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学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预防医学知识点大一总结

预防医学知识点大一总结

预防医学知识点大一总结在大一学习预防医学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现将其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一、疾病预防与控制1. 疫苗接种:了解各类疫苗的基本原理和接种程序,掌握接种时间及适应症。

2. 个人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定期洗澡、保持住处通风、饮食卫生等。

3. 食品安全:了解常见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措施,学会正确存储、加工和烹饪食物。

二、环境与职业健康1. 空气污染防护:认识不同来源的空气污染物,了解空气质量指数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学会正确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

2. 水质安全:掌握水质检测方法,了解常见水污染的危害及处理办法,学会正确饮水。

3. 职业病防护:了解各类职业病的特点和防控措施,学会正确佩戴个体防护用具,提高对职业安全的重视。

三、健康教育与促进1. 健康生活方式:了解规律的作息时间、均衡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对身体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心理健康: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学会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技巧,积极维护心理健康。

3. 性教育:了解性知识,学会正确避孕和预防性传播疾病,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

四、流行病学基础1. 流行病学概念与原理: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掌握流行病学基础知识。

2. 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能够设计和进行简单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五、环境卫生基础1. 细菌学与病毒学基础: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特点,掌握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

2. 消毒与灭菌:了解不同情况下的消毒灭菌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

六、流行病学实践1. 疾病调查与监测:了解疾病调查和监测的流程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解读相关数据。

2. 疫情应急处置:掌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了解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执行。

以上仅是我大一学习预防医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预防医学是一门广泛而实用的学科,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有效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预防医学学知识点总结

预防医学学知识点总结

预防医学学知识点总结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疫苗是一种含有微生物抗原的制剂,通过注射进入人体,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形成对该微生物的免疫保护。

疫苗接种可以帮助人体建立免疫力,从而减少感染特定传染病的风险。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常规儿童疫苗包括: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卡介苗等。

除了儿童疫苗外,成人也需要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有关疫苗接种的时间表和接种方法,应当遵循当地卫生部门的推荐。

2.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过向公众传达健康知识,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改善公众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饮食营养、运动健身、心理压力管理、饮酒戒烟、艾滋病预防、儿童保健等。

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如医生诊疗过程中的健康宣教、社区健康讲座、健康教育书籍、健康网站等。

健康教育可以让公众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学习如何保持健康,减少疾病的风险。

3. 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是指保持环境的清洁与卫生,预防环境污染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环境卫生包括空气环境、水环境和食品环境的卫生保护。

空气环境卫生包括减少大气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措施;水环境卫生包括保持水源清洁卫生、饮水卫生等;食品环境卫生包括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等。

环境卫生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可以减少某些疾病的传播。

4. 营养健康营养健康是指通过合理膳食,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营养水平,预防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疾病。

合理的膳食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减少患病风险。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膳食指南,以指导公众合理膳食,保持营养健康。

营养健康的重点内容包括:膳食搭配、饮食均衡、饮食习惯、食物安全等。

5.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生活、工作和社交的适应能力,以及对自身情绪、心理状况的控制能力。

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压力等已经成为全球健康的重要负担。

医学知识之流脑疫苗

医学知识之流脑疫苗

流脑疫苗一概述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疫苗称流脑疫苗。

二接种的意义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是冬、春季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剧烈头痛、呕吐,嗜睡、昏迷、惊厥、角弓反张,少数患儿出现关节痛,起病数小时后皮肤和黏膜可见大片淤血点、淤血斑,淤血严重者可造成局部皮肤坏死。

预防这种严重疾病的最佳方法就是接种疫苗。

三种类及免疫程序目前用于预防脑膜炎球菌感染的疫苗有多糖疫苗和结合疫苗2种,多糖疫苗有A群、A+C群、A+C+Y+W135群3个品种,结合疫苗有A+C群结合疫苗。

1.A群流脑多糖疫苗该疫苗现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一类,由政府提供免费接种。

适用于6月龄~2岁儿童。

婴儿在6~18月龄时接种第1、2剂次(2剂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

2.A+C群流脑多糖疫苗该疫苗现有国家免疫规划一类疫苗,由政府提供免费接种。

适用于2岁以上的人群。

已接种过1剂A群流脑疫苗者,接种A+C群流脑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疫苗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已接种2剂次A群流脑疫苗者,接种A+C群流脑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疫苗最后一剂次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

在儿童满3岁、6岁各接种1剂次(两剂间隔不少于3年)。

3.A+C群流脑结合疫苗该疫苗现为二类疫苗,遵循知情、自愿、自费原则进行接种。

适用于6月龄(部分厂家疫苗可从3月龄开始接种)以上儿童、成人。

4.A+C+Y+W135群流脑多糖疫苗该疫苗现为二类疫苗,遵循知情、自愿、自费原则进行接种。

用于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推荐前往流行区旅游或居住在流行区的人群、医务人员、实验室人员、军人等接种。

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由于“流脑”多在冬季为患,且疫苗接种后需待一个多月才可产生抗体而发挥抗病作用,故流脑疫苗的接种需提前至10月份,最晚不得迟于11月份。

另外,10月份的气温与自然环境也比较适合接种流脑疫苗。

四接种对象对2岁以上儿童,A群和C群多糖疫苗有85%~100%的短期效果,A+C群多糖疫苗则可提供至少3年的保护作用,但对2岁以下儿童的保护作用较短暂。

疫苗学知识点

疫苗学知识点

疫苗学知识点序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不断发展,疫苗已成为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之一。

疫苗学作为一门研究疫苗的学科,涉及了疫苗的原理、制备、接种和应用等方面。

本文将为您介绍疫苗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以增进大家对疫苗的了解。

1. 疫苗的定义和分类疫苗是指通过给予人体或动物免疫原,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的一种制剂。

根据免疫原的来源和制备方法,疫苗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1 灭活疫苗:由病原微生物经过灭活处理制备而成,如灭活狂犬病疫苗、灭活流感疫苗等。

1.2 温活疫苗:由病原微生物培养并杀死后制成,如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

1.3 亚单位疫苗:以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产物或其代表性抗原制备而成,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1.4 构建疫苗: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抗原基因插入其他生物体表达,如HPV疫苗、SARS-CoV-2疫苗等。

2. 疫苗的原理和作用机制疫苗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模拟感染引起免疫应答,进而产生特异性的免疫保护。

它能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产生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1 细胞免疫:疫苗中的免疫原通过被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引发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激活细胞免疫应答,并诱导生成记忆性T细胞,以实现对感染和肿瘤的清除。

2.2 体液免疫:疫苗中的免疫原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以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和复制。

3. 疫苗的制备和质量控制疫苗制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从病原体的培养、灭活或减毒、纯化和稳定性测试等多个环节进行。

同时,为了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制造商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规和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和质检。

3.1 疫苗制备:疫苗的制备包括病原体培养、灭活或减毒、抗原提取和纯化等步骤。

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原材料的选择和确保制备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性。

3.2 质量控制:疫苗的质量控制包括种子病毒的检测、活性测定、纯度检验、稳定性评价等环节。

其中,活性测定是疫苗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它可以通过动物免疫试验、细胞培养等方法进行。

疫苗的生物学原理

疫苗的生物学原理

疫苗的生物学原理
疫苗的生物学原理
疫苗是由一种病原体或疾病的免疫原制成的复合物,可以产生免疫和保护接受者免受传染病的侵染。

疫苗有疫苗、活性、减毒和融合四种类型。

这些疫苗的原理都是利用人体的免疫系统来产生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保护被免疫者免受这些疾病的攻击。

免疫原是疫苗中最重要的成分,它可以识别不同的病原体和疾病,并能够识别和攻击它们。

疫苗中可以含有病毒、细菌、原虫、活细胞疫苗等几种病原体。

每种类型的疫苗都有不同的特性及方法,例如疫苗可利用吸收由连续外毒素或内毒素凝集技术机制制成,活性疫苗使用活菌或活病毒,而减毒疫苗则使用细菌和病毒,但以较低的活菌或病毒滴度接种,适合慢性或危及慢性疾病的免疫。

融合疫苗则是将几种不同种型的病原体的DNA片段进行拼接和融合,增加反应性,能够使患者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

在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免疫反应,这种反应就是疫苗在人体免疫系统中产生的效果。

曝露病原体或疫苗时,接种者的免疫系统会发现入侵的外源性刺激物,释放特定的免疫信号蛋白,诱导B细胞增殖,对一个或多个抗原特异性分泌抗体,完成抗原识别,这种反应则称为免疫原识别反应(IRR)。

这种免疫原识别反应可以激活潜在的B细胞,从而诱导B细胞分泌抗体,也可以引发T细胞反应,从而诱导各种细胞和细胞因子来吞噬原虫病原体或病毒,或使其发生凋亡。

最终达到保护接种者免受疾病的目的。

疫苗和免疫学基础理论

疫苗和免疫学基础理论
胞活化增值,故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并不重要,如肌肉和皮下注 射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原性相同;
✓ 卡介苗在注射部位局部和远端淋巴结中都会复制,不仅在注射部 位产生迟发炎症反应,也能引起远处局部引流淋巴结反应。
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强
10
精选课件
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类毒素疫苗、多糖疫苗和多糖结合疫苗,灭活疫 苗主要在接种位点激活固有免疫,不能复制,疫苗引起的免疫激活有限, 故需要多次接种。
苗效果 剂量:一般来说高剂量效果好,但剂量过大出现免疫耐受 受种者基因:免疫逃逸现象 灭活疫苗很少能接种1次就可以产生理想效果,所以需要
间隔3-4周重复接种(至少2次以上),不断刺激产生生发 中心反应。
23
精选课件
体液免疫持久性影响因素
抗原的性质:活疫苗持久性好,如果再有抗原暴露或免疫 记忆在激活,就可以维持终身。
✓ 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 抗原性或免疫反应性: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
异性结合 ✓ 完全抗原和半抗原:半抗原特性应用-结合疫苗
免疫耐受:某些情况下(身体虚弱,感染)机体对抗原无 应答。
抗体: 致敏B细胞在收到抗原刺激后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 的一类蛋白质,包括IgG、 IgM 、 IgA 、 IgD 、 IgE。
生发中心反应
✓ 在循环中被致敏的B细胞有些发育为B细胞淋巴滤泡,这种活性的 淋巴滤泡被成为“生发中心”[一般需要几周时间],每个生发中心 都由单个抗原特异性的B细胞子代组成。
✓ 通过吸引DC细胞,诱发生发中心反应,即生发中心的特异性B细 胞开始大量克隆增值,通过抗体亲和力测试和凋亡等过程,导致 抗体种类和亲和力改变。
免疫记忆
免疫系统再次遇到原来接触过的抗原后产生的强大反应能 力-免疫记忆

疫苗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疫苗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疫苗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名词解释:疫苗:它是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和治疗用的试剂,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用于人或动物体的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

(或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免疫原性:指疫苗接种进入机体后引起抗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影响免疫原性强弱的因素包括机体的因素和疫苗的因素。

免疫应答:指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并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过程,可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是指能使接种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要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on dose,ID50):是指能使感染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后,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感染发病一半所需要的微生物量。

内毒素外毒素来源革兰阴性菌裂解产生革兰阳性菌及少数革兰阴性菌产生方式细菌崩解后释放合成分泌到菌体外的化学成分脂多糖(LPS)蛋白质稳定性较稳定,耐热不稳定,易被热、酸和消化酶灭活毒性作用弱,对组织无选择性,各种内毒素毒性作用相似强,对组织细胞有高度选择性,并能引起特殊的病变和症状医学抗原性较弱,免疫应答不足以中和毒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能否产生类毒素不能经0.3%~0.4%甲醛液作用成类毒素致热性常使宿主发热对宿主不致热灭活疫苗:是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接种于动物、鸡胚、组织或细胞培养物中生长繁殖后、经灭活处理使其失去致病力,但仍保留完整的生物结构和免疫原性。

疫苗中含有的菌体或病毒颗粒是“死”的,因此又称作死疫苗。

弱(减)毒活疫苗: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手段,使病原体的毒力即致病性减弱或丧失后获得的一种由完整的微生物组成的疫苗制品。

因其中的微生物体是活的,因此也叫活苗。

免疫疫苗学

免疫疫苗学

获得性免疫涉及以下几种细胞类型及其功能: • B-细胞: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 • T-细胞:有多种类型的T-细胞,每种细胞具有多种功能。例如,辅助T-细胞帮助或协调免疫应 答中的其他细胞,如辅助B 细胞产生抗体;细胞毒T-细胞杀死感染的病原体细胞。 • 吞噬细胞:(抗原递呈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状突细胞)吞噬抗原和已有的小肽片段使之形成一 种辅助T-细胞能够识别的形式。 【获得性免疫原理】 免疫原性 免疫原性是对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反应的一种能力。 抗原
5 内部培训材料

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病原微生物或抗原后形成的免疫力。是对病原体或抗原产生的 特异性反应,该反应可在机体再次接触感染微生物时起保护作用。被分为主动免疫与被动 免疫。 获得性免疫反应有四项基本特征: 特异性:对识别的病原体或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封闭能力。该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 疫(抗体产生)和(或)细胞介导的免疫(例如:T-细胞应答)。
免疫学
通过本章学习,我们将能回答: 人体有哪些免疫器官? 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有什么区别? 抗原和抗体有什么区别? 获得性免疫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什么是二次应答?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群体免疫? 免疫学是阐明机体的防御机制和免疫应答不良后果的学科,涉及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构成对 抗感染的防御体系的免疫系统器官和组织有骨髓、胸腺、淋巴结和脾脏。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 免疫细胞: T、B淋巴细胞,有免疫记忆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K细胞、NK细胞 免疫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补体
骨髓干细胞 在胸腺成熟 在骨髓成熟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9 内部培训材料

淋巴细胞克隆扩增 不成熟淋巴池 (每个都不同)

新冠疫苗的科学知识和接种建议

新冠疫苗的科学知识和接种建议

新冠疫苗的科学知识和接种建议新冠疫苗的科学知识与接种建议2020年,新冠病毒爆发使全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健康威胁。

不断推陈出新的疫情形势令人担忧。

全球各个国家加强检测、控制感染的措施和研发新冠疫苗,以期结束疫情,让人们能够重获正常生活和工作。

而在疫苗的领域,各国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也在积极对新冠疫苗展开研发与生产。

本文旨在讨论新冠疫苗的科学知识和接种建议。

一、新冠疫苗的科学知识1. 什么是新冠疫苗新冠疫苗是由新冠病毒的关键部分制作的疫苗,通过接种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从而使人体对新冠病毒产生有效的抵抗力。

新冠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其病原基因通过RNA方式编码,与SARS和MERS等病毒有相似之处。

目前新冠疫苗主要分为四类: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多肽疫苗和病毒样粒子疫苗。

2. 新冠疫苗的工作原理疫苗在身体内刺激免疫系统,在尽可能少的副作用的前提下,模拟新冠病毒攻入人体的过程,并让身体产生对抗新冠病毒所必须的免疫反应,从而达到保护身体不受新冠病毒伤害的目的。

3. 新冠疫苗的接种方法新冠疫苗主要是通过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接种。

其中,COVID-19病毒载体和蛋白亚单位疫苗需要在肌肉上方注射,而核酸疫苗则需要在肌肉内注射。

二、接种新冠疫苗的建议1. 新冠疫苗的接种对象目前各国在接种新冠疫苗的对象上存在一定差异,如美国将医护人员、高龄人群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视为接种对象的重点;英国则将优先接种高龄人群和具有风险的人群;中国的接种对象则主要是医护人员,以及公共运输和邻境口岸等风险人群。

因此,在接种新冠疫苗前,应该了解本地的接种对象及接种计划。

2. 新冠疫苗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接种新冠疫苗后,多会出现轻微的不适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疲劳、恶心、轻微呕吐、头晕等。

大多数人会在几天后恢复正常。

如出现严重反应,应及时就医。

3. 接种新冠疫苗后的注意事项接种新冠疫苗后,接种者可接受常规医学指导,生活上保持清洁、适度锻炼,饮食保持健康、适量;避免密切接触患有新冠病毒的人;注意口罩佩戴。

疫苗基础知识PPT课件

疫苗基础知识PPT课件
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自动免疫: 通过抗原物质(如细菌、病毒、疫苗等)的刺激使机体 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可分为自然和人工两种。自 然自动免疫即患病后免疫,如患过麻疹、伤寒后即产生了 相应的抗体。人工自动免疫是通过预防接种,刺激机体免 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出现较慢(1-4 周),但维持时间较长(数月至数年),从而达到预防疾 病的目的。
第28页/共50页
三代细菌性疫苗
优点
免疫原性好
全菌体疫苗
副反应小 多糖疫苗
能使2岁以下婴幼儿 产生有效的保护性 抗体,安全、高效
多糖蛋白结合 疫苗
缺点
副反应重
卡介苗
全细胞百日咳
对2岁以下儿童无效 抗体保护期短
生产工艺复杂成本略高
流脑多糖疫苗 肺炎多糖疫苗 伤寒Vi多糖疫苗
第29页/共50页
Hib结合疫苗 AC流脑结合疫苗 13价肺炎结合疫苗
二、体液免疫:即以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目的的免疫机制。负责体液免疫的细胞是B细 胞。病毒颗粒和细菌表面都带有不同的抗原,所以都能引起体液。 体液免疫的两个关键:B细胞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产生高效而短命的浆细胞,由浆细胞分泌抗体清除抗原. 产生寿命长的记忆细胞,发生二次反应立即消灭再次入侵的同样抗原。
三代病毒性疫苗(例:流感)
全病毒疫苗,含有完 裂解疫苗,含高度纯 亚单位疫苗,只含纯
整的灭活病毒颗粒
化的病毒颗粒
化的HA、NA抗原
第30页/共50页
多糖疫苗与结合疫苗特点比较
B细胞反应
抗体类型 记忆免疫 保护周期 加强效果 免疫耐受性 群体免疫 免疫原性
多糖疫苗 T细胞非依赖性
多糖结合疫苗 T细胞依赖性
被动免疫: 机体获得由其他机体产生的活性免疫球蛋白或细胞因子, 使人体立即得到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其特点是生效快, 但免疫维持时间短(2-3周),所以主要用于治疗或防止 发病的应急措施。(血清)

疫苗的原理免疫学

疫苗的原理免疫学

疫苗的原理免疫学
疫苗的工作原理与免疫学关系十分密切,主要包括:
1. 疫苗通过接种弱毒或死毒的病原体,激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

2. 主要依靠免疫系统辅助型T细胞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应答。

3. 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清除,细胞免疫可以杀死感染细胞。

4. 疫苗接种后,免疫系统会形成免疫记忆,再遇病原体时能快速响应。

5. 不同类型的疫苗(活疫苗、灭活疫苗等)能刺激不同的免疫反应。

6. 辅助剂可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提高疫苗保护效果。

7. 安全有效的疫苗接种可以产生群体免疫,控制疾病传播。

8. 疫苗设计需要考虑人群的免疫反应特点,定期接种维持免疫记忆。

9. 新型疫苗的研发需要深入理解病原体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规律。

10. 免疫学为设计更安全、更有效的疫苗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疫苗与免疫学理论和应用息息相关,是利用免疫学原理进行预防接种的重要实践。

预防接种知识讲座内容

预防接种知识讲座内容

预防接种知识讲座内容预防接种知识讲座预防接种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本次讲座将为大家介绍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包括接种原理、接种程序、接种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接种原理1.1 免疫学基础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对抗感染和维持健康状态的科学。

人体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攻击入侵机体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从而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当人体第一次遭受某种病原体侵袭时,免疫系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产生足够数量的抗体来消灭这个入侵者。

但是,如果再次遭受同样的侵袭,免疫系统就会迅速反应,并产生更多更快速的抗体来对抗这个入侵者。

1.2 接种原理预防接种就是利用这个免疫学原理,在人体内引入微弱或死亡的病原体或其成分,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提高机体对某种疾病的抵抗力。

接种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以便在遇到同样的病原体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消灭它们,从而达到预防该疾病的目的。

二、接种程序2.1 接种对象预防接种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

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情况,接种对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婴幼儿:出生后第一个月开始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等;(2)学龄前儿童:需要接种百白破、麻腮风等常规预防性疫苗;(3)学生和青少年:需要接种流感、HPV等针对特定人群的预防性疫苗;(4)成年人:需要定期接种流感、乙肝等常规预防性疫苗;(5)老年人和高危人群:需要加强免疫力,定期接种肺炎球菌、带状疱疹等特殊预防性疫苗。

2.2 接种时间接种时间一般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婴幼儿:出生后第一个月开始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等;(2)学龄前儿童:需要接种百白破、麻腮风等常规预防性疫苗;(3)学生和青少年:需要接种流感、HPV等针对特定人群的预防性疫苗;(4)成年人:需要定期接种流感、乙肝等常规预防性疫苗;(5)老年人和高危人群:需要加强免疫力,定期接种肺炎球菌、带状疱疹等特殊预防性疫苗。

2.3 接种程序预防接种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咨询医生:在接受预防接种之前,应先到医院或诊所咨询医生,了解自己的健康情况和适合自己的接种方案。

预防性疫苗-免疫学PPT课件课件

预防性疫苗-免疫学PPT课件课件
应对疫苗犹豫现象
近年来,疫苗犹豫现象逐渐引起关注。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疫苗犹豫的 原因和解决方法,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任度和接受度。
THANKS
感谢观看
接种对象
主要为儿童、青少年、成人等易 感人群,以及特定职业或高风险 人群。
接种时间
根据疫苗类型和疾病流行情况, 合理安排接种时间,如儿童计划 免疫程序、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 等。
接种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禁忌症
包括严重过敏史、急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神经系统疾病等。
注意事项
接种前应详细了解疫苗相关知识,如疫苗种类、作用、接种程序等;接种后应 留观30分钟,注意局部和全身反应情况。
降低感染风险及严重程度
降低感染风险
01
通过接种疫苗,机体能够获得对相应病原体的免疫力,从而显
著降低感染的风险。
减轻感染症状
02
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生感染,由于体内已经存在抗体和免疫记忆,
感染症状通常较轻,病程较短。
防止并发症
03
疫苗接种还能够有效防止由感染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保护患者
生命安全。
04
常见预防性疫苗介绍
03
预防性疫苗作用机制
激发机体免疫反应
疫苗作为抗原
疫苗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微生物或其成分,能 够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
激活免疫细胞
疫苗进入人体后,被免疫细胞识别并激活,引发 一系列免疫反应。
产生免疫记忆
免疫细胞在激活后会分裂增殖,并产生免疫记忆, 以便在未来遇到相同病原体时能够迅速应对。
产生长期免疫保护
疫苗分类
根据疫苗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可将其 分为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基因工 程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多糖疫苗等 。

基本公共卫生知识疫苗接种常识

基本公共卫生知识疫苗接种常识

基本公共卫生知识疫苗接种常识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疫苗接种成为了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疫苗接种不仅能够有效地保护个体免受疾病的侵害,还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免疫水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基本的公共卫生知识,包括疫苗接种的重要性、接种程序和常见问题。

1.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接种疫苗,人体可以获得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够迅速识别并消灭它们,从而降低发病风险。

疫苗接种不仅能够保护个体,还能够在群体层面上减少疾病的传播,从而保护整个社会的健康。

2. 疫苗接种的程序疫苗接种通常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首先,接种者需要了解自己的疫苗接种记录,以确定是否需要接种或进行疫苗补种。

其次,应在指定的接种单位或医疗机构进行接种。

接种者应提供相关个人信息,并接受医务人员的核实和咨询。

接种过程中,医务人员将对接种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接种计划进行疫苗注射。

接种后,接种者应咨询医务人员关于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3. 常见问题3.1 疫苗安全性疫苗的安全性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疫苗在上市前会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确保其安全有效。

但仍然存在极少数人对某些疫苗成分过敏的情况。

因此,在接种前,接种者应告知医务人员个人的过敏史和健康情况,以便医务人员评估风险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3.2 疫苗接种时间和次数不同疫苗有不同的接种时间和次数要求。

一般来说,婴幼儿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日程进行接种。

在接种日程中,有些疫苗需要多次接种,以建立免疫力。

接种者应按照医务人员的建议安排接种时间和次数,以保证疫苗的最佳效果。

3.3 疫苗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后,个别人可能会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的疼痛、红肿或全身的轻微不适。

这些反应通常是短暂的,无需特殊处理。

然而,极少数人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在接种过程中,接种者应立即告知医务人员任何不适症状,以便及时处理。

疫苗免疫学基础

疫苗免疫学基础

疫苗免疫学基础前言疫苗自问世以来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在疫苗使用覆盖率高的国家,许多以前造成大多数儿童死亡的疾病基本上已经消失。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的免疫计划每年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显著降低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从1990年的每千人93例死亡降低到2018年的每千人39例死亡。

疫苗利用了高度进化的人类免疫系统对病原体抗原的反应和记忆的非凡能力。

然而,免疫学迄今为止对疫苗开发并没有太大贡献,因为我们今天使用的大多数疫苗都是根据经验开发和测试的。

很明显,为难以靶向的病原体开发新疫苗面临着重大挑战。

为此,我们迫切需要更好地了解保护性免疫,以开发针对难以靶向的病原体(如结核分枝杆菌)和抗原可变病原体(如艾滋病毒)的疫苗,控制威胁全球卫生安全的疫情(如新冠肺炎或埃博拉),并研究如何在衰老的免疫系统中恢复免疫反应,以保护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免受传染病的侵害。

疫苗里有什么?疫苗是一种生物产品,可用于安全地诱导免疫反应,从而在随后暴露于病原体时对避免感染或疾病提供保护。

为了实现这一点,疫苗必须含有源自病原体或合成产生的抗原,以代表病原体的成分。

大多数疫苗的基本成分是一种或多种蛋白质抗原,可诱导提供保护的免疫反应。

此外,多糖抗原也可以诱导保护性免疫反应,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为预防几种细菌感染而开发的疫苗的基础,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和脑膜炎。

疫苗通常分为活疫苗或非活疫苗,以区分那些含有相关病原生物的减毒复制株的疫苗与那些只含有病原体成分或灭活的疫苗。

除了“传统”的活疫苗和非活疫苗,在过去几十年中还开发了多种平台,包括病毒载体、基于核酸的RNA 和DNA疫苗以及病毒样颗粒。

活疫苗和非活疫苗之间的区别很重要。

前者有可能在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中以不受控制的方式复制,导致其使用受到一些限制。

相比之下,非活疫苗对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没有风险。

开发活疫苗是为了使其在免疫活性宿主中充分复制,产生强大的免疫反应,但不会导致显著的疾病表现。

预防接种知识课堂课件

预防接种知识课堂课件
肖芳 主编,接种疫苗早知道,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P45
熟悉预防保健流程
预检 签署知情同意书
电脑录入
接种疫苗
留观
预约下次时间
接种疫苗前要做哪些准备?
梁晓峰等,疫苗知识集锦,人民卫生出版社 P6
接种疫苗前要做哪些准备?
服糖丸、轮状 疫苗前30分钟 避免喂奶,喂 水,但也需避 免饥饿状态; 向医生说明宝宝 的健康状况,如 身体不适,要和 医生确认补打的 时间 尽量避免 宝宝在睡 眠状态中 接种疫苗
接种后的注意事项(1)
• 接种后留院观察 • 服完糖丸、轮状疫苗 他热的食物; 方可离开; 后再喂奶、喂水或其
梁晓峰等,疫苗知识集锦,人民卫生出版社 P6
接种后的注意事项(2)
• 接种当天避免羊肉、鱼虾蟹、海参等孩子有 可能过敏的食物;

内避免洗澡,洗澡时不要搓洗接种
部位、避免弄
湿以防感染;
• 接种当天尽量多喂水;

避免剧烈运动。
梁晓峰等,疫苗知识集锦,人民卫生出版社 P6
常见的疫苗接种后反应
定义: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不会造成生理和功能障碍。
• 接种疫苗后
• 发烧:接种疫苗后8-12小时体温
升高,一般<38.5C;
当天局部出现
红、肿、热、痛, 一般2-3天消退。
• 烦躁、易激惹、睡觉不踏实 • 食欲减退 • 腹泻、呕吐 • 皮疹,但较轻微 • 嗜睡
患有严重心、 肝、肾等疾病 和活动型结核
肖芳主编,接种疫苗早知道,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P26
• 问题4:什么情况下暂缓接种
下列情况暂缓接种
急性病期间,如感冒,发热,腹泻、气管炎、肺炎等; 慢性病活动期; 1个月内使用过免疫球蛋白或免疫抑制剂 接种部位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 湿疹。

疫苗免疫学研究及其应用

疫苗免疫学研究及其应用

疫苗免疫学研究及其应用自从疫苗的发明以来,就一直被视为医学领域的里程碑。

疫苗的应用不仅使医学领域得到了巨大发展,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长足发展。

疫苗免疫学是疫苗研究的重要学科之一。

本文将介绍疫苗免疫学的研究及其应用。

一、疫苗免疫学简介疫苗免疫学是一门研究疫苗的开发、功能、应用及其制备的学科。

疫苗免疫学主要研究疫苗的杀菌、杀毒和免疫调节等作用机制,以及疫苗对临床疾病的防治作用。

疫苗是疾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疫苗免疫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疫苗的分类疫苗可分为抗原疫苗、寡糖疫苗、蛋白质疫苗等多种类型。

其中,抗原疫苗是最常见的一种疫苗,可进一步分为重组蛋白质疫苗、逆转录病毒疫苗、灭活疫苗等几种类型。

每种疫苗都有其特定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对象。

三、疫苗的制备和应用疫苗的制备和应用是疫苗免疫学的核心内容。

制备疫苗需要对疾病的病原体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生长特点和传播机制,以及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

一般来说,疫苗的制备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获得病原体:病原体的获取通常需要从病人体内进行细胞培养或从病原体污染的环境中筛选出来。

(2)病原体的杀灭:一些病原体可能对人体具有致病性,为了防止对人体造成危害,制备疫苗前需要对病原体进行杀灭或削弱处理。

(3)制备疫苗:根据不同类型的疫苗,使用不同的制剂来缓慢注射给接种者。

疫苗的制备需要经过严格的品质控制,确保安全可靠。

疫苗的应用主要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

随着疫苗的不断发展,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疫苗进行控制。

比如,康泰克疫苗是腮腺炎、麻疹、风疹三种疾病的联合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这三种疾病的发生;肺炎球菌疫苗可以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乙型肝炎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等传染病。

四、疫苗的副作用及安全性评估虽然疫苗是一种重要的医学预防手段,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安全问题。

例如,疫苗接种后可能会产生头痛、肌肉疼痛、局部红肿等不适症状。

为了确保疫苗的安全性,需要开展疫苗安全性评价,包括疫苗的生产、使用、监管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细菌的致病性
(1)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a)
寄生:据大多数病原菌
腐生:产生毒素食物中毒
(eg.肉毒梭菌)
(2)致病性(pathogenicity):
病原菌在特定条件下引起宿主疾病。
毒力(virulence):
致病力的强弱。
强毒、弱毒(减毒)、无毒
毒力因子:致病力的物质基础。
侵袭蛋白:酶
(2)细菌毒素(toxin):
细菌生长过程中产生和释放的毒性物质。
损伤宿主细胞
干扰生理功能
一、疫苗学的微生物学基础
(一)细菌的致病性与毒力因子
内毒素
外毒素
来源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及少数革兰阴性菌
产生方式
细菌崩解后释放
合成分泌到菌体外的
化学成分
脂多糖(LPS)
蛋白质
稳定性
较稳定,耐热
不稳定,易被热、酸和消化酶灭活
负责体液免疫的细胞是B细胞。体液免疫的抗原多为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蛋白质和多糖大分子,病毒颗粒和细菌表面都带有不同的抗原,所以都能引起体液免疫。
2、体液免疫过程:
第一步:B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与互补的抗原分子结合后,活化、长大,并迅速分裂产生一个有同样免疫能力的细胞群——克隆(clone)、无性繁殖系。其中一部分成为浆细胞,产生抗体;一部分发展为记忆细胞(memory cell)。
疫苗与药物的区别
使用的人群不同:一般药物主要用于患病人群,疫苗用于健康人
药物的性质:一般药物主要为中药、化学合成药物和生物药物,而疫苗均为生物药物。
药物作用:一般药物主要减轻病痛,只有疫苗才能彻底控制和消灭疾病。
疫苗的成份和特点
疫苗的基本成分包括抗原、佐剂、防腐剂、稳定剂、灭活剂及其他成分
疫苗的成份和特点
(二)病毒的致病作用
1、病毒的传播方式
(1)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
病毒侵入机体的三大重要门户皮肤呼吸道消化道
(2)垂直传播
通过胎盘或产道,
病毒由母亲传给胎儿的方式胎盘产道
2、感染的类型
隐性感染不引起临床症状向外播散病毒
显性感染出现临床症状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
慢性感染病程长,病毒可检出如HBV
(2)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on dose,ID50):
是指能使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感染发病一半所需要的微生物量。
4、细菌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1)抗吞噬作用
分泌蛋白酶破坏吞噬细胞
抑制吞噬多糖荚膜,菌毛
在巨噬细胞中生存
(2)抗体液免疫
伪装抗原
金黄色葡萄球菌结合血纤维蛋白
白色念球菌肾小球基底膜肾小球肾炎结合抗体
保护剂或稳定剂:
为保证作为抗原的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存活并保持免疫原性,疫苗中常加入适宜的稳定剂或保护剂,如冻干疫苗中常用的乳糖、明胶、山梨醇等。
灭活剂:
灭活病毒或细菌抗原的方法除了可用物理方法如加热、紫外线照射等之外,也常采用化学方法灭活。常用的化学灭活试剂有丙酮、酚、甲醛等,这些物质对人体有一定毒害作用,因此在灭活抗原后必须及时从疫苗中除去,并经严格检测,以保证疫苗的安全性。
(四)疫苗免疫剂量、途径、次数及间隔
1、免疫剂量
适中太低/太高免疫耐受
2、免疫途径
•以皮内免疫最佳
•皮下免疫次之
•腹腔免疫和静脉注射效果最差
•口服易导致耐受
•粘膜免疫(局部感染)
选择好的免疫佐剂
皮下注射皮内免疫静脉免疫腹腔免疫口服免疫粘膜免疫
2、免疫次数和间隔
不同疫苗有所不同
免疫次数2-3次
间隔时间3-4周
抗原:抗原是疫苗最主要的有效活性组分,是决定疫苗的特异免疫原性物质。(疫苗效果)
佐剂:又称非特异性免疫增生剂。本身不具抗原性,但同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到机体内能增强免疫原性或改变免疫反应类型。
杀菌剂/防腐剂:用于防止外来微生物的污染。一般液体疫苗为避免在保存期间微量污染的细菌繁殖,均加入适宜的防腐剂。大多数的灭活疫苗都使用防腐剂,如硫柳汞、2—苯氧乙醇、氯仿等。
(1)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
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
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
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
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众多的同一种疾病的病人。
毒性作用
弱,对组织无选择性,各种内毒素毒性作用相似
强,对组织细胞有高度选择性,并能引起特殊的病变和症状医学抗ຫໍສະໝຸດ 性弱,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作用弱
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0.3%~0.4%甲醛液作用成类毒素
2、细菌的致病机制
(2)细菌毒素(toxin):
内毒素的治疗:抗体、内毒素拮抗剂
外毒素的治疗:抗毒素、类毒素
(二)我国需要重视的传染病
我国目前部分传染病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细菌性痢疾等;部分曾被控制疾病出现流行扩散趋势,如肺结核、性病、血吸虫病、脊灰;但一些新发传染病也已在我国出现并造成流行,例如艾滋病、疯牛病、SARS、禽流感、猪流感以及超级细菌。将来还有可能是南北极冰川中的远古病毒。
疫苗在制备时还需使用缓冲液、盐类等非活性成分。缓冲液的种类、盐类的含量都可影响疫苗的效力、纯度和安全性,因此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
疫苗的基本特点:
■免疫原性
免疫原性由疫苗的抗原所决定,指疫苗接种进入机体后引起抗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免疫原性强弱的因素包括机体的因素和疫苗的因素。
■安全性
安全性包括疫苗本身的安全和接种的安全。大多数疫苗主要用于儿童和健康人群,因此其安全性要求极高。绝大多数国家以不允许因接种疫苗而发生的死亡率超过百万分之一作为安全标准之一。
三、疫苗学的传染病学基础
(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p52
1.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次氏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
2.有传染性: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
3.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疫苗接种的目的
正确的选择疫苗(符合流行病学研究)
免疫程序
免疫接种人员
免疫接种的对象(发烧、过敏、妊娠)
第三章疫苗的种类与研制技术
3、抗病毒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
屏障作用
巨噬细胞的作用
干扰素——非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按种类:IgG IgM IgA
细胞免疫:抗病毒免疫的主要细胞T、NK
二、疫苗学的免疫学基础
(一)体液免疫
1、体液免疫:
所谓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即以B cells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目的的免疫机制。
第二章
第二章疫苗学的基础
一、疫苗学的微生物基础
二、疫苗学的免疫学基础
三、疫苗学的传染病学基础
1、细菌的致病性
(1)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a):
可导致机体发病的细菌。
条件致病菌(conditional pathogenic bacteria):
正常条件下对宿主不呈现致病作用,当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时候可以致病。(eg.金黄色葡萄球菌)
侵袭力毒素
(3)细菌致病的3个步骤:
黏附定殖扩散
2、细菌的致病机制
致病机制归根结底是由于致病相关基因决定的,这些致病相关基因组成10-20kb的DNA片段,称为致病岛。
(1)侵袭力(invasiveness):病原体突破皮肤、粘膜生理屏障,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
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表面结构:荚膜、黏附素、菌毛
抗毒素: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使抗体具有免
疫保护作用。(破伤风抗毒素)
类毒素:用甲醛处理外毒素,去除有害作用,注射后使机
体产生抵抗细菌的能力。(白喉类毒素,破伤
风类毒素)
3、细菌毒力的测定
(1)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
是指能使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要的微生物量。
稳定性
疫苗必须保持稳定,以保证经过一定时间的疫苗贮存和冷藏运输过程■后疫苗仍能保持有效的生物活性。稳定性是衡量疫苗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广泛应用性
当某种传染病流行时,对流行区域的健康人群和易感者进行接种,在保护接种者个人的同时,随着接种人数的增加,当产生免疫的人数达到人群的80%以上时,整个人群形成一个免疫屏障,形成群体免疫,避免疾病的流行与传播。
第二步:在这一阶段,抗原成为被作用的对象,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体液免疫主要对抗细胞外感染。
(二)细胞免疫
指T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破裂死亡。
杀伤特点:
连续性杀伤
特异性杀伤细胞免疫对抗胞内感染。
MHC限制性
(三)免疫记忆
免疫记忆(immunological memory):
机体再次接触同一种抗原后产生的增强性快速应答,由记忆淋巴细胞承担。
此外,免疫记忆还具有抗原特异性和长效性。
免疫记忆的特点是具有抗原特异性和长效性。
记忆B细胞10-60年(天花)
记忆T细胞1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