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共2篇)
我国大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综述
我国大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综述我国大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综述引言:特殊儿童是指在心理、生理、智力或社交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儿童,包括但不限于自闭症、多动症、唐氏综合征等。
这些儿童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独特的挑战和需求,因此,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进行研究和探索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旨在综述我国大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现状,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行的改进措施。
现状分析:1. 家庭教育知识的缺乏:大部分普通家庭对特殊儿童的需求和教育方法了解甚少,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
这使得很多特殊儿童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教育支持。
2. 缺乏专业辅导师资力量:特殊儿童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面临较大的压力和困惑,但专业辅导师等相关人力资源匮乏。
这导致了一些特殊儿童家庭没有足够的支持和指导。
3. 社会认知和态度的不足:尽管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逐渐被社会所重视,但对特殊儿童的偏见和歧视仍然存在。
这种社会认知和态度的不足使得特殊儿童在家庭教育中面临更多的挑战。
改进措施:1. 家庭教育知识普及: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以提高普通家庭对特殊儿童的了解。
可以通过举办专业讲座、发布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知识。
2. 加大专业辅导师培养力度: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特殊儿童家庭专业辅导师的培养力度,提高这方面人力资源的供给。
可以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或者提供奖助学金等方式,鼓励更多的人从事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方面的工作。
3. 增强社会认知和倡导:政府、媒体和社会大众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特殊儿童的宣传和倡导工作,提高社会对特殊儿童的认知和理解。
可以通过推出相关电视节目、出版图书等方式,扩大社会对特殊儿童的知识面。
结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对于特殊儿童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融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国大陆在特殊儿童家庭教育领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知识普及、培养专业辅导师、提高社会认知和倡导等措施,可以促进我国大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改善特殊儿童的生活品质和教育环境综上所述,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在我国大陆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缺乏家长教育知识、专业辅导师供给不足、社会对特殊儿童的认知不足等。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存在问题与解决之道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存在问题与解决之道摘要随班就读是特殊儿童教育的重要方式,但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档旨在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以期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往往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如专门教师、辅助设备等,但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不均衡的问题,部分学校和地区无法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
2. 教师专业能力不足随班就读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但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尚不完善,部分教师专业能力不足,难以有效开展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
3. 校园环境适应性差部分学校在校园环境设计、教学设施配备等方面,未能充分考虑到特殊儿童的需求,导致特殊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
4. 社会认知度低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还面临社会认知度低的问题,部分家长、教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和特点缺乏了解,导致特殊儿童在班级中受到歧视和排斥。
解决之道1.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政府应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分配,确保每个特殊儿童都能获得所需的教育资源。
2. 加强教师培训与选拔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选拔,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3. 改善校园环境学校应根据特殊儿童的需求,改善校园环境,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为特殊儿童提供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 提高社会认知度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特殊儿童教育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家长、教师和社会对特殊儿童教育需求和特点的认识。
结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特殊教育的重要方式,要解决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本文档的探讨,能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特殊儿童心理特征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特殊儿童心理特征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于特殊儿童教育所设立的培智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培智生接受基础教育的程度大幅提升。
但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特殊儿童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都与其他孩子不同,这使得他们无法像其他儿童一样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目前,培智学校特殊儿童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学校对于培智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本文试着对特殊儿童心理特征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探析。
关键词:培智儿童心理健康;心理教育;问题与原因1.特殊儿童心理特征表现培智学生有不能完全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兴趣局限、刻板和活动不协调等明显特征。
他们只会机械地记忆,通常记住的少,记得缓慢,易遗忘,再现满;培智的学生性格比较倔强,往往不会听从老师和父母的劝告,如此以往,发展成了病理性固执。
而且他们的记忆力很差,不能很好的记住老师的规范教育,更不能遵守课堂规矩,再加上他们的情绪发育迟缓,缺乏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就更容易造成行为干扰。
2.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目前来看,大多数培智学校的教师对培智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有着深刻理解的,并能在日常工作中充分意识到基础生活教育对这些特殊孩子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然而,还有一些教师在认识上存在偏差,甚至对培智孩子有偏见。
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师资严重不足,特殊教育与普通学校存在一定差距。
通过对特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发现,特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大多是“业余”。
其次,还有一些培智学校只是形式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却缺乏实践针对性,忽视了二者在意识行为主导、心智发育和价值情感上的诸多差异。
最后,大多数培智学校对培智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进行基础教学,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4.特殊儿童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1针对培智生教育的相关法律不健全我国现行的培智生学前特殊教育立法并不完善,立法效果低下,结构层次不完整,立法不够科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人类共同体命运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忽视掉许多细节问题,导致一些基层群众诉求得不到更好的解决,这是一个时代发展的问题。
特殊教育案例问题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殊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特殊教育案例的分析,探讨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简介小明,男,10岁,患有自闭症。
从小表现出语言障碍、社交障碍和行为障碍。
小明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如无法适应集体生活、学习效果不佳、情绪波动大等。
为了帮助小明更好地融入学校和社会,家长和学校共同寻求专业支持。
二、问题分析1. 语言障碍小明患有自闭症,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导致其在学校中难以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有效沟通。
这不仅影响了小明的学习,也使其难以融入集体生活。
2. 社交障碍小明在与人交往时存在困难,表现为缺乏眼神交流、表情单一、难以理解他人的情绪等。
这使得小明在学校中感到孤独,难以建立友谊。
3. 行为障碍小明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些不良行为,如频繁地重复某些动作、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失控等。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小明自身,也给周围同学和老师带来了困扰。
4. 教育方法不当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小明的教育方法较为单一,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难以满足小明的特殊需求,导致其学习效果不佳。
5. 家校沟通不足家长和学校在沟通上存在不足,导致对小明的情况了解不够全面。
这不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小明的发展。
三、解决方案1. 语言训练针对小明的语言障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进行专业的语言训练,如语音训练、词汇训练、句子训练等。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小明理解语言。
(3)鼓励小明多与他人交流,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2. 社交技能训练针对小明的社交障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开展社交技能训练课程,如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
(2)培养小明对他人情绪的敏感度,提高其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
(3)鼓励小明参加集体活动,提高其社交能力。
3. 行为矫正针对小明的行为障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行为矫正计划,如正面强化、惩罚等。
特殊儿童的个案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小明,男,10岁,就读于我国某小学四年级。
小明出生时一切正常,但在三岁时,家人发现他语言能力发展迟缓,与人沟通困难。
经过医院检查,诊断为自闭症。
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
小明的病情让家人十分担忧,于是他们开始寻求专业的帮助。
二、问题分析1. 社会交往障碍:小明与人交往时,常常显得冷漠、疏远,无法理解他人的情感,也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2. 语言交流障碍:小明说话含糊不清,词汇量有限,难以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3. 兴趣狭窄:小明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兴趣,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且行为刻板,重复性强。
4. 家庭教育缺失:由于小明的病情,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方法,导致小明在语言、社交等方面发展缓慢。
三、教育目标1. 帮助小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进行简单的沟通。
2. 培养小明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能够融入集体生活。
3. 引导小明关注周围的事物,拓宽其兴趣范围。
4. 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关注和引导小明的成长。
四、教育策略1. 语言训练:针对小明的语言障碍,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1)声母、韵母、声调训练: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帮助小明掌握汉语拼音。
(2)词汇训练:从简单词汇开始,逐渐增加词汇量,提高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
(3)句子训练:引导小明从简单句子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句子,提高其语言组织能力。
2. 社交训练:针对小明的社交障碍,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1)观察学习:引导小明观察正常儿童的社会交往行为,学习如何与人沟通。
(2)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小明在模拟情境中练习社交技能。
(3)情感表达训练:引导小明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倾听他人的感受。
3. 兴趣培养:针对小明的兴趣狭窄,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培养:(1)观察法:引导小明观察周围的事物,激发其好奇心。
(2)游戏法:通过游戏活动,让小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共2篇)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特殊儿童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探析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的成长尤为重要,不可忽视。
有残疾儿童存在就有特殊教育,要提高残疾儿童的自身素质,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拥有幸福的生活,关键在特殊儿童家庭教育。
家长必须正视现实,理性定位,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特殊儿童成长成才。
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残疾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应遵循特殊教育规律,按照全面发展的原则,采取适于特殊儿童特点的方式方法施加影响,培养和提高特殊儿童的身心素质和身心健康。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
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规范和思想观念对孩子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的成长极其重要,不能忽视。
家长要走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接纳自己的孩子,学习科学的特殊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自己有残疾的孩子,使更多的特殊儿童能够受到符合其身心特点的家庭教育,使缺陷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
一、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意义孩子从出生起,父母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父母者要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扬长避短,进行有目的地培养。
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利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很有益处的。
1.有利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预防第二缺陷的出现父母通过多种方式的耐心教育,对孩子基本生存技能的培养有极大作用。
特殊儿童发育早期是发展迅速的时期,也是大脑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家长及时有效的干预、训练和教育既能有效发展残疾儿童的素质,又能有效防止第二缺陷的出现。
2.有利于良好品质的养成,拥有健全人格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充分认识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帮助孩子学会与外界交流沟通,培养孩子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怯懦、任性、粗暴、敏感等不良心理品质,树立自信,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建立健全人格。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学前教育的范畴中,特殊儿童的教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特殊儿童是指在认知、语言、情感、身体和社交等方面存在发展障碍的儿童,包括自闭症、多动症、唐氏综合症等。
他们需要特殊的教育方法和资源来促进他们的发展和融入社会。
然而,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不平等的资源分配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中,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平等的问题。
由于特殊儿童需要特殊的教育方法和设施,这意味着教育资源投入相对较大。
然而,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原因,一些地区的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受到限制。
对策:1. 政府应加大对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投入,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
2. 建立统一的教育标准和评估体系,以确保特殊儿童在不同地区有相同的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二、问题:缺乏专业的教育从业人员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需要具备特殊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教育从业人员。
然而,目前存在着专业从业人员不足的问题。
特殊儿童教育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另由于特殊儿童教育的专业性,许多教育从业者缺乏相关的培训和知识。
对策:1. 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奖励和福利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从事特殊儿童教育。
2. 学校和机构应提供专业培训和提升机会,帮助教育从业者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问题:缺乏家庭支持和合作特殊儿童的教育不仅仅依赖于学校和教育机构,家庭的支持和合作也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对特殊儿童的认知和了解不足,许多家庭缺乏必要的支持和参与。
对策:1. 学校和机构应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2. 政府可以加强对家庭的教育宣传,提高家庭对特殊儿童教育的关注和参与度。
四、问题:缺乏综合的教育方法和资源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采用综合的方法和资源来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
然而,目前存在着缺乏综合教育方法和资源的问题。
特殊教育儿童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华(化名),男,8岁,小学三年级学生。
由于出生时早产,小华患有轻微的脑瘫,导致其智力、语言、运动等方面发展迟缓。
小华的家长对其期望较高,希望他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然而,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当,小华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遇到了诸多困难。
二、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方面(1)家长对小华期望过高,忽视了他的实际能力。
家长希望小华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却忽视了他在学习上的困难,导致小华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挫败感。
(2)家庭教育方式单一。
家长对小华的教育方式较为简单,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使小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2. 学校教育方面(1)教师对小华的关注不足。
由于小华的特殊性,教师在课堂上对他的关注较少,导致他在课堂上难以跟上教学进度。
(2)学校教育资源不足。
学校在特殊教育资源方面投入不足,缺乏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师和设施,无法满足小华的学习需求。
三、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方面(1)调整期望值。
家长要充分了解小华的实际能力,调整对他的期望值,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丰富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小华的学习兴趣,培养他的学习习惯。
2. 学校教育方面(1)关注小华的学习需求。
教师要根据小华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确保他在课堂上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2)加强学校特殊教育资源建设。
学校要加大特殊教育资源投入,招聘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师,为小华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3)开展同伴互助活动。
鼓励小华与正常孩子进行互动,培养他的社交能力,增强他的自信心。
四、实施过程1. 家庭教育方面(1)家长参加家长学校,学习特殊教育相关知识,了解小华的学习需求。
(2)家长与小华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培养他的学习兴趣。
2. 学校教育方面(1)教师针对小华的学习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如采用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
(2)学校举办特殊教育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阅读等,促进小华与正常孩子的交流。
(3)教师定期与小华家长沟通,了解小华的家庭教育情况,共同为小华的成长提供支持。
学前特殊教育案例报告(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特殊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
学前特殊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和潜能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报告以某市一所幼儿园为例,探讨学前特殊教育的实施过程、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二、案例介绍(一)幼儿基本情况幼儿,男,5岁,来自单亲家庭,母亲为全职妈妈。
幼儿自出生以来,智力发育迟缓,语言表达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较大。
经过专业评估,被诊断为轻度自闭症。
(二)家庭背景幼儿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对特殊教育的了解有限。
母亲平时工作繁忙,缺乏对幼儿的陪伴和关注。
三、干预措施(一)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园为其制定了个性化教育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训练:通过图片、实物、故事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
3. 注意力训练:通过趣味游戏、注意力训练软件等方式,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4. 情绪管理训练:通过情绪卡片、情绪管理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会调节情绪。
(二)实施个别化教学1. 语言训练:教师通过图片、实物、故事等,引导幼儿模仿发音、词语和句子。
2. 社交技能训练: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小组游戏等活动,帮助幼儿学习社交技巧。
3. 注意力训练:教师利用注意力训练软件,引导幼儿进行注意力训练。
4. 情绪管理训练:教师通过情绪卡片、情绪管理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三)家园合作1. 家长培训:定期为家长开展家长培训,提高家长对特殊教育的认识。
2. 家庭教育指导: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在家庭环境中对幼儿进行干预。
3.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四、干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幼儿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 语言能力:幼儿能够模仿发音、词语和句子,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2. 社交技能:幼儿能够主动与同伴交流,参与集体活动,社交技能有所提升。
小学生特殊孩子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特殊儿童指的是在智力、感知、语言、情绪、行为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需要特殊教育支持和服务的儿童。
本案例讲述的是一位小学三年级特殊儿童的教育过程,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关爱和帮助这类孩子,使其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案例描述(一)学生基本情况小强(化名),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
他出生时因缺氧导致脑瘫,智力发育迟缓,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情绪波动较大,行为上存在攻击性和自我伤害倾向。
小强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
(二)教育现状1. 家庭教育:小强的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缺乏了解,家庭环境较为紧张,对小强的关爱和支持不足。
2. 学校教育:学校对小强的关注程度较高,但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教师对小强的特殊需求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小强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
3. 社会支持: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但相关支持体系尚不完善,如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师资等。
三、教育策略(一)家庭教育指导1. 提高家长对特殊儿童的认识,使其了解孩子的特点和发展需求。
2. 教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 指导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关爱和支持。
(二)学校教育改进1. 建立特殊儿童教育团队,由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教师等组成,共同关注小强的学习和生活。
2. 优化教学方法,针对小强的特殊需求,采用个别化教学策略,如简化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提供辅助工具等。
3. 加强情感教育,关注小强的情绪波动,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心态。
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攻击性和自我伤害行为。
(三)社会支持体系1. 建立健全特殊儿童教育政策法规,保障特殊儿童的教育权益。
2. 加强康复机构建设,为特殊儿童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
3. 培养特殊教育师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家庭教育现状总结(2篇)
家庭教育现状总结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
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望子成龙"型。
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
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
具体表现在:其一、重视分数。
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
"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
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
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得投资。
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需求与挑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特殊儿童是指在身体、智力、情感、社会等方面与正常儿童有所不同或存在障碍的儿童。
在家庭教育方面,特殊儿童往往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将深入探讨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需求与挑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需求特殊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往往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他们可能存在着身体上的残障、智力上的障碍、情感上的问题等,这些问题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许多困难。
因此,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需求是迫切的。
首先,特殊儿童需要家长的关爱和支持。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爱和支持对于特殊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特殊儿童往往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呵护,他们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引导,才能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其次,特殊儿童需要专业的教育和培训。
由于特殊儿童的情况各不相同,他们在教育和培训方面需要个性化的服务。
家长需要寻找专业的机构和教师,为特殊儿童量身定制教育方案,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挥潜能。
再次,特殊儿童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儿童都应该得到平等的机会和对待。
特殊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会遇到歧视和排斥,他们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发展。
二、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挑战特殊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首先,特殊儿童的教育费用较高,家庭往往承担不起这种费用。
由于特殊儿童需要接受个性化的教育和培训,这些费用往往较高,一般家庭难以承担。
其次,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需要耐心和专业的指导,但是家长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培训需要特殊的方法和技巧,家长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
再次,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面临着社会的歧视和排斥。
由于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他们往往会受到歧视和排斥,家庭教育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三、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改进对策为了更好地满足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改进对策。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沟通问题分析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沟通问题分析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沟通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这个日益快节奏的社会中,许多家庭都面临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问题。
特殊儿童更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关爱,而亲子沟通是建立健康亲子关系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探讨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沟通问题,并分析其中存在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一、1.1 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亲子沟通,父母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亲子沟通更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特殊儿童在语言表达、情绪控制等方面存在困难,家长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技巧来与他们沟通。
只有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模式,特殊儿童才能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
1.2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亲子沟通问题在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问题多种多样。
首先,特殊儿童由于自身特殊性,往往难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导致家长难以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其次,特殊儿童在情绪表达和沟通技巧方面存在缺陷,容易产生沟通障碍。
再者,家长也可能因为自身的情绪问题或对特殊儿童缺乏理解而导致沟通困难。
这些问题都影响着亲子之间的沟通质量,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挑战。
1.3 亲子沟通问题的影响亲子沟通问题不仅仅影响着家庭内部的和谐,更可能对特殊儿童的成长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缺乏有效的沟通,特殊儿童无法获得家长的支持和指导,导致学习、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亲子之间的沟通不畅也会影响家长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加重家庭负担。
因此,解决亲子沟通问题至关重要。
二、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问题的解决方法2.1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是解决亲子沟通问题的关键。
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情感,倾听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特殊儿童需要感受到家长的理解和关注,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通过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从而促进有效的沟通。
2.2 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家长在与特殊儿童沟通时,需要学习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
浅谈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认识与思考1. 引言1.1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学校,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家庭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
特殊儿童因其不同于一般儿童的身心特点,需要更加专业和细致的照料和教育。
家庭是特殊儿童最亲近的环境,家庭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影响深远。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家庭是特殊儿童最重要的安全支持系统。
在家庭中,特殊儿童能够得到家人的爱和支持,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外部世界的挑战。
家庭教育是特殊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基石。
家庭成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互动,为特殊儿童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家庭教育可以帮助特殊儿童建立积极的社会情感。
在家庭中,特殊儿童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合作、自我管理等社会技能,为将来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家庭应该为特殊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让他们能够充分发展潜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1.2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差异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认知能力、情感表达、社交能力和学习行为等方面。
在认知能力方面,特殊儿童往往存在各种发展迟缓或障碍,如智力障碍、学习障碍和语言障碍等,导致他们在学习和理解知识上与普通儿童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情感表达方面,特殊儿童可能表现出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等问题,与普通儿童相比更需要家庭的特殊关爱和支持。
在社交能力方面,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更容易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需要家庭教育中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在学习行为方面,特殊儿童可能存在学习动机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需要家庭教育中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这也要求家庭在教育特殊儿童时更加细心和耐心。
2. 正文2.1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在当今社会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特殊儿童的认知和关注度有所提高,家庭教育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2篇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2篇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一: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论文一、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教育方式不科学,或娇惯溺爱或简单粗暴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有学者指出,现代儿童家庭教育中错误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心灵施暴式、过分溺爱式、物质刺激式、放纵式、愁眉苦脸式五种。
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常常与家长聚少离多,亲子互动较少,孩子和家长之间并未形成良好的互动。
因为家长常年在外务工,对孩子的关心、沟通和教育较少,因此,他们会在内心深处对子女产生愧疚心理。
对孩子提的要求,家长都会尽可能给予满足。
又因为孩子平时大多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对孩子更是十分宠爱,会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
这种情况下,容易养成儿童的骄纵个性。
另一种情况是,有的家长平时较少与孩子沟通,较少关心孩子,放任孩子,但一旦孩子犯了错误或是自己工作不顺心,就会对孩子大声呵斥,严重时会责打孩子。
不管是骄纵溺爱还是简单粗暴,都是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都会对儿童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投入较少,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家庭教育投入主要是指由家庭负担的教育方面的费用。
一般所说的家庭教育投入,主要是指家庭为子女的教育所支付的最低成本,包括交通费、食宿费、园服费、保教费和文具费等,这是必需投入。
家庭扩展投入是家庭为使子女享受额外的教育或优质教育而特别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家教费、课外辅导费和其他费用等。
农村家庭的教育投入较少,主要是孩子在园的各项学习费用,也就是教育的必需投入。
学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投入主要是指参加幼儿园学习的费用,几乎没有其他费用。
有一些留守儿童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甚至无法入园。
相比之下,城市家庭的教育投入远远大于农村家庭的教育投入。
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十分重要。
而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时间外出务工,家庭成员不完整,家庭内部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一些父母及其他长辈只关心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忽视孩子情感的培养;家庭互动中教育的成分较少,家庭文化环境中教育文化氛围也不良。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特殊儿童是指患有各种智力、情感、身体或社交方面的障碍的儿童,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与特殊的教育方式。
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其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1.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在很多方面存在着问题。
首先,很多家庭缺乏对特殊儿童的正确认识,对他们的需求和行为缺乏理解,导致对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存在偏差。
其次,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资源匮乏,很多家庭无法获得专业的辅导和指导,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此外,一些家庭面临经济困难,无法为特殊儿童提供有效的教育资源和支持,造成了家庭教育的不公平性。
2.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挑战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特殊儿童的需求多样化,需要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方法,而家庭往往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其次,特殊儿童的教育周期长,需要家庭长期的支持和关怀,而一些家庭缺乏耐心和精力,无法持之以恒地进行教育。
另外,特殊儿童的教育成本高昂,对家庭经济状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些家庭难以承担这种压力。
3.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现有成果尽管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些家庭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找到了适合特殊儿童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有效提升了特殊儿童的教育质量。
此外,社会各界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关注度逐渐提升,相关和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
二、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1. 家庭教育资源的丰富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资源将会越来越丰富多样。
家庭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得更多的教育信息和资源,专业的特殊教育机构也会逐渐增多,为特殊儿童提供更专业的支持和指导。
家庭教育将不再局限于家庭内部,而是能够与外部资源进行有效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2. 教育方式的个性化未来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心理、智力、语言等方面存在一定障碍或
困难的儿童。
这类儿童需要接受与普通儿童不同的家庭教育,来帮助
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和社会。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并不是很乐观。
一方面,由于家长缺乏
相关知识和经验,不能有效地配合专业人士进行教育;另一方面,社
会对特殊儿童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有待提高,许多家庭对特殊儿童存
在歧视和误解。
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导致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困难。
特殊儿童需要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有些儿童由于智力障碍无法进
行正常的学习,需要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技能培训,以证实自我能力
和自信心。
有些儿童存在精神或情感问题,需要特别的心理治疗和支持。
肢体残疾、听力和视力障碍等更需要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在这些
方面,家长要积极地与专业人士进行沟通和交流,以确定最佳的教育
方式和管理计划。
家长在与特殊儿童打交道时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
这些儿童往
往需要比普通儿童更多的时间和帮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尝
试和学习新事物。
相反,家长必须鼓励他们自主尝试,帮助他们克服
困难并发现自我潜能。
最后,特殊儿童的成功和成长不仅取决于家庭教育,也与社会接
纳程度密不可分。
在意识到这个群体的需要之后,也应该采取更多的
公共政策和项目,促进他们在教育、工作和社交等方面的融合和发展。
总之,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并不容乐观,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
努力下,我们相信这些儿童会在更好的环境中成长。
特殊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及方法
特殊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及方法特殊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面临各种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所接受的教育。
这些特殊教育需求可以是身体上的残疾、智力发展延迟、心理健康问题等。
特殊家庭教育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下面将列举一些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问题1:不了解孩子的需求和问题在特殊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可能对孩子的特殊需求和问题缺乏了解。
这导致他们不知道如何适应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需求,也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和支持。
解决方法:家长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求相关知识和信息,包括咨询专业人士、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加入相关社区等途径。
与其他有类似经历的家长交流和分享经验也是很重要的。
问题2:缺乏专业的支持和指导特殊家庭教育需要专业人士的支持和指导,包括医生、心理咨询师、特殊教育教师等。
一些家庭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专业支持和指导,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解决方法:家长可以积极与学校、社区和相关机构合作,寻找专业人士的支持和指导。
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源和信息,参加在线教育活动等方式获取专业知识。
问题3:学习适应困难一些特殊儿童由于身体或智力上的障碍,会面临学习适应困难。
他们可能需要额外的时间和努力来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而某些学科可能需要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解决方法:家长可以与孩子的教师和学校合作,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和困难,并寻求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视觉、听觉和运动等不同感官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特殊儿童更好地适应学习。
问题4: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特殊儿童由于身体或智力上的障碍,容易出现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例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问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品质。
解决方法:家长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帮助孩子处理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
家长还可以采取一些行为管理技巧,例如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由于特殊儿童与其他同龄人存在明显的差异,他们在社交和人际交往方面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论文篇一: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三个问题有特殊才构成了普遍,特殊是事物存在的一种必然的方式。
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超常儿童,仅仅说明我们在选择配偶、优生、优育等方面做得比较好;相反,如果我们有了残疾或障碍儿童,也仅仅是我们在选择配偶、优生、优育、生活方式等方面做得不好,并不是老天爷对我们的惩罚。
2(用平常心看待孩子因此,无论我们有哪种特殊儿童,都应该和有普通儿童一样,用平常心来看待。
有了超常儿童,可以短时间内欣喜若狂,但绝对不能长时间地沾沾自喜;相反,有了残疾或障碍儿童,也可以短时间的痛苦、伤心,但绝对不能感觉是一生的痛。
不管是什么儿童,都是儿童。
我们都需要用平常心来泰然处之。
超常儿童是鲜艳的花朵,一般儿童是普通花朵,残疾障碍儿童是虫子咬了的花朵。
但他们都是花朵,不同的花朵,1有不同的美。
我们没有理由不一视同仁地用平常心来看他们。
3(知道每个人都可能有特殊教育的需要每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所谓的特殊儿童,从某种角度说,就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实际上,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或某些事情上,都可能有特殊的需要。
这时,就可能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去帮助他们。
如对于刚刚生产的妇女来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就可能引发生产抑郁,这时,就可以通过喝公鸡汤的方法进行干预。
在这里,抑郁就是特殊的症状,喝公鸡汤就是特殊的需要。
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更多的是体现在教育上,或者,我们更关注的是教育上的特殊需要。
对于特殊儿童的家长来说,在明白用平常心看待儿童的同时,还要清楚在教育上,可能需要一些专门的或特殊的、或普通儿童不怎么使用的方法、内容或措施。
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特殊儿童的教育更需要因材施教,可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冬瓜苗结冬瓜,辣椒苗结辣椒,这样,就能天遂人愿,遗憾不再。
2当然,具体的教育过程可能是艰苦的。
但是,家长应该明白,这种有意识的教育越早,对孩子的发展就越有利。
遗憾的是,我国的残疾和障碍儿童的早期教育没有普通儿童和超常儿童的早期教育那样被重视,在许多情况下,还要家长自己多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特殊儿童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探析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的成长尤为重要,不可忽视。
有残疾儿童存在就有特殊教育,要提高残疾儿童的自身素质,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拥有幸福的生活,关键在特殊儿童家庭教育。
家长必须正视现实,理性定位,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特殊儿童成长成才。
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残疾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应遵循特殊教育规律,按照全面发展的原则,采取适于特殊儿童特点的方式方法施加影响,培养和提高特殊儿童的身心素质和身心健康。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
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规范和思想观念对孩子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的成长极其重要,不能忽视。
家长要走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接纳自己的孩子,学习科学的特殊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自己有残疾的孩子,使更多的特殊儿童能够受到符合其身心特点的家庭教育,使缺陷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
一、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意义孩子从出生起,父母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父母者要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扬长避短,进行有目的地培养。
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利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很有益处的。
1.有利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预防第二缺陷的出现父母通过多种方式的耐心教育,对孩子基本生存技能的培养有极大作用。
特殊儿童发育早期是发展迅速的时期,也是大脑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家长及时有效的干预、训练和教育既能有效发展残疾儿童的素质,又能有效防止第二缺陷的出现。
2.有利于良好品质的养成,拥有健全人格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充分认识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帮助孩子学会与外界交流沟通,培养孩子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怯懦、任性、粗暴、敏感等不良心理品质,树立自信,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建立健全人格。
二、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社会和相关的研究已经越来越重视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但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由于各方面原因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教育观念的落后(1)片面认为教育仅是学校的事。
有的家长片面地认为,孩子吃饱穿暖是家长的事,而教育孩子则是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所有责任都推到学校。
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严重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认为孩子自身存在缺陷,应依附家长。
很多特殊儿童家长把孩子遇到的所有困难都归因于孩子自身的残疾,从而过分强调孩子对家长的依附,不能正确认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更难以给予孩子应有的地位。
过分强调儿童自身存在的缺陷,不但不能帮到孩子,反而会影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
2.教育方法的落后(1)缺乏耐心与信心。
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特殊儿童的康复是一个缓慢、艰巨而又长期的过程。
例如,一个在智力上有着特殊需要的儿童从接受康复训练到有相应的反馈可能要经过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可能我们的家长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效果却不能迅速表现出来。
由于家长在心理上的不自信,在认识上不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再加上康复心切,想通过训练使孩子立即获得应有的能力,当这一切都来得太迟时,家长就会对自己的努力产生质疑,对孩子康复的可能性加以否定,对孩子失去耐心和信心。
(2)过分的溺爱。
过分的溺爱会导致孩子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
被过分溺爱的孩子缺乏独立能力、娇气、自主意识差,任何事都依赖父母,过分溺爱还会使孩子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有的家长对残疾孩子的爱因强烈的内疚、负罪感而发生偏差,不能理智地关爱特殊孩子,而是溺爱,甚至是放任。
三、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1.家长思想观念的错误有些家长过分关注儿童自身的不足,限制其全面发展。
家长应该明白,特殊儿童的早期康复教育应立足于促进特殊儿童身体、认知、个性、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对特殊儿童实施康复的同时,要帮助特殊儿童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为特殊儿童所做的努力不应仅仅局限于“不足”。
家长和老师对特殊儿童低期望,导致教育的低要求,使特殊教育质量普遍比较低下,教育效果不好。
受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特殊儿童的家长和老师都误读了缺陷的影响,只看到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忽视他们的特殊潜能。
2.不良的家庭环境(1)父母工作忙。
缺少父母的直接抚养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消极的作用。
一些家长由于在外地工作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就把孩子寄养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
老人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任性、爱发脾气,使孩子心灵变得敏感和脆弱,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为引起他们更多的关注,而常常做一些反社会行为。
同时,老人由于身体条件或是知识水平的限制,一般都难于对孩子进行系统的完整的家庭干预。
(2)生活环境单一。
由于特殊儿童生活环境单一,与同龄伙伴接触少,缺少与人交往的机会,来到特殊学校即使渴望与伙伴交往,也不知道如何去做。
在环境单一的条件下生活,特殊儿童的语言发展及社会交往能力得不到及时训练,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3)单亲家庭。
复杂多样的家庭变故冲击着孩子的心灵,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严峻考验。
特殊儿童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家长付出更过的关爱,但由于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使特殊儿童连基本的关爱都得不到,身心健康发展更得不到保障。
四、解决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1)积极参加学校教育。
家长和教师都有着让特殊儿童受到良好教育的愿望,这就有了合作的基础。
家长可通过书信、电话或面谈经常与教师交流孩子的情况,向教师提供孩子的个性、成长史、在家表现、对学校和教师的看法、对孩子的期望等供教师参考,按时参加家长会,积极参加和协助学校的活动,家长还可以向教师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行为表现、班级的教学计划和活动安排、如何克服教育孩子时遇到的困难等。
通过沟通,可以使学校教师和家长的目标有一致性和连续性。
关于特殊儿童的教学安排和课程开发,家长也要积极和学校合作,与学校共同制定有利于孩子成长和成才的课程。
(2)正视残疾事实,尊重孩子的基本权益。
残疾是人类社会中的客观存在。
随着特殊教育由慈善型向权益型发展,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基本权益,让他们具有独立人格。
不要因为孩子的缺陷而将他们限制于封闭的家庭环境中,不要过度保护孩子,应协助孩子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走向社会,让他们与同龄人享有相同的基本权益。
2.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特殊儿童成长成才(1)家庭教育以表扬为主,树立信心。
家庭教育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表扬和批评并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一种手段。
能够理解特殊儿童,对他们施以正确的教育,并加以疼爱和关怀,这才是对特殊儿童最好的态度。
(2)不过分溺爱,家长及时对儿童进行早期干预。
家长不要过分溺爱孩子,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要积极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独立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家长应该摆正心态,落实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并将三者统一起来。
(3)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只关注特殊儿童的身体健康远远不够,家长还应该从细微处关心和观察孩子,及时发现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并给以辅导,让孩子的心理一直处于积极、阳光的状态。
(4)家庭教育要重视榜样的力量。
家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必须重视榜样的感化、熏陶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树立自身的优良形象,给孩子以健康、积极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的身心成长甚至未来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无论是特殊儿童的家长还是特殊教育的研究者,乃至整个社会都需要高度重视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
特殊儿童的教育不仅需要家长担负主要职责,学校和社会应给家长必要的支持和配合,做好特殊儿童的教育研究和实际工作,给特殊儿童一片蓝天。
二十一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人们对特殊儿童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
在特殊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旦发现孩子在任何方面出现问题,家长应该及时地采取措施,尽量从最大程度上改善孩子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特殊儿童父母的调查分析,了解了特殊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一些常见的问题,通过分析和研究,从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第2篇:对现代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情况分析众所周知,特殊儿童的发展跟家庭教育的程度是分不开的。
我们必须从家庭教育的角度,以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为出发点,研究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所受到的社会的支持情况,从而更好地开展相关措施,给予他们最大程度的帮助。
第一章研究设计一、调查对象该项研究主要以特殊儿童的父母为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是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等不同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和学前儿童康复中心的特殊儿童的父母。
这些特殊儿童的身体障碍主要包括:听力障碍、智力障碍、视力障碍、自闭症等,正是由于这些障碍才使得这些孩子需要特殊的照顾。
特殊儿童的年龄在4-12岁之间。
二、调查方法从所有的调查情况中随机选出20份调查情况表,与此同时,对调查表中所涉及的父母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更加清楚的了解作为特殊儿童的父母他们的看法。
根据访谈的结果,加上一些调查清况,相关人员编制一套《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情况问卷》初稿。
用编制的初稿对内蒙古自治区内的6所特殊儿童教育机构(3所公立,3所民办)近100名父母进行测试,并及时的将问卷收回。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删除了部分题目,最后形成20道题的问卷定稿。
问卷定稿共发放800份,收回745份(有效份为741,有效率约为93%)。
三、分析框架通过专业人士对数据的分析,了解了社会的支持情况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种是客观的、可见的、比较实际的支持。
第二种是主观的、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这能够得到广大社会认识到支持和理解。
第三主要是个体对支持的利用情况。
第二章调查结果一、客观支持方面(一)微观层面特殊儿童的父母受到的客观支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个是经济支持,另一个是技术支持。
特殊儿童在治疗和康复期间花费的费用占了家庭总支出的80%及以上。
约40%的家长认为在所有的费用中90%的经济支持都是源自于自己最亲的人,另有10%的家长认为家庭的主要成员基本没有提供任何的经济支持。
在技术支持这一方面,技术支持比如为特殊儿童提供矫正的方法、培养他们某一方面的能力,约20%的父母认为技术支持75%以上都是来自于家庭主要成员。
约18%的人认为家庭主要成员没有提供任何的技术支持。
(二)中观层面特殊儿童在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得到最多经济支持或技术支持的是教育机构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