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记录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企业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

企业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生产记录档案管理,确保生产记录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保密性,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生产记录档案的管理,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记录、工艺参数、检验报告、产品检验报告等记录,以及企业证照、许可证件、管理文件等文件。

第三条企业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集中管理,分级负责;(二)规范操作,确保安全;(三)及时归档,定期整理;(四)方便查询,保障利用。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第四条企业设立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企业生产记录档案的统一管理、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档案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一)制定企业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二)负责企业生产记录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工作;(三)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四)定期检查、评估企业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工作,确保制度落实。

第六条各部门设立档案管理员,负责本部门生产记录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档案管理员的主要职责:(一)按照档案管理制度,对生产记录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工作;(二)负责本部门生产记录档案的保密工作,确保档案安全;(三)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档案管理工作情况。

第三章归档范围及要求第八条企业生产记录档案的归档范围:(一)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记录、工艺参数、检验报告、产品检验报告等记录;(二)企业证照、许可证件、管理文件等文件;(三)其他具有查考价值的资料。

第九条归档要求:(一)归档的文件资料必须完整、准确、真实,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二)归档的文件资料应分类存放,便于查阅;(三)归档的文件资料应使用规范的档案袋、档案盒等装具,确保档案整洁、美观;(四)归档的文件资料应定期进行鉴定、整理、归档。

第四章查询与利用第十条企业生产记录档案的查询与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维护档案安全;(二)尊重档案形成者、保管者及利用者的合法权益;(三)依法依规,保证档案信息真实、准确。

生产车间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记录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生产车间管理,确保生产过程有序进行,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车间,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组装车间、检验车间等。

三、职责1. 生产车间主任负责本车间的记录管理工作,确保各项记录的完整、准确、及时。

2. 生产车间班组长负责本班组的生产记录管理,监督操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写记录。

3. 记录员负责记录的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

4.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对本部门生产车间的记录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

四、记录内容1. 生产计划记录:包括生产任务下达、生产进度、生产完成情况等。

2. 原材料入库记录:包括原材料名称、规格、数量、批次、入库时间等。

3. 生产过程记录:包括设备运行状况、操作人员操作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等。

4. 产品检验记录:包括检验结果、不合格品处理情况等。

5. 质量问题反馈记录:包括质量问题原因、处理措施、改进效果等。

6.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包括设备保养时间、保养内容、保养人员等。

7. 安全生产记录:包括安全事故、违章操作、隐患排查等。

五、记录要求1. 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伪造、篡改。

2. 记录应使用统一的记录表格,填写规范,字迹清晰。

3. 记录应当及时填写,不得滞后。

4. 记录应当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损坏。

六、记录审核1. 生产车间主任负责定期审核本车间的生产记录,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记录员每月对生产记录进行汇总,报生产车间主任审核。

3. 各部门负责人每月对生产车间的记录管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七、奖惩措施1. 对认真执行本制度,记录完整、准确、及时的生产车间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生产记录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的生产车间和个人给予批评和处罚。

八、附则1. 本制度由生产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公司另行规定。

生产过程记录管理规定

生产过程记录管理规定

生产过程记录管理规定概述1. 生产过程记录的定义生产过程记录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计划、生产操作记录、质量检验记录、设备维护记录等。

2. 生产过程记录的保管2.1 生产过程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填写和记录,确保内容完整、准确。

2.2 生产过程记录应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和归档,以便后续查阅和追溯。

2.3 生产过程记录应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损毁或被未授权的人员篡改。

2.4 生产过程记录的保管期限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定,并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管理。

3. 生产过程记录的审查和批准3.1 生产过程记录应由制定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查和批准。

3.2 审查应确保记录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审核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知识。

3.3 批准人员应对生产过程记录的结果负责,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 生产过程记录的访问和使用4.1 生产过程记录的访问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保密要求,严格控制权限,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4.2 在符合访问和使用权限的前提下,有关部门和人员可以查阅和使用生产过程记录进行分析、评估和决策。

4.3 尽可能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管理和利用生产过程记录,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分析能力。

5. 生产过程记录的追溯和问题处理5.1 生产过程记录应能够追溯到相关的生产环节和操作人员,方便准确定位问题根源和责任人。

5.2 出现质量问题或生产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调取相关的生产过程记录,进行问题分析和处理。

5.3 在问题处理过程中,应依据生产过程记录的内容和相关数据,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6. 生产过程记录的更新和改进6.1 生产过程记录应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定期更新和改进,确保记录内容与生产实际保持一致。

6.2 各部门应及时反馈和整理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并对相关记录进行相应的修改和更新。

6.3 生产过程记录的修改和更新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批准,确保修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生产记录管理规定

生产记录管理规定

生产记录管理规定为规范生产记录工作,确保真实反映生产运行情况,使之起到生产全过程监控、追溯的作用,特制订本规定。

一、适用范围生产过程中的所有记录。

二、职责生产部负责生产记录的监督、检查,是生产记录的归口管理部门。

三、内容1、生产记录的编制(1)生产记录指一切与生产有关的原始记录、报告单、台帐、凭证和作业票证。

包括物料管理记录、生产技术管理记录、质量管理记录、设备管理记录、岗位操作记录等。

(2)所有记录要按照相关制度的要求,并结合生产实际特点予以科学合理的设计。

2 、生产记录的填写(1)生产记录必须由操作人本人填写。

(2)填写内容真实,数据可靠,计算准确,严禁弄虚作假、仿造数据。

(3)记录要及时,不准提前填写或事后补录。

(4)按表格内容填写,内容完整,不得留有空格,如果该项无内容填写时,一律以“/”表示,内容与上项内容相同时,应重复抄写,不得用“…”表示或“同上”表示。

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可在备注栏中注明。

(5)字迹清晰端正,尽量用正楷体或仿宋体书写。

(6)不得撕毁,无缺角破损,版面整洁,色调一致。

生产记录及其背面不得涂画与生产记录无关的内容,也不得作为计算的草稿纸使用。

(7)不得任意涂改,如确实需要更改时,应用一条水平直线把原数据或内容划去,再在旁边重写,签名并标明日期。

不得使用涂改液或把原数据内容涂黑后更正,也不得用橡皮擦去或用刀片刮去原内容后更正。

(8)记录人签名,姓名要写全名,不得只写姓氏。

(9)生产过程中断,需在备注中注明原因,记录日期必须是连续无间断的。

(10)生产记录中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3、生产记录的复核工段长是本工段生产记录复核责任人,审查当日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生产记录。

4、生产记录的整理和保管(1)生产记录原则上每月整理一次(具体视情况而定),不得缺页、漏页,次月1日交分厂汇总,3日前交生产部封存。

(2)生产记录是记录生产全过程的原始凭证和第一手材料,是进行质量追踪的主要依据,必须妥善保管,不得遗失。

生产记录管理规定

生产记录管理规定

生产记录管理规定1. 概述生产记录是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产品质量和管理的基础。

为确保生产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生产环节和生产单位,包括原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质检等各个环节。

3. 生产记录要求3.1 生产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书写,格式应简洁明了,便于查阅和管理。

记录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生产日期和时间- 生产批次号/物料编号- 操作人员姓名及岗位- 关键操作步骤和操作要点- 使用的设备和工具- 所用原料的来源和批号- 生产过程中的参数和指标- 特殊情况记录和处理措施- 实施质检的结果和记录3.2 生产记录应及时、准确地填写,不得有错漏、涂改和追加,一切修改应经过授权并有明确的记录。

3.3 生产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必要时应包括供应商信息、物料来源和批号等,以便跟踪和追溯原料的质量。

4. 生产记录保存4.1 生产记录应妥善保存,保存时间根据产品性质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一般不少于两年。

4.2 生产记录应存档整理,建立好归档系统,每份记录都应有明确的编号和标识,以便查阅和管理。

4.3 电子形式的生产记录应进行数据备份,并进行定期检查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5. 生产记录审查5.1 生产记录应按照公司内部的审查程序进行审查,确保记录的正确性和合规性。

5.2 审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确保生产记录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6. 生产记录的使用6.1 生产记录可用于生产过程的回顾和总结,以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

6.2 生产记录可为产品质检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考,并支持相关部门的调查和分析。

7. 纠正措施与风险评估7.1 若发现生产记录存在错误或不合规情况,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进行记录和说明。

7.2 对于涉及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风险评估,应及时进行,必要时暂停生产,直至问题得以解决。

8. 培训与培训记录8.1 企业应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了解和掌握生产记录的要求和操作流程。

安全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规范安全生产记录档案的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涉及安全生产活动的记录档案管理。

第三条安全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合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记录档案。

(二)真实性原则:记录档案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安全生产活动情况。

(三)完整性原则:记录档案应涵盖安全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检查、事故处理等方面。

(四)保密性原则:对涉及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记录档案,应严格保密。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生产记录档案的统一管理,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和销毁等工作。

第五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记录档案的管理工作负责,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

第六条专职档案员负责具体实施安全生产记录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和销毁等工作。

第三章档案内容第七条安全生产记录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包括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岗位责任制等。

(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记录: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人员名单、培训效果评估等。

(三)安全生产检查记录:包括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整改措施等。

(四)事故处理记录:包括事故报告、事故调查、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处理结果等。

(五)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操作流程、安全注意事项、应急措施等。

(六)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资料:包括标准化建设目标、实施计划、实施过程、验收结果等。

(七)安全生产投入记录:包括安全生产费用预算、使用情况、效果评估等。

第八条安全生产记录档案应按照分类、分年度、分部门进行整理,确保档案的有序性。

第四章管理要求第九条安全生产记录档案的收集应做到及时、准确、完整,确保档案的真实性。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是指企业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生产过程,规范生产记录的创建、保存、使用和销毁等过程的一套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产记录的创建:明确生产记录的创建责任人和流程,要求生产记录必须真实准确,不得伪造或篡改。

生产记录包括生产计划、生产操作指导书、工艺流程图、质量检验记录、设备使用记录等。

2. 生产记录的保存:规定生产记录的保存期限和保存方式,例如可以采用电子记录、纸质记录或两者结合的方式。

保存期限一般与产品质保期相匹配,以便在产品质量问题发生时能够追溯生产记录。

3. 生产记录的使用:明确生产记录的使用规范和权限,限制未经授权人员查阅和使用生产记录。

同时要求相关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使用生产记录,不能随意更改或删除记录。

4. 生产记录的销毁:规定生产记录的销毁时限和方式,确保生产记录不会被滥用或泄露。

销毁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可通过物理销毁或数字文件彻底删除等方式进行。

5. 生产记录的审查:设立生产记录审查的程序和机构,对生产记录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查,以确保生产记录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审查结果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建立和执行生产记录管理制度,企业可以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生产记录管理制度也有助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得到相关部门和客户的认可和信任。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三篇)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三篇)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和依据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企业生产活动中的记录和档案管理工作,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数据真实可靠、减少生产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该制度的依据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相关管理文件。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全部生产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控制、检测记录、产品质量控制等。

三、基本要求1. 所有生产记录和档案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生产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 所有生产记录和档案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形式进行记录和保存。

3. 所有生产记录和档案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核和归档。

4. 所有生产记录和档案必须按照保密要求进行管理。

四、具体内容1. 原材料采购记录原材料采购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原材料名称、规格、数量、供应商、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采购记录必须由采购人员填写,并由相关部门经理审核。

2. 生产工艺控制记录生产工艺控制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生产日期、生产线号、工艺参数、设备状态等。

相关操作员在生产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工艺参数和设备状态,每天生产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包括生产数量、生产效率、设备运行情况等。

3. 检测记录检测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检测日期、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等。

检测工作由专门的检验部门负责,每一次检测必须由检验员填写检测记录,并由质量部门进行审核。

4. 产品质量控制记录产品质量控制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生产线号、质量控制参数等。

质量控制人员要根据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并填写产品质量控制记录。

5. 档案管理所有生产记录和档案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形式进行记录和保存。

原始记录必须保存至少三年,档案必须保存至少五年。

保存期满后,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归档。

保存和归档工作由档案管理员负责,档案管理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

6. 保密管理所有生产记录和档案必须按照保密要求进行管理。

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必须做好保密工作,未经授权人员不能查阅和复制。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范文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范文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依据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公司的生产记录,确保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和数据的真实性,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2. 依据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部门和相关人员。

三、定义和缩写1. 定义生产记录: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个环节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采购记录、生产计划记录、生产操作记录、检验记录等。

2. 缩写无四、主要内容1. 生产记录管理责任1.1 生产部门负责人负责制定并实施生产记录管理制度,确保其有效实施。

1.2 生产部门负责人负责对生产记录进行审核和核准,并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1.3 生产部门负责人负责对生产记录进行保管,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存时间。

2. 生产记录的制作和填写2.1 生产记录应按照相关规定制作,并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2 生产记录应使用规定的表格和格式填写,不得随意更改或涂改记录内容。

2.3 生产记录应及时、完整地填写,记录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实时更新,并在生产结束后及时归档。

3. 生产记录的审核和核准3.1 生产记录应由生产操作人员填写,并由生产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核和核准。

3.2 审核和核准应确保记录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也要对记录的合规性进行检查和确认。

4. 生产记录的保管4.1 生产记录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保管,防止记录遗失或被篡改。

4.2 生产记录应分类保管,并按照规定时间归档,同时确保记录的机密性和保密性。

4.3 生产记录的保管责任由生产部门负责人承担,必要时可以委托专人负责。

5. 生产记录的查询和追溯5.1 生产记录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标识和编码,以便于查询和追溯。

5.2 生产记录的查询和追溯应确保准确和及时,相关人员要配合协助查询和提供相关信息。

5.3 生产记录的查询和追溯应由生产部门负责人或指定的人员进行,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

6. 生产记录的备份和存档6.1 生产记录应进行定期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范文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范文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为了规范和管理企业的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特制定本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涉及生产活动的部门和岗位。

三、生产记录管理1. 生产记录应按规定的格式进行填写,并由相关生产人员进行签字确认。

2. 生产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计划、生产任务单、生产日报、产品质量检验记录、设备维修记录等。

3. 生产记录应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和存档,并在一定期限内进行保存。

4. 生产记录应与实际生产情况相符,不得捏造、篡改或删除。

四、档案管理1. 生产档案应按照规定的分类进行整理和存储,确保档案的安全可靠。

2. 档案应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归档和整理,确保档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档案管理人员应对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和整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完备性。

4. 档案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保存,不得随意销毁或丢失。

五、档案保密1. 档案管理人员应对保密等级较高的档案进行特殊保管和管理,并严格控制档案的查阅权限。

2. 档案管理人员应对档案的安全性和机密性承担责任,不得泄露或外传档案信息。

六、处罚与奖励1. 对于违反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按照企业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职、降职、解聘等。

2. 对于遵守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人员,将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七、监督与检查1. 相关主管部门应定期对生产记录及档案进行检查和审查,确保制度的执行和有效性。

2. 员工应与相关主管部门配合,并积极配合进行生产记录及档案的工作。

3. 任何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都应及时上报,以保障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完备。

八、附则1. 本制度由企业确定并及时下发给所有涉及生产活动的人员。

2. 对于本制度没有明确规定的事项,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工作规定执行。

3.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是对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的范文,旨在规范和管理企业的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1. 制度目的为了规范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保护生产者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订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的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记录和档案管理。

3. 规定内容3.1 生产记录管理3.1.1 生产记录内容1.生产日期、班次、生产车间、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工艺流程、操作人员、生产数量、生产情况等记录。

2.生产中的温度、压力、湿度、pH值等数据的记录。

3.生产原始记录每日填写完毕后,由操作人员签字并上交主管或指定人员审核,审核完毕后盖章。

3.1.2 生产记录保存1.生产记录原始记录应该保存至少两年以上。

2.原始记录及副本应该归档保管,防止遗失。

3.1.3 生产记录查阅任何人员均可查阅生产记录。

3.2 档案管理3.2.1 档案分类生产档案分为产品质量档案、工艺文件、管理档案等。

3.2.2 档案保存1.公司质量主管或指定人员负责管理生产档案。

2.生产档案应该保存至少五年以上。

3.电子档案应进行备份,以备数据遗失。

4.由专门人员定期检查电子档案存储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确保数据不受损坏。

3.2.3 档案查阅生产档案仅限公司内部人员查阅,未经授权不得透露。

4. 制度执行公司生产部门应当制定并执行相关标准,并配合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进行检查、审核、管理,确保生产记录及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依据公司相关制度进行纪律处分。

5. 制度修订当国家法律法规或公司相关要求发生变化时,本制度应及时修订,且修订后的版本应在公司内部及时公布并生效。

6. 制度责任人公司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及实施本制度,并向公司内部相关人员告知。

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检查和审核本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企业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企业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企业生产记录管理制度企业生产记录管理制度一、记录管理目录为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各项记录的规范管理,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记录管理目录的建立、记录类型的划分、记录保存期限的规定等。

二、记录填写规范1.记录填写要求:记录填写应字迹清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不得随意涂改。

如需更改,应采用划改法并签名确认。

2.记录类型划分:根据生产过程的需要,记录类型可分为生产日志、质量检测记录、设备维护记录、安全检查记录等。

3.记录保存期限: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法规要求,各类记录的保存期限应不少于以下要求:o生产日志:保存2年;o质量检测记录:保存1年;o设备维护记录:保存3年;o安全检查记录:保存2年。

三、记录存储与保管1.记录存储场所: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记录存储场所,确保记录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2.设备与安全防范:记录存储场所应配备必要的防火、防盗、防潮等设备,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3.记录保管责任:各部门负责人应确保本部门所产生的记录完整、有序地存储和保管。

4.监督与检查:企业应定期对记录的存储与保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记录查阅与复制1.查阅程序:员工因工作需要查阅记录时,需向部门负责人提出申请,说明查阅目的和范围。

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方可查阅。

2.复制程序:如需复制记录,需向企业档案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档案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可复制所需记录。

3.注意事项:对涉及企业机密的记录,必须严格控制查阅和复制范围,确保企业信息安全。

五、记录销毁管理1.销毁流程:当记录过期或无继续保存价值时,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销毁。

销毁前,应进行登记并编制销毁清单。

2.监督措施:在销毁过程中,应实施监督和见证,确保销毁彻底且无泄密风险。

同时,需保留销毁清单和相关记录,以备查证。

3.不合格品销毁:对于因质量问题或其他原因需销毁的不合格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销毁,并做好记录。

六、记录质量保证1.质量评估标准:制定记录的质量评估标准,包括字迹清晰度、内容完整性、数据准确性等方面。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范本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范本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规范企业的生产记录管理流程,确保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和质量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与生产相关的部门和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信息录入、存储、查询等环节。

二、定义1.生产记录:指所有与生产过程相关的数据、信息和文档,包括生产计划、生产流程记录、检验记录、工艺规程等。

2.生产记录管理:指对生产记录的录入、存储、查询和使用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三、生产记录管理流程1.生产记录的录入(1)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计划由生产主管或生产计划员编制,需包括产品种类、数量、生产时间等信息,并进行合理安排。

生产计划应经过主管审核后方可执行。

(2)生产订单的生成:依据生产计划,生产主管或生产计划员在计算机系统中生成生产订单,并填写相关信息,包括订单号、产品信息、生产日期等。

(3)生产过程记录的录入:生产人员根据生产订单,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原料使用情况、生产设备运行状况等。

记录应准确、完整、真实,并及时录入计算机系统。

2.生产记录的存储(1)电子存储:生产记录的电子档案应按照日期和工序进行归类,保存在计算机系统中,并进行定期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2)纸质存储:对于特定的生产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格式,打印纸质备份,并按日期和工序进行归档。

3.生产记录的查询和使用(1)生产记录的查询:各部门根据需要,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查询相关的生产记录,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过程记录、检验记录等。

查询操作应符合权限管理的要求,并进行操作记录。

(2)生产记录的使用:相关部门可根据需要使用生产记录,如供应商审查、质量问题追溯等,但必须经过授权和合法使用,不得篡改、伪造或逾越权限使用。

四、责任和管理要求1.具体部门的责任:(1)生产主管或生产计划员负责编制生产计划和生成生产订单。

(2)生产人员负责进行生产过程记录的录入。

(3)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检验记录的录入和使用。

2.管理要求:(1)信息录入需准确、完整、真实,对于重要数据需进行核对和确认。

生产记录管理规定

生产记录管理规定

生产记录管理规定
一、定义
二、目的
1.保证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生产记录管理包括生产计划、原材料采
购记录、进度记录、质量记录等,能够帮助工厂整理生产活动,全面把握
各个环节的生产情况,更好地管理生产过程,确保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

2.加强生产安全:有效管理生产记录能够帮助工厂及时发现生产过程
中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加强生产安全。

3.提升生产效率:生产记录管理可以帮助工厂了解生产工艺的流程,
把握生产进度,及时调整,优化调整,以提升生产的效率,节约时间成本。

4.保证生产质量:生产记录管理除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外,还能帮助
工厂及时督促产品质量,保证每一批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
户需求。

三、管理要求
1.要求严格按照生产计划开展工作,把每个环节的工作、进度及质量
实行记录,按时完成记录。

2.要求严格执行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库存量的记录,防止生产过
程中出现的物料短缺、库存过多现象。

车间原始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车间原始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车间原始生产记录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车间原始生产记录的管理工作,提高车间生产过程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车间的原始生产记录管理工作。

第三章原始生产记录管理的目的和任务1. 目的:建立规范的原始生产记录管理制度,保证原始生产记录的真实、完整、准确和及时,为生产质量和安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任务:负责车间原始生产记录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监督原始生产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确保生产数据的准确性。

第四章原始生产记录管理的基本要求1. 原始生产记录的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记录应详细、清晰,不得有涂改、涂抹和空白,相关记录应签字确认。

2. 原始生产记录的存档应合理、安全、可靠,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原始生产记录的填写人员应经过培训合格,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记录填写工作。

第五章原始生产记录管理的流程1. 原始生产记录的填写:生产现场人员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认真负责地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并在记录完成后进行签字确认。

2. 原始生产记录的审核:车间主管负责审核填写的原始生产记录,确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并在记录上签字确认。

3. 原始生产记录的归档:归档员负责对审核通过的原始生产记录进行整理、归档和保管,确保记录的安全和完整。

4. 原始生产记录的存档:归档记录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将归档好的原始生产记录送入指定的存档室进行存放,并做好相应的标识和记录。

第六章原始生产记录管理的监督和检查1. 相关部门负责对车间原始生产记录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原始生产记录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提出整改建议。

3. 对原始生产记录的管理情况进行定期的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以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有效。

第七章原始生产记录管理的奖惩制度1. 对于认真负责地填写和管理原始生产记录的人员,公司将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扬。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一、概述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是指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追踪产品溯源、监督生产运行等目的而建立的一套规范性文件和管理流程。

该制度对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生产记录管理制度1. 生产数据记录要求:(1) 在生产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或生产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2) 在生产过程中要按照要求记录生产数据,包括原料的投入量、生产人员的操作记录、设备的运行状态、生产环境的监测数据等;(3) 生产数据记录应及时、准确、完整,并由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4) 生产数据记录必须保留至少一年以上,以备日后查证和追溯使用。

2. 生产异常记录管理:(1) 凡是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故障、质量问题、工艺偏差等,必须及时记录,并进行原因分析和处理;(2) 生产异常记录应详细描述异常现象、发生时间、处理方式等,并由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3) 生产异常记录要实行分类管理,定期进行整理和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避免异常情况重复出现。

3. 生产交接记录管理:(1) 生产交接记录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上一班组将生产信息和相关问题向下一班组进行交接的记录;(2) 生产交接记录要包括交接时间、交接内容、问题汇报等,记录内容要简明扼要;(3) 生产交接记录由交接双方签字确认,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避免疏漏和错误。

三、档案管理制度1. 档案分类管理:(1) 按照档案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计划档案、生产工艺档案、设备档案、质检档案等;(2) 每类档案都要编制详细的档案目录,确保档案的检索和利用便捷;(3) 各类档案要定期进行整理、归档,并按照一定规定进行保存,以便后续查阅和追溯。

2. 档案存档管理:(1) 档案存档要求遵循原件原则,即将重要档案的原始文件进行归档,并做好档案存放和保管工作;(2) 档案要存放在专门的档案柜或保险柜中,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3) 档案柜或保险柜应定期检查和清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保存环境的良好状态。

公司生产记录管理规程

公司生产记录管理规程

公司生产记录管理规程一、总则1.为规范公司的生产记录管理,提高生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制定本规程。

2.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部门及其下属的各个生产车间。

二、生产记录管理责任1.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记录的制定、实施和管理,并指派专人负责生产记录管理工作。

2.生产记录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严格遵守本规程的要求。

三、生产记录的分类1.生产计划记录:包括定制生产计划、日常生产计划、加工指令等,由生产部门负责编制和管理。

2.物料记录:包括物料采购记录、物料领用记录、物料退货记录等,由仓储部门负责编制和管理。

3.加工记录:包括加工工艺记录、加工参数记录、加工日志等,由生产操作人员填写并由生产部门负责管理。

4.检验记录:包括原材料检验记录、成品检验记录、过程检验记录等,由质检部门负责编制和管理。

5.运输记录:包括产品运输记录、原材料运输记录等,由物流部门或运输单位负责编制和管理。

四、生产记录的要求1.生产记录应真实、准确地反映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且记录内容应齐全。

2.生产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填写,并加盖部门或人员的签名和日期。

3.生产计划记录和加工记录应及时更新,并安全保管,以备查阅和追溯。

4.检验记录应按照检验标准和规程进行填写,记录中应包括检验方法、结果和评定意见。

5.物料记录和运输记录应包括物料的名称、规格、数量、产地、批号等相关信息。

五、生产记录的管理1.生产记录管理人员应负责建立生产记录的档案,并按照文件编号和日期进行分类和归档。

2.生产记录管理人员应定期对生产记录进行检查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记录进行整改和补充。

3.生产记录管理人员应确保生产记录的保密性,严禁泄露和篡改。

4.生产记录档案的保管应符合公司的档案管理规定,建立健全的安全防火制度。

六、生产记录的保留期限1.生产计划记录和加工记录应保留至相关产品的保修期结束,或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进行保留。

2.物料记录和运输记录应保留至物料消耗完毕或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保留。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规范和管理生产记录工作,保障生产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生产管理工作效率,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的生产记录管理工作。

三、制度内容1. 生产记录的定义生产记录是指所有与生产活动相关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原料采购记录、生产过程记录、质量检验记录、产品包装记录等。

2. 生产记录的要求(1)真实性:生产记录必须真实反映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不得有造假行为。

(2)完整性:生产记录必须完整包括所有相关信息,不得有遗漏情况。

(3)准确性:生产记录必须准确无误,对于重要数据需要经过双重核对确认。

3. 生产记录的管理(1)责任部门:生产记录的管理由生产部门负责,生产部门领导对生产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负最终责任。

(2)记录格式:生产记录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记录,格式必须清晰明了,包括日期、时间、生产人员等必要信息。

(3)记录保存:生产记录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保存,不得私自销毁或篡改。

4. 生产记录的填写(1)责任人:生产记录的填写必须由相关生产人员按照命令进行,不得有违反规定的行为。

(2)填写要求:生产记录的填写必须填写完整,不得有涂改、漏填或错填情况。

(3)审核签字:生产记录必须经过相关负责人审核,并签字确认后方可生效。

5. 生产记录的使用(1)生产记录的使用应当遵循规定操作程序,不得私自使用或外传。

(2)生产记录的使用应当以相关文件为准,不得凭空使用或误用。

6. 生产记录的审查(1)定期审查:对生产记录必须进行定期审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

(2)不定期审查:对生产记录随机进行抽查,确保生产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7. 处罚措施(1)对于违反生产记录管理制度的人员,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包括但不限于批评教育、警告、停职、罚款、开除等。

(2)对于伪造、篡改生产记录的行为将予以严厉处罚,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

8. 维护制度所有管理者和职工都有义务维护生产记录管理制度的执行,并对违反该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中药饮片生产记录管理规定

中药饮片生产记录管理规定

中药饮片生产记录管理规定1. 简介本规定旨在规范中药饮片生产记录的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和数据的真实准确性。

2. 记录要求2.1 生产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生产日期和时间;- 原材料的采购情况;- 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 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步骤;- 每一批次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检验结果;- 生产者的签名和日期。

2.2 生产记录应按批次进行编号并妥善保管,记录应保存至少两年。

3. 记录管理3.1 生产记录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并建立相应的记录管理系统。

3.2 记录管理人员应受过相关培训,了解记录的要求和管理流程。

3.3 记录管理人员应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记录中的错误或缺失应及时进行更正或补充。

4. 信息安全4.1 生产记录应储存于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中,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4.2 对于电子化的生产记录,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防止数据被篡改或丢失。

5. 监督检查5.1 相关监管部门有权对生产记录进行随机检查,以核实记录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5.2 对于发现记录违规或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应及时采取纠正和整改措施。

6. 处罚措施6.1 对于故意篡改或损毁生产记录的行为,应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罚款、暂停生产等。

6.2 对于记录管理不当或严重违规的单位,监管部门有权吊销其生产许可证。

7. 附则7.1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取消之前的相关规定。

7.2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记录管理,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但需确保合规性和可追溯性。

以上为《中药饮片生产记录管理规定》的内容,生产企业和相关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

生产记录管理规定

生产记录管理规定

生产记录管理规定
一、记录的管理与保存:
1、综合办:
(1)订货合同或订货单;
(2)合同台帐;
(3)销售通知单;
(4)发货记录;
(5)交货单;
(6)收款记录;
(7)意向书;
(8)文件收发记录;
(9)统计报表;
(10)全厂性生产技术质量等文件。

2、生产厂:
(1)生产任务单;
(2)统计报表。

(3)进货台帐;
(4)进料日(周)报;
(5)进料明细表。

(6)砂、石检测报告。

(7)台班生产记录;
(8)设备运转记录;
(9)设备维修记录。

3、车队:
(1)维修记录;
(2)运输记录。

二、记录填写的要求:
1、应认真、详实地填写,字迹应清晰工整,每项内容都要填写,合理空缺者应划一,表示没有
内容。

2、填写时应精力集中,特别是记录主要内容、时间、地点、填写内容绝不准涂抹更改。

3、记录时间一定要在当日填写完毕,不准日后补填。

三、记录保存:
1、生产记录是反映真实的生产过程的描述,是有关技术、经济和质量的证据,保存期三年。

2、所有记录应妥善保管。

未经领导批准不准查阅、翻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建立生产记录及批生产记录的编制、填写、审核与保管的规定,使之起到监控、追溯质量全过程的作用。

2 范围
生产车间岗位记录和批生产记录的管理。

3 责任
生产部、技术部、质管部及各生产车间。

4 内容
4.1 生产记录的编制
4.1.1 生产记录指一切与生产有关的原始记录、报告单、台帐、凭证和片。

包括物料管理记录、生产技术管理记录、质量管理记录、设备管理记录、销售管理记录和人员管理记录等。

4.1.2 岗位操作记录应根据工艺程序、操作要点、技术参数和管理要求等内容设计并编号。

4.1.3 批生产记录是指该批药品生产工序全过程(包括检验)的完整记录。

可将有关岗位生产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单等汇总组合而成。

批生产记录具有质量的可追踪性。

4.1.4 所有见风使舵操作记录、生产记录的设计均由车间根据工艺要求提出,经技术、质监审核,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印刷使用,并留样存档。

4.1.5 为便于装订保存,生产记录应采用16开纸或16开纸的倍数印刷,如8开、32开等。

第 2 页/共 2 页
4.1.6 洁净区使用的生产记录应采有用不掉纤维的纸张。

4.2 生产记录的填写,生产记录必须由操作人本人填写,填写生产记录应符合下列要求:
4.2.1 内容真实,数据可靠,计算准确,真实反映生产的实际情况,严禁弄虚作假、仿造数据。

4.2.2 记录要及时,不得提前记录,也不得将原始数据和内容先记在纸片上或其它地方,再抄写到生产记录上或将原始数据和内容先记在心里,再凭记忆写到生产记录上。

4.2.3 按表格内容填写,内容完整,不得留有空格,如果该项无内容填写时,一律以“/”表示,内容与上项内容相同时,应重复抄写,不得用“…”表示或“同上”表示。

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可在备注栏中注明。

4.2.4 字迹清晰端正,尽量用正楷体或仿宋体书写,书写宜用钢笔,不得用圆珠笔或铅笔书写。

4.2.5 不得撕毁,无缺角破损,版面整洁,色调一致。

生产记录及其背面不得涂画与生产记录无关的内容,也不得作为计算的草稿纸使用。

4.2.6 不得任意涂改,如确实需要更改时,应用一条水平直线把原数据或内容划去,再在旁边重写,签名并标明日期。

不得使用涂改液或把原数据内容涂黑后更正,也不得用橡皮擦去或用刀片刮去原内容后更正。

4.2.7 要有操作者、复核者签名,姓名要写全名,不得只写姓氏。

4.2.8 品名应按法定名称写全,不得简写。

4.2.9 填写日期一律横写,并不得简写。

如2001年3月1日不得写成“01/1/3”或“3/1”。

4.2.10 与其它岗位、班组或车间有关的操作记录应做到一致性、连贯性。

4.2.11 仪表或其它计量器具的读数要求读至最小分格的1/2格,记录时保留一位可疑数字,计算结果应按数字修约规则修约,并保留相应位数的有效数字。

4.2.12 生产记录中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4.3 生产记录的复核
4.3.1 称量、计算、主要操作、清洗消毒、清场检查、标签领用或销毁以及中间体化验分析等环节,在填写原始记录时应严格执行复查核对制度。

生产记录必须由第二人进行复核,必要时还要经第三人进行审核。

岗位操作记录由岗位负责人、
第 3 页/共 3 页
工艺员复核并检查有关附件是否齐全,包括原辅材料化验单、清场合格证、中间产品化验报告等。

4.3.2 生产车间必须按批号将每个岗位操作记录串联复核。

4.3.3 必须将记录内容与工艺规程对照复核和审批。

4.3.4 上下工序记录中,生物料数量、质量、批号、桶号必须一致、正确。

4.3.5 对生产记录中不符合要求的填写方法,必须由填写者本人更正并签名。

4.3.6 复核、审核完毕后,复核人、审核人应在记录上签字,并对复核和审核结果负责。

4.4 生产记录的整理和审核
4.4.1 岗位操作记录由岗位负责人按批整理,不得缺页、漏页,并交车间工艺员审核。

4.4.2 批生产记录由车间工艺员按批整理、汇总,并同各岗位记录装订成册,由车间主任审核签字。

成品发放前由质管部审核并签字。

4.5 生产记录的保管
4.5.1 生产记录是记录生产全过程的原始凭证和第一手材料,是进行质量追踪的主要依据,必须妥善保管,不得遗失。

4.5.2 各种生产记录必须按产品、批号、种类等分类保管,以便查找。

4.5.3 批生产记录由车间指定人负责保管,并建立产品批记录档案。

4.5.4 各种批生产记录应保存三年或产品有效期后一年,凡超过保存期限的批生产记录,由保管人提出申请,经质管部负责人审核,报上一级主管批准后销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