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历史知识点
![初一上历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1c6087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1a.png)
初一上历史知识点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人类文明的起源- 早期人类的活动-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城市的兴起2. 古代文明的发展- 古埃及文明- 法老制度- 金字塔的建造- 两河流域文明- 苏美尔人- 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文化- 城市规划与排水系统-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 青铜器的制作- 甲骨文的发现二、古代世界的重要事件与人物1. 希腊与罗马文明- 希腊城邦制度-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 凯撒与奥古斯都2. 宗教的传播-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 基督教的诞生与发展 - 伊斯兰教的兴起3. 古代科技与文化- 古代数学与天文学- 古代医学- 文学与艺术三、中世纪的历史发展1. 封建社会的形成- 欧洲封建制度- 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城市与商业的兴起2. 宗教改革与十字军东征 -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 十字军东征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交流3. 科学与哲学的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 人文主义的兴起- 哥白尼与伽利略的贡献四、近现代历史的转折点1.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影响- 蒸汽机与纺织机械的发明- 城市化与社会变革2.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 民族国家的兴起- 欧洲的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的形成3.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结果 - 凡尔赛和约与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五、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1. 冷战的起源与特点- 苏联与美国的对立- 核武器竞赛与太空竞赛- 意识形态的冲突2. 冷战下的国际事件-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柏林墙的建立与倒塌3.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 苏联的解体- 东欧剧变- 新兴国家的崛起六、全球化与现代社会1. 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 信息时代的来临2. 当代社会的问题与挑战- 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 国际恐怖主义- 全球公共卫生问题3. 未来的历史走向- 科技的持续发展- 国际合作与冲突- 人类文明的共同命运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简化的历史知识点总结,实际教学内容可能会更加详细和深入。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44ca9d8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a.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1 夏商西周的更迭- 夏朝(约2070-160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禹传位给其子启,实行世袭制。
- 商朝(约1600-1046年):因水患和政治动荡,商朝曾多次迁都,最著名的是盘庚迁都至殷。
- 西周(约1046-771年):实行分封制,建立较为完善的行政体系。
1.2 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法- 春秋时期(770-476年):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 战国时期(475-221年):七雄并立,各国进行社会改革,最著名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1.3 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 青铜器:商周时期的重要工艺品,用于祭祀和礼仪。
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2.1 秦朝的统一- 秦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2 秦朝的暴政与农民起义- 秦朝实行严酷的法律,加强对人民的压迫。
- 陈胜、吴广起义,标志着秦朝统治的开始动摇。
2.3 汉朝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 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恢复发展。
第三单元:汉武帝推进大一统3.1 汉武帝的改革-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设立郡国,并推行推恩令。
- 实行盐铁官营,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控制。
3.2 开通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3.3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指挥汉军大破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第四单元: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4.1 科学技术的进步- 发明了纸张,改进了印刷术。
- 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能检测地震的方向。
4.2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仁”的学说。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3 道教的兴起与佛教的传入- 道教在民间兴起,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求得长生不老。
七上历史 知识点总结
![七上历史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99dad0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d.png)
七上历史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文明1. 夏、商、周三代文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商代,是夏代的后期和初期时期。
周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巅峰时期,带来了镀金与炉火铁器的制作技术,让人民的生活水准进一步提高。
2. 神话传说中国有很多神话和传说,包括黄帝伏羲、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后羿射日等传说都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
3. 诸子百家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有很多,他们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学说。
包括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等都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
二、中国古代的政治1. 封建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比较复杂,主要是以封建制度为主。
封建制度是一种严格等级分明的制度,包括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等不同等级。
2. 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了秦朝。
并将中央集权制度推到了极致,结束了以往的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度。
3. 汉朝的兴盛汉朝统一中国之后,迅速发展,实行了科举制度,并且创造了大量的文化成就。
三、古代中国的经济1. 农业中国古代的经济以农业为主。
农耕经济在中国古代的经济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
2. 各种工业中国古代的工业相对较为发达,包括冶金、织布、造纸等行业。
3. 对外贸易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非常活跃,中国的出口以丝绸、茶叶为主,对外进口以马匹、犀牛角等为主。
四、中国古代文化1. 经典著作中国古代文化非常丰富,包括了众多的经典著作。
例如《诗经》、《尚书》、《易经》、《礼记》、《论语》等等。
2. 传统节日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非常丰富多彩,包括了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等。
这些节日反映了中国古人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3. 书法艺术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宝藏丰富,包括了汉字书法、篆刻、碑帖等。
五、世界古代文明1.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七年级上册全册历史知识总结
![七年级上册全册历史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d21332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9.png)
七年级上册全册历史知识总结本册历史知识总结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七年级上册的历史知识点,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以下是对本册历史知识点的详细总结:第一单元:人类的形成与早期文明1.1 人类的形成-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具使用1.2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埃及的王朝和法老- 金字塔和木乃伊1.3 古代印度- 印度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1.4 古代巴比伦- 两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汉摩拉比法典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辉煌2.1 夏商周- 夏朝的建立和衰落- 商朝的甲骨文和青铜器- 周朝的分封制和春秋战国时期2.2 秦汉- 秦朝的统一和灭亡- 汉朝的兴衰和丝绸之路2.3 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和晋朝的建立- 南北朝的更替和文化发展第三单元:古代世界的繁荣与变革3.1 古希腊- 希腊的城邦制度和文化成就- 雅典的民主制度3.2 古罗马- 罗马的扩张和共和国制度- 罗马法的影响3.3 古代中东- 以色列和犹太教的兴起- 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帝国3.4 中世纪欧洲- 欧洲的封建制度和骑士文化- 大学的兴起和文艺复兴第四单元:近代历史的转折4.1 近代早期的探索- 欧洲的探险和殖民扩张- 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宪法制定4.2 工业革命- 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 工业革命对全球的影响4.3 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 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4.4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 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五单元:现代历史的演进5.1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果5.2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时期的美国与苏联- 柏林墙的建立和倒塌5.3 现代科技革命-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 航天技术的突破5.4 全球化与多元文化- 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合作与冲突- 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通过以上对本册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904238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6.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起源1.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了解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2. 原始社会:掌握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3. 农业革命:理解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古代文明的发展1. 古埃及文明:了解金字塔、法老和象形文字等文化成就。
2.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掌握巴比伦、亚述和新巴比伦王国的历史。
3. 古代印度文明:理解种姓制度、佛教的起源和影响。
4. 古代中国文明:学习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变迁,了解甲骨文、青铜器等文化遗产。
三、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1. 欧洲封建制度:掌握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封建等级制度。
2. 中国封建社会: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3. 日本封建社会:学习平安时代的贵族文化和武士阶级的兴起。
四、宗教与文化1. 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了解基督教的诞生、传播和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2. 伊斯兰教的兴起:掌握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对中东地区的影响。
3.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理解佛教如何融入中国文化并产生影响。
五、古代科技与艺术1. 古代科技发明:了解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 古代艺术:学习古埃及的雕塑、古希腊的建筑和雕塑、古罗马的建筑艺术等。
六、古代战争与征服1.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罗马帝国的扩张:掌握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和对后世的影响。
3. 中国的统一与分裂:学习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衰和三国鼎立的历史。
七、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1. 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促进作用。
2. 古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分析不同文明之间的战争、贸易和文化交流。
八、历史人物与事件1. 重要历史人物:学习古代文明中的重要领袖、思想家和艺术家。
2. 重大历史事件:了解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事件和转折点。
九、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ef5bf6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7.png)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刚上初一的学生, 对历史学科都比较感兴趣, 想进一步提高历史成绩, 学生们可以总结好知识点, 再进行复习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汉字的演变1、文字的起源:2、甲骨文:备的文字。
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
意义: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 反映了商朝的情况, 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
从商朝开始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3、金文:商朝时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又叫铭文和钟鼎文。
为后人研究商周历史留下了宝贵资料。
4、小篆和隶书: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 流行于秦。
后推广为隶书, 汉时广泛使用。
5、草书、楷书和行书:出现于汉朝后期, 三国两晋时趋向成熟。
6、汉字的演变顺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8、汉字发展的意义:p104青铜铸鼎p106-109一、青铜:是以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 因呈青灰色而被称为青铜。
青铜时代商朝时, 青铜器灿烂发展二、主要青铜器:①司母戊大方鼎: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商朝后期铸造, 特点是雄伟端庄, 气势凛然, 代表商朝残品的典型风格。
②四羊方尊:结构巧妙, 制作精细, 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
③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和青铜树:造型奇异, 风格独特, 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三、青铜铸造过程:塑模------制范-------铸造成型四、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 夏朝时增多, 商朝是灿烂时代, 西周时用于祭祀。
2)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南成都平原三星堆 3)青铜文化代表:青铜面具像、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诸子百家p111-1141、孔子: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①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他提出仁的`学说, 主张统治者体贴人民, 人民敬重和服从统治者。
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af1e56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f.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史前时期1. 元谋人-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意义: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 北京人-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生产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3. 山顶洞人-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生产工具: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二、夏商周时期1. 夏朝-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禹-性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2. 商朝-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汤-迁都: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灭亡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被周武王所灭3. 西周-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周武王-都城:镐京-制度:实行分封制,巩固疆土-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被犬戎族所灭4. 东周-建立时间:公元前770年-都城:洛邑(洛阳)-时期: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5.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6. 青铜器与甲骨文-青铜器:夏商西周时期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制作工艺高超。
-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三、秦汉时期1. 秦朝-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建立者:秦始皇(嬴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制,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修建长城和灵渠-灭亡时间:公元前206年,被刘邦所灭2. 汉朝-西汉: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建立者刘邦(汉高祖)-治国政策: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思想文化: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东汉:建立时间公元25年,建立者刘秀(光武帝)3. 秦汉文化-造纸术: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蔡侯纸”-科技:张衡发明地动仪,华佗制成“麻沸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对外交流: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4. 汉匈关系-西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与和平交往-王昭君出塞,促进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四、其他重要知识点-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导致贫富分化和私有制产生-文字、历法、音乐的发展:如仓颉造字、伶伦制作音律等以上是对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以及文化、科技、对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f96557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4.png)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的形成与早期文明1.1 人类的形成-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人类文明的曙光1.2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埃及金字塔与法老- 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1.3 古代巴比伦- 两河流域的文明发展- 汉摩拉比法典- 巴比伦宗教和社会制度1.4 古印度-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起源- 印度的种姓制度- 佛教的兴起与发展1.5 古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的文明发展- 夏、商、西周的更迭-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第二单元:古代世界的扩张与变革2.1 古代世界的扩张- 亚历山大的东征- 罗马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丝绸之路的开通2.2 古代世界的政治制度- 雅典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的发展- 中国的封建制度2.3 宗教与思想文化- 犹太教、基督教的传播- 佛教的传播与影响- 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2.4 古代世界的社会生活- 希腊罗马的社会制度- 印度的农村社会- 中国的封建社会生活第三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3.1 欧洲的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欧洲的骑士阶层- 基督教会在中古欧洲的影响3.2 亚洲的封建国家- 中国的唐朝与宋朝-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印度的笈多王朝与莫卧儿帝国3.3 非洲与美洲的古代文明- 非洲的古代文明- 美洲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3.4 中古时期的科技文化- 阿拉伯的数学与天文学- 欧洲的文艺复兴-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四单元:近代世界的形成与发展4.1 近代欧洲的变革- 宗教改革与新教传播-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发展4.2 美国的独立与扩张- 美国的独立战争- 美国的南北战争- 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4.3 亚洲与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中国的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非洲的独立运动4.4 近代世界的科技文化-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第五单元:现代世界的挑战与变革5.1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5.2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的起源与演变-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政治- 冷战对世界的影响5.3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量子力学与原子能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 现代世界的文学艺术5.4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 经济全球化的起源与发展- 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 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以上是对七年级上册历史学全册知识点的简要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f05afe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7.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版)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4.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约七千年;2.生活地区: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2.生活地区:黄河流域大汶口原始居民3.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2.地区:黄河流域三、华夏之祖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原因:四发明)尧舜禹的“禅让”夏朝建立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765562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6.png)
第一单元从远古社会到战国时期1.1 原始社会•元谋人、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和70-2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山顶洞人:懂得爱美、死后埋葬、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陕西半坡居民)、父系氏族公社(浙江河姆渡居民)。
1.2 奴隶社会•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商朝:盘庚迁都到殷,都城稳定。
•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1.3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铁农具和牛耕: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单元秦、汉2.1 秦朝•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巩固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书写文字。
•暴政和起义:秦朝因暴政而亡,陈胜、吴广起义,刘邦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2.2 汉朝•楚汉争霸:刘邦胜出,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汉武帝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北击匈奴。
•丝绸之路: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3.1 三国鼎立•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曹操败退。
•三国鼎立:曹魏、蜀汉、东吴。
3.2 两晋南北朝•西晋统一: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西晋,统一全国。
•八王之乱: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而引发的内乱。
•东晋建立: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
•南北朝:南朝包括刘宋、萧魏、萧梁、陈朝;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第四单元隋、唐4.1 隋朝•统一南北:隋文帝灭陈朝,实现南北统一。
•开通大运河:隋炀帝时期,为加强南北交通,开通大运河。
•隋朝灭亡:隋炀帝因暴政而亡,唐朝建立。
4.2 唐朝•贞观之治: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女皇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109f61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2.png)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概述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发展- 石器时代的分期与特征- 原始社会的形成2. 夏商周时期-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 商朝的政治与文化- 西周的分封制与礼乐制度3.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各国的变法与改革- 百家争鸣与思想家的涌现二、重要历史事件1. 统一与分裂- 秦朝的统一六国- 汉朝的兴衰- 三国鼎立的局面2. 民族融合与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通- 民族大迁徙的影响- 隋唐时期的民族政策3. 科技与文化- 四大发明的传播- 唐诗宋词的繁荣- 元朝的戏剧与绘画三、历史人物与故事1. 杰出帝王- 秦始皇的功与过- 汉武帝的开疆拓土- 唐太宗的政治智慧2. 文化名人- 孔子与儒家思想- 老子与道家哲学- 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3. 历史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 赵氏孤儿-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四、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1. 农业与手工业- 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 - 手工业的发展与特点 - 商业活动的兴起2. 社会结构与制度- 封建等级制度-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影响- 法律与刑罚的发展3. 日常生活与习俗- 饮食文化与服饰变迁- 节日庆典与民间信仰- 婚丧嫁娶的习俗五、历史知识的现实意义1. 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了解过去,把握未来- 历史知识的教育价值- 培养历史思维与批判精神2. 历史与现代社会- 历史事件对现代的影响- 历史人物的启示- 历史教训与现代社会发展六、结语- 总结初一上册历史课程的核心价值- 强调历史学习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历史的奥秘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一个框架性的总结,具体的知识点需要根据实际教材进行填充和扩展。
在Word文档中,您可以使用标题、小标题、列表和段落格式来组织这些内容,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此外,您还可以添加图片、图表或其他视觉元素来增强文档的吸引力和信息传递效率。
七年级上必背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上必背历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a78726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c.png)
七年级上必背历史知识点一、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 元谋人。
- 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 距今时间:约170万年。
- 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 北京人。
-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 距今时间:约70 - 20万年。
- 外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
- 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3. 山顶洞人。
-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 距今时间:约3万年。
- 外貌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 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与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二、原始农耕生活。
1. 河姆渡居民。
- 生活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 距今时间:约7000年。
- 房屋类型: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通风防潮,适合南方潮湿的气候。
- 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骨耜最为典型;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饲养家畜,如猪、狗和水牛等;会制造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还会运用雕刻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
2. 半坡居民。
- 生活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
- 距今时间:约6000年。
- 房屋类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这种房屋冬暖夏凉,适合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
- 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如石斧、石锄等;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饲养猪、狗等家畜;会制造彩陶,陶器上有许多刻画符号,可能是早期文字的雏形;会纺织、制衣。
三、远古的传说。
1. 炎黄联盟。
- 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部落走向联合。
- 涿鹿之战:炎黄部落联盟打败蚩尤部落,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810da65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c.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源- 人类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
-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石器生活,主要靠狩猎、采集为生。
- 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农业和定居生活逐渐出现。
- 农业革命:人类学会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农业生产成为主要经济活动。
第二单元:古代文明的兴起-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开启了中国历史时期。
- 古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流域,以法老统治和金字塔建筑闻名。
- 古印度文明:位于印度河流域,发展了复杂的宗教体系和城市文明。
- 古巴比伦文明:位于幼发拉底河流域,以汉谟拉比法典和巴比伦塔闻名。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古代中国的社会形态,奴隶是主要劳动力,分封制是政治制度。
- 商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王都城在黄河流域。
- 周朝:商朝被周朝取代,周朝实行封建制度,分封诸侯。
- 春秋时期:周朝后期的分封制度衰败,各诸侯国争霸。
第四单元:希腊文化的传播- 古希腊:位于东地中海,以城邦制度和哲学、艺术等文化成就闻名。
- 亚历山帝:希腊的亚历山帝征服了希腊本土和亚洲一部分,促进了希腊文化的传播。
- 亚历山大的希腊化政策:亚历山帝在征服后的地区推行希腊化政策,促进了不同文化的融合。
第五单元:罗马帝国的兴衰- 古罗马:位于地中海沿岸,以城邦制度和法律制度闻名。
- 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后发展成的帝国,统治范围广大。
- 君主专制:罗马帝国采用君主专制制度,皇帝是最高统治者。
- 帝国分裂: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最终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第六单元:与的传播- :印度的主要宗教,信奉多神教和轮回转世。
- :由释迦牟尼创立,主张超脱轮回,追求解脱。
- 传播:从印度传入中国,成为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
第七单元:丝绸之路与汉朝的疆域拓展- 丝绸之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
- 汉朝: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之一,疆域拓展到中亚地区。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5f6b3a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a.png)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史前时期1、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北京人的生活年代: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
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
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2、原始农耕生活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 7000 年。
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使用骨耜等农具。
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约 6000 年。
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制作彩陶。
3、远古的传说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黄帝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
尧舜禹的禅让:通过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制”。
二、夏商周时期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2、商朝的兴衰商朝的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盘庚迁殷: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商朝的政治:商朝设置了监狱,制定了酷刑,加强了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3、西周的分封制西周的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分封制: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4、青铜器与甲骨文青铜器: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七年级上册历史资料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历史资料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566295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a.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资料知识点归纳一、夏商周三代的更替1. 夏代(约前21世纪~前16世纪)- 奠定宗法体系基础- 发明了青铜器- 封建制度初步形成2. 商代(前16世纪~前11世纪)- 出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社会出现三段划分:王公、士隶、庶民3. 周代(前11世纪~前256年)- 实行封建制度,加强宗法观念- 形成分封制度- 推行八音九乐,建立农历,奠定宗法制度基础二、周朝的衰亡1.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分封制度加剧了地方势力的膨胀- 卫、卿、齐、晋、楚、燕、韩、宋八国鼎立2. 戰國时期(前476年~前221年)- 国家内部强权遭遇挑战- 各国实行变法以提高国力- 秦国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开启了秦朝的历程三、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1. 数学-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圆周率计算2. 地理- 制定了天文历法- 指南针的发明,为航海和地理探索提供了基础3. 医学- 对经络、穴位、腧穴有相当深的了解- 对动物和植物有相当深的识别和理解四、古代我国的文化传承1. 《诗经》- 记载了早期我国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2. 《春秋》- 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3. 《尚书》- 记载了上古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及政治制度五、中华文明的传承1. 礼制- 因应社会变迁,礼制也随之调整,保持其传统的影响力2. 思想-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思想相互碰撞,促进了我国思想的辩证和创新3. 传统医学- 中医药学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六、古代我国的城市建设1. 城市规划- 依据风水地理特点进行规划- 各地城市布局相对保持一致,表现了古代我国人的审美观2. 城市建筑- 多采用木材、土坯和青砖等材料- 以宫殿、庙宇、祠堂为代表的建筑风格,表现出古代我国的建筑艺术水平3. 城市交通- 采用了官道、渡口、驿站等交通设施- 城市内的交通主要依靠步行和骑马,反映了古代我国交通运输的水平七、中华文明的海外影响1. 丝绸之路- 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宗教等交流2. 文化输出- 佛教、道教等中华文化元素传播至东亚、东南亚等地区3. 海上丝绸之路- 促进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也为我国近代的航海探险提供了技术和思想基础总结: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内容丰富,主要涉及了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周朝的衰亡、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古代我国的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传承、古代我国的城市建设以及中华文明的海外影响等方面。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6c8edf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1.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史前时期
1. 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人类起源:非洲大陆的东部
•人类演化: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智人等
•石器、火的使用
2. 各种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特点
•旧石器时代文化:震旦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
•考古发现
二、古代文明
1. 早期文明
•夏、商、周三代:初、盛、衰
•三皇五帝、黄帝、颛顼、女娲等传说人物
•甲骨文、青铜器、汉字的发明
2. 古代帝国
•秦朝:统一六国、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开始使用封建制度
•秦始皇:统一币制、统一计量衡、修建万里长城
•汉朝:刘邦、项羽、武帝、明帝、文帝等
•武帝:推行科举制、开辟丝绸之路
三、中世纪的中国
1. 魏晋南北朝
•魏:曹魏、东吴、蜀汉
•晋:西晋、东晋
•南北朝:南朝宋、南朝斧、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北朝北魏、北朝东魏
2. 唐朝
•李世民:开创唐朝、制定唐律
•唐太宗:渤海辽东、安史之乱、西域安宁等
•唐代文学:诗、词、曲等
•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
•唐末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四、现代的世界
1.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起源:意大利佛罗伦萨
•文艺复兴的特点:人本主义、以人为中心
2. 大航海时代
•大航海时代的发展:地理大发现、航海技能的发展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维也纳会议:拿破仑战争后,欧洲国家在维也纳召开会议,重新划分欧洲版图
五、思考
历史是人们了解自己和世界的重要途径,了解历史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世界。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明白世界的发展历程,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优秀5篇)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1f9e7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d.png)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优秀5篇)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篇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
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了解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七上P·56)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地间的交流,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为后来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篇二百家争鸣: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是春秋时期的人。
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礼》、《易》、《春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
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
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初一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历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bd7fe9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2.png)
初一上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概述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 早期文明的发展- 农业革命的影响2. 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 法老制度- 金字塔的建造- 两河流域文明- 苏美尔人- 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和莫亨佐-达罗- 城市生活和贸易- 古代中国- 夏、商、周三代- 青铜器时代- 甲骨文二、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1.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国的兴起- 百家争鸣- 孔子和儒家思想2. 秦朝的统一- 秦始皇的统治- 统一度量衡、文字、法律 - 长城的建造3. 汉朝的繁荣- 汉武帝的扩张- 丝绸之路的开通- 汉文化的传播三、中世纪的欧洲1. 罗马帝国- 罗马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 - 罗马法律和建筑- 基督教的兴起2. 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封建社会的结构- 骑士文化- 教会的影响力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2.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和新教的产生 - 宗教战争- 宗教和政治权力的分离五、结论- 历史的重要性和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历史知识的持续学习和探索请注意,这个框架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
每个部分都应该包含详细的事件描述、人物介绍、影响分析等。
此外,为了确保文档的可编辑性和可操作性,建议使用Microsoft Word或其他文字处理软件来创建文档,并保存为.docx或其他通用格式。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0e4400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19.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历史1. 古代的氏族、部落与国家1.1 氏族和部落•氏族是指以一种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团体。
•部落是由多个氏族联合或合并而成的社会团体。
1.2 国家的建立•中国最早的国家是夏朝,是由大禹所建立的。
•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周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形成。
2. 秦汉时期的中国2.1 秦朝•秦始皇实行了许多改革和建设,如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和道路等。
•秦始皇统一思想,流行阴阳五行思想、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等。
2.2 汉朝•汉武帝推行的一些措施大大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如设立铁骑、放宽市场开放等。
•汉武帝采取“学而优则仕”政策,开创科举制度,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3. 魏晋南北朝时期3.1 魏晋时期•三国时期,以魏、蜀、吴三国为代表,国内政治不断削弱,但文化和艺术却不断得到发展。
•晋朝时期,中国进入了“佛教时代”,推广了佛教文化。
3.2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分裂,国内政治和经济愈发衰微。
•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科技和学术繁荣发展,如高昌文化、洛阳纸质文化、佛教艺术、南朝学术等。
二、世界古代文明1. 埃及文明1.1 建立与发展•古埃及文明的发展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早王朝时期。
•埃及经历了四个时期:早王朝、中王朝、新王朝和晚期王朝。
1.2 特点与成就•埃及文明以颜色的丰富、装饰的华丽和富有特色的宗教信仰而著称。
•埃及创造了大量的艺术和文学作品。
如金字塔、石棺床、木乃伊、象形文字、法老的谷等。
2. 印度文明2.1 印度教•印度教是印度最主要的宗教,源自于古代的婆罗门教。
•印度教强调各种教义和规则,并且信奉轮回转世的概念。
2.2 佛教•佛教是六世纪前后诞生于印度的一种宗教,主张“四谛如实观”、“缘起性空”等理论。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文化、哲学、艺术、科学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希腊文明3.1 希腊神话•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创造的一系列神话故事,以描写神灵的生活和人类与神灵的互动为主要内容。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812c61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d.png)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上)一、人类社会的诞生1. 人类社会的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通过狩猎、采集和渔猎生活方式演变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
2. 农业文明的诞生:人类开始种植作物,养殖家畜,并逐渐发展成为农业社会。
3. 农业社会的影响:农业社会的兴起促进了人口、城市和文化的发展,并为以后的工业文明奠定了基础。
二、古代文明的巨人1. 埃及文明的起源:古埃及文明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它拥有许多令人惊讶的伟大成就,例如金字塔和壁画等。
2. 文明的瑰宝–金字塔:金字塔是一种庞大的坟墓结构,是古埃及统治者的永恒归所,展现了古埃及建筑和工程学的杰出成就。
3. 医学伟大的成就:古埃及医学在其时代非常先进,精通人体解剖和外科手术,并且发明了草药和疗法,例如胡蜂的蜜蜂蜇伤可以用蜂蜜加盐治愈。
4.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约于公元前6000年开始形成,在世界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5. 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在科技上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例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农业等。
6. 中国古代文化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它们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和文化1. 希腊文明的形成:希腊文明约在公元前2000年形成。
希腊文化以哲学、艺术和体育著称。
2. 希腊文化的精华:希腊文化和艺术的精华包括古希腊神话、雕塑、文学、戏剧和建筑。
3. 罗马共和国的形成:在公元前509年,罗马成为一个共和国,其政治制度鼓励公民的参与,并产生了很多知名的政治家和将军。
4. 罗马文化的精华:罗马文化的精华包括罗马法、建筑、文学、雕塑和戏剧等。
5. 西部文化影响:希腊和罗马文明对整个欧洲以及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在音乐、文学和艺术方面。
四、非洲和印度1. 非洲文化的形成:非洲文化非常丰富多彩,以音乐、舞蹈、故事和手工艺品为特色。
2. 印度文化的形成:印度文化充满了各种宗教和哲学思想,包括印度教、佛教和锡克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一、商鞅变法:(七上P35-36)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例:材料“春秋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答: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二、百家争鸣: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七上P43),他是春秋时期的人。
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七上P45),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
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
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七上P44),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七上P45),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七上P46),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著作是《韩非子》。
例: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1)该材料是谁说的?答:是孔子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儒家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在文化上有何贡献?答: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例:材料:“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1)体现了谁的主张?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思想?答:体现了老子的主张。
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2)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答:我认为有用。
如:在解放战争中,装备人数上超过解放军的国民党军队最终是被打败了。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七上P5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四、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七上P51-52-53)(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
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3、全国推行郡县制;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6、开凿了灵渠。
例: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五、评价秦始皇: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皇帝。
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意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
第二年,农民起义爆发。
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
六、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七上P62-63)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P62)2、经济: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P68)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P63)4、文化: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P63)5、军事:多次反击匈奴,取得胜利;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P79、P82-83)6、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七、西域都护的设置:(七上P77)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说明新疆地区在历史上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八、丝绸之路:(七上P78)1、陆地: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引进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2、海上:从广东的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3、作用: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4、历史价值: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九、造纸术:(七上P81)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的麻纸。
2、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十、张衡(东汉)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七上P82)十一、司马迁与《史记》:(七上P88)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既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例: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这是谁说的?写在什么书上?答:司马迁;《史记》。
2)他生活在什么朝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西汉。
这句话是:人当然都有一死,但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却死得比鸿毛还轻。
3)这部书内容如何?答: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4)这部书地位如何?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5)鲁迅怎样评价这部书?答:“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十二、赤壁之战:(七上P95-96)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
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例:材料一:“曹操率大军南下,想消灭孙权、刘备统一天下,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打败曹军。
”材料二:引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这是描述的中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战役?答:208年的赤壁之战。
2)你从他们的胜败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骄兵必败;团结就是力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3)要更详细的了解这次战役的情况,应从哪里去查询或查找资料?十三、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七上P98)(这是台湾与内地的最早记录。
)十四、北魏孝文帝改革:(七上P107)1、背景: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
2、政权:鲜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后孝文帝迁都洛阳。
3、改革的内容——汉化政策:即: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汉婚、用汉律、学汉风。
4、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十五、数学成就:(七上P110)祖冲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早近1000年。
第1课: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其生活距今约,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
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火,过着的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
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使用火;用骨针缝制衣服。
第2课:1、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位于流域,体现的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
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住房子,挖水井,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会制造陶器。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体现的是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
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