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一 . 解剖
• 体表投影: • 脾脏表面分为脏面和膈面。 • 脾实质由淋巴组织、血窦和各种血
细胞组成。 • 脾脏血管
二 . 正常脾脏声像图
• 形态及轮廓
• 实质回声特点
• CDFI
可显示脾门及
脾内的血管及分支。
• PW
脾静脉最大血流速度21.8±4.7cm/s。
脾动脉 RI 0.62±0.05
与脾脓肿、脾肿瘤、血管瘤鉴别。注意点: 1.脾梗塞并非占位性病变。 2.很少引起脾包膜和形态的改变。 3.梗塞为动脉阻塞或缺血坏死引起。CDFI有改变。 动态观察其变化,亦可有助于鉴别诊断。
• 脾结核
1.粟粒型:为相对早期阶段,脾轻至中度肿大实质 内密布点状高回声或强回声,多无声影。
2.干酪坏死型:为进展期,脾中至重度肿大,可见 多个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混合性回声区。
动脉前缘。内部回声通常无明显改变或轻度增 强,脾血管增宽。
分度
轻度:脾厚度>4cm,仰卧位深吸气时,脾下 极不超过肋弓下缘3cm。
中度:仰卧位深吸气时,脾下极超过肋弓下缘 3cm,但不超过脐水平线。
重度:脾下极超过脐水平线,脾周围器官受压 移位或变形。
• 脾萎缩:
脾厚度
<2cm,长度<5cm,内部回声增粗、增
2.非感染性
(1)淤血性----肝硬化、慢性右心衰、慢性缩窄性 心包炎、门静脉血栓形成 (2)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ITP、溶贫 (3)结缔组织病 (4)网状内皮细胞增多症----高雪病、嗜酸性肉芽 肿 (5)脾肿瘤、脾囊肿
声像图:
1.测值厚度>4cm,长度>11cm。 2.面积指数SI>20cm. 3.在无脾下垂时,下极超过肋下,或上极达腹主
诊断
有外伤史和典型的声像图表现即可诊断。要注 意迟发性脾破裂,仔细询问病史。
自发性脾破裂常见于血友病、凝血机制障碍或 抗凝治疗者。
鉴别诊断
1.脾脏囊性疾病 2.脾脏分叶畸形
脾梗塞
声像图: 1.表现为尖端指向脾门部的楔形或不规则形回声异
常区,边界清晰。 2.内部回声视病程长短而异。
鉴别诊断
• 脾淋巴瘤
1.肿瘤在脾实质内呈局限性生长 回声特点:低回声或弱回声团块,后方无明显 增强效应,且无明亮壁回声,无侧边声影,加 压后不变形。 当肿瘤融合时,呈分叶状。 可伴有脾门淋巴结肿大,肝转移等。
脾脏淋巴瘤
脾脏淋巴瘤
2.肿瘤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 脾脏明显肿大,内部回声减低,而无占位性 病灶的特征。
2.中央型破裂:脾脏不同程度增大,轮廓尚清晰 ,实质回声不均匀,可见不规则的回声增强或 减低区,边界不清晰,有些可见不规则的无回 声区。
3.包பைடு நூலகம்下破裂:脾肿大,包膜完整,包膜下可见 局限性无回声区,多为月牙状,内可见光点 回声。时间较长者,可出现血凝块高回声团 块或机化条索光带。当血肿较大或内部压力 较高时,脾实质可有凹状压痕。
3.肿瘤呈小结节状弥漫性分布 实质内可见密布的小弱回声区,有较厚的高 回声间隔,呈蜂窝状。
• 转移性肿瘤
共有的特征是不同程度的脾肿大和脾内团 块回声。
内部回声与肿瘤的病理结构有关,可以是高 回声、低回声、无回声、混合性回声,有些 与原发病灶的特征类似。
谢谢
• 副脾
部位:以脾门最常见。 数目:多为单发。 声像图:圆形或椭圆形,内部回声均匀,与正 脾相仿。约54%的副脾有与脾门处血管相通的 血管分支。 鉴别诊断:1.脾门淋巴结肿大
2.肾上腺及腹膜后肿瘤
• 脾肿大
病因: 1.感染性 (1)急性----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2)慢性----肝炎、血吸虫病、疟疾、梅毒等
3.包膜下破裂:发生在脾实质周缘部,包膜完整,
形成包膜下血肿。
声像图:
1.真性破裂:典型表现为脾包膜连续性中断,局部 回声模糊,或有局限性无回声区。实质内可有不 均匀性回声增强或减低区(血肿)。腹腔内有积 液暗区。
小的破裂或发生于上极或脾蒂的破裂,声像图可 无明显异常。
严重者脾脏失去正常轮廓,边界模糊不清,回声 杂乱,甚至分成不规则的碎片。
• 脾脏的测量
1.长度:<11cm。 2.厚度:<4cm。 3.宽。 4.面积指数:SI=a×b 5.血管内径:SPV<0.8cm,SPA0.4-0.5cm 6.SPV每分钟平均血流量 7.脾脏大小的影响因素
三 . 脾脏疾病的声像图
• 无脾综合征:先天性脾缺如,合并
心脏畸形,内脏转位。
• 脾脏反位 • 游走脾
强。
• 脾脓肿
• 脾囊肿
1.表皮样囊肿 2.单纯性囊肿 3.假性囊肿
发生原因脾损伤、脾梗塞、真性囊肿上皮脱 落消失。
鉴别诊断:脾包膜下血肿、脓肿、多囊脾、胰 腺假性囊肿
• 脾破裂
分类:
1.真性破裂:破裂累及包膜,有不同程度的腹腔内 积血。临床最多见。
2.中央型破裂:发生在脾实质深部,包膜完整,形 成实质内血肿。
3.钙化型:为稳定好转期,脾轻度肿大,内见单个 或多个强回声光团,后有声影。
• 脾血管瘤
多为边界清晰锐利的高回声光团,后无声影 ,边缘欠光整,有时可见周围血管进入病灶形 成的周围裂隙征,内部可见细管状结构,呈网 络状。少数病例为低回声,周边为高回声线状 环绕,内部回声不均,有时可见血窦形成的无 回声区。
一 . 解剖
• 体表投影: • 脾脏表面分为脏面和膈面。 • 脾实质由淋巴组织、血窦和各种血
细胞组成。 • 脾脏血管
二 . 正常脾脏声像图
• 形态及轮廓
• 实质回声特点
• CDFI
可显示脾门及
脾内的血管及分支。
• PW
脾静脉最大血流速度21.8±4.7cm/s。
脾动脉 RI 0.62±0.05
与脾脓肿、脾肿瘤、血管瘤鉴别。注意点: 1.脾梗塞并非占位性病变。 2.很少引起脾包膜和形态的改变。 3.梗塞为动脉阻塞或缺血坏死引起。CDFI有改变。 动态观察其变化,亦可有助于鉴别诊断。
• 脾结核
1.粟粒型:为相对早期阶段,脾轻至中度肿大实质 内密布点状高回声或强回声,多无声影。
2.干酪坏死型:为进展期,脾中至重度肿大,可见 多个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混合性回声区。
动脉前缘。内部回声通常无明显改变或轻度增 强,脾血管增宽。
分度
轻度:脾厚度>4cm,仰卧位深吸气时,脾下 极不超过肋弓下缘3cm。
中度:仰卧位深吸气时,脾下极超过肋弓下缘 3cm,但不超过脐水平线。
重度:脾下极超过脐水平线,脾周围器官受压 移位或变形。
• 脾萎缩:
脾厚度
<2cm,长度<5cm,内部回声增粗、增
2.非感染性
(1)淤血性----肝硬化、慢性右心衰、慢性缩窄性 心包炎、门静脉血栓形成 (2)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ITP、溶贫 (3)结缔组织病 (4)网状内皮细胞增多症----高雪病、嗜酸性肉芽 肿 (5)脾肿瘤、脾囊肿
声像图:
1.测值厚度>4cm,长度>11cm。 2.面积指数SI>20cm. 3.在无脾下垂时,下极超过肋下,或上极达腹主
诊断
有外伤史和典型的声像图表现即可诊断。要注 意迟发性脾破裂,仔细询问病史。
自发性脾破裂常见于血友病、凝血机制障碍或 抗凝治疗者。
鉴别诊断
1.脾脏囊性疾病 2.脾脏分叶畸形
脾梗塞
声像图: 1.表现为尖端指向脾门部的楔形或不规则形回声异
常区,边界清晰。 2.内部回声视病程长短而异。
鉴别诊断
• 脾淋巴瘤
1.肿瘤在脾实质内呈局限性生长 回声特点:低回声或弱回声团块,后方无明显 增强效应,且无明亮壁回声,无侧边声影,加 压后不变形。 当肿瘤融合时,呈分叶状。 可伴有脾门淋巴结肿大,肝转移等。
脾脏淋巴瘤
脾脏淋巴瘤
2.肿瘤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 脾脏明显肿大,内部回声减低,而无占位性 病灶的特征。
2.中央型破裂:脾脏不同程度增大,轮廓尚清晰 ,实质回声不均匀,可见不规则的回声增强或 减低区,边界不清晰,有些可见不规则的无回 声区。
3.包பைடு நூலகம்下破裂:脾肿大,包膜完整,包膜下可见 局限性无回声区,多为月牙状,内可见光点 回声。时间较长者,可出现血凝块高回声团 块或机化条索光带。当血肿较大或内部压力 较高时,脾实质可有凹状压痕。
3.肿瘤呈小结节状弥漫性分布 实质内可见密布的小弱回声区,有较厚的高 回声间隔,呈蜂窝状。
• 转移性肿瘤
共有的特征是不同程度的脾肿大和脾内团 块回声。
内部回声与肿瘤的病理结构有关,可以是高 回声、低回声、无回声、混合性回声,有些 与原发病灶的特征类似。
谢谢
• 副脾
部位:以脾门最常见。 数目:多为单发。 声像图:圆形或椭圆形,内部回声均匀,与正 脾相仿。约54%的副脾有与脾门处血管相通的 血管分支。 鉴别诊断:1.脾门淋巴结肿大
2.肾上腺及腹膜后肿瘤
• 脾肿大
病因: 1.感染性 (1)急性----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2)慢性----肝炎、血吸虫病、疟疾、梅毒等
3.包膜下破裂:发生在脾实质周缘部,包膜完整,
形成包膜下血肿。
声像图:
1.真性破裂:典型表现为脾包膜连续性中断,局部 回声模糊,或有局限性无回声区。实质内可有不 均匀性回声增强或减低区(血肿)。腹腔内有积 液暗区。
小的破裂或发生于上极或脾蒂的破裂,声像图可 无明显异常。
严重者脾脏失去正常轮廓,边界模糊不清,回声 杂乱,甚至分成不规则的碎片。
• 脾脏的测量
1.长度:<11cm。 2.厚度:<4cm。 3.宽。 4.面积指数:SI=a×b 5.血管内径:SPV<0.8cm,SPA0.4-0.5cm 6.SPV每分钟平均血流量 7.脾脏大小的影响因素
三 . 脾脏疾病的声像图
• 无脾综合征:先天性脾缺如,合并
心脏畸形,内脏转位。
• 脾脏反位 • 游走脾
强。
• 脾脓肿
• 脾囊肿
1.表皮样囊肿 2.单纯性囊肿 3.假性囊肿
发生原因脾损伤、脾梗塞、真性囊肿上皮脱 落消失。
鉴别诊断:脾包膜下血肿、脓肿、多囊脾、胰 腺假性囊肿
• 脾破裂
分类:
1.真性破裂:破裂累及包膜,有不同程度的腹腔内 积血。临床最多见。
2.中央型破裂:发生在脾实质深部,包膜完整,形 成实质内血肿。
3.钙化型:为稳定好转期,脾轻度肿大,内见单个 或多个强回声光团,后有声影。
• 脾血管瘤
多为边界清晰锐利的高回声光团,后无声影 ,边缘欠光整,有时可见周围血管进入病灶形 成的周围裂隙征,内部可见细管状结构,呈网 络状。少数病例为低回声,周边为高回声线状 环绕,内部回声不均,有时可见血窦形成的无 回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