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真实性准确性原则不容动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真实性准确性原则不容动摇

作者:张玥,李明德

来源:《今传媒》2012年第03期

摘要:目前新闻传播实务中需要引起警觉的是,标题党有向严肃报刊蔓延的趋势。对两例新闻标题做了分析,认为准确性是新闻和媒体建立公信力的基础,标题制作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误导受众;内文更应字字有来历,每一个细节都必须真实;如有引用,不管直接或间接,都应保持原汁原味,不能添加或者更改字句,任何断章取义、添枝加叶或者生吞活剥、不求甚解想当然,都是不允许的,也会往往出错。核实是记者和媒体的责任,也是避免失实、提升媒体公信力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标题党;真实性;核实;媒体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3-0125-02

标题党是对一些网络推手的称呼,不管是网络记者(写手)还是编辑,专在标题上动脑子,所谓题不惊人死不休,极尽煽情、蛊惑、夸张之能事,但标题往往华而不实,与内容关系不大或者没有关系,目的在于吸引眼球,增加点击率,提高影响力或者达到某种利益。

“标题党”发源于网络BBS,最初作为一种网络娱乐现象,能达到使网络受众的思维产生强烈反差并最终会心一笑的特殊效果。传统媒体如果不加选择照搬照用,未必能产生好的效果。

一、“标题党”现象频现各媒体

如今,出于煽情和诱惑的需要,网络新闻标题故弄玄虚、断章取义的“标题党”现象非常普遍[1]。

列举案例一、二。

例一,1.东一省人大代表吃猫肉火锅后中毒死亡——来源:南方日报 2011年12月24日

2.广东亿万富翁吃猫肉火锅中毒身亡:疑遭投毒——来源:北京晨报2011-12-25

表面上看这条消息来源于传统媒体,与网络上的标题党无关,但仔细分析,却发现其与标题党有极为相似之处,姑且等同视之。

从《南方日报》消息内容看,“吃猫肉火锅后中毒死亡”与“省人大代表”的身份无关。其一,“吃猫肉”在广东是一种普遍现象,没人规定谁可吃谁不可吃;其二,“中毒死亡”与“人大代表”无涉,消息里没有报道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哪怕是猜测性的;第三,“人大代表”不能吃猫肉,如果要吃,一定会中毒身亡。如此逻辑似难说通。因为从网民的反应看,多数网民在“吃猫肉”上进行评论,甚至认为吃猫肉就该死。新闻效果如此,大概是记者没想到的。题目中刻意强调身份,内文却不作任何交代,不知是何用意?反倒让人觉得有点标题党的味道。

相比较而言,《北京晨报》的标题要准确得多,报道称:12月23日晚上,有读者向《羊城晚报》报料称:“茂名亿万富翁、省人大代表、省优秀党员龙某,在阳春八甲,疑被生意竞争对手酒席间投毒,当场毒死,伤者现还在医院抢救。”“记者从高州市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死者龙利源,高州市云潭镇源兴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东莞云潭商会名誉会长,约1963年出生,平时为人厚道,热心公益。”报道内容将“亿万富翁”“生意对手”“疑遭投毒”连在一起,形成新闻的三个关键词,撇开了“死亡”与吃什么以及政治身份这种生硬的联系,应该更接近于新闻真相。

《南方日报》2012年1月2日报道,记者1日从广东阳春市公安局了解到,在广东省公安厅及阳江市公安局的指导下,去年12月23日省人大代表龙利源疑似中毒死亡原因初步查明,一同吃猫肉中毒者、阳春市八甲镇农办副主任黄光涉嫌因为经济纠纷投毒致死龙利源,目前犯罪嫌疑人黄光已被刑事拘留(见/roll/2012 -01/2321624.html )事件的真相已经明了,“因为经济纠纷投毒致死”,而不是冲着“人大代表”而投毒。显然,中毒与“人大代表”身份无关。新闻标题中不是不能用“身份”,关键在于这种身份与新闻事实是否相符,如果不相符,则有误导之嫌,至少是不准确的。

例二,北大校长批美国教育一塌糊涂总统不懂尊重人——来源:湖南红网,2011年12月25日

圣诞节早上上网看到这条新闻,脑子中一个巨大的问号闪出:北大校长不至于如此狂妄或者无知吧?美国的教育情况我们不太了解,但从资料介绍和赴美留学人数剧增的直观判断,美国教育还是有极大吸引力的,美国人的创新精神不能说与教育理念和效果没关系吧?另外,美国总统不懂尊重人,太言过其实了吧?周校长是在什么语境下说的?是不是他的原意?但新闻中确实加了引号,原文是:对于现在很多人否定中国的教育,周其凤持不同态度,“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周其凤认为中国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国这些年都在飞速发展,“我们的国家在进步,靠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

这段话总的看来还是有些逻辑问题的,“一塌糊涂”的结论是缘于总统“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不懂得尊重人”。即使这样的推理成立,那么总统只是一个个体,用个体代表普遍来证明美国教育一塌糊涂是缺乏说服力的。不管是记者所写还是编辑拟定,题目有哗众取宠之嫌。

12月26日,《中国青年报》刊登该报记者叶铁桥采写的还原性新闻:

为作求证,记者找到了演讲录音。

在录音中,记者发现,跟报道有关的讲话出现在整场演讲的中段。在谈到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时,周其凤谈到了美国的教育,完整表达为:“现在大家都觉得美国的教育好,我们也在向美国学习,什么哈佛、MIT等等,其实美国的教育也不是那么好。它有它好的地方。怎么讲?美国的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或者说优秀的美国公民,这是很成功的,因为为美国培养了那么多人才,把美国建成为这么一个很霸气的强国。但是如果是从我们现在是个地球村,在培养世界公民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美国的教育是一塌糊涂。它培养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感到骄傲的是他们的总统,哪个总统懂得尊重人家?就想欺负人家,就想把它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就想按照美国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办。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的教育是一塌糊涂,这是我的看法。”

原来周其凤对美国的教育并非一概否定,还是有肯定的地方(姑且不论对美国教育的评价是对是错,仅就新闻事实而言),并非妄下结论;而且讲话说的是“哪个总统懂得尊重人家?就想欺负人家,就想把它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就想按照美国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办。”这与红网的报道简直天壤之别:是不懂得尊重人家,而不是不懂得尊重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家”当有所指,是基于世界现实境况而言的。

二、新闻准确性是媒体公信度的基础

上面两例犯了“不准确”或“不真实”的毛病。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包括新闻的每一个细节、每句话都应当是真实的。而媒体的公信力来源于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美国学者科瓦齐和罗森斯蒂尔(Bill Kovach and Tom Ronsenstiel在 2001年出版(2007年修订)的《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中提出新闻工作的十大要素或者基本原则:第一条就是“新闻工作者首先必须做到对真相负责”,而在2010年新作———《模糊:如何在信息超载的时代判断孰真孰假》,提出面对来源复杂的信息,受众应具有一种“怀疑地求知”的能力,并提出了判断信息是否可信的六个步骤中包含新闻是否完整?和是否存在其他的解释方式或理解方式【2】?江耀明通过多年对青藏铁路建设者的采访实践体会到: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恪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才能在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一线的过程中,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唱响新闻宣传的主旋律。在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的同时,收获了一批优秀新闻作品,无愧于无私奉献的青藏铁路建设者,无愧于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3]。

第二例中,记者虽在现场,但记录不准,断章取义,同样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为此,我们认为记者引用新闻人士的话,不管直接还是间接引用,不管讲述者是对是错,忠实原意是最基本也是不二要求,如果加引号的话,则必须保证原汁原味,不能添加或者更改字句,任何断章取义、添枝加叶或者生吞活剥、不求甚解想当然,都是不允许的,也会往往出错。有些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