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基础》课程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保护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基础计划学时:72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农科类专业

制订人:热作系

制订时间:2012年2月

审定人:热带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组、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组

修订时间及次数:2012年 11月10 日第 2 次修订

修订人:热作系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植物保护基础是为农科类专业开设的专业课。课程内容主要讲述植物病害的概况、症状特点,病原特征、发生流行规律,综合防治措施与策略;害虫的为害症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综合防治措施与策略。利用实验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识别病害和害虫的能力。通过分析各种病害、害虫的发生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病虫害防治学的基本原理,去思考综合防治在生态农业、无公害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课程特色

本课程是依据农科类专业培养目标而设立的专业课,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课程。教材内容包括植物病害、植物虫害两大部分;前部分除介绍病害、虫害、农药、植保机械的基础知识,后部分着重讲授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本课程突出实用性和技术性,必须加强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教学,通过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

三、知识能力培养目标

(一)基本知识

植物保护基础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植物病虫害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二)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用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的基本原理,去思考综合防治在生态农业、无公害生产和农业可持续生产中如何运用。

(三)自学能力

除了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课、研读教材外,还要求学生课外多到图书馆阅读有关参考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到生产第一线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学会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时数分配表

五、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植保在茶叶生产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明确茶树病虫害防治的性质和任务;明确植物病害的概念,并学会区分病状和病征类型;掌握植物传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的条件

(二)教学重点难点

病状和病征类型的识别,植物传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的条件。

(三)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茶树病虫害对茶树的危害性,进一步认识到防治病虫害对茶叶生产的重要性,为今后如何防治病虫害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掌握植物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基本条件,症状的类型。

(四)教学建议

利用标本、彩图、多媒体,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内容

绪论

1、茶叶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在生产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2、我国植保科学的进展和现况

3、茶叶病虫害防治学的性质和任务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

1、植物病害的定义

(1)植物病害与伤害的区别

2、植物病害的症状

(1)病状的类型

(2)病征的类型

3、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条件

4、植物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

5、植物病害的分类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一般性质;掌握真菌、细菌、病毒病害、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非传染性病害的特点及识别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病原物真菌、细菌、病毒、线虫、非传染性病害的特点和识别方法,难点病害的识别。

(三)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真菌、细菌、病毒、线虫、非传染性病害的特点。

(四)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中结合标本、挂图、彩图进行讲解,利于学生能进一步了解真菌、

细菌、病毒、线虫、非传染性病害的特点。

(五)教学内容

1、真菌

(1)真菌的特征

(2)真菌的主要类群

(3)真菌病害的特点及识别方法

2、病毒

(1)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本质

(2)病毒的侵入、复制和运转

(3)病毒病害的特点及识别方法

3、细菌

(1)真菌的特征

(2)真菌的主要类群

(3)真菌病害的特点及识别方法

4、线虫

(1)线虫的一般性状

(2)线虫的主要类群

(3)线虫病害的特点及识别方法

5、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特性

(1)寄生性

(2)常见的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特性

6、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原

第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知道病害诊断的步骤方法;掌握病害诊断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

病害诊断的方法。

(三)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植物传染性病害病原的鉴定方法。

(四)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中与实验课相结合,使学生明确鉴定病原的过程。

(五)教学内容

1、植物病害的诊断的步骤和方法

(1)田间症状观察

(2)病原鉴定

①生理病害的病因诊断

②传染性病害的病原鉴定

2、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病原物的侵入途径、侵入期、潜育期的环境条件;知道病害的侵染过程、寄生性、致病性;掌握病害的侵染循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病原物的寄生性、专化性、致病性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病原物的侵入途径;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场所及传播方式。难点植物病害的预测分析。(三)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病原物的侵入途径;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场所及传播方式。(四)教学建议

利用对比的方式讲解内容,便于学生记忆。植物病害的预测分析与实验课相结合。

(五)教学内容

1、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1)病原物的寄生性、专化性、致病性

(2)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的变化

(3)寄主植物的抗病性(避病、抗病、耐病、免疫)

2、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

(1)侵入期的侵入途径及影响侵入期的环境条件

(2)潜育期的特点及影响潜育期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