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理论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制度学派(new-institutionalism)上世纪70年末产生
代表人物Meyer&Rowan、DiMaggio& Powell 关注主题:组织趋同性
近代制度学派(neo-institutionalism)
代表人物Oliver(1991)、Scott(1994)、Dougherty(1994)
80年代中到90年代中,制度学派进入大发展时期, 研究对象从非营利组织扩展到企业和产业组织,研 究方法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与经验研究。
早期制度学派
Selznick的著作《TVA与基层结构》(TVA and grass-roots) 是关于美国田纳西洲水利大坝工程与 管理机构的研究。田纳西水利工程建设在20世纪 30年代,美国国会当时通过法律建立这一工程的 目的是要提供便利、制造肥料、控制水灾、利用 水道等,在这些目标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考虑, 例如保护生态、植树造林、帮助贫困的农民开发 娱乐场所。所以,当时的想法是很好的,希望当 地居民都参与其中,一起来建设这一工程。
资源依赖(Pfeffer & Salancik, 1978)
制度理论(Selznick,
1949; Mayer &
Rowan,
1977;
DiMaggio
&
Powell, 1983)
组织社会学
现代对社会组织的研究
现代对社会组织的研究基本沿着泰罗&法约尔的科学管理学派、梅奥 的人际关系学派、韦伯的结构学派这三个学派的研究方向发展。始自 法约尔、泰勒等人的从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对社会组织的研究,逐步 发展为管理科学;始自梅奥等人的对组织中的人的心理、行为、人际 关系的研究,发展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组织行为学;韦伯从社 会学角度对官僚制组织的分析,发展为组织社会学。1938年哈佛大学 出版C.I.巴纳德的《经理的职能》一书,反映了对社会组织进行综合 研究的趋势,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唯一完整地、有系统地论述社会组 织的理论性著作。
微观的组织理论
(资料来源:Colquitt & Zapata-Phelan (2007),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理论视角
著名的组织社会学家Scott曾对组织研究历史上的各个主 流范式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在其代表作《组织理论》一书 中将现有组织研究的发展归纳为三种理论视角的顺次出现 ,即理性系统视角、自然系统视角和开放系统视角。
斯科特(2011)的分层模型:
分析层面
1900-1930年 理性模型
封闭系统模型
1930-1960年 自然模型
社会心理 层面
科学管理(Taylor, 1911)
决策制度(Simon, 1945)
人际关系(Whyte, 1959)
科层制(Weber, 1968译本)
结构层面 一般管理理论 (Fayol, 1919)
不同于前两个视角,开放系统视角把组织看作是一个开放 的系统,与外面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能量、信息、资源 的交换,这种交换关系是组织存活的关键。这种视角虽然 出现最晚,但它传播的非常快,并且对组织理论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组织内部特征的研究开始 让位于对外部事件和过程的研究,围绕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70年代密集产生了多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至今仍然是学术 研究主流的理论学派。
比较结构(Woodward, 1965; 社会技术系统
Pugh等, 1969; Blau, 1970)
(Miller & Rice,
1967)
交易成本(Williamson, 1975)
组织生态学(Hanna & Freeman, 1977)
基于知识(的组织)(Penrose, 1959; Prahalad & Hamel, 1990; Teece & Pisano, 1994; Nonaka & Takeeuchi, 1995)
70年代以来,新制度学派提出许多看似非理性的组织行为有其内在理 性逻辑,提出了“合法化机制 ”。
80年代以来,格拉诺维特、博特等人发展了社会学网络学派
组织社会学制度理论
制度学派
早期制度学派(old-institutionalism)
代表人物Philip Selznick(著作《TVA与基层结构》1947) 关注主题:组织的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之间的关联
组织理论课件
2020年4月19日星期日
组织理论的来源
管理学 经济学 社会学 心理学
宏观的组织理论
(资料来源:Colquitt & Zapata-Phelan (2007),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9.网络理论
其中有3个即生态的、关系的、制度的理论,是基于社会学家的工作 ,第4个政治的(资源依赖)观点也较多倚重的是社会学家Emerson的 工作,把它应用于组织间层面(而不是人际层面)。
理性系统视角把组织看作是为实现特定目的所设计的工具 。“理性”术语也叫技术或功能理性,指的是一系列有组织 的行动以最高效率达到既定目标的程度。该视角关注目标 的具体化和组织的正式化,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 般管理理论、韦伯的官僚行政组织以及西蒙的管理行为理 论被认为是理性系统视角的四种代表性理论。
自然系统视角是在批判理性系统视角的不足中发展起来的 ,它引入了一种对组织全新且有趣的看法。自然系统视角 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社会系统,有着所有社会系统具有的共 性,如组织要服务的目标不那么单纯、简单和具体,组织 里除了高度正式化的结构之外,还存在非正式结构,后者 既有负面作用也有积极作用。自然系统视角的代表性学派 有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巴纳德的协作系统观点、塞尔兹 尼克(Selznick)的制度论思路、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40年代中期以后,英、美等国众多的社会学家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 方法,对社会组织进行研究,提出了各种理论见解,组织社会学逐渐 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的结构功 能主义对组织社会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社会学中的其他理论,如 交换理论(见社会交换论)、冲突理论等对组织理论的发展也起了重要 作用。
协作系统(Barnard, 1938) 人际关系(Mayo, 1945)
冲突模型(Gouldner,1954)
生态层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60-1975年 理性模型
开放系统模型
1975-至今 自然模型
有限理性(March & Simon, 组织活动(Weick,
1958)
1969)
权变理论(Lawrence & Lorsch, 1967)
代表人物Meyer&Rowan、DiMaggio& Powell 关注主题:组织趋同性
近代制度学派(neo-institutionalism)
代表人物Oliver(1991)、Scott(1994)、Dougherty(1994)
80年代中到90年代中,制度学派进入大发展时期, 研究对象从非营利组织扩展到企业和产业组织,研 究方法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与经验研究。
早期制度学派
Selznick的著作《TVA与基层结构》(TVA and grass-roots) 是关于美国田纳西洲水利大坝工程与 管理机构的研究。田纳西水利工程建设在20世纪 30年代,美国国会当时通过法律建立这一工程的 目的是要提供便利、制造肥料、控制水灾、利用 水道等,在这些目标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考虑, 例如保护生态、植树造林、帮助贫困的农民开发 娱乐场所。所以,当时的想法是很好的,希望当 地居民都参与其中,一起来建设这一工程。
资源依赖(Pfeffer & Salancik, 1978)
制度理论(Selznick,
1949; Mayer &
Rowan,
1977;
DiMaggio
&
Powell, 1983)
组织社会学
现代对社会组织的研究
现代对社会组织的研究基本沿着泰罗&法约尔的科学管理学派、梅奥 的人际关系学派、韦伯的结构学派这三个学派的研究方向发展。始自 法约尔、泰勒等人的从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对社会组织的研究,逐步 发展为管理科学;始自梅奥等人的对组织中的人的心理、行为、人际 关系的研究,发展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组织行为学;韦伯从社 会学角度对官僚制组织的分析,发展为组织社会学。1938年哈佛大学 出版C.I.巴纳德的《经理的职能》一书,反映了对社会组织进行综合 研究的趋势,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唯一完整地、有系统地论述社会组 织的理论性著作。
微观的组织理论
(资料来源:Colquitt & Zapata-Phelan (2007),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理论视角
著名的组织社会学家Scott曾对组织研究历史上的各个主 流范式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在其代表作《组织理论》一书 中将现有组织研究的发展归纳为三种理论视角的顺次出现 ,即理性系统视角、自然系统视角和开放系统视角。
斯科特(2011)的分层模型:
分析层面
1900-1930年 理性模型
封闭系统模型
1930-1960年 自然模型
社会心理 层面
科学管理(Taylor, 1911)
决策制度(Simon, 1945)
人际关系(Whyte, 1959)
科层制(Weber, 1968译本)
结构层面 一般管理理论 (Fayol, 1919)
不同于前两个视角,开放系统视角把组织看作是一个开放 的系统,与外面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能量、信息、资源 的交换,这种交换关系是组织存活的关键。这种视角虽然 出现最晚,但它传播的非常快,并且对组织理论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组织内部特征的研究开始 让位于对外部事件和过程的研究,围绕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70年代密集产生了多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至今仍然是学术 研究主流的理论学派。
比较结构(Woodward, 1965; 社会技术系统
Pugh等, 1969; Blau, 1970)
(Miller & Rice,
1967)
交易成本(Williamson, 1975)
组织生态学(Hanna & Freeman, 1977)
基于知识(的组织)(Penrose, 1959; Prahalad & Hamel, 1990; Teece & Pisano, 1994; Nonaka & Takeeuchi, 1995)
70年代以来,新制度学派提出许多看似非理性的组织行为有其内在理 性逻辑,提出了“合法化机制 ”。
80年代以来,格拉诺维特、博特等人发展了社会学网络学派
组织社会学制度理论
制度学派
早期制度学派(old-institutionalism)
代表人物Philip Selznick(著作《TVA与基层结构》1947) 关注主题:组织的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之间的关联
组织理论课件
2020年4月19日星期日
组织理论的来源
管理学 经济学 社会学 心理学
宏观的组织理论
(资料来源:Colquitt & Zapata-Phelan (2007),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9.网络理论
其中有3个即生态的、关系的、制度的理论,是基于社会学家的工作 ,第4个政治的(资源依赖)观点也较多倚重的是社会学家Emerson的 工作,把它应用于组织间层面(而不是人际层面)。
理性系统视角把组织看作是为实现特定目的所设计的工具 。“理性”术语也叫技术或功能理性,指的是一系列有组织 的行动以最高效率达到既定目标的程度。该视角关注目标 的具体化和组织的正式化,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 般管理理论、韦伯的官僚行政组织以及西蒙的管理行为理 论被认为是理性系统视角的四种代表性理论。
自然系统视角是在批判理性系统视角的不足中发展起来的 ,它引入了一种对组织全新且有趣的看法。自然系统视角 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社会系统,有着所有社会系统具有的共 性,如组织要服务的目标不那么单纯、简单和具体,组织 里除了高度正式化的结构之外,还存在非正式结构,后者 既有负面作用也有积极作用。自然系统视角的代表性学派 有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巴纳德的协作系统观点、塞尔兹 尼克(Selznick)的制度论思路、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40年代中期以后,英、美等国众多的社会学家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 方法,对社会组织进行研究,提出了各种理论见解,组织社会学逐渐 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的结构功 能主义对组织社会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社会学中的其他理论,如 交换理论(见社会交换论)、冲突理论等对组织理论的发展也起了重要 作用。
协作系统(Barnard, 1938) 人际关系(Mayo, 1945)
冲突模型(Gouldner,1954)
生态层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60-1975年 理性模型
开放系统模型
1975-至今 自然模型
有限理性(March & Simon, 组织活动(Weick,
1958)
1969)
权变理论(Lawrence & Lorsch, 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