口:路由器可以通过它与局域网中的网络设备交换数据。

▪WAN侧接口:路由器可以通过它与远距离的外部网络设备交换数据。

设备支持的业务接口如表1-2所示:表1-2业务接口说明业务接口有时也被称为端口,为便于描述,在本手册中,统一描述为接口。

–GPIO接口GPIO接口与外接设备相连,可以作为DI接口监控外接设备的电平信号状态,也可以作为DO接口输出高低电平,控制外接设备的开关。

设备支持的GPIO接口如表1-3所示:表1-3 GPIO接口●逻辑接口逻辑接口是指能够实现数据交换功能但物理上不存在、需要通过配置建立的接口。

《路由器配置》课件

《路由器配置》课件

《路由器配置》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七章,主题为“网络设备的配置与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路由器的硬件组成、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路由器的配置方法以及路由器的应用场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路由器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理解路由器在网络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路由器的配置。

3.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路由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路由器的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基本配置方法。

难点:路由器的高级配置、实际应用场景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路由器、网线。

学具:笔记本电脑、网线、路由器说明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网络环境,找出路由器,并简要介绍路由器的作用。

2. 知识点讲解:介绍路由器的硬件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基本配置方法。

3. 例题讲解:以一个简单的网络环境为例,演示如何使用路由器进行网络配置。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设计一个网络环境,进行路由器的配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路由器的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基本配置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网络环境,进行路由器的配置,并将配置过程写成实验报告。

2. 答案:学生作业答案应包括路由器的硬件组成、工作原理、配置方法以及实际应用场景的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路由器的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和基本配置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场景的解决上仍需加强。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将引导学生运用路由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路由器的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基本配置方法以及实际应用场景。

这些内容是学生掌握网络设备配置与应用的基础,对于理解网络结构和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路由器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理解路由器在网络中的作用。

路由器快速配置手册发布文档V1.3

路由器快速配置手册发布文档V1.3

DCR-1700/2600/3600路由器快速配置手册V1.3神州数码(北京)网络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编制2018年7月20日快速配置手册V1.3 (1)关于本手册 (6)第一章硬件说明 (7)1.1.DCR-1700系列路由器产品介绍 (7)1.1.1.DCR-1701 (7)1.1.2.DCR-1702 (7)1.1.3.DCR-1720 (8)1.1.4.DCR-1750 (9)1.1.5.DCR-1751 (9)1.1.6.DCR-1702E (10)1.2.DCR-2600系列路由器介绍 (11)1.2.1.DCR-2611 (11)1.2.2.DCR-2630 (12)1.2.3.DCR-2650 (14)1.2.4.DCR-2650E (15)1.2.5.DCR-2661 (16)1.3.DCR-6000系列产品 (17)第二章使用前准备 (20)2.1控制路由器的方法说明 (20)2.2路由器接口编号 (20)2.3路由器命令模式 (20)2.4撤销命令 (21)2.5恢复出厂设置 (21)2.6保存当前配置 (21)2.7查看版本信息 (21)2.8路由器软件分类 (22)2.9路由器软件升级 (23)2.10路由器安全监控 (25)2.10.1配置Console口监控密码 (25)2.10.2配置Telnet 密码 (26)2.10.3配置enale密码 (26)2.11路由器密码恢复 (26)2.11.1enable密码恢复 (26)2.11.2去除原有的Telnet密码 (27)2.11.3去除原有的Console密码 (27)第三章接口配置 (28)3.1配置以太网接口 (28)3.2配置同步串口 (29)3.3配置异步串口 (30)3.4配置CE1接口 (30)3.6配置逻辑接口 (31)第四章路由配置 (33)4.1静态路由配置 (33)4.2默认路由配置 (33)4.3RIP路由配置 (33)4.4OSPF路由配置 (34)4.5PBR策略路由配置 (37)4.6路由维护相关命令 (39)第五章配置拨号服务 (41)5.1单独一个接口的拨入拨出配置 (41)5.2拨号接入服务器的配置 (43)5.3基本的拨号维护命令 (44)5.3.1查看端口和TTY的对应关系 (44)5.3.2查看当前所有脚本 (44)5.3.3创建脚本 (45)5.3.4应用初始化脚本 (45)5.3.5应用拨号脚本 (45)5.3.6查看拨号对 (45)5.3.7查看拨号端口状态 (46)5.3.8查看当前的拨号连接 (46)第六章配置访问控制列表 (47)6.1配置命名的标准访问控制列表 (47)6.2配置命名的扩展访问控制列表 (47)6.3将访问控制列表应用于接口 (47)第七章网络地址翻译NAT配置 (49)7.1配置可以进行地址转换的地址范围 (49)7.2配置NAT地址池(可选) (49)7.3配置接口NAT参数 (49)7.4配置静态TCP/UDP端口地址翻译(可选) (50)7.5配置单个静态地址翻译(可选) (50)7.6配置动态地址池映射规则(可选) (50)7.7配置PAT端口地址映射(可选) (50)7.8显示当前NAT统计 (51)7.9显示某个IP地址生成的NAT表项数 (51)7.10设定最大NAT表项数量 (52)7.11设定每个私网IP最大能产生的NAT表项数 (52)7.12清除当前所有活动动态生成的NAT表项 (52)7.13NAT配置示例一 (52)7.14NAT配置示例二 (54)7.15NAT配置示例三:ADSL拨号上网 (55)8.1配置手工密钥IPS EC (57)8.1.1配置进行IPSec加密保护的数据流 (57)8.1.2配置IPSec变换集 (57)8.1.3创建手工密钥加密映射表 (57)8.1.4在端口引用加密映射表 (58)8.1.5手工密钥示例: (58)8.2配置IKE密钥IPS EC (60)8.2.1配置进行IPSec加密保护的数据流 (60)8.2.2配置IPSec变换集 (60)8.2.3配置IKE (60)8.2.3.1配置预共享密钥 (60)8.2.3.2配置IKE策略 (60)8.2.4配置变换集合 (61)8.2.5创建IKE IPSec加密映射集 (61)8.2.6在端口引用加密映射表 (62)8.2.7IKE密钥IPSec示例: (62)8.3动态IP地址情况下的IPS EC配置 (64)8.3.1配置进行IPSec加密保护的数据流 (64)8.3.2配置IPSec变换集 (64)8.3.3配置IKE (64)8.3.3.1配置预共享密钥 (64)8.3.3.2配置IKE策略 (64)8.3.4配置变换集合 (65)8.3.5创建动态加密映射模板 (65)8.3.6创建IPSec加密映射集,并引用动态加密映射模板 (66)8.3.7在端口引用加密映射表 (66)8.3.8动态IP地址情况下的IPSec配置 (66)第九章GRE配置 (68)9.1创建T UNNEL接口 (68)9.2配置T UNNEL端口IP地址 (68)9.3配置T UNNEL源地址 (68)9.4配置T UNNEL目的地址 (69)9.5配置T UNNEL密钥认证 (69)9.6配置路由到T UNNEL接口 (69)9.7GRE配置示例 (69)第十章L2TP配置 (71)10.1VPDN模块封装 (71)10.2创建VPDN组 (71)10.3设置VPDN组模式 (71)10.4协议绑定 (72)10.5设置LAC对端LNS的IP地址(LAC) (72)10.6设置LNS与C LIENT重新认证(LNS) (72)10.7设置LNS与C LIENT重新LCP协商(LNS) (72)10.8设置L2TP通道认证 (72)10.9设置L2TP通道认证密码 (72)10.10设置在LNS工作组上克隆配置的源端口(LNS) (72)10.11创建V IRTUAL-TEMPLATE端口(LNS) (73)10.12L2TP基本维护命令 (73)10.13配置示例一 (73)10.14配置示例二 (74)第十一章PPTP配置 (77)第十二章配置DHCP服务 (78)12.1.DHCP S ERVER服务 (78)12.1.1.启用DHCP Server服务 (78)12.1.2.创建DHCP 地址池 (78)12.1.3.配置DHCP地址池参数 (78)12.2.DHCP R ELAY服务 (79)12.3.DHCP C LIENT服务 (79)第十三章网络管理服务 (80)13.1.SNMP管理配置 (80)第十四章配置DDNS服务 (81)附更新记录 (82)关于本手册本手册是针对神州数码DCR-1700/2600/3600/6000系列路由器经常应用的网络环境、常用功能及基本配置管理编制的简易手册,希望借助此手册用户能够快速掌握路由器的基本使用,能够进行简单的故障排除。

NETGEAR路由器设置以及快速安装指南(超详细)

NETGEAR路由器设置以及快速安装指南(超详细)

NETGEAR路由器设置以及快速安装指南第一章将MR814接入网络产品图示MR81411M无线宽带路由器与Cable/DSL连接图示与Cable/DSL连接图示TOP第二章进入 MR814 的配置界面在完成了MR814与电脑的连接后,开始进行MR814的配置,首先要通过与MR814连接的电脑进入MR814。

下面首先配置与MR814连接的电脑,使其与MR814相连的网卡配置为自动获取IP地址。

以下以windows XP 操作系统为例来说明电脑的配置过程:A.单击“网络邻居”按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属性”,单击“本地连接”按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属性”,然后在“此连接使用下列项目”中选中“Internet协议(TCP/IP)”,最后点击“属性”。

如图:图2-1连接属性B.在新弹出的框图中将电脑的IP地址设为“自动获得IP地址”,然后“确定”,如下图:图2-2自动获得IP地址C.在Internet Explorer或者Netscape Navigator浏览器的地址栏键入http://192.168.0.1以连接路由器(MR814出厂IP地址是192.168.0.1):图2-3 输入MR814管理IP地址D.出于安全需要,路由器有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

一旦连接成功会弹出如下登录提示,输入路由器用户名:admin,以及密码:password,都是小写:图2-4 登录MR814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在IE中输入了路由器的IP并回车后没有路由器的登录提示(图2-3 登录MR814)弹出。

出现这一现象极有可能是您的电脑没有获得与路由器在同一网段的IP地址。

因为MR814具有给连接到它的LAN口的电脑自动分配IP的功能,前面的将您的电脑设置为自动获得IP的目的即在于让它从路由器那里得到一个与路由器同一网段的IP地址,以便电脑能访问路由器。

您可以通过以下的操作确认电脑是否获得了IP,并可了解到如果没有获得IP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Inspur IR12000 E20 路由器 WEB 配置手册说明书

Inspur IR12000 E20 路由器 WEB 配置手册说明书

WEB 管理系统用户指南Web 界面配置手册用户指南WEB 管理系统用户指南目录第 1 章路由器WEB管理系统概述 (1)1.1 路由器配置系统概述 (1)1.2 WEB配置风格约定 (1)1.3 WEB配置约定 (2)1.3.1 列表功能与操作约定 (2)1.3.2 通用符号约定 (5)1.3.3 键盘操作约定 (5)1.3.4 其他表达约定 (5)1.4 出厂配置 (6)1.5 系统运行环境 (6)1.5.1 硬件环境 (6)1.5.2 软件环境 (7)1.6 术语与缩略语 (7)1.7 功能特性简述 (8)1.8 典型应用 (11)第 2 章配置准备 (13)2.1 网络设置 (13)第 3 章配置指南 (16)3.1 登录WEB管理系统 (16)3.2 WEB管理系统主界面 (16)3.2.1 系统管理员的界面 (16)3.2.2 配置受限用户的界面 (17)3.2.3 菜单栏 (18)3.2.4 中英文切换 (19)3.2.5 设备面板映射 (19)3.2.6 系统运行信息栏 (19)第 4 章首页信息 (20)4.1 实时运行信息 (20)第 5 章快速向导 (22)5.1 快速上网向导 (22)5.1.1 快速上网向导概述 (22)5.1.2 向导第1步:修改当前用户密码 (22)5.1.3 向导第2步:配置广域网口参数 (23)5.1.4 向导第3步:设置上网主机数量 (25)5.1.5 向导第4步:配置局域网口参数 (26)5.1.6 向导第5步:设置内网主机IP地址分配方式 (27)5.2 QoS流控向导 (28)5.2.1 QoS流控向导概述 (28)5.2.2 选择QoS流控默认策略 (29)- I -WEB 管理系统用户指南5.2.3 QoS智能流控默认参数配置 (29)5.2.4 IP智能流控默认参数配置 (30)5.2.5 QoS不限速配置 (32)5.2.6 群组QoS配置提示 (32)5.3 上网管理向导 (33)5.3.1 上网管理向导概述 (33)5.3.2 上网管理向导:配置上网管理默认策略 (33)5.3.3 上网管理向导:上网管理默认策略配置成功 (34)5.3.4 上网管理向导:选择群组 (35)5.3.5 上网管理向导:添加群组 (35)5.3.6 上网管理向导:配置上网管理群组策略 (36)5.3.7 上网管理向导:群组策略配置成功 (36)第 6 章接口配置 (38)6.1 WAN口配置 (38)6.1.1 WAN广域网口信息列表 (38)6.1.2 WAN广域网口配置 (39)6.2 LAN口配置 (42)6.2.1 LAN(局域网)口信息列表 (42)6.2.2 LAN局域网口配置 (43)6.3 工作模式 (44)6.3.1 接口工作模式 (44)6.3.2 修改接口工作模式 (44)6.4 修改MAC (45)6.4.1 接口MAC信息 (45)6.4.2 修改MAC地址 (46)6.5 端口监控 (46)6.5.1 端口监控配置 (47)6.6 端口重组 (47)6.6.1 端口重组配置 (47)第 7 章多线路策略 (49)7.1 线路组合模式 (49)7.2 应用调度 (49)7.3 线路侦测 (50)第 8 章路由配置 (52)8.1 默认路由 (52)8.1.1 默认路由信息显示 (52)8.1.2 添加或修改默认路由 (52)8.2 静态路由 (53)8.2.1 静态路由信息显示 (53)8.2.2 添加或修改静态路由 (54)第 9 章网络选项 (56)- II -WEB 管理系统用户指南9.1端口映射 (56)9.1.1端口映射 (56)9.1.2分段映射 (57)9.1.3特殊映射 (58)9.1.4 DMZ主机 (59)9.2时间段配置 (59)9.2.1循环时间段配置 (59)9.2.2单次时间段配置 (60)9.3连接数限制 (61)9.3.1连接数限制全局配置 (61)9.3.2连接数限制个性化配置 (61)9.4 NAT 访问控制 (62)9.4.1 NAT简介 (62)9.4.2 NAT访问控制 (62)9.5 DNS 配置 (63)9.6 DDNS 配置 (64)9.7 DHCP 配置 (64)9.8 PPPOE 服务器 (65)9.8.1 PPPOE 服务端配置信息 (65)9.8.2添加或修改PPPOE服务 (66)9.8.3 PPPOE 会话信息 (67)9.9 UPnP 配置 (68)9.9.1启用/停止UPnP服务 (68)9.9.2 UPnP NAT映射信息列表 (68)9.10 主机伪装 (69)9.10.1 修改“主机伪装”配置 (69)第 10 章ARP安全 (70)10.1 ARP手动绑定 (70)10.1.1 ARP静态绑定信息列表 (70)10.1.2 添加或修改ARP静态绑定配置 (70)10.2 ARP扫描绑定 (71)10.3 IP+MAC地址过滤 (72)10.3.1 “IP+MAC过滤”列表 (72)10.3.2 添加或修改“IP+MAC过滤”配置 (73)10.4 ARP欺骗侦测 (73)10.4.1 启用/停止ARP欺骗侦测 (73)10.4.2 查看ARP欺骗侦测列表 (74)10.5 免费ARP (74)10.5.1 修改“免费ARP”配置 (74)第 11 章网络安全 (75)11.1 防火墙配置 (75)- III -WEB 管理系统用户指南11.1.1 启用/停止接口防火墙服务 (75)11.1.2 查看防火墙规则信息列表 (76)11.1.3 添加防火墙规则 (77)11.1.4 修改防火墙规则 (79)11.1.5 删除防火墙规则 (80)11.2 反病毒配置 (80)11.2.1 查看反病毒信息列表 (81)11.2.2 添加反病毒规则 (81)11.2.3 修改反病毒规则 (82)11.2.4 删除反病毒规则 (82)11.3 攻击防御 (83)11.3.1 修改“攻击防御”配置 (83)11.4 URL过滤 (83)11.4.1 启用/停止URL过滤服务 (84)11.4.2 查看URL过滤规则列表 (84)11.4.3 添加URL过滤规则 (85)11.4.4 修改URL过滤规则 (85)11.4.5 删除URL过滤规则 (86)11.5 关键字过滤 (86)11.5.1 启用/停止关键字过滤服务 (87)11.5.2 查看关键字过滤规则列表 (87)11.5.3 添加关键字过滤规则 (87)11.5.4 修改关键字过滤规则 (88)11.5.5 删除关键字过滤规则 (88)11.6 DMZ端口配置 (89)11.6.1 DMZ端口配置 (89)11.6.2 DMZ区服务配置 (89)第 12 章上网行为管理 (91)12.1 全局配置 (91)12.1.1 启动上网行为管理 (91)12.1.2 ISP带宽配置 (92)12.1.3 功能配置 (95)12.1.4 QOS流控默认配置 (98)12.1.5 高级配置 (100)12.2 群组管理 (101)12.2.1 群组配置综合向导 (102)12.2.2 群组配置综合向导:添加群组 (103)12.2.3 群组配置综合向导:群组创建成功 (103)12.2.4 群组配置综合向导:配置上网管理群组策略 (104)12.2.5 群组配置综合向导:QOS策略配置确认 (105)12.2.6 群组配置综合向导:QoS模式选择 (105)12.3 优先服务管理 (106)- IV -WEB 管理系统用户指南12.3.1 邮件优先管理 (106)12.3.2 其它业务优先管理 (106)12.4 黑白名单 (107)12.5 推送网页通知 (108)12.5.1 推送内容 (108)12.5.2 推送地址 (108)12.6 状态查询 (109)12.7 上网记录查询 (110)12.7.1 最近上网信息 (110)12.7.2 上网主机列表 (111)12.7.3 主机上网详细信息 (111)12.7.4 上网记录配置 (111)第 13 章虚拟专网 (113)13.1 IPSEC配置 (113)13.1.1 WAN口的IPSEC列表信息 (113)13.1.2 添加或修改WAN口的IPSEC配置 (114)13.1.3 IPSEC本地配置 (117)13.1.4 查看IPSEC会话信息 (117)13.2 PPTP配置 (118)13.2.1 PPTP客户端配置信息列表 (118)13.2.2 添加或修改PPTP客户端配置 (118)13.2.3 PPTP服务器配置信息列表 (119)13.2.4 添加或修改PPTP服务器配置 (120)13.2.5 PPTP会话信息 (122)13.3 L2TP配置 (122)13.3.1 L2TP客户端配置信息列表 (122)13.3.2 添加或修改L2TP客户端配置 (123)13.3.3 L2TP服务器配置信息列表 (124)13.3.4 添加或修改L2TP服务器配置 (124)13.3.5 L2TP会话信息 (126)13.4 IPIP配置 (127)13.4.1 IPIP隧道信息列表 (127)13.4.2 添加或修改IPIP配置 (127)13.5 GRE配置 (128)13.5.1 GRE隧道信息列表 (128)13.5.2 添加或修改GRE配置 (129)13.6 拨号用户管理 (130)13.6.1 拨号用户信息列表 (130)13.6.2 拨号用户管理配置 (131)第 14 章系统管理 (132)14.1 用户管理 (132)- V -WEB 管理系统用户指南14.1.1 管理员信息列表 (132)14.1.2 添加或修改登录用户密码和权限 (132)14.2 时钟管理 (133)14.3 软件升级 (133)14.3.1 备份IOS软件 (134)14.3.2 升级IOS软件 (134)14.4 日志管理 (134)14.5 远程管理 (135)14.5.1 Web管理 (135)14.5.2 SNMP管理 (136)14.5.3 NAT监控管理 (136)14.6 诊断工具 (137)14.7 策略库管理 (137)14.7.1 策略库在线升级 (137)14.7.2 策略库手动升级 (137)14.8 重新启动 (138)14.9 配置导入导出 (139)14.9.1 导出当前配置信息 (139)14.9.2 导入配置文件 (139)14.10 恢复出厂配置 (140)第 15 章监控信息 (141)15.1 端口信息 (141)15.2 系统信息 (141)15.3 DHCP信息 (141)15.4 路由信息 (142)15.5 日志信息 (142)15.6 连接数监控 (143)15.7 流量监控 (144)15.7.1 流量监控状态信息 (144)15.7.2 流量趋势图 (145)15.7.3 应用程序流量详细信息 (147)15.8 行为监控 (148)第 16 章VLAN管理 (149)16.1 VLAN管理 (149)16.1.1 设备状态 (149)16.1.2 物理端口配置 (150)16.1.3 二层配置 (156)第 17 章技术支持信息 (161)17.1 注意事项 (161)17.2 技术支持 (161)附录 A 常见问题 FAQ (162)- VI -第1章路由器WEB管理系统概述1.1. 路由器配置系统概述非常感谢您选用我们的高速智能路由器系列产品。

华为路由器安装配置手册

华为路由器安装配置手册

第一章首次登录系统用户通过Console 口首次登录一台新的路由器,实现对新设备的基本配置。

当用户需要为第一次上电的设备进行配置时,必须通过Console 口登录设备。

通过Console 口连接终端与路由器,搭建配置环境。

1.1首次登录系统简介当用户需要为第一次上电的设备进行配置时,必须通过Console 口登录设备。

控制口(Console Port)是一种通信串行端口,由设备的主控板提供。

一块主控板提供一个Console 口,端口类型为EIA/TIA-232 DCE。

用户终端的串行端口可以与设备Console 口直接连接,实现对设备的本地配置。

I ■-说明:设备第一次上电必须使用Console 口登录,使用Console 口登录设备的方式是实现其他登录方式的前提。

例如使用Telnet登录设备所需的IP地址,需要预先通过Console 口登录设备后进行配置。

1.2通过Console 口登录路由器通过Console 口连接终端与路由器,搭建配置环境。

在进行通过Console 口登录路由器配置前了解此特性的应用环境、配置此特性的前置任务和数据准备,有助于快速、准确地完成配置任务。

使用配置电缆将路由器的Console 口与终端COM 口进行物理连接。

通过Console 口从PC登录路由器,实现对第一次上电的路由器进行配置和管理。

1.2.1建立配置任务在进行通过Console 口登录路由器配置前了解此特性的应用环境、配置此特性的前置任务和数据准备,有助于快速、准确地完成配置任务。

1.2.1.1应用环境当路由器第一次上电,需要对此路由器进行配置和管理时,必须通过Console 口登录。

1.2.1.2前置任务在配置通过Console 口配置路由器之前,需要完成以下任务:PC已安装终端仿真程序(如Windows XP的超级终端) 准备好串口配置电缆在通过Console 口配置路由器之前,需要准备以下数据。

I ■-说明:首次登录路由器,终端通信参数均使用路由器的缺省值。

博达路由器-基础配置

博达路由器-基础配置

第 1 章 系统管理配置 .................................................................................................................................................... 1 1.1 配置文件管理 ................................................................................................................................................... 1 1.1.1 文件系统的管理 .................................................................................................................................. 1 1.1.2 文件系统命令....................................................................................................................................... 1 1.1.3 手工从某一文件中启动 ..................................................................................................................... 1 1.1.4 软件更新................................................................................................................................................ 2 1.1.5 配置更新................................................................................................................................................ 3 1.2 基本系统管理配置 .......................................................................................................................................... 4 1.2.1 配置以太网 IP 地址............................................................................................................................. 4 1.2.2 配置缺省路由....................................................................................................................................... 4 1.2.3 利用 PING 测试网络连通状态 .......................................................................................................... 4 1.3 HTTP 配置 ........................................................................................................................................................... 5 1.3.1 使能 HTTP 服务 .................................................................................................................................... 5 1.3.2 改变 HTTP 服务的端口号 .................................................................................................................. 5 1.3.3 配置 HTTP 服务的访问口令 .............................................................................................................. 5 1.3.4 为 HTTP 服务指定访问控制列表 ..................................................................................................... 5 1.3.5 访问和使用 Web 用户界面 ................................................................................................................ 6 1.3.6 通过 web console 界面执行命令........................................................................................................ 9 1.3.7 HTTP 配置举例 .................................................................................................................................... 11

第1章h3c网络设备基本操作PPT课件

第1章h3c网络设备基本操作PPT课件
接口视图
配置接口参数的视图
用户界面视图
配置登陆设备的各个用户属性的视图
各种视图之间的关系
interface命令 quit
接口视图
用户视图
以任意方式 登录命令行
system-view quit
系统视图
user-interface命令
用户界面视图
quit
router命令 quit
路由协议视图
vlan命令 quit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发展趋势
路由和交换的融合 多业务功能的融合
目录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作用与特点 H3C路由器与交换机介绍 H3C网络设备操作系统Comware
H3C路由器系列
H3C路由器示例
CF卡插槽
电源开关及插座 配置口(Console)
备份口(AUX)
多功能接口模 块(MIM) 智能接口 卡(SIC)
本章总结
路由器是利用三层IP地址信息进行报文转发的互 联设备
交换机是利用二层MAC信息进行数据帧交换的互 联设备
路由器、交换机的运行依赖的软件核心是网络设 备的操作系统
H3C Comware软件平台是H3C IP网络设备的核 心软件平台
命令行操作基础
ISSUE 1.0
日期: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使用与传播
路由器的作用
RTB
RTD
PCA RTA
RTC
RTE
PCB
连接具有不同介质的链路
连接网络或子网,隔离广播
对数据报文执行寻路和转发
交换和维护路由信息
路由器的特点
主要工作在OSI模型的物理层、数据链路 层和网络层
根据网络层信息进行路由转发 提供丰富的接口类型 支持丰富的链路层协议 支持多种路由协议

锐捷交换机路由器配置教程要点 共20页

锐捷交换机路由器配置教程要点 共20页

锐捷交换机路由器配置教程要点共20页锐捷交换机路由器配置教程要点-共20页瑞杰交换机路由器配置教程目录第一章设备配置及文件管理四1.1通过telnet方式来配置设备.......41.2更改ios命令的特权等级..................41.3设备时钟设置.. (5)第二章:交换机五的基本配置2.1交换机vlan和trunk的置......52.2turnk接口修剪配置 (6)2.3pvlan配置七2.4端口汇聚配置......82.5生成树配置............92.6端口镜像配置..........9第三章:交换机防止arp欺骗置........103.1交换机地址绑定(address-bind)功能....103.2交换机端口安全功能 (10)3.3交换机ARP检查功能113.4交换机ARP动态检测功能(DAI)11第4章:访问控制列表配置(ACL)124.1标准ACL配置124.2扩展ACL配置134.3 VLAN之间的ACL配置134.4单向ACL配置15第五章:应用协议配置165.1 DHCP服务配置165.2交换机dot1x 身份验证配置185.3 QoS速度限制配置195.4 IPSec配置205.5gre配置225.6pptp配置225.7路由器L2TP配置235.8路由器NAT配置24第6章:路由协议配置256.1默认路由配置..............................256.2静态路由配置..............................256.3浮动路由配置..............................256.4策略路由配置............................256.5ospf配置...............................266.6ospf中routerid配置.. (27)第一章:设备配置和文件管理1.1通过telnet方式来配置设备问题:如何通过telnet配置设备?答:第一步:配置vlan1的IP地址s5750>en----进入特权模式s5750#conf----进入全局配置模式s5750(config)#intvlan1----进入vlan1接口s5750(config-if)#ipaddress192.168.0.230255.255.255.0-在vlan1接口上设置管理IPs5750(config-if)#exit----退回到全局配置模式步骤二:配置telnet密码S5750(配置)#linevty04----进入telnet密码配置模式S5750(配置行)#登录----您需要输入密码才能成功启用telnet S5750(配置行)#passwordrscstar----将telnet 密码设置为rscstars5750(配置行)#退出----返回全局配置模式S5750(配置)#enablesecret0rscstar-配置密码以进入rscstar的特权模式第3步:启动SSH服务(可选)s5750(config)#enableservicessh-server---开启ssh服务s5750(config)#ipsshversion2-启用sshversion2s5750(config)#exit--回到特权模式s5750#wri-保存配置1.2更改ios命令的特权等级问题:如何只允许Dixy用户使用与ARP相关的命令?答复:s5750(config)#usernamedixypassworddixy-设置dixy用户名和密码s5750(config)#usernamedixyprivilege10--dixy帐户的权限为10s5750(config)#privilegeexeclevel10showarp-权限10可以使用showarp命令s5750(config)#privilegeconfigalllevel10arp--权限10可以使用以ARP开头的所有命令s5750(config)#linevty04----配置telnet登陆用户s5750(config-line)#nopasswords5750(config-line)#loginlocal注意:15级密码是启用权限密码,不能更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 M1 口
超级终端的连接
1
程序
附件
通讯
超级终端
超级终端连接成功
Press RETURN to get started. switch> switch>en switch#
1.1.3 路由器的配置模式
路由器的配置模式有4种:
用户模式 (user mode),提示符为 >。
特权模式 (privileged mode),提示符为 # 。 全局模式 (global config mode),提示符为 router(config)# 。 子模式(sub-mode):
1.1 路由器基础知识
中央处理单元CPU---路由器配置管理,路由选择, 分组转发 只读存储器ROM----加电自检指令,IOS引导程序 内存RAM----路由器运行时临时存储相关数据 闪存FM----存放IOS操作系统文件,相当于硬盘 非易失性内存NVRAM----存放IOS启动时的系统 配置文件startup-config 接口、控制台端口、辅助端口 线缆、电路 操作系统IOS; 运行配置文件
Password : /*要求输入口令123456, 才能进入用 户模式,即Router>
此时,还必须配置ENABLE的口令,否则也不 能进入特权模式 Router> en Password : /*要求输入口令abcdef
路由器配置基础
6. 配置 控制台访问密码(Configuring Console Passwords )
路由器R1的配置命令: Router>en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hostname R1 R1(config)#int g0/0 R1(config-if)#no shut R1(config)#int s0/0/0 R1(config-if)#no shut R1(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控制台访问密码指的是在本地进行配置时,要想对路由器进 行配置,进入用户模式前必须打入的密码。 Lab-A (config)# line console 0 /*进入控制线路配置模式*/ Lab-A (config-line)# login /*开启登录密码保护*/ Lab-A (config-line)# password cisco Lab-A(config-line)# exit 注意: 如果使用telnet登录到此路由器时,在进入用户模式 前,需要打入的口令,在第5点,第6点两种方式都配了的 口令时, telnet登录优先使用第5点所设置的口令123456, 而不是cisco。
Device ID Local Intrfce Holdtme Switch Gig 0/0 156 Capability Platform Port ID S 2950 Fas 0/1
RB
Ser 0/0/0
120
Lab-A(config-line)# ^Z /*或者用exit*/
路由器配置基础
注意:只有配置好Telnet的口令后,才能在远端用 “Telnet 设备IP地址”登录到此设备,对其进行配置 。 配置PC与路由器的接口在同一网段。拓扑图如 图所示。 PC> telnet 192.168.1.254
对于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首次配置,必须使 用专用的Console线缆。
Ethernet 0/1
console 网口 串口
Console线缆的连接方式
CONSO LE口
注意: CONSOLE 配置电缆接口接线需小 心,并有可能因为计算机 COM 口 的静电(接口处可以看到静电火花) 导致超级终端连接失败,这是需要 更换一台计算机重新接线连接。
熟练掌握路由器的启动过程
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1.1 路由器基础知识
硬件
路由器的组成
软件
操作系统IOS 中央处理单元CPU 运行配置文件 只读存储器ROM----加电自检指令,IOS 引导程序 内存RAM----路由器运行时临时存储相关数据 闪存FM----存放IOS操作系统文件,相当于硬盘 非易失性内存NVRAM----存放IOS启动时的系统配 置文件startup-config 接口、控制台端口、辅助端口 线缆、电路
查看CDP邻居
R1# show cdp neighbor
Capability Codes: R - Router, T - Trans Bridge,
B - Source Route Bridge,S - Switch, H - Host,
I - IGMP, r - Repeater, P - Phone
硬 件
软件:
1.1.1路由器的启动过程
第五步 第四步 第三步 第二步
软件初始 打开路由 化过程。 器电源后, 加载运行 系统硬件 BootStart 执行加电 启动程序 自检 POST
第一步
定位并加 载IOS系 统文件
搜索保存 的 StartupConfig配 置文件
运行经过 配置的 IOS软件
1.1.2 开始路由的配置
第1章 路由器配置基础
LOGO
第1章 主要内容
1.1 路由器基础知识(重点) 1.2 CDP协议
1.3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重难点)
1.4 路由表(重难点)
1.5 路由决策原则(重点)
1.6 本章命令汇总
本章重难点
本章重点介绍路由器的组成、配置模式、路由器 的启动过程、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路由器的工 作原理等。 本章学习目标: 掌握路由器的内部结构
2. 配置串行口
Lab-A(config)#interface s0/0 Lab-A(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Lab-A(config-if)#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0 Lab-A(config-if)no shut (开启接口) Lab-A(config)#interface fa 0/0 Lab-A(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254 255.255.255.0 Lab-A(config-if)#no shut
显示哪些接口上的CDP协议已启用
R1#show cdp interface Serial0/0/0 is up, line protocol is up Sending CDP packets every 60 seconds Holdtime is 180 seconds Serial0/0/1 is administratively down, line protocol is down Sending CDP packets every 60 seconds Holdtime is 180 seconds
显示哪些接口上的CDP协议已启用
R1#show cdp interface Vlan1 is administratively down, line protocol is down Sending CDP packets every 60 seconds Holdtime is 180 seconds GigabitEthernet0/0 is up, line protocol is up Sending CDP packets every 60 seconds Holdtime is 180 seconds GigabitEthernet0/1 is administratively down, line protocol is down Sending CDP packets every 60 seconds Holdtime is 180 seconds GigabitEthernet0/2 is administratively down, line protocol is down Sending CDP packets every 60 seconds Holdtime is 180 seconds
3. 配置以太口
路由器配置基础
4. 配置进入特权模式密码(使用enable后要求的密码) 明文Lab-A(config)#enable password abcdef 密文Lab-A(config)#enable secret abcdef 说明:用SHOW RUN 显示两者的不同
5.配置Telnet登录密码
① 接口模式,提示符为 router(config-if)# 。
② 线路模式,提示符为 router(config-line)# 。 ③ 路由模式,提示符为 router(config-router)#。
模式之间的转换图
1.1.4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
1. 命名路由器
Router(config)#hostname Lab-A
路由器RB的配置命令: Router>en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hostname RB RB(config)#int g0/0 RB(config-if)#no shut RB(config-if)#exit RB(config)#int s0/0/0 RB(config-if)#no shut
查看CDP协议参数
R1# show cdp Global CDP information: Sending CDP packets every 60 seconds
Sending a holdtime value of 180 seconds
Sending CDPv2 advert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ements is enabled
路由器配置基础
7. 将当前配置文件保存为系统初始配置文件:
R1#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Destination filename [startup-config]? /*回车确认*/ Building configuration... [OK] /*此时,将路由器关闭电源,然后重新开电启动后, 上次的配置信息都存在*/ R1#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将初 始配置文件复制到路由器的当前配置文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