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流行病学PPT课件
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理ppt模板
生物作用
骨骼肌、脂肪组织、心脏
代谢综合征
• 又名X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是其基础障碍
•包括一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症候群
•基因背景的异质性→表型表达不一致
•1999年WHO的工作定义建议
•
IGT 或 DM 和 IR
•并伴有2种以上下列成分: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 或(和)HDL-C降低、微量白蛋白尿
肥胖 热量摄入过多 体力活动不足 吸烟 衰老 ……
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1)
—胰岛素(效应)抵抗
机体对一定量(一定浓度)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 减低,主要指机体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代谢能 力减低,包括胰岛素的敏感性、反应性
组织器官水平的IR
骨骼肌 脂肪 肝脏 血管内皮
糖利用↓ 脂肪/生酮↑ 糖异生↑糖分解↑ NO↓,CT↑
芬兰白人 芬兰白人 …………
方法
ASP ASP QTL (发病时年龄) ASP QTL (胰岛素水平较低) ASP
糖尿病的基因
未知的2型糖尿病基因
(70%)
Wolfram (<1%) MIDD (<1%) 胰岛素受体基因 (<1%)
MODY (4%)
未知的 LADA
基因 (10%)
未知的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2– 染色体12q 在芬兰家系中,连锁分析法,此家系中有三或以上成员受累。 其中在六个家系中,葡萄糖刺激后的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Nature Genetics 1996; 14:90-6
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位点
染色体
1q 2q(+15) 10q 11q 12q 20q …
人群
美国犹他州白人 墨西哥美洲人 墨西哥美洲人 匹玛印地安人
糖尿病知识讲座PPT(完整版)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急性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识别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及时采取补液、胰岛素治疗等 措施。
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状态
留意患者是否出现多饮、多尿、脱水等症状,迅速补液纠正脱水, 降低血糖。
乳酸性酸中毒
观察患者呼吸深快、神志模糊等症状,立即停用双胍类药物,给予 补液、纠酸等治疗。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 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导致胰岛β细胞 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高 血糖和相关代谢紊乱。
流行病学现状
01
02
03
全球趋势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 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 的重要疾病之一。
地区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糖尿病 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与 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 、遗传因素等有关。
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药 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联合用药
有时需要联合使用多种降 糖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 效果。
胰岛素治疗原则及方案调整
胰岛素种类
方案调整
包括速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等,根 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胰岛素。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 量和注射时间,以保持血糖稳定。
注射方式
一般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注意注射 部位的选择和轮换。
肾脏病变风险评估
通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肾功 能等指标,评估肾脏病变风险 。
视网膜病变风险评估
通过眼底检查等方法,评估视 网膜病变风险。
神经病变风险评估
通过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肌电 图等方法,评估神经病变风险
。
03
治疗与管理策略
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健康饮食
推荐低糖、低脂、高纤 维的饮食,控制总热量 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2024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ppt课件(图文)pptx
01定义02发病机制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伴随因胰岛素分泌或者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
主要包括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两个方面。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胰岛素分泌不足则是指胰腺β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满足机体的需要。
定义与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流行病学糖尿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呈快速增长趋势,尤其是2型糖尿病。
危害程度糖尿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引起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
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
但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疲乏无力、皮肤瘙痒等。
分型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
诊断标准及流程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并伴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
诊断流程首先进行血糖检测,若血糖异常则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随机血糖。
血糖检测通过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评估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反映近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用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评估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血脂、血压、尿常规等相关检查实验室检查项目01糖尿病并发症种类包括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02风险评估方法根据年龄、性别、病程、血糖控制情况等因素,结合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2024版(医学课件)糖尿病患教ppt幻灯片
活动组织实施流程
活动筹备
确定活动时间、地点、 参与人员等,准备所需
物资和设备。
现场布置
营造温馨、舒适的活动 氛围,设置咨询台、展
示区等。
活动开展
按照计划进行健康教育 讲座、互动问答、小组 讨论等活动,鼓励患者
积极参与。
活动总结
对活动效果进行总结评 估,收集患者反馈意见, 为下次活动提供参考。
效果评估及反馈
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的症 状
视力模糊、皮肤瘙痒等非特异性表现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慢性并发症的 发生
急性并发症处理原则
03
酮症酸中毒
补液、胰岛素治疗、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 衡紊乱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积极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纠正电解 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乳酸性酸中毒
针对诱因治疗、补碱纠酸、必要时透析治 疗
01
02
03
04
评估指标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 如患者知识掌握情况、行为改
变情况、满意度等。
数据收集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 集数据,对活动效果进行客观
评价。
结果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
改进措施。
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向 患者和相关人员反馈评估结果,
设定长期目标
与患者共同设定长期的治疗和管理目标,激励患 者积极面对疾病。
06
健康教育普及活动组织实 施
健康教育内容策划
1 2 3
确定教育目标 明确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目标,如提高疾 病认知、促进自我管理、预防并发症等。
设计教育内容 根据教育目标,设计涵盖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 运动指导、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心理调适等方 面的教育内容。
糖尿病介绍PPT课件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主要用于轻症患者,而
胰岛素主要用于重症或经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无效的患者。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口服降糖药通 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血糖,而胰岛 素则直接发挥降糖作用。
非药物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心理治疗等。通过合理的 非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合治疗
采用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 多种方法,综合控制血糖、血
压和血脂等指标。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饮食管理
运动管理
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热量摄入,保持营养 均衡。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坚持 适量运动,以降低血糖和提高胰岛素敏感 性。
药物治疗
自我监测
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降糖药物,并注意观 察药物副作用。
04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 持心理健康,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 险。
控制体重
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保持 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
定期检测血糖、血压和血脂,保持其 处于正常水平,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及 其并发症。
04
糖尿病的社会经济影响
医疗费用负担
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工作生产力的影响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工作,降低社会生产力。
心理压力
糖尿病患者长期控制血糖,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社会公共卫生挑战
糖尿病PPT演示课件
(一)代谢紊乱症候群 三多一少
多饮 多食
多尿
体重 减轻
六、临床表现
皮肤瘙痒:由于高血糖和末梢神经病变导 致女性外阴搔痒
其他:四肢酸痛、麻木、腰痛、阳痿等
六、临床表现
(二)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慢性并发症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 感染
❖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 糖尿病神经病变 ❖ 糖尿病足
视网膜可见出血点,微血管瘤,硬性渗出和 棉绒斑 膜缺氧的表现
IV期 视网膜开始出现新生血管
V期 新生血管引起玻璃体出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I期。 玻璃体增殖膜引起视网膜 牵引性脱离
2、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
眼:致盲原因 ➢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致盲的主要原因 ➢ 其他白内障、青光眼、屈光改变、虹膜睫
状体病变等
2、微血管病变(肾脏病变)
病史常> 10年,分五期 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是主要的糖尿
病微血管病变之一 肾小球硬化症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
死亡原因 在2型,其严重性仅次于冠状动脉和脑
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 Diabetic Nephropathy
❖ 实验室: ❖ 血糖33.3mmol/L(600mg/dl)以上; 一般为33.3~66.6mmol/L ❖ 血钠可在155mmol/L以上 ❖血浆渗透压可达330~460 mmol/L
3、感染
➢ 皮肤:化脓性感染有疖、痈等可致败血 症或脓毒血症,皮肤真菌感染足癣、甲 癣、体癣等也较常见
➢ 泌尿系统:肾盂肾炎和膀胱炎为常见的 感染,以女性多见,且常合并真菌性阴 道炎
启动) 3、第三期―免疫学异常(胰岛及胰岛素自身
糖尿病防治指南PPT课件
磺脲类药物
☺ 主要药物: 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
☺ 作用机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 降糖效力: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 不良反应
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 能不全者
体重增加
! 注意事项
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但 也无须绝对卧床
血标本应尽早送检 试验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 试验前停用可能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或苯
妥英钠等3-7天 已达到糖调节受损的的人群均应行OGTT检查 理想的流行病学调查应同时检测空腹和OGTT2小时血糖 OGTT不能用来监测血糖控制的好坏
第四章 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老年糖尿病
年龄>60岁的患者,包括60岁以前诊断和60岁以后诊断 的患者 1)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2)老年糖尿病的并发症 3)老年糖尿病的注意事项 4)老年糖尿病的筛查和预防
(一)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 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 • 多数起病缓慢,多无症状,往往由于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
• 血糖控制目标必须个体化,儿童、老年人以及有严重合并 症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宜太严格,有严重或频发低血糖 史以及生存期在5年以内的患者亦不宜制定严格的控制目 标
2型糖尿病治疗程序图
• ——根据体重选择治疗方案
超 重
/ 肥 胖 患 者
BMI≧24
第一章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 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 ❖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快速增长 ❖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
1) 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 2)经济发达程度和个人收入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 3) 20岁以下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4)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 5)表型特点
流行病学糖尿病ppt课件
运动量不足
缺乏运动导致能量消耗不足,容 易引起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不良作息
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可能导致 内分泌失调,影响血糖水平。
04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策 略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早期筛查
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对于高危 人群,如家族中有糖尿病史的
人群,应提前进行筛查。
健康饮食
保持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 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的摄
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主 要包括人口老龄化、城市化、 生活方式改变和家族遗传等因 素。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包括年龄、 性别、种族、家族遗传、生活方式和环 境因素等。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也是糖尿病 的重要危险因素,如缺乏运动、不良饮 食习惯、吸烟和长期精神压力等。
种族和家族遗传因素对糖尿病的患病率 也有显著影响,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患 病率更高。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研究和应对糖尿 病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05
糖尿病的筛查与诊断
筛查方法与策略
空腹血糖检测
通过检测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水平初步判断。
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
评估餐后血糖控制情况。
筛查方法与策略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反映近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
筛查方法与策略
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如年龄≥40岁、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等人群。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了解糖尿病的患病率、发病率和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病因研究
探讨糖尿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 疗提供依据。
糖尿病的预防策略
制定和评估糖尿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评估
《流行病学糖尿病》课件
全球糖尿病的流行情况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尤 其在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较快
。
全球约有4.2亿糖尿病患者,预 计到2045年将达到6.2亿。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 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社
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情况
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 者最多的国家,约有 1.4亿患者。
据。
跨学科合作
加强流行病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合 作,如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等 ,共同推进糖尿病的研究。
个体化诊疗
基于大数据和精准医学的研究成果 ,实现糖尿病的个体化诊疗和预防 ,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提高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加强人才培养
提高流行病学研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 技能水平,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 能的复合型人才。
初步评估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 的筛查方法进行初步评估 。
确诊
根据筛查结果,如异常则 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诊 断标准中的检查,以确诊 是否患有糖尿病。
治疗建议
根据确诊结果,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 治疗、饮食调整和运动建 议等。
05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展 望
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流行 病学研究面临数据收集和分析的难度 加大,需要更高效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
机遇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流行病学研究可以更精准地分析糖尿 病的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 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策略。
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深化病因研究
进一步探索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 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
总结词
对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管 理和治疗,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等指标,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
2024年度糖尿病课件PPT课件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尤其是苯乙双胍(降糖灵)可引起乳 酸性酸中毒,有时可导致死亡。
9
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 硬化的患病率较高,发 病年龄较轻,病情进展 较快。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
神经系统并发症
可累及神经系统任何一 部分,病因复杂。
2024/3/24
5
诊断标准与分类
2024/3/24
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 血糖或随机血糖。当血糖水平超过一定标准时,可诊断为糖 尿病。
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四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 病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 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 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 起。
发病机制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 免疫等多个方面。其中,胰岛素抵抗 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 病的两个主要环节。
2024/3/24
4
流行病学及危害
流行病学
2024/3/24
8
急性并发症
2024/3/24
0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由于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 和蛋白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高血酮和 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
03
02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以严重高血糖而 无明显酮症酸中毒、血浆渗透压显课件PPT课件
2024/3/24
糖尿病教育培训全套完整PPT课件
实验室检查项目介绍
血糖
尿糖
尿酮体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 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 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 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 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 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 糖阈(160~180毫克/分升) 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 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 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 作为诊断标准。
地管理疾病。
THANKS
感谢观看
胰岛素抵抗形成原因
01
02
03
遗传因素
探讨家族遗传、基因突变 等与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关 系。
环境因素
分析肥胖、缺乏运动、不 良饮食习惯等环境因素如 何导致胰岛素抵抗。
炎症与氧化应激
阐述慢性炎症、氧化应激 在胰岛素抵抗形成中的作 用机制。
血糖调节失衡过程剖析
肝糖原输出异常
01
解释肝糖原分解与合成失衡如何影响血糖水平。
生活质量评估工具使用
糖尿病生活质量量表(DQOL)
评估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功SF-36)
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
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及时发现心理问题。
常见问题解答及误区提示
大血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 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
阐述糖尿病引起的大血管病变, 如冠心病、脑卒中等的发生机制。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自主 神经病变等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 现。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Chapter
典型临床表现分析
多饮、多尿
多食、体重下降
由于血糖升高,血浆渗透压增高,刺 激口渴中枢,导致患者多饮。同时, 由于尿糖增多,形成渗透性利尿,导 致多尿。
糖尿病防治(社区讲课)PPT课件
双胍类药物
通过抑制肝糖原输出和增加外周组织 对葡萄糖的利用来降低血糖,如二甲 双胍等。
胰岛素治疗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适应症
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2型糖 尿病口服降糖药无效或合并严重 并发症等。
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类型和剂量, 注射部位轮换,避免低血糖反应 等。
其他治疗手段如中医药等
中医药治疗
通过辨证施治,采用中药 汤剂、针灸、拔罐等手段 调理身体,改善糖尿病症 状。
餐次分配和能量控制方法
01
定时定量进餐
遵循定时定量的原则,避免饥饿 或暴饮暴食。
03
食物交换份法
采用食物交换份法,灵活调整食 物种类和数量,实现饮食多样化
。
02
三餐分配合理
早餐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 午餐占30%-40%,晚餐占30%-
35%,同时可适量安排加餐。
04
控制总能量摄入
根据个体情况适当减少总能量的 摄入,以达到控制体重和血糖的
行为改变
部分学员分享了自己在课程后的行为改变,如调整饮食、增加运 动等,以及这些改变带来的积极效果。
问题与困惑
学员们提出了一些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如如何选择 合适的药物、如何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糖尿病防治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创新药物 和治疗手段问世,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 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 预等。
三级预防:延缓并发症发生
血糖控制
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 式干预,将血糖控制在 正常范围内,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
血压和血脂控制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ppt课件
定期筛查
要点二
早期干预
推广定期进行糖尿病筛查的重要性,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 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等,以控制病情发展。
Part
06
结论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挑战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 持续上升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 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给公共 卫生带来巨大挑战。
糖尿病并发症严重
糖尿病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 、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健康 和经济负担。
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难度 大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预 防和管理难度较大,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
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策略
加强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
开展个性化治疗和管理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 认识,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糖尿病 的患病风险。
流行病学定义
流行病学
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预 防的科学。
糖尿病流行病学
研究糖尿病的分布、影响因素和预防 措施,以及糖尿病对个体和人群健康 的影响。
Part
02
糖尿病的全球流行情况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
总结词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 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详细描述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几十年中持 续上升,目前估计有4.25亿糖尿病患 者,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92亿。
环境污染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 重金属等污染物可能与糖 尿病发病风险相关。
生活方式因素
01
02
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的治療理想
1. 以儘可能近似生理方式將血糖控 制於正常範圍
2. 治療併發症 3. 預防勝於治療
糖尿病治療-I
1. 衛教 2. 營養 / 飲食 3. 運動 / 生活形態 4. 口服藥物
(1) (2)胰島素敏感劑 (3)胰島素刺激劑
a.長效 b.短效 (4)混合機制劑
糖尿病治療-II
5. 胰島素:
年齡45歲 體重過重BMI25 家族史(父母或兄弟姊妹) 習慣性身體缺少活動 種族:非、西、土及亞裔美人
太平洋群島土著 妊娠糖尿病史,或曾生產巨嬰(>9磅) 高血壓(成人140/90) 高密度膽固醇35,及/或三甘油酯250 卵巢多囊症 血管病史
糖尿病血糖高的機制
胰島素缺乏 (絕對 / 相對) 胰島素抗阻 肝糖產量高
in Type 2 Diabetes
cardiovascular 40 events (%)
35
30 Nondiabetic
subjects
25
20
Subjects with type
15
2 diabetes
10
5
0
- MI = No p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 MI = P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糖尿病併發症-急性
1. 三多症及體重減輕、疲勞等 2. 昏迷
(1)酮酸中毒 (2)高糖高滲透壓 (3)乳酸中毒 (4)低血糖
糖尿病併發症-慢性
1. 神經症 2. 眼底症
微血管症
3. 腎臟症 4. 足病症 5. 大血管症
High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7-year 50 incidence of 45
-MI +MI -MI +MI
-MI +MI -MI +MI
-MI +MI -MI +MI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roke
Cardiovascular deaths
ref. : Haffner SM et al. N Engl J Med 1998;339:229-234
MAU is considered a “window to the arteries”
IMT
LVH
LV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MT: Intima-media thickening
MA
Devereux and Alderman, Circulation, 1993
糖與老化及併發症
1. 多醇途徑 2. 醣化蛋白 3. 過氧化離子根 4. 缺氧 5. 呼吸鏈異常,能量失調
胰島素的故事
己得四個諾貝爾獎 糖尿病仍未解決
0.40.7 64%
200 0
202 5
Worl Develope Developin
d
d
g
154m 55m
99m
300m 72m
228 m
糖尿病流行病學
十大死因第四位 全台流行率約5% 中年人以上,約7-9% 95%以上為第二型DM 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九,女性多於男性 仍在增加中 預估2025年,最高流行率在亞洲,增加一倍
Asia
Pacific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1997.
糖尿病診斷
1. 症狀+任何時間血漿糖 200 mg/dℓ 2. 空腹血漿糖 126 mg/dℓ 3. 口服葡萄糖試驗兩小時血漿糖 200 mg/dℓ
血糖與疾病
Worldwide Prevalence of Type
Prevalence 80 (millions)
70
2 Diabetes 1995
2000
2025 (estimated)
60
50
40
30
20
10
0
Africa
North Southeast Europe Southeast West
America Europe
糖尿病流行病学
The global burden of diabetes
(2000-2025)
24.5 16.7
47%
39.3 18.2
2000
116%
2025
* In million subjects
30.378.4
37.5
18.6 57.2
25%
102%
22.8
21.8 150% 9.1 140%
正常 低血糖 空腹高血糖 耐糖異常 糖尿病
FPG mg/dℓ 60-100 40-50
2-hPG mg/dℓ 140
100-125
140-199
126
200
或症狀+任何時間血糖 200
糖尿病分類
第一型 / IDDM 第二型 / NIDDM 其他型 妊娠型 / GDM
第二型糖尿病之致病風險因子
6. (1)注射:a.長效、中效、短效、超短效
7.Leabharlann b.幫浦引流:閉鎖式 / 開放式
8. (2)口服 / 噴鼻
6. 移植: 7. (1)胰臟 / 胰小島 / 微膠囊
(2)幹細胞
胰島素治療(打針)的衝擊
心理 / 生活 家庭 學校 / 職場 社會 / 毒品 / 環保
糖尿病與社會
職場 / 保險 婚姻 / 懷孕 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