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综合练习题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综合练习题(大题)

文化生活综合练习题(大题)

21.材料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遗产,值得加以挖掘整理,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

材料二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认为,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

因此,对待传统文化应当包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

(1)如何正确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2)说明材料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种态度的内涵。

答案:(1)①要着眼于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要着眼于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传统文化体现时代内容;③要立足社会实践,不断创新。

(2)①分析的态度,就是要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开放的态度,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又要让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③前瞻的态度,既是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立足于社会实践,面向未来,不断创新。

22.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前某地村民的业余生活很是单调,常常是“一碟豆、一包烟、一副扑克打一天”、赌博、迷信活动蔓延。

鉴于这种情况,该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今,该村村民勤劳致富的多了,游手好闲的少了;学法用法的多了,违法乱纪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封建迷信的少了;参加娱乐健身的多了,参与赌博的少了。

(1)列举该地可能采取的措施,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这些措施使该地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可能采取的措施:办业余学校、出黑板报宣传法律知识、科学知识、科学理论等;建图书馆、阅览室,举办各种娱乐活动,开办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等活动。

变化原因: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和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

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该地宣传法律知识、科学知识、科学理论,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正确舆论引导人,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文化生活》综合套题练习课

《文化生活》综合套题练习课

B
4.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 欢欣之水的喷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经济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 中逐步形成的 C.文化塑造着人,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着人的 精神世界 D.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
C
5.下列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②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的越多 ③人们生活越改善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 全面发展 ④人的全面发展同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C
9.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 ( ) A.电视的普及 B.电子和网络的发展 C.报纸、杂志的出现 D.印刷媒体的推广
D
2005年6月10日,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举办纪念 冼星海诞辰100周年音乐会,冼星海,这位抗日音乐家, 他的音乐和精神永远感动着人们。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0—11题 10.尽管是抗日乐曲,每当冼星海创作的、雄浑激越的 《黄河大合唱》旋律响起时,总会让人热血沸腾。《黄 河大合唱》是永远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号角。这说 明 ( ) ①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 ②优秀的传统文 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传统思想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产生深刻影响 ④我们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NhomakorabeaC
16.鲁迅先生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 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先生的话强调了 ( ) 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 的精神纽带 B.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C.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D.传统文化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作 用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三政治第一轮温习文化与生活试题(必修3)出题人:高三政治组审题人:高三政治组适用范围:普通班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

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

这说明:B①文化包括礼仪、语法、逻辑等意识形态部份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慢慢培育出来的④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

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进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给予了各类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上述材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A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从绳结当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④结绳令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期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3.中国历史上素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理念。

和谐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中国人处置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价值观。

这反映了( A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B.文化决定人们的价值选择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文化支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4.《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算了则为五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也。

”下列句子与此句包括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D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D.见贤则思齐,则不贤而内自省也5.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有关“文化”话题时,说道:“它是随意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仍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上述观点说明:C①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表现出来的②文化是在人的成长中自然形成的③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育出来的④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着人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6.改革开放以来,咱们的对外交流愈来愈频繁。

2018文化生活新教材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学习提纲及习题

2018文化生活新教材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学习提纲及习题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学习提纲及习题本篇文档分五个部分一、基础知识:以问题和提示语的形式梳理教材思路,让学生轻松思考掌握基础知识二、应用理解选取鲜活素材,设计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用所学基础知识应用分析现实问题。

三、易错拓展(判断题)四、习题自检(判断、选择)五、习题答案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一、基础知识1、当代文化生活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原因是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1)文化生活有哪些可喜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喜”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生活有哪些令人忧虑的现象?原因是什么?应对措施是什么?“忧”的表现:①肆意生产、销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负责任地传播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综合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综合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综合训练(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

”这体现了文化具有塑造人的功能。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这句诗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3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就不同。

(×)4哲学与社会科学属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范畴。

(√)5“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6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是人们创造全部财富的总和。

(×)7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8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9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

(×)10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1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东方美人”是台湾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

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尔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

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

这表明( )答案B解析茶文化是源于茶的种植和消费,说明文化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英国女王品茶的感受与赞叹,说明人们享用着实践中创造的茶文化,B项正确。

A、D两项不符合题意。

C项没有区分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产生不同影响,错误。

12《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抗日歌曲响彻中华大地,折射出百年来国人面对列强侵略的激愤,激励着千百万爱国将士和民众奔赴救亡图存的战场。

毛泽东曾说过:“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

”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②透过行为活动能感受人们的精神世界③文化是不可忽视的社会精神力量④一定程度上,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歌曲折射出百年来中国人民面对列强侵略的激愤,说明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反映;这些歌曲激励着千百万爱国将士和民众奔赴救亡图存的战场以及毛泽东的评价,体现了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①③正确。

文化生活第四课习题教案13

文化生活第四课习题教案13
四:教学重点、难点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五:习题
必修3选修第二章/单元:
第四节,第三课时
一:课题:第四课练习题
二:课标要求
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
三: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记传统文化的特点、涵义。2、理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3、理解教育在文化发展中作用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辩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文化生活》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化生活》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化生活》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文化生活》综合练习班级姓名号次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共52分) 1. 2010年5月17日闭幕的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总成交额达到1084.34亿,文博会在推动出口和交易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这说明 A.文化对经济具有决定作用 B.文化与经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D.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推动经济发展2010年8月28日,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汉办主办的第三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总决赛在京落下帷幕,共有来自32个国家的近百名留学生参与决赛阶段的角逐。

2.“国家强则文化盛,国家强则文化强。

”当今全球的“汉语热”是与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上升密不可分的。

材料告诉我们①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②文化的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期间,他从故宫的建筑上领略了中华文化的特色,从观赏商周青铜器到清代九桃瓶的七件文物上体验了中国历史的厚重。

这说明() 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4. 登上八达岭长城,奥巴马感叹:“长城太雄伟了,这让我想起了中国悠久的历史。

” 可见,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

每年的6月13日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我们之所以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①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②各种文化遗产对于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③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文化遗产就是世界遗产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③ 5.近几年,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我国政府表示将大力鼓励支持文化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这说明( ) ①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②文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使用了“软实力”概念。

语文文化类综合实践题(2篇)

语文文化类综合实践题(2篇)

第1篇一、题目背景自古以来,我国文学艺术瑰宝层出不穷,许多文人墨客以其独特的才华和个性,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轨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本综合实践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形式,探寻古代文人的生活轨迹,感受他们的精神风貌。

二、实践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

2.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实践内容1. 选择一位古代文人,如李白、杜甫、苏轼等,进行深入了解。

(1)查阅资料: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收集该文人的生平事迹、诗词作品、散文、书法等资料。

(2)实地考察:选择该文人生活过的地方或墓地,进行实地考察,感受古代文人的生活环境和精神风貌。

(3)访谈:邀请对该文人有一定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了解文人的生平事迹、思想观念等。

2. 比较不同文人的生活轨迹,分析其异同点。

(1)查阅资料:收集不同文人的生活轨迹资料,如李白、杜甫、苏轼等。

(2)整理分析:对比不同文人的生活轨迹,总结其异同点,如生活背景、性格特点、创作风格等。

3. 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关于古代文人生活轨迹的综述报告。

(1)小组讨论:确定报告主题,分配写作任务。

(2)资料整理: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报告内容。

(3)撰写报告:按照一定格式,撰写综述报告。

四、实践步骤1.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位古代文人作为研究对象。

2. 查阅资料: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古代文人生活过的地方或墓地进行实地考察。

4. 访谈: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了解文人的生平事迹、思想观念等。

5. 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文人的生活轨迹,总结其异同点。

6. 撰写报告:以小组为单位,撰写综述报告。

7. 交流展示: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实践经验。

五、实践评价1. 参与度: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综合练习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综合练习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随堂综合练习1.下列是文化现象的有()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②2017年3月,40多个城市收紧楼市政策,认房认贷蔓延至二线城市③联台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④党的十九大后,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掀起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高潮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①属于政治现象,②属于经济现象,③④都属于文化现象。

2.最近,某国际品牌和故宫联合推出的口红成为不少时尚人士的新话题。

“简直美爆了!”“突破天际的脑洞”……爆红的“故宫口红”让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给故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由此可见(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作用突出③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④立足传统文化经济价值,提升传统文化品味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解析】先进文化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①不选;“故宫口红”让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给故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作用突出,②正确;文化创意产品“故宫口红”的爆红说明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有利于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③正确;“立足传统文化经济价值”观点不正确,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3.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这表明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4.戏曲进校园,将古老戏曲艺术融入当代校园文化,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种有益尝试,让戏曲艺术和校园文化有机融合,二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前景更加广阔。

传统戏曲进校园,“文化因子”润童心,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D.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解析:选A。

文化生活复习教案

文化生活复习教案

文化生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掌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2. 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认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3. 掌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道路。

4.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政治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2.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3.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4.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文化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 运用多媒体教学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1.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概念、类型、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和特点。

2.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汉字与史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交融。

3.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文化传承的概念和途径、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

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因、目标、内容、地位和作用。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内容、作用、建设途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文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3. 问题探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文化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现象。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的文化知识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合作和表达能力。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很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这段话说明()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B.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环节C.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D.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 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2008年好莱坞又推出了中国功夫与中国国宝相结合的电影《功夫熊猫》等。

这启示我们()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3. (2008年高考政治,广东卷)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表明()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4.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它集中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

下列关于我国的书法、篆刻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②是受神的旨意创造出来的③受书写工具的影响④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5. (2007年高考文科基础,广东卷)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A.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6.(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7.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山东卷)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是基于()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③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职能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8. 围绕教育公平的话题,有关专家指出,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但教育公平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文化生活》全册单元复习提纲教案:教你系统梳理知识点

《文化生活》全册单元复习提纲教案:教你系统梳理知识点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即使在平时不断复习、讲解,但学生的考试成绩却总是无法满足我们的期望。

或许问题出在我们的教学方法上,而这时候一个全面、系统、规范的复习提纲教案就成为了我们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工具。

本文将带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编写一份全册单元复习提纲教案,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成为优秀的文化人。

一、准备工作在开始编写之前,我们需要对这份教案进行规划和准备。

比如,确定教案的结构、内容、考察范围、教学目标等等。

以下是可以考虑的一些第一步的准备工作:1、确定教材版本。

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差异较大,在编写教案之前需确定使用的教材版本,以对应课程内容。

2、整理知识点。

将全册的知识点整理出来,分类、梳理。

可以结合教材目录或教学大纲,将各单元的知识点列出。

3、确定目标。

应该明确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要求我们在编写教案时,设置针对性明确、科学合理的丰富而全面的复习内容以及目标量化的考试指标。

二、教学内容1、阅读阅读作为语文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要求学生在多篇文献中进行阅读、理解并分析相关的知识点,因此,可以将其作为复习教案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培训:(1)阅读能力。

可以在教案中设置单独的考察内容,围绕读懂文献的能力,这包括字词理解、语义分析、推理判断等等。

(2)文献分析。

可以在教案中设置涉及文献的考察点,以对学生在阅读分析文献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2、语法语法是语文学习中不可遗漏的一个教学内容。

可以将语法作为一个单独的单元,与对应的语类以及语法知识点进行集中讲解和复习。

教案中应该设置针对各类语法知识点的详尽解析、案例演练和紧密相关的语文作文练习的讲解,帮助学生全面复习语文知识。

3、句子成分句子成分是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在理解句子语义的同时,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对句子的解构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义含义,从而更好地掌握该类知识点。

《文化生活》6-9课练习

《文化生活》6-9课练习

《文化生活》6-9课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迎合某些人,大量传播格调不高、内容低俗的文化产品和信息。

低俗文化泛滥①是市场机制自发性的体现②是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必然结果③说明国家必须加强对文化消费的引导④急需文化行政部门的直接管理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3.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日本人服从。

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B.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C.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D.各民族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4. 《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论语》主要讲“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方,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地。

这说明,中华文化A.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B.其核心在于传播传统道德精神C.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就是儒道文化5.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A.差异性B.民族性C.地域性D.包容性6. 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些媒体为了迎合受众,使格调不高、内容低俗的文化产品和信息传播开来。

低俗文化造成的文化污染,将比环境污染更可怕。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①文化产品的消费性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③文化市场的多样性④现代传媒的过度商业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7. 下图为刻于明朝初年、悬于黄山市西递慈善堂的“孝”字。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综合练习-精选教学文档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综合练习-精选教学文档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随堂综合练习1.下列是文化现象的有()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9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②2019年3月,40多个城市收紧楼市政策,认房认贷蔓延至二线城市③联台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④党的十九大后,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掀起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高潮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①属于政治现象,②属于经济现象,③④都属于文化现象。

2.最近,某国际品牌和故宫联合推出的口红成为不少时尚人士的新话题。

“简直美爆了!”“突破天际的脑洞”……爆红的“故宫口红”让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给故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由此可见(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作用突出③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④立足传统文化经济价值,提升传统文化品味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解析】先进文化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①不选;“故宫口红”让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给故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作用突出,②正确;文化创意产品“故宫口红”的爆红说明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有利于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③正确;“立足传统文化经济价值”观点不正确,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3.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这表明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4.戏曲进校园,将古老戏曲艺术融入当代校园文化,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种有益尝试,让戏曲艺术和校园文化有机融合,二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前景更加广阔。

传统戏曲进校园,“文化因子”润童心,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D.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解析:选A。

文化生活第八课综合练习

文化生活第八课综合练习

文化生活第八课综合练习(2月15日)一、选择题1.当前,有的媒体报道为了“炒作”而不顾事实,为了“卖点”而不顾品位,为了“轰动效应”而不顾社会效益。

这种现象是()A.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B.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表现C.大众文化的普遍特征D.文化产业市场化的客观需要2.截至2009年1月28日,在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中,已关闭违法违规网站1 507家。

这些网站以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为主,违反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这表明() A.发展大众文化必须提倡多样化原则B.发展文化产业应该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C.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相适应3.随着“有还是没有”在大街小巷的流传,小沈阳成为最受关注的演员之一。

有人认为,在明星可以制造的年代,小沈阳成为当今“大众文化”的一种代表。

这说明()A.最受大众欢迎的是生活化、平民化的文化B.大众文化贴近群众生活,为大众所喜闻乐见C.流行文化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D.大众文化都是流行的、通俗的和娱乐的4.有人认为,电视、网络传播的科学知识都属于大众文化,我们都应汲取。

这种认识()A.错误,因为科学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教育B.正确,因为大众所需要的文化都属于先进文化C.正确,因为大众文化都应得到倡导D.错误,因为大众传媒传播的文化既有先进文化,又有腐朽、落后文化5.元宵佳节,与亲朋好友相约民俗大观园、赶一场电影庙会、来一次千人同扎祈福灯……这一切,是许多都市人的梦想。

然而,在2009年厦门元宵民俗文化节期间,这一古老而新潮的梦想,完全可以实现。

这启示我们()①应该使人民的文化生活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②应该使人人都能享有充满阳光的文化生活③必须采用文化艺术节的形式来发展大众文化④应该使科学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地位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2009年7月13日,央视“开心辞典”暑期特别节目“开心学国学”在备受瞩目、千呼万唤中终于掀起了“红盖头”。

高一政治文化生活练习

高一政治文化生活练习

高一政治文化生活练习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课标要求学习要求:1、了解:文化的根本内涵: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的形式与人们的文化活动;文化对社会开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二、根本观点1、文化的形式、普遍性和差异性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但这些文化生活,又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同时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文化也都有所差异。

2、文化概念的内涵这里所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局部,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局部。

3、文化的特征〔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开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2〕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承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人们的文化素养正是通过这些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的。

4、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展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开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5、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的根底上相互影响:①相互关系: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根本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

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C.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互不影响的
(图一) (图二) 2.图一漫画表明了
A.人与社会的关系B.人与文化的关系
C.文化与经济的关系D.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3.图二漫画蕴涵的道理是
A.物质上富有,精神上就会贫困B.物质上贫困,精神上才能富有
C.物质上不能富有,精神上不能贫困 D.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要富有
4.奉行文化霸权主义的某西方大国,目前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的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内容有60%至80%来自该股。

这一事实说明:
①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②先进文化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④文化塑造人生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5.在国外华人开的餐馆里,经常可以看到古色古香、铁笔银钩的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之久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促进经济生活的发展
D.文化促进政治生活的进步
6.“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文化是人的成长的决定因素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宋楚瑜在先拜祭黄帝陵后发表的演讲中说:“我们的根在镇里,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这表明海峡两岸
A.有着共同的民族文化
B.分属于不同的民族文化
C.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D.两岸长期分离、文化已经不同
8.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
A.各国文化完全独立的原则
B.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各国文化相互渗透的原则
D.各国文化完全融合的原则
9.现在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利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打破传统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对文化传承的影响是
A.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教育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将产生积极影响
C.不管教育方式如何变革,不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影响
D.教育就是把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10.“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这一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也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表明
A.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C.世界的文化将取代各国的民族文化
D.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1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社会实践
D.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吸收
12.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①文化的独特性②文化的传承性③文化的民族性④文化的地域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
A.文化建设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建设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D.只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14.2005年4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亚非峰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文化上,亚非国家要成为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合作伙伴,……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共荣。

这是因为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亚非文化不存在冲突
C.文化具有包容性
D.亚非人民有着深厚的友谊
15.时下,由网络传播流行起来的“超级女生”、“老鼠爱大米”等网络流行文化广泛影响着青少年学生。

下列关于流行文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对于流行文化应采取审慎的态度
B.流行文化就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
C.应辩证地看待网络流行文化
D.流行文化是适应我国一部分人文化需要的文化
二、非选择题
16.2005年9月29日《光明日报》载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指出,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有价值的道德理念,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

因此,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我国应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7.近来,湖南怀化学院经管系2003级学生洪战辉带着捡来的妹妹艰难求学的感人事迹,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在全国青年学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2005年12月16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向洪战辉同学学习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广大学生向洪战辉同学学习,学习他自强自立、勇于进取的坚韧品格;学习他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战胜困难的顽强毅力;学习他面对困难不低头、面对挫折不放弃的奋斗精神;学习他刻苦学习、严于律己、诚实质朴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思想品德。

运用所学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青年学生应如何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我们青年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什么?
18.近年来,历史上"红色宝典"的改编出现了一些问题,请你为"红色宝典"的改编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至少3条)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6.A 7.B 8.A 9.B 10.D 11.C 12.B 13.C 14.C 15.B
16.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
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⑵①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才能有效抵制腐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②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
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要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
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④建设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优秀文化成果,
不断创新和发展。

⑤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环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公民的知识
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7.(1)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知
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②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水平。

③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

不注重思想道德
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免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

18.答:(1)要不断推进社会实践的发展;
(2)要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要推陈出新,体现时代精神;
(4)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等等。

注意:考生回答只要合理就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