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的实体工具,更是建立地理思维的方法手段。除地图外,地理教学中还经常使用地理统计图表、各种图像、卫星照片等。教会学生使用这些手段的技能和方法,并形成地理思维,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的教育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如何培养学生掌握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
一、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和读图的基本步骤。
经纬网、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示和注记等是地图学习中的基本概念,教师应该仔细讲解。例如,图例是地理事物的标记, 教师教授学生在地图中常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而学生通过熟悉图例、联系地图上的符号, 最终达到能够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用比例尺量算地图上任意两点间的实际距离,判读经纬网及运用经纬网判断方向,使用各种注记、符号等,需要教师在学生清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掌握。
在进行地图的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这样的步骤:首先,看清图名,知道地图的主题或主要内容;然后,阅读图例注记和比例尺,知道地图的表现方法;最后,深入到地图内部,关注具体的内容和信息。例如,在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时,可由浅入深逐步训练。第一步察看地图的三要素;第二步学会看陆高海深图表;第三步学会根据地形图上的颜色及其形状,判读地形种类、地势高低起伏和地形分布;最后,当某区地形展现后,学生能说出该地面积最大的地形、分布情况、地面的高低情况等。这样会大大提高效率。
二、教会学生检索地图和用途习惯
不同种类的地图,反映的信息不一样。为满足不同的需求,学生要学会
做出正确的选择。了解地形特点要查找地形图;掌握气候情况则应关注气候方面的地图;查看国家的地理位置要看政区图。为快速的进行查找,学生应对各类地图在教材或地图册上的位置大致了解。
学生在具有读图能力和学会读图方法的基础上,良好的读图习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学生读图时要注意图名、图例、重要的点线、图的内容、范围及类型;对每幅地图,学生能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从而实现一图多思、多用,发现地理事物及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要能从单一地理事物的判读提高到对地图的综合判读上,并逐步养成“从自然到经济,由整体到局部,由中心地区到边缘地区”的阅读习惯。
三、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读图训练
实践证明,用“图文结合,以图释文”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地理事实材料与地理基本原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学习, 是培养读图能力较好的方法, 这要求在读图活动中, 教师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行为的辅导者。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时, 可围绕“圈、填、绘、说”等环节进行。围绕一个中心, 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拓展思路, 在师生互动中学会读图的方法、提高读图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地理事物是用各种地图符号体现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各种地图符号形象化。地图在学生头脑里形成的是概括的表象,这种表象往往会促使学生产生直觉的思维,从而进入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之中。例如,用中国的地形图分析长江的水文水系特点,学生结合长江流经地区的地形特点就会得出:在山区水流湍急,水力丰富,可以发电;在平原地区则水流平缓,可以航行,有灌溉之利等结论。这里学生大部分进行的是形象思维,即
凭借地形图在头脑中的表象(高山的流水,从很高处往下流,水流很急;平地水流很缓慢)进行思维活动,这种直觉能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故而,思维和想象能力的获得,对地图学习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五、指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阅读不同类型的地图
1. 地理分布图
教学时应先让学生了解某地理事物的分布,再准确落实到图上,最后要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出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对于应熟练掌握的地名及其位置,如政区、地形,最好能结合空白轮廓图循序渐进,边学习边记忆。
2. 等值线图
读图时可根据等值线大小、疏密程度、排列的方向、形状的变化等,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变化的幅度及分布特点等。针对学生对山脊和山谷容易混淆的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趋势来判断。
3. 统计图
分析这类地图应首先使学生明确图例和坐标,再分析某种地理事物的内容和规律,并进一步找出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
4. 示意图
示意图多为因果关系图,用以表示各种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各种地理现象之间的规律性,简化复杂的地理现象。在分析这类地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寻找引起某一地理现象的原因及各种地理现象间的关系,掌握地理事物的因果特征。
六、探究地理原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地图不仅要静态地看清地理事物的位置、特点, 而且要动态地分析
地理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两种维度中的变化趋势,充分挖掘地图语言的概括的、丰富的内涵。例如, 阅读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示意图, 可以推出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某一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的基本规律。
地理新课程提倡探究式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即教师运用各种地理教学方法,控制探究的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如读《欧洲西部气候图》:欧洲西部以温湿气候为主,那么,这种气候的特点是什么?形成原因是什么?根据影响气候形成的五大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赫尔洋流,将学生分成五组,然后,分别分析。最后,把各小组的观点综合起来,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不仅学到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