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北戴河》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建安12年(207年)夏5月,曹操出征乌桓, 九月胜利班师。经过碣石山,立马观海,慷慨赋 诗,流露出包容天地的帝王气象。
词的上阕借景抒情。[大雨落幽燕],这里用 古语幽燕显得庄重典雅,同时表明大雨降落的面 积之大;并写下阕对于[往事]的回忆相呼应,既 壮眼前之景,又含怀古之意。[白浪滔天],表面 上似乎只写波浪,但含蓄地写了大风;营造出一 种风雨齐来,波涛汹涌以至[滔天]的壮观、气势 磅礴的气氛,抒发了诗人对今天祖国河山的赞美 之情,同时为全词末句埋下了伏笔。[秦皇岛外打 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此情此景, 诗人很自然地想到海上的打鱼船。从而表达了诗 人的关切人民的情怀,并由此引发对过去的回忆。 这里的一个[都]字,表明了打鱼船之多,也表达 了感情的急切,由见到[不见],可以看出作者强 烈地注视和关切之情。
词的下阕借史抒情。当作者置身于海面上关注渔民时,作为诗 人、革命家,思想上便很自然地从北戴河的今天想到了北戴河的昨 天和历史上的人物所留下的事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 碣石有遗篇]三国时期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著名的 文学家曹操,为了制服作为袁绍父子割据后盾的乌桓贵族,在公元 二百0七年(建安十二年)曾骑马挥鞭,带领人马北征乌桓,于秋 天班师凯旋时曾经路过北戴河一带的碣石山,并曾登临观海,写下 了他的《观沧海》一诗,这件事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了。所谓[遗篇], 指的就是曹操这首遗留下来的诗篇。这首诗写到了他[东临碣石], 同时诗中对北戴河一带的海的形势作了生动的刻画,是一首比较好 的诗。[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结尾这两句画龙点睛,点出 了全篇的主旨,词语简练,含义无穷。曹操登临碣石山,一千多年 已经过去了。如今萧瑟的秋风又吹起来了,自然景色依旧,但是人 世间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根本变化,历史转入了人民的当家作主 的新时代。所谓[萧瑟秋风]本来不是夏季的景色,毛泽东在这里借 用曹操《观沧海》中的句子,自成古今对比:气候不变[人间]变, 这就把[换了人间]更鲜明地突出出来了。
一次,毛主席在海里畅游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就 在沙滩上散步,边走边吟起了曹操的《观沧海》。 主席身边陪同的保健医生徐涛问:这是谁的诗? 主席告诉他是曹操的。徐涛很惊讶,说曹操只是 个白脸奸臣,会做出那么好的诗?毛主席就耐心 地解释: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 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统一了北方,为创建魏国打 下了基础,同时大胆改革,革除东汉弊政,使当 时受到很大破坏的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毛 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的下阕中说到曹操, 并将曹操的“秋风萧瑟”升华为“萧瑟秋风今又 是,换了人间”,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豪 迈激情。
人萧鞭 谁一天
间 。
瑟 秋 风 今 又 是 , 换 了
。 东 临 碣 石 有 遗 篇 。
往 事 越 千 年 , 魏 武 挥
边 ?
ຫໍສະໝຸດ Baidu
片 汪 洋 都 不 见 , 知 向
。 秦 皇 岛 外 打 鱼 船 。
大 雨 落 幽 燕 , 白 浪 滔
《 浪 淘 沙

毛 泽
北 戴
东河

写作背景
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一日时逢海滨 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顿起击水之兴,不 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于风浪 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有纵笔挥毫,写下 了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 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 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 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 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一、复习提问: 1、词有哪两大代表流派?代表人分别是?
豪放派,代表人辛弃疾,苏东破 婉约派,代表人李清照,秦观
二、1、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字词质疑: (1)标拼音:幽燕 碣石 萧瑟 (2)释词义: 幽燕 碣石 魏武 都不见 萧瑟秋风 人间 (3)感知词的大意
还有一次,毛主席下海游出很远,跟随的人累 得轮番上船休息,可毛主席就是不肯上船。后来, 到了快望不到岸边的海域,遇上一位驾船捕蟹的 老渔民,工作人员再次请毛主席上船,毛主席马 上痛快地上了渔船,不待擦干身体,就和老渔民 聊起天来。他当时只穿着泳裤,老渔民一下子没 有认出来,两人就从吃喝穿戴、鱼鳖虾蟹、锅台 灶头、老婆孩子、新旧社会,直聊到互助组闹不 团结等等。在《浪淘沙·北戴河》中,主席写道: “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 边?”道出了毛主席同老渔民交谈的美好回忆, 也寄托着领袖对海上渔船安危的牵挂和关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