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农村家庭教育课题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农村家庭教育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实践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农村教育、教学的艰难使我们困惑。而当我们把眼光投向家庭、家长是时,一切便豁然开朗了。学生的不良性格、不良习惯,在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的无知的影响下形成,并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农村教育要提高教育质量,改变艰难的处境,不但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还要担负起教育家长的责任,从改变家长的教育许观、教育行为,提高家长的素质坐骑,让家庭成为孩子的希望。

在农村中学工作多年,真切而深刻地体会到农村教育、教学的艰辛。也一直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农村的教育、教学如此之难?学生的自私、偏执、行为习惯差,说服教育成效不大。如果我们只把眼光停驻在学生,那就只能徘徊在无奈的焦虑、困惑之中。而把眼光投向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时,一切问题似乎都应刃而解了,一切困惑都豁然开朗了。经过家访及与家长的接触交流,观察家长的言行,便可见农村家庭教育的严重滞后,并存在许多误区与空白。

(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一教育观念还没被家长正确、全面地理解、接受,还没有深入到家长的意识里。家长无视自己的教育性,轻易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权。

1、意识里还是狭小单一的家庭概念,认为家就是家,就是吃、住生活的地方,当家长们一有不顺心或在外受到委屈,以及夫妻不和,婆媳关系(在农村基本都是祖孙三代同堂)不和,便在家中发泄、吵闹。不和谐的教育环境带给孩子心理消极的影响。

2、“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家长对孩子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即千百年古训所说的:养子不教,父之过。而家长们似乎已忘了这句话古训,或已不知该教孩子什么了,因为她们已经很放心地把“教育权”交给了学校、老师,自己则是孩子的衣食父母,管吃、管穿、管住,负责把孩子送进学校。当孩子在家中不听话时,犯了小错误,有些家长们自己不想办法教育孩子,却用老师来做挡箭牌,对孩子说:“你不听话,我给你老师讲。”这一招可能在孩子幼小时管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就没用了。同时,家长在孩子心里也没了地位,孩子也越来越不服家长的管了,在学校也可能不服老师的教育了。另一方面,家长的言行、习惯对孩子是潜移默化、润心细无声的教育。我们的家长往往忽略孩子的幼小,认为孩子幼小,不懂事,便在幼小的孩子面前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其实,此时的孩子接受教育的能力最强。因为她们年龄小,大人的表现不分积极与消极,好的与坏的全被孩子不加选择地吸收,放入潜意识里,形成最底层的习惯心理,并逐渐形成孩子的本性。老百姓用一句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钻洞”来形容孩子

本性的差异。但她们没看到形成这种差异的本质原因,简单地认为是遗传在起作用。其实,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世界上都是一样的,都是非主体性。只是所处不同的教育家庭环境,所临不同的教育家长,便形成了不同的本性,自然便有了龙、凤、鼠之别。

那么,农村的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良习惯?为什么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反观家长的言行,我们便能够在家长身上寻到答案了。

1、家长们的生活、卫生习惯差。

2、家长没有读书的习惯,家中没有读书的氛围。

3、目光短浅,没有感受到社会竞争的激烈,满足于当前的温。

4、既把孩子的教育寄托于学校,有与学校相抵触。

(二)、“爱”的误区。家长们用“爱”做错事,让“爱”耽误孩子的前程,让“爱”伤害自己,也伤害孩子,让“爱”使自己失去孩子。

1、爱的自私,爱的夸张。而今多是独生子女,按传统落后的观念,多当成私有财产,过度保护。在家长眼里,孩子是没有错的,即使有错,都是“可爱”的。

2、爱的无私。家长们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让孩子“心想事成”,容不的孩子受半点委屈。就在家长无偿付出时,没想过回报。

3、爱的片面、肤浅。认为对孩子的爱,就是让孩子吃好、

穿好、耍好,满足孩子的需求。殊不知,孩子内心的需要更甚于物质。而今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最怕的是孤独。而家长们却忙于挣钱,忙于休闲,很少与孩子交流、谈心,更不用说带孩子出去游玩了。父母的爱只停留在物质表面,父母则是孩子眼里的“金钱”父母,不是可交心的朋友。

(三)、忽视孩子幼时的教育。家长们相信“树大自然直”,认为孩子小,不懂事,爱玩、爱动正常,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改变,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放任自流。于是,“孩子还小,不懂事,别见怪”这句话便成了大人们原谅孩子犯错的最好理由,也成了她们不教育孩子懂得最好借口,轻易放走了教育孩子的黄金时间。同时,伴随着这句话,孩子们的错越来越多,习惯越来越差,终于无法忍受时,家长们才知道树大了,不但不能自然直,而且想使她直已经很困难了。

(四)、社会意识低,缺少社会责任心。

对于农村家长来说,没有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在社会中充当的各种角色,便谈不上社会责任感了。把孩子看成是私有,属于家庭。其实,人是社会的人。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一个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必须构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形成一定的社会集团。在社会中,人的原始本性应受到压抑,个体应当服从群体。否则,社会就会混乱。因此,人们固有的那些菱角须磨去方行,这样才可使社会安适、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这个小群体

里,个人应服从群体,才会有家庭的和谐、安适。然而,在许多的家庭中,孩子是中心,所有的人都围着孩子转,让家这个小群体服从孩子个体,家庭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和谐。在不和谐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必然是菱角突出:任性、偏执,还能适应家外边的大社会吗?一旦孩子不能被社会接受,而成为家庭“私有”,那将成为父母永远的痛。

为了帮助教师针对不同类型家庭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帮助农村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理念,提升家长文化素质,创立良好的家教环境;加强学校和家庭的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我们确定了本实验课题进行研究,希望经过本课题的探索,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和家长素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主动担负起教育和引导孩子的职责,帮助家长掌握科学合理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学习成功家教案例,从而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学校和家庭的有效配合,是实施素质教育,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的核心所在;是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经过对家庭教育现状和家长素质的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家长需求,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法,进而提高农村小学生学业成绩和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是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