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氮肥施用现状_问题和对策_栗铁申
氮肥行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氮肥行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氮肥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目前氮肥行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例如环境污染、生产成本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推动氮肥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环境污染是氮肥行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氮肥在施用过程中产生的氨气、氧化亚氮等气体,容易造成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绿色施肥技术,如有机肥、生物肥等,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环境压力。
其次,氮肥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过高也是一个问题。
原材料、能源、设备等成本不断上涨,导致氮肥价格居高不下,影响农民的用肥积极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大政府对氮肥行业的资金投入,支持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氮肥的生产成本。
再次,氮肥企业应积极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参与公益事业等,增强企业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为氮肥企业赢得更多的商誉和信任。
总之,氮肥行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建设绿色、健康的氮肥产业,以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小氮肥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小氮肥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我国小氮肥行业存在着生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激烈、环保压力大、创新不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加强质量监管和标准制定、拓展市场渠道、增强竞争力、加强环保意识、投入环保设施建设,同时加大科研投入,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
只有通过这些对策,我国小氮肥行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氮肥行业,问题,对策,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市场竞争,环保,创新,技术研发,人才培养,质量监管,标准制定,市场渠道,竞争力,环保意识,环保设施,科研投入,创新发展。
1. 引言1.1 我国小氮肥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我国小氮肥行业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门,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氮肥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在当前的情况下,我国小氮肥行业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问题一:生产技术落后。
我国小氮肥行业在生产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部分生产企业仍采用传统生产工艺,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
问题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监管不到位和标准不统一,我国小氮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产品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问题三: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小氮肥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价格体系不完善,企业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
问题四:环保压力大。
小氮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日益加大的环保压力。
问题五:创新不足。
我国小氮肥行业创新意识不强,科研投入不足,缺乏高技术含量产品和解决方案,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小氮肥行业应该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人才素质;加强质量监管和标准制定,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管机制和标准体系;拓展市场渠道,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加强环保意识,投入环保设施建设,减少污染排放;加大科研投入,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培育新产品和新技术。
2023年氮肥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2022年氮肥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据了解,有氮肥行业业内人士表示,近十年来,中国的氮肥产业得到了快速进展,主要表现为产能产量发生的变化;原料结构调整有突破;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氮肥新品种有所进展。
但伴随产业进展,氮肥产业进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产能问题伴随产业进展,产能过剩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目前尿素的产能是7148万吨,到2022年将达到9000万吨。
氮肥行业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国家相继出台了高耗能产品的能源消耗限额,加强对企业能源消耗的监管,包括合成氨、尿素、碳铵、硝酸等。
此外,自然气、煤、电、水资源价格在不断上升,资源的约束对氮肥产业来讲是越来越大。
二、化肥优待政策对氮肥的影响长期以来,政府为了有效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实施了包括合成氨的气价、化肥产品运价和电价优待,并免收一些增值税,这些政策的实行对中国化肥行业的进展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目前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进展,国家虽然没有明文取消这些优待政策,但是几经调整,气价、电价优待幅度明显降低,不久的将来,化肥优待政策的取消是必定的趋势。
以化肥的气价为例,目前根据存量气到厂气价是1.6元,增量气价要提到2元以上,而且化肥气价的取消已经有了时间表。
据氮肥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指出,到2022年,化肥的存量气、增量气将实行并轨。
化肥的运价,在2022年之前化肥的铁路运输执行的是特别运价,就是每吨千公里的运费是23.4元,运价几经调整,目前执行二号运价,每吨千公里提高73块钱,应当说增长了200%。
这些都会让化肥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三、尿素的出口政策为了保证国内的用肥,从2022年以来国家多次调整化肥的出口政策,目前执行的政策是按淡旺季执行不同的关税,以及执行同价的关税。
从2022年看,尿素的基准价是2.26元,淡季窗口期是7月1日到10月31日,这时候执行的税率是2%,其余8个月将征收75%的特殊关税。
应当说这种出口政策,对于肯定保证国内用肥的需求的确起到了作用。
2024年小氮肥行业存在问题论文
2024年小氮肥行业存在问题论文一、生产现状及问题小氮肥行业主要是指生产规模较小、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氮肥生产企业。
这些企业多数为地方性企业,主要服务于当地农业生产。
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小氮肥行业的生产现状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首先,生产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是小氮肥行业的普遍问题。
许多企业仍在使用上世纪的老旧设备,生产效率低、能耗高,且产品质量不稳定。
这既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小氮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由于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限制,许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导致大量原料和能源的浪费。
同时,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二、市场竞争问题随着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加剧,小氮肥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一方面,国际市场上大型氮肥企业的产品凭借技术优势和质量优势占据了主导地位,对小氮肥企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上大型化肥企业和新型化肥产品的不断涌现,也使得小氮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此外,小氮肥企业在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
许多企业缺乏专业的市场营销团队和有效的品牌推广策略,导致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不足。
这既影响了企业的销售业绩,也制约了行业的整体发展。
三、环境影响及治理问题小氮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这些污染物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然而,由于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的限制,许多小氮肥企业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不足,导致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此外,环保政策的不断收紧也对小氮肥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一些企业由于对环保政策理解不足或执行不力,导致环保问题频发,甚至面临被关闭或整顿的风险。
四、技术创新不足问题技术创新是小氮肥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资金限制,小氮肥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落后。
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提高途径
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提高途径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提高途径1. 引言在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中,氮肥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氮肥利用率较低,这不仅导致了资源浪费,还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提高氮肥利用率成为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2. 主要原因2.1 肥料施用不科学我国农民传统的施肥方式往往过度依赖于化学肥料,而且施肥量大、频次高,导致了氮肥的浪费。
一些农民对于施肥技术不够了解,不能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
2.2 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在我国农业中,农田面积小、农户分散的情况较为普遍。
这导致了施肥、灌溉等农业生产操作的不规范,进一步影响了氮肥的利用率。
2.3 缺乏科学技术支持农业科技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率。
然而,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导致了一些科学技术手段在农业生产中无法充分应用,从而限制了氮肥利用率的提高。
3. 提高途径3.1 推广科学施肥技术针对我国农民施肥方式不科学的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教育农民合理施肥的知识和方法,引导他们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进行施肥,从而减少氮肥的浪费。
3.2 加强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强农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性和规模化程度,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氮肥的利用率。
政府可以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等措施来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3.3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够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田,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农业科技创新路径,从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提高氮肥利用率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解决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上,政府、农民和科技人员都有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民科学施肥,加强农田规模化经营,并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农民应该增强科学施肥的意识,学习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
氮肥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氮肥行业现状分析报告氮肥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化肥之一,广泛用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对当前氮肥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氮肥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农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以满足人们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
而氮肥作为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市场需求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农业用肥总量近年来稳步增长,氮肥所占比例逐渐增大。
其次,氮肥市场竞争激烈。
由于氮肥市场需求大且增长迅速,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资进入,形成了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
目前,国内外氮肥企业众多,竞争压力较大。
一方面,一些大型氮肥企业具有规模经济和先进的技术,具备更强的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一些小型企业凭借灵活的经营模式和低廉的成本,也能在市场中找到一席之地。
第三,氮肥行业的环保压力增大。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氮肥行业的环保压力也日益增大。
氮肥在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氨气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
同时,氮肥也会造成土壤酸化和水体富营养化,对环境生态造成破坏。
因此,氮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生产工艺的环保性能,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氮肥行业的技术创新势头强劲。
为了应对竞争和环保压力,氮肥企业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
通过技术创新,企业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近年来,国内外氮肥企业纷纷推出新型高效氮肥产品,例如利用新的催化剂和工艺生产的氨合成催化剂氮肥、掺杂纳米材料的复合氮肥等。
这些新型氮肥产品不仅具有更高的养分利用率和效果,而且对环境影响较小,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好评。
综上所述,当前氮肥行业市场需求强劲,竞争激烈,环保压力增大,但同时也推动了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
未来,氮肥行业将继续朝着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我国农田氮肥施用现状、问题及趋势
我国农田氮肥施用现状、问题及趋势巨晓棠;谷保静【期刊名称】《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Nitrogen( N)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crop yield and qualit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ational N application which includes rate, time and method, and also includes combinations of manure and straw etc. It points out that the severe N loss in the applied process and after fertilization is the main problem of fertilization in Chinese cropland. Based on the farmer investigation and the rational N rate from the fieldexp eriments, the proportion of overuse N of farmers’ fields occupies about 33% of total investigated fields. However, on the basis of regional scale, comparing with average recommended N rate, the average N rate per sowing area for overuse, rational and insufficient N rate account for 20%, 70% and 10% of the total sowing area, respectively. Generally, the phenomenon of overuse is common, especially in cash crop such as vegetable and fruit tree. We further proposed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national N fertilizer demand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estimating method and comparing with actual national total N fertilizer consumption from 1980 to 2010 , the actual total N fertilizer consumption is not excessive ( 27. 9 × 106 t N annually from 2006 to 2010 ) if extensive fertilization;but if with the improved fertilization techniques, the total Nfertilizer consumption should be about 19. 6 ×106 t N annually from 2006to 2010. Using five different kinds of predicting method shows that the national ra tional N demand for 2020, 2030 and 2050 is 21. 0 ×106 t N, 21.7 ×106 t N and 23. 1 ×106t N, respectively, if we improve the fertilization technologies. On the contrast, the national rational N demand for 2020, 2030 and 2050 is 30. 4 ×106 t N, 31. 4 × 106 t N and 33. 4 × 106 t N if we still use extensive fertilization. This paper further analysis the differences among China, the US and the Western Europe on the crop production and N fertilization rate. It also further analysis the importance of manure and carbon application on enhancing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N pools in Chinese cropland.%氮素在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中国农业肥料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业肥料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基于我国肥料利用现状,对我国肥料使用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肥料的对策。
【关键词】:利用现状控释肥料有机肥料肥料利用率农业可持续发展化肥农产品品质农业生产施肥体系肥料资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肥料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农民生产性投资中最大的物资性投资。
然而,由于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导致肥料的生产性能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使得土壤肥力下降,肥料利用率降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目前中国的科学施肥水平整体还不高,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盲目施肥现象,肥料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效益降低,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污染生态环境,加速土壤质量衰退,直接影响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节本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因此,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施肥体系,提高肥料资源的利用率,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也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
为此,本文针对我国肥料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肥料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著名的育种学家,为“绿色革命”做出卓越贡献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NormanE.Borlaug于1994年在全面分析了20世纪以来农业生产发展的各相关因素之后断言:“20世纪全世界作物产量增加的一半是来自化肥的施用”。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资料,化肥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占40%左右。
根据全国化肥试验网的大量试验结果,施用化肥,可提高水稻、玉米、棉花单产40%~50%,提高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单产50%~60%,提高大豆单产近20%。
据推算在粮食总产中有35%~45%是施用化肥的作用。
1995-2004年,近10年来中国化肥用量增加很快,化肥用量由3 595万t(纯养分,下同)发展到4 636.8万t,增加了1 041.8万t,即增加了22.5%;但是,粮食产量由46 500万t只增加到46 974.2万t,增加了474.2万t,即增加了1.0%。
我国小氮肥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小氮肥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我国小氮肥行业存在着生产技术落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和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优化市场格局、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我国小氮肥行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以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关键词】小氮肥、行业现状、问题、对策、技术研发、市场竞争、产品质量、企业管理、发展、解决问题。
1. 引言1.1 我国小氮肥行业现状我国小氮肥行业是中国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发展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小氮肥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我国小氮肥行业总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我国小氮肥行业规模庞大。
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小氮肥企业达数千家,年产值数百亿元,成为农业化肥市场的主要力量之一。
我国小氮肥行业生产水平逐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投入的增加,小氮肥生产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我国小氮肥行业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小氮肥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价格战、技术创新等竞争手段层出不穷。
我国小氮肥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加以解决和应对。
1.2 问题的严重性在我国小氮肥行业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不可忽视。
小氮肥生产技术落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增长。
小氮肥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大,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而且,小氮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假冒伪劣产品,影响了消费者的信任度。
小氮肥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管理混乱、效率低下,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我国小氮肥行业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严重性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才能找到有效的对策措施来解决。
2. 正文2.1 问题一:小氮肥生产技术落后小氮肥生产技术落后是我国小氮肥行业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目前,我国许多小氮肥生产企业仍在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低下,生产效率不高。
我国肥料的使用现状及新型肥料的发展
我国肥料的使用现状及新型肥料的发展1. 引言1.1 我国肥料使用现状我国是农业大国,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等问题,肥料使用现状也呈现出一些特点。
我国肥料使用总量庞大。
据统计,我国每年农业使用的化肥总量在全球排名前列,尤其是氮肥和磷肥的使用量较大,但同时也存在滥用肥料、过度依赖化肥等问题。
我国肥料使用结构不合理。
传统的化肥为主的肥料使用结构,导致了土壤酸化、养分流失等问题,不利于土壤长期肥力的保持。
我国对于新型肥料的研发和推广还存在着一定障碍。
虽然我国在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整体上新型肥料的推广应用还不够广泛,农民对于新型肥料的接受度有待提高。
我国肥料使用现状尚需进一步改善,加大对新型肥料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2 新型肥料的重要性新型肥料的重要性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肥料已经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因此需要引进和研发新型肥料。
新型肥料具有养分利用率高、环境友好、作用持久等优点,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
新型肥料还可以加速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新型肥料还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发展新型肥料是我国农业生产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绿色农业、高效农业的关键举措。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需要加大对新型肥料的研究力度,不断创新和推广新型肥料,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2. 正文2.1 有机肥料的发展有机肥料是一种以动植物残余物、农作物秸秆、厨余废弃物等为原料,经过堆肥或发酵等处理而制成的一种肥料。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环保意识的提升,有机肥料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有机肥料的发展主要面临着原料供应不足、加工技术不够成熟、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我国氮肥的施用现状及对策
4、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强对化肥生产和销售的监管,防止假冒伪劣化 肥流入市场,同时对过度使用化肥的行为进行处罚。
5、建立示范区:在重点地区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通过示范区的成功 经验,带动周边地区化肥的合理使用。
感谢观看
我国氮肥的施用现状及对策
01 一、引言
03 三、对策 05 参考内容
目录
02
二、我国氮肥施用现 状
04 四、结论
一、引言
氮肥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我 国,氮肥的施用占据了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尤其在粮食和蔬菜等作物的生产中 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随着农业的发展,我国氮肥施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 次演示将分析我国氮肥施用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我国氮肥施用现状
1、氮肥施用的重要性
氮肥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主要肥料之一,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 量具有重要作用。氮肥的施用有利于促进作物的生长、叶绿素的合成以及蛋白质 的合成,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当前我国氮肥施用的总体情 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氮肥生产国和消费国,然而,我国的氮肥利用率却相对 较低。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氮肥的利用率仅为3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 平。此外,一些地区的氮肥施用结构不合理,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参考内容
一、我国水稻氮肥利用现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种植国,我国的水稻生产在满足国内粮食需求和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化肥 的过度使用,尤其是氮肥,导致了土壤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以及水稻产量的不稳 定。
当前,我国水稻氮肥的利用率并不高。大量的氮肥施用并没有转化为水稻的 有效产量,反而导致了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以及地下水、河流和湖泊的氮污染。 此外,不合理的施肥习惯和方式也是导致氮肥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
我国氮肥施用现状_问题和对策_栗铁申
致富窗·专家视点栏目编辑:刘小波E -mail :nmkjpx@23山东省政府近日出台意见,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规定农民工培训实行实名制管理。
对经鉴定合格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按照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转下页)氮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是作物施肥三要素之首。
氮肥作为最重要的农业生产投入品之一,为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化肥引入我国已有百年历史,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化肥施用量迅速增加,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化肥消费第一大国,其中氮肥占化肥消费比重的60%左右,每年氮肥用量占全世界氮肥用量的35%以上。
据中国氮肥网资料,2009年氮肥产量为3807万吨(折纯,下同),出口氮肥约229万吨,进口氮肥约29万吨,年表观消费量约3600万吨。
而目前合成氨产能已达到5900多万吨,尿素产能超过3000万吨。
同时2009-2012年新建或拟建的合成氨产能580多万吨,尿素400多万吨,我国氮肥产能出现过剩。
在氮肥施用上,据农户调查资料,氮肥消费以水稻、小麦、玉米、蔬菜和果树为主,占全国氮肥用量的70%以上,其他用于油料、棉花以及林业和渔业等。
全国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平均氮肥投入量180~200公斤/公顷,约有1/3的农户用量超过250公斤/公顷,特别是东南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存在过量施用氮肥的现象,于此同时,西北部分地区却存在氮肥用量不足的现象。
在不合理施肥现象中,氮肥过量施用的问题最为突出,其原因为:一是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紧张,而农产品需求刚性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耕地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单产要不断提高,养分供应必须增加;另一方面开垦了大量存在障碍因素的边缘土地,耕地“占优补劣”现象也很严重,新垦、新造农田肥力低下,不得不依靠肥料的高投入来支撑土地的高产出。
二是我国耕地培肥不够,肥力偏低。
由于复种指数高,长期连年耕作,土壤理化性状不良,保水保肥能力不足。
有机肥料迎来新机遇
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4月/12日/第B01版农资专刊有机肥料迎来新机遇高志编者按:不久前,全国农业基础推广服务中心召开了“全国有机肥料技术工作研讨会”,会上就有机肥在我国各省市的发展情况和国内外有机肥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在当前的“绿色”概念下,有机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由于其就地取材方便、灵活和目前倡导的绿色生态、无公害概念而深受农民的喜爱,其“无公害”概念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特别是其随着有机矿化、高效生物活性等高新技术的成熟,也为有机肥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栗铁申认为:“有机肥料资源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合理利用会成为宝贵的农业生产资源,不合理利用则成为潜在的污染源。
”我们也看到,在化肥依然是提高农作物产量主要手段的今天,与工业化肥所具有的养分含量高、肥料速效、使用方便等优势相比,有机肥自身存在的有效养分低、劳动效率低、污染大的缺陷等制约了有机肥发展,同时,技术门槛低、利润低、小作坊生产方式等“瓶颈”阻碍了有机肥向产业化发展。
随着化肥产业化和规模化程度的提高,有机肥还依然处于“配角”地位。
但是,充分发挥工业化肥和生物有机肥各自优势,相互补充、平衡施用将是肥料发展的良好出路。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农业中,土地“用养结合、地力常新”的观念一直指导着我国农业生产,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具有悠久的堆、积、造、沤有机肥的历史和制肥工艺,有机肥料对促进农业生产、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长期以来,积造施用有机肥料主要采用传统方法,方法不科学、手段不先进,最后形成的有机肥料科技含量低,使得有机肥料一直存在着“三低三大”的问题,即有效养分低,体积大;劳动效率低,强度大;无公害程度低,污染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做法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成为制约有机肥料发展和推广的“瓶颈”。
人们开始忽视积造农家肥,重视化学肥料,造成了有机养分投入比例明显下降。
我国是人口多、资源相对较少的国家,大部分有机物料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把数量巨大的有机物料加以利用,变废为宝,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氮肥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氮肥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时间:来源:我国氮肥工业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我国氮肥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较高技术水平、布局基本合理和生产配置相对完善的重要化工行业。
一、我国氮肥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基本上能满足国内需求2006年我国合成氨产量4937.9万吨,尿素4578.6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33.4%、33.9%。
基本上能满足国内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且每年还有一定量的尿素供出口,并为其他工业提供相应的原料。
二、氮肥品种较齐全我国固体氮肥品种比较齐全,主要有尿素、碳铵、氯化铵、硝酸铵等,其中尿素占61.3%,碳铵占19.1%(见表1)。
表1 2006年我国氮肥产品分类情况单位:万吨、%项目产量(折N100%)占全国%尿素211061.3碳铵65619.1氯化铵2276.6硝铵1123.3磷复肥238.5 6.9硫铵及其它96.52.8合计3440100三、原料以无烟煤为主,天然气为辅根据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煤炭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不足,决定了我国氮肥生产原料以煤为主。
“十五”期间,全国有16家轻油、渣油为原料的大中型氮肥厂,实施原料结构调整。
至今已陆续完成,取得了初步成果。
至2006年底,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产量占76.3%(其中以无烟煤为原料占70%,以烟煤、褐煤为原料占全国5%)。
以天然气为原料占21.3%,其余的包括焦炉气、油等,占较少比重。
四、我国氮肥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路线工艺技术和设备制造基本国产化。
先进的国产化合成氨技术有:水煤浆气化技术、CO全低变技术、醇烃化技术、大合成技术、生产过程DCS控制技术等。
尿素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提高,目前近一半的尿素产能采用CO2汽提法、氨汽提法工艺等非水溶液全循环法工艺,说明我国尿素生产技术已经发展到较先进的水平。
氮肥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小企业比重大,集中度仍需提高从全国情况看,氮肥企业分散,虽接近消费地,但由于装置规模小,造成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端: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低,抗风险能力弱;企业规模小,难以选择价格低的劣质原料,能耗水平难有太大幅度的提高;企业管理及生产控制水平难以提高;难以形成高效益产品链等。
我国小氮肥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小氮肥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一、我国小氮肥行业存在的问题1.产品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氮肥产品是一种很独特的产品,其成本构成中,70%~80%是煤电成本。
近几年来,由于煤、电、人员工资的大幅度上扬,以及小氮肥行业本身能耗比较高,所以不仅小氮肥企业生产成本比较高,而且从整体趋势上看,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1998年全国小尿素平均完全成本为1229.35元/吨,全国大部分碳铵成本均在370元/吨至420元/吨之间,高于目前国际市场价格,也高于国内部分中型和大型氮肥企业的成本。
.市场需求不旺,价格持续疲软由于国内生产能力和进口的不断增加,市场供应能力大幅度提升,而同期农产品价格萎靡,农民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对氮肥的需求明显趋软,氮肥市场供过于求的态势初步呈现。
因此,自1996年以后,化肥积压滞销严重,化肥价格持续疲软。
在1996年,尿素零售价每吨一般在2200元到2400元,而到1998年则跌低到1800元/吨。
至于生产企业的出厂价则跌得更低,有的企业每吨尿素出厂价仅为1300元左右,已经降至成本线以下。
1997年以后,价格下跌趋势虽已明显减缓,但由于化肥是一种典型的季节性消费商品,其销售也理所当然地呈现出淡季、旺季交替非常明显的态势,价格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在淡季和旺季之间差别很大,有时1吨尿素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要相差几百元,价格极其不稳定,波动很大。
.氮肥库存积压严重近几年来,由于大量进口和国内生产的提高,以及市场需求的相对疲软,氮肥市场已呈现买方市场态势,市场销售极其不景气。
因此,全国总的氮肥库存量在不断增加,1997年以后,其库存量虽呈相对波动型减少趋势,但总体库存水平仍然不低,约占氮肥产量的10%~15%;而且,这种情况还是在大量小氮肥企业关闭、停产、限产的情况下才暂时出现的。
因此,库存形势不容乐观。
.企业数目不断减少,开工状况极不理想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竞争加剧的缘故,大量小氮肥企业难以为继,小氮肥企业数目急剧减少,至1998年底仅剩834个。
中国氮肥行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氮肥行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一、氮肥行业现状1、氮肥定义分类及相关政策氮肥,是指以氮(N)为主要成分,具有N标明量,施于土壤可提供植物氮素营养的单元肥料。
氮肥是世界化肥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肥料品种;适宜的氮肥用量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有重要作用。
氮肥按含氮基团可分为氨态氮肥、铵态氮肥、硝态氮肥、硝铵态氮肥、氰氨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
20世纪以来,氮化肥的生产一直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主要是由于世界土壤的平均氮肥力不高,氮素不易在土壤中积累,而现代集约化农业又促使土壤有机质与氮的过多损耗,在多数条件下单位氮素的增产量高于磷、钾养分。
我国的氮肥工业发展较晚,到1935年才先后在大连和南京建成两座氮肥厂生产硫酸铵。
1949年前,全国累计生产的氮肥量为60万吨(N),主要用于沿海各省。
新中国成立后,氮肥工业先于磷钾肥获得迅速发展。
2、氮肥产销量分析氮、磷、钾是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三大基础元素,其中氮是作物体内蛋白质的主要成份,对作物茎叶生长和果实发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施用氮肥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
目前在我国化肥产品中,氮肥生产量、施用量最大。
1982—1983肥料年度,世界氮肥产量(以N计)达到62.033Mt,大于磷肥加钾肥的总和。
中国1983年氮肥产量为11.094Mt,约占化肥总产量的80%。
氮肥是农业生产中需要量最大的化肥品种,它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有重要作用。
但是,如果供应过多,则使作物贪青晚熟,生长期延长。
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氮肥生产和消费国,对近二十年全球氮肥产用量增长的贡献达61%和52%。
氮肥已占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氮素输入量的72%,中国人蛋白质消费量中有56%来自于氮肥,氮肥等新技术的增产作用相当于将人均耕地面积从0.08hm2提高到了0.52hm2,扩大了6.5倍,这是中国以全球10%的土地资源、21%的灌溉面积养活20%的人口并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
但目前中国氮肥生产量超过了消费量、而消费量超过作物最高产量需求量,农业系统中的氮肥盈余量已经达到175kg·hm-2,成为环境污染因子。
氮肥施用技术提高利用率
氮肥施用技术提高利用率氮肥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农药之一,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氮肥施用不当,造成的氮素浪费和环境污染也不容忽视。
因此,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成为当前农业科学研究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选择适宜的氮肥类型不同类型的氮肥在不同条件下的利用率不同,因此选择适宜的氮肥类型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基本措施之一。
常见的氮肥类型包括尿素、铵肥和硝酸铵等,它们之间的特点各不相同。
尿素是一种速效氮肥,适用于土壤氮素缺乏的情况下迅速提供养分。
但由于尿素在土壤中会迅速分解为氨气而挥发掉,因此在施用尿素时需要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如控制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深度等,以减少氨气的挥发损失。
铵肥和硝酸铵则属于缓释氮肥,其释放氮素的速度相对较慢,具有较好的保肥效果。
在选择铵肥和硝酸铵时,应结合土壤类型和农作物需求进行合理搭配,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二、科学施肥技术为了提高氮肥的利用率,科学的施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在施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施肥量的合理控制:施肥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氮肥的利用率造成影响。
过多的施肥会使部分氮肥无法被农作物吸收而流失到土壤中,造成浪费和污染;而过少的施肥则会限制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求和土壤肥力水平,合理控制施肥量。
2. 施肥时间的选择:不同农作物在不同的生育期对氮肥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在施肥时需选择合适的时机。
一般来说,作物生长旺盛期是氮肥需求相对较大的时期,此时适当增加氮肥的施用量能够提高养分利用率。
3. 施肥方式的优化:目前,常见的施肥方式包括基础施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
合理选择施肥方式,能够更好地使氮肥充分被农作物吸收利用。
基础施肥是将氮肥均匀撒播在耕作层中,有利于氮肥与土壤充分混合,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追肥则是在农作物生长期适时进行的补充施肥,以满足作物的需求;叶面喷施则是将氮肥溶液均匀喷洒在作物叶片上,通过叶片充分吸收养分。
我国氮肥平均利用率
我国氮肥平均利用率氮肥是农田中最重要的肥料之一,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使用氮肥的效率一直相对较低。
平均利用率的稳步提高对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当前我国氮肥利用率的现状,并提供一些建议,以提高氮肥利用率,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我国氮肥平均利用率的现状。
根据权威机构的研究数据,目前我国氮肥的利用率平均为30%左右。
这意味着仅有三分之一的氮肥被作物所吸收,其余的七分之二被浪费掉了。
这种低利用率既导致了财富的浪费,也给环境带来了许多问题。
那么,为什么我国的氮肥利用率如此低?一方面,土壤的氮素供应不均衡是造成低利用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地区的土壤缺乏有效的氮素供应,这迫使农民大量施用氮肥以满足农作物的需求。
另一方面,农民在使用氮肥时,缺乏科学的精准施肥技术,只能进行粗放式施肥,使大量氮肥无法被庄稼吸收。
为了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政府应加大氮肥利用率提高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提高对科学施肥的认识和理解。
农民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学习使用肥料工具以及与专业农业技术人员的交流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施肥技能。
其次,应鼓励农民使用精准施肥技术。
农业技术的发展使得农民可以使用现代化的设备和工具来精确地给作物施肥,例如精准施肥装置和土壤测试技术。
这些新技术可以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和作物的需求量来合理施用氮肥,以减少浪费。
此外,推广绿色农业,引入有机肥和生物肥料也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重要举措。
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数量,促进氮肥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减少氮肥的流失。
最后,我们还应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例如秸秆、畜禽粪便等。
这些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氮,可以通过适当的处理过程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总之,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
我国氮肥行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措施建议
我国氮肥行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措施建议
无
【期刊名称】《新疆化工》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1发展现状1.1产能快速增长“十一五”以来,我国氮肥产能快速增长,尤其是尿素产能增速更为显著。
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到2012年,全国合成氨年产能达到6850万t,比2005年增长48.27%;约占全球每年总产能的34%,比2005年提高两个百分点。
全国尿素年产能达到7148万t,比2005年
增长51.52%;约占全球每年总产能的37%,比2005年提高9个百分点。
【总页数】3页(P4-6)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41
【相关文献】
1.浅议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措施 [J], 李光日;马宏生;咸基广;李生
波
2.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我国政府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建议 [J], 李莉
3.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建议 [J], 邓小翠;刘桂青
4.我国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建议 [J], 李晓伟
5.试析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建议 [J], 关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富窗·专家视点
栏目编辑:刘小波E -mail :nmkjpx@
23
山东省政府近日出台意见,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规定农民工培训实行实名制管理。
对经鉴定合格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按照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转下页)
氮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是作物施肥三要素之首。
氮肥作为最重要的农业生产投入品之一,为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化肥引入我国已有百年历史,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化肥施用量迅速增加,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化肥消费第一大国,其中氮肥占化肥消费比重的60%左右,每年氮肥用量占全世界氮肥用量的35%以上。
据中国氮肥网资料,2009年氮肥产量为
3807万吨(折纯,下同),出口氮肥约229万吨,进口氮肥约29万吨,年表
观消费量约3600万吨。
而目前合成氨产能已达到5900多万吨,尿素产能超过3000万吨。
同时2009-2012年新建或拟建的合成氨产能580多万吨,尿素400多万吨,我国氮肥产能出现过剩。
在氮肥施用上,据农户调查资料,氮肥消费以水稻、小麦、玉米、蔬菜和果树为主,占全国氮肥用量的70%以上,其他用于油料、棉花
以及林业和渔业等。
全国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平均氮肥投入量
180~200公斤/公顷,约有1/3的农户
用量超过250公斤/公顷,特别是东南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存在过量施用氮肥的现象,于此同时,西北部分地区却存在氮肥用量不足的现象。
在不合理施肥现象中,氮肥过量施用的问题最为突出,其原因为:
一是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紧张,而农产品需求刚性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耕地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单产要不断提高,养分供应必须增加;另一方面开垦了大量存在障碍因素的边缘土地,耕地“占优补劣”现象也很严重,新垦、新造农田肥力低下,不得不依靠肥料的高投入来支撑土地的高产出。
二是我国耕地培肥不够,肥力偏低。
由于复种指数高,长期连年耕作,土壤理化性状不良,保水保肥能力不足。
而我国豆科作物、绿肥种植面积
小,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耕地缺乏足够的培肥,肥力偏低,形成了靠多施肥弥补的依赖性。
三是我国农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民文化水平偏低,长期缺乏科学施肥指导,“大水大肥”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施肥不平衡,偏施氮肥、施肥方式不合理、施肥时期不科学等现象普遍,转变农民的施肥观念和用肥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四是肥料产品结构不合理。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以科学施肥为导向的肥料生产经营格局,市场上的肥料产品结构不适应科学施肥的要求。
如尿素比重过大,高浓度磷复肥发展过快,产能出现过剩,复混肥产品养分配比与作物需求不匹配等,严重制约着肥料利用率的提高。
这些情况表明,过量施肥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还涉及到观念、制度和肥料产业定位等问题。
在这些复杂的背景下,要全面提高肥料
我
国氮
肥施用现状、问题和对策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栗铁申
特约专稿
利用率,真正做到“科学、经济、环保”施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氮肥施用过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利影响:
一是增加生产成本。
氮肥过量施用必然造成资源浪费,直接增加农民的投入成本。
近年来,农业部门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不合理肥料投入,粮食作物每亩可节本增效30元以上,经济作物每亩节本增效在80元以上,由此可见过量施肥浪费之大。
二是影响作物产量。
作物的氮肥用量有一个科学的范围,并非越多越好,超过合理用量,容易造成倒伏;一旦出现倒伏,必然导致粮食减产。
因此过量施用氮肥,不但不会增产,反而会造成减产。
三是降低农产品品质。
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蔬菜中的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的含量会显著下降,使农产品的适口性变差、品质恶化,并且变得不耐贮存。
四是加剧病虫害发生。
氮肥施用过多,会使庄稼抗病虫能力减弱,导致病虫害增加,继而需要增加农药的用量,不仅增加成本,而且农药残留还会威胁食品安全。
五是危害生态环境。
投入到农田中的氮素除了被农作物吸收外,还可以通过挥发、流失等方式进入大气和水体,进而对环境造成危害。
流失到水体的氮素,不仅会影响饮用水的安全,而且会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
刚刚公布的全国污染源调查报告表明,全国目前水体污染物来源于工业、生活和农业面源的大约各占三分之一。
挥发到大气中的氮素则构成了影响空气质量和导致气候变暖的不利因素。
2005年,针对肥料价格高位运行,部分地区过量施肥、盲目施肥、肥料利用率低等现象,国家启动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
主要
是在采样测土和田间试验的基础
上,指导农民采用科学配方的肥料,
合理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不
合理投入。
2005年至2009年,中央
财政累计投入补贴资金40亿元,项
目单位达到2498个,基本覆盖所有
农业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测土配
方施肥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3~5
个百分点,针对不同土壤和施肥状
况,过量的“减肥”,不足的“增肥”,
五年累计减少不合理氮肥施用约
430万吨,相当于节约燃煤1200万
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00万吨。
今年,农业部组织开展测土配
方施肥普及行动,使2005至2007
年启动的项目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推广面积分别达到90%、80%和
60%以上,2008、2009年启动的项
目县(场、单位)分别达到40%和
20%以上,实现全国测土配方施肥
技术推广面积11亿亩以上、配方
肥应用面积4亿亩以上,直接受益
农户1.6亿户以上。
在开展测土配
方施肥普及中,组织发动10万名
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和田间
地头,广泛开展技术指导。
采取分
片包干、驻村驻点,面对面培训、
手把手指导等方式,强化“示范
片”到村、狠抓“配方肥”下地、
实施“培训班”进田、推进“建议
卡”上墙、加强“舆论宣传”引
导、开展“示范县”创建,进一步
加大措施、加大力度,重心下沉、
深入一线,着力打通技术到位的最
后环节。
同时利用三年时间,重点
创建100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
示范县(场),实行“定地、定时、
定作物、定化肥量”施肥,着力解
决农民过量施肥、不合理施肥问
题。
在创建过程中,按照“部省共
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突出重
点、创新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强
化组织领导,统筹多方力量,建立
健全科学施肥推广体系和配方肥供
应网络,努力构建整村、整乡、整
县推进的技术模式和工作机制,为
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不同类
型、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示范样
板。
下一步,农业部还将进一步加
大工作力度,力争实现五大突破:
一是在肥料立法上求突破。
加
强肥料立法进程和相关法律、法规
体系建设,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
策、制度规范肥料的科学使用,确保
科学施肥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和
可持续发展。
二是在科学配方上求突破。
根
据各地农业生产实际,与种子、栽培
等部门及肥料生产企业共同研究制
定并不断优化施肥配方,建立施肥
指标体系,进一步提高肥料配方的
科学性、适用性,形成区域配方。
三是在配方肥产销上求突破。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农民自
愿”的原则,推动大中型肥料企业共
同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着力扩大配
方肥施用面积,同时加强配方肥市
场监管,确保农民用上配方科学、质
量可靠的配方肥。
四是在供肥网络上求突破。
通
过引导建立测土配方施肥农民专业
合作社、乡村配肥站、乡村连锁配送
点、乡村挂牌经销网点等配方肥供
应模式,建立健全基层配方肥供应
网络。
五是在指导服务上求突破。
建
立专家、技术人员包乡包村责任制,
组织广大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指导
农民按方施肥,确保各项技术落实
到位;要实行整村、整乡成建制推进
科学施肥方法,形成示范展示、技术
培训、指导服务、宣传引导等形式多
样、富有实效的技术指导服务格局。
专家视点·2010年第7期
栏目编辑:刘小波E-mail:nmkjpx@
24(接上页)山东省将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台账和转移就业台账,对培训对象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统一的培训学员信息库。
该省确定,到2015年,力争使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工都得到一次以上的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