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therosclerosis

一.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Arteriosclerosis and Atherosclerosis (AS)

指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下有脂质沉积,同时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逐步发展形成动脉硬化性斑块(atherosclerotic plaque),斑块部位的动脉壁增厚、变硬,斑块内部组织坏死后与沉积的脂质结合,形成粥样物质,故称粥样硬化。

AS斑块的形成

血浆脂质进入动脉内膜,在内膜下间隙沉着。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并进入内皮,摄取脂质后转化为巨噬细胞,后者通过细胞膜上的清道夫受体摄取大量脂质形成泡沫细胞。

VSMC受到脂质的影响,以及斑块局部形成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影响开始增殖,并向内膜方向迁移,同时也能摄取脂质而形成泡沫细胞。SMC的增殖使动脉壁变厚并可发生纤维化。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也参与发病。

AS斑块的组成:内皮细胞(endothelium);血管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 SMC)、胶原(collagen)、巨噬细胞(macrophage)、淋巴细胞(lymphocyte);

在斑块的中心:脂滴、胆固醇结晶、大量的泡沫细胞(foam cells)

二、基本病变:主要发生在弹性肌型大中动脉的内膜,如主动脉、冠状动脉、

脑、肾、四肢动脉。1mm以下的肌型动脉基本不发病。

(一)脂质条纹期fatty streak 镜下:脂质沉积于内膜(内膜增厚),脂质被吞噬细胞吞噬后成泡沫细胞。(参考)泡沫细胞来源:A、组织中的巨噬细胞B、单核细胞C、内膜原有或中膜内移的平滑肌细胞,其可吞噬脂质并可产生胶原纤维弹力纤维

大体:动脉内膜上有黄色斑点或斑纹

(二)纤维斑块期fibrous plaque

镜下:脂质堆积增多,泡沫细胞也增多,其中平滑肌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呈帽状覆盖于脂质上面,使病变成纤维斑块。

大体:动脉内膜上有瓷白色的纤维斑块

(四)粥样斑块期atheromatous plaque(atheroma粥瘤)镜下:由于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产生的氧自由基的作用

使斑块内泡沫释放组织细胞及脂粥样物

细胞坏死溶酶质坏死崩解(含胆固醇结晶)

小结:动脉+ 粥样物+ 硬化

(组织及脂质坏死)(纤维增生玻变及钙化)

动脉粥样硬化

中膜:萎缩,弹力纤维断裂(受压致)。外膜:炎细胞浸润(粥样斑块的继发病变)

1、粥样溃疡形成:坏死脱落

2、动脉瘤形成:病变处弹性减弱血流冲击膨出

中膜萎缩,弹力纤维断裂似瘤样

3、血栓形成:内膜粗糙及血流漩涡致

4、出血:a 斑块内血管破裂出血(血肿);b 动脉瘤破裂出血(大出血,可致命)。

5、钙化:钙盐沉积

Lesion Types,(AHA)

Type I 脂质点initial lesion (within 10 y);

Type II 脂质条纹fatty streak lesion;

Type III 斑块前期Intermediate lesion (10-40 y);

Type IV 粥样斑块atheroma;

Type V 纤维粥样斑块fibroatheroma(>40y);

Type VI 复合病变complicated lesion.

二.AS 的临床病理生理表现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由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引起心肌缺血所造成的缺血性心脏病,称冠心病。

其中多数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原因:1、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血栓形成、粥样斑块、血肿等。2、冠状动脉痉挛

病理:部位—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右冠状动脉主干>左冠状动脉主干或左旋支> 左冠状动脉后降支

形态:斑块多位于血管一侧,呈半月形狭窄。

(二)主动脉粥样硬化

部位:病变易发生在腹主动脉> 降主动脉、主动脉弓> 升主动脉

后果:在腹主动脉处可形成动脉瘤,若破裂可致命。

(三)脑动脉粥样硬化

部位:在脑底动脉环及其分支,尤以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为重。

后果:①脑溢血(易发生在大脑中动脉供应区,如颞叶、内囊、尾状核、豆状核等处)

②血栓形成脑动脉脑缺血坏死。

粥样斑块狭窄脑萎缩(动脉粥样硬化性痴呆)

(四)肾动脉粥样硬化

部位:肾动脉分支及其支干(弓形动脉、叶间动脉)。

病变及后果:

1、肾动脉狭窄肾缺血

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粗颗粒固缩肾)

2、肾动脉血栓形成肾梗死

(五)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缺血间歇性跛行+肢体萎缩

+

动脉持续痉挛动脉闭塞

四.AS的病因学:多病因疾病:多种危险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

1.传统危险因素

1)血脂异常(一)高LDL-C血症(二)低HDL-C血症

2)高血压3)吸烟4)糖尿病5)肥胖6)代谢综合征饮酒?

2.新显现的危险因素

1)脂蛋白(a)和三酰甘油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4)感染和炎症反应5)氧化应激

3.潜在的的危险因素

1)饮食2)年龄和性别3)体力活动4)心理社会因素5)遗传影响

发病机制:1、脂肪浸润学说:LDL和VLDL特别是氧化修饰的LDL,经损伤的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裂隙→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吞噬脂质→泡沫细胞,脂蛋白又降解而释出各

种脂质,刺激纤维组织增生,共同构成粥样斑块

2、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粥样斑块实际上是机化了的血栓,并非真正的粥样斑块

3、内皮损伤反应学说:各种危险因素损伤内膜→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定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功能性改变)

管腔狭窄阻塞管腔痉挛

心肌缺血缺氧心脏病

冠心病流行病学

1、年龄:40岁以后

2、性别:男>女

3、职业:脑力劳动者多

4、发病率:

U. S :(1)占人口死亡人数1/3~1/2 (2)占心脏病死亡人数50~70%

我国:占心脏病死亡人数10~20% ;北京、天津、大庆为高;广东、广西、四川较低;近年有增多趋势。

冠心病的病因:

* 病因尚未完全确定,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的疾病,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或易感因素,主要的危险因素:*高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抽烟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1、内皮损伤反应学说2、脂质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学说3、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

冠心病分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血管阻塞程度、心肌供血不足的发展速度、范围、程度不同,进行临床分型:

1、ACS: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

急性心肌梗死(NSTEMI和STEMI)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2、慢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X综合征、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缺血性心肌病

1979年分型1、无症状型(隐匿型)2、心绞痛3、心肌梗死型4、缺血性心肌病型5、猝死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定义: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阻塞所致。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

急性心肌梗死(NSTEMI和STEMI)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占冠心病者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