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大学美育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大学美育(可打印修改)

大学美育(可打印修改)

《大学美育》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授课对象为大学各专业本科生,课程属性为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为大学本科各专业必修课。

讲授美育和美学理论知识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环节。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1、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是要培养做人的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完美的人格,它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和重要地位。

2、了解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1、高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

基本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根本任务,是要塑造完美的人格: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校美育的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和文学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开掘和发挥所有课程的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文艺社团,举办美育方面的讲座演出、展览、参观、比赛等等);③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文明校园建设等。

2、掌握美育的任务,了解美育的实施。

第二章美是什么1、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代表性观点:美是理念,美是主观观念,美是事物的属性,美是关系,美是生活。

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的本质的意义及局限性。

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所谓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展开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特性以及具体表现这一特性的人的创造才能、智慧、勇敢、思想、情感等本质力量,通过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劳动,还包括社会斗争、科学实验、艺术活动等等),在人类的实践对象(自然和社会)、人类创造的产品(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体现出来。

大学美育实践教学大纲(3篇)

大学美育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 课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大学美育实践教学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人文精神。

2. 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其具备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1)美术欣赏:包括中外美术史、美术流派、美术作品鉴赏等。

(2)音乐欣赏:包括中外音乐史、音乐流派、音乐作品鉴赏等。

(3)舞蹈欣赏:包括中外舞蹈史、舞蹈流派、舞蹈作品鉴赏等。

(4)戏剧欣赏:包括中外戏剧史、戏剧流派、戏剧作品鉴赏等。

(5)影视欣赏:包括中外影视史、影视流派、影视作品鉴赏等。

(6)摄影艺术:包括摄影理论、摄影技巧、摄影作品鉴赏等。

(7)设计艺术:包括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

2. 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每周2学时,共16周,共计32学时。

(2)实践教学:每周2学时,共16周,共计32学时。

(3)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美育实践活动,如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摄影、设计等社团活动,以及校内外展览、演出、比赛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摄影、设计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理论体系。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评价不同艺术形式的美学特征。

(3)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美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创作心得。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摄影、设计等作品,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美育十六讲教案

大学美育十六讲教案

《大学美育》教案课程名称:大学美育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3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的概念、美的形态和美的价值,提高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美育在个人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高生活质量。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内容:第一讲:美的概述1. 美的概念2. 美的形态3. 美的价值第二讲:艺术美的欣赏1. 艺术美的特点2. 艺术美的分类3. 艺术美的欣赏方法第三讲:自然美1. 自然美的特点2. 自然美的分类3. 自然美的欣赏方法第四讲:社会美1. 社会美的特点2. 社会美的分类3. 社会美的欣赏方法第五讲:生活美1. 生活美的特点2. 生活美的分类3. 生活美的欣赏方法第六讲:服饰美1. 服饰美的特点2. 服饰美的分类3. 服饰美的欣赏方法第七讲:建筑美1. 建筑美的特点2. 建筑美的分类3. 建筑美的欣赏方法第八讲:音乐美1. 音乐美的特点2. 音乐美的分类3. 音乐美的欣赏方法第九讲:绘画美1. 绘画美的特点2. 绘画美的分类3. 绘画美的欣赏方法第十讲:文学美1. 文学美的特点2. 文学美的分类3. 文学美的欣赏方法第十一讲:舞蹈美1. 舞蹈美的特点2. 舞蹈美的分类3. 舞蹈美的欣赏方法第十二讲:影视美1. 影视美的特点2. 影视美的分类3. 影视美的欣赏方法第十三讲:审美心理1. 审美心理的特点2. 审美心理的分类3. 审美心理的培养第十四讲:审美教育1. 审美教育的作用2. 审美教育的方法3. 审美教育的实施第十五讲:美的创造1. 美的创造的特点2. 美的创造的分类3. 美的创造的方法第十六讲:美育与人生1. 美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2. 美育与生活质量的关系3. 美育与道德情操的关系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阐述美的各类形态及其欣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美的事物,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

大学美育教学内容

大学美育教学内容

大学美育教学内容学大美育——《大学美育》教学大纲本课程为大学本科各专业必修课,旨在让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本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包括:绪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美是什么等。

其中,美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完美的人格,它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和重要地位。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美育的任务,了解美育的实施。

在研究本课程时,学生需要了解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是要培养做人的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高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

同时,高校美育的实施包括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和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文明校园建设等。

在了解美育的任务和实施后,学生需要掌握美是什么。

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代表性观点有:美是理念,美是主观观念,美是事物的属性,美是关系,美是生活。

这些观点对于认识美的本质有一定的意义和局限性。

实际上,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这指的是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展开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特性以及具体表现这一特性的人的创造才能、智慧、勇敢、思想、情感等本质力量,在人类的实践对象和人类创造的产品上体现出来。

第十一章:艺术审美(二)本章介绍了艺术的分类及其审美特征和欣赏方法。

艺术可以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

每种艺术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欣赏方法,需要通过研究和实践来掌握。

第十二章:大学生与美育本章介绍了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青年群体,需要通过美育来使自己对美的追求自觉化、深刻化和系统化。

大学生的审美活动具有浪漫、易变、独特、强烈的特征,需要通过审美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来提高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

大学美育授课教案设计模板

大学美育授课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大学美育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美学的基本概念、艺术形式及其审美价值。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实践能力。

-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塑造健全人格。

3. 教学课时:2课时4.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5. 教学内容:艺术鉴赏与审美实践二、教学大纲1. 第一节课:艺术鉴赏概述- 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艺术的分类与特点- 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2. 第二节课:艺术鉴赏实践- 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 审美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艺术鉴赏概述1. 导入新课- 通过一段经典艺术作品欣赏,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2. 讲授新课- 艺术的起源与发展:简要介绍艺术的历史渊源,阐述艺术在不同时期的特点。

- 艺术的分类与特点:讲解艺术的分类方法,分析各类艺术的特点。

- 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介绍审美价值的内涵,探讨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

3. 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4. 课后作业- 阅读相关书籍,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

第二课时:艺术鉴赏实践1. 导入新课-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艺术鉴赏的重要性。

2. 讲授新课- 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讲解鉴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如观察、分析、评价等。

- 审美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介绍审美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如艺术鉴赏会、创作比赛等。

3. 课堂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艺术鉴赏活动,如欣赏一幅画、一部电影等。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鉴赏心得。

4. 课后作业- 完成一份艺术鉴赏报告,总结鉴赏过程中的收获。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艺术作品、介绍艺术理论。

2. 教学视频:播放经典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艺术,提升审美情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大学美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美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美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University Aesthetic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学时:54学分:1考核方式:考试适用对象:学院航服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人文素质教育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二、教学基本要求:1、第一章要求了解美育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了解大学生审美活动的特征;以及大学生和美育的关系。

2、第二章要求了解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观点,以及美根源于社会实践,劳动创造了美。

了解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色彩、形状、声音;掌握形式美的法则。

3、第三章要求了解自然美与社会美的本质和特征。

了解风光美的三种类型和风光美的构成;掌握风光美的主要风格。

掌握人的美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生活美、社会环境美的构成。

4、第四章要求艺术美和科技美之间的区别。

了解科学技术与审美文化的关系,以及科学美、技术美的本质特征。

5、第五章要求掌握审美的四种基本范畴,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6、第六章要求了解艺术的分类和社会功能。

7、第七章要求掌握文学艺术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关系以及它的虚构问题是什么。

8、第八章要求了解文学艺术的典型问题。

9、第九章要求了解形象思维的定义,掌握它的特点以及一些潜思维与灵感的关系。

10、第十章要求掌握文学艺术的构成的细节,了解它的结构与情节。

11、第十一章要求了解文学艺术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12、第十二章要求了解文艺欣赏的共鸣现象。

13、第十三章要求掌握语言艺术的特点。

14、第十四章要求掌握音乐艺术美和舞蹈表现美的特点,并能从中欣赏出它的美。

15、第十五章要求掌握造型艺术的美以及它的特点。

16、第十六章要求掌握综合艺术的三个类别,从中发现他们的共同点,欣赏他的艺术美。

大学美育教学教案

大学美育教学教案

教案标题:大学美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育的概念和意义,提高对美育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升创造力。

4.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美育的概念与意义2. 艺术的种类及特点3. 审美素养的培养4. 艺术表达与创造力5. 文化自信与全面发展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美育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介绍美育的概念、意义、艺术的种类及特点、审美素养的培养、艺术表达与创造力、文化自信与全面发展等内容。

3. 讨论:分组讨论美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个人经验和感悟。

4. 实践:分组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摄影、舞蹈、戏剧等,展示创作成果并进行评价。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美育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育的基本概念、意义、艺术的种类及特点、审美素养的培养、艺术表达与创造力、文化自信与全面发展等内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美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个人经验和感悟。

3. 实践法:分组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摄影、舞蹈、戏剧等,展示创作成果并进行评价。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育的意义和作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艺术创作:评价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如创意、技巧、表达等。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美育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美育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艺术作品:收集各类艺术作品,用于欣赏和分析。

4. 实践材料:提供绘画、摄影、舞蹈、戏剧等实践所需的材料。

七、教学时间共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八、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育的魅力。

大学美育电子教案 第一章 美与美育

大学美育电子教案 第一章 美与美育
(2)今天的人们依然有搜集石头的喜好,这与“美”有什么联系?
2.讲解认识美(40分钟)
(1)人对美的朴素观念
美能让人产生身心愉悦的感觉。
(2)西方学者对美的探索
①美在理念
②美在关系
③美是生活
(3)孔孟老庄的美学理念
①孔子的美学理念
②孟子的美学理念
③老子的美学理念
④庄子的美学理念
(4)马克思主义的劳动美学
3.认识美学(20分钟)
(1)美学的研究对象
①美学研究感性认识
②美学研究艺术哲学
③美学关注自然与社会生活
④美学研究审美关系
进行“课堂活动”讨论
(2)美学的任务
美学的任务就是从哲学的高度分析人类的审美现象,总结人类审美实践经验,最终探索和揭示人类审美活动的规律,如探索审美对象具有什么特质、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审美的心理结构、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等问题。
4.孔子
5.孟子
6.老子
7.庄子
8.马克思
9.《踏歌图》
10.王国维
11.蔡元培
【第三、四节课】
1.课前回顾(5分钟)
先对前一堂课所讲述的内容进行回顾,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2.讲解大学美育(40分钟)
(1)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意义
①美育与德育
②美育与智育
③美育与体育
④美育与劳动教育
(2)大学美育的根本任务
向同学描述自己纸条上的“美”,并交换意见和看法。
在讨论交流后,总结自己对于“美”的看法是否发生变化。
1.老师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上一堂课所讲述内容
2.理论讲解的过程中配合各种案例进行说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安排学生分组同时展开“发现·探索”模块的活动,活动完成后老师安排学生分享活动体会与收获

大学美育14章教案

大学美育14章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美育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时长:14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的基本概念和审美原则。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

4.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大纲:第一章:美的起源与本质1. 介绍美的起源与发展。

2. 阐述美的本质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

第二章:自然美1. 自然美的概念与特点。

2. 自然美的欣赏方法。

3. 我国自然景观的审美价值。

第三章:艺术美1. 艺术美的概念与类型。

2. 艺术美的创作与表现手法。

3. 艺术美的欣赏与评价。

第四章:音乐美1. 音乐美的概念与特点。

2. 音乐美的表现手法。

3. 我国古典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审美价值。

第五章:舞蹈美1. 舞蹈美的概念与特点。

2. 舞蹈美的表现手法。

3. 我国古典舞蹈与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

第六章:戏剧美1. 戏剧美的概念与特点。

2. 戏剧美的创作与表现手法。

3. 我国古典戏剧与民族戏剧的审美价值。

第七章:影视美1. 影视美的概念与特点。

2. 影视美的创作与表现手法。

3. 我国经典影视作品的审美价值。

第八章:建筑美1. 建筑美的概念与特点。

2. 建筑美的设计原则与表现手法。

3. 我国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审美价值。

第九章:服饰美1. 服饰美的概念与特点。

2. 服饰美的设计原则与表现手法。

3. 我国传统服饰与现代服饰的审美价值。

第十章:生活美1. 生活美的概念与特点。

2. 生活美的体现与欣赏。

3. 提高生活品质的方法。

第十一章:审美教育1. 审美教育的意义与作用。

2. 审美教育的实施方法。

3. 审美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第十二章:审美心理学1. 审美心理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

2. 审美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3. 审美心理学的应用。

第十三章:审美批评1. 审美批评的概念与特点。

2. 审美批评的方法与原则。

3. 审美批评在艺术创作与欣赏中的作用。

第十四章:审美实践1. 审美实践的意义与作用。

《新时代大学美育》教案第七课 人情、劳动、形体之美

《新时代大学美育》教案第七课 人情、劳动、形体之美

课题人情、劳动、形体之美课时2课时(90 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亲情美、友情美和爱情美,能够体会人与人之间真挚、美好的感情(2)理解劳动光荣、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能够体会爱岗敬业之美、工匠精神之美(3)理解形态美、姿态美、动作美和气质美,能够体会形体美思政育人目标:通过学习人情美,加深学生对人与人之间感情的认识,培养学生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加强学生对于和谐、平等、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促使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学习劳动美,树立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通过学习形体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人情美、劳动美、形体美的鉴赏教学难点:体会情感、劳动和形体中蕴含的美感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一节课:考勤(2 min)→问题导入(8 min)→传授新知(10 min)→诗歌鉴赏(10 min)→传授新知(15 min)第二节课:传授新知(10 min)→体会劳动之美(10 min)→传授新知(10 min)→形体美鉴赏(10 min)→课堂小结(3 min)→作业布置(2 min)→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 min)⏹【教师】清点上课人数,记录好考勤⏹【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问题导入(8 min)⏹【教师】播放“《乡愁》朗读欣赏”短视频,通过PPT展示《乡愁》,然后提出以下问题: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欣赏、思考、举手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并引入课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体会人情之美,进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程传授新知(10 min)⏹【教师】介绍亲情美亲情是母爱如海、父爱如山,当子女遭遇危险和灾难的时候,父母可以倾其所有,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保全子女。

新版大学美育教学大纲

新版大学美育教学大纲

新版大学美育教学大纲
本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培养学生正确、进步的审美观,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以及在审美欣赏和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为达到这一目的,本课程要求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室的现代化音像手段,播放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料,使教学过程直观、形象、深刻。

同时,根据条件安排观赏演出、参观展览、分析文学或影视作品等活动,将理论讲授与学生的审美实践结合起来,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课程考试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种形式,其中平时成绩占30%,包括课堂讨论、出勤和课外作业,期末成绩占70%。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美是什么等章节。

通过研究,学生将了解高等
教育的根本任务、提高人的基本素质的重要性、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及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同时,学生将了解新时代美育的发展趋势,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此外,学生还将了解美育的当代意义和美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

2.加强对大学生美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大学生的审美
素养和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
1.大学生的审美特点和需求
2.大学生的美育途径和方法
3.大学生的美育实践和创造
4.大学生的美育心理和人格塑造。

美育专业教学大纲模板范文

美育专业教学大纲模板范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美育2. 课程代码:_______3. 学分:_______4. 学时:_______5. 授课对象:_______6. 课程性质:_______(必修/选修)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美育的基本理论、美学原理和艺术史知识;(2)了解我国美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熟悉国内外美育研究动态。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教育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跨学科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人文素养;(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1. 美学原理(1)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2)美的本质与价值(3)审美活动与审美心理2. 美育理论(1)美育的定义、性质和任务(2)美育的历史与发展(3)美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 艺术史(1)中国美术史(2)西方美术史(3)音乐史、戏剧史、舞蹈史等4. 美育实践(1)美育课程设计与实施(2)审美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3)美育评价与反思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美学原理、美育理论等基本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美育现象,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美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教育能力;4. 讨论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比_______);2. 期中考核:书面考试,考察学生对美学原理、美育理论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比_______);3. 期末考核:综合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实践能力等(占比_______)。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美学原理》(作者:_______)《美育概论》(作者:_______)2. 参考书目:《中国美术史》(作者:_______)《西方美术史》(作者:_______)《音乐史》(作者:_______)《戏剧史》(作者:_______)《舞蹈史》(作者:_______)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大纲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大学美育教学大纲.docx

大学美育教学大纲.docx

《大学美育》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大学美育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类别:限选课学分:2学时:32(26理论+6实训)适用专业(方向):所有专业开课学院:二、课程简介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学生而言,美育不仅可以提升其艺术修养,还可以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本书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素养为宗旨,针对职业教育的实用性与灵活性强的特点,提供丰富生动的美学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活力。

本书可以向不同专业的学生普及美育知识,在内容上设置艺术美育和生活美育两篇。

艺术美育,从文学、书画、音乐、影视这四种艺术门类入手,介绍审美教育理论和艺术发展历程,精选古今中外的经典艺术作品进行鉴赏。

三、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艺术常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还可以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一)丰富艺术常识1、“文学艺术之美”一章介绍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以经典文学作品为载体,引领学生感受不同风格文学作品的魅力。

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心理认同和审美追求,具有丰厚的人生意蕴和审美情趣。

外国的经典文学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土人情及文化差异,能够拓宽学生的审美领域,丰富其人生体验。

2.“书画艺术之美”章介绍不同时期的书法和绘画流派、思想、审美风格,让学生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风格;阐述中国书法、绘画和西方绘画的美学精粹,充分展示中外书画美学史中蕴藏的文化资源,让学生感悟中国书画特有的美学思想,在面对构图科学、色彩丰富的油画作品时,感受西方绘画独特的审美视角,提升审美品位,得到艺术熏陶。

3.“音乐艺术之美”一章引导学生了解音乐是音响和时间的艺术,深入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境、创作背景及创作思想;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与历史时代、体裁的关联;了解音乐作品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发展脉络;在用听觉感受艺术的同时启发智慧和想象,使音乐鉴赏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美育教学大纲

美育教学大纲

美育教学大纲
美育教学大纲是指针对美术教育而制定的一份教学计划和指导性文件,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一份可能适用于美术教育的美育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1 美术的意义和发展历程
1.2 美术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1.3 美术的基本技巧和技法
第二部分:创意表达
2.1 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2 艺术创作的过程和体验
2.3 创意表达的技巧和艺术表现的形式
第三部分:审美素养
3.1 艺术欣赏的基本素养和原则
3.2 艺术欣赏的审美体验和评价
3.3 艺术欣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四部分:实践应用
4.1 实践创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4.2 实践创作的作品展示和评价
4.3 实践创作的作品收藏和收藏建议
以上是一份可能适用于美术教育的美育教学大纲,具体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水平、学校特点等因素进行调整和定制。

大学美育教案模板

大学美育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美育概论课时安排:2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美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功能与价值。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表达能力。

3. 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素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美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功能与价值。

2. 教学难点:审美鉴赏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音乐或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美?- 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们会喜欢美的事物?美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何作用?2. 讲授新课- 美育的基本概念:介绍美育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 美育的功能与价值:阐述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 美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分析美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的相互关系。

3. 课堂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美育融入大学教育?-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审美经验,引导大家关注生活中的美。

4. 课后作业- 观看一部具有审美价值的电影或阅读一本美育方面的书籍,撰写观后感或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提出问题:审美鉴赏能力与审美创造能力有何关系?2. 讲授新课- 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介绍审美鉴赏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技巧。

- 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探讨审美创造的概念、过程与途径。

3. 课堂实践- 学生分组进行审美鉴赏活动,如欣赏一幅画、一部电影或一首歌曲。

- 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美、欣赏美、创造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观后感、读书笔记等作业。

3. 学生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大学美育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大学美育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课程名称:大学美育课时: 2课时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美的概念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掌握不同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舞蹈等)的美学特征。

2.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 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增强艺术鉴赏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不同艺术形式的美学特征。

- 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美的概念及其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评价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 以一段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如音乐、绘画、舞蹈等)作为开场,引导学生思考美的本质。

二、教学内容1. 美的概念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美的概念。

- 探讨美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2. 不同艺术形式的美学特征- 以音乐、绘画、舞蹈等为例,介绍各艺术形式的美学特征。

- 分析各艺术形式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三、课堂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艺术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 各组分享研究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 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美的概念和艺术形式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介绍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分析、评价等。

- 以具体作品为例,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艺术鉴赏。

2. 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讨论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如提升生活质量、丰富精神世界等。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

三、课堂活动-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内容,创作一件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 各组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四、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艺术鉴赏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美,追求美。

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美学概念和艺术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美育》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2210300102
课程名称:大学美育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全校各本科专业
开课教研室:美育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各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

大学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

大学美育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室的现代化音像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需播放部分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料,努力做到直观、形象、深刻;审美实践环节可根据条件适当安排观赏演出、参观展览、分析文学或影视作品等活动,使课堂教学上的理论讲授能通过学生的审美实践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另外要鼓励学生课下善于发现美、课上积极交流美,并给学生提供创造美和展示美的平台。

课程考试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种形式,其中平时成绩占30%(课堂讨论10%、出勤占10%、课外作业10%),期末成绩占70%。

三、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2.了解提高人的基本素质的重要性。

3.了解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及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4.了解新时代美育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
1.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2.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
※3.做一个“审美的人”
4.新时代,新任务,新特点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了解美育的当代意义和美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把握美育的任务,理解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美育的当代意义
2.美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3.社会主义美育的任务
4.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
第二章美是什么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初步懂得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来认识美的根源、本质和特征等问题。

2.掌握美根源于社会实践,劳动创造了美;掌握美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感染性和创造性;了解美与真、善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内容
1.美学史上的探讨
2.美的根源
3.美的本质
4.美的特征
※5.美和真、善
第三章审美门户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对美与形式的关系、形式美的构成要素与构成规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开启学生的审美门户,提高审美能力。

2.掌握形式美的构成要素与构成规律,理解审美与形式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美与形式
2.形式美的构成要素
3.形式美的构成规律
第四章审美范畴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审美观。

当学生面对纷繁复杂、五光十色的审美现象时,他们能够运用本章所学知识,去充分感受它们,欣赏它们,领略它们各自的美,发展并丰富自己的审美能力。

2.要求掌握审美的四种基本范畴,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教学内容
※1.审美的基本范畴
2.中国传统审美范畴
3.审美范畴的发展
第五章审美意识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在今后审美活动中能够自觉地加强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明确审美标准,培养高尚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掌握审美意识的六种基本形式以及审美意识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二)教学内容
1.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2.审美意识的基本形式
3.审美意识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第六章审美心理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自觉遵守审美心理规律,培植自己的审美能力,符合当代的审美心理要求。

2.使学生掌握审美心理结构形式,以及如何培养审美心理结构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审美心理结构
2.审美心理过程
※3.培养审美心理结构的能力
第七章自然审美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认识自然审美在美育中的重要意义和地位。

2.使学生懂得自然审美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加强对自然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在自然审美中塑造完美人格的自觉性。

3.了解风光美的三种类型和风光美的构成;掌握风光美的六种主要风格。

(二)教学内容
1.自然美的发展和特征
2.自然美的重要形态---风光美
※3.自然美的审美指导
第八章社会审美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认识社会审美在美育中的重要意义和地位。

2.使学生懂得社会审美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加强对社会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在社会审美中塑造完美人格的自觉性。

3.理解社会美的主要特征,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差异;掌握人之美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及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
1.社会美的发展和特征
2.社会生活美
3.日常生活美
4.人之美
※5.社会美的审美指导
第九章科学审美与技术审美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审美与技术审美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审美与技术审美提高科技文化素养和审美文化水平,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2.了解科学美与技术美的本质、特征、功能和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学内容
1.科学技术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2.科学美的本质、特征与功能
3.技术美的特征与功能
※4.科学美和技术美的审美指导
第十章艺术审美(一)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艺术创造观的基本知识,懂得艺术创造美的本质是什么,基本特征是什么,艺术美的主要功能有哪些方面。

2.了解艺术创造的四种基本界说;认识艺术美的本质在于创造;把握参与艺术创造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掌握艺术美的基本特征;懂得如何进行艺术审美。

(二)教学内容
1.艺术美的创造本质
2.艺术美的特征与功能
3.审美主体与审美思维
※4.艺术美的审美指导
第十一章艺术审美(二)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到艺术审美是社会主义美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审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完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审美文化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了解艺术与艺术美的基本类型和主要样式,把握不同艺术类型的含义、类别和审美特征。

(二)教学内容
※1.实用艺术审美
※2.造型艺术审美
※3.表情艺术审美
※4.综合艺术审美
※5.语言艺术审美
第十二章大学生与美育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认识大学生对美的追求同样存在着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也需要通过美育了解自身审美活动的特征和审美途径,建立起大学生应有的审美理想,按审美标准塑造自身的形象,真正成为一个美的现代人。

2.了解大学生及其审美活动的特征,掌握大学生美育的途径与大学生形象塑造的要点,理解对美的追求是人的一种理性的自觉追求,需要通过美育,即审美理论的学习和不断的审美实践来建立。

(二)教学内容
1.大学生的角色定位
2.大学生的美育途径
※3.大学生的形象塑造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大学美育》主编:仇春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2月参考书:《大学美育讲义》主编:王德岩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7月《美学与大学生艺术素养》主编:胡燕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2月《美学原理》主编:叶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4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