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内生态环境安全的研究(正式版)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高二地理课件(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我
(2)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国
针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退化以及
的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国家
环
逐步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积极推进国家公园
境 保
体制试点。通过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
护
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森林覆盖
措
境
保
护
政
策
体
系
凤庆县第一中学 常忠诚
二 自主学习 1.我 国 的 环 境 保 护 措 施
①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
我 国 的
保护并重 ②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
环 并举的环境保护措施。
境 ③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行
保 动计划。
护 ④积极推进生态系统保 措 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施 及 ⑤新组建了生态环境部。
成
效
凤庆县第一中学 常忠诚
目前该省的生态补偿范围已从单一的大气环境扩展至水环境、土壤环境和自然保护 区等领域。
【问 题】
1.生态补偿机制如何“撬动”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2.在生态保护地区与受益地区之间,如流域上游与下游之间,还可以建立哪些方面的 生态补偿机制?
凤庆县第一中学 常忠诚
活动 小组学习 1.生态补偿机制如何“撬动”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限 期治理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凤庆县第一中学 常忠诚
知识窗
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环境管理是指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组织各地区、各部 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环境目标和规划而开展的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 ● 行政手段 指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具体来说,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的政 策、规划及行政决议、决定等,实施对环境和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法律手段 指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环境。主要包括制定环保法律法规,组建 执法队伍,通过强制性手段调整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并通过司法程序实施行政、 经济或刑事制裁。 ●经济手段 指运用税收、征收有偿使用费以及奖励、罚款等经济手段间接管理环 境,使各类活动朝着有利于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方向发展。 ●教育手段 指利用多种形式,向公众传播环境科学知识,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以 及国家环保方针、政策等,从而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促使公众自觉参与环保行动。 技术手段 指借助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 度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安全文明生产及环境保护措施(完整版)
安全文明生产及环境保护措施(完整版)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我们始终以保障施工人员和工程安全、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干扰为宗旨。
为此,我们严格遵守国家的安全生产法规和环境保护法令,自觉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力争展现出一个工程良好的企业形象,展示我们生产管理的综合现代化水平。
具体来说,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一、工程项目的安全与环境管理1.加强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搞好工程的保卫、防盗,制订安全生产的组织措施,并留有足够的安全生产费用,购置安全生产的设备和器件,保证施工生产现场的紧急事故处理的开支。
2.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预防措施,为施工人员办理保险,并制订以下预防措施,以保证员工的安全健康:对于施工现场及其周围的高压电线、变压器等醒目的安全标志,对开挖地段又处于交通要道处,派专人看守,或有明显的标志,防止过往行人或车辆不注意发生事故。
对于基础工程或土方挖施工,要注意预防塌方发生,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结构工程施工中,高空或河上作业,应绑好安全网,带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防止落人落物,对架板等设计,注意起吊的安全与平稳。
对材料和设备储存的库房或堆放点,施工人员生活区,特别注意防火安全,设备足够数量的消灭器具、消防水管和消防栓等,以备急需。
项目经理亲自抓安全生产和安全教育,定期如开安全生产会议,检查安全生产规章执行落实情况,建立安全生产奖罚制度促使人人重视安全,安全生产有奖,使安全生产教育落到实处,得到好的成绩。
3.加强工程中的环境保护管理,促使安全生产,随时清除施工场地不必要的障碍物、设备、材料及各类存储物品安全堆放紧紧有条,保持施工现场环境的清洁整齐,自觉遵守有关机构对卫生及劳动保护的要求,及时清洁工地上的废物、垃圾、水泥袋、废弃的模板等。
在全部工程竣工移交之前,将任何场地或地表面恢复原状,减少由于不合格环境规定而导致的罚款和经济损失,创造良好的文明施工环境。
二、保证安全的主要措施为杜绝重大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把一般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施工的顺利进展,特制订安全措施如下: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包括项目部和各施工队设立专职安全员,由质检科管理,项目经理和副经理领导下,确保所有安全工作得到保障。
关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综述研究
关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综述研 究
章庆民
(嘉应学院生物系
广东梅州
5 14015)
摘 要: 在对我国 环境保护溯源的基础上,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介绍了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
现状,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综述 中图分类号 : XS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379 1(2007)0 1(a)- 0107- 0 1
, 环 保护的溯 我国 境 源
由干经济发展和历史的原因, 与西方发达 国家相比,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 但是在我国各级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我 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在不断地稳步前进, 不断 地 自我完善。
1973年8 月5 日 至20 日 北京召 第 在 开7
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并确定了环境保护方 针, 会后国务院成立了 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及其 办公室, 负责全国环境保护的组织管理工作。 之后, 各省、市、自 治区及国务院有关部委 相继设立了环境保护机构。 1979年9 月, 五届人大常委会 批准颁布了 我国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律— 《 中华人民共 和国环境保护法 (试行)) o )
育课, 总之, 要通过各种有效、可靠的途径增 破坏。 强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三是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 然环境。 (2)循序渐进, 逐步推进我国的生态环境保 此外. 防止臭氧层破坏、防止气候变暖、 护工作, 从而实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发 国土整治、 城乡 规划、 植树造林、 控制水土流 展。要搞好生态环境调查, 全面分析我国各地 失和荒漠化、 控制人口 增长和分布、 合理配置 生态环境现状, 编制好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环 生产力等, 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 境保护规划, 对以生态环境退化为主的西部及 北方, 制定保护规划, 实施枪救性保护, 停止一 3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 切导致生态功能继续退化的开发建设活动和 2000 年 11 月26 日, 国务院发布了 《 全 人为破坏活动, 采取相应措施, 遏制生态环境 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 以下简称 《 纲 恶化趋势。 对以环境污染为主的东部与南方, 要》 。《 ) 纲要》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在重大 主要是工业化进程带来的污染, 所以加快污染 环境基本理论方面有了突破性的创新。《 纲 源治理步伐以及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是解决 要》首次以生态环境保护命名, 不仅是新世纪 污染问题的基本出路之一。 推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纲领性文件, 也是对 (3)我国已 初步形成环保法律、 法规体系, 新世纪的中国环境保护进行深化改革的总体 对于实现环保工作的制度化、法律化起 了重 方略, 更是把新世纪的环境保护全面推向科学 要的保障作用, 但在执法方面, 我国尚存在有 化管理的绿色航标。 法不依、查处不严、职责不清的现象, 所以应 当然, 不可否认, 我国政府在生态环境保 该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制建设。 护方面所做的努力, 的确是取得了一定的成 (4)积极开展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 不仅要 果, 尤其是 《 纲要》 的颁布, 使我国的生态环境 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事业走上了 “ 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的道 做贡献, 而且要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 路, 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 生态环境管理经验,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 。 保障。 (5)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促进生产方式和消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 费方式的转化, 提高我国环保管理水平。 实行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再加上体制、管 (6 ) 增加生态保护投入, 完善环境经济政 理、资金等方面的问题, 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 策, 要求我们遵循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同步发 目前已相当严重: 展的方针, 切实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投入, 逐步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投人的比重, 以促进我国生 ( 1)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与中国自 然地理特 征、生产力布局及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总体上 态环境保护健康、快速地发展。 西部及北方以生态环境退化为主, 东部与南方 以环境污染为主, 在局部地方或城市又交叉出 5 结语 现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的现象。同时, 我国生 总之,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一项长 态环境保护呈现出不平衡性 , 譬如东南沿海地 期艰苦、却又造福于人类的艰巨任务, 不仅关 区虽然环境污染压力大, 但国家投资力度大, 系到我国目 前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 而 治理程度高, 而西部地区环境污染压力虽然 且还关系到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存、繁衍, 小, 但治理力度也差。 关系到我国的长远发展和战略全局, 因此, 我 (2)我国相当多的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 们要发动全民参与, 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让 破坏状况还未得到改变, 有的甚至还在加剧, 我们可以赏悦青山绿水、蓝天白云, 尽享 “ 临 中国的7大水系、 部分湖泊和近岸海域污染仍 一池碧水, 钓几尾闲鱼”的美妙意境、人生乐 未得到有效控制, 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土 趣 ! 地沙化、 水土流失加剧、 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 题还很突出。 参考文献 (3)生态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自 然 川 王欢. 美国生态环境保护历史与现状[Jl . 中 灾害都给人民群众造成 了 严重的经济损失, 生 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 (8) . 态环境问题所早就的高额的经济损失, 逐渐成 [2l 童坷. 澳门地区环境保护概述〔l . 城市规 J 为制约现代化建设的 “ 瓶颈” 。 划, 1999 (5 ) . 131 林肇信, 刘天齐, 刘逸农. 环境保护学概论 4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修订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l m 1999 (1)强化环境宜传教育, 提高全社会生态环 [4】 周富春. 中国交通行业环境保护综述[7l . 重 境保护意识, 真正做到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深入 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3 ( 1) . 人心、 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可以充分运用 1 韦兵, 51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浅论[J). 环境科学 [ 新闻媒体等多种手段,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 与技术, 2003 , 12 . 传活动, 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6] 杨光忠. 环境保护实用知识手册[M] . 科技 的积极性, 同时在大、中、小学开设环境教 出版社, 2003 .
近年来中国生态保护红线研究综述
近年来中国生态保护红线研究综述作者:何雄伟来源:《鄱阳湖学刊》2021年第04期[摘要]生态保护红线作为近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自提出以來就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取得很多有价值的成果。
文章从生态保护红线概念及其划定技术方法、类型、管控制度等方面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三个方面总结现有研究不足,指出未来生态保护红线研究的方向:系统梳理和分析生态保护红线实践的相关资料数据;进一步拓展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内容,增强多科学研究方法;全面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层面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体系研究。
[关键词]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研究综述一、引言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中国国土面积广大,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但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生态安全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
正是鉴于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新的历史高度。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近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
2011年,生态保护红线正式出现在国家层面的文件中。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件明确指出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树立底线思维,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对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实施进行了顶层设计,勾勒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标志着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与管控的制度建设正式全面启动。
高中地理热点微专题3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热点3 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
【背景材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 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从能耗“双控” 转向碳排放“双控”,有利于将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有机统一起来, 有利于精准控碳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利于促进低碳产业发展壮大。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热点•微专题
热点1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
【背景材料】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 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 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 策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要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贯彻总体 国家安全观,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切实维护生态安全、核与辐 射安全等,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
【试题演练】 1.(2023年广西钦州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设立的首批国家公园之一,其位于 青海省南部,区域内河流密布、湖泊众多,是世界海拔最高、跨流域最 广的国家公园。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三江源也因此具有 “中华水塔”之称。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对我国的生态保护及国民经 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寒冷,适合虫草生存;地势起伏大, 山谷的阴坡、半阴坡为虫草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夏季高山灌木、草甸 发育,适合虫草生长;蒸发弱,潮湿的土壤利于虫草生长;地广人稀,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优质】环境保护结题报告-推荐word版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环境保护结题报告篇一:环境保护结题报告环境保护结题报告第一部分活动背景保护环境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自觉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是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一部分。
近年来,在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中,市民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低炭生活”、“循环再用”、“垃圾分类”等环境专属名词屡见不鲜。
我校作为城乡结合的一所中心小学,学生和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破坏环境的行为屡见不鲜,主要表现在公众意识淡薄,小家庭观念浓厚,如在家里能自觉爱护财物、节约,并能不乱扔垃圾,但一到公共场所无拘无束,乱扔垃圾,任意破坏公共设施,浪费公共资源而丝毫不觉可惜。
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培养,不但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而且将会影响作为广州市市民的形象。
因此我们选择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规划《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子课题——“少年儿童良好环境保护习惯的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结合“省绿色学校”的创建,加强了师生乃至家长的环境教育,提高素质。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经过了四年来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加强学习,分工有序,领导小组认真落实课题研究计划,并组织课题小组成员定期学习关于环境的法律法规、环境知识、以及环保措施;多次选派辅导员参加中国少年少先队工作学会‘十一五’课题研究学习班,提升辅导员的理论素质。
以周美红校长为领导的课题小组,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是实验班组、教师组、活动策划组。
学生组负责策划调查问卷,设定实验班,并对实验班进行定期的跟踪和研究。
教师组负责跟踪教师的环境教育渗透情况,收集教师有关环境教育的教案、案例、论文等。
而活动策划组就是负责策划不同形式的环保活动。
在此的研究的氛围中,我校的学生、教师、家长在养成环保行为习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重难点14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2024年高考地理(原卷版)
重难点14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目录重点01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重点02 国家安全战略与政策重点03 生态环境建设【命题规律】高考考查本考点时常以区域图、文字材料、景观图等为载体,考查区域地理要素分布、特征、成因及可持续发展,侧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考查。
【命题预测】区域图是高考试题必不可少的图示,试题情景的背景往往隐藏在区域图、文字材料、景观图等中,将定位与区域认知结合,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将人地协调观融入试题。
重点01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1.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1)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地区不匹配。
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2)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应紧张。
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3)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大,浪费严重。
(4)能源消费结构很不合理。
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5)石油进口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很不稳定。
(6)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对策措施(1)开源: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提高能源开采率;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2)节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能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
(3)区际协调: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建设石油储备基地,保证我国能源的正常供应。
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1)增加粮食产量(a)扩大耕地数量:1949年以后,耕地数量增加有限,目前总体呈减少趋势。
(b)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与防洪排涝,平整土地。
;培育推广粮食高产品种,研发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大力施用农家有机肥和增施化肥;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发展间作套种;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发展农业机械化。
(2)通过粮食的跨区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
(3)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浅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浅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于洪亮鞍山市千山区环境保护局辽宁鞍山114041摘要:随着国际上环境保护形态的变化,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成果。
从新中国成立到国家环境保护部成立,环境保护方针政策、行政体制、法律法规等方面都不断完善和进步,并取得了令人喜悦的成果,30多年环保事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世界环保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环境保护;发展;历程Abstract:with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n China has made tremendous achievements.From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o the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administrative system, constantly improve and progress in such aspects as laws and regulations,and the joy of achievement,more than30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lso for our country's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aid a solid foundation,has also made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cause of worl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Key word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Development;course.中图分类号:[TU984.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一、中国环境保护的萌芽和起步阶段(1970年至1978年)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共有113个国家和一些国际机构的1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生态安全的内涵及其研究意义
的 巨大经济增 长负效 应对人 类命 运 的影 响 。认 识 到 以石化 燃料作 为能量 来源 的现代 工业体 系是 造成 当
代 环境 问题 的根源之 一 , 业发 展进程 越快 , 工 环境 问
[ 收稿 日期 】20 — —5 0 61 1 2 [ 金项 目 】 家社 会 科 学基 金 ( 6 J 0 3 和 内 蒙古 规 划 办 资 助 项 目( 6 O 1 成果 之 一 。 基 国 0CY 3) 0B 1 ) [ 作者 简 介 】 丽梅 (9 2 ) 女 , 蒙 古额 尔古 纳 市 人 , 刘 17 一 , 内 内蒙 古财 经 学 院 旅 游 管理 系副教 授 ; 吕君 (9 2 ) 男 , 蒙 古 赤峰 17 一 , 内 市人 , 内蒙 古 财 经 学 院旅 游 管理 系 副教 授 , 士 。 博
为是现代 国际环 境 安全 研 究 的先 声 。其 后 , 国世 美 界观察研 究所 所长 R .布 朗进 一 步发 展 了 他们 的观 点 , 生态 环境安全 的角度 对 国家 安全 重新 定义 。 从
人 类议 事 日程 上来 , 们开始 关 心和要 求生态 安全 。 人 生态 环境 出了问题 , 民无 法生存 下去 , 人 严重 者造成
一
个社会 或 国家无 法 生存 下 去 , 史上 许 多 文 明就 历
是这样 消逝 的。
一
、
生 态安全 的产 生与研 究热点
17 9 2年 , 联合 国人类 环境 会 议在 斯 德 哥 尔摩 召 开, 大会 通 过 的 《 人类 环 境 宣 言 》 向全 球 呼 吁 : 我 在
们人类决 定 世界各 地 的行 动 时 , 须更 加 谨 慎 地 考 必 虑它们 对 环境产 生 的后 果 。 由于无 知 或 不 关 心 , 我 们可能 给生 活或幸 福所依 靠 的地球环 境造成 无法 挽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课——生态文明建设读本考试(带答案)
2020年专业技术⼈员公需课——⽣态⽂明建设读本考试(带答案)2020年专业技术⼈员公需课——⽣态⽂明建设读本考试(带答案)⼀、单选题1.()的和谐是⼈类⽣存和发展的基础。
(1.0分)A.⼈与⾃然B.⼈与⼈C.⼈与社会D.⼈与⼈⼯⾃然2.2017年6⽉1⽇,()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1.0分)A.英国B.美国C.德国D.⽇本3.政府间⽓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未来⼈类还有约()⼆氧化碳的排放空间。
(1.0分)A.5000亿吨B.6000亿吨C.7000亿吨D.8000亿吨4.()通过了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促进⼈类可持续发展的新议程——《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1.0分)A.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B.哥本哈根世界⽓候⼤会C.第⼀届联合国环境⼤会D.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5.“⼈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然”的表述体现了其关于⼈与()关系的思想。
(1.0分)A.⼈B.社会C.⾃然D.⾃我6.⽣态⼯业园区是我国第()代产业园。
(1.0分)A.⼀B.⼆C.三D.四7.《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施⾏的时间是()。
(1.0分)A.2015年1⽉1⽇B.2016年1⽉1⽇C.2017年1⽉1⽇D.2018年1⽉1⽇8.从改变经济发展的能源结构⾓度,发展绿⾊经济是要()。
(1.0分)A.发展低碳经济B.推进清洁⽣产,实⾏节能减排C.⼤⼒发展循环经济D.发展共享经济9.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包括()。
(1.0分)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特殊性原则10.全球每年1260万死亡⼈数中,有()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
(1.0分)A.10%B.23%C.32%D.35%11.党的()报告提出,建设⽣态⽂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计。
(1.0分)A.⼗六⼤B.⼗七⼤C.⼗⼋⼤D.⼗九⼤12.2016年3⽉,正式发布的()将⽣态⽂明建设的理念具体化、规则化、操作化。
(1.0分)A.《中华⼈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个五年规划纲要》B.《⽣态⽂明体制改⾰总体⽅案》C.《中华⼈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D.《关于全⾯加强⽣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13.2018年10⽉,联合国政府间⽓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指出,如果⽓候变暖以⽬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预计全球⽓温增幅最早可能会在()达到1.5℃。
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正式版
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正式版1.可持续发展原则:环境保护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即在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的权益和资源供给能力。
2.预防原则:在进行任何活动之前,应当提前评估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公平原则:环境保护应当以公平为基础,尊重和保护社会公众的权益,包括受影响群体的权益,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权益。
4.公众参与原则:环境保护的决策过程应当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参与,以确保决策的合理性、透明性和可接受性。
5.资源有效利用原则:环境保护应当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综合整治原则:环境保护应当以综合整治为基础,采取综合规划、协调发展和综合监管的措施,构建统一、高效、协调的管理体系。
7.生态保护原则:环境保护应当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
8.追究责任原则:环境保护应当强化责任追究机制,对环境违法行为和环境污染责任进行严肃追究,以保护环境和公共利益。
9.国际合作原则:环境保护应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促进全球环境治理的协调与合作。
10.科学决策原则:环境保护的决策应当以科学、客观的基础,充分利用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手段,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1.源头治理原则:环境保护应当坚持源头治理,通过优化生产方式、强化环境监管和加强污染防治措施,减少和遏制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12.多元主体参与原则:环境保护应当促进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合作,共同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基于以上基本原则,并结合实际国情和地方特点,各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制定配套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和持续发展。
同时,环境保护还需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等手段,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研究报告范文10篇正式版
研究报告范文10篇正式版1.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研究》这篇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调查和分析,本文发现城市化加剧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优化城市规划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2.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本研究报告通过对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在诊断、治疗和监测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并可以提高医疗领域的效率和准确性。
然而,也有一些挑战需要克服,如数据隐私和伦理问题。
3.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该研究报告旨在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通过研究数据和气候模型,本文发现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海平面上升和生态系统威胁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研究提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可再生能源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的建议。
4. 《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与实践》该研究报告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和实践。
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改善企业形象、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增强企业竞争力。
研究还提出了一些企业实践的建议,如建立多方利益相关者合作机制、推动透明度和建设可持续供应链。
5. 《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研究》此研究报告分析了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银行的商业模式,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然而,金融科技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数据安全和监管风险。
为了适应这一变革,传统银行需要加快创新步伐和数字化转型。
6.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本研究报告旨在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加剧了社会保障压力、劳动力市场紧张和医疗资源需求增加等问题。
研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制定全面的老龄化政策、加强人才培养和推动健康老龄化。
7. 《人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研究》该研究报告探讨了人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人权保护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促进了社会公正、经济繁荣和民主治理。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章末整合提升3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不利因素举例 气候干旱,风力大,蕴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危险;水 土流失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 丘陵、山地陡坡随意开垦,易导致水土流失;地势 低洼区,地下水位高,易盐渍化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易水土流失 河流径流量大,侵蚀作用强 热带雨林区营养物质集中在生物体内,一旦破坏很 难恢复;干旱区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突发环
源头防范、
环
重损害
境事件
事中风险控
境
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使环境安全问题转化为公
制、事后治
污
共安全问题,威胁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理等环节采
染 污 染 物 高浓度的污染物跨国传输,威胁输入国安全;跨
取措施抑制
跨 国 转 境转移方式输入污染物会引发冲突,影响双方国
跨国污染
移
家安全
环境安全问题
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C.增加农业生产的产量
D.全球升温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解析] 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
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内陆湖泊水量减小,故选A。第(2)题,全
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A对。部分地区降水
量减少,会加剧干旱,B错。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影响,C错误。对于人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章末整合提升
网络构建•统全局 专题突破•提素养 真题演练•悟高考
网络构建•统全局
专题突破•提素养
专题一 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环境安全问题
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应对措施
在短期内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
从污染物的
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在短期内受到严
典例展示
例题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北纬 21°10′~22°40′,东经99°55′~101°50′,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 润区。由于入射角高,冬至时太阳高度角最低为45°,本区热量丰富, 终年温暖,四季常青,具有“常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一年分为 两季,即雨季和旱季。
2024年新高考版地理专题十七环境与国家安全习题部分
4.(2021河北,20,8分)青藏高原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某学 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区域相关研究成果的“关键词”(下表)分析发 现:随着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变化,不同阶段研究主题也相应调整。其中, 1951—1992年以基础调查为主,摸清资源环境状况,关注高原隆起对环境 的影响,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支撑。
白灵熊是该区域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以森林中各类浆果和动物为主 食。20世纪后期,几家大型跨国木材公司在该地区进行了商业性采伐。 目前,该地区包括白灵熊在内的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极大威 胁。 指出白灵熊的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答案 原因:森林破坏,食物短缺,栖息地减小。(2分)措施:禁止乱砍滥伐 森林,严禁滥捕(盗猎)野生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等。(任答1点,共2分)
知识点二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2022山东济南三模,11—13)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天然淀泊,是在山 前的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的。四周以堤坝为界,上游有 多条河流入淀,下游出口受水闸和溢流堰控制。白洋淀植物种类繁多,生 物多样性丰富,有大型水生植物47种,浮游植物406种,是候鸟迁徙内陆途 中的重要栖息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下图为白洋淀各时段景观类型 平均面积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地壳物质循环中,能够吸收碳的形成过程是 ( ) A.侵入岩的形成过程 B.喷出岩的形成过程 C.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D.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人教版PPT课件
2
考点
实施生态修复
二、实施生态修复 1.概念:是指利用_自__然__环_境__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 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_良__性__循__环_。
2.主要类型 (1)自然恢复: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少人__为__干__扰__,使未完全崩溃 的生态系统依靠_自_我__调__节__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 持其可更新能力。 (2)人工修复:主要是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 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 _安__全_水__平__。其中,工__程__治__理__措施见效快、成效好,是很多国家治理 生态退化的主要方式。
提示:1.× 广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 种自然区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还包括国家公园、风景 名胜区、自然遗迹等各种保护地。
2.× 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 域,可设为自然保护区。
3.× 野生生物类保护区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 种种群及其自然环境为保护对象。
害加剧 ④造成土地沙漠化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C 2.D [第 1 题,画面中大量树木被砍伐,土地裸露,易 引发水土流失。第 2 题,“江南地区”是题眼,土地沙漠化主要是西 北内陆地区草场退化的结果。]
题组 2 建立自然保护区 读我国青藏地区略图,回答 3~4 题。
3.2000 年 8 月 19 日,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
(× )
2.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不再设为自然保护区。 ( × )
3.野生生物类保护区全部以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环境为
保护对象。 4.自然保护区内可以发展旅游业。 5.下列自然保护区以珍稀野生动物为保护重点的是( A
主题11 建设自然保护区,维护生态安全(课件)高二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2022选择性必修3)
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健全自然保护区生态保 护补偿机制,让保护者得到合 理的经济补偿,可以促进保护 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调动全 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 地理位置: 位于亚洲中部,中纬度地区;处于青藏高原东南部,
是长江源区、黄河远去、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 气候特征:
高原山地气候,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低 • 地形特征:
地处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以山地为主,地势高,地 形复杂; • 水文特征:
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 • 生物特征:
以高寒草原——草甸——湿地生态系统为主的高寒地 区特有动植物,如冬虫夏草;野牦牛、藏羚羊、藏野 驴等。
探究:三江源湿地
湿地一般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从地 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三江源地区湿地面积广布的原因。
该地为高原地形,多冰川分 布,冰川融水提供了丰富的 水源;海拔高,气温低,蒸 发较弱;气温低,地下多冻 土,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势 平坦,排水不畅。
探究:三江源湿地
结合课本及相关材料,概括三江源地区的整体性特征。
大熊猫降级了!
大熊猫是如何“降级”的? 这样的“降级”意味着什么? 有着颜值担当称号的大熊猫改变了命运,而其他野生动物的命 运是否如大熊猫一样乐观呢?
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是指在国家或区 域尺度上,生态系统结构 合理、功能完善,能够为 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持续 提供生态服务的状态,是 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利于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 有利于涵养水源,调节河流径流量;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减少河流含沙量; 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草地质量,减 少荒漠化现象; 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草地质量,为 珍稀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 多样性。
2024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题--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含解析)
2024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题第三章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2023·河南洛阳期末]近50年来,艾比湖面积急剧缩小,周边湿地植物群落出现了由湿生、中生向旱生、超旱生、盐生、耐沙生的种类演替。
下图示意艾比湖面积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艾比湖周边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演替反映出的环境问题属于()A.环境污染问题B.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C.生态退化问题D.自然资源枯竭问题2.上述环境问题将导致所在区域()A.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水土流失频发B.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水分减少C.物种的耐旱性增强,生态系统更加稳定D.生物种群减少,生态平衡更加稳定[2023·山东泰安期末]位于黄土高原的甘肃定西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方。
多年来当地人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
读图,完成3~4题。
3.该治理开发模式为()A.鱼塘—台田模式B.立体农业模式C.基塘生产模式D.猪—沼—果模式4.该治理开发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荒漠化C.土壤盐碱化D.森林减少[2023·江苏徐州期末]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繁殖地。
丹顶5.A.C.6.A.B.芦苇滩地势平坦,为丹顶鹤的觅食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C.稻田植株高大,冬季可以为丹顶鹤提供避风和躲避天敌的场所D.稻田中有浮游植物和鱼类为丹顶鹤提供丰富的食物和生存空间[2023·山东滨州期末]山西省自然保护区按类型结构划分共有4类,分别是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草原草甸。
近年来,山西省通过不断增加自然保护区面积、建设生态廊道、减少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等措施,使得省内生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
下图为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分布图。
据此完成7~9题。
7.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分布较均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地势B.河流水源C.行政政策D.保护对象8.山西省在分隔的保护区之间大力建设生态廊道的直接目的是()A.构建生态网络B.完善结构类型C.增加旅游收入D.美化生态环境9.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将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
通用范文(正式版)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范文精选(全文)
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范文精选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范文,旨在提供经验和借鉴。
1. 生态保护法案范文第一条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特别保护的生态环境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林地、湿地、水域、草原等。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中,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防止破坏生态环境。
第四条国家鼓励开展生态补偿,对因生态环境保护造成的损失给予补偿。
第五条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体系,定期监测并发布生态环境状况。
第六条鼓励科技创新,推广环保技术和设备,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范文第一条对因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产生的损害,依法由责任单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二条责任单位应当承担修复生态环境的费用,并赔偿因生态环境破坏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三条对损害生态环境的责任单位进行生态环境修复的费用,由责任单位自行承担。
第四条依法对损害生态环境的责任单位进行罚款,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五条非法占用、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 生态保护委员会设立和职责范文第一条地方政府设立生态保护委员会,负责监督本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第二条生态保护委员会由政府相关部门、科研机构、环保组织等组成。
第三条生态保护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监测生态环境状况、组织生态修复工作等。
第四条生态保护委员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提出整改意见。
第五条生态保护委员会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4. 生态税法范文第一条为了鼓励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制定生态税法。
第二条对排放污染物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排放量和污染程度缴纳相应的生态税。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3章 第2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2)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探究一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及保护要求
[问题引领]
材料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 植物园”享誉中外。区内分布的大熊猫约占全国总数的10%,被列为国家级 重点保护的其他珍稀濒危动物(如金丝猴、羚牛等)共有50多种。区内建 有相当规模的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国家保护动物繁殖场;有世界著 名的“五一棚”大熊猫野外观测站。
2.自然保护区的设立
(1)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条件。
条件
要求
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
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凡具有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
条件之
和荒漠
一的,应 当建立
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 自然保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第(1)题,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主要有自然生态系统类保护区、野生生 物类保护区和自然遗迹类保护区,秦岭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森林、草原 等自然生态系统,故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保护区。第(2)题,划分秦岭不同 功能区的自然原因主要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角度分析。目的主要从设置 不同功能区以更好地保护环境方面考虑。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 1.自然保护区 (1)概念。 ①保护对象: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 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 ②划定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陆地、陆地水域或 海域。 (2)广义的自然保护区: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其主 要类型包括: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TP-AR-L7849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有关国内生态环境安全的研究(正式版)有关国内生态环境安全的研究(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生态安全的重点主要是土地、水源、天然林、地下矿产、动植物种质资源、大气等自然资源。
同时,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解决好外交和外贸领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已经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应看到,我国生态环境基础原本就脆弱;庞大的人口对生态环境又造成了重大的、持久的压力;我国虽已确定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但是以牺牲环境求发展的传统发展模式依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冲击和破坏。
因此,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就当前来说,影响生态安全的主要问题有四大方面。
1国土安全问题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人民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人类栖居的基地和衣食的基本来源,就是在人类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国土资源的多寡和优劣仍然是决定一个国家安全度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一个先决性条件。
当前中国国土资源面临着诸多问题,构成了对生态安全的严重威胁。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水土流失严重据近期遥感调查,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5.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42%,每年流失表层土在50亿t 以上,丧失的肥力高出全国化肥的产量。
这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使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导致化肥用量的逐年升高,土壤肥力却又愈来愈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耕地的肥力主要存储于表层土。
表层土的流失导致了土壤肥力的不断衰退和生产力的不断下降。
据科学家的研究推算,形成1cm 厚的土层需要120-400年时间,而一些地区每年流失的表层土在1cm 以上,有的甚至超过3cm ,土壤流失的速度比土壤形成的速度快120-400倍。
从50年代以来,由于水土流失而失去的耕地267万多hm2,平均每年6.7万hm2以上。
同时,严重的水土流失又淤积了江河湖库,是许多地区洪水灾害的重要原因。
不仅被称为悬河的黄河是由大量泥沙淤积而起,就是滔滔长江也面临着同样的威胁。
长江上游每年土壤侵蚀量高达15亿t 以上,其中1/3的泥沙进入干流,2/3的粗沙、石砾淤积在支流河道和水库中,降低了河道的行洪能力,是造成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性的大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
据调查全国水库泥沙淤积已达200亿t 以上,相当于减少了库容1亿m3的大型水库200座。
一位外国专家在考察了黄河流域后感慨地说:黄河流淌的不是沙土,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这句话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和反思。
可以说,水土流失是中国面临的头号环境问题,这个生态环境问题得不到控制,生态环境特别是农业生态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
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的成因,一是自然因素,主要是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二是人为因素,主要是不适当的开垦,像陡坡、草原的开垦造成的植被破坏,过度采伐和过度放牧造成的植被破坏等等。
从50年代以来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的形势分析来看,人为因素是主要的。
1.2土地荒漠化加剧我国天然草原近4亿hm2,约占国土面积的40%,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天然系统,也是环绕东北、华北、西部最大的绿色屏障。
但是,草原在严重退化和沙化。
目前我国沙化土地168.9万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7.6%。
其中有116万km2的沙漠是在目前技术和财力条件下难以治理的;有52.9万km2的沙化土地经过努力是有可能恢复其原有的草地和耕地面貌的。
另外,还有90多万km2的土地处于明显沙化的过程中,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也会逐步变成荒漠的。
目前,形成了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km,南北宽约600km 的风沙带。
据统计,目前我国土地沙化面积每年扩大3000km2,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
据初步测算,50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已经有10万多km2,相当于3个海南省的面积。
由于沙漠化的发展,给沙区经济和人民生活都造成了很大困难。
据专家估计,每年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西部5省1996年财政收入总和的3倍。
一些地区还形成了生态难民,仅青海省由于沙化破坏了人类生存条件,迁移生态难民就达20多万人。
20xx年北方地区遭受了13次沙尘暴袭击,长江下游地区也受到了影响。
20xx年元月1日就来了沙尘暴,并且接连不断。
统计表明,大面积的沙尘暴频率在不断加快:50年代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
水土流失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石漠化的出现。
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和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山高坡陡、表层土壤薄(一般为10-30cm ),由于植被破坏,随雨水的冲刷平均每年流失土壤厚度在0.5~1cm ,有些地方高达2-5cm ,现在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裸石山,被称为“石漠化”。
这是继西北地区土地沙化蔓延的又一新的恶性发展,也是造成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群众生活困难的重要原因。
土地沙化的加剧,有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自然原因,但主要是不适当的人为活动引起的。
主要原因有:(1)盲目开垦,50年代到70年代末,西北地区三次大规模的毁牧、毁林开垦,破坏草地667万hm2,毁林18.7万hm2,其结果是开垦一块沙化一块,农牧林三者皆伤;(2)过度放牧,据统计,草场超载率高达50%—120%,有些地方甚至高达300%。
解放以来,我国牧区家畜由2900万头(只)增加到9000多万头(只),而草地(牧场)面积却减少了667万hm2;(3)滥采滥伐,沙化地区燃料匮乏,加剧了对沙生植被的破坏,同时滥挖沙生植物,如甘草、麻黄、发菜等等。
据测算,每挖1kg 甘草就要破坏8—10亩土地,甘肃省每年因挖甘草破坏草场面积就达90万亩;(4)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以邻为壑,不顾整体。
不少地方拦蓄河水,造成下游土地沙化严重发展,这方面的事例举不胜举。
改革开放以来,毁草种田有所遏制,生态恢复和建设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从整体看,超载放牧和破坏植被现象仍然突出,局部有所好转,整体仍在恶化,土地沙化仍呈加速发展趋势。
1.3耕地退化,盐渍化和酸雨的发展突出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有40%的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
土壤盐渍化发展突出,现已形成的盐渍化土地近37万km2,加上原生的盐渍化土地,面积已达80多万km2.耕地一经盐渍化,农作物产量急剧下降,甚至弃耕。
盐渍化土地的形成是由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特别是不适当的用水方式造成的。
从80年代在西南部分地区出现酸雨,到90年代整个南方地区都出现酸雨;北方城市地区出现酸雨的比率也超过了50%;酸雨面积已占到国土面积的30%。
酸雨主要是燃煤排放的S02形成的,我国每年S02排放量在2000万t 左右,是世界上排放最多的国家。
据有关研究表明,S02排放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1165亿元,约占GDP 的2.0%。
1.4非农业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耕地资源在不断减少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的15年,净减少耕地54万hm2,相当于减少了江苏或吉林的全部耕地。
近年间,修改了《土地管理法》,加强了对耕地资源的管理,形势有所好转,但每年被占用的耕地仍在20—30万hm2之间。
全国已有666个县突破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其中463个县平均耕地已不足0.5亩。
这对中国庞大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不说是一个威胁。
从以上列举可以看出,我国在国土资源方面的问题触目惊心,构成了对生存环境的严重威胁,对此应引起高度的警觉。
国家对生态安全问题给予很大重视,列为“十五”计划的重点,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中做出了一系列安排,重要的在于落实。
2水安全问题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人类在农牧时代,水源是生产的决定因素之一,就是在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水源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决定因素,没有水源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
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水源危机,有人称:“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便是水”。
当前我国水形势严峻,构成了对国家生态安全的严重威胁。
全国每年降水总量6.2万亿m3.但人均量很低,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分布极不均衡,形成南涝北旱的局面。
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只占全国总数的1/3;而北方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占有量很少,耕地却占全国耕地的60%以上,旱灾已成为农牧业的主要灾害。
同时,水资源短缺也严重影响了城市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
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
在北方地区,河流萎缩断流、干旱加剧是带有普通性的问题。
2.1湖泊退化是水环境恶化的重要表现我国湖泊普遍萎缩和退化。
以长江流域湖泊为例:50年代有1066个,到90年代初减至182个。
因围垦和淤积,华北平原的白洋淀水面缩小了42%,洞庭湖水面减少了46%;湖底平均升高了1m,蓄水能力大为降低。
青海湖在1959—1988年的30年间,湖面下降近3m,现在还在继续萎缩。
又如,内蒙古的阿拉善地区,由于上游截留水源,致使流经额济纳绿洲的水由过去每年的12亿—13亿m3,锐减至2亿m3左右,居延海等上百处数平方千米的沼泽和湖泊干涸,大片树木枯死,绿洲变为荒漠,人民生活困难,形成了大批生态难民;新疆塔里木河由于上游取水过多,致使河流断流,流程缩短300多km,造成下游流域生态系统严重恶化。
令人高兴的是,今年开始从上游放水,形势有所好转。
2.2水资源的另一威胁来自污染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统计,每年污水排放量410亿t (水利部的统计为600亿t ),其中80%未经适当处理就排入江河湖海,全国有75%的湖泊明显受到污染。
在调查评价的10万km河段中,47%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10%的河段污染严重,已丧失使用价值。
在北方的辽、海、淮等流域,污水与地表水的比例高达1:6—1:14.对我国118座城市的饮用水调查显示:64%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只有3%的城市水质处于清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