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肝胆胰脾超声ppt课件

肝胆胰脾超声ppt课件
见强回声团块。
胰腺超声图像特点
胰腺形态规则,轮廓清晰,内 部回声均匀,胰管无扩张。
脾脏超声图像特点
脾脏呈扁圆形,轮廓光滑,内 部回声均匀,脾静脉清晰可见

肝胆胰脾超声图像的解读方法
熟悉正常超声图像
掌握正常肝胆胰脾超声图像的 特点,以便于识别异常表现。
观察脏器形态和大小
观察脏器的形态、大小是否正 常,有无异常增大或缩小。
脾脏异常
脾脏肿大、脾实质回声不均匀等。
04 肝胆胰脾超声诊断与鉴别 诊断
肝胆胰脾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
脂肪肝
脂肪肝是由于肝脏内脂肪沉积过多所致, 超声表现为肝脏回声增强,肝实质回声高 于肾脏回声。
脾脏肿大
脾脏肿大是脾脏体积增大的疾病,超声表 现为脾脏体积增大,形态饱满。
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脏结构发生改变的一种疾病, 超声表现为肝脏表面不光滑,肝实质回声 不均匀,门静脉增宽等。
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胆胰脾中的应用
超声弹性成像
01
通过检测组织弹性和硬度,评估脏器功能和疾病进展。
诊断优势
02
超声弹性成像能够发现早期病变,为临床提供更早的治疗干预
机会。
临床应用
03
在肝脏纤维化、胆囊息肉、胰腺占位和脾脏肿大等疾病的诊断
中,超声弹性成像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06 肝胆胰脾超声病例分享与 讨论
总结词
肝内占位性病变,血流丰富,血管紊乱
详细描述
肝癌患者的超声表现为肝内出现占位性病变,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由于肿瘤新生血管丰富,超声造 影可见病变内部血流信号丰富。此外,肝癌患者的血管结构紊乱,走行不规整。
病例三:胰腺炎患者的超声表现
总结词
胰腺形态饱满,实质回声减低,胰管扩张

脾脏的超声诊断课件

脾脏的超声诊断课件
(3)无脾综合征:罕见。是一组以先天性 脾脏缺如为特征的伴有复杂心血管畸形 及胸膜位置和结构异常的病症。男性多 发。 声像图表现为:脾区及其他部位 扫查均无脾脏回声
行业专业
47
行业专业
48
行业专业
37
脾梗死
• 声像图特点为:
• (1)牌实质内楔形或不规则形均质低回声区, 周边因组织充血水肿而形成回声更低的晕环。 可单发或多发。
• (2)楔形尖端指向脾门。
• (3)随病程延长,病变区回声增强,不均匀。 组织缺血坏死时中心可出现液性暗区;陈旧性 病变有纤维化、钙化时可出现强回声区及声影。 因纤维和瘢痕形成,病变体积趋于缩小。
彩丰富,脉冲多普勒可检测到动、静脉血流频 谱,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可高达128cm/s。
行业专业
32

肉 专业
33
脾外伤
• 脾损伤分为:中央破裂、被膜下破裂及 真性破裂。
• (1)中央型破裂为脾实质内部破裂、出 血:声像图表现为外形轮廓规整、清晰, 实质区见局限性无回声区,可伴散在细 小点状回声,无明显包膜,外形不规整, 病变区测量脾径线可增宽。
脾脏的超声诊断
2018.02.01
行业专业
1
脾脏超声解剖概要
• 脾脏超声解剖概要 脾脏是人体最 大的周围淋巴器官,位于左上腹深部的 腹腔内。体表投影是:脾上极在腋中线 相当于第9肋骨高度,下极约在左腋前线 第11肋骨。长轴与左侧第10肋骨平行。 脾外形似半圆形,大小约12x7x4cm,重 约300g。
12
弥漫性脾大
• 超声图像特征:
• (1)正常脾脏在左侧肋缘下不能探及,如肋 缘下探到脾脏回声应考虑脾肿大。
• (2)成年人脾脏厚度>4cm,脾脏长径>12cm 者超声提示脾肿大。

《脾脏超声诊断》PPT课件

《脾脏超声诊断》PPT课件
精品文档
二、脾的探测方法和途径
(一)探测仪器 脾的探测选用高分辨力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3.5~5.0MHz,仪器增益条件与肝超声探测 相同。
精品文档
(二)检查前患者的准备
探测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不宜在饱餐后进 行,空腹探测图像更清晰,以免脾过多的向后 方移动。为清楚显示脾门区、胰尾、左肾附近 肿物或进行左上腹部鉴别诊断,可在空腹情况 下饮水300-500ml后再查,小儿可在哺乳后进 行。
好发于肢体皮下组织,在脾很少见。
声像图表现为脾增大,内见由无数大小不等的 ,具有菲薄光整囊壁的小无回声区构成的蜂窝样 团块,瘤体后方回声增强。淋巴管瘤体积较大, 缺乏张力,加压扫查常可见瘤体变形,与海绵状
血管瘤相鉴别。 精品文档
3. 脾恶性淋巴瘤
常为全身性淋巴瘤的一种表现。根据 其生长方式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
精品文档
(二)多囊脾
此病为先天性多囊性疾病 在脾脏的表现。
声像图表现:
脾明显增大而失去正常 形态,肋缘下探及大部份脾 。脾实质内布满了大小不一 、紧密相连的无回声区,边 缘尚光滑整齐。也可因挤压 而变形,囊肿之间已无正常 脾实质回声,均表现为因囊 肿而引起的回声增强。常探 及多囊肝、多囊肾图像。
精品文档
病灶多以实性回声为主内部出现不规则的液性暗区病灶外周可见声晕后方回声一般无增强或有稍有增强48三鉴别诊断1脾肿瘤与脾结核鉴别脾结核为类圆形混合型回声边缘不清晰内可见散在的强回声光斑后方有声影
民大附院电诊室 莫德格
精品文档
目的
1.掌握肋间斜切及侧腰部冠状切面 的脾脏超声表现。
2.掌握脾肿大程度的确定依据。
精品文档
脾淋巴瘤
精品文档
4.转移瘤 分三种类型

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2.脾脓肿与脾血肿鉴别后者因出血量和时间的不同而表现为低 回声、高回声或无回声。 结合外伤史及声像图的动态变化有助于鉴别诊断。
(四)脾梗死
【诊断要点】
1.声像图表现为典型的尖端朝向脾门部的楔形或不规则形回声异 常区,边界清楚。
2.内部回声因病程长短不同,梗死早期为均质性低回声或弱回声, 周缘为回声更低的晕环,随着病程的延长,内部回声逐渐增强而 且不均匀,因纤维和瘢痕形成,病变体积趋于缩小。
7/13/2020
.
3
脾脏的超声表现
1.脾脏轮廓被膜光滑,脾脏被膜为强回声,脾实质回声中等均 匀略低于肝脏。脾门血管走形清楚(图10-2-2)。
2.脾脏的大小个体差异较大,正常成人脾厚<4cm,最大长约12cm;
7/13/2020
图10-2-2 正常脾脏超声表现
图10-2-3 副脾超声表现
脾门处见圆形等回声结节,与正常脾脏回声一致
变形。
【鉴别诊断】
超声显像对脾囊肿具有很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目前诊 断脾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
7/13/2020
.
14
1.脾假性囊肿与脾包膜下血肿鉴别后者多呈新月形,内部有 细点状回声。同时结合临床病史,后者新近有外伤史,脾区 疼痛和叩击痛较明显。
2.脾囊肿与脾脓肿鉴别后者边缘回声较强、模糊,内部常有 云雾样点状及带状回声。同时需结合临床病史,后者有全 身感染及脾区疼痛和叩击痛。
7/13/2020
.
11
图10-2-5 脾梗死 脾脏增大,脾上极见边界清楚低回声区
SP:脾
7/13/2020
.
12
7/13/2020
.
13
(五)脾囊肿
【诊断要点】
脾囊肿按有无内衬上皮成分可分为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 1.脾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无回声区,合并出血、感染时,内部

超声诊断学脾脏PPT课件

超声诊断学脾脏PPT课件

-
18
表皮样囊肿
-
19
表皮样囊肿
-
20
表皮样囊肿
-
21
表皮样囊肿
-
Hale Waihona Puke 22五、脾脏液性占位病变的诊断
5、脾血肿 (1)、脾包膜下血肿:脾脏大小形态正常,介
于脾脏表面与脾包膜及胸壁之间,可见一片形态 较规则的扁长形无回声区,呼吸运动及改变体位 后病变区不消失,内部可有散在分布的细小微弱 回声,并可见漂浮现象;若脾被膜破裂,腹腔内 可见积血声像图。 (2)、脾实质内血肿:脾脏可能增大,局部病 变区径线测值增宽,脾轮廓光滑整齐,病变呈无 回声区,有时可有散在低回声,并有漂浮现象。 6、脾脓肿(与肝脓肿相似)
三、脾肿大病因
(一)充血性脾肿大
-
13
由于脾静脉是门静脉的一个主要分支,当门静脉
压力增高时,脾脏由于淤血、纤维化而增大,如在肝 硬化、慢性右心衰竭、门静脉或脾静脉炎症或血栓形 成。声像图特征(图315-1、图315-2)为:①脾脏 常呈中度或重度肿大,最严重者脾脏下缘可达盆腔, 内侧缘可超过正中线。②脾实质回声在病期较早时常 呈较低、较密,均匀分布;随着病变加重,脾实质回 声显著增高、增密、变粗,分布较不均匀。③脾实质 内可出现增宽的脾静脉属支。④脾门区脾静脉有明显 增多、扭曲、扩张,内径常可达0.5—0.8cm(彩图 315 - 3)。⑤有时可见脾静脉内有血栓回声,脐静脉 有重开迹象。⑤当脾实质内有含铁血黄素沉着。结缔 组织增生和机化,伴有钙盐沉积,形成含铁结节时 (Gamma-Gaudy 小体),可呈现散在分布的中一 高回声(图315 - 4)。
-
12
3.脾脏重度肿大 声像图上脾脏失去正 常形态,两极处轮廓圆钝,脾门切述消 失,周围脏器可被肿大脾脏推挤而向四 周移位。脾下缘超过脐孔水平,有的甚 至可达盆腔。脾实质回声增粗。彩色及 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脾静脉内径明显 增宽,有时有扭曲现象,脾门区血管增 多弯曲,呈类似海绵样结构,称脾静脉 海绵样变。

《脾胰超声诊断》课件

《脾胰超声诊断》课件

添加标题
胰腺回声:正常成人 胰腺回声均匀,无明 显异常回声
添加标题
胰腺血流:正常成人 胰腺血流信号正常, 无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PART FOUR
脾脏肿大:超声检查可以准确判断脾脏的大小和形态 脾脏占位性病变:超声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脾脏内的占位性病变,如肿瘤、囊肿等 脾脏炎性病变:超声检查可以评估脾脏炎性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脾脏功能障碍:超声检查可以评估脾脏的功能状态,如血流、血流速度等
PART SIX
超声造影技术: 提高诊断准确性
弹性成像技术: 评估脾胰病变的 硬度和弹性
3D超声技术:提 供更全面的脾胰 图像
超声引导下介入 治疗:提高治疗 效果和安全性
随着技术的进步,诊断标准将更加精确和全面 超声诊断技术将更加智能化,提高诊断效率 超声诊断标准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超声诊断标准将更加注重与其他诊断技术的结合,提高诊断准确性
添加标题
脾脏形态:正常成人 脾脏形态呈椭圆形或 三角形,边缘光滑
添加标题
脾脏回声:正常成人 脾脏回声均匀,无明 显异常回声
添加标题
脾脏血流:正常成人 脾脏血流信号正常, 无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添加标题
胰腺大小:正常成人 胰腺长度不超过 20cm,厚度不超过 6cm
添加标题
胰腺形态:正常成人 胰腺形态呈长条形, 边缘光滑
脾胰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安全、便捷的检查方法,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人群。
超声波:高频声波,能够穿透人体组织 反射和散射:超声波在人体内遇到不同组织会产生反射和散射 接收器:接收反射和散射的声波,形成图像 计算机处理:将接收到的声波信号转换为图像,显示在屏幕上 诊断:医生根据图像判断脾胰疾病的存在和性质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脾脏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脾脏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孕妇
高频超声对胎儿有一定 影响,一般不建议孕妇
进行脾脏超声检查。
03
脾脏超声诊断的步骤与操 作
患者准备
01
02
03
空腹要求
患者需在空腹状态下接受 超声检查,以减少胃肠道 气体的干扰。
避免穿着紧身衣物
患者应避免穿着紧身衣物 ,以便超声波更好地穿透 脾脏。
告知医生病情
患者需向医生提供自己的 病情和用药情况,以便医 生更好地评估和诊断。
案例二:脾脏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结词
脾脏肿瘤的超声诊断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类型的脾脏肿瘤在超声图像上存在特征性的表 现。
详细描述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脾脏内出现异常回声团块,团块的形状、大小、边缘、内部回声等信息有助于判断肿 瘤的性质。同时,超声检查还可以检测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组织,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脾脏超声检查,早期发现病 变,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监测病情变化
定期进行脾脏超声检查,监测病情 变化,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特殊人群筛查
针对高危人群和特殊职业群体,开 展脾脏超声筛查,提高疾病预防和 控制能力。
研究方向与挑战
标准化与规范化
01
制定脾脏超声诊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流程,提高诊断的一致性
和可靠性。
脾脏肿瘤
总结词
脾脏肿瘤在超声诊断中可能出现特定的声像图表现,有助于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详细描述
脾脏肿瘤可以是良性或恶性,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 、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特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 合判断。
脾脏血管病变
总结词
脾脏血管病变可能导致脾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超声诊断有助于发现和评估病变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
• 脾脓肿
• 脾囊肿
1.表皮样囊肿 2.单纯性囊肿 3.假性囊肿
发生原因脾损伤、脾梗塞、真性囊肿上皮脱 落消失。
鉴别诊断:脾包膜下血肿、脓肿、多囊脾、胰 腺假性囊肿
• 脾破裂
分类:
1.真性破裂:破裂累及包膜,有不同程度的腹腔内 积血。临床最多见。
2.中央型破裂:发生在脾实质深部,包膜完整,形 成实质内血肿。
诊断
有外伤史和典型的声像图表现即可诊断。要注 意迟发性脾破裂,仔细询问病史。
自发性脾破裂常见于血友病、凝血机制障碍或 抗凝治疗者。
鉴别诊断
1.脾脏囊性疾病 2.脾脏分叶畸形
脾梗塞
声像图: 1.表现为尖端指向脾门部的楔形或不规则形回声异
常区,边界清晰。 2.内部回声视病程长短而异。
鉴别诊断
2.中央型破裂:脾脏不同程度增大,轮廓尚清晰 ,实质回声不均匀,可见不规则的回声增强或 减低区,边界不清晰,有些可见不规则的无回 声区。
3.包膜下破裂:脾肿大,包膜完整,包膜下可见 局限性无回声区,多为月牙状,内可见光点 回声。时间较长者,可出现血凝块高回声团 块或机化条索光带。当血肿较大或内部压力 较高时,脾实质可有凹状压痕。
2.非感染性
(1)淤血性----肝硬化、慢性右心衰、慢性缩窄性 心包炎、门静脉血栓形成 (2)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ITP、溶贫 (3)结缔组织病 (4)网状内皮细胞增多症----高雪病、嗜酸性肉芽 肿 (5)脾肿瘤、脾囊肿
声像图:
1.测值厚度>4cm,长度>11cm。 2.面积指数SI>20cm. 3.在无脾下垂时,下极超过肋下,或上极达腹主
• 脾淋巴瘤
1.肿瘤在脾实质内呈局限性生长 回声特点:低回声或弱回声团块,后方无明显 增强效应,且无明亮壁回声,无侧边声影,加 压后不变形。 当肿瘤融合时,呈分叶状。 可伴有脾门淋巴结肿大,肝转移等。
脾脏淋巴瘤
脾脏淋巴瘤
2.肿瘤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 脾脏明显肿大,内部回声减低,而无占位性 病灶的特征。
动脉前缘。内部回声通常无明显改变或轻度增 强,脾血管增宽。
分度
轻度:脾厚度>4cm,仰卧位深吸气时,脾下 极不超过肋弓下缘3cm。
中度:仰卧位深吸气时,脾下极超过肋弓下缘 3cm,但不超过脐水平线。
重度:脾下极超过脐水平线,脾周围器官受压 移位或变形。
• 脾萎缩:
脾厚度
<2cm,长度<5cm,内部回声增粗、增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一 . 解剖
• 体表投影: • 脾脏表面分为脏面和膈面。 • 脾实质由淋巴组织、血窦和各种血
细胞组成。 • 脾脏血管
二 . 正常脾脏声像图
• 形态及轮廓
• 实质回声特点
• CDFI
可显示脾门及
脾内的血管及分支。
• PW
脾静脉最大血流速度21.8±4.7cm/s。
脾动脉 RI 0.62±0.05
• 脾脏的测量
1.长度:<11cm。 2.厚度:<4cm。 3.宽。 4.面积指数:SI=a×b 5.血管内径:SPV<0.8cm,SPA0.4-0.5cm 6.SPV每分钟平均血流量 7.脾脏大小的影响因素
三 . 脾脏疾病的声像图
• 无脾综合征:先天性脾缺如,合并
心脏畸形,内脏转位。
• 脾脏反位 • 游走脾
3.肿瘤呈小结节状弥漫性分布 实质内可见密布的小弱回声区,有较厚的高 回声间隔,呈蜂窝状。
• 转移性肿瘤
共有的特征是不同程度的脾肿大和脾内团 块回声。
内部回声与肿瘤的病理结构有关,可以是高 回声、低回声、无回声、混合性回声,有些 与原发病灶的特征类似。
谢谢Biblioteka 3.钙化型:为稳定好转期,脾轻度肿大,内见单个 或多个强回声光团,后有声影。
• 脾血管瘤
多为边界清晰锐利的高回声光团,后无声影 ,边缘欠光整,有时可见周围血管进入病灶形 成的周围裂隙征,内部可见细管状结构,呈网 络状。少数病例为低回声,周边为高回声线状 环绕,内部回声不均,有时可见血窦形成的无 回声区。
• 副脾
部位:以脾门最常见。 数目:多为单发。 声像图:圆形或椭圆形,内部回声均匀,与正 脾相仿。约54%的副脾有与脾门处血管相通的 血管分支。 鉴别诊断:1.脾门淋巴结肿大
2.肾上腺及腹膜后肿瘤
• 脾肿大
病因: 1.感染性 (1)急性----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2)慢性----肝炎、血吸虫病、疟疾、梅毒等
与脾脓肿、脾肿瘤、血管瘤鉴别。注意点: 1.脾梗塞并非占位性病变。 2.很少引起脾包膜和形态的改变。 3.梗塞为动脉阻塞或缺血坏死引起。CDFI有改变。 动态观察其变化,亦可有助于鉴别诊断。
• 脾结核
1.粟粒型:为相对早期阶段,脾轻至中度肿大实质 内密布点状高回声或强回声,多无声影。
2.干酪坏死型:为进展期,脾中至重度肿大,可见 多个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混合性回声区。
3.包膜下破裂:发生在脾实质周缘部,包膜完整,
形成包膜下血肿。
声像图:
1.真性破裂:典型表现为脾包膜连续性中断,局部 回声模糊,或有局限性无回声区。实质内可有不 均匀性回声增强或减低区(血肿)。腹腔内有积 液暗区。
小的破裂或发生于上极或脾蒂的破裂,声像图可 无明显异常。
严重者脾脏失去正常轮廓,边界模糊不清,回声 杂乱,甚至分成不规则的碎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