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循环物流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循环物流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摘要:循环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量化循环物流系统运作效率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标准。本文在界定循环物流系统绩效评价的定义和特征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构建这一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设计了四层树型层次结构的循环物流系统绩效指标体系框架,并提供了评价指标的具体解释和实施的政策建议。该指标体系框架以物流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为设计目标,共涵盖了多达37项指标,是对目前正在实行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发展。

关键词:循环物流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循环物流研究中一个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如何评价循环物流系统的业绩和效率。循环物流系统的业绩和效益应由哪些指标来表征?如何制定这些指标?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如何运用这些指标来评估目前的循环物流发展水平?制定循环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量化循环物流系统效率的基础性工作,是循环物流发展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该指标体系的建立亦将为评判循环物流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主要依据,是循环物流研究从定性迈向定量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我国目前的物流绩效评价所采用的指标体系主要来自于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制度中的统计与调查指标。2004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制定了“社会物流统计制度与核算表式(试行)”并进行了试核算,2006年起将社会物流统计核算试行制度转为正式制度,定期开展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工作。该表式中的指标设计以物流总产出、增加值、社会物流总成本、物流企业经济效益等总量指标为主,较少考虑物流活动中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因素的核算,因而无法对循环物流乃至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本文试图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依据循环物流绩效评价的原则,构建循环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求对目前正在实施的社会物流统计制度进行补充和发展。

一、循环物流系统绩效评价概述

循环物流系统是指物品及其物流衍生物发生的空间和时间的位置移动的循环系统,是由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相互联系并且联接供应链各个环节以及环境而构成的物流系统,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物流发展模式。绩效是业绩和效率的统称,包括活动过程的效率和活动的结果两层含义。循环物流系统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循环物流系统业绩和效益做出客观、标准的综合判断,真实反映现实状况,预测未来发展前景的管理控制系统。

由于循环物流系统绩效评价的客体是循环物流活动和循环物流经营管理者,所以和一般的物流系统绩效评价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体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根本原则

减量化(Reduce)原则,针对产业链的输入端——资源,旨在减少进入流通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再利用(Reuse)原则,针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目的是通过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废弃。再循环(Recycle)原则,针对产业链的输出端——废弃物,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总之,循环物流针对产业链的全过程,遵循以生态经济系统的优化运行为目标,实现物流体系向提供高质量产品和功能性服务的生态化方向转型,力求生态经济系统在环境与经济综合效益优化前提下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3R”根本原则,在构建循环物流绩效指标体系时要体现“经济和资源环境指标相结合,突出资源利用效率”的思想。因此,指标除了一般物流绩效评价中的经济效益指标外,还应突出设置资源利用效益指标和环境效益指标。

2.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

循环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不同层次、不同的要素组成,根据这些要素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我们把循环物流系统划分为资源、环境和经济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的目标是促进资源的减量投入,提高资源再利用率,从根本上控制污染。环境子系统的目标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和服务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引导政府、企业和社会加强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的措施。经济子系统的系统目标是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满足人民对物质和文化产品的需求。

这些系统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既要全面反映循环物流发展的各个方面,能较客观地反映系统的发展现状,同时又要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复,从而根据系统的结构分出层次,并将指标分类,使指标体系结构清楚,便于使用。

3.核心指标和基础指标相结合

我们将资源和环境指标作为核心指标,将经济指标作为基础指标。这是因为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率和减量化投入水平,改善区域的环境质量,加强污染治理,使污染排放对环境影响最小,是循环物流的核心内容,而评价循环物流的经济效果是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和环境质量好坏的结果。

二、循环物流系统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

1.构建原则

指标体系不是一些指标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有机整体。建立循环物流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与规范性原则

循环物流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应当充分反映和体现循环物流的内涵,从科学的角度系统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循环物流的实质,具体指标要能够反映出循环物流主要目标的实现程度。

同时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必须目的明确、定义准确,而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所运用的计算方法也必须科学规范,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和客观。

(2)完备性与简明性原则

循环物流评价指标体系要求覆盖面广,能全面并综合地反映循环物流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指标体系又需要内容简单明了、准确,且具有代表性。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数量不宜过多,在相对比较完备的情况下,指标的数目应尽可能地压缩,以易于分析操作。

(3)稳定性与动态性原则

一方面,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内容在一定的时期内应保持相对稳定,这样可以比较和分析循环物流发展的过程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发展循环物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设计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动态变化,能综合地反映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便于进行预测与管理。

(4)可测性和可比性原则

首先,评价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循环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应尽可能量化。对于一些难以量化,但其影响意义重大的指标,也可以用定性指标来描述。其次,指标的计算方法应当明确,不要过于复杂,计算所需数据也应比较容易获得和可靠。每项指标应该是可观、可测及具有可比性。

2.总体思路

遵循循环物流系统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以资源利用和环境指标为基础,综合考虑循环物流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树型层次结构模型,将指标体系分为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4层(即4级指标,分别记为0级、1级、2级、3级指标),从循环物流目标出发设计循环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总体层是最高层,综合表达循环物流发展水平,代表循环物流发展总体运行情况和效果。系统层将循环物流发展指标体系解析为互相联系的若干个子系统评价指标。根据循环经济理念中的“3R”核心原则,指标体系的系统层包含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效益和环境效益三层。状态层指标是评价以上子系统状态的指标。变量层用来表述状态层的具体变量,对其状态的数量、强度等进行度量。这样建立的指标体系,能够保持严格的内部逻辑统一性。同时,在指标的选取上,充分吸收其他人关于循环物流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筛选有代表性的指标,使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更具有科学性。

三、循环物流系统绩效指标体系结构

1.循环物流系统绩效指标体系框架

见表。

2.循环物流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解释

(1)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