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植物新生命的开始和种植我们的植物基础上,学习本课的,且这些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些。因此本课教学尽量丰富教学资源,采用综合性学习手段,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的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教学内容: 三 年级 科学科 第 一 单元 ( 7页—8页 )
课 题: 我们先看到了根主 备: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植物根的生长。这个活动侧重于对种子萌发及根的生长过程观察现象的交流;第二部分,研究根的作用。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情பைடு நூலகம்析
实验法、引导法
教具学具
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芹菜)。
环 节
步 骤
教 学 流 程
实践修改
铺垫设疑
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
2、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
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法学法
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三下第一单元第三课作文范文

三下第一单元第三课作文范文

三下第一单元第三课作文范文英文回答:
In this lesson, we learned about different types of weather and how they can affect our daily lives. For example, we discussed the impact of rain on agriculture and the importance of sunlight for plant growth. We also learned about the different seasons and the typical weather patterns associated with each one. Overall, it was a very informative lesson on the topic of weather.
中文回答:
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天气以及它们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例如,我们讨论了雨水对农业的影响,以及阳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我们还学习了不同的季节及其典型的天气模式。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关于天气的非常信息丰富的课程。

+第3课+关爱小动物(课件)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第3课+关爱小动物(课件)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如何喂养小动物
注意卫生和清洁
定期清理小动物的饲养环境,保持其干净卫生。清理笼子、鱼 缸或鸟笼,替换床垫或垫料,清洗喂食器和水盆等。同时,定 期给小动物进行身体清洁,梳理毛发或羽毛,预防寄生虫和疾 病。
如何喂养小动物
注意观察和照顾
尊重和爱护小动物
如何喂养小动物
注意观察和照顾
细心观察小动物的行为和健康状况。注意它们的食欲、精神状 态、体重变化等,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给小动物 提供适当的运动和娱乐,增加它们的活动量和生活质量。
小动物的日常护理
- 保持小动物的生活环境整洁和舒适 - 定期给小动物进行身体清洁和毛发护理 - 注意小动物的体温和健康状况,及时就医治疗 - 提供适当的运动和游戏,促进小动物的身心健康 - 关注小动物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式
4
4. 如何与小动物建立 友好关系
4. 如何与小动物建立友好关系
亲近小动物的方法
小动物的喂养方法
小动物的日常护理
4. 如何与小动物建立友好关系
亲近小动物的方法
- 给予小动物足够的空间和自由,避免过度干扰 - 缓慢而轻柔地接近小动物,避免吓到它们 - 用温和的声音与小动物交流,避免突然大声喧哗 - 温柔地触摸小动物,避免用力过猛或不当的触碰方式 - 给予小动物适当的食物和水,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关爱小动物
我们应该学会关爱小动物,不伤害它们。当我们在公园或者户 外看到小动物时,不要去追赶它们或者用石头等东西去伤害它 们。我们可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拍摄它们的照片,记录它 们的行为。此外,我们还可以参加动物保护组织的活动,为小 动物筹集食物、药物等物资,帮助它们度过艰难的时刻。 以上是关于如何保护小动物的生活环境的三个要点。通过减少 垃圾污染、保护自然环境和关爱小动物,我们可以为小动物提 供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让它们能够安心生活。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一课:《运动和位置》1.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是静止。

2.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3.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运动的结果不同。

4.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

5. 对位置进行描述:①选择参照物;②确定物体与参照物的方向;③确定物体与参照物的距离。

6. 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答:要想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必须先选定参照物。

如果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一物体是运动的;如果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这一物体是静止的。

7.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1.不同的物体,可以有相同的运动形式,也可以有不同的运动形式。

2.物体的运动形式不同,常见的有:前后运动、摆动、转动等,而且不同的方法可以让物体产生不同的运动形式。

3.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1)移动(滑动):物体改变原来的位置,而且物体各个点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推动椅子的运动是移动(2)转动:也叫旋转运动,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做圆周运动,整体不发生位置的变化。

纸风车的运动是转动(3)滚动:在围绕中心轴转动的同时,物体的整体有位置的移动。

在草地上踢足球的运动是滚动(4)振动: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

敲鼓时鼓面的运动是振动(5)摆动:一个物体来回摇摆时做的运动。

人行走时手臂来回摆动第三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我们按照运动路线把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来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的运动路线是直线,我们称之为直线运动,比如电梯上下运动、树上苹果落地、火箭发射等。

还有许多运动路线是圆弧形、波浪形等形状的,这些属于曲线运动。

金华市新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

金华市新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

金华市新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是金华市新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对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和区别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2.难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观察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现象,如火车、汽车、自行车、篮球、足球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特点。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区别。

教师提问:邀请几名学生回答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和区别。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一课运动和位置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如何判断运动还是静止?运动:位置发生了变化(方向或者距离发生了变化)静止: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方向和距离都没有发生变化)2、我们可以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比如说:右边这幅图(书本P3原图),两人之间尺子长度1.5米。

那么利用方向盘来描述位置,女孩在男孩的东北方向约1.5米处。

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1滚动:摆动:转动:草地上运动的足球摆钟的摆运动的指尖陀螺振动:平动+滚动:弹拨后的钢尺 (玩具车在前进的过程中,车身为平动,车轮是滚动) 第三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我们一般用箭头表示运动轨迹左边的是小球直线的运动轨迹,右边是小球曲线的运动轨迹常见的直线运动轨迹: 常见的曲线运动轨迹:滑直滑梯垃锯子丢沙包绕杆跑第四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

如图不同的物体在同一个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①小方块静止或滑动下来②六棱柱静止或滚动下来③小球会滚动下来—结论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同一物体在不同斜面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①六棱柱静止②六棱柱滚动下来—结论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与斜面的高度有关第五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现实中的例子:百米赛跑,同样跑100m谁用时短谁更快。

)举例:赛跑中用秒表测量时间第六课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

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现实中的例子:跑步比赛,A与B都跑了3分钟,A跑了800米,B跑了1000米,谁的距离越远谁更快)第七课我们的过山车1、在画设计图时,上下层的路线重叠时,下层的路线用虚线表示2、轨道距离的测量方法:①材料:软尺和棉线②方法:棉线从起点沿着轨道一直到终点做标记,然后用软尺测量棉线头到标记点的长度。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3.授课时间:45分钟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理解,提升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科学交流: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生物运动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共同探讨运动规律
-提问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重点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
-词:运动,静止,相对性,参照物
-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指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
3.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
-重点知识点: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在教学管理上,我通过在线平台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在课堂上,我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然而,在课后作业的批改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作业质量不高,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们先看到了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们先看到了根

我们先看到了根一、使用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二、实验器材自制教具:用一次性筷子模拟制作植物的根、自制营养水培溶液实验器材:花盆、土壤、水槽、烧杯、摄像头、各种植物种子、量筒、芹菜植株两棵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1、教材设计实验播种凤仙花的种子,观察其发芽先生长什么?此实验引发学生质疑:是不是所有植物的种子发芽都先长根?是不是所有植物的根都向下生长?根的生长方向会不会与种子种孔的方向有关?于是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实验材料结构化,实验方式结构化,最终证明无论是什么种子,无论怎么播种,都是先长出根,根总是向下生长。

2、教材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析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这个设计不科学、不直观。

我设计根的作用的模拟实验,突破难点。

3、改进教材设计的根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实验。

用量筒替换试管,加入加了营养液的对照组进行实验,效果一目了然。

四、实验原则结构化原则五、实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2、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1、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3、根据已有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

4、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5、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2、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六、实验教学内容探究种子发芽先生长什么?探究根的作用。

七、实验教学过程①课前实验,探究种子发芽先生长什么?②课上交流课前实验现象及结果。

③探究根的作用。

八、实验效果评价1、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当学生看到凤仙花种子发芽先长出了根,与他们的预测大不相同时,他们不是盲目接受,而是提出质疑:是不是所有植物的种子发芽都先长根?是不是所有植物的根都向下生长?根的生长方向会不会与种子种孔的方向有关?这可能是教材编辑所没有预料到的,但这确实是教材的缺陷。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荷花教案(1)(1)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荷花教案(1)(1)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重点)
难点
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认识排比句,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难点)
教法
讲授法启发教学法
学法
365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音乐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荷花的美丽。
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儿化和轻声,背诵课文2-4自然段。(重点)
(三)年级语文学科备课活页
第 1 单元 第3课共2课时
课题
3.荷花
设计者
课程标准
1.识字写字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识字写字重在方法寻找规律。
2.阅读教学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体会关键字词作用。
3.积累语言、好词佳句,充分感受荷花的美。
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三年级下册的第三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
举例:
假如我是一个科学家,我要研制一种廉价而能调节冷暖的衣服,使人穿了在酷热的天气里也会感到清凉,在严寒的时候也能觉得温暖如春,使贫穷的人们免受寒冻之苦。
五:合作探究争第一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想象它“冒”出来干什么?想象写一写。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它们想早一点看到这美丽的世界,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比一比谁是她们之中的皇后。还想和小蜻蜓们一起快活地做游戏,和小鱼交个朋友。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我们先看到了根PPT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我们先看到了根PPT课件》

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植物的生长情况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植物的生长情景吧
点击图片打开视频
现在你知道根的作用了吧
它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满足植 物生长的需要;
它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使植物不 会倒伏或被风刮倒。
你知道植物的根有几种吗?
今天我们知道了植物生长是先生根,再发 芽的
也初步研究了根的作用 认识了几种植物的根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3课我们先看到了根PPT课件》
硬硬的豆子吸收泥土里的水分,慢慢的胀大了一点。
啊!芽 长 出 来 了。
1
2
3
4
我们种下的种子已经发生了变化, 上面所示有四种情况,你是属于哪一种呢
你知道这长出来的 是叶子还是根吗? 说说你的理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植物为什么要先长根呢? 你知道根的作用吗?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笔记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笔记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笔记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笔记1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笔记2第一课时习作教学目标: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

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

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分小组交流。

三、指导写作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引导写作。

四、自主习作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二课时修改习作教学目标:学会自己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自己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三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教学目标: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2、积累量词和成语。

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点、难点: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2、积累量词和成语。

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过程:一、我的发现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精品教学课件

2.斜面的特点是( A )。
A.一端高一端低
B.两端一样高
C.一定是木板搭的
D.不确定
3.当一辆汽车行驶时,车轮和地面的摩擦是( A ):在急刹车时,车轮和地面的摩擦是(


A.滚动摩擦、滑动摩擦。B.滑动摩擦,滚动摩擦。C.滑动摩擦,滑动摩擦。
D. 滚动摩擦,滚动摩擦。
C
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的情况与(
8.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滑动和滚动等形式。( √
)
9.圆形物体和方形物体在同一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一样的。( × )
10.滑滑梯时,我们是从上面滚下来的。( × )
课堂小结
快来说说这节课你有 什么收获?
教学模板PPT
语文S版 二年级上
每个人对于学习,都有着不同的方法。 有些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只有找到 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不断运 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无关。
A.物体的形状
B.斜面的倾斜角度
C.斜面的宽度
D.斜面的高度
D
5.(
)可以使小球跑的更快。
A.增加小球的质量
B.减小推小球的力量 C.把轨道变缓一些
D.减小小球的质量
练一练
二、判断题
6.物体从斜面滑下来时,运动可能是越来越快。( √ )
7.圆柱体在斜面上可能是静止,也可能是滚动。( √ )
聚焦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打√表示)
物体(形状)
滑动
预测
滚动
静止 (不动)
滑动
实验
滚动
静止 (不动)
探索
3.观察更多形状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长方体
十二面体
圆柱体

第3课社会公益活动我参与(课件)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第3课社会公益活动我参与(课件)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2
PA R T
2. 我参与的慈善义卖活 动
2. 我参与的慈善义卖活动
活动策划与准备
物品筹备与摆放
活动宣传与销售
2. 我参与的慈善义卖活动
活动策划与准备
2. 我参与的慈善义卖活动
物品筹备与摆放
在活动前,我们组织了一次义卖物品的筹备活动。同学们带来 了自己不再使用的书籍、玩具和衣物等物品,我们对这些物品 进行了清点和整理。然后,我们将这些物品摆放在义卖摊位上 ,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组,使顾客可以更方便地选择和购买 。
4
PA R T
4. 我参与的儿童关爱活 动
4. 我参与的儿童关爱活动
要点标题: 参观孤儿 院
要点标题: 筹款义卖 活动
要点标题: 义务劳动 清洁公园
4. 我参与的儿童关爱活动
要点标题: 参观孤儿院
要点内容: 我们班级组织了一次参观孤儿院的活动。我们带去 了一些食物、衣物和玩具作为礼物。在孤儿院,我们看到了很 多孩子们,他们非常开心地接受了我们的礼物。我们还和他们 一起玩了游戏,唱了歌,让他们感受到了关爱和温暖。
我参与的社区环境整治活动中,我主要负责清理垃圾。我们小 组在社区里的公共区域进行了垃圾清理工作。我们戴上手套, 拿着垃圾袋和扫帚,清理了路边的垃圾、公园里的纸屑和花坛 中的杂草。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保持环境整洁的重要性, 也了解到自己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垃圾。
我参与的社区环境整治活动
植树造林
在社区环境整治活动中,我还参与了植树造林的工作。我们小 组去了社区的空地,根据规划在合适的位置挖坑,然后种下了 树苗。我们还给树苗浇水,为它们提供充足的阳光和空气。通 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学会了如何种植树木,还明白了植树造林 对于改善环境和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我们先看到了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我们先看到了根》

202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我们先看到了根》•课程内容背景•教学过程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目录•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反思与总结01课程内容背景•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的第三课,前两课介绍了植物的各个部分,包括茎、叶、花和果实。

本课将重点介绍植物的根,让学生了解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在教材中的位置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应具备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细致、有耐心地观察习惯。

1.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需要掌握植物根的形态特征和基本功能;2. 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描述和实验等方法探究根的作用;•植物的根与数学学科中的几何学、物理学科中的力学等都有联系。

例如,植物根系的生长与几何学中的曲线、分形等概念相关;植物根系的支撑、固定作用与物理力学中的受力分析相关。

这些联系有助于学生从多学科角度理解自然现象。

与其他学科的联系02教学过程设计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规律。

回顾知识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与植物生长相关的因素,如土壤、水分、阳光等。

情景导入导入环节讲解根系的基本概念、作用及分类,让学生了解根系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授课环节概念讲解介绍根系与土壤、水分、养分吸收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知识拓展介绍科学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探究植物生长的过程。

学习方法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根系与土壤、水分等方面的关系,加深对根系作用的理解。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器材,观察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长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总结与应用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环节03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规律;学习观察和比较的方法;认识植物的根系及其功能。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如何正确使用观察工具;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根系;如何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3课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材料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3课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材料教科版

第3课我们先看到了根(一)背景和目标播种到土壤中的种子,在温度、水分适宜的环境中会发育成幼苗。

种子的萌发是先向下发育出植物的根,再向上长茎和叶。

学生播种到土壤中的种子以及放在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经过几天之后,应该已经萌发出了根或者有的已经长出了茎和叶;学生们也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记录了种子发育的过程。

为了解学生观察记录的情况,激励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养成观察、记录的良好习惯,学生间的汇报交流在这时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本课一开始首先安排了一个交流活动一“植物根的生长”。

这个活动侧重于对种子萌发及根的生长过程观察现象的交流,以及花盆中植物生长情况的交流。

当学生发现种子萌发先向下长出根,再向上长茎和叶的时候,可能会与大部分学生的初始想法产生冲突。

那么,为什么先长根?根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呢?对于一个有着较好科学素养的人来说,看到这样的现象,会很自然地萌生这样的问题。

本课第二个活动“研究根的作用”就是为了顺应这样的思维产生的问题而设计的。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根据已有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

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为全班学生准备:一张大白纸、在透明玻璃杯中长出许多根的种子。

为每组学生准备:一支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

学生准备:种子萌发的观察记录(图片、照片或记录表)。

(三)教科书说明本节在教科书中共两页,包括两部分。

本节第一段,从学生熟悉的现象人手,提出本课的研究任务:植物根的生长变化和根的作用。

第一部分:植物根的生长这是一个交流活动。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是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感知物体的运动状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物体的运动》一课后,已经对物体的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知道物体可以运动,运动有快慢,运动有方向。

但是,对于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学生还没有明确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知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

2.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感知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小车、直轨道、曲轨道、计时器、标记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物体的运动》一课的内容,让学生复习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2.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小车在直轨道和曲轨道上运动,并用计时器记录时间。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状态。

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结果,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描述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5.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7.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图,并写上运动的特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荷花》(第1课时)课件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荷花》(第1课时)课件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成了荷花。
12/10/2021
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 _观__赏_荷__花__,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 浮想联翩,赞美了_荷__花_以__及_大__自_然__的美 丽。
12/10/2021
瓣 蓬 胀 裂 姿 势仿 佛随蹈止
12/10/2021
1.熟读课文。 2.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12/10/2021
荷花
看荷花
想荷花
12/10/2021
再见!
12/10/2021
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句 中“冒”字为什么用得好?荷叶挨挨挤挤的 ,怎么会“冒”出来? 2.“我”怎么会忘了自己在看荷花呢?
12/10/2021
第一部分(1):写“ຫໍສະໝຸດ ”一进公理 园门就闻到花香。
清 第二部分(2、3):具体写荷花
的美丽。


第三部分(4、5):写“我”看 着满池漂亮的荷花仿佛自己也变
第一单元
3 荷花(案例一) 第一课时
12/10/2021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内容。
重难点
2.认识本课生字。
3.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12/10/2021
12/10/2021
1.认读生字。
`i p9ng zh3ng pi`n
挨蓬
胀翩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d2o

12/10/20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我们还发现,根生长的方向与种子放置 的方向(没有 )(填“有”或“没有”) 关系。
( × )1.植物种子萌发时,它的根和茎
是同时生长的。
( √ )2.植物种子萌发时,根的生长方
向一定是向下的。
( × )3.植物种子萌发时,最先穿破种
皮的是叶芽。
(√ )4.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
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过了一段时间后,水 位下降,水量减少, 说明根吸收了水分。
根的作用1:从土壤中 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研究根的作用
根的作用2: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使 植物不倒伏或被风刮倒。
填空题:
1.通过观察种下的种子,我们发现,种子 萌发先( 长根 ),再( 长茎和叶 ); 植物的根向( 下 )生长,根的生长速度 ( 很快 )。
( √ )5.做“研究根的作用”实验时,
在试管水面上滴些植物油可防止水的蒸
发。

( )6.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 )7.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
×
( )8.所有植物的根都能繁殖后代。

( )9.根能够将植物固定在15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 课
1.蚕豆种子发芽实验
第4天 第10天
第6天
第8天
我们先看到什么
研究根的作用
1.选择一棵带根植物放 入有水的试管中,将 根浸泡在水中。
2.在水面上滴些油,并 在水面处做上标记。
3. 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 什么变化。
研究根的作用
滴油——防止试管里 的水被蒸发到空气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