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简介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壁上的异常膨出,由于 先天或/和后天性因素,脑动脉壁的强度和 弹性被削弱,在高血压血液的冲击下,血 管壁向外膨出而形成动脉瘤。通常按不同 病因将动脉瘤分为5类,即先天性、感染性 、外伤性、动脉硬化性及夹层动脉瘤。自 发性SAH的病因有50-80%是由动脉瘤破裂 引起
脑动脉瘤的形状
一般所指的SAH是指原发性SAH。
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30-60岁多见,男多于 女,体力劳动者居见,发病率为5-20/10万,仅次 于脑梗死、脑出血的脑血管病的第3位,约占急性 脑血管病的10-20%,死亡率高达25%。
发生率
• 尸检发现率 2%)
0.2-7.9%(1-
• 临床发病率 人/年
8-24例/10万
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一部分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概述
• 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 膜下腔,伴或不伴颅内或椎管内其他 部位出血;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而是一种综合征,是某些疾病过程中 的临床表现。
SAH临床上分为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自发性 SAH又可分为两种:由于脑底部或表面的血管发 生病变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原发性 SAH,因脑实质内出血后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 网膜下腔者称为继发性SAH。
• 预后良好,恢复期短。
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 破裂前症状与体征 • (动脉瘤增大、微量出血)
• 头痛、眩晕、眼痛、复视、视力受损 动眼神经 麻痹、癫痫
– 警觉性渗漏 在动脉瘤大破裂之前,患
者可能会报告与小出血相符的症状,这被称为先兆 性出血或警兆性渗血。这些小出血大多发生在SAH 之前2~8周内。警兆性渗血造成的头痛通常轻于大 破裂造成的头痛,但可能会持续数天。可能会出现 恶心和呕吐,但先兆性出血后的脑膜刺激征并不多 见。
• 破裂后临床表现 (SAH 颅内血肿 脑积水 血管痉挛)
脑膜刺激征、恶心、呕吐、头痛、意识障碍、神经功能障 碍、全身症状及并发症
SAH的典型临床表现
90%存在头痛; 经典的头痛:突然、剧烈和持续性,经常伴有恶心、呕吐、脑膜刺激 征,局灶神经系统症状和意识丧失; 爆炸样头痛:“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 12%感觉到破裂; 8%头痛从轻度逐渐加重,92%一发病即非常剧烈; 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可单侧或双侧; 75%表现头痛、恶心和呕吐; 66%突然发生头痛伴有意识丧失或局灶缺损; 50%无或仅有轻度头痛和轻度脑膜刺激征或中度至重度头痛不伴神经 功能缺损或颅神经麻痹; 75%在SAH最初24h和第4d有颈强直(74%、85%、83%、75%); 在最初24h:40%意识清楚,67%言语流利,69%运动功能正常; 50%的表现与脑膜炎相似:头痛、颈项强直、恶心、呕吐、畏光和低 热; 33%以上患者存在短暂的意识丧失。
基底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交叉处, 小脑动脉与椎动脉交叉处; 12%~31%的囊状动脉瘤为多发性。
❖ 颅内囊性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最
常见的原因(80%)。
❖ 1/10的患者因急性颅内压增高而猝死; 其中40%见 于后循环的动脉瘤;
❖ 另有10~20%的患者到急诊室时呈昏迷 状态或需要 辅助呼吸。
动脉瘤(先天性,获得性) 脑血管发育异常(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 脑出血 脑肿瘤 出血性疾病 感染 血管病(胶原血管病,风湿热) 过敏性紫癜 脑静脉血栓形成 中毒
脑动脉瘤的成因
• 先天性中膜缺损学说; • 内弹力板退性变性学说; • 血流动力学学说; • 血管动脉硬化退性变性学说,等等;
目前认为脑底部的血管,特别是在分叉部固有的构造、 流体力学的特殊性基础上,再加上后天的一些因素。
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出血 • 发生于20岁以上,多在60~70岁时发病。 • 1/3的患者症状出现前有大强度的活动。 • 临床:头痛发作较A瘤性出血更常呈渐进性(数分而不是数
秒),意识丧失和局灶性症状少见,但仅是短暂性的。约 1/3的患者有短暂性遗忘。起病时癫痫发作可以排除此诊断。 • CT:漏出的血液局限于中脑周围的脑池内,出血的中心紧 邻中脑前方。出血不会蔓延到大脑外侧裂或大脑纵裂前部。 侧脑室后角也可沉积一些血液,但明显的脑室内出血或出血 蔓延至脑实质内则提示动脉瘤性出血,应排除这种特殊情况。
破裂动脉瘤的并发症
• 神经系统并发症
–
再出血
– 血管痉挛
– 颅内压增高
– 脑积水
– 癫痫发作
• 全身并发症
感染、水电解质紊乱(脑性低盐耗综 合征、SIADH等)、应激性溃疡、其它
1)再出血:以5~11天为高峰,81%发生在1月内。颅 内动脉瘤初次出血后的24小时内再出血率最高,约为 4.1%,至第14天时累计为19%。临床表现为:在经治疗 病情稳定好转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 袋状 • 囊状 • 梭状 • 浆果状 • 粟粒状 • 夹层
脑动脉瘤的分型
• 小型:直径在10mm内 • 中型:直径为10~20mm • 大型:直径在2mm以上 • 巨大动脉瘤:最大直径超过25mm
• 真性 • 假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颅内动脉瘤的常见部位
囊状动脉瘤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是大脑底部大动脉的分 叉处。 前循环 大约85%; 在颅后凹:基底动脉尖,
• 我国以8例/10万人计算 10万人/年 得到治疗不足5% (美国67-
75%)
颅内动脉瘤真正的患病率难以确定;
粗略估计5%的人口具有1个或多个动脉瘤;
尸检材料:包括2mm的动脉瘤
17%
4mm以上的动脉瘤
不足4%
MRI资料: 110名家系成员中具有16个未破动脉瘤。
SAH的原因
外伤性(头部外伤,神经外科手术) 自发性(非外伤性):
颅内动脉瘤
以动脉瘤的位置分为:颈内A系占90%,椎基A系占10%。
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约占20%,以两个多见,亦有三个以上者。
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
• 年龄偏大 • 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 • 既往发生过由于动脉瘤导致的SAH(危险因素增加11倍) • 动脉瘤家族史 • 高血压 • 吸烟(增加11倍) • 中到大量饮酒 • 使用可卡因 • 身材瘦长 • 怀孕(20%以上在怀孕和产后的早期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