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的物理性能及抗风压等级计算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外门窗的建筑物理性能分级

建筑外窗(含阳台门)的建筑物理性能分级一、建筑外窗(含阳台门)的抗风压性能分级
二、建筑外窗(含阳台门)的气密性能分级
三、建筑外窗(含阳台门)的水密性能分级
四、建筑外窗(含阳台门)传热系数分级
五、建筑外窗(含阳台门)的空气隔声性能分级
六、建筑外窗(含阳台门)的采光性能分级
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标准表1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分级
表2 建筑幕墙水密性能分级
表3 建筑幕墙开启部分气密性能分级
表4 建筑幕墙整体气密性能分级
表5 建筑幕墙传热系数分级
表6 玻璃幕墙遮阳系数分级
表7 建筑幕墙空气隔声性能分级
表8 建筑幕墙采光性能分级
表9耐撞击性能:
(1)性能分级:
表10平面内变形性能和抗震要求。
门窗的物理性能及抗风压等级计算

门窗的物理性能及抗风压等级计算首先,热传递性能是门窗的一个重要指标。
热传递系数是评价门窗热传递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其单位是W/(m²·K)。
传热系数越低,门窗的保温性能越好。
进行热传递性能测试时,常常采用热流传真法和室内法两种方法进行。
其次,气密性能是指门窗关闭状态下的空气渗透性能。
用于评价门窗气密性能的指标是漏风量,其单位是m³/(h·m²)。
漏风量越低,门窗的气密性能越好。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静态压差法和动态压差法。
门窗的声传递性能是指门窗对声波的阻隔能力。
按照相关标准,常将门窗的声传递性能以声隔绝量(Rw)来表示,单位为dB。
声隔绝量越高,门窗对声音的隔离效果越好。
声传递性能的测试通常采用室内声隔离量测试方法。
最后,抗风压等级是指门窗在大风来袭时抵挡风压的能力。
抗风压等级由门窗产品在实验室环境中经过标准测试获得。
根据《门窗抗风压性能等级及试验方法》(GB/T7106-2024)的要求,抗风压等级分为等级1到等级5,等级5代表最高抗风压能力。
抗风压等级的计算考虑了多个因素,其中之一是门窗的结构设计强度。
门窗的结构设计强度包括型材截面尺寸、连接件的强度、型材接缝的性能等。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门窗的尺寸。
一般而言,门窗的面积越大,其所承受的风压也越大。
此外,门窗的材料和加工质量、安装情况以及相邻建筑或结构的情况也会对抗风压等级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门窗的抗风压等级需要由相关标准进行测试来确定。
在进行抗风压等级测试时,需要根据相关标准的要求,模拟实际的风压条件,在特定条件下对门窗进行负压试验。
根据门窗在负压试验中的性能表现,可以确定其抗风压等级。
总之,门窗的物理性能及抗风压等级计算需要考虑其热传递性能、气密性能、声传递性能和结构设计强度等因素。
相关标准对相应性能的评价方法也有明确规定,这些指标和方法可用于门窗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选择合适的产品。
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的取值

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的取值一.基本概述: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的有关要求,工程设计者应对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外窗提供其抗风压性能(含相应的检测、鉴定)等级规定,这是满足建筑物环保和节能,同时又是确保使用可靠、安全的必备要求。
为了使设计者选用的方便,现归纳、整理成以下资料供选用参考。
二.建筑物外墙面及窗的抗风压计算:1 按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中7.1.1条规定: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用于围护结构时,应按下述公式计算:W==βgzμslμz w o( 1)式中:βgz ---对应计算高度Z的阵风系数,与建筑物所处的区位(即地面粗糙度类别)和距地高度有关,工业建筑物多位于郊区(B类),民用建筑多在市区(C类)重要建筑则在市中心区(D类),查表可得到;μsl----建筑物局部风压体型系数,按GB50009的7.3.3条规定:墙面正压区取(0.8+0.2);墙面负压区取(-1.0-0.2);墙的边角区取(-1.8-0.2);屋面、檐口负压区取(-2.2);μz----风压高度系数,与建筑物所处的区位及距地高度有关,查表可得到;w o----基本风压值,按规范GB50009附录D中,对应n=50栏查表可得到。
2.为了便于使用对上述公式作如下归并与简化:首先,为解决工程中最常遇到的墙面窗,将μsl分别以 1.0、1.2带入式(1)可得:W==1.0βgzμz w o(2)W==1.2βgzμz w o(3)在工程设计中,由于风荷载的多向性,难以分出正压、负压区;而在施工安装中,同一式样、规格的外窗分类过细实无必要,因此实用中,以式(3)为墙面窗风压计算的通用公式。
同理,屋面、檐口负压区窗风压计算公式归并为W==2.2βgzμz w o(4)其次,阵风系数βgz 、高度系数μz两个系数,都与建筑物所处的区位(即地面粗糙度类别)以及距地高度有关,拟利用规范GB50009已有相关表格并使其合并,同时将式(3)中的常数1.2也融入,可得到:Ω= 1.2βgzμz(5)也即建筑外墙面窗的风压值计算公式可简化为:W==Ωw o(6)式中Ω----风压计算综合系数,与建筑物所处的区位和距地高度有关,通过附表1 查得最后,一旦取得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基本风压值,即可利用附表1查到风压计算综合系数Ω,以两者相乘之积,即可得该建筑物外墙面窗的风压标准值。
门窗抗风压等级分级表

门窗抗风压等级分级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门窗抵抗风压的能力。
在建筑领域,根据国家标准,门窗抗风压等级分为9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压力要求。
一级抗风压等级的门窗可以承受1.0kPa以上的压力,这大约相当于100公斤的重量。
这种等级的门窗通常用于普通住宅和办公楼等建筑。
二级抗风压等级的门窗可以承受1.5kPa以上的压力,这大约相当于150公斤的重量。
这种等级的门窗通常用于高层住宅和大型办公楼等建筑。
三级抗风压等级的门窗可以承受2.0kPa以上的压力,这大约相当于200公斤的重量。
这种等级的门窗通常用于超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等建筑。
需要注意的是,门窗抗风压等级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等级。
如果门窗的抗风压等级过低,可能会导致门窗损坏、漏风等问题;而如果门窗的抗风压等级过高,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浪费和成本增加。
总之,门窗的抗风压性能还与材料、工艺、设计等多种因素有关。
因此,在选择门窗时,除了关注抗风压等级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美观、保温性能等。
门窗物理性能检测(气密、水密、抗风压、隔声、密封胶)

淋水试验
通过模拟自然降雨,对 门窗进行淋水,观察其
渗漏情况。
压力试验
对门窗施加一定压力, 检测其在水压作用下的
渗漏程度。
喷水试验
使用喷水装置对门窗进 行喷水,观察其抗水渗
透能力。
气泡试验
在门窗的缝隙处注入气 泡,观察气泡的形成和 扩散情况,判断其水密
性能。
影响水密性能的主要因素
01
02
03
04
门窗结构设计
06
密封胶与门窗物理性能 的关系
密封胶对门窗物理性能的影响
气密性
密封胶能够有效地阻止空气的渗透,提高门 窗的气密性。
隔热性能
密封胶的隔热性能有助于降低室内外温度对 流,提高门窗的隔热性能。
水密性
密封胶能够阻挡雨水的渗透,提高门窗的水 密性。
隔音性能
密封胶能够阻隔噪音的传播,提高门窗的隔 音性能。
门窗物理性能检测
目录
• 门窗物理性能检测概述 • 门窗气密性能检测 • 门窗水密性能检测 • 门窗抗风压性能检测 • 门窗隔声性能检测 • 密封胶与门窗物理性能的关系
01
门窗物理性能检测概述
门窗物理性能检测的定义
门窗物理性能检测是指对门窗的各项 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和评估,包括气密 性、水密性、抗风压性、保温性能和 隔声性能等。
优化门窗结构设计
合理设计门窗的开启方式、排 水孔等结构,减少雨水渗漏的 可能性。
加强安装工艺控制
对安装工人进行专业培训,确 保安装过程中缝隙填充饱满、 紧实。
定期维护保养
定期检查门窗的密封材料是否 老化、损坏,及时进行更换或
修复。
04
门窗抗风压性能检测
抗风压性能检测的方法
建筑外门窗抗风压性能估算报告

建筑外门窗抗风压性能估算报告一、引言二、建筑外门窗的分析1.结构特性:建筑外门窗一般由门框、玻璃窗和密封材料等组成,其主要承受风载荷的是玻璃窗面积。
为了增加门窗的抗风压性能,常采用框架结构加强玻璃支撑,提高整体刚度。
2.材料选择:为了保证门窗的抗风压性能,应选用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材料。
一般常用于建筑外门窗的材料有金属材料(铝合金、钢材等)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塑料等)。
3.风载参数:建筑外门窗的抗风压性能与所处地区的风载参数有关,主要包括风速、风向、风荷载系数等。
根据当地地理气候条件和规范要求,确定门窗的设计风载。
三、抗风压性能估算方法1.建筑门窗风荷载法:根据门窗的风荷载系数和门窗面积,计算出门窗所受的风载荷,然后与门窗的抗风压性能进行对比。
一般根据国家或地区的规范进行计算,确保门窗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2.结构分析法:通过构建门窗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门窗结构进行分析。
通过施加设定的风荷载,计算出门窗的应力和变形,评估其抗风压性能。
这种方法可以更精确地分析门窗的受力情况,对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四、实际应用案例以高层建筑为例,为了评估其外门窗的抗风压性能,采用建筑门窗风荷载法进行估算。
根据规范要求,该地区设计风速为20m/s,风荷载系数为2.0。
门窗面积为20平方米,选用铝合金材料。
根据公式,门窗的风荷载计算公式为:风荷载=风荷载系数×风速^2×门窗面积。
代入数据计算可得风荷载为8000N。
然后,将门窗的抗风压性能进行估算。
根据铝合金材料的力学特性以及门窗的结构特点,计算出门窗的刚度和承载力。
通过对比门窗的风荷载和其抗风压性能,评估其能否满足规范要求。
五、总结建筑外门窗的抗风压性能是确保其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安全使用的重要指标。
本报告通过分析建筑外门窗的结构特性、材料选择以及风载参数等因素,利用建筑门窗风荷载法进行抗风压性能估算。
通过对高层建筑案例的估算可知,门窗的抗风压性能应满足规范要求,以确保其安全可靠的运行。
建筑外门窗的建筑物理性能分级

建筑外窗(含阳台门)的建筑物理性能分级一、建筑外窗(含阳台门)的抗风压性能分级分级代号1 2 3 4 5 6 7 8 9分级指标P3(kpa)1.0≤P3<1.51.5≤P3<2.02.0≤P3<2.52.5≤P3<3.03.0≤P3<3.53.5≤P3<4.04.0≤P3<4.54.5≤P3<5.0P3≥5.0 注:第9级应在分级后同时注明具体检测压力差值。
P3值与工程的风荷载标准值Wk相对应,应大于或等于Wk。
Wk采用风荷载标准值计算软件计算确定。
数据摘自《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天津市建筑节能门窗技术标准DB29-164-2010二、建筑外窗(含阳台门)的气密性能分级分级代号1 2 3 4 5 6 7 8单位缝长分级指标值q1[m3/(m·h)]4.0≥q1>3.53.5≥q1>3.03.0≥q1>2.52.5≥q1>2.02.0≥q1>1.51.5≥q1>1.01.0≥q1>0.5q2≤0.5单位面积分级指标值q2[m3/(m2·h)]12≥q2>10.510.5≥q2>9.09.0≥q2>7.57.5≥q2>6.06.0≥q2>4.54.5≥q2>3.03.0≥q2>1.5q2≤1.5注:数据摘自《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居住建筑七层以下不应低于3级,七层及以上不应低于4级。
公共建筑不应低于4级。
1,注:天津公共建筑节能规定采暖空间外门窗气密性不应低于6级,非采暖空间采用推拉窗时,不应低于3级。
三、建筑外窗(含阳台门)的水密性能分级分级 1 2 3 4 5 6分级指标ΔP(Pa)100≤ΔP<150150≤ΔP<250250≤ΔP<350350≤ΔP<500500≤ΔP<700ΔP≥700注:数据摘自《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的取值

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的取值一.基本概述: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的有关要求,工程设计者应对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外窗提供其抗风压性能(含相应的检测、鉴定)等级规定,这是满足建筑物环保和节能,同时又是确保使用可靠、安全的必备要求。
为了使设计者选用的方便,现归纳、整理成以下资料供选用参考。
二.建筑物外墙面及窗的抗风压计算:1 按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中7.1.1条规定: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用于围护结构时,应按下述公式计算:W=βμμw ( 1)oslgzz=式中:β---对应计算高度Z的阵风系数,与建筑物所处的区位(即gz地面粗糙度类别)和距地高度有关,工业建筑物多位于郊区(B 类),民用建筑多在市区(C类)重要建筑则在市中心区(D类),查表可得到;μ----建筑物局部风压体型系数,按GB50009的7.3.3条sl规定:墙面正压区取(0.8+0.2);墙面负压区取(-1.0-0.2);墙的边角区取(-1.8-0.2);屋面、檐口负压区取(-2.2);与建筑物所处的区位及距地高度有关,μ----风压高度系数,z1查表可得到;按规范w----基本风压值,n=50对应中,D附录GB50009o栏查表可得到。
为了便于使用对上述公式作如下归并与简化:2.1.2、首先,为解决工程中最常遇到的墙面窗,将μ分别以1.0sl (2)带入式(1)可得:W=1.0βμw oz=gz)(3 W=1.2βμw o=gzz在工程设计中,由于风荷载的多向性,难以分出正压、负压区;而在施工安装中,同一式样、规格的外窗分类过细实无必要,因此实)为墙面窗风压计算的通用公式。
用中,以式(3 同理,屋面、檐口负压区窗风压计算公式归并为)μw (4βW=2.2ozgz=两个系数,都与建筑物所处的μ其次,阵风系数β、高度系数zgzGB50009区位(即地面粗糙度类别)以及距地高度有关,拟利用规范也融入,可已有相关表格并使其合并,同时将式(3)中的常数1.2 (5)μΩ= 1.2β得到:zgz也即建筑外墙面窗的风压值计算公式可简化为:)(W =Ωw 6o=与建筑物所处的区位和距Ω----风压计算综合系数,式中查得地高度有关,通过附表11最后,一旦取得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基本风压值,即可利用附表以两者相乘之积,即可得该建筑物外墙面查到风压计算综合系数Ω,2 窗的风压标准值。
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的取值

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旳取值一.基本概述:按照现行国标《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措施》GB/T 7106-、《建筑构造荷载规范》GB50009-()旳有关规定,工程设计者应对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旳外窗提供其抗风压性能(含对应旳检测、鉴定)等级规定,这是满足建筑物环境保护和节能,同步又是保证使用可靠、安全旳必备规定。
为了使设计者选用旳以便,现归纳、整顿成如下资料供选用参照。
二.建筑物外墙面及窗旳抗风压计算:1 按规范GB50009-()中7.1.1条规定: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旳风荷载原则值,用于围护构造时,应按下述公式计算:W==βgzμslμz w o( 1)式中:βgz ---对应计算高度Z旳阵风系数,与建筑物所处旳区位(即地面粗糙度类别)和距地高度有关,工业建筑物多位于郊区(B类),民用建筑多在市区(C类)重要建筑则在市中心区(D类),查表可得到;μsl----建筑物局部风压体型系数,按GB50009旳7.3.3条规定:墙面正压区取(0.8+0.2);墙面负压区取(-1.0-0.2);墙旳边角区取(-1.8-0.2);屋面、檐口负压区取(-2.2);μz----风压高度系数,与建筑物所处旳区位及距地高度有关,查表可得到;w o----基本风压值,按规范GB50009附录D中,对应n=50栏查表可得到。
2.为了便于使用对上述公式作如下归并与简化:首先,为处理工程中最常碰到旳墙面窗,将μsl分别以1.0、1.2带入式(1)可得:W==1.0βgzμz w o(2)W==1.2βgzμz w o(3)在工程设计中,由于风荷载旳多向性,难以分出正压、负压区;而在施工安装中,同一式样、规格旳外窗分类过细实无必要,因此实用中,以式(3)为墙面窗风压计算旳通用公式。
同理,屋面、檐口负压区窗风压计算公式归并为W==2.2βgzμz w o(4)另一方面,阵风系数βgz 、高度系数μz两个系数,都与建筑物所处旳区位(即地面粗糙度类别)以及距地高度有关,拟运用规范GB50009已经有有关表格并使其合并,同步将式(3)中旳常数1.2也融入,可得到:Ω= 1.2βgzμz(5)也即建筑外墙面窗旳风压值计算公式可简化为:W==Ωw o(6)式中Ω----风压计算综合系数,与建筑物所处旳区位和距地高度有关,通过附表1 查得最终,一旦获得项目建设所在地旳基本风压值,即可运用附表1查到风压计算综合系数Ω,以两者相乘之积,即可得该建筑物外墙面窗旳风压原则值。
门窗抗风压等级分级表

门窗抗风压等级分级表【最新版】目录1.门窗抗风压等级的概述2.门窗抗风压等级的分级标准3.门窗抗风压等级的测试方法4.门窗抗风压等级的应用和意义正文【门窗抗风压等级的概述】门窗抗风压等级是指门窗在风压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安全的性能指标。
门窗抗风压等级是衡量门窗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节能以及舒适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门窗抗风压等级的分级标准】门窗抗风压等级按照我国现行的《建筑门窗抗风压性能分级》标准(GB/T 7106-2008)分为 9 个等级,分别是:1.抗风压等级 1:适用于风压不大于 0.35kN/m的建筑物;2.抗风压等级 2:适用于风压不大于 0.5kN/m的建筑物;3.抗风压等级 3:适用于风压不大于 0.65kN/m的建筑物;4.抗风压等级 4:适用于风压不大于 0.8kN/m的建筑物;5.抗风压等级 5:适用于风压不大于 1.0kN/m的建筑物;6.抗风压等级 6:适用于风压不大于 1.2kN/m的建筑物;7.抗风压等级 7:适用于风压不大于 1.5kN/m的建筑物;8.抗风压等级 8:适用于风压不大于 2.0kN/m的建筑物;9.抗风压等级 9:适用于风压大于 2.0kN/m的建筑物。
【门窗抗风压等级的测试方法】门窗抗风压等级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静态加压法:在门窗的表面上施加一定的风压,观测门窗的变形量和破坏压力,以此来判断门窗的抗风压等级。
2.动态加压法:通过模拟自然界的风压变化,对门窗进行循环加压和卸压,观测门窗在风压变化过程中的反应,以此来评估门窗的抗风压性能。
【门窗抗风压等级的应用和意义】门窗抗风压等级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建筑物的安全:门窗抗风压等级能够确保建筑物在风压作用下,门窗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从而避免门窗在风灾等极端天气条件下出现破坏,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2.节能降耗:门窗抗风压等级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气密性能,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有助于实现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的目标。
建筑门窗抗风压性能计算书2715(C型钢衬 修改合格)

建筑门窗抗风压性能计算书I、计算依据:《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 113-2009《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表》 GB/T 7106-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 2006版《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门》 JG/T 180-2005《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窗》 JG/T 140-2005《铝合金门窗》 GB/T 8478-2008《建筑门窗术语 GB/T5823-2008》《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 GB/T5824-2008》《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8484-2008》《建筑外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8485-2008》《铝合金建筑型材第一部分:基材 GB5237.1-2008》《铝合金建筑型材第二部分:阳极氧化型材 GB5237.2-2008》《铝合金建筑型材第三部分:电泳涂漆型材 GB5237.3-2008》《铝合金建筑型材第四部分:粉末喷涂型材 GB5237.4-2008》《铝合金建筑型材第五部分:氟碳漆喷涂型材 GB5237.5-2008》《铝合金建筑型材第六部分:隔热型材 GB5237.6-2008》II、详细计算一、风荷载计算1)工程所在省市:辽宁2)工程所在城市:大连3)门窗安装最大高度z:90 米4)门窗系列:中财真彩型材-真彩60内平开窗5)门窗尺寸:门窗宽度W=2700 mm 门窗高度H=1500 mm6)门窗样式图:1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W k = βgz*μS1*μZ*W0(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2006版 7.1.1-2)1.1 基本风压 W0= 700 N/m2(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2006版规定,采用50年一遇的风压,但不得小于0.3 KN/m21.2 阵风系数βgz 计算:1)A类地区:βgz=0.92*(1+2μf)其中:μf=0.5*35^(1.8*(-0.04))*(z/10)^(-0.12),z为安装高度;2)B类地区:βgz=0.89*(1+2μf)其中:μf=0.5*35^(1.8*(0))*(z/10)^(-0.16),z为安装高度;3)C类地区:βgz=0.85*(1+2μf)其中:μf=0.5*35^(1.8*(0.06))*(z/10)^(-0.22),z为安装高度;4)D类地区:βgz=0.80*(1+2μf)其中:μf=0.5*35^(1.8*(0.14))*(z/10)^(-0.30),z为安装高度;安装高度z<5米时,按5米时的阵风系数取值。
门窗幕墙性能参数计算

幕墙性能参数计算GB/T21086-20071、抗风压性能:幕墙国内也常采用1.4倍的风荷载标准值进行幕墙构件强度检测,但此项要求并没有写入规范。
查50009-2012-8.1.1,【风荷载计算表格】如:wk=1.6,抗风压性能应取2级2、水密性能:μz根据【风荷载计算表格】计算如μz=1.0、μc=1.2、w0=0.45(北京),则P=1000*1.0*1.2*0.45=540,不应低于700,所以选2级。
GB-50178关于ⅢA(夏热冬冷地区)、ⅣB(夏热冬暖地区)气候分区的规定:3、气密性能:4、热工性能:常用6LOW-E+12A+6隔热型材透明幕墙整体U值在2.0-2.5之间,石材幕墙整体U值均小于1.0。
【热工计算表格】遮阳系数的定义:不同地区对遮阳系数有不同的限值,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的遮阳系数要求不大于0.5,取5级;其他地区(窗墙比适中)一般不大于0.6,取4级。
5、隔声性能:声的源头是振动,20Hz的声音对人耳的感觉叫“听阈”,20Hz以下振动频率的声音叫“次声”,20000Hz的声音对人耳的感觉叫“痛阈”,20000Hz以上振动频率的声音叫“超声”,次声及超声人耳都感觉不到隔声性能计算:R=13.5lg(m1+m2+m3)+13+ΔR1+ΔR2m1,m2:组成构件的面密度;ΔR1:双层构件中间层的附加隔声量:对于PVB膜,当膜厚为0.38时取4dB;当膜厚为0.76时取5.5dB;当膜厚为1.14时取6dB;当膜厚为1.52时取7dB;对空气层,按“瑞典技术大学”试验测定参数曲线选取,在空气层为100mm以下时,附加隔声量近似等于空气层厚度的0.1;中空玻璃:6+9A+6 33.98 8+12A+8 35.966+12A+6 34.28 10+12A+10 37.28夹胶玻璃:6+0.76+6 38.58 8+1.52+8 41.776+1.14+6 39.08 10+1.52+10 43.08中空夹胶玻璃:6+1.14+6+12A+6 42.66 8+1.52+8+12A+8 45.346、平面内变形性能:7、耐撞击性能:8、采光性能:GB/T21086-2007JGJ102-2003GB/T18091-2000由附录A可知:热反射镀膜玻璃太阳能总透射比在0.25左右,低辐射玻璃太阳能总透射比在0.5左右。
门窗物理性能检测(气密、水密、抗风压、隔声、密封胶)

门窗物理性能检测
33
三、门窗三性
3术语和定义-10 3.3.7 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 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外 门窗试件单位面积的空气量。
门窗物理性能检测
34
三、门窗三性
3术语和定义-11 3. 4. 1 严重渗漏 雨水从试件室外侧持续或反复渗 人外门窗试件室内侧,发生喷溅或流 出试件界面的现象。
为什么要图纸? a.标准里规定的; b.为了明确被检测样品的结构构造,锁定这一特定的门窗。 要什么图纸? a.立面图 b.剖面图(横剖面图、纵剖面图) c.节点图 d.型材和密封胶条的截面图 e.排水构造及排水孔位置图
门窗物理性能检测
12
一、基础知识 6.五金件:
推拉门窗:滑轮、半圆锁、防脱落块、挡风块、限 位块、玻璃垫块 平开窗:执手(传动机构用执手)、旋压执手、传 动锁闭器、滑撑、铰链、撑挡、玻璃垫块 内平开下悬窗:内平开下悬五金系统
24
三、门窗三性
3术语和定义-1 3. 1 外门窗 建筑外门及外窗的统称。
门窗物理性能检测
25
三、门窗三性
3术语和定义-2
3. 2
压力差
外门窗室内、外表面所受到的空气绝 对压力差值。当室外表面所受的压力高 于室内表面所受的压力时,压力差为正 值;反之为负值。
门窗物理性能检测
26
三、门窗三性
3术语和定义-3 3. 3 3. 4 气密性能 水密性能 外门窗在正常关闭状态时,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 外门窗正常关闭状态时,在风雨同时作用下,阻止雨水渗漏 的能力。 3. 5 抗风压性能 外门窗正常关闭状态时,在风压作用下,不发生损坏(如:开 裂、面板破损、局部屈服、粘结失效等)和五金件松动、开启 困难等功能障碍的能力。
门窗-抗风压计算报告

抗风压计算书一、风荷载计算1)工程所在省市:上海市2)工程所在城市:上海市3)门窗安装最大高度z(m):81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Wk = βgz*μS*μZ*w0(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7.1.1-2)1.1 基本风压W0=400N/m^2(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规定,采用50年一遇的风压,但不得小于0.3KN/m^2)1.2 阵风系数计算:1)A类地区:βgz=0.92*(1+2μf)其中:μf=0.5*35^(1.8*(-0.04))*(z/10)^(-0.12),z为安装高度;2)B类地区:βgz=0.89*(1+2μf)其中:μf=0.5*35^(1.8*(0))*(z/10)^(-0.16),z为安装高度;3)C类地区:βgz=0.85*(1+2μf)其中:μf=0.5*35^(1.8*(0.06))*(z/10)^(-0.22),z为安装高度;4)D类地区:βgz=0.80*(1+2μf)其中:μf=0.5*35^(1.8*(0.14))*(z/10)^(-0.30),z为安装高度;本工程按:C类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取值。
βgz=0.85*(1+(0.734*(50/10)^(-0.22))*2)=1.72573(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7.5.1规定)1.3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1)A类地区:μZ=1.379 * (z / 10) ^ 0.24,z为安装高度;2)B类地区:μZ=(z / 10) ^ 0.32,z为安装高度;3)C类地区:μZ=0.616 * (z / 10) ^ 0.44,z为安装高度;4)D类地区:μZ=0.318 * (z / 10) ^ 0.6,z为安装高度;本工程按:C类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取值。
μZ=0.616*(50/10)^0.44=1.25063(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7.2.1规定)1.4 风荷载体型系数:μs=1(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表7.3.1规定)1.5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Wk(N/m^2)=βgz*μS*μZ*w0=1.72573*1.25063*1*400=863.32 风荷载设计值计算:W(N/m2)=1.4*Wk=1.4*863.3=1208.62二、门窗主要受力杆件的挠度、弯曲应力、剪切应力校核:1 校验依据:1.1 挠度校验依据:1)单层玻璃,柔性镶嵌:fmax/L<=1/1302)双层玻璃,柔性镶嵌:fmax/L<=1/1803)单层玻璃,刚性镶嵌:fmax/L<=1/160其中:fmax:为受力杆件最在变形量(mm)L:为受力杆件长度(mm)根据《建筑外窗抗风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及其附录GB7106-86 1.2 弯曲应力校验依据:σmax=M/W<=[σ][σ]:材料的抗弯曲应力(N/mm^2)σmax:计算截面上的最大弯曲应力(N/mm^2)M:受力杆件承受的最大弯矩(N.mm)W:净截面抵抗矩(mm^3)1.3 剪切应力校验依据:τmax=(Q*S)/(I*δ)<=[τ][τ]:材料的抗剪允许应力(N/mm^2)τmax:计算截面上的最大剪切应力(N/mm^2)Q:受力杆件计算截面上所承受的最大剪切力(N)S:材料面积矩(mm^3)I:材料惯性矩(mm^4)δ:腹板的厚度(mm)2 主要受力杆件的挠度、弯曲应力、剪切应力计算:2.1 中梃的挠度、弯曲应力、剪切应力计算:2.1.1 中梃的刚度计算1.ZW50-03C的弯曲刚度计算D(N.mm^2)=E*I=70000*.7=ZW50-03C的剪切刚度计算D(N.mm^2)=G*F=26000*565.09=2.中梃的组合受力杆件的总弯曲刚度计算D(N.mm^2)==中梃的组合受力杆件的总剪切刚度计算D(N.mm^2)==2.1.2 中梃的受荷面积计算1.左上的受荷面积计算(三角形)A(mm^2)=(875*875/2)/2=.252.左中的受荷面积计算(三角形)A(mm^2)=(875*875/2)/2=.253.左下的受荷面积计算(三角形)A(mm^2)=(950*950/2)/2=4.右上的受荷面积计算(三角形)A(mm^2)=(875*875/2)/2=.255.右中的受荷面积计算(三角形)A(mm^2)=(875*875/2)/2=.256.右下的受荷面积计算(三角形)A(mm^2)=(950*950/2)/2=7.中梃的总受荷面积计算A(mm^2)=.25+.25++.25+.25+=2.1.3 中梃所受均布荷载计算Q(N)=Wk*A=863.3*/=1050.5282.1.4 中梃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弯矩、剪力计算2.1.4.1 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1.ZW50-03C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按弯曲刚度比例分配荷载分配荷载:QZW50-03C=Q总*(DZW50-03C/D总)=1050.528*(/)=1050.528本窗型在风荷载作用下,可简化为承受矩形均布荷载Fmax(mm)=Q*L^3/(76.8*D)=1050.528*2700^3/(76.8*)=5.182.1.4.2 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计算1.ZW50-03C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计算按弯曲刚度比例分配荷载分配荷载:QZW50-03C=Q总*(DZW50-03C/D总)=1050.528(/)=1050.528所受荷载的设计值计算:Q=1.4*Q=1.4*1050.528=1470.7392本窗型在风荷载作用下,可简化为承受矩形均布荷载Mmax(N.mm)=Q*L/8=1470.7392*2700/8=.482.1.4.3 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剪力计算1.ZW50-03C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剪力计算按剪切刚度比例分配荷载分配荷载:QZW50-03C=Q总*(DZW50-03C/D总)=1050.528*(/)=1050.528所受荷载的设计值计算:Q=1.4*Q=1.4*1050.528=1470.7392本窗型在风荷载作用下,可简化为承受矩形均布荷载Qmax(N)=±Q/2=1470.7392/2=735.372.1.5 中梃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弯矩、剪力计算2.1.5.1左上产生的集中荷载对中梃作用产生的挠度、弯矩、剪力计算第3 页共15 页1.受荷面积计算A(mm^2)=(966*2 - 875)*875/4=.752.该分格传递到主受力杆件上的全部集中荷载通过上边杆件传递到主受力杆件上的集中荷载计算P(N)=(wk*A)/2=(863.3*.75)/2/=99.8063.该分格产生的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总挠度(1)ZW50-03C在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跨中挠度按弯曲刚度比例分配荷载分配荷载:QZW50-03C=Q总*(DZW50-03C/D总)=99.806*(/)=99.806该分格下部任意点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挠度计算Fmax(mm)=P*L1*L2*(L1+L2)*sqrt(3*L1*(L+L2))/(27*D*L)=99.806*1825*875*(1825*875)*sqrt(3*1825*(2700+875))/(27**2700)=0.54.该分格产生的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总弯矩(1)ZW50-03C在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矩按弯曲刚度比例分配荷载分配荷载:QZW50-03C=Q总*(DZW50-03C/D总)=99.806*(/)=99.806所受荷载的设计值计算:Q=1.4*Q=1.4*99.806=139.7284该分格下部任意点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弯矩计算Mmax(N.mm)=P*L1*L2/L=139.7284*1825*875/2700=82640.295.该分格产生的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总剪力(1)ZW50-03C在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总剪力按剪切刚度比例分配荷载分配荷载:QZW50-03C=Q总*(DZW50-03C/D总)=99.806*(/)=99.806所受荷载的设计值计算:Q=1.4*Q=1.4*99.806=139.7284该分格下部任意点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剪力计算Qmax(N)=P*L1/L=139.7284*1825/2700=94.452.1.5.2左中产生的集中荷载对中梃作用产生的挠度、弯矩、剪力计算1.受荷面积计算A(mm^2)=(966*2 - 875)*875/4=.752.该分格传递到主受力杆件上的全部集中荷载通过上边杆件传递到主受力杆件上的集中荷载计算P(N)=(wk*A)/2=(863.3*.75)/2/=99.806通过上边杆件传递到主受力杆件上的集中荷载计算P(N)=(wk*A)/2=(863.3*.75)/2/=99.8063.该分格产生的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总挠度(1)ZW50-03C在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跨中挠度按弯曲刚度比例分配荷载分配荷载:QZW50-03C=Q总*(DZW50-03C/D总)=99.806*(/)=99.806该分格上部任意点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挠度计算Fmax(mm)=P*L1*L2*(L1+L2)*sqrt(3*L1*(L+L2))/(27*D*L)=99.806*1825*875*(1825*875)*sqrt(3*1825*(2700+875))/(27**2700)=0.5该分格下部任意点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挠度计算Fmax(mm)=P*L1*L2*(L1+L2)*sqrt(3*L1*(L+L2))/(27*D*L)=99.806*1750*950*(1750*950)*sqrt(3*1750*(2700+950))/(27**2700)=0.524.该分格产生的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总弯矩(1)ZW50-03C在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矩按弯曲刚度比例分配荷载分配荷载:QZW50-03C=Q总*(DZW50-03C/D总)=99.806*(/)=99.806所受荷载的设计值计算:Q=1.4*Q=1.4*99.806=139.7284该分格上部任意点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弯矩计算Mmax(N.mm)=P*L1*L2/L=139.7284*1825*875/2700=82640.29该分格下部任意点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弯矩计算Mmax(N.mm)=P*L1*L2/L=139.7284*1750*950/2700=86036.475.该分格产生的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总剪力(1)ZW50-03C在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总剪力按剪切刚度比例分配荷载分配荷载:QZW50-03C=Q总*(DZW50-03C/D总)第5 页共15 页=99.806*(/)=99.806所受荷载的设计值计算:Q=1.4*Q=1.4*99.806=139.7284该分格上部任意点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剪力计算Qmax(N)=P*L1/L=139.7284*1825/2700=94.45该分格下部任意点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剪力计算Qmax(N)=P*L1/L=139.7284*1750/2700=90.562.1.5.3左下产生的集中荷载对中梃作用产生的挠度、弯矩、剪力计算1.受荷面积计算A(mm^2)=(966*2 - 950)*950/4=2.该分格传递到主受力杆件上的全部集中荷载通过上边杆件传递到主受力杆件上的集中荷载计算P(N)=(wk*A)/2=(863.3*)/2/=100.672通过上边杆件传递到主受力杆件上的集中荷载计算P(N)=(wk*A)/2=(863.3*)/2/=100.6723.该分格产生的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总挠度(1)ZW50-03C在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跨中挠度按弯曲刚度比例分配荷载分配荷载:QZW50-03C=Q总*(DZW50-03C/D总)=100.672*(/)=100.672该分格上部任意点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挠度计算Fmax(mm)=P*L1*L2*(L1+L2)*sqrt(3*L1*(L+L2))/(27*D*L)=100.672*1750*950*(1750*950)*sqrt(3*1750*(2700+950))/(27**2700)=0.524.该分格产生的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总弯矩(1)ZW50-03C在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矩按弯曲刚度比例分配荷载分配荷载:QZW50-03C=Q总*(DZW50-03C/D总)=100.672*(/)=100.672所受荷载的设计值计算:Q=1.4*Q=1.4*100.672=140.9408该分格上部任意点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弯矩计算Mmax(N.mm)=P*L1*L2/L=140.9408*1750*950/2700=86782.995.该分格产生的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总剪力(1)ZW50-03C在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总剪力按剪切刚度比例分配荷载分配荷载:QZW50-03C=Q总*(DZW50-03C/D总)=100.672*(/)=100.672所受荷载的设计值计算:Q=1.4*Q=1.4*100.672=140.9408该分格上部任意点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剪力计算Qmax(N)=P*L1/L=140.9408*1750/2700=91.352.1.5.4右上产生的集中荷载对中梃作用生产的挠度、弯矩、剪力计算1.受荷面积计算A(mm^2)=(966*2 - 875)*875/4=.752.该分格传递到主受力杆件上的全部集中荷载通过上边杆件传递到主受力杆件上的集中荷载计算P(N)=(wk*A)/2=(863.3*.75)/2/=99.806通过上边杆件传递到主受力杆件上的集中荷载计算P(N)=(wk*A)/2=(863.3*.75)/2/=99.8063.该分格产生的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总挠度(1)ZW50-03C在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跨中挠度按弯曲刚度比例分配荷载分配荷载:QZW50-03C=Q总*(DZW50-03C/D总)=99.806*(/)=99.806该分格下部任意点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挠度计算Fmax(mm)=P*L1*L2*(L1+L2)*sqrt(3*L1*(L+L2))/(27*D*L)=99.806*1825*875*(1825*875)*sqrt(3*1825*(2700+875))/(27**2700)=0.54.该分格产生的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总弯矩(1)ZW50-03C在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矩按弯曲刚度比例分配荷载分配荷载:QZW50-03C=Q总*(DZW50-03C/D总)=99.806*(/)=99.806所受荷载的设计值计算:Q=1.4*Q第7 页共15 页=1.4*99.806=139.7284该分格下部任意点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弯矩计算Mmax(N.mm)=P*L1*L2/L=139.7284*1825*875/2700=82640.295.该分格产生的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总剪力(1)ZW50-03C在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总剪力按剪切刚度比例分配荷载分配荷载:QZW50-03C=Q总*(DZW50-03C/D总)=99.806*(/)=99.806所受荷载的设计值计算:Q=1.4*Q=1.4*99.806=139.7284该分格下部任意点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剪力计算Qmax(N)=P*L1/L=139.7284*1825/2700=94.452.1.5.5右中产生的集中荷载对中梃作用生产的挠度、弯矩、剪力计算1.受荷面积计算A(mm^2)=(966*2 - 875)*875/4=.752.该分格传递到主受力杆件上的全部集中荷载通过上边杆件传递到主受力杆件上的集中荷载计算P(N)=(wk*A)/2=(863.3*.75)/2/=99.806通过上边杆件传递到主受力杆件上的集中荷载计算P(N)=(wk*A)/2=(863.3*.75)/2/=99.8063.该分格产生的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总挠度(1)ZW50-03C在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跨中挠度按弯曲刚度比例分配荷载分配荷载:QZW50-03C=Q总*(DZW50-03C/D总)=99.806*(/)=99.806该分格上部任意点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挠度计算Fmax(mm)=P*L1*L2*(L1+L2)*sqrt(3*L1*(L+L2))/(27*D*L)=99.806*1825*875*(1825*875)*sqrt(3*1825*(2700+875))/(27**2700)=0.5该分格下部任意点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挠度计算Fmax(mm)=P*L1*L2*(L1+L2)*sqrt(3*L1*(L+L2))/(27*D*L)=99.806*1750*950*(1750*950)*sqrt(3*1750*(2700+950))/(27**2700)=0.524.该分格产生的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总弯矩(1)ZW50-03C在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矩按弯曲刚度比例分配荷载分配荷载:QZW50-03C=Q总*(DZW50-03C/D总)=99.806*(/)=99.806所受荷载的设计值计算:Q=1.4*Q=1.4*99.806=139.7284该分格上部任意点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弯矩计算Mmax(N.mm)=P*L1*L2/L=139.7284*1825*875/2700=82640.29该分格下部任意点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弯矩计算Mmax(N.mm)=P*L1*L2/L=139.7284*1750*950/2700=86036.475.该分格产生的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总剪力(1)ZW50-03C在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总剪力按剪切刚度比例分配荷载分配荷载:QZW50-03C=Q总*(DZW50-03C/D总)=99.806*(/)=99.806所受荷载的设计值计算:Q=1.4*Q=1.4*99.806=139.7284该分格上部任意点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剪力计算Qmax(N)=P*L1/L=139.7284*1825/2700=94.45该分格下部任意点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剪力计算Qmax(N)=P*L1/L=139.7284*1750/2700=90.562.1.5.6右下产生的集中荷载对中梃作用生产的挠度、弯矩、剪力计算1.受荷面积计算A(mm^2)=(966*2 - 950)*950/4=2.该分格传递到主受力杆件上的全部集中荷载通过上边杆件传递到主受力杆件上的集中荷载计算P(N)=(wk*A)/2=(863.3*)/2/=100.6723.该分格产生的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总挠度(1)ZW50-03C在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跨中挠度按弯曲刚度比例分配荷载第9 页共15 页分配荷载:QZW50-03C=Q总*(DZW50-03C/D总)=100.672*(/)=100.672该分格上部任意点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挠度计算Fmax(mm)=P*L1*L2*(L1+L2)*sqrt(3*L1*(L+L2))/(27*D*L)=100.672*1750*950*(1750*950)*sqrt(3*1750*(2700+950))/(27**2700)=0.524.该分格产生的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总弯矩(1)ZW50-03C在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矩按弯曲刚度比例分配荷载分配荷载:QZW50-03C=Q总*(DZW50-03C/D总)=100.672*(/)=100.672所受荷载的设计值计算:Q=1.4*Q=1.4*100.672=140.9408该分格上部任意点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弯矩计算Mmax(N.mm)=P*L1*L2/L=140.9408*1750*950/2700=86782.995.该分格产生的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总剪力(1)ZW50-03C在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总剪力按剪切刚度比例分配荷载分配荷载:QZW50-03C=Q总*(DZW50-03C/D总)=100.672*(/)=100.672所受荷载的设计值计算:Q=1.4*Q=1.4*100.672=140.9408该分格上部任意点集中荷载对受力杆件跨中产生的剪力计算Qmax(N)=P*L1/L=140.9408*1750/2700=91.352.1.6 中梃在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总挠度校核2.1.6.1 ZW50-03C总挠度校核2.1.6.1.1 ZW50-03C总变形计算F总=F均布+ΣF集中=5.18+0.5+0.5=6.182.1.6.1.2 ZW50-03C挠跨比计算挠跨比=F总/L=6.18/2700=0.00230.0023<=1/180ZW50-03C的挠度符合要求。
建筑外门窗抗风压性能分级

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计算及取值•设计依据:1.《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7106-2008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3.《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113-20154.《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18二、建筑物外窗的抗风压计算:1.风荷载标准值:根据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中8.1.1条规定: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确定:2 计算围护结构时,应按下式计算:WK= BgZUSlUZW0式中: WK------------风荷载标准值(KN/m2);BgZ------------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USl------------风荷载局部体型系数;U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W0-----------基本风压(KN/m2)。
1)基本风压:《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中8.1.2 基本风压应采用按本规范规定的方法确定的50年重现期的风压,但不得小于0.3 KN/m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中8.1.3全国各城市的基本风压值应按本规范附录E中E.5重现期R为50年的值采用。
全国各城市的风压摘录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中,8.2.1对于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地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更加地面粗糙类别按表8.2.1确定。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UZ《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中,8.3.3 计算围护构件及其连接的风荷载是,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体型系数USl--在工程设计中风荷载体型系数USl--考虑取值为1.6(内外表面风压值之和:-1.4-0.2),当具体工程的风荷载体型系数与此值不符时,另行计算。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中8.3.5 计算围护构件分荷载时,建筑物内部压力的局部体型系数可按下列规定采用:1 封闭式建筑物,按其外表面抗风压的正负情况取-0.2或0.2。
门窗抗风压计算公式

门窗抗风压计算公式
由于现在市场上的门窗质量不一,如果想要选择更加防风保暖的门窗,就要根据风压计算公式来检查门窗的性能,以确保选择的门窗能够抗风压。
要了解的是门窗抗风压的计算公式:P=0.6KV^2/g,其中P为门窗的抗风压能力,K为窗架的抗风压系数,V为风速,g为重力加速度。
在计算门窗的抗风压时,首先要确定当地的风速,以便计算出抗风压系数K。
一般情况下,抗风压系数K可以从当地的气象部门获取,但如果没有,也可以根据当地的风速来估算抗风压系数K。
第三,当抗风压系数K确定后,就可以用P=0.6KV^2/g公式来计算门窗的抗风压能力。
根据风速的不同,计算出的抗风压能力P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抗风压能力P过低,则意味着门窗的抗风性能较差,可能无法抵挡大风的侵袭,从而影响室内的保暖效果。
在购买门窗时,应根据计算出的抗风压能力P选择抗风性能好的门窗,以保证室内的保暖效果。
另外,在安装门窗时,也应注意门窗的水平度和密封性,以确保门窗的防风性能。
建筑门窗的抗风压计算书

一、计算依据二、风荷载计算1、基本情况:门窗计算风荷最大标高取70米;根据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其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C类算。
平开窗的受力杆件MQ25-24a最大计算长度为2400mm,杆件两边的最大受力宽度为:1375mm,;推拉窗的受力杆件QLC30-25最大计算长度为:1960mm,杆件两边的最大受力宽度为1480mm。
2、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风荷载标准值ωk=βzμSμZωO (资料③ωk―风荷载设计标准值βZ―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资料③μS―风荷载体型系数,取μS =0.8 (资料③ωO―基本风压,取ωO =0.7KPa (资料③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资料③风荷载标准值计算:ωk=βzμSμZωO =1.66×0.8×1.45×0.7=1.35KPa三、主要受力构件的设计及校核1、受力构件的截面参数根据(BH^3-bh^3 )/12 Ix=0.0491(D43建筑门窗的抗风压计算一、概况1.1计算依据风荷载标准按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规定计算任何材料制作的门窗玻璃按JGJ113-2003《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计算玻璃幕墙按JGJ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计算建筑外窗抗风强度计算方法1.2说明什么是围护结构呢?指建筑物及房间的围档物,包括墙壁、挡板等,按是否与室内外空气分割而言,包括内外围护结构,有透明与不透明之分。
“对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以及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其他结构,基本风压应适当提高,并应由有关的结构设计规范具体规定。
”提出了几个问题:一、高层建筑,二、高耸结构,三、比较敏感的其他结构,四、有关的结构设计规范。
如何理解和应用的问题。
高层建筑:定义、基准,可从下列资料中找到。
JGJ37-87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096-99 《住宅设计规范》GB50045-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JGJ 3-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有一句基本雷同的说法:在通则与防火等规范中指出为:居住建筑大于10层(约30M)公用建筑大于24M在JGJ3中定义为: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中门窗的物理性能
——各种性能的分级及选定根据《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4.3.3(6)设计说明应有门窗性能(指外门窗)要求,从抗风压、水密性、保温性及隔声等方面考虑。
(KN/㎡=Kpa)一、抗风压性能分9级
计算方法:
1.计算围护结构风荷载标准值:
W k = βgz μsl μz w o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7.1.1-2)
式中:W k为风荷载标准值(KN/㎡)
Βgz为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7.5.1)
μsl 为局部风压体型系数(建筑结构荷载规范41页取1.8最大值)
μz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7.2.1)
w o基本风压值(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表D4中50年一遇)2.作用在建筑玻璃上的风荷载设计值:
W = y w W k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5.1.1)
式中:W为风荷载设计值(Kpa)(根据其计算结果查抗风压性能分级表,确
定抗风压等级)
y w为风荷载分项系数取1.4
W k为风荷载标准值(根据1式计算的值)
3.计算实例:如城市市区中18层高层住宅(约60米)
1)先计算风荷载标准值W k
Βgz为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查表7.5.1C类地区60米取1.69
μsl 为局部风压体型系数取1.8
μz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查表7.2.1C类地区60米取1.35
w o基本风压值查附表D-4(郑州地区)50年一遇0.45KN/m³
W k=βgz μsl μz w o=1.69×1.8×1.35×0.45=1.848
2)再算风荷载设计值W
W = y w W k=1.4×1.848=2.5872
3)查抗风压等级
2.5≤P3<
3.0 故取4级
附表1 郑州地区抗风压性能计算
郑州市区按照C类地区计算
高度高度z处阵
风系数
风荷载体
形系数
风压高度
变化系数
基本风
压
风荷载标
准值
风荷载设
计值
抗风压性
能等级
10 2.1000 1.8000 0.7400 0.4500 1.2587 1.7622 2.0000 20 1.9200 1.8000 0.8400 0.4500 1.3064 1.8289 2.0000 30 1.8300 1.8000 1.0000 0.4500 1.4823 2.0752 3.0000 40 1.7700 1.8000 1.1300 0.4500 1.6201 2.2681 3.0000 50 1.7300 1.8000 1.2500 0.4500 1.7516 2.4523 3.0000 60 1.6900 1.8000 1.3500 0.4500 1.8480 2.5872 4.0000 70 1.6600 1.8000 1.4500 0.4500 1.9497 2.7295 4.0000 80 1.6400 1.8000 1.5400 0.4500 2.0457 2.8640 4.0000 90 1.6200 1.8000 1.6200 0.4500 2.1258 2.9761 4.0000 100 1.6000 1.8000 1.7000 0.4500 2.2032 3.0845 5.0000
附表2 郑州地区抗风压性能计算
郑州郊区按照B类地区计算
高度高度z处阵
风系数
风荷载体
形系数
风压高度
变化系数
基本风
压
风荷载标
准值
风荷载设
计值
抗风压性
能等级
10 1.7800 1.8000 1.0000 0.4500 1.4418 2.0185 3.0000 20 1.6900 1.8000 1.2500 0.4500 1.7111 2.3956 3.0000 30 1.6400 1.8000 1.4200 0.4500 1.8863 2.6409 4.0000 40 1.6000 1.8000 1.5600 0.4500 2.0218 2.8305 4.0000 50 1.5800 1.8000 1.6700 0.4500 2.1373 2.9922 4.0000 60 1.5600 1.8000 1.7700 0.4500 2.2366 3.1312 5.0000 70 1.5400 1.8000 1.8600 0.4500 2.3202 3.2482 5.0000 80 1.5300 1.8000 1.9500 0.4500 2.4166 3.3833 5.0000 90 1.5200 1.8000 2.0200 0.4500 2.4870 3.4818 5.0000 100 1.5100 1.8000 2.0900 0.4500 2.5563 3.5788 6.0000
二、水密性能分为6级
根据09技术措施195页,水密性不应低于3级,或按当地规定选定等级。
三、气密性能分为8级(GB/T 7106-2008)
根据《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4.2.7条规定,参照GB/T 7107 规定1~6层不应低于3级(q1≤2.5m³/(m·h)),7~30层不应低于4级(q1≤1.5m³/(m·h))。
对照现行规范GB/T 7106-2008,3级改为4级,4级改为6级。
四、保温性能分为10级
根据《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表4.2.1的规定门K≤2.7,窗K≤2.8。
原有版本GB/T 8484-2002指标值与现行规范GB/T 8484-2008规定的指标值有区别,参照新旧标准值,将原版本的7级保温性能改为5级。
五、空气声隔声性能分为6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